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桂花的资料谁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有关桂花的资料谁有,第1张

  桂花桂花--九里飘香 学名:Osmanthus fragrans 英名:Sweet Osmanthus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别名:木犀、木樨、丹桂、金桂、 岩桂、九里香 科名:木樨科 产地与习性:产中国西南部、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北等省区均有野生,印度,尼泊尔,柬埔寒也有分布。为常绿灌或小乔木。喜光,但在幼苗期要求有一定的庇荫。喜温暖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适生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壤土,忌碱性土和积水。通常可连续开花两次,前后相隔15天左右。花期9-10月。 形态特性:株高约15m,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叶对生,椭圆形、卵形至披针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花簇生叶腋生成聚伞状,花小,黄白色,极芳香。 繁殖与栽培:播种、压条、嫁接和扦插法繁殖。当年10月秋播或翌年春播,实生苗始花期较晚,且不易保持品种原有性状。压条繁殖,用于繁殖良种。嫁接繁殖是常用的方法,多用女贞、小叶女贞、小蜡、水蜡、流苏和白蜡等树种作砧木,行靠接或切接。扦插繁殖多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进行。移植常在秋季花后或春季进行,也可在梅雨季节移栽,大苗需带土球,种植穴多施基肥。盆栽桂花,夏季可置庭院阳光之下,不需遮荫,冬季在一般室内即可安全越冬。病虫害有枯斑病、枯枝病、桂花叶蜂、柑橘粉虱、蚱蝉等。 应用:桂花终年常绿,花期正值仲秋,有"独占三秋压群芳"的美誉,园林中常作孤植、对植,也可成丛成片栽植。为盆栽观赏的好材料。-------------------(一)名称 学名:桂花 ,英名:Osmanthus,别名:桂花别名很多:因其叶脉如圭而称“桂”;它纹理如犀,又叫木犀;以其清雅高洁,香飘四 溢,被称为“仙友”;桂花又被称为“仙树”,“花中月老”。桂花通常生长在岩岭上,也叫“岩 桂”;桂花开花时浓香致远,其香气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清可荡涤,浓可致远,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称;黄花细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为“仙客”;花开于秋,旧说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称“西香”或“秋香”;桂花的花朵很小,但香气浓郁,被人称为“金秋骄子”;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桂花的花朵是管状的,由五个小瓣瓣联合组成,叫“花冠管”;汉晋后,人们开始把桂花与月亮联系在一起,编织了月宫吴刚伐桂等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亦称“月桂”,因此,月亮也称“桂宫”、“桂魄”。 (二)产地与分布: 桂花原产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现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湖北等省区均有野生,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以北则多行盆栽。比较集中的产区为江苏的苏州光福,湖北的咸宁柏墩、浙江杭州满觉找、广西桂林阳朔、四川新乡桂朔等处。此外,武汉、南京、重庆、长沙等城市,近期都有大量种植。桂花在日本及印度均有栽培。18世纪70年代由我国广州传至英国,英国皇家邱园于1789年开始栽培,以后欧洲一些国家相继引种。不过,引种成功能够露地栽培的,还只是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 (三)形态特征: 桂花是常绿阔叶乔木,野生或地栽的高达15米,树冠可达400平方米。盆栽的成年桂花高达2—3米,树冠可达2—3米。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时显出皮孔。常呈灌木壮,密植或修剪后,则可成明显主干。挂花分枝性强且分技点低,特别在幼年尤为明显,因久常呈灌木状。 (四)、生态习性: 桂花喜温暖环境,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质壤土中生长。不耐干旱瘠薄,在浅薄板结贫瘠的土壤上,生长特别缓慢,枝叶稀少,叶片瘦小,叶色黄化,不开花或很少开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顶现象,严重时桂花整株死亡;它喜阳光,但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幼树时需要有一定的蔽荫,成年后要求有相对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证桂花的正常生长。据观察,桂花单株树冠的一侧贴近墙面,或两棵桂花的树冠相互重叠时,贴近墙面的一侧或交错重叠的那部分树冠,很快变的稀疏,影响整个树冠的形体与美观。可见,桂花适宜栽植在通风透光的地方;桂花喜欢洁净通风的环境,不耐烟尘危害,受害后往往不能开花;畏淹涝积水,若遇涝渍危害,则根系发黑腐烂,叶片先是叶尖焦枯,随后全叶枯黄脱落,进而导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对其它常绿阔叶树种,还是一个比较耐寒的树种,这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可能。 (五)、品种 桂花经过长期栽植、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产生了许多栽培品种。通过进一步调查清理,已初步确定各桂花品种32个。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银桂、丹桂之分;以叶型而言,有柳叶桂、金扇桂、滴水黄、葵花叶、柴柄黄之分;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佳之分等。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品种分类,习惯上将桂花分成以下四个品种类型: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形成了四个桂花品种群:四季桂品种群:植株较矮而萌蘖较多,花香不及银桂、金桂、丹桂浓郁,每年多次或连续不断开花,花柠檬黄或浅**。品种有大叶四季桂、小叶四季桂。四季开花,有“月月桂”、“日香桂”、“大叶佛顶珠”、“齿叶四季桂”等品种。银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纯白、乳白、黄白色或淡**。品种有宽叶籽银桂、柳叶银桂、硬叶银桂、 “籽银桂”、“九龙桂”、“早银桂”、“晚银桂”、“白洁” “纯白银桂”、“青山银桂”等品种。金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柠檬黄淡至金**。品种有“大花金桂”、大叶黄”、“潢川金桂”、“晚金桂”、“圆叶金桂” 、咸宁晚桂、球桂、圆辨金桂、柳叶苏桂、金师桂、波叶金桂、等品种。丹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较深,花橙色、橙黄、橙红至朱红色。品种有“朱砂丹桂”、“大叶丹桂”、“小叶丹桂”、 “齿丹桂”等品种。---------------别名银桂、木犀、九里香 来源木犀科木犀属植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以花、果实及根入药。秋季采花;冬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别晒干。 性味归经 花:辛,温。 果:辛、甘,温。 根:甘、微涩,平。 功能主治 花: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用于牙痛,咳喘痰多,经闭腹痛。 果:暖胃,平肝,散寒。用于虚寒胃痛。 根:祛风湿,散寒。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肾虚牙痛。 用法用量花1~4钱。果2~4钱。根2~3两。 备注(1)另有两种变种金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Lour var aurantiacus Makino与淡黄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Lour var thunbergii Makino,均同等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桂花常见叶部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见的叶部病害,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降低桂花产花量和观赏价值。 桂花褐斑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至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晕圈。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 桂花枯斑病 该病病原菌多从叶缘、叶尖端侵入,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边缘为深褐色。枯斑病发生在7至11月份,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棚室内全年可发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风、水传播侵染。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时及越冬后的老叶及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较重。 桂花炭疽病 该病侵染桂花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炭疽病发生在4至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由风雨传播。 防治措施 首先要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盆栽的桂花要及时摘除病叶。 其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质栽植桂花;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栽植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科学使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2:200倍的波尔多液,以后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重病区在苗木出圃时要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 桂花播种育苗技术桂花一般采用扦插育苗,单干桂花多采用播种育苗,现介绍如下:1、采种桂花9至10月开花,果实于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成熟。当果实进入成熟期,果皮由绿色逐渐转为紫黑色时即可采集。采集的果实堆沤3天左右,待果皮软化后,浸水搓洗,去果皮、果肉,得到净种,稍加晾干湿润沙藏。因桂花种子有后熟期,一般要湿沙催芽8个月后才能发芽。2、育苗常用播种育苗法。播种育苗能获得大量的桂花实生苗,适宜用作行道树。播种常用宽幅条播,行距20至25厘米,幅宽10至12厘米,每亩播种20公斤,每亩地产桂花苗25至3万株。播种前要将种脐朝向一侧,覆一二厘米的细土,再盖上薄层稻草,喷水至土壤湿透,以防土壤板结和减少水分蒸发。当种子萌发出土后,及时揭草,将草放置于行间,既可保持土壤湿润,又能防止杂草生长。3、养护技术(1)中耕除草。在以主干为中心1米直径的树盘内重点松土和除草。灌水或降雨后,为防止土壤板结进行中耕松土。(2)浇水与排涝。桂花的浇水主要在新种植后的一个月内和种植当年的夏季。新种植的桂花一定要浇透水,有条件的应对植株的树冠喷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桂花不耐涝,及时排涝或移植受涝害植株,并加入一定量的沙子种植,可促进新根生长。(3)合理施肥。施肥应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以速效氮肥为主,中大苗全年施肥三四次。早春期间在树盘内施有机肥,促进春梢生长。入冬前期需施无机肥或垃圾杂肥。其间可根据桂花生长情况,施肥一两次。新移植的桂花,追肥不宜太早。移植坑穴的基肥应与土壤拌匀再覆土。(4)整形修剪。①剥芽:发芽时将主干下部无用的芽剥掉。②疏枝:保持一定的枝下高,剪去无用枝条,一般成材后的桂花枝下高在15米左右。③短截:剪去徒长的顶部枝条,使桂花高度保持在35米左右,冠幅25至3米。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

  ●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收藏界才有了“元青花”的概念

  ●元青花纹饰画得很“满”,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是代表作

  我国在东汉出现了青瓷,南北朝后开始出现白瓷。唐代的越窑秘色瓷和邢窑白瓷成为贡瓷,唐代湖南长沙窑的釉下彩和宋代的五大名窑等都是瓷中奇葩。收藏界最流行的是元、明、清的瓷器,有单色釉、彩绘瓷,彩绘瓷中以青花瓷的数量最多。元代以来,青花瓷成为瓷器中的主流。所谓“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先在瓷胎上绘画图案,再罩以透明釉,经1300℃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彩瓷,主要产地在江西景德镇。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在元初得到发展,而真正走向成熟是在元至正年间。民国初年,英国的珀西瓦尔·大维德爵士从旅英华侨吴赉熙手中买下了一对“供养款”青花象耳瓶,这两只大瓶据吴赉熙所说是北京智化寺的寺藏之物,不过琉璃厂的古董商们都拒绝收购,他们认为是不值钱的明代青花。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约翰·波普博士以这两件瓷瓶为标准器,将供奉于伊朗阿尔德比尔神庙和土耳其托普卡比宫中收藏的80件中国青花瓷器进行详细比对,将元代青花瓷器从明代青花中分离出来,定名为元青花,从此改变了“元无青花”的学界定论。

  元青花纹饰画得很“满”,上下常出现莲瓣纹,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

  讲青花瓷不能不提青花料,元青花主要用两种料,一种是进口料,来自南洋,青料中含铁较多,特点是色泽浓艳,而且会产生一些铁锈斑;一种是产自云南会泽的珠明料,青料中含锰较多,呈青灰色。

  一般制作高档青花瓷,用的是进口料。这一时期现存的著名瓷器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鬼谷子下山》图罐、《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三顾茅庐》图罐等。

  ●明永乐、宣德是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使用的进口料传说由郑和下西洋带回

  ●宣德青花瓷落款没有固定位置,而后来的落款都在器物外底

  ●明成化年间,青花瓷进入高峰期,改用国产料,讲究"留白",落款特别,最难模仿

  明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时代,使用的进口青料,传说是由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料,不仅如此,其器物造型与纹饰特征都明显与伊斯兰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麻离青产自土耳其,色泽浓艳深沉,凝聚处常显现出黑色斑点,并渗入胎骨,用手摸之有凹凸不平感。

  这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比较轻薄、秀美,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而宣德的带款器比较多,对于落款,宣德正处于探索期,款可能落在各处,没有固定位置,有的在外沿,有的在内底,因此有“宣德款满器身”之说。后来的落款都在器物外底。

  永、宣之后,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而明中期的成化朝,历时23年,又进入了陶瓷烧造史上的重要时期。成化青花的特点胎薄、釉白、青色淡雅,此时由于闭关锁国,进口料已经用尽,于是改用江西乐平产的“平等青”料,蓝中略泛青灰色。成化青花纹饰疏朗雅致,结合绘画技巧,讲究“留白”,因此注重釉的质量,追求玉的质感,是青花的高峰期。另外,成化青花的款非常独特,“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歪歪斜斜,最难模仿。

  明晚期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有用产自西域的回青,最偏紫色,以及江西上高产的石子青,青中带灰黑。崇祯时期有产自浙江衢州的浙料,为靛青色。

  ●清康熙“青花五彩”备受推崇,人物特点“有眼无珠”

  清康熙是青花瓷的鼎盛期。

  康熙青花瓷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特色是云南会泽产的“翠毛蓝”,青翠明快,呈宝石蓝色。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即所谓“青花五彩”,备受推崇。

  康熙青花五彩人物的特点是“有眼无珠”,即不画出瞳仁,且人物服饰层次分明,如果纹饰中出现了两个人物,身上的服色一定是一浓一淡。

  青花瓷在康熙朝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而瓷器的衰落则是在乾隆朝末期、嘉庆以后。

  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显得生硬。

  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

  道光、咸丰、同治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

  光绪时青花瓷一度中兴,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

  光绪时出现了一种“洋蓝”,是化学调配出来的,色泽青中泛紫,紫色漂浮在表面。

  元青花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1950年,南京市江宁县朱元璋义子、明朝开国功臣沐英将军墓被盗,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就是被盗文物之一。这个青花梅瓶被盗墓贼挖出后,很快就被一姓陈的文物商人买走,当年,这个文物商人用七根金条换回了青花梅瓶(七根金条在当时可以买3栋豪宅)。

  评估篇

  ●陈设器比用器价值高,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一瓶二罐三盘四碗”

  ●人物图比植物图价值高,尤其是讲述历史故事的人物图最好;动物图案以龙最贵

  ●高峰期作品比起源期作品价值高

  下面说到收藏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如何评估青花瓷器的价值?

  通常来讲,评估一件古玩艺术品的价值,可从四个方面考虑: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以及市场估价。

  所谓历史价值,是说这件器物产生于什么年代。1949年以前的器物都可以被称为文物,但器物是不是越老越好呢?未必。拿青花瓷来说,历史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高峰期、成熟期、起源期、衰落期。

  评估青花瓷的艺术价值,分为造形、装饰、图案三个方面。在造形中,用于审美的陈设器价值最高。陈设器又分许多种,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一瓶二罐三盘四碗”;除了陈设器,就都是有实用性的器物了,这里面价值高低依次是文房用具、明器、寝具、日用器。再来说装饰,分为彩装饰、釉装饰、胎装饰。而从图案的角度来说,价值高低依次是人物图、动物图、植物文字,尤其以讲述历史故事的人物图最好,越著名的故事越好。而且古代人物画很难模仿,头大、上身长、腿短,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动物图案以龙为最贵,植物以牡丹等富贵图案最佳。

  所谓科学研究价值,是指器物是否有纪年款识,是否纪年墓出土。如那对使元青花得以定名的元至正型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瓶子颈口有几行落款非常特别——“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说的是在元至正十一年,一个名叫张文进的人,为供奉香火而特意打造了一对香炉和花瓶。博物馆最注重文物的历史价值,但市场看的是艺术价值。

  此外还有完残程度、尺寸大小、珍稀程度、地域等因素,也影响着青花瓷的估价。如英国苏富比[微博]、佳士得[微博]拍卖的文物价格就比较高,因为那里是世界拍卖中心,汇集了大量的收藏者。

  器物是完整或残缺,价格差别极大。从尺寸来说,虽然是器形大的比较好,但也不是越大越好,现在拍卖中价格最高的多是一尺左右的器物,可观赏,亦可把玩。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了折合人民币约23亿的天价,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就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元代是青花瓷器生产的成熟期)、艺术价值(陈设器、大小适中、人物故事题材)都很高,存世仅此一件,应属物有所值。

  明成化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

  高278cm,口径43cm,足径67cm。瓶为4瓣瓜棱形,口微撇,长颈中部起一圈凸棱,将颈分为上下两部分,丰肩,腹下内收,圈足外撇。底白釉无款。颈部共有纹饰三层,凸棱以上为海水纹、折枝花卉纹,其下为缠枝花卉纹,肩及足部边缘饰海石榴一周,腹部饰缠枝宝相花纹。明成化时期的瓜棱瓶造型比永乐时期更为清秀,其足变矮,胎更薄。成化时期的瓶、罐等琢器传世较少,类似此件形制的瓜棱瓶更属少见,此瓶为成化时期琢器中的代表作品,现存于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通高237cm,口径231cm,足径142cm。罐直口,短颈,圈足。器盖平顶,微折沿,有环形抓钮。罐通体饰青花山水人物图案。青花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具有水墨画的艺术效果。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画中的文人高士、独钓老翁等形象生动。此器胎精体重,瓷质洁白细腻,为康熙朝民间青花瓷器的代表作,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25件国宝,涵盖了书法、绘画、壁画、画像砖、雕塑、造像、金银器、兵器、文书等多个门类,多维度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技艺、审美、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些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每一件都是文明的物证,是中华文明在历史时空中的印迹。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会进入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二十五件文明的物证,继续构建中华文明视频索引。我们带着不断更新的历史好奇心,从魏晋南北朝走入盛唐。

洛神有多美?旅人如此形容:“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旅人借洛水传情,以玉佩为邀约。伊人有情,指向流水,以为期许。而命运恰如潜流,动无常则,进止难期。与洛神的盟誓虽近在咫尺,旅人却因人神殊途陷入犹豫和狐疑。

《洛神赋图》存世九个版本,学界多认为故宫甲本和辽宁省博物馆的藏本是临自同一母本的宋人摹本,画风有六朝遗韵。母本应当创作于公元6世纪,传为东晋顾恺之所作,未有确论。

洛神从《诗经》的蒹葭苍茫和《离骚》的万千云气中浮现,带着对美的无限向往,却永不可得的缺憾奠定了东方审美的底色,也为中国绘画带来了第一缕灵动的微风,吹开了一个新的时代。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序原作自初唐之后便不知所踪,唐代即有兰亭序五大书法家的摹本,此版传为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所摹,因有“神龙”二字的左半小印称为神龙本,唐、宋、清代的皇帝都对兰亭序推崇备至,宋代书法家米芾称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更被后世公认为书圣,兰亭序被奉为浑然天成的千古绝唱。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出土于南京西善桥宫山墓,时代大致锁定在南朝前期。这组画面集合了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和春秋时期的隐士荣启期,呈现了存世最早的七贤群像,也是已知作品中此番阵容的首度登场。八位人物姿态潇洒,位置相称地分居两壁,由不同种类的树间隔和连接,这个场景仿如梦境,让后世文人无限向往。在这个梦中,山稳固,水潺流。

嵇康轻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四十而终;阮籍独自驾车,行到路尽头,嚎啕大哭而后拆返;望穿云烟的山涛;酣畅醉卧的刘伶;吟诵《思旧赋》的向秀;擅长弹奏的阮咸;善于清谈的王戎。

站在砖壁前,我们仍能感到迎面拂来的那阵山风,吹来的是未泯的典范和对纯真生命的深深渴望。

青州佛造像,南北朝时代。那时,人们凿空山石,在自然材料上留下人类思维活动的痕迹,他的第一次生命就此诞生。

右手竖立在胸前掌心向外,这是佛教中常见的无畏印;左手搭在腰际,仿佛福祉会从掌心流向指尖。初生的他拥有一张圆脸,笑得像个孩子;他的颧骨与鼻头高高隆起,如山峦,如丘陵;眼睛眉毛如沟壑,如大川。

如果细细看去,这间屋子里的所有佛像都有修补的痕迹。人类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赋予佛像更长久的存在,从而,那些在佛像漫长生命中走过的人得以在我们的脑海中重生。—千五百年过去了,注视过这些佛像的大多数人都成为了雕塑的一部分,有人曾经亲眼目睹他的袈裟从鲜红变成淡红,也有人见证了他脸上的金箔一片片地脱落。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人们不把这些碎片全部拼接,恢复它完美的样子,因为人们发现,在这些无数的疤痕中见到了—个又一个历史的细节,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看到了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

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

漂浮,漂浮,蔚蓝天空下,缤纷花雨中,溅起彩色的涟漪,那是我们在向上、升腾、起舞。

所搅动的无尽自由,我们在花草树木、亭台楼阁间曼妙穿行。要什么云气、风、火或翅膀,线条与空间的交错流转就能勾勒我们飞行的模样。

初开时我们即在,在这极乐世界里,我们散花供养、欢喜乐舞。画师用凹凸法和晕染法将我们描绘。头上的束髻和宝冠,是来自故乡恒河的记忆。我们以U形的身姿,努力跳脱重力束缚,半裸的身体立体浑圆,伴随着鲜花肉身与飘带在空中游戏。

一千六百五十余年,二百七十多个洞窟,四千五百多身形象,诸天伎乐百千万种,我们乘着时代的风云,以微毫诠释盛大,且歌且舞而来。

我们曼妙丰姿里,就是生命;

我们轻盈飞过处,就是天空。

公元460年到465年,一万名工匠在僧人昙曜的主持下在山西大同武周山南麓绵延一公里的山崖之上建造了云冈石窟最初的五窟。

从一朵绽放的莲花、一件千佛的法衣,从头上的冠、眉眼中的表情,到身上的璎珞,经由雕刻,他们从一座山中浮现出来。

我们用“仿佛”这个词语描绘心念的状态,人类的身体、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仿如佛在,彷佛天地间、时光里,世界的样子,我们的样子,每一刻都是一场雕刻。就在此刻,就在这里,世界在这里大同。

这对金步摇出土于北燕皇族冯素弗与妻子合葬墓。基座用来和头发缠绕固定,工匠以金博山上缭绕的步摇枝为托,经手工弯曲后做出几个圆环。极薄的金缀叶若即若离地挂在圆环上,生出颤动感。它们被佩戴于头顶,当主人走动时,一步一摇动,它们随风如树轻摆,像是一树金色的花开,万束光来。

十六国到唐,政权频繁交替,分裂统一,乱世纷争,军队僵持于国境内外,只有美不经意间越过了边境。

看见美好,美好就会路过这片土地,路过西亚平原时花开,路过东亚深林时鹿鸣,路过不同的姓氏与国别,路过千万河流与山前。盛宴人来人往,总是紧急散场又热闹开席,那时的美人终归尘土,慕容鲜卑陨落成记忆,记忆中的女子云鬓花颜,行走在美好里,莲步轻盈,

日月星辰里,她的金步摇缠金流光,金枝叶长坠荡漾;无垠星河间,跟随她的足迹,看到了一步一欢喜。

很久很久以前,希腊的三个女神争夺最美女神的称号。擅长判决的帕里斯将代表最美的金苹果给了爱神,因为爱神答应给他人间最美的女子。几年后,帕里斯在斯巴达遇到王后海伦,二人相爱私奔。斯巴达国王回家后气疯了,不顾一切发动战争,用10年攻下特洛伊。他本想处死海伦,但再次见到那张美丽的脸庞,心就软了,二人又重归于好。

这个故事被刻在一只鎏金银壶的周身,1983年,在宁夏固原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的墓葬中,人们发现了它。当时这类造型的瓶子被称为“胡瓶”。壶把上的人头像来自于希腊传统,为了保护里面的水不受恶灵玷污。壶身与壶把上的凹槽让人联想到古希腊建筑中的廊柱,汇集了古典的秩序和对称。将壶身分为三段的连珠纹是波斯萨珊的典型风格,而壶身故事里的人物和他们的服饰又有印度的造型特点。

物件让人新奇,物件背后的故事同样让人新奇。在它身上,仿佛可以触摸到每日目光所及的生活之外,还有别样的生活。

北朝人的面前,仿佛被打开了一扇门,他们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想象外面的世界,而后走向外面的世界。

你梳着少女特有的双垂髻,端庄可人。你脸颊饱满,小巧的鼻子和嘴巴都让人怜爱。你穿着圆领宽袖袍,襦裙上的花色已经看不见了,但一定是当年最时兴的纹样。

堕马髻慵懒又高贵;倭堕髻配合圆润的脸庞,仿佛正被人宠溺;这种双螺髻活泼俏皮,是那群爱玩的疯丫头的最爱;梳着双环望仙髻的舞女你也欣赏,因为那夸张的发髻舞动起来如蝴蝶翻飞。

作为一个每天都在努力减肥的胖妹,我曾梦想生活在大唐,但后来才知道:初唐不胖,晚唐臃肿,即使盛唐也不都是以胖为美,你身边同样有苗条的闺蜜。只是那时自信,那时自在,那时是以想胖就胖的自由为美。

大唐,之所以是我心心念念的大唐,正在于你不用投他人所好地成为自己。

让你们绽放,是大唐做的最让人激动的一件事。能够这样绽放的时候,就是春天来了。

立狮宝花纹锦是唐代文物,其上的花卉环中的动物纹样创自唐代初期,是典型的将西域传入的动物纹样与中国审美的花卉纹样相结合的产物。此件织锦纹样带有自由的写实风格,是唐代晚期流行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这件文物,人们可以感受到唐代辉煌灿烂的文化。

北朝与隋朝时期,联珠团窠的织锦设计纹样流行于西域地区,又在初唐时为喜新尚奇的唐人所沿袭。经中原审美趣味的改造,花草环与动物形象的结合成为主流的装饰题材。这就是独具特色的陵阳公样。此后,织造技术精进发展,复杂的经纬交织出充满生命力的细腻呈现。

公元618年,开唐第一仗,浅水塬之战,马身纯黑,四蹄如雪,名白蹄乌;公元619年,雀鼠谷之战,连续三天,马未卸鞍,马身黄,夹杂白点,嘴微黑,名特勒骠;公元621年,邙山之战,李世民平定东都,马身紫色,胸前中一箭,名飒露紫;同年,虎牢关之战,马身苍白杂色,身中五箭,名青骓;又一战马,纯红色,名什伐赤;公元622年,洺水之战,马身**,毛卷曲,身中九箭,战死在两军阵前,名拳毛騧。

岩石可以被移动,艺术的丰碑却没有倒塌。图稿、浮雕、石碑、卷轴,艺术的意志超越了材质和媒介,斗转星移,昭陵六骏作为历史的记录者仍然以特殊的方式,在时间的轨道上向前奔跑。

刀,横刀,大唐的横刀。这只刀一直在地下睡着,—千四百年,只睡得个锈迹满身。它醒来的一刻,却突然觉得无限悲凉,当年沙场上同做军刀的伙伴竟无一全尸。偌大个中国,它是目前唯一出土的完整的唐刀。

迷雾散尽,唐刀蓦地发现,自己还是孤零零的一个,  刚才的一切仿佛从发生过。

是独自前行?还是梦回大唐?唐刀意难决。

太仓署,新都仓,回洛城北竖街东第五行,纳丁粟贡米,分别来自八个县,附四级受领官吏姓名,大业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大业元年,隋炀帝迁新都洛阳,开始疏浚自然河流与历年开凿的河道,修建大运河,将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的物资运往洛阳。第二年十二月,在洛阳城北置回洛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二首》

深埋地下的粮仓,收储转运系统,奠定了都城安定、国家运行的基础,支撑起地上那一片繁华。

唐开元十二年,一项基础设施作为国家战略上马。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事实上,当年国家铁产量的五分之四都被这项基建工程吃掉,约1100吨,这就是黄河铁牛,蒲津渡浮桥的桥桩。

蒲津渡浮桥在今天不大出名,但在唐朝,它是全国的运输命脉。河东的盐、山西的铁、关中的粮食,拱卫京畿的部队,都在此地集结。因此,这座浮桥的桥桩至关重要。浮桥漂于大河,关键的受力点,就在于岸上的桩。

今天,我们用牛来比喻固执,我们用牛来形容倔强,也用来评价能力,赞颂我们欣赏的人。黄河铁牛可能是世界上加班时间最长的牛,他们用铁索拉起蒲津渡浮桥,见证了黄河改道,时光流转。黄河铁牛可能是历史上最励志的牛,仍然在黄河岸边默默伫立,看河山依旧。

海枯石烂,曾经是我们关于时间最久远的想象。我们把字刻在石头上,期待它可以载着我们的故事穿越时光。

公元781年2月4日,礼拜天,京师长安义宁坊,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座教堂——大秦寺院内立起一座石碑,碑首中国传统的螭龙之间刻有基督教的标志十字架,百合花和飞云在两侧环绕烘托,十字架之下以楷书题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景教,是公元5世纪从早期基督教独立出来的派别——聂斯托利派,起源于东罗马帝国。汉唐古籍中将这个与东方遥相辉映的帝国称为大秦。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作为探求这个古老教派变迁流转的珍贵密码,更是一扇见证文明交流互鉴的时间之门。那个景字,它看见过发光的大唐。

彩绘泥塑文官坐俑 彩绘泥塑伏地听俑 彩绘舞女俑 彩绘泥塑鸟髻妇女像 彩绘长裙女舞俑

高昌日常的大事小事,就如此随机地在气候干燥的阿斯塔那墓地得以留存至今。

大唐西域的时空被折叠,在这火焰山边收藏。当时的一个字,现在的一个谜,一些鸡毛蒜皮的大事,一些惊天动地的小事,就是阿斯塔那的故事。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色釉中被加入含有铜、铁、钴等元素的金属氧化物,在烧制过程中随温度变化,形成多种釉色。因为大多包含三种左右醒目的纯色,所以叫三彩。唐三彩作为明器使用,是盛唐时期厚葬礼制的产物。这种无意而得的艺术,因其色彩绚烂,成为了大唐的标志。

高大的骆驼背上铺设菱形纹样的毯子,七位男乐师头戴软巾,身穿圆领窄袖长袍,他们面向外侧,盘腿而坐,倾情演奏。他们演奏的乐器有:拍板,是重要的节奏乐器,声音清脆;琵琶,是主音乐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排箫,形如凤凰之翼,声如天上流云;横笛,悠扬婉转;箫,飘渺深远;箜篌,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笙,如鹤鸣于天,曲罢不知处,巫山空夕阳……被众乐师环绕着的这位女子梳着唐代女性中流行的乌蛮髻,右手前举,左臂后拂,朱唇微启,似在歌唱。

华彩绚丽的宫廷燕乐,技艺倾城的异域音乐家,衣袂飘飞的霓裳羽衣曲,八人乐团随着骆驼的脚步漂移流转,如春天般恣意纵情的狂欢,或许才符合我们对唐朝的想象。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杜甫《忆昔二首》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一柄酒壶,二十个字,记录了一代人的爱情。

长沙窑瓷壶存世量巨大,造型多为唐代经典的酒壶样式,壶口敞开,背装执手,短流凸出,便于倒酒。酒壶设计简单,说明它们成本低廉,是当时寻常百姓都能消费的日常器具。恰因如此,壶身上的诗句得以广泛传唱。“鸟飞平无(芜)近远,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白云,流水,飞鸟,旅途,唐人用汉字演算着未知,计算着千里万里,计算着一年一月,却计算不出人心的距离。

更多的选择、更快的交通,让人们走得更远,也让分手变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可以想见,在那个轻易告别的年代,有多少人渴望着一份普通爰情。

时间在泥土里沉降,让爱与不爱变得无从考证。一别行千里,再见是暮年。

伏羲女娲的信仰最早见于先秦,西汉时期由于受阴阳学说影响,伏羲女娲开始以对偶神的形象合并出现,代表了阴阳相对、生生不息。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下身呈蛇尾状,以螺旋结构盘旋相缠,腰间着百褶短裙,二者身着圆领对襟、镶黑边的红底夹缬印花大袖上襦。

伏羲在右,女娲在左,两两相对,仅以妆容及头饰区别。女娲右手执规,左手拿着四支用于计算的算筹;伏羲左手执矩,右手拿着弹墨线的墨斗。如果说连体交尾的蛇身象征着对生存和繁衍的渴求,代表天地既辟之后万物的化生,那么规矩、方圆、日月、阴阳,象征着混沌初开之时,一个文明为未知定方圆,予世界以尺度的理性和意志。

通过一幅幅伏羲女娲图,亡者终归袓先神灵庇佑的天空之下。虽然世事如苍狗,生命终凋零,但在无常中去追求永恒与绚烂的生命伸张,却保存在我们的文化记忆里。极目不见故土,抬头却是同一片星空。

在唐人的眼中,龙是吉祥瑞兽。中国的古人夜观天象的时候,发现位于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几个星宿相连,便是一条龙的形象。于是他们把这些星宿合称为龙星,来表达他们对龙的崇拜。

无论是杜甫的“斯须九重真龙出,—洗万古凡马空”,还是李白的“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词句中满是唐人飘逸的气质。李郢的一句“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则让“龙马精神”这个词成为生命力饱满的代名词。

鎏金铁芯铜龙飞天而降,轻盈与厚重,飘逸与力量,定格在一瞬。千年过去,盛大的宫殿已化为尘土,长安的街巷已成为灰烬,风云已经万变,飞龙神色不改,侧耳细听,它的泠泠龙吟,正是古老文明的深沉回响。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每一个农历新年,生肖间总有一场工作交接。负责当年的属相将责任交给下一位,由鼠始,以猪终。十二年间,每只动物只需值班一年。而从春秋时期起,十二生肖便生活在每一刻的分秒里。作为时间之神,它们掌管的是十二个时辰。从鼠到猪,十二种动物按时登场。

十二生肖对应着十二时辰、十二个月、十二年,与我们未曾有一刻的分离。

生肖计时的习俗历经千年,流传至今,当生肖与出生年份对应,我们便拥有了与生俱来的属相,十二种动物从守护神变为陪伴者,我们不仅被生肖守护,也被生肖影响,生活在被生肖护佑和象征的世界里。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一件酒器。玛瑙是一种胶状矿物,虽然中国也有出产,但文献言及玛瑙,则多是来自域外的异宝。大型玛瑙极为难得,豁然掏挖为中空的杯子,用心奇绝。玛瑙杯基调为酱红色,间有黄白石材文理,好像动物的斑纹。玉匠在小端雕琢出兽首,口鼻处镶有金帽,可以拆卸。多数学者认为,这种端部有兽首,整体呈角形的杯子,是西方所说的“来通”,早在两河流域的亚述帝国及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希腊人的酒神信仰里,来通角杯是圣物,用它注酒可以防止中毒。人们高举起盛满美酒的来通,使酒通过小孔流下,如丝线一般注入口中,如果一饮而尽,则是向酒神致敬。有人推测,兽首玛瑙杯很可能最早也是跟着粟特商队流入中原。

葡萄美酒夜光杯中那个强盛的唐帝国,散发着一种不可复制、也不可雕饰的气息,绽放着深入骨髓的灿烂和骄傲。

咸通十四年,上归安佛祖舍利,举行封门盛大法事,举世皆知,特供奉私藏茶具一套,随真身供养。

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模冲成型,纹饰鎏金,通体镂空,笼口刻有莲瓣,莲瓣化身于净土圣人,天顶盘旋鸿鹄,鸿鹄结对于浩渺云空,天地自然,生生不息;盐台一副,重十三两,盖上有莲蕾捉手,盖子呈卷荷形,盖面饰有四尾摩羯,錾刻叶脉,荷叶底部上卷,好似随风飘摆。台盘平底,中心下凹,宽沿上捶刻以海石榴为花蕊之双层莲瓣,平底饰莲蓬,放置盐与胡椒。三足支架有银丝盘曲伸出,摩羯鱼与智慧珠架于银丝末端,盐台似被云层托举,更显庄严;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笼体椭方形,以银丝编制而成,四足膝部为天龙铺首,取其镇凶辟邪、避祸求福之意。笼盖中部饰金丝塔形花,衬托莲叶开放,仿佛涅槃,获得另一重生命;茶碾子一副,茶槽底部两端呈如意云头,长方形辖板中央焊宝珠形捉手,捉手两边各錾一只鸿雁,衬流云纹,碢轴由纯银浇筑成型,自铭曰:重一十三两,碾轮轴心饰莲瓣团花一幅及流云纹一周,齿状边缘用以将茶碾碎。至此,茶由叶及饼再成末,如万里祥云幻化无常;茶罗一副,罗架两侧有头束发髻、身着褒衣之仙人纵蟠驾鹤,另两端壁面分别饰以山岳云气及飞翔双鹤流云纹,四周饰莲瓣纹,茶罗底錾刻“五哥”二字,为上幼时乳名。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上特于咸通十四年将私用茶具配以虔敬之心,同金银器皿、衫袍席褥、珍宝法器共两千四百九十九件封于法门寺塔下地宫,求佛祖保佑大唐圣寿万春,圣枝万叶,八荒来服,四海无波。

每一次朝阳穿过尘埃,照亮石窟清冷的墙壁,来自唐朝的色彩就苏醒了。巨大的殿堂如山峰般耸立,沿轴线自前而后分为三进。梁柱密集,屋顶陡峭,高楼四周楼阁台榭鳞次栉比,广场和走廊逶迤连接,佛陀赫然出现在楼群中央,垂目端坐,两侧簇拥着菩萨和天女。

敦煌莫高窟172窟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绘于盛唐,描绘的是阿弥陀佛居住的西方极乐净土。经变画依据佛经绘成,为了向世人传达奥义,形象地描绘出各方佛国世界。敦煌唐代经变画常常借鉴中原的名家样式,用庄严饱满的大幅画面渲染佛经故事。经变画里的极乐世界如同唐人打造的精神入口。

尘中生幻境,此间舞霓裳。台阶笔直,就似摆在眼前,仿佛凡尘里的人,只需沿着阶梯向前一步,便可登入极乐世界。雕栏玉砌,花叶生辉,禽鸟聚集,远望伞盖,近察香炉,都是宫廷才能制造的珍宝。

伎乐队伍左右成群,足踩圆毯,蹁跹起舞,取自西域习俗。佛经中的奇幻世界在画工的笔下变成了现实。迷人的乐土,越来越像对长安奇景的记忆。视线焦点回到近处,仿佛眨眼间天女举臂点亮灯树,一时间,暮色中火光璀璨,这不正是长安上元灯会的盛况吗?即使是长安,一年中的大多数夜晚都恪守宵禁制度,唯有上元时节,这座梦幻之都拥有十二个时辰的光明,白夜如昼。华服琳琅,面具各异的人群追逐着流动的光影,像海中鱼龙般,徜徉在无极的快乐中。

俗世生活的斑斓与信仰世界的叠加生成极乐幻境。天人如世人,彼岸如此生。

唐人佛国之梦的彼岸,却是我们回访故国的大门。这是唐人的想象,也是我们想象中的唐。

古老的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它存在于浩如烟海的典籍史册、瑰丽灿烂的诗词曲赋中;它存在于数以万计的文物、优美绝伦的建筑中;它也存在于这片广袤土地,历代人们留下无数的卓越创造中。当然,中华文明也存在于想象中。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动人瑰丽的传说、绚烂多彩的文字、美丽绝伦的图景,都散发着非凡的想象力。这些想象力,或许凝固成了文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成为了时间的珍宝,文明的礼物。

大唐,我心心念念的大唐!在时代洪流的冲撞中,是非成败、喜怒哀乐、开怀忧伤,到今天都成了传奇。

这个经济繁荣的时代,仓廪丰实,锦缎灿烂;

这个国力强盛的时代,武功赫赫,昭陵六骏征战四方,西域归版图;文治熠熠,黄河铁牛雄镇两岸,天堑变通途;

这个开放自信的时代,平民可以通过考试当官,女人可以当官甚至当皇帝,西域人可以自由往来做生意,也可以有序传播他们的教义;它吸引了各国的人才和使节,它的瓷器远销海外,它也汇集了海外各国的精彩创造;

这个文治昌明的时代,汉字写就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茶道成为了开创千年范式的生活方式。这个时代留下的建筑、雕塑、器物,其飘扬飞逸的线条、大气开张的形象,成为典范标志;诗歌、书法、绘画、故事、传奇,以及背后的精神,更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基因,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千三百年过去了。今天,我们站在特殊的历史节点,透过一件件文物回望那个精彩纷呈、昂首阔步的大时代。我们得以通向文物曾经诞生、以及经历过的时空,无论是田园牧歌,还是战火乱离;无论是万里丝路,还是一隅书斋。它的丰盈、沧桑、质朴、飞扬,每一个独特的品格都标记着它们在文明时空中的印迹,向我们传递着中华文明的信息。

中国传统文化讲中庸之道,忌讳“太满”、“大满”,有“物盈则倾”、“物极必反”的说法。

之所以没有大满是因为秋收时节,节气特点比较分明,不适合用大小相同的名字命名,而且小满这个节气名称还包含着一定的哲学理念,小满也就寓意着,满而不损,满而不盈,满而不溢,符合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而“太满”“大满”都是被忌讳的词语。

山茶花的花具有观赏、药用价值,也可以用于泡花茶饮用。

一、观赏

山茶花可用于造景(盆栽、插花),城市绿地、公园和住宅小区和城市广场、花坛、绿带以及庭园绿化,还可以做花卉展览,营造景观区。

二、药用

在西南地区,民间常取山茶花花蕾供药用,视红色宝珠茶花为药用茶花。其他山茶花也有类似的作用。山茶花含有花白甙及花色甙等敛止血剂,有止血、散瘀消肿之功用。也可以泡酒成茶花酒, 或煮糯粥时加入成茶花糯米粥,以治痢。

三、泡茶

可用开水将山茶花干花,红茶或绿茶泡茶喝,每天泡三遍。一周后对于头晕症状可以有所缓解。

扩展资料

山茶花的美容功效

从山茶花中提取出山茶花油,可以进行美容护肤。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之所以肤若凝脂,除了因为她“天生丽质”之外,还与她善用各种养颜术不无关系,当中最为出名的就莫过于山茶花油了。

其实在《本草纲目》《岭南草药志》等等古籍中均有对山茶花油功效的详细记录,它的美容功效在现代也已多次被科学证实。

山茶花油中含有的油酸与人体皮脂膜成分相似,能快速渗透肌肤表面及内层,促进肌肤对活性成分的吸收,同时还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为肌肤紧锁水分长久保湿。

锁水保湿的作用对皮肤保养很广泛,不仅能防止皮肤缺水起皮、皮肤暗黄等肌肤问题出现,还能帮助皮肤淡化细纹。而油酸在山茶花油中含量最多,可高达80%,因此山茶花油有着亲肤佳、易吸收的特点,也正是因为它神奇的滋养功效才得到杨贵妃、慈禧太后等后宫佳丽的青睐。

--茶花

凤凰网--揭秘东方女性的养颜秘方——山茶花油

中国网--不时头晕症 山茶花可缓解

有关桂花的资料谁有

  桂花桂花--九里飘香 学名:Osmanthus fragrans 英名:Sweet Osmanthus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别名:木犀、木樨、丹桂、金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