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有大智慧的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形容一个人有大智慧的文言文,第1张

1 形容一个人智慧大的词语

聪明伶俐 点头会意 见经识经 见精识精 精明能干

精明强干 伶俐乖巧 伶牙俐齿 巧捷万端 千伶百俐

手疾眼快 手急眼快 四清六活 别具慧眼 百伶百俐 辨日炎凉 冰雪聪明 聪明绝世 聪明伶俐 聪明一世 聪明正直 大巧若拙

福慧双修 好汉不吃眼前亏 慧心妙舌 慧心巧思 好行小慧

绝顶聪明 精明能干 精明强干 绝圣弃智 敬谢不敏

谨谢不敏 锦心绣肠 口齿伶俐 兰质蕙心 目达耳通

敏而好学 卖乖弄俏 冥顽不灵 明昭昏蒙 弄巧成拙

弄巧反拙 偶变投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七行俱下 千虑一失

七窍玲珑 识时务者为俊杰 时势造英雄 上智下愚 投机取巧

剔透玲珑 万物之灵 小时了了 秀外慧中 小黠大痴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颖悟绝伦 颖悟绝人 予智予雄 抓乖卖俏

抓乖弄俏 自作聪明 足智多谋

2 形容:简单是大智慧的词语

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解 释: 若:好像。才智出众的人表面看来好像愚笨,不炫耀自己。

出 处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老子》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有智能的人不露锋芒

示 例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二·骆文忠公遗爱》:“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岂其~耶?

近义词 大巧若拙、虚怀若谷、不露锋芒

反义词 深藏若谷 锋芒毕露、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歇后语 扮猪吃老虎

大智若愚在《词源》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至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 ‘大智若愚’若愚,已人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理上之悟,是一悟,已近‘愚’之境界;事上之悟,事事悟,时时醒,持守如一,乃一大智者。大智者,愚之极至也。大愚者,智之其反也。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外智者,工于计巧,惯于矫饰,常好张扬,事事计较,精明干练,吃不得半点亏。内智者,外为糊涂之状,上善斤斤计较,事事算大不算小,达观,大度,不拘小节。智愚之别,实力内外之别,虚实之分。

大智若愚在生活当中的表现是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做人低调,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有着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强者求己的心态,从来没有太多的抱怨,能够真心实在的踏实做事,对于很多事情要求不高,只求自己能够不断得到积累。很多时候大智若愚伴随的还有大器晚成,毕竟大智若愚要求的是不断积累自己,就像玉坯不断积累一样,多年的积累所铸就的往往是绝代珍品,出世的时候由于体积太大而需要精雕细琢,而不像外智那般的小玉一样几下子就可以雕琢出来马上能够拿到市场卖个好价钱,因而大器晚成之后往往都是无价之宝。

3 有没有什么文言文句子用来形容人很聪明

形容人很聪明的文言文句子: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意思:内在已经有了很好的血统与品质,但还需要更加不断的去培养提高这些优秀崇高的品质

离骚就是自荐的,借写美人实际是写了自己的品德和抱负。

2、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南宋著名文学家谢灵运才华横溢,诗文歌赋都被推为当世的精妙之作。而谢灵运本人也很自负,他曾经说:“天下的文才共有一石(dàn),曹植才高无双,独自占有八斗,我占有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另外一斗。”然而谢灵运最终也正是因为恃才傲物、轻慢朝纲而惨遭杀害的。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看来,谢灵运对自己的才学也是相当自负的。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3、孺子可教也,他日必成大器。

孺子可教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rú zǐ kě jiào。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4 形容有学问的古文,形容一个人满腹经纶很有才华的诗词

一、《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二、《留诲曹师等诗》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三、《剑客》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四、《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寄兴》

长愿人人意,一生无别离。

妾当年少日,花似半开时。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国风·卫风·淇奥

:留诲曹师等诗

:剑客

:冬夜读书示子聿

:寄兴

5 中国古代关于智慧的文言文

原发布者: 亚

中国古代关于智慧的文言文篇一:中国古代关于智慧的文言文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12、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13、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14、一寸光阴一寸金。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20、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22、万物兴歇皆自然。2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2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8、天若有情天亦老。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32、山重水复疑无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23830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3、山外青山楼外楼。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6 形容一个人聪明的好段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解释〗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颖悟绝人 〖解释〗颖悟:聪颖。绝人:超过同辈。

聪明过人。同“颖悟绝伦”。

万物之灵 〖解释〗万物:泛指天地间的所有生物;灵:聪明、灵巧。世上一切物种中最有灵性的。

指人而言。 时势造英雄 〖解释〗时势:一段时期内的客观形势。

特定的历史条件,如社会动荡,使人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并相互作用,使之成为英雄人物。 明昭昏蒙 〖解释〗昭:明白;蒙:愚昧无知。

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下笔成文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解释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示例他文思敏捷,~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非常聪明,他读过很多书,做文章是又快又好。

曹操故意考他,曹操说自 抓乖弄俏 耍聪明,卖弄乖巧。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

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予智予雄 自以为聪明和英雄。

形容妄自尊大。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

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颖悟绝伦 颖悟:聪颖。

绝伦:超过同辈。聪明过人。

亦作“颖悟绝人”。 小黠大痴 好弄小聪明而实际上很愚笨。

剔透玲珑 ①形容灵巧可爱。②比喻人的聪明伶俐。

人穷智短 指人穷了,言行也就显得笨拙不聪明。 七窍玲珑 形容聪明灵巧。

相传心有七窍,故称。 目达耳通 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敏而好学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绝顶聪明 绝顶:极端。形容异常聪明。

精明能干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锦心绣肠 形容文思优美,聪明有才。

谨谢不敏 犹言敬谢不敏。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

不敏,不聪明,无能力。 慧心巧思 聪明的心地,精巧的构思。

多用以形容女子某种技艺精巧,别出心裁。 慧心妙舌 聪明的心灵,巧妙的口才。

好行小慧 爱耍小聪明。 聪明正直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

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聪明睿智 聪明:天资高,智力发达。

睿智:智能,英明而有远见。天资高,有智能,有远见。

亦作“聪明睿哲”、“聪明睿达”。 聪明绝世 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辨日炎凉 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

后以之形容儿童的聪明早慧。 自作聪明 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足智多谋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

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秀外慧中 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小时了了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投机取巧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

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 识时务者为俊杰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

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上智下愚 智:聪明;愚:笨。

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千虑一失 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七行俱下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冥顽不灵 冥顽:愚钝无知;不灵:不聪明。形容愚昧无知。

弄巧成拙 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口齿伶俐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

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兰质蕙心 形容美丽而聪明。 绝圣弃智 圣、智:智慧,聪明。

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精明强干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敬谢不敏 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

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好汉不吃眼前亏 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福慧双修 指既有福,又聪明。 大巧若拙 拙:笨。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聪明伶俐 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

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聪明一世 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冰雪聪明 比喻人聪明非凡。

百伶百俐 形容非常聪明乖巧。 卖乖弄俏 形容卖弄聪明,故作媚态 伶牙俐齿 伶、俐:聪明、乖巧。

形容为人机灵,能说会道 别具慧眼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论语集注》)刘宝楠引旧说,又提出两解:一谓“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改之。是彼二人,皆为吾师。书洪范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此之谓也。”一谓“三人行,本无贤愚。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既从其善,即是我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雕,凋谢;松柏,喻栋梁之材。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名言。《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民无信不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孔门名言。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时所言。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民富”(《说苑政理》)的儒家思想。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朱熹注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贫。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论语集注》)《荀子·富国》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君子成人之美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朱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与孔子之意相近。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虽令不从。”儒家一贯认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汉书·公孙弘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淮南子·主术》)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朱熹《集注》:“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论语正义》引荀子曰:“利谓便国益民也。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可见小耳”。《大戴礼记·四代》:“好见小利,妨于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宪问》亦有此语。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文相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此即施“仁”于人。西汉董仲舒作了发挥:“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春秋繁露·仁义法》)《吕氏春秋·举难》又曰:“故君子责人则以仁,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仁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朱熹注曰:“责己得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论语集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名言。《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里仁》作:“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上句意同,下句意为:该担心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宪问》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卫灵公》又作:“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朱熹注:孔子“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论语集注》)王夫之注:“能夺我名而不能夺我志,能困我于境遇而不能困我于天人无愧之中,不患也。”(《四书训义》)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历代散文总集。

小木看完《古文观止》后发现,《古文观止》共十二卷,以年代为经,作家为纬,按从古到今的顺序选录自春秋战国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的名作222篇,其中不乏陶渊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名家,《左传》、《史记》、《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

《古文观止》选目精当,取材广泛,篇幅适中,各体皆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与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其影响足以与《文选》相比,与《唐诗三百首》号称清代诗文选集之“双璧”。

《古文观止》中的十大智慧名句,蕴含处世大智慧,堪称经典

古文观止,观止?观止?门初开罢了!

《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一部古代散文集,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1、见人之得,如己之得,则美无不克。(《太上感应篇》)

大意看见别人运气好得意时,就如同自己得意一样,而且还要尽力的去扶持;看见他人运气不好失意时,就如同自己失意一般,应该要多方的救护。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大意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

3、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大意古代所谓的豪杰之士,必定有超过常人的节操,源以及常人在情感上不能忍耐的气度。普通人一旦受到侮辱,就拔出宝剑跳起来,挺身去决斗,这可谈不上勇敢。

4、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大意天地是万物的客舍,百代是古往今来时间的过客。此句表达了时间易逝的观点,形容人一生的时光极其短促。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大意所知道的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术各有研究方向。

6、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大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大意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大意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大意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

1 关于诸葛亮智慧的诗句

关于诸葛亮智慧的诗句 1关于诸葛亮智慧、忠诚、才能的诗句 分别发

悠悠青山,至此竭矣。

再不能临阵讨贼亦!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

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有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智慧超群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武侯叹〉: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

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 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就这么多吧,太多了也没意思。

2关于诸葛亮智慧、忠诚、才能的诗句 分开发啊

悠悠青山,至此竭矣。再不能临阵讨贼亦!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

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有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智慧超群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武侯叹〉: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

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

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就这么多吧,太多了也没意思

3有关诸葛亮的诗句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 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王安石:

《诸葛亮诗》

区区庸蜀文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陆游

《宿鱼梁驿五鼓起行有感》

投宿渔梁溪绕屋,五更听雨拥篝炉。少时谈舌坐生风,管葛奇才自许同……酒醒顿觉狂堪笑,睡起方知梦本空。它日故人能忆我,葛仙矶畔觅渔翁。

“少年不自量,妄意慕管葛”(《自警》)

“尚思忠武公,身任社稷重”(《谒汉昭烈帝惠陵及诸葛公祠庙》)

“壮气河潼外,雄名管乐间”(《感旧》)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千秋有管葛,看镜汗吾颜”(《昼卧》)

“登堂骨高遗像,千载愧吾颜”(《感旧》)。

4《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智谋的句子,急

孔明曰:“亮有一言,但恐将军不肯听从。”

权曰:“愿闻高论。”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故将军起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

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权未及答。

孔明又曰:“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操?”孔明曰:“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

众皆哂笑而散,鲁肃责孔明曰:“先生何故出此言?幸是吾主宽洪大度,不即面责。先生之言,藐视吾主甚矣。”

孔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我自有破曹之计,彼不问我,我故不言。”肃曰:“果有良策,肃当请主公求教。”

孔明曰:“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肃闻言,便入后堂见孙权。权怒气未息,顾谓肃曰:“孔明欺吾太甚!”肃曰:“臣亦以此责孔明,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

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轻言,主公何不求之?”权回嗔作喜曰:“原来孔明有良谋,故以言词激我。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

便同鲁肃重复出堂,再请孔明叙话。权见孔明,谢曰:“适来冒渎威严,幸勿见罪。”

孔明亦谢曰:“亮言语冒犯,望乞恕罪。”权邀孔明入后堂,置酒相待。

5关于诸葛亮的古诗

提起诸葛亮,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尤其是历代的诗人和民间都有很多精彩的诗句和对联来描述其不凡的业绩。

过去有这样一幅对联概观诸葛亮平生业绩,倒是非常传神。也是历来神化了的观点。

当时的上联出来后,很久无人对出,几成“绝对”,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人对出下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早年游三峡的时候逛白帝城,那有个托孤堂,里面就有这样的一组塑像,描述的就是“草堂托孤”的故事:刘备头上缠着绷带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用手指着跪在地上的两个小儿子,床的旁边站列着诸葛亮和一班大臣。

当时的背景是刘备兵败东吴,蜀国元气大伤,行将就木的他担心蜀国的未来和儿子们的安危,也怕孔明夺位,就故意试探说:“如果我的儿子不行的话,丞相可以取而代之”。其实诸葛亮的一生真是光明磊落的。

诗圣杜甫有一首五绝描绘诸葛亮和此时情形很恰当: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前两句极言诸葛亮之功名,后两句所说兵败东吴,遂成千古遗恨。此时,三国的格局已不可能再打破,弱小的蜀国再也无所作为。

只能修养生息,以待天时。 看三国每每看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总觉得沉闷和伤感,特别是以弱小的蜀国去攻打强大的魏国实在是勉强而为。

蜀中大将魏延几次劝诸葛亮兵出子午谷,可是武侯没有考虑,我虽然不懂兵法,可也觉得如果老是兵败的话,应该考虑变换另一种策略。 再看现代人的观点:《武侯叹》/徐文华 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

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 初看此诗有点别扭,细细思考一下,才发现它很新颖,历来都把诸葛亮当作神一样的供奉,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象征,其实里面有很多的历史原因,过去的汉家正统和历来尊刘贬曹的思想都有拔高了诸葛亮的倾向?!不用说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是《武侯叹》的作者却很清醒,他提出的观点让我们眼睛一亮。

其实诸葛亮的一生何尝不是带点悲情色彩?过去的那种为主尽忠、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可以说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完完全全的体现。 真正怜惜诸葛亮的是杜甫,他还有两首七律写诸葛亮的,对其评价极高。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有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让后人留下多少叹息!假如诸葛亮跟从曹操,历史又会是怎样的呢?也许那时的中国早就统一了! 《诸葛庙》——唐·杜甫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诸葛武侯庙》——唐·章孝标木牛零落阵图残,山姥烧钱古柏寒。

七纵七擒何处在,茅花枥叶盖神坛。《诸葛武侯》——宋·王安石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

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掉头梁甫吟,羞与众争光。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

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

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

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诸葛武侯》——宋·王安石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游诸葛武侯书台》——宋·陆游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世上俗锦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谒诸葛丞相庙》——宋·陆游汉中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

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正。公虽已没有神灵,犹假贼手诛锺邓。

前年我过沔阳祠,再拜奠俎衰泪迸。洁斋请作送迎诗,精忠大义神其听!《诸葛丞相庙》——唐·武少仪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

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八阵碛》——宋·苏轼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自従汉道衰,蜂起尽奸杰。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6关于诸葛亮的诗词

诸葛亮诗歌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 唐·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阁夜 唐·杜甫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咏怀古迹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有感 宋·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卧龙 明·佚名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诸葛亮对联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赋于诸葛草庐的门联 驽马并麒麟; 寒鸦配鸾凤。

——罗贯中《在国演义》中以除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再以徐庶之口赋咏诸葛亮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清代赵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丞相当年曾驻马; 江山终古此蟠龙。 ——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荐公一掬建业水; 听我三终梁父吟。

——顾孝廉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许先帝驰驱来连吴会; 有儒者气象上继伊周。 ——刘忠诚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风景依然,名士曾杭衣带水; 云霄如在,寓公为集草堂资。

——陈宗濂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驻马此重经,莫问渠天发残碑,临硎断阙; 卧龙如何作,愿为我翦除他族,开济清时。 ——冯梦华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慕纶巾羽扇风流,俎豆维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阳庐舍; 冠钟阜石城名胜,江山依旧,渺矣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佚名题江苏省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词 八千余年上下古; 七十二家文字奇。 ——清·顾槐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云归大漠随舒卷; 门对寒流自古今。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龙去崇朝作霖雨; 我来高卧想羲皇。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诸葛大名垂宇宙; 元戎小队出郊垧。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梁父吟成高士志; 出师表见老臣心。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真人白水生文叙; 名士青山卧武侯。

——陶澍典诸葛亮题湖南省南阳城楼 旨寻六家,业窥五际; 内学七纬,旁通三微。 ——清·顾嘉蘅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几? 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单家驹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清·顾嘉蘅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 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吴庆桐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庵垂两千年,问吴宫魏阙安在; 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如。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许也; 数语备当时事,将军岂有意乎。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德深于众,名垂青史,江河行地; 功高于世,声震寰宇,日月经天。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地无论宛襄,有诸葛庐自堪千古; 统并存吴魏,读隆中对早定三分。

——黄剑三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纵论三分天下,审势通策佐先主; 长怀一统江山,辅国连治启后人。 ——胡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 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张焕然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烧博望、平南蛮、出祁山,功垂宇宙; 拼司马、骂王朗、气周瑜,名振古今。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将相本全才,陈寿何人,也评论先生长短; 帝王谁正统,文公特笔,为表明当日怀忠。

——清·顾嘉蘅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抱膝此安居,觉异日桑种成都,殊非本念; 长吟谁与和,问当年曲赓梁父,可有遗音。 ——清·顾嘉蘅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隐; 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慰老臣心。

——金国钧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心县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耕。 ——佚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 结庐在紫峰白水一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

——佚名题河南省。

1 关于智谋的诗句

关于智谋的诗句 1 有关智谋的古诗

楼上的,你嘛给我拜托拜托好不好?人家说的是古诗,不是名人名言。

不知道曹植的《七步诗》算不算?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还有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还有这里有很多三国时候的诗词,都跟计谋和历史有关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1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2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3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4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如今割发权代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都 江 堰 此愁何时尽? 此恨何时了? 喋血沙场三十年, 空留《出师表》。 身外无他物, 心中有父老。

试看千年都江堰, 汗流知多少。 5 官渡之战 何日荡冠仇? 冲天怒气贯斗牛。

忍辱含垢多少事? 堪羞: 羞与鼠辈共神州! 拼将少年头, 纵死不令万事休。 雷霆万钧对天吼, 泰斗: 打遍天下无敌手! 6 赤壁之战 东吴精兵广, 西蜀多强将。

同舟共济谱一曲, 绝唱: 千百年来犹回荡。 饮酒中军帐, 既生周瑜何生亮? 天下无人出其上, 狂妄: 长江为之翻波浪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白发渔乔江诸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赞子龙: 血染争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征战扶危主,唯有常山赵子龙。 赞云长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趋驰时不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丈青龙偃月,隐微处无愧青天。 赞张飞 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围。

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 叹何进: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 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赞赤兔马: 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少帝作: 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 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 唐妃作: 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恨不随 生死异路兮,从此别:奈何茕速兮,心中悲! 赞伍孚: 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 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赞关公温酒斩华雄: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道三英战吕布: 汉朝天数当桓灵,炎炎红日将西倾 奸臣董卓废少帝,刘协懦弱魂梦惊 曹操传檄告天下,诸侯奋怒皆兴兵 议立袁绍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平 温侯吕布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 护躯银铠砌龙鳞,束发金冠簪雉尾 参差宝带兽平吞,错落锦袍飞凤起 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水 出关搦战谁敢当?诸侯胆裂心惶惶 踊出燕人张翼德,手持蛇矛丈八枪 虎须倒竖翻金线,环眼圆睁起电光 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 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 马蹄到处鬼神嚎,目前一怒应流血 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 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 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牛斗寒 吕布力穷寻走路,遥望家山拍马还 倒拖画杆方天戟,乱散销金五彩幡 顿断绒绦走赤兔,翻身飞上虎牢关 赞貂婵: 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 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莲步稳, 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又诗曰: 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 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 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 舞罢高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叹貂婵间吕布董卓: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叹董卓: 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 谁知天意无私曲,鹛坞方成已灭亡 叹蔡邕: 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世乱臣 赞王允: 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 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 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 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赞吕布辕门射戟: 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 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 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翅飞箭到时 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叹陈宫: 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 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 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 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 叹吕布: 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 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 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论玄德: 伤人饿虎缚休宽,董卓丁原血未干 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 赞玄德煮酒论英雄之随机应变: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赞玄德离开曹操: 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 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叹袁术: 汉末刀兵起四方,无端袁术太猖狂 不思累世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 强暴枉夸传国玺,骄奢妄说应天祥 渴思蜜水无由得,独卧空床呕血亡 叹祢衡: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 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

2 关于计谋的诗句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明·无名氏《临潼斗宝》头折:“未知那小将军,怎生排兵布阵,运智铺谋,有何计策,保某赴会去也。”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哥也,你可怜见同衙共府,你休要运计铺谋。”

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无谋。”

尚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汉·张衡《南都赋》:“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不要倒好了他,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与杨子直书》:“而近年一种议论,乃欲周旋于二者之间,问互委曲,费尽心机。”

3 有关智谋的古诗

这里有很多三国时候的诗词,都跟计谋和历史有关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1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2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3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4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

如今割发权代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都 江 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