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1收藏

白豆蔻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功能主治 7 《中医大辞典》·白豆蔻 71 白豆蔻的别名 72 来源及产地 73 性味归经 74 功能主治 75 白豆蔻的用法用量 76 化学成分 77 白豆蔻的药理作用 8 《中药大辞典》·白豆蔻 81 出处 82 拼音名 83 白豆蔻的别名 84 来源 85 原形态 86 生境分布 87 性状 88 化学成份 89 炮制 810 性味 811 归经 812 功能主治 813 白豆蔻的用法用量 814 注意 815 附方 816 备注 817 出处 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白豆蔻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豆蔻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豆蔻 1 拼音

bái dòu kòu

2 英文参考

Fructus Ammomi Rotundus(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ardamon frui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白豆蔻为中药名,出《本草拾遗》。为又称“豆蔻”。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 和爪哇白豆蔻Amomum 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果实[1]。

4 拉丁名

Fructus Ammomi Rotundu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ardamon 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功能主治

白豆蔻为眼科常用芳香化湿药,具有化湿和胃,行气宽中的功效。用于湿滞化热所致目赤疼痛,云雾移睛、视瞻昏渺、聚星障等。常与杏仁、薏苡仁配伍。如三仁汤。

7 《中医大辞典》·白豆蔻

白豆蔻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2]。

71 白豆蔻的别名

白蔻、白蔻仁、豆蔻、蔻米[2]。

72 来源及产地

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爪哇白豆蔻ACompactum Solomd ex Maton的果实(用时去果壳)[2]。主产越南、泰国,我国南部有引种栽培[2]。

73 性味归经

辛,温,入肺、脾、胃经[2]。

74 功能主治

化湿,行气,暖胃,消滞,解酒[2]。主治湿阻气滞,胸闷腹胀,脘腹冷痛,宿食不消,噫气,呃逆,呕吐,反胃[2]。

75 白豆蔻的用法用量

煎服:15~6g[2]。后下[2]。

76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右旋龙脑、右旋樟脑、桉叶素、松油醇等[2]。

77 药理作用

酊剂或醑剂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2]。其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轻度增强小剂量链霉素的作用[2]。

8 《中药大辞典》·白豆蔻 81 出处

《本草拾遗》

82 拼音名

Bái Dòu Kòu

83 白豆蔻的别名

多骨(《本草拾遗》),壳蔻(《本经逢原》),白蔻(《本草经解》)。

84 来源

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实。10~12月果实呈黄绿色尚未开裂时采收,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

8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粗大有节,近木质。茎直立,圆柱状,高2~3米。叶2列,无叶柄,叶片线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达23厘米,宽75厘米,罕达10厘米,先端狭渐尖,基部狭,边缘近波状,两面光滑,叶舌长达7毫米,先端2裂,被长硬毛。穗状花序生于根茎上,花茎连花梗长达8厘米;有卵圆形的鳞片,鳞片先端急尖,基部被短密绢毛;苞片卵圆形,先端急尖,被纤毛,灰色,长达3厘米;小苞片管状,3齿裂,稍被绢毛,长15毫米;花萼管状,3裂,被长柔毛,裂片刷状;花冠透明**,管部狭,长2厘米,喉部被小柔毛。裂片钝,长约1厘米,唇瓣倒卵形,长16厘米,先端微呈3裂状,中间厚,被微柔毛,**或带赤色条纹;侧生退化雄蕊鉆状,长3毫米;花丝宽而有沟,长5毫米,花药长3毫米,药隔附属物3裂,3裂片等长,长方形反折;蜜腺2枚,半圆柱状,长2毫米;子房下位,被绢毛,3室,胚珠多数。蒴果扁球形,直径约15厘米,灰白色,3爿裂。

86 生境分布

栽培于热带地区。分布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危地马拉以及南美洲等地。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87 性状

干燥果实,商品即称"豆蔻"。略呈圆球形,具不显著的钝三棱,直径约12~17厘米。外皮黄白色,光滑,具隆起的纵纹25~32条,一端有小突起,一端有果柄痕;两端的棱沟中常有**毛茸。果皮轻脆,易纵向裂开,内含种子20~30粒,集结成团,习称"蔻球"。蔻球分为3瓣,有白色隔膜,每瓣种子7~10粒,习称"白蔻仁"或"蔻米"。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3~4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有微细的波纹,一端有圆形小凹点。质坚硬,断面白色,有油性。气芳香,味辛凉。以个人饱满,果皮薄而完整、气味浓厚者为佳。主产越南、泰国等地。

88 化学成份

果实含挥发油,其中有d龙脑、d樟脑、葎草烯及其环氧化物、1,8桉叶素、α及δ拍帕烯、α及β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缕酮、松油烯4醇、香桧烯等。

89 炮制

拣净杂质,筛去皮屑,打碎,或剥去果壳,取仁打碎用。

《本草纲目》:"白豆蔻入药去皮炒用。"

810 性味

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大温,无毒。"

②《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811 归经

入肺、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肝、脾三经。"

812 功能主治

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气滞,食滞,胸闷,腹胀,噫气,噎膈,吐逆,反胃,疟疾。

①《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②《本草图经》:"主胃冷。"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

④杨士瀛:"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

⑤王好古:"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收脱气。"

⑥《本草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⑦《本草备要》:"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813 白豆蔻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5~2钱;或入丸、散。

814 注意

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火升作呕,因热腹痛,法咸忌之。"

②《本草汇言》:"凡喘嗽呕吐,不因于寒而因于火者;疟疾不由于瘴邪,而因于阴阳两虚者;目中赤脉白翳,不因于暴病寒风,而因于久眼血虚血热者,皆不可犯。"

③《本草备要》:"肺胃火盛及气虚者禁用。"

④《本经逢原》:"忌见火。"

815 附方

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②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随身备急方》)

③治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白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五丸。(《博济方》白豆蔻散)

④治气膈脾胃,全不进食:白豆蔻仁、缩砂各二两,陈米一升(淘洗,略燕过,铫内炒),丁香半两(不见火)。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饮下。(《魏氏家藏方》太仓丸)

⑤治妊娠呕吐:白豆蔻一钱,竹茹三钱,大枣三枚,鲜姜一钱。将生姜捣碎取汁,前三药煎取一茶杯(约50~60毫升)过滤,冲姜汁服。(《武汉医药卫生》(3):288,1959)

⑥治小儿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仁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口中。(《世医得效方》)

⑦治呕吐哕:白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水煎服。(《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

⑧治产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两。研细,桃仁汤服一钱,少顷再服。(《乾坤生意》)

816 备注

另有一种小豆蔻,系姜科植物小豆蔻的干燥果实,呈长卵形,两端尖,具3钝棱,长1~15厘米,径约1厘米,表面乳白色至淡黄棕色。种子团3瓣,每瓣5~9粒,每粒种子长卵形或3~4面形,表面淡橙色至暗红棕色。断面白色。气芳香,味辣、微苦。产越南、斯里兰卡、印度等地。这种豆蔻,市场上亦有作白豆蔻使用者,但品质较差。

817 出处

目录 1 拼音 2 舒筋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含量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74 测定法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注意 211 规格 212 贮藏 213 版本 3 舒筋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标准编号 33 处方 34 制法 35 性状 36 鉴别 37 鉴别 38 检查 39 功能与主治 310 用法与用量 311 注意 312 规格 313 贮藏 4 《魏氏家藏方》卷八之舒筋丸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舒筋丸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普济方》卷一八六之舒筋丸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舒筋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用药禁忌 6 《普济方》卷九十七之舒筋丸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舒筋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舒筋丸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舒筋丸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8 《杨氏家藏方》卷四之舒筋丸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舒筋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朱氏集验方》卷一之舒筋丸 91 方名 92 组成 93 功效 94 主治 95 舒筋丸的用法用量 96 制备方法 97 用药禁忌 10 《圣济总录》卷八之舒筋丸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舒筋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舒筋丸 舒筋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hū jīn wán

2 舒筋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舒筋丸

Shujin Wan

22 处方

马钱子粉115g、麻黄80g、独活6g、羌活6g、桂枝6g、甘草6g、千年健6g、牛膝6g、乳香(醋制)6g、木瓜6g、没药(醋制)6g、防风6g、杜仲(盐制)3g、地枫皮6g、续断3g

23 制法

以上十五味,除马钱子粉外,其余麻黄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与马钱子粉配研,混匀,过筛。每100g粉末加炼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苦。

25 鉴别

(1)取本品3g,剪碎,用浓氨试液2ml润湿,加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士的宁对照品、马钱子堿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20:25:3: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盐酸麻黄堿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 (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子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醇-浓氨试液(15:45:1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2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1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与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等量的混合溶液(用10%磷酸溶液调节至pH28)(21:7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理论板数按士的宁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士的宁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60μg的溶液,即得。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剪碎,混匀,取约18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3ml,置振荡器上振摇至完全溶散,加氢氧化钠试液2ml,摇匀,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功率400W,频率40kHz)20分钟,用铺有少量无水硫酸钠的滤纸滤过,滤液转移至100ml量瓶中,用甲醇洗涤药渣及滤器,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丸含马钱子粉以士的宁(C21H22N2O2)计,应为33~47mg。

28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行步艰难。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

210 注意

孕妇忌服。

211 规格

每丸重3g

212 贮藏

密封。

2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舒筋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Shujin Wan

32 标准编号

WS3B015289

33 处方

马钱子(调制) 80g 麻黄 80g 独活 6g 羌活 6g 桂枝 6g 甘草 6g 千年健 6g 牛膝 6g 乳香(醋制) 6g 木瓜 6g 没药(醋制) 6g 防风 6g 杜仲(盐制) 3g 地枫皮 6g 续断 3g

34 制法

以上十五味,取马钱子用砂烫法炮制,粉碎成细粉,照马钱子( 页)含 量测定方法测定士的宁含量后,以淀粉为稀释剂,调整其含量为115%。其余麻黄等十 四味粉碎成细粉,与马钱子细粉 80g,配研,混匀,过筛。每 100g粉末加炼蜜150~ 17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苦。

36 鉴别

(1) 取本品 3g,剪碎,加浓氨试液2ml 使样品湿润,加氯仿20ml,超声 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2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士的宁 、马钱子堿分别加氯仿制成每1ml 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 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 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4:5:06:04) 为展开剂,展 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 取盐酸麻黄堿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

37 鉴别

(1) 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 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醇环 己烷浓氨试液(9:3:3:04)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 ℃烘约5 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8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39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用于受风受寒,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行 步艰难。

3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 丸,一日 1次。

311 注意

孕妇忌服。

312 规格

每丸重 3g

313 贮藏

密闭,防潮。

4 《魏氏家藏方》卷八之舒筋丸 41 方名

舒筋丸

42 组成

天麻半两,白附子(炮)半两,当归(去芦,酒浸)半两,川乌头(炮,去皮脐)半两,宣木瓜半两,防风(去芦)半两,全蝎7个(用姜汁略浸过),乳香(别研)1分,没药(别研)1分,川椒(去目,炒出汗)1分,肉桂(去粗皮)1分。

43 主治

《魏氏家藏方》卷八之舒筋丸主治血弱气虚,风湿乘之,筋脉不舒,颈项紧痛,不能转侧,连耳皆痛。

44 舒筋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50丸。黑豆酒送下,不拘时候。

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 《普济方》卷一八六之舒筋丸 51 方名

舒筋丸

52 组成

海桐皮2钱,天麻2钱半,大瓜蒌2钱半,防风2钱半,虎骨2钱半,牛膝2钱半,沉香1钱半,木香2钱,当归1钱,乳香3钱,没药2钱,血竭2钱,甜瓜子半两,楮实1钱半,自然铜1钱,肉桂1钱半。

53 主治

《普济方》卷一八六之舒筋丸主治筋痹,不能屈伸。

54 舒筋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温酒送下。未服药,先饮酒半钟。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56 用药禁忌

忌热物。

6 《普济方》卷九十七之舒筋丸 61 方名

舒筋丸

62 组成

大天南星(炮裂)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1两,山栀子(取仁,略炒)1两,川乌头(炮裂)半两,自然铜1两(大小烧酒内淬10数遍,研细,水飞过,淘,别研)。

63 主治

《普济方》卷九十七之舒筋丸主治中风,手足筋急,开展艰难;妇人血风,挛却手足。

64 舒筋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10丸,空心煎葱白酒送下,1日2次。35日后,其身上如虫行是效,未觉即加丸数。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者再拌匀,更用胡桃肉2两,汤去黄皮,研烂拌匀,法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舒筋丸 71 方名

舒筋丸

72 组成

川牛膝1两,木香1两,补骨脂(盐炒)5钱,山甲(炙)5钱,杜仲(炒)5钱,熟地2两,白芷5钱,山茱萸(炙)1两,鉆地风5钱,泽泻1两,藁本1两,马钱子(炙去毛)1两,续断5钱,蜈蚣1钱,全蝎5钱,厚朴(炙)5钱,钩藤5钱,红花5钱,当归5钱,黑豆8两,脂麻4两,桂枝5钱,羌活5钱,独活5钱,官桂5钱,秦艽5钱,狗脊(烫去毛)1两,白术(炒)1两,千年健1两,威灵仙1两,何首乌(炙)1两,川乌(炙)4两,草乌(炙)4两,土茯苓1两,肉桂(去粗皮)5钱。

73 功效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舒筋丸具有舒筋活络,追风散寒之功效。

74 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舒筋丸主治受风受寒,肩背疼痛,腰酸腿痛,四肢麻木,步履艰难。

75 舒筋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1日2次。

7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2钱。

8 《杨氏家藏方》卷四之舒筋丸 81 方名

舒筋丸

82 组成

当归(洗,焙)、赤小豆(生用)、地龙(去土,炒)、甜瓜子、木瓜(去皮,切,焙)、威灵仙(去土)、白胶香(别研)、骨碎补(去毛)、海桐皮(去粗皮)、乌药、草乌头(去皮尖,炒)、五灵脂(炒)、芸薹子(炒)各等分。

83 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四之舒筋丸主治寒湿在经络,腰脚肿痛,行步艰难。

84 舒筋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1日2次。

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9 《朱氏集验方》卷一之舒筋丸 91 方名

舒筋丸

92 组成

苍术(削成块子)1两,川牛膝(去芦头,锉)1两,肉苁蓉(锉)1两,木瓜(去瓤)1两(并酒浸1宿,焙干),虎胫骨1两(酥炙),附子1两半(炮,去皮脐),乳香(研)半两,没药(研)半两,官桂(不见火)半两,血竭(研细)半两。

93 功效

《朱氏集验方》卷一之舒筋丸具有生阳消阴,疏风去湿之功效。

94 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一之舒筋丸主治半身不遂,手足无力,皆由饮食起居失节,阳气不敛,风邪所侵。

95 舒筋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温酒送下,1日2次。服之旬日,以手足轻,脚膝有力为验。

9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97 用药禁忌

可戒羊肉猪头动风气物。

10 《圣济总录》卷八之舒筋丸 101 方名

舒筋丸

102 组成

乌头(去皮脐,半生半炒)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地龙(去土,炒)1两,赤小豆2合(生为末),乌药(锉)1两。

103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之舒筋丸主治筋脉中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手足无力。

104 舒筋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舒筋丸 《普济方》:[卷九十七诸风门]中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附论)

两)鲮鲤甲(炙一两)上为末。醋以手帛系展时。再舒筋丸(出圣济总录)治筋脉中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

《普济方》:[卷一百八十六诸痹门]筋痹(附论)

本(去苗土)和捣为丸,如桐子大,每服温酒下二十舒筋丸治筋痹不能屈伸。海桐皮(二钱)天麻大栝蒌防风虎

《经验丹方汇编》:[经验丹方汇编]中风

贾似道云∶“此方前后用之,甚验。”《曾公谈录》舒筋丸(治男、妇手足不能伸屈)乳香没药当归骨碎补(炒

《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痹

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舒筋丸治筋骨不能屈伸。海桐皮没药血竭木香(各二钱)肉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十一痹证门]药方

防风川芎(各等分)上水盖半,姜三片,煎七分服。舒筋丸治筋骨不能屈伸。海桐皮没药血竭木香(各二钱)肉

更多古籍中的舒筋丸

舒筋丸药品说明书 舒筋定痛酒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中成药品种使用说明书) 舒筋活血定痛散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中成药品种使用说明书) 舒筋活络酒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中成药品种使用说明书) 舒筋风湿酒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舒筋活络丸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舒筋定痛片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舒筋健腰丸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舒筋健络油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舒筋活血定痛散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修订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舒筋活络丸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非处方药药品目录(一)品种说明书)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白僵蚕 31 白僵蚕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归经 34 功能主治 35 白僵蚕的药理作用 4 《辞典》·白僵蚕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白僵蚕的别名 44 来源 45 原形态 46 性状 47 化学成份 48 炮制 49 性味 410 归经 411 功能主治 412 白僵蚕的用法用量 413 注意 414 附方 415 白僵蚕的临床应用 416 备注 417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白僵蚕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僵蚕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僵蚕 1 拼音

bái jiāng cán

2 英文参考

silkworm larv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白僵蚕

白僵蚕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

31 白僵蚕的别名

僵蚕、天虫、僵虫[1]。

32 来源及产地

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L 4~5龄的幼虫因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 Vuill.而致死的干燥全体[1]。主产浙江[1]。

33 性味归经

咸、辛,平[1]。入肝、肺经[1]。

34 功能主治

祛风解痉,化痰散结[1]。

1治中风、惊痫抽搐,面瘫,头痛,眩晕,目赤,咽喉肿痛,皮肤瘙痒,瘰疬结核[1]。内服:煎汤,45~9g;或研末吞服,每次09~15g。[1]

2治糖尿病,高脂血症[1]。研末为丸服:每次1~2g,每日3~4次[1]。

3治乳腺炎[1]。生品研细末醋调敷[1]。

35 药理作用

本品含脂肪及蛋白质,此种蛋白质有 肾上腺皮质作用[1]。还可能含有甾类、类脂、还原糖等,又体表的白粉中含有草酸铵,是僵蚕中对抗小鼠士的宁惊厥的有效成分,对治疗癫痫大发作有一定疗效[1]。

4 《辞典》·白僵蚕 41 出处

《本经》

42 拼音名

Bái Jiānɡ Cán

43 白僵蚕的别名

僵蚕(《千金方》),天虫(《药材资料汇编》),僵虫(《河北药材》)。

44 来源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收集病死的僵蚕,倒入石灰中拌匀,吸去水分,晒干或焙干。

45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原蚕蛾"条。

46 性状

呈圆柱形,多弯曲而皱缩。长约2~5厘米,直径4~7毫米。表面灰白色或现浅棕色,多被有白色粉霜。头、足及各节均清晰可辨。体外常杂有丝团缠绕。头部黄褐色,类圆形。足8对,呈突起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色棕、黑不一,多光亮,外层为白色,显粉性,内有4个褐色的亮圈。微有腐臭气,味微咸。以条直肥壮,质坚,色白,断面光者为佳。

47 化学成份

白僵蚕体表的白粉中含草酸铵。

白僵菌的培养能合成大量草酸,吡啶2,6二羧酸,大量脂肪。脂肪中的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少量硬脂酸、棕桐油酸和α亚麻酸。白僵菌至少能分泌3种水解酶,即脂酶、蛋白酶和壳质酶,促进穿通受染幼虫表皮。并能利用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草酸铵、柠檬酸铵、酒石酸铵作为氮源,但不能有效地利用无机氮化合物。白僵菌还含白僵菌**素,在培养中的氮源枯竭时这种色素迅速积累;还能合成溶纤维蛋白酶。白僵菌除感染家蚕外,还侵袭玉米螟、蜡蛾幼虫;并从中分离出高分子量的昆虫毒素和环肽类昆虫毒物质白僵菌素,白僵菌还含甾体11α羟基化酶系,用于合成类皮质激素。

48 炮制

白僵蚕: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侯烟冒起,倒入僵蚕,炒至**,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僵蚕100斤,用麸皮1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白僵蚕,先须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蚕桑涎出如蜗牛涎浮于水面上,然后漉出,微火焙干,以布净拭蚕上黄肉毛并黑口甲了,单捣,筛如粉用也。"

②《日华子本草》:"入药除绵丝并子尽,匀炒用。"

49 性味

辛咸,平。

①《本经》:"味咸,平。"

②《别录》:"辛,平,无毒。"

③《药性论》:"微温,有小毒。"

410 归经

入肝、肺,胃经。

①《纲目》:"厥阴、阳明。"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脾、肺四经。"

411 功能主治

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①《本经》:"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黚,男子阴疡病。"

②《别录》:"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诸疮瘢痕。""未之,封疔肿,根当自出。"

③《药性论》:"治口噤,发汗,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

④《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并一切风疾,小儿客忤,男子阴痒痛,女子带下。"

⑤《本草图经》:"治中风,急喉痹,捣筛细末,生姜自然汁调灌之。"

⑥《医学启源》:"去皮肤间诸风。"

⑦《纲目》:"散风痰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痰疟症结,妇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儿疳蚀鳞体,一切金疮,疔肿风痔。"

⑧《本草正》:"治小儿疳蚀,牙龈溃烂,重舌,木舌。"

⑨《玉楸药解》:"活络通经,驱风开痹。治头痛胸痹,口噤牙疼,瘾疹风瘙;烧研酒服,能溃痈破顶,又治血淋崩中。"

412 白僵蚕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413 注意

①《药性论》:"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②《本草经疏》:"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414 附方

①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等分(并生用)。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②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本草衍义》)

③治小儿撮口及发噤:白僵蚕二枚。为末。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小儿宫气方》)

④治头风:白僵蚕(去丝、嘴)、良姜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白梅茶清凋下,临发时服。(《百一选方》)

⑤治缠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者:白僵蚕一两(新瓦上炭火略炒微**)、天南星一两(炮裂,刮去粗皮,锉)。为细末。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许调药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时服之。(《魏氏家藏方》白僵蚕散)

⑥治喉闭牙关不开者:白僵蚕,微炒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一钱。(《中藏经》)

⑦治瘰疬:白僵蚕,研末,水服五分匕,日三服。(《千金方》)

⑧治空洞性肺结核:白僵蚕、白芨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二钱,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⑨治风,遍身瘾疹,疼痛成疮:白僵蚕,焙令**,细研为末,酒服。(《圣惠方》)

⑩治野火丹从背上两胁起:僵蚕二七枚,和慎火草捣涂之。(《产乳集验方》)

⑾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鱼、僵蚕等分。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千金方》)

⑿治肠风下血:僵蚕(炒,去嘴、足),乌梅肉(焙)各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汤下,一日三服。(《卫生杂兴》)

⒀治重舌、木舌:僵蚕一钱,黄连(蜜炒)二钱。为末,掺之,诞出为妙。(《积德堂经验方》)

⒁下奶:白僵蚕末两钱。酒调下,少顷以脂麻茶一钱热投之。(《经验后方》)

415 白僵蚕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糖尿病

内服僵蚕丸,轻度患者每次1克,每日3次,中、重度每次2克,每日3~4次。观察9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8个月。经治2~5个月,全部病例的尿糖、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自觉症状消失,饮食及体重增加,全身有力,精神状况显著好转。停药或过度饮食及疲劳仍有复发的可能,故治疗后需保持一定的维持量(2克/日)。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②治疗急性乳腺炎

将生僵蚕5钱,研成细末,用陈醋调匀,涂发炎部位及其周围,1日数次,保持湿润,直至肿块消散,一般症状缓解为止。另以金银花、蒲公英各2两,分次煎服或代茶。曾治17例,多数为炎症早期,除1例发病第5日就诊者仍化脓外,余16例均消散而愈,其中2例曾并用青霉素。一般用药2~3天症状缓解,肿块变软,5~8天肿块消失。

416 备注

此外,用白僵菌接种于蚕蛹,使发病而成僵蛹,可代白僵蚕供药用,参见"僵蛹"条。

417 摘录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以及浙贝母,白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怀孕能敷中药面膜吗2、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介绍3、中药僵蚕的功效与作用4、中药僵蚕的作用?5、中药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中药僵蚕的知识怀孕能敷中药面膜吗我个人觉得怀孕后不要敷中药的面膜,因为里面成分有僵蚕,这个孕妇是需要禁忌的。

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僵蚕治疗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

僵蚕辛散,入肝、肺二经,有祛外风、散风热、止痛、止痒之功。

僵蚕用治肝经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等症,常与桑叶、木贼、荆芥等疏风清热之品配伍。

僵蚕治疗痰核,瘰疬。

僵蚕味咸,能软坚散结,又兼可化痰,故可用治痰核、瘰疬,可单用为末,或与浙贝母、夏枯草、连翘等化痰散结药同用。

僵蚕治疗惊痫抽搐。

治高热抽搐者,可与蝉衣、钩藤、菊花同用。

僵蚕治急惊风,痰喘发痉者,以僵蚕同全蝎、天麻、朱砂、牛黄、胆南星等配伍。

风中经络,口眼_斜。

僵蚕味辛行散,能祛风、化痰、通络,常与全蝎、白附子等同用。

孕妇不可以使用含有僵蚕的面膜。

中药一般的副作用很小,再加上外用一般是不会影响到宝宝的。

这位女士,中药一般的副作用很小,再加上外用一般是不会影响到宝宝的,但是为了避免引起过敏或者其它不适还是建议你孕期最好什么药物都不用,孕期的妈妈不用药也是美丽的,为了宝宝的健康,什么药都不用是最好的。

所以怀孕以后不要敷中药的面膜还是敷普通的那种补水的面膜就行啦。

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介绍1、僵蚕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咸,性平,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主要可以治疗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等症状。

2、僵蚕咸辛平,入肝、肺二经,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

治高热抽搐者,可与蝉衣、钩藤、菊花同用。

僵蚕治急惊风,痰喘发痉者,以僵蚕同全蝎、天麻、朱砂、牛黄、胆南星等搭配一起使用。

3、僵蚕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和身体所需的各种大量的微量元素成分,例如大量的铁、锌、铜等,并且含有大量的草酸铵成分,主要是可以帮助治疗一般出现的身体无力和经常性的疲乏的情况,并且对于一般身体的贫血的情况,可以帮助之劳血小板减少的情况的,其次是可以帮助治疗过敏的情况。

4、禁忌是:心虚不宁、血虚生风等人群谨慎食用。

建议不要多吃,因为会分解出大量的氨,会影响到肝脏。

中药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僵蚕,别名天虫、姜蚕。

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它又名白僵蚕,是家蚕幼虫在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涸硬化虫体,由于其体表密布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形似一层白膜,故名僵蚕。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僵蚕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僵蚕的功效和作用

1、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僵蚕、全蝎各等分(并生用)。

为细末。

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2、治小儿惊风: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

为细末。

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

(《本草衍义》)

3、治小儿撮口及发噤:白僵蚕二枚。

为末。

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

(《小儿宫气方》)

4、治头风:白僵蚕(去丝、嘴)、良姜等分。

为细末。

每服半钱,白梅茶清调下,临发时服。

(《百一选方》)

5、治缠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者:僵蚕一两(新瓦上炭火略炒微**)、天南星一两(炮裂,刮去粗皮,锉)。

为细末。

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许调药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时服之。

(《魏氏家藏方》僵蚕散)

僵蚕的用法用量

5~10g。

僵蚕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禁服。

僵蚕的炮制方法

1、僵蚕:淘洗后干燥,除去杂质。

2、炒僵蚕:取净僵蚕,照麸炒法炒至表面**。

僵蚕的药材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

长2~5cm,直径05~07cm。

表面灰**,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

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

气微腥。

味微咸。

僵蚕的临床应用

1僵蚕治疗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

僵蚕辛散,入肝、肺二经,有祛外风、散风热、止痛、止痒之功。

僵蚕用治肝经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等症,常与桑叶、木贼、荆芥等疏风清热之品配伍,如白僵蚕散(《证治准绳》);僵蚕用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可与桔梗、薄荷、荆芥、防风、甘草等同用,如六味汤(《咽喉秘集》);僵蚕治疗风疹瘙痒,如《圣惠方》用僵蚕为末,内服,治风疮瘾疹,可单味研末服,或与蝉蜕、薄荷等疏风止痒药同用。

2僵蚕治疗痰核,瘰疬。

僵蚕味咸,能软坚散结,又兼可化痰,故可用治痰核、瘰疬,可单用为末,或与浙贝母、夏枯草、连翘等化痰散结药同用。

僵蚕亦可用治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疔疮痈肿等症,可与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3僵蚕治疗惊痫抽搐。

僵蚕咸辛平,入肝、肺二经,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

治高热抽搐者,可与蝉衣、钩藤、菊花同用。

僵蚕治急惊风,痰喘发痉者,以僵蚕同全蝎、天麻、朱砂、牛黄、胆南星等配伍,如千金散(《寿世保元》);僵蚕若用治小儿脾虚久泻,慢惊搐搦者,又当与党参、白术、天麻、全蝎等益气健脾,息风定惊药配伍,如醒脾散(《古今医统》);僵蚕用治破伤风角弓反张者,则与全蝎、蜈蚣、钩藤等配伍,如撮风散(《证治准绳》)。

中药僵蚕的作用?僵蚕,中药名。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moriLinnaeus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干燥体。

原动物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饲养,为完全变态昆虫。

入药部位

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

临床用名有僵蚕、天虫、炒僵蚕、姜僵蚕。

性味、归经

味咸、辛,性平。

归肝、肺、胃经。

功效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主治

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

相关配伍

1、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僵蚕、全蝎各等分(并生用)。

为细末。

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2、治小儿惊风: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

为细末。

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

(《本草衍义》)

3、治小儿撮口及发噤:白僵蚕二枚。

为末。

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

(《小儿宫气方》)

4、治头风:白僵蚕(去丝、嘴)、良姜等分。

为细末。

每服半钱,白梅茶清调下,临发时服。

(《百一选方》)

5、治缠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者:僵蚕一两(新瓦上炭火略炒微**)、天南星一两(炮裂,刮去粗皮,锉)。

为细末。

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许调药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时服之。

(《魏氏家藏方》僵蚕散)

用法用量

5~10g。

禁忌

阴虚火旺者禁服。

中医古籍相关论述

《神农本草经》:味咸。

主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癍,令人面色好,治男子阴疡病。

《名医别录》:味辛,平,无毒。

主治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诸疮瘢痕。

又末之,封丁肿,根当自出,极效。

《本草纲目》:僵蚕,蚕之病风者也。

治风化痰,散结行经,所谓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

又人指甲软薄者,用此烧烟熏之则厚,亦是此义。

盖厥阴、阳明之药,故又治诸血病、疟病、疳病也。

散风疾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痰疟症结,妇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儿疟蚀鳞体,一切金疮,疗月中风痔。

《本草思辨录》:蚕者,食桑之虫。

桑能去风,蚕性故近之,且感风而僵,更于感风之病为宜。

味辛气温而性燥,故治湿胜之风痰,而不治燥热之风痰。

朱丹溪谓从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痰者正合。

汪认庵删去从治字,而以为散相火逆结之痰,则其视僵蚕为何如药矣。

小儿惊痫夜啼,是肝热生风,又为痰湿所痼而阳得伸,是以入夜弥甚。

僵蚕劫痰湿而散肝风,故主之。

至男子阴疡、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无非厥阴之风湿为患,无他奥义。

邹氏谓蚕食桑而有津液留于中,又解之为释泥淖塞漏卮,不特于僵蚕燥湿去风之义背,据其所言,亦不名自相矛盾。

现代药理研究

1僵蚕醇水提取液有催眠作用。

2僵蚕有抗惊厥作用。

3僵蚕有抗肿瘤作用,对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

4僵蚕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

5僵蚕煎剂对氨中毒可能有促进作用。

中药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中药僵蚕的知识僵蚕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能够祛风解痉,化痰散结,僵蚕临床常用于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

喉痹,瘰疬结核。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僵蚕的功效和作用,以及它的禁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目录

僵蚕的功效和作用

僵蚕的用药禁忌

僵蚕的用法用量

僵蚕的临床应用

僵蚕的治病验方

僵蚕的功效和作用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僵蚕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僵蚕的用药禁忌

心虚不宁、血虚生风者慎服僵蚕。

僵蚕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_。

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

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多服则小腹冷痛,令人遗溺,以其性下行而成寒也。

僵蚕的用法用量

煎服,5~9g。

研末吞服,每次1~15g;散风热宜生用,其他多制用。

僵蚕的临床应用

1僵蚕治疗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

僵蚕辛散,入肝、肺二经,有祛外风、散风热、止痛、止痒之功。

僵蚕用治肝经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等症,常与桑叶、木贼、荆芥等疏风清热之品配伍,如白僵蚕散(《证治准绳》);僵蚕用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可与桔梗、薄荷、荆芥、防风、甘草等同用,如六味汤(《咽喉秘集》);僵蚕治疗风疹瘙痒,如《圣惠方》用僵蚕为末,内服,治风疮瘾疹,可单味研末服,或与蝉蜕、薄荷等疏风止痒药同用。

2僵蚕治疗痰核,瘰疬。

僵蚕味咸,能软坚散结,又兼可化痰,故可用治痰核、瘰疬,可单用为末,或与浙贝母、夏枯草、连翘等化痰散结药同用。

僵蚕亦可用治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疔疮痈肿等症,可与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3僵蚕治疗惊痫抽搐。

僵蚕咸辛平,入肝、肺二经,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

治高热抽搐者,可与蝉衣、钩藤、菊花同用。

僵蚕治急惊风,痰喘发痉者,以僵蚕同全蝎、天麻、朱砂、牛黄、胆南星等配伍,如千金散(《寿世保元》);僵蚕若用治小儿脾虚久泻,慢惊搐搦者,又当与党参、白术、天麻、全蝎等益气健脾,息风定惊药配伍,如醒脾散(《古今医统》);僵蚕用治破伤风角弓反张者,则与全蝎、蜈蚣、钩藤等配伍,如撮风散(《证治准绳》)。

4风中经络,口眼_斜。

僵蚕味辛行散,能祛风、化痰、通络,常与全蝎、白附子等同用,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僵蚕的治病验方

1僵蚕治瘰疬:白僵蚕,研末,水服五分匕,日三服。

(《千金方》)

2僵蚕治小儿撮口及发噤:白僵蚕二枚。

为末。

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

(《小儿宫气方》)

3僵蚕治喉闭牙关不开者:白僵蚕,微炒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一钱。

(《中藏经》)

4僵蚕治野火丹从背上两胁起:僵蚕二七枚,和慎火草捣涂之。

(《产乳集验方》

5僵蚕治风,遍身瘾疹,疼痛成疮:白僵蚕,焙令**,细研为末,酒服。

(《圣惠方》)

6僵蚕治头风:白僵蚕(去丝、嘴)、良姜等分。

为细末。

每服半钱,白梅茶清凋下,临发时服。

(《百一选方》)

7僵蚕治空洞性肺结核:白僵蚕、白芨各等分。

共研细末;每次二钱,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药》)

8僵蚕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

为细末。

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

(《本草衍义》)

中药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相关文章:

★中药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僵蚕的功效与作用

★良姜的药用价值

★中药蝉蜕的功效作用中药蝉蜕的主治

★蝉蜕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桑叶的药理功效作用及用药禁忌(2)

★蝉蜕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蝉蜕功效和作用

★胆南星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var_hmt=_hmt||[];(function(){varhm=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hmsrc="";vars=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s);})();

关于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浙贝母,白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目录 1 拼音 2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鹿角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普济方》卷二二三:鹿角散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圣惠》卷九十三:鹿角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鹿角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普济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鹿角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圣惠》卷七十一:鹿角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直指》卷十:鹿角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外科正宗》卷七:鹿角散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圣惠》卷六十五:鹿角散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05 摘录 11 《圣惠》卷十四:鹿角散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15 摘录 12 《魏氏家藏方》卷十:鹿角散 121 处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25 摘录 13 《济阴纲目》卷十一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方出《圣惠》卷七十四,名见《妇人良方》卷十四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5 《圣惠》卷九十四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功效 15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圣济总录》卷一八○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千金》卷二十三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医心方》卷二十八引《洞玄子方》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9 方出《肘后》卷五,名见《圣惠》卷六十四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千金》卷二十五引《肘后方》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千金》卷六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功效 21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215 附注 22 《圣惠》卷三十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225 制备方法 226 用药禁忌 23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鹿角散 鹿角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lù jiǎo sǎn

2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鹿角散

21 处方

鹿角60克 甘草15克

22 制法

上药研末过筛。

23 功能主治

治妇人乳痈或疮,久不愈,出脓疼痛不可忍。

2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用鸡子黄加温,调敷患处,日三次。

25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

3 《普济方》卷二二三:鹿角散

31 处方

鹿角(锉,为屑)。

32 功能主治

轻身益气,强骨髓,补绝伤。主

33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上用白蜜5升淹之,微火熬令小变,晒干,更捣筛服。

34 摘录

《普济方》卷二二三

4 《圣惠》卷九十三:鹿角散

41 处方

鹿角1两,定粉半两,密陀僧半两,黄丹半两,白矾半两。

42 制法

上药入瓶内,烧令通赤,放冷取出,为细散。

43 功能主治

小儿一切痢,久不愈。

4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1日34次。

45 摘录

《圣惠》卷九十三

5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鹿角散

51 处方

鹿角(烧灰)5两。

52 制法

上为细散。炼猪脂调和。

53 功能主治

赤黑丹。

5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涂患处,日3次。

5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

6 《普济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鹿角散

61 处方

上党人参4分,鹿角(去上皮,取白处作末,炒令黄,秤)2分。

62 制法

上为散。

63 功能主治

老人患积痢不断,兼不能饮食。

6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平旦粥清饮调下,1日2次。

65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

7 《圣惠》卷七十一:鹿角散

71 处方

鹿角2两,甘草半两。

72 制法

上为细散。

73 功能主治

妇人乳痈成疮,久不愈,脓汁出,疼痛欲死,不可忍。

7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用鸡子白和,于铜器中暖令温,敷患处。57易即愈。

75 摘录

《圣惠》卷七十一

8 《直指》卷十:鹿角散

81 处方

鹿角屑1两,鹿茸(去皮,酥炙)1两,白茯苓3分,人参半两,白茯神半两,桑螵蛸(蒸,焙)半两,芎半两,当归半两,故纸(炒)半两,龙骨(别研)半两,新韭子(酒浸1宿,焙)半两,柏子仁(去壳)1分,甘草(炙)1分。

82 制法

上为末。

83 功能主治

脏腑久虚,梦泄。

8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半,加生姜5片,大枣3枚,粳米100粒,水煎,食前服。

85 摘录

《直指》卷十

9 《外科正宗》卷七:鹿角散

91 处方

鹿角尖3寸。

92 制法

用炭火煅稍红存性,碾末。

93 功能主治

乳痈新起,结肿疼痛,憎寒发热,但未成者。

9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食后用热酒1茶钟调服;甚者再1服。

95 摘录

《外科正宗》卷七

10 《圣惠》卷六十五:鹿角散

101 处方

鹿角1两(烧灰),腻粉半两,百合半两(生研),木槿花1两。

102 制法

上为细散。

103 功能主治

一切恶疮不愈者。

10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入腻粉、百合,生油调涂,1日2次。

105 摘录

《圣惠》卷六十五

11 《圣惠》卷十四:鹿角散

111 处方

鹿角屑1两,芎3分,当归1两(锉,微炒),白茯苓3分,麋角屑1两。

112 制法

上为粗散。

113 功能主治

伤寒后虚损,夜梦泄精不禁。

11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薤白37茎,生姜半分,粳米100粒,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115 摘录

《圣惠》卷十四

12 《魏氏家藏方》卷十:鹿角散

121 处方

乌贼膏半两,白龙骨(煅;并别研)半两,牡蛎粉半两,龟甲1两(米醋炙焦黄),鹿角2两(镑,入酥少许拌炒)。

122 制法

上为细末。

123 功能主治

血海虚损。经水不止,漏下白水。

12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空心、食前煎乌梅、甘草、生姜汤调下,温酒米饮亦得。

125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十

13 《济阴纲目》卷十一 131 方名

鹿角散

132 组成

鹿角(烧灰,出火毒)。

133 主治

产后虚火载血,以致血晕。

13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用好酒、童便调灌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14 方出《圣惠》卷七十四,名见《妇人良方》卷十四 141 方名

鹿角散

142 组成

鹿角屑1两。

143 主治

妊娠热病,胎夭腹中。

14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盏,入葱白5茎,豉半合,煎至6分,去滓温服。

15 《圣惠》卷九十四 151 方名

鹿角散

152 组成

鹿角屑10两,附子1两(去皮脐,生用)。

153 功效

令人少睡,补益气力。

15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日3次。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16 《圣济总录》卷一八○ 161 方名

鹿角散

162 组成

鹿角末1两。

163 主治

小儿重舌,舌强不能收唾。

16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敷舌上,日3次。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7 《千金》卷二十三 171 方名

鹿角散

172 组成

鹿角3分,甘草1分。

173 主治

妇人乳生疮,头汁出,疼痛欲死,不可忍。

17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和以鸡子黄,于铜器中,置于温处,灸上敷之,1日2次。

175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

18 《医心方》卷二十八引《洞玄子方》 181 方名

鹿角散

182 组成

鹿角4分,柏子仁4分,菟丝子4分,蛇床子4分,车前子4分,远志4分,五味子4分,苁蓉4分。

183 主治

男子五劳七伤,阳痿不起,精自引出,小便余沥,腰背疼冷。

18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分匕,食后服,日3次。不知,更加方寸匕。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9 方出《肘后》卷五,名见《圣惠》卷六十四 191 方名

鹿角散

192 组成

鹿角5两,白敛1两,牡蛎4两,附子1两。

193 主治

皮肉卒肿起,狭长赤痛,名(月扁)。

19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和苦酒涂帛上,贴肿处,燥复易。

195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

20 《千金》卷二十五引《肘后方》 201 方名

鹿角散

202 组成

鹿角。

203 主治

从高堕下,若为重物所顿迮,得瘀血者。

20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调下,日3次。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1 《千金》卷六 211 方名

鹿角散

212 组成

鹿角长1握,牛乳3升,芎3两,细辛3两,天门冬3两,白芷3两,白附子3两,白术3两,白敛3两,杏仁27枚,酥3两。

213 功效

令百岁老人面如少女光泽洁白。

21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其鹿角先以水浸100日,出,与诸药纳牛乳中,缓火煎令汁尽,出角,以白练袋贮之,余药勿取,至夜取牛乳,石上磨鹿角,取涂面,旦以浆水洗之;无乳,小便研之亦得。

215 附注

本方改成膏剂,名“鹿角膏”(见《圣惠》)。

22 《圣惠》卷三十 221 方名

鹿角散

222 组成

鹿角屑2两,韭子1两(微炒),芎3分,白茯苓1两,当归3分(锉,微炒),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

223 主治

虚劳不足,梦与鬼交,四肢无力。

22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大枣3枚,粳米100粒,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22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26 用药禁忌

忌生冷、油腻、大肉、酸物。

23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 231 方名

鹿角散

232 组成

鹿角屑。

233 主治

诸脏虚邪,夜卧恍惚,精神不安。

234 鹿角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指撮,酒调服,日3次。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古籍中的鹿角散 《医宗金鉴》:[卷四乳证门]妒乳乳悬证治

鹿角散 连翘散8妒乳甘草鹿角散,鸡子黄调炙敷之,连翘散防升元芍,敛射消黄甘杏宜瘀血上攻乳悬证,

《妇科心法要诀》:[卷六乳证门]妒乳乳悬证治

鹿角散连翘散妒乳甘草鹿角散,鸡子黄调炙敷之;连翘散防升元芍,蔹射硝黄甘杏宜。瘀血上攻乳悬证,芎归汤

《外科正宗》:[卷之三下部痈毒门]乳痈论第二十六

木通(各四分)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鹿角散鹿角散效独称雄消乳专于建大功每服三钱酒调下能教

《明医指掌》:[卷九妇人科]胎前四

散,投朴硝半两,酒与水各半钟,煎服,胎化血水下。鹿角散下死胎。平胃散(方见前皱脚条内。)鹿角散治孕妇

《邯郸遗稿》:[卷之四]产后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活络丹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活络丹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五:活络丹 31 处方 32 制法

白豆蔻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功能主治 7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