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的两种说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经方的两种说法,第1张

一是指《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记载“医经、经方、神仙、房中”的经方十一家,但经方十一家,包括《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 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疮疭瘛方》三十卷、《妇女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原书今俱已失传。梁代·陶弘景曾经亲眼见过《汤液经法》,从中摘抄部分方剂,写成《辅行诀藏府用药法要》一卷。据说1907年,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莫高窟**古书卷,委由莫高窟道士王圆箓装箱时,王道士受人所托,随意抽出一卷医书暗藏,此卷即《辅行诀藏府用药法要》。1915年为河北威县张渥南所购,传于嫡孙张大昌,但原书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所幸当时有人已将全书默记,而有传抄件存世。中国中医研究院马继兴根据传抄件整理成书,附于《敦煌古医籍考释》一书中,公诸于世。

“经方”来自于殷商时代伊尹所著的《汤液经法》,其上而又源于《神农本草经》及《桐君采药录》。据梁·陶弘景说:“依`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尚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避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

所以“经方”最初的含义是这经方十一家,即十一部古籍中所记载的方剂。 中医学界最为普遍的说法,是指中国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方剂。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05首,除去重复的38方,共计280方。《伤寒论》载药90味,《金匮要略》载药192味,除去重复的76味,共计206味。经方是“医方之祖”,后世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依辨证论治的原则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所以后世所公认的”经方“是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方剂。

葛根黄芩黄连汤又称“葛根芩连汤”。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组成为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具有解表清里的功效。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表未解,喘而汗出者;近代也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属热证者。

葛根芩连汤是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方剂,其强大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内、外毒素作用,抗细菌耐药作用,以及对绝大多数肠道致病菌的抑杀作用,对肠道感染源是有力的控制;其抗炎、抗氧化损伤以及对胃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抑制肠黏膜分泌作用和解痉作用,可促使腹泻好转;其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又可进一步加强其抗病原微生物的力度,因此对肠道感染性疾病可以大胆应用。同时发现该方剂虽然用药简单但对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脏缺血性疾病有着明显的保护、修复作用,对血压、循环、血流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所有药味对肿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该方剂可以试用于心脑血管性疾病。

详见百科词条:葛根黄芩黄连汤 [ 最后修订于2017/5/25 12:14:08 共692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代方剂书目前整理出来的已经超过2000种了,这样吧,我按照年代给你列举一些: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医方剂的初期,大多数方剂都很简单,目前比较完整的是《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杂禁方》这还是马王堆挖出来的,很多只闻其名不见其文就不说了,至于传说中的伊尹的《汤液经法》则是汉朝写成的;

两汉、三国及魏晋南北朝:扁鹊、仓公、仲景、华佗多数都有著作,但是流传下来的也只有《伤寒杂病论》;这个时期比较有名的就只有《肘后备急方》《小品方》和《刘涓子鬼遗方》;

隋唐时期:这个时期大量方剂书出现,《隋书·经籍志》记载,有方书256种,4510卷;其中《四海类聚方》一书,在2600卷。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代表了隋唐方剂学最高水平,此外就是《外台秘要》;

宋元时期:宋朝这一时期主要是中央主持编修的几本方剂书很有名,官修的《普救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集大成巨著,此外,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张锐《鸡峰普济方》、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严用和《济生方》、王兖《博济方》、苏东坡及沈括《苏沈良方》(没错,就是苏大学士和沈大科学家)、杨土瀛《仁斋直指方》以及《旅舍备要方》等120余种;不过宋朝贡献最大还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明清时期:先说官修巨著《普济方》,这货把所有见过的没有见过的方剂都列出来了,据说有十几万个方剂,此外出现了第一部方论专著——吴昆的《医方考》;《本草纲目》也算是收录方剂很多的了,超过11000个方剂;清时期出现了《医方集解》和《成方切用》,陈修园《时方歌括》《时方妙用》《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及张秉成《成方便读》,其中很多成了后世中医的教材。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思想碰撞的很厉害,西医的观念逐步盛行,中医被逼入死角,虽然出了很多大医家,医理书汗牛充栋,但是方剂书就不多了。

补剂为方剂学名词,是指具有补益作用的方剂 。补剂系十剂之一,用补益药物组成,具有治疗阴阳气血诸虚证之功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本草纲目·序例》:“生姜之辛补肝,炒盐之咸补心,甘草之甘补脾,五味子之酸补肺,苦柏之苦补肾。又如茯神之补心气,生地黄之补心血;人参之补脾气,白芍药之补脾血;黄芪之补肺气,阿胶之补肺血;杜仲之补肾气,熟地黄之补肾血;芎之补肝气,当归之补肝血之类,皆补剂。不特人参、羊肉为补也。”十剂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为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10类方剂的合称,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

详见百科词条:补剂 [ 最后修订于2015/11/16 10:24:58 共35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内经十三方:1 汤液蓼醴 2 生铁洛饮 3 左角发酒 4 马膏膏法 5 泽泻饮 6 猪膏 7 半夏秫米汤 8 兰草汤 9 鸡矢醴 10 菱翘饮 11 寒痹烫法 12 乌贼骨茜草丸 13 小金丹

良附丸同名方剂约有三首,其中《良方集腋》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高良姜(酒洗)9g、香附(醋洗)9g,具有温胃行气疏肝,祛寒止痛之功效。主治属肝郁气滞、中焦寒凝证,是治疗气滞寒凝之胃痛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妇女痛经等病属于气滞寒凝者。

详见百科词条:良附丸 [ 最后修订于2017/6/2 19:14:24 共455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良附丸如下:

经方的两种说法

一是指《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记载“医经、经方、神仙、房中”的经方十一家,但经方十一家,包括《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