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匀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4收藏

月经不匀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3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月经不匀的方剂 2 治疗月经不匀的穴位 3 治疗月经不匀的中成药 4 月经不匀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月经不匀 1 拼音

yuè jīng bú yún

2 注解

月经不匀为病名[1]。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1]。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月水不调、月使不调、月经不匀、月候不调、失信、经水无常、经水不定、经水不调、经不调、经气不调、经血不定、经脉不调、经候不匀、经候不调等[1]。泛指月经的周期、血量、血色和经质的异常[1]。常见的有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及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1]。

3

经脉是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的统称,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全身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灵枢·经脉》云:“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灵枢·脉度》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就是说凡大而深的直行主干为经脉,凡小而浅的横行支脉为络脉。经脉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前者称十二(正)经脉,后者称奇经八脉。此外,经别也属于经脉的范畴。《黄帝内经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详见百科词条:经脉 [ 最后修订于2016/4/18 11:56:42 共27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很多的因素导致月经不调,不过根本原因就是身体出现问题导致身体影响月经的正常,所以月经失调的根本原因是身体改变了月经,所以去医院就得检查一下身体,有的可能是一些疾病影响月经,有的可能就是平时的生活规律不好,饮食方面不好,随便吃喝,也不注意,导致月经不调,那么,艾灸治疗月经不调方法

艾灸治疗月经不调方法

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具体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或过少、月经来潮时间不准等。由于作息不规律、过度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内分泌环境的改变,容易导致女性月经不调。此外一些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都是导致女性月经不调的原因。

1、作息不规律。由于生活或工作的影响,经常熬夜,或者作息时间颠倒,这种不良的作息习惯很容易导致内分泌失常,引发月经不调。

2、过度减肥。无节制地减肥或过量运动会导致身体没有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从而影响体内的雌激素的正常合成,出现月经量过少或闭经的情况。

3、情绪因素。如果长期处于抑郁、焦虑或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中,下丘脑功能会受损,卵巢无法分泌荷尔蒙和排卵,容易导致月经不调。

4、人流手术。多次人流手术会导致子宫内膜薄,子宫损伤难以修复,甚至造成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症的情况出现。

5、子宫肌瘤。有子宫肌瘤的女性通常会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超长等,症状的严重性取决于子宫肌瘤的病变情况。

6、甲状腺问题。如果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也会影响卵巢功能,使月经变得不规律。

7、节育环影响。节育环属于体外异物,会刺激女性子宫内膜,从而导致月经不调、闭经等发生。

1、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以免影响到性腺轴而引起月经不调。

2、减缓工作中的压力,让心情放松。

3、远离电磁波和噪声。

4、切勿滥用药物,不吸烟,不要盲目减肥。

5、经常参加锻炼,如游泳、跑步、快走、有氧操等,因为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保持体形,还可以缓解精神压力。

6、平时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

7、注意保暖,尤其是在经期,应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

月经不调吃什么调理经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来说,可以在经期食用一些调经药膳,如益母草汁粥、清肝调经汤、凉拌马兰头、豆豉羊肉汤等。

1、益母草汁粥

准备鲜益母草汁10克,鲜生地黄汁、鲜藕汁各40克,生姜汁、蜂蜜适量,大米100克。将大米煮粥,待米熟时,加入上述诸药汁及蜂蜜,煮成稀粥即成。

主要功效:滋阴养血、调经消瘀、解渴除烦,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血晕、恶露不净、瘀血腹痛等。宜用沙锅,不宜用铁锅。脾虚腹泻者忌用。在食用这款药膳时切勿加入葱、韭菜。

2、清肝调经汤

准备勾藤12克,炒丹皮10克,炒山栀9克,赤白芍各12克,焦山楂10克,五灵脂10克,炒蒲黄6克(包煎),炒川续断12克,茯苓10克,炒柴胡5克,益母草15克。

主要功效:有清肝解郁、化淤调经的作用,治疗月经提前、经量过多、经前乳房胀痛、经期血块多等病证。本方必须在行经时候服用,才更有效。

3、凉拌马兰头

贮备新鲜马兰头200克,卤香干2块,味精、糖、盐、麻油各适量。将马兰头择洗干净,放入沸水锅焯1分钟,取出过凉后,将其切成碎末。再将卤香干切成碎末后拌人马兰头末中,加入糖、盐、味精,淋上麻油,拌匀即成。佐餐当菜,随意服食。

主要功效:本方可以清热凉血。适合于月经不调,属血热型,月经超前,量多,色红质粘,心烦,口渴苔黄,脉数等情况。

4、豆豉羊肉汤

准备豆豉500克,羊肉100克,生姜15克,食盐适量。前三味共置沙锅中煮至熟烂,加盐调味。每次月经前1周开始服,连服1周。

主要功效:本方温经散寒,养血调经。适用于月经不调,属血寒型,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小腹冷痛坠胀,舌苔白等症。

月经不调怎么调理调理月经,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要配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吃冰冻食品,保持营养充足,不要过度节食,同时学会调节释放自己的压力,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等。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个别女性在月经期有下腹发胀、腰酸、乳房胀痛、轻度腹泻、容易疲倦、嗜睡、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易忧郁等现象,均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

2、注意卫生,预防感染。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过劳。经血量多者忌食红糖。

3、防止过度节食,戒烟限酒,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多食用瘦肉、谷类、深绿叶蔬菜及含钙丰富的食物,不宜过食生冷,保持心情舒畅,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4、注意内裤要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换,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

5、不宜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血热者经期前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忌食葱蒜韭姜等刺激运火之物。气血虚者平时必须增加营养,如牛奶、鸡蛋、豆浆、猪肝、菠菜、猪肉、鸡肉、羊肉等,忌食生冷瓜果。

6、长期月经不调要注意饮食调理,如多喝黑木耳红枣茶、浓茶红糖饮、山楂红糖饮等。如果症状仍未改善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以便遵医嘱及早针对性的治疗。

艾灸能治疗月经不调吗

据相关的临床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超过半数以上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其中月经不调更已经成为了女性的家常便饭。但是很多人都不把月经不调的治疗当一回事,最终诱发了更严重的妇科疾病。那艾灸能治月经不调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对于艾灸能治月经不调吗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艾灸是怎么样的一种治疗措施。艾灸是中医当中极其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而且艾灸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在中医治疗里面治疗的效果也非常显著。对于病人寒热、虚实以及阴阳等都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那艾灸能治月经不调吗

从中医的角度解读月经不调的问题,其主要的发病原因就是女性体内冲脉喝任脉失调,最终导致气血亏虚以及血液运行不畅的情况,从而引发的女性月经不调的问题。而冲脉和任脉在身体经络当中是尤其重要的两条经络,冲脉主要负责人体经脉气血的运行,而任脉则影响着女性的月经以及生殖健康。总之只有冲脉、任脉气血充盈旺盛,女性才不会因为气血运行不畅引起月经不调的问题。

而艾灸主要是因为艾草当中具有极强的纯阳之气,能够通过艾灸的热气来慢慢从内而外渗透到人体内,从而促进身体内毒素的排出,尤其对于女性体内湿气浊气过多的问题都有着明显的效果。那艾灸能治月经不调吗通过艾灸的手法能够很好地促进女性气血运行,对于气血生化运转都大有帮助,因而艾灸治疗月经不调有着显著的效果,而且艾灸还能够帮助缓解多种身体疾病,对于身体的保健和养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中医一般将月经失调称为月经不调,又将月经不调归纳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或月经过少。但临床上往往不是单纯一种症状出现,如月经过多常与月经先期并见,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

1、血虚型月经不调。

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艾灸治疗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

要求: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2、肾虚型月经不调。

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归来和八髎穴用三眼艾灸盒艾灸,三阴交用单眼艾灸盒。

要求:归来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在于冲脉和任脉失调,冲脉和任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中的两条最重要的经脉,冲脉有着统率人体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任脉与女子的月经和生殖关系密切,冲、任二脉气血旺盛,女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冲任二脉失调,女子便会气血运行不利,出现月经失调、不孕等疾病。

艾灸治疗月经不调,选取的穴位为关元、三阴交、血海。一般采取温和灸的方法,每个穴位灸15到20分钟,每天1次。为增强治疗效果,也可以采取隔姜灸的方法,在穴位处放上生姜片,大约一分硬币的厚度,用针扎几个眼,然后将艾炷揉成豆粒大小,放在姜片上点燃,一个穴位7到10壮,每天灸1次。坚持每天艾灸,注意月经期间可停止,等月经过后再开始,一般一个月左右症状会大为缓解,坚持下去月经不调就会得到根除。

  人体如果经络僵硬劳损堵塞,严重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和营养的输布。

  《黄帝内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百病源于经络堵”!民间也有两句:“经络不通,走路中风”,“经络不通,浑身不舒象鬼上身” 。

 1心包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

 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2三焦经常见症状: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3肺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4大肠经不通常见症状: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5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6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辰干舌燥身体消瘦。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7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 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手少阴心经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8小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9膀胱经不调的常见症状: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

 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10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11胆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12肝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

 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12个不同时辰,分别对应着十二经络,分别都有不同的运作。当轮到每一脏腑经脉当值时,其余经脉都会全力支持和修复当值的脏腑经脉,所以每天每个脏腑经脉都会得到一次良好的保养和修复时间。所以按着经脉时间规律行对养生非常重要。这就是所谓经脉子午流注的奥秘。

健康养生直播间

陆琴脚艺直播间

热点话题直播间

 中医上对月经不调的说法有很多种,也有非常明细的分类,这也是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月经不调效果比较好的原因之一。所以很多女性发现自己月经不调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去看中医,诊断到底是哪种月经不调类型,然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那么,月经不调的中医辩证有哪些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月经不调的中医辩证

 月经不调中医辨证上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为虚证,比如气血亏、肾虚、肝虚、脾虚、心血不足等均可导致月经不调;二为实证,比如寒气入侵,直中下焦,阻塞经脉导致月经不调。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堵塞正常经脉也可导致月经不调。压力大、贪凉、情绪化等易造成肝气郁滞,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影响到月经,因此,月经病的基础病机在肝。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需根据月经周期、量、色、质结合全身证候,通过四诊八纲进行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如下:

 1、治本调经;

 2、先病和后病论治原则;

 3、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4、顺应月经周期规律进行辨证论治,用药应因势利导,行气活血,不应使用大寒、大热、大燥、大辛、大散类药物。经后期血海空虚,需以补益。月经前血海满溢,不宜补益,而应疏泄。

阴虚血热月经不调的症状

 阴虚血热型月经不调,所见的临床特征有月经周期提前、月经量多、月经经期时间延长、月经周期紊乱、没有规律性。可以分为阳盛血热证、阴虚血热证、肝郁血热证、阳感血热证的特征是月经周期提前、月经量多、色深红、紫红、质粘稠,还伴有心烦、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或滑数。阴虚血热证的特征是月经提前、月经量少或量多,质稠、色红,伴有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肝郁血热证的临床特征是,月经周期提前、量多或量少、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血块或少腹胀痛、胸闷胁胀、乳房胀痛、烦躁易怒、口苦烟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阳盛血热症的治疗是,清热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加减。阴虚血热证月经不调治疗是,养阴清热调经,方药是两地汤加减。肝郁血热证月经不调治疗是,疏肝清热、养血调经,方药是丹栀逍遥散加减等。

 阴虚血热的症状可能是由于经常不注意锻炼身体,或者是经常吃寒凉的食物,所以大家要适当补充温热的食物,不要经常吃凉拌的食品,另外也要注意多补充钙元素、铁元素丰富的食品。因为有些人的月经不调,就是由于缺乏铁元素,要是可以适当补充,相信会对月经不调的症状有更快的恢复效果。面对阴虚血热的症状,可以多补充一些钙元素丰富的食品。有些人出现类似的症状很大原因就是月经紊乱或者是经常缺乏钙元素等等问题,如果可以及时进行调整,那么很快就能够恢复,也能保障血液系统的循环和正常的生理周期,并不会有太大的负面感受。

很多女性朋友往往都会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而月经不调的症状是非常影响女性身体健康的,所以很多人就会找各种方法来调理身体,例如有的人就会利用按摩来帮助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那么月经不调按摩什么穴位?月经不调按摩哪里的穴位?

1、按气海

位置: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方法:取仰卧位,腹部放松。一手中指着力,置于气海穴反复垂直点按约1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宜。

功效:气海穴主要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2、关元穴

位置:在小肚子上,肚脐眼往下三寸(用自己的手横着量,肚脐眼往下四根横指处就是关元穴)

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先用食指或中指按顺时针方向按揉关元穴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有胀痛为宜。

功效:此穴腹泻、月经不调痛经有较好的疗效。

3、按带脉穴

位置:位于腹侧部,章门穴下1、8寸

取仰卧位,腹部放松。两手中指端着力,分别置于带脉穴,反复按揉约1分钟。

功效:主治妇科疾病以及胁痛腰痛。

4、按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方法:去坐位。两手拇指端着力,置于足三里,反复按约2分钟,以酸胀向下扩散为宜。

功效:主要治疗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等妇科病症。

5、按太冲穴

位置: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方法:取坐位。两手拇指着力,先将右足搁在推坐腿上,右手握住小腿,左手拇指端点按太冲穴,反复点按约1分钟,以酸胀感为宜。然患左足,方法依然。

功效:主要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病证。

6、按气冲穴

位置: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方法:取仰卧位。两手指端着力,置于两侧天枢穴下5寸,耻骨结节上外放股动脉处的气冲穴,先轻后重,再轻反复交替点按约2分钟。

功效:主要治疗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萎,阴肿,功能性子宫出血。

7、肾腧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取坐位成立位双手中桁分_按于两侧肾俞穴上,用力按楗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指关节突按揉穴位,擦至局部有热感为佳。

功效:此穴对月经不调痛经、腰酸腿痛有较好的疗效。

8、八_穴

位置: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处

方法:取坐位,用长肉发或擦法子上面下肉擦至尾骨两旁2分钟,使局部有酸胀感。

功效:此穴位对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

9、中极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方法:取坐位或仰位,先用食指成中指按顺时针方向按揉中极穴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胀痛为宜。

功效:此穴对小便不通、带下病、月经不调有较好的疗效。

10、耳穴按摩

耳穴处方:内生殖器穴、内分泌穴、皮质下穴、缘中穴、肾穴、肝穴、脾穴。

接摩方法:于月经期前10天开始治疗,直至月经来潮。其间,每次贴压一耳,2至3日换贴另侧耳穴。取效关键是找准上述耳穴的敏感点,并对准敏感点贴压治疗。

按摩功效:“内生殖器穴”为子宫代表穴,以调理局部气血,使经脉正常运行;“内分泌穴”、“皮质下穴”(内有卵巢对应点)、“缘中穴”,能调节卵巢、脑下垂体和内分泌之功能;中医认为月经不调与肾、肝、脾之经气有关,故取“肾穴”以补肾气、调冲任二脉肝穴”以疏肝解郁、通经活络,是治疗月经不规则的有效穴,“脾穴”以健脾和胃,统摄血脉,对经期提前、经量过多者尤有良效。

11、月经期间饮食须知

1、不宜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月经期应吃清淡、味平、富含营养的物质,不宜吃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以免刺激血管扩张,引起月经提前和经量过多。花椒、丁香、胡椒这类食品都是作料,在平常做菜时,放一些可使菜的味道变得更好。可是,在月经期的妇女却不宜食用这些辛辣刺激性食品,否则容易导致痛经、经血过多等症。

2、不宜吃螃蟹等寒凉食物

女子行经期间,忌食生冷寒凉之物(例如:螃蟹、海螺、蚌肉、黄瓜、莴苣、西瓜、冰镇冷饮等),尤其是患有寒性痛经之人,更当忌吃。

3、忌油腻食物

月经不调的患者往往伴有胃纳不佳或消化不良,饮食应以易消化,开胃醒脾为主,忌伤胃之物。

4、忌食咸食

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应忌食咸食。因为咸食会使体内的盐分和水分贮量增多,在月经来潮之前,孕激素增多,易于出现水肿、头痛等现象。月经来潮前10天开始吃低盐食物,就不会出现上述症状。

5、忌吃茶叶、柿子变鞣酸食物

行经期经血中含有比较高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和血色素,所以女性经期过后会流失大量铁质,应多补铁。而茶叶、柿子中含有丰富鞣酸,这在肠道中易同铁离子结合,产生沉淀,妨碍肠黏膜对铁离子的吸收;会使乳房胀痛,引起焦虑、易怒与情绪不稳,同时更消耗体内储存的维他命b,破坏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

6、忌碳酸饮料

有不少喜欢喝含气饮料的女性,在月经期会出现疲乏无力和精神不振的现象,这是铁质缺乏的表现。因为汽水等饮料大多含有磷酸盐,同体内铁质产生化学反应,使铁质难以吸收。此外,多饮汽水会因汽水中碳酸氢钠和胃液中和,降低胃酸的消化能力和杀菌作用,并且影响食欲。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 5 月经不调的辨证分型 51 月经先期 52 月经后期 53 月经先后无定期 54 月经过少 55 月经过多 6 月经不调的治疗 61 针灸治疗 611 体针 61111 月经先期 61112 月经后期 61113 月经先后无定期 612 耳针法 613 皮肤针法 614 穴位注射法 62 推拿疗法治月经不调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月经不调的穴位 2 治疗月经不调的方剂 3 治疗月经不调的中成药 4 月经不调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月经不调 1 拼音

yuè jīng bù tiáo

2 英文参考

menstrual disorder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menoxeni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irregularity of menstruation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emmeniopathy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irregular menstruation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3 概述

月经不调(menstrual disorders[1])为病名[2][3]。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质的异常,即月经过多、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等的统称[1](月经周期、血量、血色和经质等发生异常的病症[2][3])。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月水不调、月使不调、月经不匀、月候不调、失信、经水无常、经水不定、经水不调、经不调、经气不调、经血不定、经脉不调、经候不匀、经候不调等[3]。

常见的类型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及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2][3]。

《妇科玉尺》:“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

4 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

外感寒热、湿邪,内伤忧思恼怒、饮食劳倦,或生育房事不节,久病失调等,均可影响冲脉,引起本病症[2]。

月经多与肾、肝、脾密切相关,肾气旺盛,肝脾调和,冲任脉盛,则经血按时而下。

素体阳盛,过食辛辣,热伏冲任;或肝郁化火,热扰血海;或久病阴亏,阴虚内热,热扰冲任;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伤脾,因而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而致月经先期。

外感寒邪,血为寒凝;或久病伤阳,影响血运;或久病体虚,阴血亏损;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化源不足,而致月经后期。

情志抑郁,疏泄失常;或肝气不疏,血为气滞;或肾气亏虚,失其封藏,冲任失调,以致血海溢蓄失常,使月经先后无定期。

现代医学认为,月经受垂体前叶和卵巢内分泌激素调节,而呈有规律的周期性子宫腔流血。如丘脑下部——垂体——卵巢三者之间动态关系失去平衡,则致功能异常而产生月经不调。

5 月经不调的辨证分型 51 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又称“经早”,多为血热所致,月经来潮提前或一月行两次,经色鲜红或紫,多伴烦热,口干等热象[2]。

月经周期提前7日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

气虚:月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心悸气短,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虚热:月经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实热:月经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粘稠,伴面红口干,心胸烦热,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

52 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又称“经迟”,属虚寒者居多,月经推迟来潮,经色淡晦,经量偏少,多畏寒喜暖[2]。

月经推迟7日以上,甚至40~50日一潮。

寒实: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畏寒肢冷,苔薄白,脉沉紧;

虚寒:经期延后,月经色淡红而质稀,量少,小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舌淡苔白,脉沉迟。

53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乱”,多由肝郁、肾虚造成,月经周期无规律,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或紫或淡,多伴肝郁、肾虚之症[2]。

气滞:月经或提前或错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块,经行不畅,胸胁 作胀,少腹胀痛,常叹息,嗳气不舒,苔薄白,脉弦;

肾虚:经来先后不定,量少色淡,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弱。

54 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多由血虚、血寒所致,月经量少甚至点滴,或经行时间过短,甚至出现闭经[2]。

55 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常由气虚、血热或劳伤所致,月经量多或经行时间过长,甚至出现崩漏[2]。

6 月经不调的治疗 61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有一定效果,多在经前5~7日开始针治,连续5~7次,至下次月经来潮前再针。注意经期卫生,忌食生冷,避免精神 。

611 体针

取气海、三阴交等穴为主,于经前3~5天开始治疗较适宜[2]。经早者加太冲、血海、太溪;经迟者加血海、足三里、归来;经乱者加肾俞、脾俞、足三里、太冲;实热加行间、曲池;虚热加阴郄、太溪;实寒加归来、天枢;虚寒加灸命门、神阙;气血虚加血海、脾俞、足三里;肾虚加命门、肾俞、太溪;肝郁气滞加太冲、期门;血瘀加冲门、地机[2]。

61111 月经先期

治则 清热调经

处方 关元 血海

方义 本方重在清热活血、通调冲任。关元为任脉经穴,足三阴经之交会,故为调理冲任要穴;血海调理血分。两穴相配,冲任调和,经血按时而行。

随证配穴 实热—太冲,虚热—三阴交、太溪,气虚—足三里、脾俞、气海,心烦—神门,月经过多—隐白。

操作 毫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气虚者针后加灸或用温针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1112 月经后期

治则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

处方 气海 三阴交

方义 气海为任脉经穴,可调一身之气;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经穴,且与肝经、肾经交会,气为血帅,脾司统血,两穴相配有和血调经之功。

随证配穴 小腹冷痛—灸关元、归来;少腹胀痛、经血有块—血海,气郁—太冲。

操作 毫针刺,寒证、虚证用针加灸,气滞者针刺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计30min,10次为一疗程。

61113 月经先后无定期

治则 调补肝肾

处方 关元 三阴交 肝俞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又是三阴经之交会穴,能补脾胃、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功,三穴共用调理经血。

随证配穴 胸胁胀痛—支沟、阳陵泉,腰骶疼痛—次髎,肝郁气滞—太冲。

操作 毫针刺,虚证用补法,气郁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l疗程。

612 耳针法

耳针:酌选屏间、卵巢、子宫、肾、脾、肝等穴,中强 ,可用埋针法[2]。

选穴 内生殖器 内分泌 肾 肝 脾

方法 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等 ,每日1次,每次留针15~20min。也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613 皮肤针法

选穴 取脊柱两侧 下腹部 带脉区 小腿内侧 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

方法 中等 强度叩击,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每1个疗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614 穴位注射法

选穴 脾俞 肾俞 三阴交 血海 肝俞 足三里 关元

方法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05ml,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62 推拿疗法治月经不调

以下方法适用于周期异常、出血量少、痛经、抑郁者[4]:

①用两手叉腰,拇指按揉两侧肾俞1分钟。

②用拇指指腹点按三阴交1分钟。

③用拇指指端点按血海1分钟,力度要均衡。

④用拇指指腹按揉地机1分钟,力度适中。

7

月经不匀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3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月经不匀的方剂 2 治疗月经不匀的穴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