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记载茶为药用的书籍是《大观茶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7收藏

最早记载茶为药用的书籍是《大观茶论》。,第1张

最早记载茶为药用的书籍是《大观茶论》。(错误)。

最早记载茶为药用的书籍是:《神农本草》。《神农本草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的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全书共计收录了365种药物,正好与一年365日相合,这倒并非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

事实上,当时掌握的药物数量已经远超此数,但由于受到术数思想的影响,所以从中选取了365种药物,“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

《神农本草经》不止进行了药物的搜集工作,还有意识地对所收药物进行了分门别类工作,将365种药物按照上、中、下分为三类,这被称为“三品分类法”。分类的依据主要是药物的性能功效。

《本经·序录》中即言:“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黄连、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

学术价值

《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而且其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本经》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有序例(或序录)自成一卷,是全书的总论,归纳了13条药学理论。

我国第一部详细记述茶艺的著作是(唐代陆羽的《茶经》)

陆羽对茶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经常同朋友们谈茶,论茶,品茶、并对茶的种植、栽培、烹煮等等都做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同时,陆羽把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观察加以归纳总结,最后写成名著《茶经》。《茶经》全书分为十经,共七千余字,内容丰富,记述评实,很有价值。其主要内容为:

第一,茶树的植物学特性及其生长环境和地理分布情况。陆羽自从隐居苕溪后,享受着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观察茶树的各方面特性,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首先,陆羽根据观察,依据树的高矮将茶树分为灌木型和乔木型。树高一尺至二尺的为灌木型茶树,树高数十尺的为乔木型茶树。不仅如此,陆羽还对如何区分茶叶好坏作了说明。他指出判断茶叶的优劣由芽叶的形状来决定。其中嫩叶背卷的为上等茶叶。而那些虽为嫩叶但舒张开来的茶叶,其等级就降低了。

陆羽同时还指出土壤对茶树生长的重要性。茶树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茶叶的优劣,这是相互关联着的。陆羽经过观察思考,把土壤也分为三个等级。生有烂石的土壤为一等土壤,生有砾壤的为二级土壤,生有黄土的为三等土壤。陆羽还提出温度、湿度、日光、坡向等对茶树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同时,陆羽还第一次描述了茶树的分布区域,据核实其基本上与现在掌握的资料相吻合。从中可以看出陆羽曾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观察茶树,研究茶叶;从而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第二,茶树除自然生长外,还可以进行栽培,这在《茶经》上有所记载。《茶经》上记载的栽培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法;一种是无性繁殖,即移植法。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各有其优缺点。因此陆羽提出采用“种瓜法”,“种瓜法”在本质上属于有性繁殖,但在种法上与一般的有性繁殖不同,其目的是使茶树栽培技术更上一层楼。人们从那时起就已经在探索种植茶树更优良的方法了。

第三,茶叶采摘期。由于陆羽主要活动于长江流域,因此,他所说明的采摘期主要指这一带的采摘季节,一般为二、三、四月。茶叶的可采标准一般为长至四五寸长的粗壮嫩芽,带梗一齐采下。陆羽依据长期的经验总结出两条采茶经验:

(一)根据土壤是否肥沃而言,它的采摘方式是,那些生于烂石沃土中、长至四五寸的茶叶便可以采摘了。如果生长环境差,土壤贫瘠,则选择其中看起来比较水灵的来采。

(二)根据当时的制茶技术来说,有雨的日子不能采,晴天但却有云的日子也不能采,否则无法在茶叶新鲜时制作。至于茶叶的具体加工过程,《茶经》中只谈了饼茶。

第四,烹茶。烹茶是制茶的关键性一步,其步骤一般是:首先准备好取火的材料,但必须注意燃料一定是炭。而绝不能是硬质木柴及沾有腥味的含油脂的木柴,这些木柴会影响茶叶的味道。然后准备开始烹茶。先用火烤,烤茶的火候必须严格加以掌握,茶被烤时应受热均匀,用旺火烤并且经常翻动茶叶,千万避免凉热不均。火候是否到,只能凭视觉来判定,多取决于经验。观察时主要以饼茶表面的变化来确定。如果看到茶叶形状像虾蟆背那样时则停止火烤。烤多长时间,烤到何时应视茶的干燥程度来定。停火时不应立即停止而应慢慢将火熄小,使卷起的茶叶重新舒展开,回复到原来状态,然后再继续烤,直至烤干后,在热的状态下即用纸囊包装起来并加以贮藏,以保持茶味。

茶用火烤炙后,捣成粉末,然后进行煮茶。煮茶一般先烧水。后煮茶。陆羽特别注重“用水”,并且依据不同的水源将水分为三个等级。一等为山水,二等为江水,三等为井中水。而各等水中又分为不同级别。烧水同煮茶和烤茶一样需要掌握火候。火候何时处于最佳状态,也只能靠眼睛,凭经验观察。其中煮茶需要经过三沸过程。第一沸,沸腾时水如鱼的眼睛,并伴有轻微的声音,第一沸出现后加入适量的盐。继续加热至第二沸,现象是水从四周涌起,此时舀出一瓢水,并用竹夹将水转成水涡状。然后量出一定的茶放入水中。接下来继续煮至第三沸。第三沸时,茶汤翻滚沸腾,此时将茶汤表面的那层水膜用勺舀出扔掉,并再舀出一瓢茶汤,等到茶汤至沸极时,将第一次舀出的那瓢水倒进去,于是茶汤会被轻微冷却,止住沸腾。茶煮好后、将第二次舀出的那瓢茶汤放入碗中。若茶汤色浅黄,香气纯正,才可以叫做好茶。好茶难得,关键是各步骤的火候很难掌握,但只要精心操作,色、香、味俱全的好茶还是能够做出来的。

第五,饮茶。饮茶有诸多益处,例如可以清热解暑,消睡提神等。陆羽认为饮茶的意义不仅在于此,饮茶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修养身心的手段,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精神享受。陆羽特别讲究茶的色、香、味,认为那种“以汤冲泡”的“庵茶”以及用枣、桔皮等再煮几沸的茶如同沟渠间的弃水一般,不是真正的茶。

总之,《茶经》是一部关于茶的专著 。它既有历史的经验,也有陆羽实际观察、实践的总结,所述内容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今天读起来也有参考价值。我国的种茶、制茶、煮茶和饮茶法在6-7世纪已先后传入朝鲜。日本佛僧不空、最澄在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先后带饼茶、茶子回国,并种在日本土地上。后来在高僧澄西的倡导下,把煮茶、品茶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茶道。

《茶经》,唐代陆羽所著。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扩展资料

《茶经》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茶经》共三卷十篇。

“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

“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

“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

“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

“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

“六之饮”记载饮茶风俗和品茶法。

“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

“八之出”列举茶叶产地及所产茶叶的优劣。

“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拘泥。

“十之图”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

《茶经》反映出当时茶叶的采摘、制作、鉴定、分级及烹煮、饮用等都积累了丰富经验。表明唐代茶叶生产已比较发达,饮茶之风盛行。

《神农本草》是最早记载茶为药用的书籍。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学术价值

《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而且其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本经》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有序例(或序录)自成一卷,是全书的总论,归纳了13条药学理论。

,1, 在我国,传说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是作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饮料。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记述了以上故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2,至于第一个种茶的无从考察,可能就 是神农本人 或其后人吧, 3,“茶”字最早出现在《百声大师碑》和《怀晖碑》中,时间大约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后,在此之前,“茶”是用多义字“荼”表示的,第一个写茶的是唐朝陆羽著的《茶经》。4,“以茶代酒”始于三国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孙皓初立时,抚恤人民、开仓赈贫。后变得专横残暴、终日沉浸于酒色荒*,从而民心丧尽。孙皓好酒,经常摆酒设宴,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个规矩:每人以7升为限,不管会不会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须见底。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也就是太傅,故孙皓对韦曜格外照顾。看他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茶,让他“以茶代酒”,不至于因喝不下酒难堪。

最早记载茶为药用的书籍是《大观茶论》。

最早记载茶为药用的书籍是《大观茶论》。(错误)。最早记载茶为药用的书籍是:《神农本草》。《神农本草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