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国排名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9收藏

世界大国排名表,第1张

世界大国排名表如下:

1、美国

美国庞大的经济、文化、科技和军事影响力贯穿了整个20世纪,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等。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航天、科技、教育均位于世界第一且远超其他国家。

2、中国

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世界第二人力资源强国、世界第二体育强国、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世界第七科技、教育强国。庞大的军事力量和巨大的世界影响力,拥有核武器,中国的军事武器是用于捍卫国家人民利益和领土完整的。

3、俄罗斯

国土面积排行第一,国际影响力世界前三,丰富的自然资源,强大的军事实力。世界第九经济强国,军事工业发达。

4、日本

日本拥有巨大的经济总量,先进的军事技术,较高素质的人口,并且科技发达。是世界第二科技、文化、教育强国,世界第三经济,人力资源强国。拥有较为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

5、英国

英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强韧的军事实力,远大的国际影响力。经济力量在大国中处于较好水平,它是一个发达国家,是世界上前六大经济体,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东莞大学排名表如下所示:

1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

2广东医科大学有东莞和湛江两个校区,是一所以医学为主要办学特色的涵盖医、理、管理、法、工、文、经济学等7个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3广东科技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中国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表,回答如下:

2022年全国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一览表

山东省2021年采用的是“3+3”高考模式,所以不区分文理科,录取批次分为一段和二段录取。下面就是2021年在山东省投档前100名的大学。

收分最高、最难考的三所大学是:清华大学(679分)、北京大学(678分)、中国科学院大学(669分);收分最低、最好考的三所大学是:长春健康职业学院(151分)、山东理工职业学院(151)、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151分)。

注意:其中收分最低、最好考的三所大学均在二段录取。

对于全国每年有多少人考生大学这个问题,其实每一年数据都不一样。目前中国的高考录取率大约在75%左右,如果报名人数在1000万左右的话,那么全国每年大概会有750万人考上大学。

其实高考录取率是从2000年左右才开始增长的,据了解,在1977年,高考录取率只有5%左右,高考是非常难的。但随着经济与教育的发展,高考录取率也开始增长。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高中历史难点解析如下:

古代中国的农业

1、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铁农具和牛耕及其发展

春秋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出现了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得到普遍推广。春秋后期,牛耕出现,战国普及。从此,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方式演变过程:

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2)西汉时:①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了犁壁。②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耕作方法:

(1)春秋战国:已经使用垄作法。

(2)西汉:①二牛一人耕作方法逐渐取代二牛三人耕作方法。②赵过推行代田法。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至今沿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杰出农书。

(4)宋元:元朝王祯的《农书》。

(5)明清: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培育新品种、引进高产农作物、形成专业生产区域,出现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综上,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古代的耕作方式为:千耦其耘(商周大规模工具简单集体行动),个体农耕(古代主体)。

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中国犁耕技术成熟。

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水利灌溉:

(1)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工具:曹魏时改制了翻车,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4、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土地所有制形式:

概述:(农业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土地是我国古代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是构成封建生产关系和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在中国古代史上,土地制度可分为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

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商周井田制,实际是国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从春秋战国开始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重形式)。

中国古代的所有制关系主要是指土地所有制,其产生、发展、衰落均与生产力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从本质上讲,都是私有制。

1、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1)性质: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是土地私有制不发达的表现。

(2)兴衰: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始于商朝,完备推广于西周,春秋后期逐渐瓦解。

(3)内容(权利与义务):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诸侯臣下能世代享用,奴隶主驱使奴隶集体耕作并剥夺奴隶的劳动果实。

(4)井田制特点:经济上的井田制和政治上的分封制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共同促成了西周文明的繁荣。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5)瓦解及原因:

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②许多私田出现;

③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

④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2、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

概述:[春秋时期,各国为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先后进行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井田制的瓦解。如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鲁国实行“初税亩”。

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多种所有制形式(分三种形式)

国有土地所有制:国家经营,主要用于封赏和授田(如均田制、屯田制)

土地私有制:(包括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战国确立。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政府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允许自由买卖,标志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用地租剥削农民。这种制度是我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所有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1)地主土地所有制

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它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垄断,迫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不得不依附于他们。

这种土地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对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却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

(2)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有王田制(新)、屯田制(三国)、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三种形式

屯田制:

目的:主要是为了戍边和保证军需。不少朝代都实行过,如西汉、东汉、曹魏、蜀、金朝、元朝、明朝、清初都实行过。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农民背井离乡,土地荒芜,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推行屯田。后来,魏、蜀、吴也都实行屯田。

基本特点和具体做法:屯田制是封建制的土地国有制,屯田民只有土地使用权;含有兵农合一成分。

方式:这是政府或统治者组织的农民或军队的开荒种地。屯田有军屯、民屯。军屯:由士兵屯垦;民屯则招募流亡农民进行屯垦;屯田农民要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政府设官管理;屯田民要分别不同情况按比例向官府交纳收获物,但他们不再负担兵役。

作用: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流亡农民,有利于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曹操推行屯田,保证了军粮供应,为统一北方提供了物质条件。

均田制:

实行:均田制始于北魏(485年),流行隋唐,且被日本借鉴、吸取,其影响深远。

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前提:政府掌握大量的无主荒地。社会上存在大量无主荒地和劳动力,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实行这种制度不触及贵族地主利益,农民对国家承担租赋徭役,贵族地主无此负担。

内容: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奴婢、耕牛也相应受田;——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地主利益也都得到了保障。②土地不得买卖;——对土地兼并有所限制。③官吏得给公田;——其利益得到了保障④农民对封建国家的租、调、役负担。(贵族、地主却无此负担。)

政府规定,一夫一妇要向国家纳租粟二石,纳调帛一匹,产麻的地方纳布一匹(不交帛)。此外,农民还要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调。

作用:授田时,既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能使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因此,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比较完备)

(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这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不占主要地位,封建社会各个朝代都存在这种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这种小农经济同地主土地所有制一样,是对封建生产关系内容的重要补充,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共同构成封建经济基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重要基础。

在封建经济发展过程中,地主不断兼并农民的土地,使这种土地所有制不断破产。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认识:古代土地制度变革与调整的实质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下,土地兼并是最大特征:

①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地主阶级力量增加的表现,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封建社会无法克服的经济现象;

②当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这两种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使兼并得到一定的缓和,二是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3、土地兼并的危害:

(1)发展历程:战国地主土地主要有三个来源:贵族占有公田、军功授田、购买;西汉土地买卖成为主要途径,汉武帝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但最为严重的还是宋代: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兼并更加激烈;明清时期通过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

(2)影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①税收减少。

②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

③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也称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3)政府对策:均田、限田,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的均田令,按性别年龄分配土地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授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

(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评价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①比较稳定。

②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③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即明清时期,小农经济日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①规模小,阻碍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近代社会发展。

②非常脆弱,很难保证税收。

③容易引发生态矛盾。

④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灾荒瘟疫。

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3、古代中国主要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

经济思想:以农为本。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注意:

1、隋代至唐初,均田制的基本精神不变。均田制能够产生哪些积极作用呢?

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是均田制的实行是有前提的,就是国家掌握大量无主荒地,随着土地兼并的继续进行,国家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就无法实行下去了。

2、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租佃制: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耕种,农民交给地主地租的土地经营方式。

租佃制出现的原因:土地兼并。战国时期产生,汉代时比较普遍,宋代时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到全国。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趋势加剧了租佃制的普及。

3、在租佃制下,农民和地主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纯粹的经济关系。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4、租佃制的普及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租佃制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促进了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同时,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也大为提高,他们不仅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发言权,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这样就促进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由劳动力也成为一种商品,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

知识拓展:

1、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市场、和劳动力;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农民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必然会稳定社会秩序。

“衣食足而知荣辱”,农业的发展会促使社会风气的改观和人们信仰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对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农业的发展会为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历朝盲目过度开垦将造成环境的破坏。

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

②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是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自给自足;

④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

典型例题:

1、学者许倬云指出:孝道的伦理,尤其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也与农户保持劳动力不缺乏的需求有彼此相证的合理性。该材料可以说明()

A、孝道伦理与小农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

B、劳动力的缺乏是制约小农经济发展的瓶颈

C、孝道伦理维持了古代中国农村的秩序

D、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增长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无后”不仅违背了孝道伦理,而且使小农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缺乏,即强调孝道伦理有助于保障小农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说明孝道伦理与小农经济之间有密切关系,A项正确。B项并非材料强调的主旨;材料并未涉及古代中国农村的秩序,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孝道伦理对小农经济的影响,D项错误。

2、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答案C

解析古代中国是农业国家,农业的发展关系着地域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坊市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不能说明经济重心的转移情况,A项错误;土地集中不等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全国经济重心的转移,B项错误。

农业技术的进步反映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由于曲辕犁的使用和推广,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从而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的转移,C项正确;海外贸易只是商业经济发展的一个表现,与经济重心南移关系不大,D项错误。

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一个农夫可以养活好几口人,这说明农业收益的增加能较好地促进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促进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并非结果,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大土地所有制的问题,排除D项。

4、据古籍记载: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可灌溉,亦可排涝。此记载所涉农具为()

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

D、风力水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龙骨叶板用作链条”“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灌溉”可以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灌溉工具,故可排除A、C两项。材料中描述的灌溉工具借助的是水力,而非风力,故排除D项。答案为B。

5、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材料信息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缩小,这说明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选B项。

材料没有提到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也不能说明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更不能说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彻底南移是在南宋时期,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6、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具体的事例概括出男子、妇女在社会分工中“不同”与“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寻找选项与观点的对应性。“与男子共其劳”说明A项说法不妥,排除;B项与题干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官营手工业,C项错误,排除。答案为D。

7、《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此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解放了生产力

B、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C、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D、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表明封建土地私有制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故A项正确。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开垦的数量以及国君是否承认土地私有在题干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8、“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

A、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B、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

C、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有利于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均田制的授田措施。受田人死亡的,世业田可以继承,口分田则要归还国家,再授给其他农民,这体现了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故B正确;“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说明大部分土地仍要归还国家,并没有承认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故排除A。

均田制并未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故排除C;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而材料并未涉及这一历史现象,故排除D。

9、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水陆失宜”等信息说明水土流失严重,政府必须进行合理治理,故B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曲解;C项与材料反映的现象相悖;D项中的“全凭”说法绝对化。

10、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

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解析题干语句叙述的是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其根源在于土地的私有。A、C两项是直接原因和促成因素,D项是土地兼并的影响。

答案:B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

“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草原。

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镇。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答案:(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

(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

解析:第(1)问,首先要提炼出两则材料的关键信息,然后根据这些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注意角度一定要全面,如政府的政策、移民的来源和规模等。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融合等方面总结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政治方面要联系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抵御外来侵略,经济方面要联系增加政府收入、促进当地开发以及缓解人口压力,文化方面要联系移民对促进关内、关外文化技术交流的作用。

北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推广有很大的发展。

当时,南方农民普遍使用龙骨翻车来灌溉,同时,比龙骨翻车运转力更大的筒车,也用来引水上山,灌溉山田。范仲淹的《水车赋》有“器以象制,水以轮济”之句,就反映了这种有轮轴、利用水力或牛力推动的筒车。北宋政府两次在耕牛缺乏的地区推广“踏犁”。“踏犁”是一种较好的人力翻土工具,四五个劳动力的功效相当牛耕的一半。这对畜力不足地区解决耕田的困难起过一定的作用。

在北宋的墓葬中,往往发现成组的铁制农具,如犁、耧、耙、锄、镰等,其中耙、锄等中耕农具较多,表明了农民对精耕细作的重视和耕作程序的增多。北宋农民还很注意积肥和施肥。他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认识到,土壤的性质不同,应施用不同的粪肥。所谓“用粪如用药”。当时对作物栽种的深浅疏密与产量高低的关系,也有所认识。禾谱、农器谱、农书、蚕书等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宋金并立时期,南方的水利事业大大超过北方。史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宋史·食货志》) 除了修复久被堙废的水利之外,还修建了不少新的工程。

南宋的圩田面积又有扩大。如太平州的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圩田面积占全县农田的十分之八九。宣城县有圩田179所。另外,涂田、沙田、梯田等也大量开垦,农田面积不断增加。

农业生产技术也以江浙一带最进步,四川次之。江浙农民深耕熟耨,使土细如面。大暑时节,决放田水,让太阳曝晒,使苗根坚固,称为“靠田”;苗根坚固后,再车水入田,称为“还水”。此后,遇旱不枯,可保丰收。当时,上等田亩收五六石。“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由此产生。

南宋时,植棉区已不限于两广和福建,逐渐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由于经济作物的逐步推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宋代特别是南宋,无论在官田上或私田上,采用货币折租的形式也有所增多。 宋太宗时,在河北地区修作陂塘,并修筑长六百里的堤堰,设置斗门,引淀泊水灌溉,种植水稻,获得丰收。

南方地区水利兴修的成绩更为显著,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北捍海堰、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堤、西湖等处。如钱塘江堤前后修筑多次,以真宗时所修最有成效。这次修筑,吸收五代时的经验,把石块装在竹笼里,堆砌成堤,堤外再打上木桩,增强了阻挡海潮冲刷的能力。西湖原灌溉良田千余顷,年久堙废。

哲宗时,苏轼任杭州知府,主持了西湖的疏浚工程,使附近农田均获其利。此外,福建莆田县的木兰陂,也是当时著名的工程。木兰陂有宽80米,高10余米,长160余米的大坝,可拦洪、蓄水、排灌,使万顷农田旱涝保收。至今仍十分坚固,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随着北宋的统一,南北农作物品种得到交流。水稻的优良品种在北宋时已不少,如占城稻即其中之一。占城稻的特点是穗长、无芒、抗旱、早熟。它“不择地而生”,适于普遍栽种。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宋政府从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在江淮、两浙种植,后来又推广到北方。 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北宋也有发展。

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

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广,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茶园十分普遍。仅在江南、两浙、荆湖、福建地区输送政府专卖机构的茶叶,每年就达一千四五百万斤。茶叶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国内外市场上的重要商品。

棉花的种植,在福建、广东一带逐渐盛行。养蚕和种桑、麻的地区比以前也有扩大。甘蔗主要在浙江、福建、广南以及四川的一些地区种植,那里有许多“糖霜户”,专门种蔗制糖。

南宋后期,印度木棉迅速向长江流域推广成为农业中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北宋农民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用各种办法扩大耕地面积。

他们因地制宜,在山坡、江畔、海边开垦农田,造了不少圩田、淤田、沙田、架田、山田。大量的开垦,使垦田面积大为增加。

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农具的改进和水利灌溉事业的发达,北宋时期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一般年景,其他地方,亩产米一石,江南地区亩产米可达二至三石,甚至还出现了亩产米达四石的记录,明显超过唐代水平。 北宋的租佃制有两种形式:分成和定额制。分成制就是佃客用自己耕牛或地主耕牛耕种地主的土地,秋收后除留农业税和种子外,一般是佃客用自己耕牛的,产量对分;用地主耕牛的,只分得四成或三成。地主对其肥沃的土地多采取这种分成地租的方式。为了榨取更多的产量,地主往往监督佃客劳动。定额制则是佃客向地主租种土地,一般交纳定额地租,数量大多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地主对生产干预较少。

北宋时期,佃客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弱,在各地区间有较大差别,但总的趋势是缓慢地向着减弱的方向发展。佃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离开原地主而佃种别的地主的土地。同时,客户购买少量土地之后,就可以自立户名,成为封建国家的税户。

佃客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广大农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下,“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现象相当普遍。由于土地所有权的转换加速,农民不再世代依附于某一地主,于是封建隶属关系也就比较松弛了。 南宋时土地兼并极其激烈。宋室南渡后,皇族和出身北方的文臣武将纷纷在南方掠夺土地,建置家业。一般官僚地主也利用战乱兼并土地。再加上官商大贾采用以末求富、用本守之的办法,大量购买土地。从而掀起了兼并狂潮,使南宋土地集中的严重程度大大超过北宋。

南宋土地兼并最明显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如南宋初期的大将张俊,每年收租米60万斛,淮东土豪张拐腿,每年收谷70万斛,以每亩收租一石计算,他们的田地都有六七十万亩。由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农的也迅速增多,因此南宋客户的比例超过北宋。

南宋时期,地租仍是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但佃户所受地租剥削及额外负担,比北宋更苛重。特别是许多地区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比北宋严重,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很少有退佃的自由。

中国大学专业排名2022

1、北京大学

2、清华大学

3、上海交通大学

4、浙江大学

5、武汉大学

6、南京大学

7、复旦大学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华中科技大学

10、中国人民大学

11、天津大学

12、西安交通大学

13、吉林大学

14、山东大学

15、中山大学

16、南开大学

17、哈尔滨工业大学

1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四川大学

20、同济大学

21、厦门大学

22、北京理工大学

23、东南大学

24、华南理工大学

25、大连理工大学

26、中南大学

27、西北工业大学

28、中国农业大学

29、东北大学

30、湖南大学

31、电子科技大学

32、兰州大学

33、北京科技大学

34、重庆大学

35、武汉理工大学

36、南京理工大学

37、西南大学

38、中国海洋大学

39、暨南大学

40、河海大学

41、北京交通大学

42、南京农业大学

43、华东理工大学

44、苏州大学

45、华中农业大学

4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4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9、合肥工业大学

50、西南交通大学

5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2、西北大学

53、郑州大学

54、华南农业大学

55、昆明理工大学

56、深圳大学

57、北京邮电大学

58、哈尔滨工程大学

59、上海财经大学

60、云南大学

61、上海大学

62、西南财经大学

63、东华大学

64、燕山大学

65、北京化工大学

66、宁波大学

6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68、扬州大学

6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70、南昌大学

71、太原理工大学

72、北京工业大学

73、江南大学

74、山西大学

75、河北大学

76、上海理工大学

77、中国矿业大学

78、浙江工业大学

7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0、江苏大学

81、福州大学

82、北京林业大学

8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84、安徽大学

85、中央民族大学

86、武汉科技大学

87、南京林业大学

88、南京工业大学

89、河南大学

90、长安大学

91、辽宁大学

92、东北财经大学

93、贵州大学

94、河南科技大学

95、齐鲁工业大学

96、中央财经大学

9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98、湘潭大学

99、河北工业大学

100、东北农业大学

101、江西财经大学

102、黑龙江大学

103、东北林业大学

104、福建农林大学

105、四川农业大学

106、山东农业大学

107、天津工业大学

108、新疆大学

109、西南石油大学

110、河北农业大学

111、湖南农业大学

112、河南农业大学

11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1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15、浙江工商大学

116、山东科技大学

117、华侨大学

118、西安理工大学

119、大连海事大学

120、浙江理工大学

121、吉林农业大学

122、广西大学

123、华北电力大学

124、河南理工大学

125、广东工业大学

126、中北大学

127、安徽农业大学

128、山东财经大学

129、内蒙古大学

13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31、南京邮电大学

13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33、长沙理工大学

134、云南民族大学

135、中南民族大学

136、青岛大学

137、北京工商大学

138、沈阳农业大学

139、成都理工大学

140、东北电力大学

141、青岛科技大学

14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43、海南大学

144、长江大学

145、广州大学

146、三峡大学

147、江西理工大学

148、汕头大学

149、湖北大学

150、东莞理工学院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

一本大学全部名单排名表介绍如下:

排名    院校名称    类型    所在地    

1    北京大学    综合类    北京    

2    清华大学    理工类    北京    

3    浙江大学    综合类    浙江    

4    复旦大学    综合类    上海    

5    中国人民大学    综合类    北京    

6    上海交通大学    综合类    上海    

7    武汉大学    综合类    湖北    

8    南京大学    综合类    江苏    

9    中山大学    综合类    广东    

10    吉林大学    综合类    吉林    

11    华中科技大学    综合类    湖北    

12    四川大学    综合类    四川    

13    天津大学    理工类    天津    

14    南开大学    综合类    天津    

15    西安交通大学    综合类    陕西    

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理工类    安徽    

17    中南大学    综合类    湖南    

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理工类    黑龙江    

19    北京师范大学    师范类    北京    

20    山东大学    综合类    山东    

21    厦门大学    综合类    福建    

22    东南大学    综合类    江苏    

23    同济大学    理工类    上海    

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理工类    北京    

25    大连理工大学    理工类    辽宁    

26    东北大学    理工类    辽宁    

27    华南理工大学    理工类    广东    

28    华东师范大学    师范类    上海    

29    北京理工大学    理工类    北京    

30    西北工业大学    理工类    陕西    

31    重庆大学    综合类    重庆    

32    兰州大学    综合类    甘肃    

33    中国农业大学    农林类    北京    

34    电子科技大学    理工类    四川    

35    湖南大学    综合类    湖南    

36    东北师范大学    师范类    吉林    

37    西南大学    综合类    重庆    

38    武汉理工大学    理工类    湖北    

39    西南交通大学    理工类    四川    

40    北京交通大学    理工类    北京    

41    华中师范大学    师范类    湖北    

42    河海大学    理工类    江苏    

43    南京农业大学    农林类    江苏    

44    南京理工大学    理工类    江苏    

45    南京师范大学    师范类    江苏    

4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理工类    陕西    

47    北京科技大学    理工类    北京    

48    华中农业大学    农林类    湖北    

49    郑州大学    综合类    河南    

50    中国海洋大学    综合类    山东    

51    西北大学    综合类    陕西    

52    华东理工大学    理工类    上海    

53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理工类    江苏    

5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理工类    江苏    

55    上海大学    综合类    上海    

56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药类    北京    

5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林类    陕西    

58    苏州大学    综合类    江苏    

59    北京邮电大学    理工类    北京    

6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理工类    湖北    

61    北京化工大学    理工类    北京    

62    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类    上海    

63    长安大学    理工类    陕西    

64    云南大学    综合类    云南    

65    中国政法大学    政法类    北京    

66    哈尔滨工程大学    理工类    黑龙江    

67    合肥工业大学    理工类    安徽    

68    湖南师范大学    师范类    湖南    

69    东华大学    理工类    上海    

70    南昌大学    综合类    江西    

7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财经类    湖北    

72    昆明理工大学    理工类    云南    

73    深圳大学    综合类    广东    

74    暨南大学    综合类    广东    

75    首都师范大学    师范类    北京    

76    江南大学    综合类    江苏    

77    华南师范大学    师范类    广东    

78    陕西师范大学    师范类    陕西    

79    福建师范大学    师范类    福建    

80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类    北京    

81    福州大学    理工类    福建    

82    北京工业大学    理工类    北京    

83    广西大学    综合类    广西    

84    燕山大学    理工类    河北    

85    河南大学    综合类    河南    

8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理工类    山东    

87    华南农业大学    农林类    广东    

88    宁波大学    综合类    浙江    

89    浙江工业大学    理工类    浙江    

90    山西大学    综合类    山西    

9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财经类    北京    

92    浙江师范大学    师范类    浙江    

93    北京林业大学    林业类    北京    

94    西南财经大学    财经类    四川    

95    上海理工大学    理工类    上海    

9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理工类    浙江    

97    天津师范大学    师范类    天津    

98    扬州大学    综合类    江苏    

99    中央财经大学    财经类    北京    

100    首都医科大学    医药类    北京    

101    东北林业大学    林业类    黑龙江    

102    河北大学    综合类    河北    

103    安徽大学    综合类    安徽    

104    太原理工大学    理工类    山西    

105    辽宁大学    综合类    辽宁    

106    南京工业大学    理工类    江苏    

107    新疆大学    综合类    新疆    

108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理工类    北京    

109    湘潭大学    综合类    湖南    

110    东北财经大学    财经类    辽宁    

111    上海师范大学    师范类    上海    

112    黑龙江大学    综合类    黑龙江    

113    江苏大学    综合类    江苏    

114    南方医科大学    医药类    广东    

115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医药类    北京    

11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理工类    北京    

117    大连海事大学    理工类    辽宁    

118    南京邮电大学    理工类    江苏    

119    福建农林大学    农林类    福建    

120    安徽师范大学    师范类    安徽    

121    长沙理工大学    理工类    湖南    

122    贵州大学    综合类    贵州    

123    内蒙古大学    综合类    内蒙古    

124    天津医科大学    医药类    天津    

125    哈尔滨医科大学    医药类    黑龙江    

126    西南政法大学    政法类    重庆    

127    中国药科大学    医药类    江苏    

128    山东师范大学    师范类    山东    

129    东北农业大学    农林类    黑龙江    

130    西北师范大学    师范类    甘肃    

131    北京语言大学    语言类    北京    

132    江西师范大学    师范类    江西    

133    上海中医药大学    医药类    上海    

134    山东农业大学    农林类    山东    

13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语言类    广东    

136    青岛大学    综合类    山东    

137    河南科技大学    理工类    河南    

138    南京医科大学    医药类    江苏    

139    四川农业大学    农林类    四川    

14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理工类    陕西    

141    江西财经大学    财经类    江西    

14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理工类    北京    

143    浙江工商大学    财经类    浙江    

144    华侨大学    综合类    福建    

145    山东科技大学    理工类    山东    

146    广州大学    综合类    广东    

147    湖南农业大学    农林类    湖南    

148    河北工业大学    理工类    天津    

149    武汉科技大学    理工类    湖北    

150    海南大学    综合类    海南    

151    广东工业大学    理工类    广东    

152    天津工业大学    理工类    天津    

153    河北师范大学    师范类    河北    

154    河南农业大学    农林类    河南    

155    湖北大学    综合类    湖北    

156    中国医科大学    医药类    辽宁    

157    广西师范大学    师范类    广西    

15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理工类    江苏    

159    汕头大学    综合类    广东    

160    云南师范大学    师范类    云南    

161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类    江苏    

162    成都理工大学    理工类    四川    

163    石河子大学    综合类    新疆    

164    浙江理工大学    理工类    浙江    

165    重庆医科大学    医药类    重庆    

166    哈尔滨师范大学    师范类    黑龙江    

167    重庆邮电大学    理工类    重庆    

168    西安理工大学    理工类    陕西    

16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财经类    北京    

170    青岛科技大学    理工类    山东    

171    杭州师范大学    师范类    浙江    

172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类    云南    

173    长春理工大学    理工类    吉林    

174    哈尔滨理工大学    理工类    黑龙江    

175    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类    湖北    

176    河北农业大学    农林类    河北    

177    华东政法大学    政法类    上海    

178    四川师范大学    师范类    四川    

179    河南师范大学    师范类    河南    

180    广州中医药大学    医药类    广东    

181    延边大学    综合类    吉林    

182    南京中医药大学    医药类    江苏    

183    天津中医药大学    医药类    天津    

184    东北电力大学    理工类    吉林    

185    中国计量大学    理工类    浙江    

186    济南大学    综合类    山东    

187    大连大学    综合类    辽宁    

188    中北大学    理工类    山西    

189    兰州交通大学    理工类    甘肃    

190    江苏师范大学    师范类    江苏    

191    温州医科大学    医药类    浙江    

192    云南农业大学    农林类    云南    

19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理工类    北京    

194    天津科技大学    理工类    天津    

195    天津理工大学    理工类    天津    

196    沈阳农业大学    农林类    辽宁    

197    河南理工大学    理工类    河南    

198    西南民族大学    民族类    四川    

199    辽宁师范大学    师范类    辽宁    

200    重庆交通大学    理工类    重庆

世界大国排名表

世界大国排名表如下:1、美国美国庞大的经济、文化、科技和军事影响力贯穿了整个20世纪,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世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