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鉴定的基本方法
按刻书机构区分。计有:官刻本(包括国子监本简称监本、兴文署本、经厂本、武英殿本简称殿本、内府本、府学本、州学本、县学本、藩府本、官书局本、各地书院本)、家刻本、坊刻本等。
按雕版印刷情况分。计有:精刻本、写刻本、单刻本、丛书本、道藏本、祖本、原刻本、翻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后印本、递修本、百衲本、旧版、通行本、邋遢本、书帕本等。
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
扩展资料:
古籍版本的历史说明:
春秋末战国时编定撰写的经、传、说、记、诸子书等是古籍的上限。下限则一般划到清代末年(这和史的分期有所不同)。
广义的下限是:辛亥革命以后的著作如果在内容或形式上沿袭前此的古籍而并未完全另起炉灶,例如旧体诗文集、对古籍所作的旧式校注之类,一般仍可以划入古籍范围。
几乎根本找不到木版印刷的,一般都是石印和铅印的,石印的比较早,铅印是在清末才有的,如何区分石印铅印最简单的办法是看书的边框如果连上的就是铅印,如果美联上的就是石印的。关于断代说几个简单的方法一要从字上入手,字比较大的一般比较早。二是要看纸质了,一般清末和民国的纸质差不多比较薄,而之前的由于是草纸可以看到一些纹理。三要从题材上看,一般佛经比较早。当然你要想收藏古籍的话也要注意收藏的门类。
补充:木板由于是活字印刷所以字体大小不一,而且印出来的字幽深有浅
明代闵、凌两家的套版印书
闵凌两家套版印书的版本特徵是:版式的印刷基本相同,四周单边,中间没有界行,大都为 每叶八行十八字、十九字,或半叶九行十九字,间或有九行十八字、八行十七字、十九字 。正文以仿宋印刷体,注释、批语多用手写体,版面清晰、爽洁、疏朗悦目。
国内生产的纸张常见大小主要有以下几种:
787×1092毫米平板原纸尺寸是我国当前文化用纸的主要尺寸,国内现有的造纸、印刷机械绝大部分都是生产和适用此种尺寸的纸张。目前,东南亚各国还使用这种尺寸的纸张,其他地区已很少采用了。
850×1168毫米的尺寸是在787×1092毫米25开的基础上为适应较大开本需要生产的,这种尺寸的纸张主要用于较大开本的需要,所谓大32开的书籍就是用的这种纸张。
880×1230毫米的纸张比其他同样开本的尺寸要大,因此印刷时纸的利用率较高,型式也比较美观大方,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规格。
中国古籍的印刷形式有下列3种:①雕版印刷。现存有确实年代的实物是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经》,但雕版印刷发明的时间要比这早得多。②活字印刷。据文献记载,北宋毕升于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泥活字,元代王祯曾用木活字印书,明代中期又盛行铜活字。明清铜活字和木活字所印之书,现尚有不少遗存。③套版印刷。是雕版印刷的发展。书中文字需要有所区别时,例如经和注,或图画需用不同颜色印出时,分别刻成同样尺寸的版,逐次印在同一张纸上即成套印本。先是朱墨两色套印,后发展到三色、四色、五色甚至六色,并由套印发展到饾版、拱花艺术性很高的工艺技术。据考古发现,套印可能在宋辽金时代即已发 明,盛行于明、清。
刻本书的鉴定依据 关于印本和写本书的用纸,前人没有系统的调查研究资料可供参考,很多纸不知其名称,而文献中提到的纸又难以与实物相联系,鉴定时所能根据的仅是纸质的精细厚薄,颜色的黄、白或灰以及帘纹宽狭而已。宋代有的浙刻本用白麻纸,纸质较匀净,有韧性;四川刻本也用白麻纸,有些纸质较粗,甚至有透空小孔。南宋初期福建印书所用竹纸,质地细润,纸色较白,但以后多用**竹纸,因而从宋、元到明代,黄纸成为福建印本的特征。明代以棉纸为贵,棉纸有厚薄之不同,纸质细润,白棉纸印书成为明代特色。明末出现了开化纸,纸质细白匀净,清代以开化纸印书最名贵,连史纸、竹纸应用亦多。宋以后,还有用公文纸(公牍纸)和其他册子、信札等旧纸的背面印书的,这些公文纸如载有年月也可借以推断印本的大致时代。总之,书籍的用纸是识别版本的一项依据,但要多作比较,因为有的书刻印于宋代,后世仍可用其书版再印,而区别初印本和后印本,只能从纸张来判别了。
用印刷体字帖练字和用手写字帖练字区别不大,不管用什么字帖多采取临摹一个方法就无任何区别。
练习书法,说到底是通过不间断的临摹训练形成肌肉的记忆。和现在的玩体育的其实一个道理,贵在持之以恒,没有什么捷径,写多了,写熟了,字就写好了;所以如果真有捷径,那这个捷径就是熟能生巧,没什么其他奥秘。凹槽字帖呢就是依葫芦画瓢,照着比划就行了,优点是容易找着感觉,对字的整体结构容易把握,缺点是因为依葫芦画瓢,所以对字的细节处理可能会差一点,不象普通字帖,需要靠眼力去比较字的笔法和结构安排的异同,选字帖首要的原则是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格,那样才可能有恒心坚持下去,自己都认为丑的字是练习不下去的,第二就是字体不能失真,比如现在好多儿童练习楷书的凹槽字帖就是国标印刷体,字号还搞得很大,生怕小朋友看不清楚,其实他们的视力好的很。这种字帖其实就是黑心商人在害人,呆板的印刷体姑且不论你用硬笔临摹能否写的和它一样,即便写成一样的也是白费力气,因为没有美感可言,只剩工整。字的大小也要适中,最好不要选那些刻意放大缩小的版本,丰富多彩的线条变化归根结底只是在于书写着在书写时“力度、角度和速度”变化的把握。普通钢笔写多大的字比较有利于这“三度”的平衡也是要符合科学规律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字写的有1米方圆,你还怎么去要求速度能跟的上,速度太慢字就容易呆板,练字者不要指望短期内自己的书写水平就有天翻地覆的改变,要有耐心和恒心。选好字体后开始练习了,要明白你练习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追求“重影”,你写的字最终的目标要能和字帖上的大小,姿态,笔法使用都能完全保持一致,你的字和字帖上的字如果叠在一起就仿佛是一个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属于中华的文化,能够保存下来,就是因为有文字的记录,有文献的记载,一手好字是让人赏心悦目的,令人流连忘返,舍不得将眼光从上面离开,但是一手好字是很难写成的,明清两代状元写的字堪称印刷版,写得一手好字有多重要?靠练就行吗?
那么,写好一手好字是有多么重要呢?
第一,一手好字,能够提升人们对自己的第一印象
如果两个人同时去面试,需要书写同样的文字,但是两个人一个书写潦草,一个书写工整,那么肯定是书写工整的那一个人,面试成功的几率要比书写潦草的那一个人高上许多,因为写好一手好字,首先在人家了解不深的情况下,就给自己增加了第一印象,让人家记住这个工整字体的人,提高自己的第一印象,让自己成功的几率大大提升
第二,一手好字,能够给自己各方面加分
考试时,书写一手好字,卷面干净整洁,答案正确,所得到的分数要比这些潦草的高出几分,工作中,与合作方洽谈时,一手工整的好字,合作方会认为对方干净干练,严谨,那么合作的几率会大上许多,一手好字,他能够在我们各方面给我们加分,不管是升学考试,还是在日常工作当中,字迹娟秀,笔画流畅,都会给人带来一种极具享受的舒适度,同样也会给自己加分,让自己的道路变得更加的坦荡
写好一手好字,其实并不是只有练就可以完成的,还要有一定的天赋,但是有了天赋,不去日以继日的练习,那也不可能写出一手好字的
所以为了能够写出一手好字,我们不仅需要一定的天赋,并且要勤加练习,不要求做到入木三分,但是却需要认真对待
人如其名,字如其人,写好一手好字,不仅能让他人赏心悦目,同时也能够让自己修身养性
古籍版本鉴定的基本方法
本文2023-10-23 02:19:0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