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阴虚则内热简介
阴虚则内热为病机。是指阴阳学说用以说明人体病理变化。指因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谷气留而不行,郁久化热,熏蒸于胸中,所以内热。此种内热实际上是脾气虚而发热,脾属阴,故称脾虚为阴虚。为了避免概念混乱,现在临床上常把这种情况称为“气虚发热”。出《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详见百科词条:阴虚则内热 [ 最后修订于2016/8/29 9:58:18 共26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阴虚则内热如下:
目录 1 拼音 2 葱白的别名 3 葱白使用提示 4 葱白的营养价值 5 葱白适合的人群 6 葱白的食疗功效 7 与葱白相克的食物 8 葱白的食用建议 9 《全国中草药汇编》:葱白 91 拼音名 92 葱白的别名 93 来源 94 性味 95 功能主治 96 葱白的用法用量 97 备注 98 摘录 10 《中华本草》:葱白 101 出处 102 拼音名 103 英文名 104 葱白的别名 105 来源 106 原形态 107 生境分布 108 化学成份 109 葱白的药理作用 1010 性味 1011 归经 1012 功能主治 1013 葱白的用法用量 1014 注意 1015 附方 1016 各家论述 1017 葱白的临床应用 101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葱白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葱白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葱白 1 拼音
cōng bái
葱白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葱为多年生草本,全国各地均有栽植高可达50厘米。通常簇生,全体具辛臭,折断后有辛味之粘液。须根丛生,白色。鳞茎圆柱形,先端肥大,鳞叶成层白色,上具纵纹。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叶及外膜,鲜用。全国各地均有栽植。
2 葱白的别名葱茎白、葱白头
3 葱白使用提示
内服:煎汤,9至15克;或酒煎。煮粥食,鲜品15至30克。
外用:适量,捣敷,炒熨,煎水洗,或蜜、醋调敷。
葱白不宜多食、久食,多食人五脏闷绝,久食令人多忘。
4 葱白的营养价值葱白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但发汗作用较弱,故主要用于感冒轻症,或配合其它解表药作为辅助药,以助发汗。临床上常和豆豉、生姜配伍同用。葱白辛温,能通阳气而散阴寒,配合干姜、附子等同用,适用于阴寒里盛、阳气不振的下利、脉微等症。葱白又可治膀胱气化失司引起的小便不利,以及寒凝腹痛等症,均可炒熟外熨脐腹。
5 葱白适合的人群表虚多汗者慎服。
6 葱白的食疗功效葱白味辛,性温;入肺、胃、肝经;轻辣宣散;
具有发表散寒,通阳宣窍,解毒杀虫的功效;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身痛麻痹,阴寒腹痛,二便不通,喉痹,痢疾,脚气,乳痈,疮疖肿痛,虫积腹痛,跌打损伤,鱼肉中毒,虫蛇咬伤。
7 与葱白相克的食物服地黄、常山人,忌食葱。
8 葱白的食用建议1 伤寒无汗,头痛身热者,可与生姜、豆豉配伍,以增散寒解表之功。
2 阳气欲脱,四肢逆冷,小腹紧痛,阴丸内缩者,可炒热熨脐,并酒煮熟灌服,以温通阳气。
9 《全国中草药汇编》:葱白91 拼音名
Cōnɡ Bái
92 葱白的别名大葱
93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葱Allium fistulosum L,以鳞茎或全草入药。全草四季可采,洗净鲜用;葱白(鳞茎)用时需剥去外膜,去须根及叶。
94 性味辛,温。
95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通阳,利尿。用于感冒头痛,鼻塞;外用治小便不利,痈疖肿毒。
96 葱白的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脐部或患处。
97 备注(1)葱白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但发汗作用较弱,故主要用于感冒轻症,或配合其它解表药作为辅助药,以助发汗。临床上常和豆豉、生姜配伍同用。葱白辛温,能通阳气而散阴寒,配合干姜、附子等同用,适用于阴寒里盛、阳气不振的下利、脉微等症。葱白又可治膀胱气化失司引起的小便不利,以及寒凝腹痛等症,均可炒熟外熨脐腹。
(2)细香葱(香葱、火葱、四季葱)Allium ascalonicum L,以全草入药。功效同上种。
(3)葱紫能补肾明目,主治肾虚,阳痿,遗精。研末服,每次1钱,每日2次。
98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10 《中华本草》:葱白101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1《唐本草》:人间食葱,又有二种:有冻葱,即经冬不死, 分茎栽莳而无子也;又有汉葱,冬即叶枯,食用。入药冻葱最善,气味亦佳。
2《蜀本草》:《图经》云,葱有冬葱、汉葱、胡葱、葱凡四种: 冬葱夏衰冬盛,茎叶俱软美,山南江左有之:汉葱冬枯,其茎实硬而味薄;胡葱茎叶粗短,根若金,能疗肿毒;葱生于山谷,不入药用。
3《本草图经》:葱有数种,入药用山葱、胡葱,
102 拼音名Cōnɡ Bái
103 英文名Fistular Onion Stalk
104 葱白的别名葱茎白、葱白头
105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ium fislulos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叶及外膜,鲜用。
106 原形态葱,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0cm。通常簇生、全体具辛臭,折断后有辛味之粘液。须根丛生,白色。鳞茎圆柱形,先端稍肥大,鳞叶成层,白色,上具白色纵纹。叶基生,圆柱形,中空,长约45cm,径152cm,先端尖,绿色,具纵纹;叶鞘浅绿色。花茎自叶丛抽出,通常单一,中央部膨大,中空,绿色,亦有纵纹;伞形花序圆球状;总苞膜质,卵形或卯状披针形;花被6,披针形,白色,外轮3枚较短小,内轮3枚较长大,花被片中央有一条纵脉;雄蕊6,花丝伸出,花药**,丁字着生;子房3室。蒴果三棱形。种子黑色,三角状半圆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107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植。
108 化学成份鳞茎含粘液质(macilage),粗脂肪(crude fat),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粗纤维(crude fiber),无氮浸出物(Nfree exteact),戊聚糖(pentosan),多糖类(polysaccharides),其中粘液质主要成分是多糖,其次是纤维素(cellulose),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原果胶(protopectin)及水溶性果胶(pectin),还含糖(sugar),维生素(vitamin)C,胡萝卜素( carotene),维生素(vitanin)B1、B2、A、PP,草酸(oxalic acid),脂类(lipids),亚麻酸(linolen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棕榈酸(paln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泛醌9及泛醌10(ubiquinone9 ,10)。此外,鳞茎还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allicin),二烯丙基硫醚(allyl sulfide)。
根含铝。
109 葱白的药理作用1抗菌:葱白在体外志贺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10对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滴虫:研磨的滤液1:4在试管内经30分钟对 滴虫有杀灭作用。
1010 性味味辛;性温
1011 归经肺;胃经
1012 功能主治发表;通阳;解毒;杀虫。主感冒风寒;阴寒腹痛;二便不通;痢疾;疮痈肿痛;虫积腹痛
1013 葱白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酒煎。煮粥食,每次可用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敷,炒熨,煎水洗,蜂蜜或醋调敷。2
1014 注意表虚多汗者忌服。
1《千金·食治》:食生葱即啖蜜,变作下利。
2《食疗本草》:上冲人,五脏闭绝。虚人患气者,多食发气。
3《履巉巖本草》:久食令人多忘,尤发痼疾。狐臭人不可食。
4《纲目》:服地黄、常山入,忌食葱。
5《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易汗者勿食, 病已得汗勿再进。
1015 附方①治伤寒初觉头痛,肉热,脉洪起一、二日: 葱白一虎口,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补缺肘后方》葱豉汤)⑥治时疾头痛发热者: 连根葱白二十根。和米煮粥,入醋少许,热食取汗即解。 (《济生秘览》)③治妊娠七月,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葱一把,水三升,煮令热服之,取汗,食葱令尽。(《伤寒类要》)④治脱阳,或因大吐大泻之后,四肢逆冷,元气不接,不省人事,或伤寒新瘥,误与妇人交,小腹紧痛,外肾搐缩,面黑气喘,冷汗自出,须臾不救: 葱白数茎炒令热,熨脐下,后以葱白连须三七根,细锉,砂盆内研细,用酒五升,煮至二升。分作三服,灌之。(《华佗危病方》)⑤治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 大葱头四个,赤糖四两。将葱头捣烂,混入赤糖,放在盘里用锅蒸熟。每日三次,每次三钱。(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⑥治虫积卒心急痛,牙关紧闭欲绝: 老葱白五茎。去皮须捣膏,以匙送入喉中,灌以麻油四两,虫积皆化为黄水而下。(《瑞竹堂经验方》)⑦治霍乱烦躁,卧不安稳: 葱白二十茎,大枣二十枚。水三升,煮取二升顿服之。(《补缺肘后方》)⑧治小儿初生不小便:人乳四合,葱白一寸。上二味相和煎,分为四服。(《外台秘要方》)⑨治小便难,小肠胀: 葱白三斤。细锉,炒令热,以帕子裹,分作二处,更以熨脐下。 (《本事方》) ⑩治小儿虚闭: 葱白三根。煎汤,调生蜜、阿胶末服。仍以葱头染蜜,插入 。 (《全幼心鉴》)(11)治少阴病下利: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夫滓分温再服。(《伤寒论》白通汤)(12)治办白痢:葱一握。细切,和米煮粥,空心食之。(《食医心镜》)(13)治腹皮麻痹不仁者:多煮葱白食之。(《世医得效方》)(14)治痈疖肿硬、无头、不变色者: 米粉四两,葱白一两(细切)。上同炒黑色,杵为细末。每用,看多少,醋调摊纸上,贴病处,一伏时换一次,以消为度。(《外科精义》乌金散)(15)治痈疮肿痛: 葱全株适量,捣烂,醋调炒热,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16)治疔疮恶肿: 刺破,(以)老葱、生蜜杵贴二时,疗出以醋汤洗之。 (《圣济总录》) (17)治阴囊肿痛: 一、葱白、乳香捣涂。 二、煨葱入盐,杵如泥,涂之。(《纲目》)(18)治小儿秃疮: 冷泔洗净,以羊角葱捣泥,入蜜和涂之。(《纲目》)(19)治痔正发疼痛: 葱和须,浓煎汤,置盆中坐浸之。(孟诜《必效方》)(20)治磕打损伤,头脑破骨及手足骨折或指头破裂,血流不止: 葱白捣烂,焙热封裹损处。 (《日用本草》)
1016 各家论述1 陶弘景:葱亦有寒热,白冷青热,伤寒汤不得令有青也。
2 张元素:葱茎白专主发散,以通上下阳气,故《活人书》治伤寒头痛如破,用连须葱白汤主之;张仲景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厥逆脉微者,白通汤主之,内用葱白,若面色赤者,四逆汤加葱白,腹中痛者,去葱白。成无己解之云,肾恶燥,即食辛以润之,葱白辛温,以通阳气也。
3《纲目》:葱,所治之症,多属太阴、阳明,皆取其发散通气之功。通气故能解毒及理血病。气者,血之帅也,气通则血活矣。金疮磕损,折伤血出,疼痛不止者,王嵺《百一方》用葱白、砂糖等分研封之,云痛立止,更无痕瘢也。葱叶亦可用。又葱管吹盐入玉茎内,治小便不通及转脬危急者。余常用,治数人得验。
4《本草经疏》:葱,辛能发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阳气,故外来怫郁诸证,悉皆主之。伤寒寒热,邪气并也;中风面目肿,风热郁也;伤寒骨肉痛,邪始中也。喉痹不通,君相二火上乘于肺也,辛凉发散,得汗则火自散而喉痹通也。肝开窍于目,散肝中邪热,故云归目。除肝邪气,邪气散则正气通,血自和调而有安胎安中利五脏之功矣。其曰益目睛,杀百药毒者,则是辛润利窍而兼解散通气之力也。
5《医林纂要》:葱,陶氏谓白冷青热,此却不然。但全用则行通身,根与白行肌肤,青与尖专行达肌表,上头目。又生用则外行,泡汤则表散,熟之则守中。
6 张寿颐:鲜葱白,轻用二、三枚,重至五枚,以柔细者为佳,吾吴谓之绵葱。其粗壮者则曰胡葱,气浊力薄,不如柔细之佳。去青用白,取其轻清;或连须用,欲其兼通百脉:若单用青葱茎,则以疏通肝络之郁窒,与葱白专主发散不同。
7《本经》: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8《别录》:治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
9 孟诜:通关节;止衄血,利大小便。
10《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头痛热狂,通大小肠,霍乱转筋及贲豚气,脚气,心腹痛,目眩及止心迷闷。
11《用药心法》:通阳气,发散风邪。
12 李杲:治阳明下痢下血。
13《日用本草》:能达表和里,安胎止血。
14《本草蒙筌》:蛇伤、蚯蚓伤,和盐署即解。
15《纲目》: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奶汁,散乳痈,利耳鸣,涂犬毒。
1017 葱白的临床应用1治疗感冒:取葱白、生姜各半两,食盐1钱,捣成糊状,用纱布包裹,涂擦五心(前胸、后背、脚心、手心、窝、肘窝)一遍后让患者安卧。部分病例半小时后出汗退热,自觉症状减轻,次日可完全恢复。治疗107例,均在12日内见效。一般用1次,少数病例用2次。
2治疗蛔虫性急腹痛:鲜葱白1两捣烂取汁,用麻油1两调和,空腹1次服下(小儿酌减),每日2次。一般服 17次后缓解。服药后大便可能转为稀便,但不致腹泻。除个别外,多数未见有蛔虫驱出。或用青葱(连棍须)23两,捣烂取汁顿服,10分钟后,再服菜油或麻油 1两。约半小时即可止痛,46小时后,排出粘液粪便,有时夹有蛔虫。
3治疗蛲病:取食用大葱及大蒜,去叶、皮、根须,洗净。葱白每两加水100ml,大蒜每两加水200ml,分别用微火煮烂,纱布过滤,装瓶备用。在傍晚或临睡前,任选一种煎液 。剂量:45岁10ml,7岁15ml。治疗后以棉拭漂浮法检查虫卵。结果:葱白煎液治疗116例,阴转86例,阴转率为741%;大蒜煎液治疗38例,阴转29例,阴转率为763%。均以男孩的阴转率较高;在年龄方面,葱液的阴转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蒜液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4治疗乳腺炎:以葱白、半夏拴(简称葱半栓)结合姜汁水罐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130例,有效率达969%。葱半栓是采用新鲜葱白与生半夏捣烂如泥,捏成鼻孔一样大小的栓子,塞人患乳对侧的鼻孔中,经20分钟左右除去,每日12次。姜汁水罐是采取生姜(或干姜)的浓煎液,盛入小玻璃瓶内,抽出空气,利用负压,在炎性肿块及其周围拔罐。可用废弃的青霉素瓶,磨去瓶底,不去瓶塞,以510个吸著在患乳上。配合葱半栓同时进行。如乳腺局部炎性浸润明显,腋窝淋巴结肿大,且全身有畏寒、发热症状者,宜同时内服清热解毒剂;如脓肿已形成,则必须切开排脓,本法无效。
5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取生葱 1根,生姜5钱,同捣碎,加入茴香粉3钱,混匀后炒热(以皮肤能忍受为度),用纱布包好敷于脐部。每日12次,直到治愈为止。对吐泻严重的病例,须按常规禁食及补液。
1018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葱白的方剂 葱白汤
《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验方》:葱白汤:处方:葱白(切)6克阿胶(炙)当归续断芎藭各9克银适量功能
葱白散用法用量:每有患者3平钱,常服之,只须用2钱,用大葱白2寸,分中劈破,用清水1盏,同煎至7分,然后入
双解散小儿惊风,积热,疮疡疹痘。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加葱白五寸、盐豆豉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每服9克,
加减葳蕤汤,体现科学性、严密性的结合。处方:葳蕤二至三钱,葱白二至三枚,桔梗、薄荷一钱至一钱半,白薇五分至一钱
葱白粥白粥:处方:粳米50克葱白白糖各适量制法:先煮粳米,待粳米将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2~3茎及白糖放入即可
更多用到中药葱白的方剂用到中药葱白的中成药 保安万灵丹
痈疽已成至十朝前后,但未出脓者,俱宜服之。用连须大葱白9根煎汤200毫升,将药1丸乘热化服,被盖出汗
飞龙夺命丸对口,搭背恶疮,乳痈乳癌,溃烂不愈。用法与用量:葱白煎汤送服,一次5粒,一日2次。注意:本品含毒剧药
复方蟾酥丸:消解疮毒。用于痈疽、疔疮。用法与用量:口服,用葱白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5~15粒,一日1~2次,
艾曲散主痢后或产后虚肿,水肿。用法用量每服23钱,温酒调下。注意忌猪肉、生葱、生菜。摘录《鸡峰》卷十九
百效丸用法用量:未满周岁每服3丸,周岁以上每服5丸,用葱白1寸,灯心7根,煎汤将丸溶化,加白糖少许,温服。
更多用到中药葱白的中成药古籍中的葱白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葱
艾灸七壮。(《经验方》)。小儿不尿,乃胎热也∶用大葱白切四片,用乳汁半盏,同煎片时,分作四服即通。不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七伤寒门]伤寒杂治(附论)节三两)上细末。每服三(二)钱。水一盏。姜三片。葱白二寸。煎至七分。热服。不拘时神仙百解散(一名神仙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六伤寒门]伤寒头痛(附论)方石膏散(出圣惠方)治伤寒头痛壮热。石膏桂心细辛白术桔梗(去芦头)干姜(炮制锉)薄荷(各半两)麻黄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七]老老余编(下)者服之皆愈。匀气散治老人大小便不通。生姜(半两)大葱(一茎盐(一钱)豉(三十粒)上捣烂,安脐中,良久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二妊娠诸疾门]安胎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病机·阳病治阴 41 阳热盛的病证,耗损了阴津,治宜甘寒生津,保存津液 42 疾病的症状在阳经,可针刺阴经穴位 5 中医治则·阳病治阴 51 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则应补不足之阴以制阳,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 52 疾病的症状在阳经,可取阴经的穴位治疗 6 参考资料 附: 1 有阳病治阴作用的穴位 2 有阳病治阴作用的方剂 3 有阳病治阴作用的中成药 4 阳病治阴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阳病治阴 1 拼音
yáng bìng zhì yīn
2 英文参考treating yin for the yang disea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阳病治阴:1病机;2中医治则。
4 病机·阳病治阴 41 阳热盛的病证,耗损了阴津,治宜甘寒生津,保存津液阳病治阴为病机[1]。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1]。“阳胜则阴病”,阳热盛的病证,耗损了阴津,治宜甘寒生津,保存津液;又如温病后期,肝肾阴伤,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手足心热,脉虚大,用加减复脉汤甘润滋阴[1]。
42 疾病的症状在阳经,可针刺阴经穴位阳病治阴为病机[1]。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1]。疾病的症状在阳经,可针刺阴经穴位[1]。如足阳明胃经的呕吐,可针刺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太冲(足厥阴肝经穴)[1]。
5 中医治则·阳病治阴
阳病治阴为中医治则之一[2]。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在阳经或出现阳热证,通过针刺阴经或滋阴,调和阴阳,达到治疗目的。
51 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则应补不足之阴以制阳,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阳病治阴指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则应补不足之阴以制阳,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2]。如温病后期,热盛伤津,导致真阴内涸者,症见身热夜甚,口微渴,心烦不寐,唇裂舌燥,甚或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脉细数[2]。针灸常以补太溪或复溜为主以滋阴,再酌配其他穴位[2]。
阳热盛的病证,耗伤阴津,治宜甘寒生津,保存津液。又如温病后期,肝肾阴亏,身热面赤,口干舌燥,手足心热,脉虚大,可用加减复脉汤甘润滋阴。
52 疾病的症状在阳经,可取阴经的穴位治疗阳病治阴指疾病的症状在阳经,可取阴经的穴位治疗[2]。如足阳明胃经的呕吐,可取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公孙(足太阴脾经穴)进行治疗[2]。
疾病的症状在阳经,如足阳明胃经的呕吐,可针刺阴经的穴位,如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太冲(足厥阴肝经穴)。《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张景岳注:“从阴引阳者,病在阳而治其阴也;从阳引阴者,病在阴而治其阳也。”
6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阴鼎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阴市穴的定位 9 取法 10 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阴市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主治病症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阴鼎 1 拼音
yīn dǐng
2 英文参考pulmo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Yīnshì ST33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阴鼎为经穴别名[1][2]。出《针灸甲乙经》。即阴市[1][2]。
穴位 阴市 汉语拼音 Yinshi 罗马拼音 Yinshih 美国英译名 Fair in Shad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ST33 日本 33 法
国 莫兰特氏 E33 富耶氏 德国 M33 英国 S33 美国 St33
阴市为经穴名(Yīnshì ST33)[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鼎[4]。属足阳明胃经[4][3]。阴为阳之对,指寒症,市是集聚之意,穴位居下,易为寒湿所聚,故名阴市[3]。主治膝关节痛,下肢伸屈不利,腰痛,下肢不遂,腹胀,腹痛,腿膝酸痛,脚弱无力,痿痹,两足拘急,水肿,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小腹胀痛,疝气,腿膝痿痹,脚气,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消渴,糖尿病等。
4 阴鼎的别名阴鼎(《针灸甲乙经》)[4]。
5 出处《针灸甲乙经》:阴市,一名阴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若拜而取之。
6 穴名解阴为阳之对,指寒症,市是集聚之意,穴位居下,易为寒湿所聚,故名阴市[3]。
《说文》:“阴,暗也。”与阳相对[5]。阴,指人体的前 [5]。市,为芾(fú)之误[5]。上古遮蔽 的短裳谓之芾[5]。阴市者,遮蔽 ,今皆以阴市为“阴芾”,传抄讹误,由来已久矣[5]。本穴治腰膝如注水、寒疝、痿痹、风湿、阴湿等诸阴寒疾患,犹治诸阴病之市集也,亦命名“阴市”之义也[5]。揣本穴性能,属阳经,为阳为热,富于火力,故能消散阴翳,故别名又称“阴鼎”[5]。鼎,炉灶也[5]。
7 所属部位大腿[6]
8 阴市穴的定位标准定位:阴市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7][8]。
阴市位于股前区,髌底上3寸,股直肌肌腱外侧缘[3]。正坐或仰卧取穴[3]。
阴市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距髌底外侧端3寸处[4]。一说阴市“当伏兔下行二寸,临膝取之”(《备急千金要方》)[4]。
阴市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
阴市穴的位置
阴市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阴市穴的位置(肌肉)
阴市穴的位置(骨骼、血管)
9 取法正坐屈膝位,在髌骨外上缘上3寸,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取穴。
阴市位于股前区,髌底上3寸,股直肌肌腱外侧缘[3]。正坐或仰卧取穴[3]。
正坐屈膝或仰卧,当膝盖外上缘直上4横指(一夫法)处取穴;或于伏兔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中点处取穴[9]。
10 穴位解剖阴市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外侧肌。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处。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富有脂肪组织。大腿的阔筋膜坚韧致密,上方附于腹股沟韧带及髂嵴。髂嵴前缘的纵行纤维特别发达,增厚呈带状,称髂胫束。其上1/3分为两层,夹有阔筋膜张肌,向下止于胫骨外侧髁。所以行针时,髂胫束有抵抗感。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股直肌腱与股外侧肌之间→股中间肌[3]。
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股外侧肌→股中间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同伏兔穴[8]。
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并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通过[4]。
11 阴市穴的功效与作用阴市有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
阴市有疏风通络的作用[3]。
阴市主治寒疝、膝冷如冰[5]。古《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治寒痛少腹有胀满,腰已下伏兔上寒如注水。”
12 主治病症阴市穴主治膝关节痛,下肢伸屈不利,腰痛,下肢不遂,腹胀,腹痛,腿膝酸痛,脚弱无力,痿痹,两足拘急,水肿,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小腹胀痛,疝气,腿膝痿痹,脚气,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消渴,糖尿病等。
阴市穴主治膝关节痛、下肢伸屈不利、腰痛、下肢不遂、腹胀、腹痛[8]。
阴市主治股、膝、腹等疾患:如腿膝酸痛、脚弱无力、痿痹、两足拘急、腹胀、水肿、腰痛、消渴、心痛等[3]。
现代多用阴市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等[3]。
阴市主治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小腹胀痛,水肿,疝气等[4]。
阴市穴主治腿膝痿痹,屈伸不利,脚气;腹胀,腹痛[9]。
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脑血管病后遗症;
其它:糖尿病,水肿。
13 刺灸法 131 刺法一般直刺08~12寸[3]。
直刺1~15寸[4][8][9],局部有酸胀感[9],可扩散至膝关节周围[9]。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扩散至膝关节周围。
132 灸法可灸[3]。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4]。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针灸大成》:禁灸,《针灸甲乙经》:不可多灸。用热远热也。若遇阴极之证,必不得已而用之,可遵《针灸甲乙经》不可多灸之戒。
14 配伍阴市配肝俞,有温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寒疝。
阴市配髀关、阳陵泉、足三里,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主治膝腿冷痛,无力。
阴市配阳陵泉、犊鼻、足三里,治膝腿冷痛、无力[9]。
阴市配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治下肢不遂[9]。
15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寒疝痛,腹胀满,痿厥,少气,阴市主之。
《针灸甲乙经》:阴市禁不可灸。
《针灸大成》:寒疝腹痛,阴市、太溪、肝俞。
《备急千金要方》:主腹中满,痿厥,少气。
《玉龙歌》:膝腿无力身立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渐自安。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因房劳伤肾,复感风寒而致病·夹阴伤寒 5 伤寒而兼阴寒内盛之证·夹阴伤寒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夹阴伤寒的方剂 2 治疗夹阴伤寒的穴位 3 治疗夹阴伤寒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夹阴伤寒 1 拼音
jiá yīn shāng hán
2 英文参考kidneyimpaired cryopath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夹阴伤寒为病证名[1]。
4 因房劳伤肾,复感风寒而致病·夹阴伤寒夹阴伤寒指因房劳伤肾,复感风寒而致病[1]。《伤寒全生集》卷一:“若脉沉足冷,面赤微热,此皆夹阴伤寒也。”《重订通俗伤寒论·夹阴伤寒》:“房劳伤精而后骤感风寒,或夏月行房后,恣意乘凉,触犯风露。证身热面赤,或不热而面青,小腹绞痛,足冷踡卧,或吐或利,心下胀满,甚则舌卷囊缩,阴极发躁,或昏沉不省,手足指甲皆青,冷过肘膝,舌苔淡白滑嫩,或苔黑滑,舌本胖嫩。脉六部沉细,甚或伏绝,或反浮大无伦,沉按豁豁然空。”治宜“外则先灸关元、气海以回元阳;内则先用参附再造汤,助阳发表,或用麻附细辛汤加人参、干姜,温经散寒。如脉伏绝,阴极发躁,继即神气昏沉,不省人事者,速用回阳急救汤,提神益气,回阳生脉。”也有用来复丹二钱研末,放入脐中,或用麝香少许置脐中,上罨活杀白鹁鸽对剖半只,内去肠杂,外不去毛,用布扎紧,约三小时即去之[1]。
参见阴证伤寒:阴证伤寒为病证名[2]。指病邪直中阴经的虚寒证[2]。见《通俗伤寒论·阴证伤寒》。分寒中太阴、寒中少阴、寒中厥阴三类[2]。寒中太阴用胃苓汤、附子理中汤等方;寒中少阴用真武汤、附姜白通汤等方;寒中厥阴用当归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方[2]。《伤寒广要·少阴病证候》:“自然阴证,人皆可晓,及至反常,则不能矣……至于发热面赤,烦躁不安,揭去衣被,饮冷脉大,人皆不识,认为阳证。误投寒药,死者多矣。必须凭脉下药,至为切当。不问浮沉大小,但指下无力,按至筋骨,全无力者,必有伏阴,不可与凉剂。脉虽洪大,按之无力者,重按全无,便是阴证。”
5 伤寒而兼阴寒内盛之证·夹阴伤寒
夹阴伤寒指伤寒而兼阴寒内盛之证[1]。出《轩岐救正论》。外感风邪,内伤寒冷,头痛发热,口渴呕吐,大便清利,胸腹疼胀,燥闷不眠,脉浮数无力,宜参附理中汤[1]。
6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阳气不足而致阴盛者,则应补不足之阳以制阴 5 疾病的症状在阴经,可取阳经穴位治疗 6 参考资料 附: 1 有阴病治阳作用的穴位 2 有阴病治阳作用的方剂 3 有阴病治阳作用的中成药 4 阴病治阳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阴病治阳 1 拼音
yīn bìng zhì yáng
2 英文参考treating yang for yin disea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阴病治阳是阴阳学说在治疗上运用的方法之一[1]。即中医治则[2]。阴分偏盛偏衰的病证,用调整阳分的方法使阴阳恢复平衡。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4 阳气不足而致阴盛者,则应补不足之阳以制阴阴病治阳指阳气不足,不能制阴而致阴盛者,则应补不足之阳以制阴,使阴阳恢复相对的平衡[2]。如因脾肾阳虚丽致的面浮肢肿、小便不利,甚则水臌胀满、形寒肢冷、面色㿠白、腰膝或少腹疼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舌质淡嫩、苔白滑、脉沉弱,针灸在选用中极、阴陵泉等穴的基础上,配灸脾俞、肾俞、神阙、关元,以健脾温肾,助阳利水[2]。
5 疾病的症状在阴经,可取阳经穴位治疗
阴病治阳指疾病的症状在阴经,可取阳经穴位治疗[2]。如手太阴肺经的感冒咳嗽,可取风门(足太阳膀胱经)、风池(足少阳胆经)、合谷(手阳明大肠经)进行治疗[2]。
6古籍中的阴虚则内热简介
本文2023-10-23 02:52: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