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老年养生古籍《寿亲养老新书》
书名:寿亲养老新书
编著:元·邹铉撰
年代:明万历四年
页卷:548页4卷
大小:153M
简介:《寿亲养老新书》中以老年养生为专题,详述修身养性、药物与食治调理、按摩腧穴等保健内容,并附各类方剂120余首。另外还论述了老年日常起居、闲情逸致、将息与养性以及古今善行、行孝劝善和传闻轶事等方面。宋代陈直撰著的《寿亲养老新书》内容丰富,采撷占书简略适当,载方用药突出实用性。书成后,一直为后世养生学家所重视,是一部食治与养生不可多得的参考之书。综合性养生著作。4卷。元·邹铉撰。本书论述养生方法较详,主要针对老人。卷一原名《养老奉亲书》,为宋·陈直撰;卷二至卷四为邹铉续增。卷一讲饮食调养、形证脉候及简妙老人备急方等15篇,共223条,节宣之法详备;卷二分保养、服药诸篇,罗列古今丸、丹、膏、散、酒、粥、糕、饼等具体方药与主治;卷三与卷四为寝、兴、器、服、饮、膳、药石之忌宜,附妇儿食治诸方,共256条。其中卷三中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为古代记载最详细的六字气诀;尚有"食后将息法"(系摘录沈括《杯山录》,此书现很少见到,颇有参考价值)及"养性"等气功养生方面的内容。
寿亲养老新书 ,元·邹铉撰,明万历四年。中医,养生系列,全书共548页4卷,总容量约为153M。古籍屋收藏。更多中医,养生系列百度搜索古籍屋进入网站查看。感觉不错关注留言点赞。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温馨提示:
1本文古籍来源于网络,对于内容真伪无法考证,请大家不要较真去尝试,否则后果自负!
2 分享的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发扬和传承我国文化!
3 影印古籍数量过多,个别会缺页少码或扫描不清晰,也很正常!
如果喜欢此文的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在此感谢!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已过,然而如今的上海仍是赤日炎炎,好似火烤。尽管气温会由最热逐渐下降,但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
在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 养生 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因此秋季 养生 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
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立秋后基本上是以温燥为主,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初秋免不了出现“秋老虎”的炎热天气,这种天气很容易令人心情烦躁,应积极防范“情绪中暑”。
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饮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御寒。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在生活中养阴润燥的食物主要有秋梨、话梅、香蕉、核桃、山药、银耳、百合、蜂蜜、莲子等。在秋天千万不能吃大热辛辣食物比如羊肉、狗肉、胡椒、辣椒等。此外可以适当进食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清火解毒。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
此外,依据五行的分类归纳,我们可知: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我们要注意自身情绪的调控,防止被悲忧情绪掌控,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减轻其精神负担,这样才有利于促进身心的 健康 ,保持 健康 的体魄。
秋天也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但是秋补可不能乱补,需根据自己的体质、舌苔、脉象对症下药才是适合自己的调理方式。
香山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门诊:周一至周六全天
栏目合作 /香山中医医院
编辑 / 高磊
中医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防病知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语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语录1、运行气血多运动
“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息孤危。”人之血气,贵在升降出入有常,运行不息。
故善养生者,必调和血气,使之周流不息。而运行气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运动。中医运动养生的内容极为丰富,种类甚广, 方法 极多。如气功、导引、五禽戏、八段锦、 太极拳 、易筋经、推拿、按摩、散步、慢跑、登山等。中医对运动养生锻炼讲求意、息、行动的和谐统一,即意守、调息、行动的协调统一。同时,强调运动养生,也要讲究适量,不可过劳,否则会有害于健康。
中医养生语录2、平性怡神善天年
“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人之情志活动,与气机密切相关。情志调畅,有助于气机平顺;情志不舒,则每致气机递乱或郁闭。养生旨在静神,道法自然、怡情养神;少私寡欲、清心宁神;抑目静耳、逐扰安神;开朗乐观、怡情畅神;陶怡情志、平性怡神;保精益气、养心舍神。
中医养生语录3、上工治未病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有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一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前者主要内容就是摄生,
正说明了摄生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摄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第一、调摄精神形体,提高防病机能;适应四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治未病的另一个意义是:既病防变。外邪侵入人体以后,如果不及时治疗,病邪就有可能逐步深入,侵犯内脏,使病情加重。因此一旦患病,不可讳疾忌医,以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中医养生语录4、男女有别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与血,以其数脱血也。”男子属阳,性多刚悍,以气为本,又多从事体力劳动,耗气较多,故养生调适多以益气固阳为主。女性多柔弱,以血为先,养生调适宜补血而养阴。
中医养生语录5、人生有序
婴幼儿期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鉴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以护养其“稚阴”、“稚阳”为要,即饮食用药忌用峻猛,慎用过于寒热之剂,药量宜轻而中病即止。
青壮年期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男子三十二岁左右)“筋骨隆盛、肌肉满壮”。(女子二十八岁左右)“筋骨劲强、身体盛壮” 。此期可耐药石,故调摄当视个人体质之偏而调理阴阳。
老年期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女子四十九岁,男子五十六岁左右,便开始进入生理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不足的老年期。老年人的调摄,当以补为主,时时顾其正气,方能使阴阳保持相对平衡,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语录6、顺天时以养生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一年四季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不同时序,生物界顺次阴阳消长之机,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命节律,人亦当应之而护养阴阳。
中医养生语录7、按月廓盈亏而补泻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虚,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中医认为,人体阴阳、血气、经脉的虚实变化,与月亮的盈亏有着密切的关系。月满时阴阳气血多实,则应少进补品;月亏时阴阳气血多虚,则应少服攻伐之药。
中医养生语录8、随昼夜晨昏而调摄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清晨至日中阳气生而盛,应顺之而养阳,应在黎明清晨,适当户外活动,使气血调畅,有助阳气生发。日暮至夜半,阳敛而藏,人当安静凝敛,少作劳事,无扰筋骨,以顾护精血而养阴。
中医养生语录9、按体质差别而补养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柔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人以水谷为本。”不同的食物可以造成体质的不同,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种族都存在体质上的差异。体质的差异概括起来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而已,其摄养的原则,当辨体质之差而补益阴阳。视个体之异,或补阴为主,或益阳为要。补阴助阳,益阳以配阴,就能“源泉不竭”,“生化无穷”,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语录10、谨和五味而调饮食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凡养生者,无不以脾胃为本源,调摄之要,当健脾益胃。而饮食调摄又是健脾益胃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饮食调理时要注意忌饥饱、莫寒热、宜清淡、避生冷、细咀嚼这些比较容易操作的事项。中医认为,饮食之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因此饮食养生须五味和调,方能滋养五脏之气,否则饮食过于偏嗜,则会导致营养不足,诱发多种疾病。
明代中老年养生古籍《寿亲养老新书》
本文2023-10-23 03:05: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59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