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熬制中药才正确?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4收藏

如何熬制中药才正确?,第1张

中药的煎药方法十分重要。明代医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可见,方法不可忽视。 1、对煎药器皿的要求 最好用沙锅或搪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不宜使用铝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成分形成化学物质,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质,产生毒性。 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此外,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流”。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 2、注意加水量加水量应根据药量的多少,吸水程度及需要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头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没药材超过药2—3厘米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 3、煎前浸泡 为了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4、掌握火候 5、注意时间

 虽然现在医学发到,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可以检查到人体各个部位的情况,但是从治疗上来讲,很多人还是比较信赖中医中药的可是你知道怎么煎熬中药吗下面和我一起来了解下!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一:

 凉水浸泡。

 取回的中药应该先放入干净的容器中那凉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这时候中药吸掉了很多水分,但是水平面应该还要高于药材。

 开始煎熬。

 将浸泡好的中药连同泡中药的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如果有煎药专用的锅就更好了,小火煎熬,砂锅最忌以开始就大火,因为受热不均匀,很容易裂开的。

 滤出药渣。

 第一遍煎药,煎开之后还要小火煎熬10-15分钟,然后将煎好的药水倒出来,药渣留在砂锅内。

 继续浸泡,煎熬。

 用凉开水或者温水继续浸泡刚刚煎过的药渣,这次的水不要太多,刚刚没过药渣即可。然后小火煎熬至水开后5分钟,第二次倒出,留药渣在砂锅。

 第三次浸泡,滤渣。

 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与第二次相同,只不过这次倒出的药液的颜色会明显的减弱。第三次煎熬之后滤出的药渣基本就没有什么药性了,可是倒掉了。

 混合药液,分为两份。

 将三次煎熬的药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分为两份,分早晚两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时候应该加热一下。喝中药有时候是需要忌口的,当然不同的中药要求不一样,在喝中药之前不妨咨询医生,要遵医嘱,效果才会好。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二:

 准备好砂锅等器皿,刷洗干净。

 把中药大约泡20分钟左右。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

 中药泡好后,放在煤气炉子,或者蜂窝炉子上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

 一般要熬制2--3遍,一定要守在旁边,不要熬没了汤,有剧毒的。

 中药煎好后,要用过滤网或者拿根筷子挡住药渣,把药慢慢倒出。

看了“煎中药的正确方法”的人还看:

1 养生壶使用方法

2 中医教你如何正确煎中药

3 灵芝的药用及食用方法

熬中药的正确方式

 你知道应该如何奥中药吗你知道中药的熬制方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熬中药的正确方式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熬药前:

 1、熬前中药泡不泡

 只要是需要煎煮的中药,医生都建议尽可能在熬之前泡10-20分钟!

 这样不仅可以清洗去除中药中的不洁杂质,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直接入沸水中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不利于水分渗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降低药效。

 2、熬中药该用啥水

 基本上大家熬中药都是从水龙头接的自来水!但是,在医生看来,这可不是最佳选择哦!熬中药的水,最好是用:

 哪里那么讲究哦!不就熬一堆草草药嘛,还需要专门切买纯净水完全不晓得为啥子!

 来看看为啥子要讲究:

 因为自来水中氯、钙、镁离子较多,这些容易和中药材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有可能会影响药效。而相比之下,纯净水中这些物质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存在,才能保证熬制后药物的效果。

 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尽量使用纯净水,一般500ml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条件,也可将自来水放置数小时,使溶于水中的氯挥发一些,再用来熬中药!

 二:熬药中

 1、熬中药要熬好久

 a、滋补类中药适合微火久煎,一般用时30-40分钟左右;

 b、外感伤风及泻下用药则宜用猛火短时煎煮,一般用时10分钟左右;

 c、其他的中药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文火20分钟煎煮就可。

 2、 熬的时候盖不盖盖盖儿

 好多人在熬中药的时候,为了防止水开的时候溢出,都不得盖药罐罐儿的盖子,但是这是不对的哦!

 医生建议:

 熬中药的时候要盖盖子,因为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的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而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盖上盖子煎煮可以有效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丢失。

 盖上盖子熬药怎样解决溢水的问题呢

 熬药器皿均有壶嘴或透气孔,另加入水不要太多,一般500ml左右,应不存在溢水问题;实在不行就搭双筷子了……

 另外,现在几乎都是这种药罐熬中药,如果屋头还有莫得盖子的药罐罐,可以淘汰了哈!

 3、 熬中药时需不需要搅拌

 的确需要经常去搅一下!!!

 特别是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熬的时候需经常搅拌,一般间隔10分钟翻动1次,搅拌最好顺着一个方向,这样使药材均匀受热,使有效成分更易完全溶解析出。

 三:熬完后

 1、熬中药取汁多少

 这个嘛!熬药的水多了也不得行,少了也不得行!

 如果药汁多了,药渣里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药汁少了,药渣会把药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费了。

 一般建议一副中药熬两次,第一次差不多取药汁150-200ml,第二次取药汁200ml,两次混合后用药就OK!

 2、中药到底饭后吃还是饭前吃

 这是医生遇到最多的问题之一,但是因为中药不像西药有明确地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研究,所以用药时间上要多与医生沟通!是饭前、饭后或者是频繁服用这与医生的经验有关,我们华西专家这样建议:

 因为食物在胃内消化大约60-90分钟后,在胃保持空畅时进药更利于药物吸收。

 3、中药里能不能放糖

 同志们!这种做法也是要不得的哦!中药里面尽量不要放糖,特别是慢性胃病,如上腹部易饱胀的患者更放不得糖,这样容易造成胸闷腹胀!

 熬的药里不放糖,那吃药后赶紧丢颗糖在嘴巴头含化,去去苦味可以不

 既然苦口良药,忍都要忍住把它一口闷了三!中医认为,甘(甜)易致腹胀不适感,如果食用中药后觉口苦不适,可用清水漱口即可。

 1、先煎:

 有些中药需要长时间煎煮以获得有效成分并降低药物毒性。

 先煎药物多是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如牡蛎、蛤壳、石膏、代赭石、龙骨、石决明、磁石、鳖甲、龟板、麻黄等,此类药应先熬10-15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

 另外,一些药物久熬可以去除药物毒性,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如附子、乌头、马钱子等,往往先煎60分钟,甚至更久。

 2、后下:

 有些药物受热不稳定,长时间煎煮有效成分不易析出,因此需推后时间再放下去熬。

 后下药物多是含挥发油类的芳香辛散类中药,如藿香、佩兰、紫苏、砂仁、肉桂、天竺黄、连翘、金银花、薄荷等;以煎煮2-5分钟为宜,而薄荷、青蒿等2分钟左右就好,砂仁、肉桂在5分钟时最佳。

 3、包煎:

 有些中药原材料所带的毛容易引起药液浑浊或造成服用时刺激咽喉副作用,需要用纱布包起来熬。

 如滑石、旋复花、枇杷叶、密蒙花、蒲黄、车前子、五灵脂等。

 4、另煎:

 贵重药材需单独熬,以免跟其他药一起熬造成浪费。

 如人参、西洋参、藏红花、蛤蟆油等(虽然不可以一起熬,但另煎药液跟群药煎出的药液可以混合服用)

 5、冲服:

 有些药物需打粉冲服,不能丢到药罐罐儿头熬。

 如三七、川贝、珍珠、苏合香、安息香、琥珀、柿霜、血竭、牛黄等。

 6、烊化:

 烊化即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溶化,再倒入已煎好的药液中和匀内服。

 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饴糖等一类。一般采取隔水蒸烊化后再兑入药液,一同服用。

 7、泡服:

 部分药物仅需要热水泡服就行。

 如番泻叶在80度水中浸泡1小时饮用就好;一些花类药物,如绿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等热水浸泡5分钟后取汁服用即可

;

重要一般需要熬制很长的时间,但是用一般的东西熬可能比较麻烦,所以就有了煎药壶这种东西。那么,煎药壶怎么用?煎药壶好用吗?

煎药壶好用吗

1、宝贝是一套的,三个部分组成,可自由选择容量搭配,药壶,汤锅,配一个加热底座,外观简洁大气,陶瓷触感冰凉光滑,功能全面操作简洁,比想象中好得多。

2、加热底座质量很好,带防滑,还有滤水,不担心干烧或者短路,安全系数高。长辈用放心。

3、功能盘选择丰富,二煎功能很实用,而且可预约,先泡药再煮,不必一直看着,省心省力。

4、锅底都有涂层,受热均匀,锅也是多用的,底座和电磁炉都可以用,实用性和使用频率都很高。

煎药壶怎么用

把所需熬制的中药倒入煎药壶,壶口比较宽阔,很容易倒入

中药在熬制前需要用水侵泡,本款煎药壶也可以实现

按需要武火煮沸后文火慢慢熬煮,可根据药草所需时间调节好,然后不用守着,可以去干其他的事了

熬制完成以后,壶盖不烫手,可以方便打开查看药材熬制的状态

煎药壶的优点

功能全面,煲汤和煮药分开,样式简洁大方,用料扎实,细节也很完美,重要的是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系数高,长辈都方便使用,可选火候,可预约时间,省心省力。所见即所得,超出我的预期,服务态度也很好。

中药熬制有讲究,正确的熬制方法是什么?我们知道,中药治病是最接近我们食疗的方法,中医使用中药治病,而中药很少有成药,每次都是拿会成包的药材回来自己熬,一般医生都会告诉我们熬制的一些要求,现在已经有很多医院提供中药代熬的业务,但是很多人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学会熬制,这样感觉会更加好一些,今天就把熬药的注意事项说一下,其实无外乎熬药的工具、火候和盛放药材的工具这几个方面。

熬中药的器具非常重要

熬中药时切忌不要用铁锅和铝锅,最好的是用陶瓷砂锅,可能很多人家里可能没有准备砂锅,其实家里可以常备一个砂锅,因为好的砂锅不仅可以熬中药,平常还可以用它煲汤也,这样煲出的汤口感要比铁锅和高压锅好,熬中药都需要时间长、慢火、砂锅的材质特点决定它不会与里面的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并且散热比较慢,而影响到材料的质效!

熬中药三步法

一般情况下中药要熬煮三次,把熬出的汤药兑一起,分三份服用,除非医生单独嘱咐,否则都是这样。

熬中药时一定要先将中药先泡20分钟左右,把中药倒进砂锅,再加冷水,需要根据药的多少加水,以盖住药为好,第一次最好多加点,水的位置高出药面一半最好!因为中药太干,泡的过程当中,再用筷子搅拌一下,这样让中药更全面的吸收水分,就可以减短熬的时间!

中药泡好后,开始放在煤气或炉子上熬,第一次不用熬太久,开后小火煮10分钟左右就可以,要是农村有条件,用柴火熬,效果最佳,因为柴火停熬后,柴火还有最细、最慢的余火熬出最全面的药质,熬中药一定要有人看守,刚开始用大火,等开后就调到小火,被称作文火,中药千万不能熬干了,不要以为熬干了再加水,这样是非常错误的,熬干的中药已经起了反作用,带有非常重的毒性!切记!

熬第二遍这样的时候,直接加水就可以了,不要再泡,要比第一次加的水多一些,第二遍比第一遍药性少了,所以要多一部分水,熬久一点,小火熬20分钟左右的样子,然后用筷子比住药材,倒出药汤、等到温热的时候饮用就可以了,最好是温热,不要等到凉了,趁热喝更加有效!

中药一般最多熬三遍,不是说熬了就不能喝,而是三遍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药质了,第三遍最好也多一点水,如果你有条件的话,水加到可以熬20至35分钟都可以,反正最后一遍,就倒掉了,

把三次熬好的汤药兑在一个容器中,然后平均分成三份,根据医嘱分三次喝掉,不要因味道不好添加其他东西,会影响药效的,岂不闻“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其实是中药。

盛放重要的器皿:

盛中药的器皿也有讲究,最好是用陶瓷的,这样避免中药与器具产生化学反应!中药很苦,很多人问可不可以加糖熬,这样是错误的,加糖会大大影响药效的,怕苦,可以在喝完药后,准备一些凉白开漱口即可,只是舌根部感觉苦,其实闭住呼吸绕开舌根喝,一点问题都没有,谁让生病了呢?

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留言,谢谢!

1、煎药火候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改为文火。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20~30分钟左右。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宜武火急煎,时间宜短,15~20分钟即可。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可煎40~60分钟。

2、中药材在制成饮片前经过了一系列炮制,卫生条件已经达标了,不必再用水洗。煎药时不能在中间数次加水,也不能把药煎煳了再加水重煎,煎煳的药物成分遭到了破坏,疗效也因此降低。另外有些药物煎煳以后,产生了其它功效,如荆芥是解表药,煎煳以后变成了荆芥炭,失去了解表作用,反而会产生止血效能。

高压锅和电饭煲不适合煎中药。这些电器多是在高压或密闭的环境中“闷煮”药材,导致药材中的很多成分不能进入药液,大部分留在了药渣中,降低了药效,还可能产生一定危险。

不锈钢锅也不建议用来煎中药。虽然不锈钢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并且比较容易清洗,但是其传热比较迅速,稍不注意,局部就容易烧干,将药熬糊。

扩展资料:

煎中药要用砂锅,最好选用黑砂锅。砂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锅内的水分不容易蒸发,能很好地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使煎出的药液保持原有功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产生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

煎药用水宜选用水质洁净新鲜的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对于加水量,传统上一般以浸泡后淹没药材2-5厘米,如遇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者应酌量加减水量,水应一次加足,不可中途加水,更不能煎干了加水重煎。

人民网-中药煎服讲究多药师教你怎样煎药才正确

人民网-好锅才能煎好药煎中药时你用错锅了吗?

人民网-熬制中药讲究多如何正确熬制中药?

  中药煎服方法简介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8.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特 殊 煎 法 要 切 记

  对一些性质特别的药物,根据病情需特殊煎煮的,医师一般都在处方上注明,负责调配处方的药师也会特别嘱咐病家,并予以单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先煎: 对于矿石类、动物角甲、贝壳药物、有毒类药物,如生石膏、龟板、乌头等,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份不易煎出、具毒性等原因,需在煎煮其它药物之前砸碎,提前煎煮30分钟;

  后下: 对于含挥发性成份如薄荷、青蒿、藿香等,还有不宜长时间煎煮的如钩藤、杏仁等药,应该在其它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再放入锅内煎煮;

  包煎: 对于一些花粉种子类如松花粉、蒲黄、葶苈子等,质地较轻体积小的颗粒种子的如车前子等,含细小绒毛的如旋复花等,煎煮前须用纱布包好后与其它药物同时煎煮;

  烊化: 对于某些胶质或粘性较大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饴糖等,先加温使其溶化,再加入已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

  溶化: 对于芒硝、玄明粉等易溶化的药物可直接在煎好的药液中溶化;

  另煎兑入: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虫草等贵重药物可以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兑入其它药液服用;

  冲服: 对于牛黄粉、三七粉、麝香等可直接用药汤冲下。

应用中药治疗疾病,乃是我国人民常用的治病方法。在煎煮中药方面,也有许多讲究。

盛器的选择往往是首先考虑的问题,由于中药里含有不少鞣酸或其他生物碱,遇到铁或其他金属时,可使中药成分发生生物化学变化,轻则减轻药的效力,重则生成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应选用砂锅煎药为最好,或用搪瓷器具也是可以的。对于铁器则要忌用,铝制品也要避免应用。

煎煮中药前,通常要检查一下,认清哪些是先煎的,哪些是冲服的,不能混在一起煎煮。有些中药,如磁石、龙骨、牡蛎、龟板等较为坚硬的中药,要敲碎后再煎。

祖国医学曾讲究用井水或泉水煎煮中药,而现在普遍认为,用干净的凉水即可,不清洁的河水与池塘水不可应用,有些人爱用开水煎药也是不妥当的。

中药煎煮前,通常要浸泡一下,用于慢性疾病的滋补药品,常要先浸泡半小时至1小时,对一些急性病症,尤其是一些风寒表证的用药,常常是随泡随煎,夏天或气温高的地方,中药也不能久泡。

每剂中药的加水量要参考中药配方数量的多少、煎煮时间的长短灵活掌握,一般加水要超过药面2~3厘米为好,使煎成的药汁为150~200毫升。煎煮中药的火候也很重要,总的原则是小火慢煎,家用电炉煎药,常常不易掌握火候,不宜选用。煎煮的时间通常根据医嘱来定,一般地说,不同的中药或不同的疾病,所要求煎煮中药的时间而不尽相同,风寒解表药、急症,要急火快煎,一般5~10分钟;强壮滋补药,慢性病症,煎煮中药时间要长,可达1~2小时。例如应用中药金银花、菊花、紫苏叶、地丁、鱼腥草、大青叶、马齿苋、车前草等以花、叶为主的中药,或者是肉桂、陈皮、砂仁、藿香等含挥发油较多的中药,不宜久煎,约10分钟左右即可,而黄芪、党参、当归、龟板、鳖甲、巴戟天、肉苁蓉等药品,应煎半小时至1小时。有的老中医认为,人参应以微火煎蒸,长达2~3小时更好;有些中药如南星、半夏、附子等含有毒性,要先行煎煮,可以减少毒性;有些粉剂(青黛)、小颗粒药品(车前子、莱菔子)要选用纱布包好,才能煎煮。一般的中药均需分煎2次(头煎和二煎),有人早晚各煎1次,随煎随服,有人连煎2次,将药液兑混在一起,分2次服用。

煎煮中药的要求,应结合地区、季节及家庭的具体条件,还要遵照中医师的嘱咐,以保证中药得到合理的应用,发挥应有的效力。

如何熬制中药才正确?

中药的煎药方法十分重要。明代医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