最早记录海陆变迁思想的古籍是《山海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最早记录海陆变迁思想的古籍是《山海经》。,第1张

最早记录海陆变迁思想的古籍是《山海经》。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最早记录海陆变迁思想的古籍是《诗经》。

八一总场始建于1957年6月,其前身为国营和盛军垦农场。1958年10月与儋州市的雅星乡、和盛乡、青年合作社、国营雅星农场组成八一人民公社。1959年4月扩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领导的副军级军办企业——八一农场。1969年4月八一农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974年10月“兵团”机构撤消,第十师改称八一总场,后被总后勤部委托广州军区移交广东省农垦总局,隶属于海南行政区农垦总局领导。1990年9月海南省农垦总局决定以“八一”为“龙头”,并入西华、西培、龙山、红岭四个国营农场,组建海南省农垦国营八一总场(1993年12月上述四场分出,归属海南农垦总局直接领导;八一总场保持建制)。2004年,海南农垦实施改制重组,成立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总场同时挂牌成立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八一分公司。

  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

 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未期,沿用至今。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东方、白沙、陵水、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乐东、琼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海南其它县市与当地其他民族杂居。黎族有自己的语言,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不少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

 黎族人性格豪爽、能歌善舞,黎族的歌舞有其独特的魅力。现在,在海南“竹竿舞”已成为海南最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并为内地其他许多民族所接受。黎族民能歌善舞,早在隋代就见有许多记录描述黎族人能歌善舞、喜奏音乐的情景。如:“铜鼓壶卢笙,歌此迎送诗”,“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等记载。黎族民歌多以爱情为主,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黎家青年男女感情的交往就是从对歌开始的。黎族姑娘长大成人后便独自一人住在“隆闺”里,每到夜晚就会有小伙子来到姑娘的房前唱山歌。姑娘也会以山歌对之。对山歌是谈情说爱的方式,也是一种思想感情的交流。如双方情投意合,新的生活就从这里开始了。

 黎族舞蹈以表现日常劳动、生产的情景为多见。舂米是黎族妇女劳动的一种方式,也许是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或是有意地吸引小伙子的目光,姑娘们便把日常的辛苦劳动演绎成了优美而又富有节奏感的“舂米舞”。黎族小伙子血气方刚,他们的舞蹈表演动作粗犷有力,豪华自由,节奏强烈,给人一种强健有力的感受。舞蹈“双刀舞”、“斗牛舞”是黎族男子汉坚强勇敢,不畏困难的生活写真。

 在黎族民间很多人认为:鹿回头山顶的吉祥平安树是黎族的吉祥物。也有人认为:鹿在黎族人民的心目中为吉祥之物,在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鹿都是善良美好的象征。

吴姓是当今中国大陆第九大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六。吴姓的渊源由四大支组成:姜姓、吴回氏族、姚姓和姬姓。姜姓,出自炎帝大臣吴权之后裔,属于以氏族名称或国名为氏,姬姓,出自黄帝后裔古公亶父之子太伯(泰伯),属于以国名为氏,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秦汉以前的迁徙,多为寿梦第四子季札之后。其后迁入河南、安徽等省境。2秦汉时期迁徙,

吴姓宗族中吴芮一支又自江西迁到湖南。可惜命不长,吴芮做长沙王还不到一年,就于当年6月过早地去世,葬在临湘,谥号为“文王”(传见班固《后汉书》卷三十四)。

  。《广东通志》说,吴霸后裔兴旺,五岭以南,特别是广东一带的吴氏大部分是吴霸的后代。3魏晋隋唐时期这期间的吴氏大族主要分布在吴郡、武昌、濮阳、渤海、陈留等地,并呈南兴北衰之势。 4隋唐时期其中南阳吴氏,为汉初长沙王后裔吴复兴所开基,其后子孙繁衍各地,形成许多吴氏望族分支5宋元时期季扎次子吴征生一支在两宋产生了科举官宦世家吴相家族,濮阳吴氏的一支经辗转迁徙后形成根深叶茂的汝南——太原吴氏,渤海吴氏成员南迁江南后落地生根,在两宋时期形成江南第一望族吴宣家族6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吴姓的分布更为广泛,自上古保持世系传承不乱,代有显贵的世家大族几乎绝迹7近现代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舞台上最显赫的吴姓人物当属吴佩孚。吴佩孚属登州吴氏。据说吴佩孚曾考证他是延陵吴季扎的裔孙,吴姓开氏始祖吴太伯的第12l代嫡孙。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其位于我国南部,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具体为:

1、海南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37′—111°03′,北纬18°10′—20°10′之间。

2、海南气候。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

3、海南地形。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

4、海南雨水情况。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水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

5、海南日照情况。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终年太阳高度角大。夏至前后有两次太阳位于天顶,正午时,太阳高度角在84°45′~86°45′;即使在冬至日,正午时,太阳照射的高度角也在46°05′到48°05′。各地夏至与冬至的昼长相差很小,因而,太阳辐射能相当丰富,日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600~58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在1793~2590小时.为热带气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海南岛位于东亚季风区,受季风影响较为明显。东风带系统和西风带系统对其均有影响。

6、海南气温。海南各地的年平均气温为225~256℃,以中部的琼中最低,南部的三亚最高。等温线向南弯曲呈弧线分布,从中部山区向四周沿海递增,23℃等温线在中部山区闭合。由于海洋的调节,海南气温年变差普遍较小,多数地区为8~10℃,三亚最小(76℃)。普遍比中国大陆地区低5~10℃。

——海南

历史上,沉香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古籍记载,宋、明、清代,源源不断的海南沉香通过各种途径运往内地,当时的海南岛可谓香岛。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谪居海南时写道:“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民无用物,珍怪是殖。播厥薰木,腐余是穑。”说的是当时海南居民以沉香交易换取生活所需,以及当地居民砍木采香的情景。

明代名医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称:海南沉香,一片万钱,冠绝天下! 然据古籍记载,由于过量砍伐采挖,冠绝于天下的海南奇楠香在清代的后期几乎已绝枯。清代著名诗人屈大均游经海南岛,对海南沉香情有独钟。他在《广东新语》中不惜笔墨记录海南采香盛况,并说:“欲求名材香块者,必于海之南也。”

最早记录海陆变迁思想的古籍是《山海经》。

最早记录海陆变迁思想的古籍是《山海经》。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最早记录海陆变迁思想的古籍是《诗经》。八一总场始建于195...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