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训诂学在词义训释方面有哪些方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我国传统训诂学在词义训释方面有哪些方法,第1张

训诂就是为古籍的字(词)释义(注解)注解的形式有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是“专书注解”——就是把对某典籍的注解专门成书你问题中“传、笺、注、训、诂、说、解、诠、释、记、通、学、述、订、正、微、隐、书、义、义书、正义、音义、章句、集解、补注” 等等……,都是注解的方法这样多的名称,其实可以归结为两类:(一),只解正文的“注”;(二),除了解正文之外,还解释 注文 的“疏” 注、疏是自成一家的理论,另外还有汇集各家之言的“集解”、补充别人理论的“补注” 常见的注解名称: 传 就是“以今言传古言”,例如《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释《春秋》的 说 解 说明解释词语如《诗》有《鲁说》、《韩说》,都是注释《诗经》的 训 诂 也是注书的方法如:《鲁诗故》(故同诂),《尚书训》 注 把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和体会记载在原文下面例如我们熟知的《水经注》 笺 和“注”相似,是把原文中隐晦和太过简略的,加以补充 音义 (也称音训、音诂、音注、音释)辨音释义,通过对字的读音的辨析来推测字义如 《尔雅意义》、《资治通鉴音注》 章句 分章析句来解说古籍的大义如:《楚辞章句》 集解 一类是跨典籍注解(两部书合起来注解),一类是集合各家之言对同一部典籍的注解 后者如《庄子集解》 补注 补充前人的注的缺失举例:《楚辞补注》 疏证 通会古籍的义理,再加以补充、校正、考证和阐释 你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应该归结为“训诂在学术上的地位和贡献”因为前面提到的“传、证……”,只是训诂的方法 那么,训诂学在学术上的的地位和贡献是什么呢 简单说,训诂(主要指前人的训诂工作)是在古人和今人、古文和今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训诂工作对古籍的注疏释训补,不仅使古籍无障碍地传承,而且也更加丰富了古籍的内涵没有训诂工作,没有训诂学,古与今之间就会出现断层,中国文化的历史就会被撕裂这是我对训诂的地位作用的理解 一、形训又称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形训的作用在于探求文字的本义,但不能说明语源1.恰当地运用形训的方法,可以把有些字的意义解释得更清楚2.在揭示词的本义的基础上,形训还可以探明词的引申义,从而整理出各词的词义系统3.通过字形结构了解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还可以进一步识别假借字 形训的局限和条件:形训必须结合语音来加以分析,所以形训的作用是有一定的局限的 1.形训的局限:第一,在历史长河中,汉字的形体已经发生了大的变化,字形已经失去了表义作用,所以形训必须借助于古文字的资料和研究成果第二,在汉字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词义的引申,文字的假借,字义和词义之间出现了复杂的情况,所以在确定字的本义时,字形分析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第三,形声字的形符只能揭示其意义范畴,而不能指明其本义 2.形训的条件:第一,只有本义才直接和字形切合,近引申义与字形的关系只能见其端倪,而远引申义与字形的关系则是模糊不清的第二,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第三,只有“笔意”才能与意义切合,“笔势”大部分已经游离了字义 二、声训又称“音训”,又称因声求义,就是用音同或者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声训的方式有:1.利用形声字2.利用音同或者音近字3.利用同形字 声训的作用:1.寻求本字本字是对借字而言的古人在用字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音同或者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字与它所记录的词的词义毫无联系,只是声音相同或者相近而已,所以,训诂时应该破除借字,寻求本字而寻求本字的途径只能从声音入手利用声训可以说明通假,寻求本字,防止望文生义,还可以纠正某些注释和解说上的失误2.推求语源语源是就根词和赖以产生的派生词之间的关系而言的由同一根词派生出来,因而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者义近音同的词,叫做同源词所谓推求语源,主要是从同源词中广泛系联派生词,即确定同源派生词之间的渊源关系运用声训的方法系联同源词,首先是指文字上同声符的其次,因为汉语的同源词并不总是用同样的谐声偏旁表示,这就需要我们打破字形的束缚,辗转系联其他音同、音近的字,以确定它们的语源义探求名物的来源是声训的一种特殊作用总之,探求语源,往往能突出词义的特点,有助于对词义的理解;还有助于探讨词义引申和语音变化的规律 声训应注意:1.所谓音同或者音近,是指古音相同或者相近;如果以今天的读音来进行声训,当然是不可靠的所谓古音相近,是指声韵都相近2.要有文献语言为佐证 三、义训 义训,又称直陈词义,是不借助字形和字音而用一个词或者一串词来直接说明某词的含义的方法1.同义相训:是用同义词解释词义,是义训中常见的方式包括同训、互训、递训2.反义相训:用某词的反义词来解释该词的意义词义的分化可能是构成反训的一个重要原因词义的发展由一个方面向它的对立面演变,是构成反训的又一原因3.歧训:为避免训释词产生歧义而再加一个训释,使词义更加明确 1、注疏的名称:(1)传:西汉时诂与传有区别,诂以解释词义为主,传以交代史实为主后世注、诂、传等已经不再有区别传有内传、外传、大传、小传、集传、补传之分内传是与经义相比附的注解例如《毛传》外传是与经义不相比附的注解例如《韩诗外传》大传是撰其大义例如《尚书大传》小传与大传相对,是不贤识小,是一种谦词例如《七经小传》集传与集注相同,补传与补注相同(2)解的本义是剖析、分析(3)笺:注书叫笺,是从汉代的郑玄开始的笺有补充、订正的意思(4)注:训释叫注,是从汉代的郑玄开始的注是训诂中最通行的名称(5)校:考核古书叫校一是考辨源流,一是校改文字脱误(6)义疏:疏通其义的意思,又称义注、义章、义赞、正义、讲义等(7)音义:辨音的书叫做音,释义的书叫做义,合起来叫做音义,又称释文(8)章句:一种注解形式,意思是离章辨句,其特点是不以释词为主,而主要在于串讲句意、章意、篇意 2.注疏的类别:(1)注和疏:从训诂的对象来说,注和疏应分属两类专门解释古书正文叫“注”,既解正文,又解前人之注,叫“疏”(2)他注和自注:从训诂的作者来说,有他人所注和作者自注两类他注起源于先秦,盛行于两汉章学诚说自注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自明宗旨,二是区分纲目,三是举要考异已经有自注的书,如果后人再加以注解,那么其自注便称为本注或者原注自注又名子注或者注中注(3)集注和补注:从注解之间的关系来说集注,又称集解它有两种:一是兼解经和注的,一是采集各家解说,再加上自己的注解,以为一书的补注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补原文的阙略,一是补旧注的遗漏 二、训诂的术语要掌握:1、曰,为,谓之:用来释义,还用于辨析同义词或者近义词,被释词放在它的后面2、谓:和“谓之”不同,被释词放在它的前面,有时,它也用于串讲句意3、貌:被释词往往是解释表示某种性质或者状态的形容词4、“之言”、“之为言”:是用来表示声训,有时也说明通假字5、读为,读曰,读若,读如:“读为”、“读曰”往往是用本字用来说明通假字,“读若”、“读如”一般是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破通假字6、当为,当作:用于纠正误字7、声:用来指明象声词8、辞,词:指明被释词是虚词9、之:表示被释词用为动词10、乙:校勘文字,表示将原文词序上下倒置11、浑言、析言;散文,对文:辨析同义词,“浑言”是笼统地说,“析言”是分析地说“浑言”,又称为“统言”、“通言”、“散文”、“散言”;“析言”,又称为“对文”、“对言”相对而言的文辞,称为“对文”,不相对而言的文辞,称为“散文”“对言”,就是相对地说,“散言”就是不相对地说“浑言”、“散文”,是异中求同;“析言”、“对文”,是同中求异互言,互文,互辞:表示修辞,就是文章前后参互见义、互相补充

原版的意思很简单,公布这个年号的时候,当然顺便也把出处说明了。

网友们的“令和珅自杀”估计是正好看到,还有其他古籍只要直接在电子档文件中查找令和就行了。一般珍贵的古籍都有电子档录入的。

古籍、修复、人才、缺乏(不足)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 如何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

方法二、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 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 方法三:分层提炼 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我国传统训诂学在词义训释方面有哪些方法

训诂就是为古籍的字(词)释义(注解)注解的形式有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是“专书注解”——就是把对某典籍的注解专门成书你问题中“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