礞石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4收藏

礞石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性状 7 化学成份 8 炮制 9 性味 10 归经 11 功能主治 12 礞石的用法用量 13 注意 14 附方 15 各家论述 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礞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礞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礞石 1 拼音

méng shí

2 出处

《嘉佑本草》

3 拼音名

Ménɡ Shí

4 来源

为变质巖类巖石绿泥石片巖或云母片巖的石块或碎粒。采得后,拣净杂石泥土。

5 原形态

①绿泥石片巖

主要由绿泥石组成,常成细小鳞片或针状集合体,厚者呈块状。颜色由绿色以至暗绿色。硬度2~25。常含有磁铁矿、阳起石、绿帘石,多呈良好的小晶体,间或含有长石。

②云母片巖

主要由云母属矿物组成,并含有石英、长石等其他矿物。最常见的是白云母片巖和黑云母片巖,具有极显著的片理构造。颜色视所含云母的种类而异,如含白云母较多时,就呈银白色或银灰色,如含黑云母较多时,则颜色深暗。

6 性状

①青礞石(《圣惠方》)

为绿泥石片巖的巖石,呈不规则扁斜块状或斜棱状的小块体,大小不一。全体青灰色或灰绿色,微带珍珠样光泽。体重、质软、易碎,用指甲即可划下碎粉末。断面层片状,可见闪闪发光的星点。无臭、味淡。以色青、块整、断面有星点、无泥土夹杂者为佳。微溶于盐酸,而使酸液呈**,在浓硫酸中部分溶解。

产湖南、湖北、四川、江苏、浙江等地。

②金礞石

又名:酥酥石、烂石。为云母片巖的巖石,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碎粒状。全体呈棕**,带有耀眼的金**光泽。质脆、易碎。气微味淡。以色金黄、块整、无杂质者为佳。

产河南、河北等地。

7 化学成份

青礞石主要成分为镁、铝、铁、硅酸及结晶水,为一种形似云母的含水硅酸盐矿物。因含显著量的低铁,故常呈绿色。

金礞石主要成分为云母(黑云母、白云母)与石英,亦即主含钾、镁、铝、硅酸等与结晶水,亦可含钒(白云母的成分)。

8 炮制

煅青礞石:拣净,加等量的火硝混合,置坩埚内煅烧至烟尽为度,用水飞法制成细粉,或取净青礞石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呈金**为度,取出,放凉,簸取净礞石,除去沙石。

①《品汇精要》:"礞石,每二两捶碎,用焰硝二两,同入小砂罐内,瓦片盖定,铁线缚之,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至上有金星透出为度,候冷,研为极细末。"

②《纲目》:"用大坩埚一个。以礞石四两,打碎。入消石四两,拌匀,炭火十五斤,簇定,煅至消尽其石色如金为度。取出研末,水飞去消毒,晒干用。"

9 性味

咸,平。

①《医学入门》:"味淡,无毒。"

②《纲目》:"甘咸,平,无毒。"

③《本草经疏》:"辛咸,平,无毒。"

10 归经

入肝、肺、胃经。

①《纲目》:"入厥阴。"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肠、胃三经。"

11 功能主治

坠痰,消食,下气,平肝。治顽痰癖积,宿食症瘕,癫狂惊痫,咳嗽喘急,痰涎上壅。

①《嘉佑本草》:"治食积不消,留滞在脏腑,宿食症块久不瘥,及小儿食积羸瘦,妇人积年食症,攻刺心腹。"

②《品汇精要》:"坠痰消食。"

③《医学入门》:"得焰消,能利湿热痰积从大肠而出,因湿热盛而皮肤生疮者,一利即愈。"

④《纲目》:"治积痰惊痫,咳嗽喘急。"

12 礞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布包),3~5钱;或入丸、散。

13 注意

脾胃虚弱及孕妇忌服。

①《嘉佑本草》:"得硇砂、巴豆、大黄、京三棱等良。"

②《本草从新》:"气弱血虚者大忌。"

14 附方

①通治痰为百病:礞石、焰硝各二两(煅过,研飞,晒干,一两),大黄(酒蒸)八两,黄芩(酒洗)八两,沉香五钱。为末,水丸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欲利大便则服一、二百丸,温水下。(《养生主论》滚痰丸)

②治中痰并一切痰症:礞石二两(煅,乳淬),大黄二两(九蒸),沉香一两,半夏二两(姜、矾制),陈皮二两,黄芩二两(酒制)。为末,陈米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三钱。(《惠直堂经验方》礞石化痰丸)

③治大人小儿食积成痰,胃实多眩晕者:青礞石七钱,火硝七钱(同研炒,以火硝过性为度),枳实、木香、白术各二两。共为末,红曲二两为末打糊。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④治诸积癖块,攻刺心腹,下痢赤白,及妇人崩中漏下,一切虚冷之疾,尤治饮食过多,脏腑滑泄,久积久痢:青礞石半斤,捣,罗过,用消石二两,细研,于坩埚内,铺头盖底,按实,用圆瓦覆口,用炭二十斤煅之,取出,入赤石脂二两,同研极细,滴水为丸,如小鸡头大,候干,再入坩埚内,用少火煅红收之。每有虚冷病,服一丸至二、三丸,空心温水送下,以少食压之,久病泄泻,加至五、七丸或十丸亦不妨。(《杨氏家藏方》金宝神丹)

⑤治妇人食症,块久不消,攻刺心腹疼痛:青礞石二分(末),木香一分(末),硇砂半两(不夹石者,细研),朱砂一分(细研),粉霜二分(研入),巴豆三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上药郡研令匀,以糯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空心以温酒下二丸,取下恶物为效。(《圣惠方》礞石丸)

⑥治急慢惊风,痰潮壅滞,塞于咽喉:青礞石一两,入臼窝内,同焰硝一两,用白炭木煅令通红,须硝尽为度,候药冷如金色,取出,研为细末。急惊风痰发热者,薄荷自然汁入蜜调服;慢惊脾虚者,有以青州白丸子再研,煎稀糊入熟蜜调下。(《婴孩宝书》夺命散)

⑦治一切积,不问虚实冷热酒食,远年日久:青礞石二两(研),滑石一两(研),青黛半两,轻粉三钱。上同研匀。每服一钱,面汤调下,急以水漱口。未服药前一日,先吃淡粥,至晚服药,候次日晚未动,再服半钱,取下恶物,更以汤粥将息三二日,如是无积,药随大便下,并无所损忌,次日将息。(《普济方》礞石散)

15 各家论述

《纲目》:"青礞石,其性下行。肝经风木太过,来制脾土,气不运化,积滞生痰,壅塞上中二焦,变生风热诸病,故宜此药重坠。制以消石,其性疏快,使木平气下,而痰积通利,诸证自除。汤衡《婴孩宝鉴》言礞石乃治惊利痰之圣药,吐痰在水上,以石末糁之,痰即随水而下,则其沉坠之性可知。然止可用之救急,气弱脾虚者,不宜久服。杨士瀛谓其功能利痰,而性非胃家所好,如慢惊之类,皆宜佐以木香。而王隐君则谓痰为百病,不论虚实寒热,概用滚痰丸通治百病,岂理也哉朱丹溪言一老人忽病目盲,乃大虚证,一医与礞石药服之,至夜而死。吁!此乃盲医虚虚之过,礞石岂杀人者乎!况目盲之病,与礞石并不相干。"

16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礞石的方剂 黄连消疳丸

分,阿魏1钱5分,胡连5分,丁香4粒,雷丸3分,礞石3分,使君子8个。制法:姜汁糊为丸,如莱菔子大。

礞石化痰丸

shíhuàtánwán处方:大黄60克(九蒸)礞石60克(煅、乳淬)沉香30克半夏60克(姜矾制)

礞石散

:méngshísǎn《普济方》卷一六九:方名:礞石散组成:青礞石2两(研),滑石1两(研),青黛半

加减七宝散

iǎnqībǎosǎn处方:火消3钱,硼砂1钱,礞石1钱,明雄1钱,全蝎1钱,枯矾1分,冰片1分。制

活虎丹

气血,安心神。主久年惊痫,癫狂。用法用量:先用古礞石散控下痰涎,次用薄荷煎汤调前药,作1服化下。摘录

更多用到中药礞石的方剂

用到中药礞石的中成药 礞石滚痰丸

ills;mengshiguntanwan概述:礞石滚痰丸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2首。《中华人民共和国

羊痫风丸

054891处方:白矾300g郁金120g金礞石(煅)300g全蝎600g黄连300g乌梅240

二十五味马宝丸

00g槟榔200g蔓青膏350g妙翅玉150g金礞石100g冬葵100g螃蟹100g木香250g制法

武红灵散

麝香45g蟾酥粉225g冰片45g硼砂90g金礞石(煅)60g雄黄90g硝石150g朱砂150g制

羊痫疯癫丸

,混匀,用水泛丸,干燥。每500g干丸,另用煅金礞石粉末60g、明胶适量化水,包衣,打光,干燥,即得

更多用到中药礞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礞石 《本草纲目》:[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礞石

名青礞石时珍曰∶其色然,故名。集解时珍曰∶礞石,江北诸山往往有之,以山出者为佳。有青、白二种,

《删补名医方论》:[卷五]删补名医方论(五)

礞石滚痰丸治实热老痰之峻剂,虚寒者不宜用。黄芩(八两)大黄(酒蒸,八两)沉香(忌火,五钱)礞石(焰消

《圣济总录》:[卷第七十二]久积症癖

泄利羸困,不思饮食。消积丸方代赭(醋淬三七遍研)礞石(研各一两)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青橘皮(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咳嗽

足乍有凉时,其脉洪者,热痰在胸膈也,宜小陷胸汤、礞石丸之类清膈降痰。甚而不已者,宜吐下其痰热也。面白

《血证论》:卷七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方之上清丸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主治 5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石室秘录》卷三方之上清丸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方之上清丸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制备方法 8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上清丸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仙拈集》卷一方之上清丸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便览》卷一方之上清丸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古今医鉴》卷九方之上清丸 111 方名 112 上清丸的别名 113 组成 114 主治 115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16 制备方法 117 附注 12 《奇方类编》卷下方之上清丸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主治 12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济阳纲目》卷一○六方之上清丸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功效主治 13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35 加减 136 制备方法 14 《活人方》卷一方之上清丸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鲁府禁方》卷四方之上清丸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功效主治 15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五方之上清丸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功效主治 16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方之上清丸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功在主治 17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摄生众妙方》卷四引《乾坤生意》方之上清丸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功效 18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异授眼科》方之上清丸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活人心统》卷一方之上清丸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上清丸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功效主治 214 制备方法 215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216 用药禁忌 217 附注 22 上清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221 拼音名 222 标准编号 223 处方 224 制法 225 性状 226 鉴别 227 检查 228 功能与主治 229 用法与用量 2210 规格 2211 注意 2212 贮藏 23 上清丸药品说明书 231 药品类型 232 药品名称 233 药品汉语拼音 234 药品英文名称 235 成份 236 性状 237 作用类别 2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239 规格 2310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2311 禁忌 2312 上清丸的不良反应 2313 注意事项 2314 上清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2315 上清丸的药理作用 2316 备注 2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上清丸 上清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shàng qīng wán

2 英文参考

shangqing pil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上清丸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74 11 黄连上清丸 水丸 6g 袋 075 中成药部分 75 11 黄连上清丸 水丸 3g 袋 039 中成药部分 76 11 黄连上清丸 水丸 18g 袋 21 中成药部分 77 11 黄连上清丸 水丸 48g 瓶 51 中成药部分 78 11 黄连上清丸 水蜜丸 3g 袋 035 中成药部分 79 11 黄连上清丸 水蜜丸 4g 袋 046 中成药部分 80 11 黄连上清丸 水蜜丸 6g 袋 069 中成药部分 81 11 黄连上清丸 水蜜丸 60g 瓶 69 中成药部分 82 11 黄连上清丸 蜜丸 6g 丸 042 中成药部分 △ 155 13 牛黄上清丸 蜜丸 6g(人工牛黄) 丸 063 中成药部分 156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35g(人工牛黄) 袋 066 中成药部分 157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4g(人工牛黄) 袋 076 中成药部分 158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5g(人工牛黄) 袋 095 中成药部分 159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6g(人工牛黄) 袋 11 中成药部分 160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54g(人工牛黄) 瓶 102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上清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17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上清丸的部颁标准。组成为菊花 60g、薄荷 10g、川芎 10g、白芷 60g、荆芥 10g、防风 20g、桔梗 20g、连翘 60g、栀子 20g、黄芩(酒炒)100g、黄柏(酒炒) 40g、大黄(酒炒) 120g,具有清热散风,解毒,通便的功效。用于头晕耳鸣,目赤,鼻窦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

5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方之上清丸 51 方名

上清丸

52 组成

百药煎4两,薄荷(净末)4两,缩砂仁1两,片脑1钱,玄明粉5钱,甘松5钱,桔梗5钱,诃子5钱,硼砂5钱,寒水石1两。

53 功效主治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方之上清丸功在清声润肺,宽膈化痰,爽气宁神。主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咳嗽烦热。

5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噙化;或嚼35丸,茶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甘草熬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6 《石室秘录》卷三方之上清丸 61 方名

上清丸

62 组成

薄荷1两,柴胡1两,蔓荆子5钱,白芷5钱,苏叶2两,陈皮1两,半夏1两,甘草1两,桔梗3两,黄芩2两,麦冬3两,天门冬3两。

63 主治

《石室秘录》卷三方之上清丸主治强弱之人,感中风邪,上焦有风火者。

6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饱食后服。

65 制备方法

上各为末,水为丸。

7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方之上清丸 71 方名

上清丸

72 组成

乌梅肉2两,薄荷4两。

73 主治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方之上清丸主治妇人胎前嗽血。

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黑砂糖炒熟为丸,再以白砂糖掺上。

8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上清丸 81 方名

上清丸

82 组成

龙脑2分(另研),硼砂2分(另研),薄荷末1两,川芎末5钱,桔梗末2钱,甘草末2钱。

83 主治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上清丸主治心脾有热,上焦痰火咳嗽。

8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临卧噙化;或食后茶清咽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9 《仙拈集》卷一方之上清丸 91 方名

上清丸

92 组成

大黄4两,僵蚕2两,姜黄2钱半,蝉蜕2钱半。

93 主治

《仙拈集》卷一方之上清丸主治虾蟆瘟,头面肿大。

9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大人1丸,小儿半丸,蜜水调服。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重1钱。

10 《便览》卷一方之上清丸 101 方名

上清丸

102 组成

玄参5钱,乌梅3个,薄荷叶1斤,川芎2两,防风2两,桔梗5钱,砂仁5钱,甘草4两(一方加硼砂5钱)。

103 主治

《便览》卷一方之上清丸主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堵塞。

10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噙化。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1 《古今医鉴》卷九方之上清丸 111 方名

上清丸

112 上清丸的别名

上清噙化丸

113 组成

薄荷叶3两,硼砂5钱,天花粉1两,天竺黄5钱,风化消1两,百药煎1两,防风1两,孩儿茶1两,桔梗7钱,甘草1两。

114 主治

《古今医鉴》卷九方之上清丸主治口舌痛,生疮。

115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噙口中,徐化下。

11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117 附注

上清噙化丸(《济阳纲目》卷一○五)。

12 《奇方类编》卷下方之上清丸 121 方名

上清丸

122 组成

玄参8两,南薄荷叶5两,荆芥穗5两,苦桔梗1两,生甘草8两,归尾5两,熟大黄1两,陈皮8两,片芩(酒炒)8两,枳壳(炒)8两,川芎4两。

123 功效主治

《奇方类编》卷下方之上清丸功在清头目三阳之火。主治风热上攻,发渴喉疼,口痛牙血。

12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温汤送下。

125 制备方法

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13 《济阳纲目》卷一○六方之上清丸 131 方名

上清丸

132 组成

南薄荷4两,桔梗1两半,甘草1两半,白豆蔻1两,片脑1钱。

133 功效主治

《济阳纲目》卷一○六方之上清丸功在清上,利咽喉。主治喉痹。

13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噙化。

135 加减

加孩儿茶1两,效尤速。

1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4 《活人方》卷一方之上清丸 141 方名

上清丸

142 组成

薄荷叶4两,粉甘草1两,官硼砂5钱,嫩桔梗1两。

143 主治

《活人方》卷一方之上清丸主治火刑金燥,热极生风,痰凝喘嗽,口燥舌干,咽喉肿痛,鼻息不利,上焦一切浮火之症。

14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分为数份,不拘时,噙化口中。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大丸。

15 《鲁府禁方》卷四方之上清丸 151 方名

上清丸

152 组成

乌梅肉1斤(去核),薄荷8两,柿霜4两,沙糖4两,石膏(火煅)1两,粉草1两,冰片2分。

153 功效主治

《鲁府禁方》卷四方之上清丸功在化痰止嗽,清火,生津止渴。

15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噙化。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乌梅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16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五方之上清丸 161 方名

上清丸

162 组成

苏州薄荷叶1斤,百药煎半斤,砂仁1两,硼砂2两,冰片2钱,桔梗1两,甘草半两,玄明粉半两,诃子半两。

163 功效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五方之上清丸功在止嗽、清音、润肺,宽膈化气。主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咳嗽。

16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临睡噙化;或为小丸,茶清送下亦可。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17 《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方之上清丸 171 方名

上清丸

172 组成

薄荷1斤,川芎2两,防风2两,桔梗5两,砂仁半两,甘草4两。

173 功在主治

《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方之上清丸主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

17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不拘时噙化。

1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角子大。

18 《摄生众妙方》卷四引《乾坤生意》方之上清丸 181 方名

上清丸

182 组成

薄荷(取头末)4两,川百药煎(黑饼者)4两,桔梗1两,寒水石(生用)1两5钱,砂仁(头末)3钱,甘松2钱,玄明粉2钱5分。

183 功效

《摄生众妙方》卷四引《乾坤生意》方之上清丸功在清上焦之热。

18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口噙化。甚妙。

185 制备方法

以甘草膏为丸。

19 《异授眼科》方之上清丸 191 方名

上清丸

192 组成

羚羊角(镑)1两,犀角(镑)1两,牛黄5钱,琥珀3钱,厚朴(姜汁炒)1两,黄芩(酒炒)1两,川芎5钱,白芷5钱,菊花8钱,防风8钱,羌活8钱,草决明1两,生地7钱,熟地7钱,防己8钱,黑牵牛8钱,蝉蜕(去头足)7钱,地肤子(炒)1两,滑石1两。

193 主治

《异授眼科》方之上清丸主治风热上攻,目有昏花,迎风流泪,怕日羞明。

19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服。并用虎液膏点眼。

1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 《活人心统》卷一方之上清丸 201 方名

上清丸

202 组成

硼砂3钱,川芎4钱,薄荷1两,桔梗2钱,冰片2分,玄明粉2钱。

203 主治

《活人心统》卷一方之上清丸主治上焦火盛,口干;痰火证。

204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远含化。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21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上清丸 211 方名

上清丸

212 组成

川芎、薄荷、荆芥各05kg,连翘、菊花、白芷各3kg,防风、桔梗、炒栀子各1kg,大黄35kg,黄柏2kg,黄芩5kg[1]。

川芎16两,连翘96两,白芷96两,防风32两,大黄192两,菊花96两,薄荷16两,桔梗32两,黄柏64两,黄芩160两,栀子(炒)32两,荆芥16两。

213 功效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上清丸功能清热散风,消肿止痛,治肺胃积热,风火牙疼,头目晕眩,大便秘结,小便黄赤[1]。

214 制备方法

为细末,水泛为丸[1]。

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215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6g,温开水送下[1]。

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

216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217 附注

本方由《丹溪心法》上清散加减而来[1]。

22 上清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221 拼音名

Shangqing Wan

222 标准编号

WS3B187895

223 处方

菊花 60g、薄荷 10g、川芎 10g、白芷 60g、荆芥 10g、防风 20g、桔梗 20g、连翘 60g、栀子 20g、黄芩(酒炒)100g、黄柏(酒炒) 40g、大黄(酒炒) 120g

224 制法

以上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170~ 180g, 制成大蜜丸;或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即得。

225 性状

本品为黑棕色的大蜜丸或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甘、苦或苦。

22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纤维束鲜**,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纤维淡**,梭形, 壁厚,孔沟细。内果皮纤维上下层纵横交错,纤维短梭形。花粉粒类圆形,直径24~34μm 外壁有刺,长3~5μm,具3个萌发孔。油管含金**分泌物,直径约30μm。果皮石细胞镶嵌排列成层。

22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

228 功能与主治

清热散风,解毒,通便。用于头晕耳鸣,目赤,鼻窦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

2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水丸一次 6g,一日1~2次。

2210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 9g

2211 注意

孕妇忌服。

2212 贮藏

密闭,防潮。

23 上清丸药品说明书 231 药品类型

中药

232 药品名称

上清丸

233 药品汉语拼音 234 药品英文名称 235 成份 236 性状 237 作用类别 2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清热散风,解毒,通便。用于头晕耳鸣,目赤,鼻窦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

239 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9克

2310 上清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1~2次。

2311 禁忌

孕妇忌服。

2312 不良反应 2313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2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2到3次者,应减量;每日3次以上者,应停用并向医师咨询。

4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5小儿、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315 上清丸的药理作用 2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24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藏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英文名 33 标准编号 34 来源 35 性状 36 鉴别 37 炮制 38 性味 39 功能与主治 310 用法与用量 311 贮藏 附: 1 用到中药火硝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火硝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火硝 1 拼音

huǒ xiāo

2 英文参考

potassium nitrate

3 藏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Huoxiao

32 英文名

NITROUM

33 标准编号

WS3BC002095

34 来源

本品为硝酸盐类钠钾石族矿物钾硝石。主含硝酸钾(KNO3)。

35 性状

本品天然品为皮壳状、束丝状、针状及毛发状的集合体。人工制成者呈 假立方系之柱状结晶,与文石的柱状结晶颇相似。浅灰色、白色或无色。条纹白色,微 透明,玻璃光泽,性脆。无臭,味苦且凉。

36 鉴别

本品水溶液呈钾盐及硝酸盐的鉴别反应。

37 炮制

除去杂质,敲碎或研细。

38 性味

咸,温;有小毒。

39 功能与主治

杀虫,消石,破痞瘤。用于石淋,石痞瘤,虫病,不消化症。

310 用法与用量

15~3 0g。

311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青海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用到中药火硝的方剂 立灵散

gsǎn处方:炉甘石1钱(打成小块,放银罐内,将火硝拌匀,用火煅红取出,研极细,飞过,复研,以细绝为

蜈硝散

上册:方名:蜈硝散组成:蜈蚣12g,全蝎56个,火硝6g,甘草6g。功效:化腐生肌,解毒消肿。主治:

加味金锁匙

拼音:jiāwèijīnsuǒshí处方:火硝3钱,硼砂2钱,冰片8厘,雄黄6分,姜蚕4分,寒水石1

玉丹

剂名,出自《疡医大全》卷十七方。组成:明矾一两,火硝、硼砂各三钱。制法:将明矾入罐内,放桴炭火上熔化

五虎粉

名,出自《疡医大全》卷七方。组成:白矾(飞过)、火硝(用雄猪胆三个取汁拌晒干,同矾研合)各二两,雄黄

更多用到中药火硝的方剂

用到中药火硝的中成药 二十六味通经散

40g小伞虎耳草40g巴夏嘎40g束花报春25g火硝20g制法:以上二十六味,除朱砂、羚羊角另研细粉

二十五味鬼臼丸

80g余甘子80g花蛇肉(去毒)40g山柰50g火硝35g降香75g沙棘膏100g沉香50g朱砂20

红升丹

8克制法:先将二矾、硝石研细拌匀,入大铜杓内,加火硝一小杯炖化,一千即起,研细。另将水银、朱砂、雄黄

平消片

的主要成份:枳壳、仙鹤草、五灵脂、郁金、马钱子、火硝、干漆、白矾。平消片的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散结消

行军散

犀牛黄、麝香、珍珠、冰片、硼砂各一钱,雄黄八钱,火硝三分,金箔二十片。西牛黄3g、麝香3g、珍珠3g

更多用到中药火硝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火硝 《外科方外奇方》:[卷一]升降部

红升辰州大劈砂(五钱)明雄黄(五钱)水银(一两)火硝(四两)白矾(一两)皂矾(六钱)先将二矾、火硝研

《本草思辨录》:[卷一]硝石、芒硝

(硝石,即火硝亦名焰硝;芒硝,硝之经煎炼而凝底成块者为朴硝,亦名皮硝,在上生细芒李濒湖谓∶朴硝下走,

《存存斋医话稿》:卷一

何也。或云。徐批叶案非真本。乃托名者。〔十〕朴硝火硝咸名硝石。咸生卤地。假水火二大以为形质。朴硝属水

《疡医大全》:[卷七]痈疽门丹散主方

活。外科若无升降二丹,焉能立刻奏效。水银(一两)火硝(四两)白矾(二两)皂矾(六钱)雄黄朱砂(各五钱

《本草乘雅半偈》:[第二帙]朴硝

礞石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性状 7 化学成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