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请简单讲一下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4收藏

五胡乱华,请简单讲一下啊,第1张

  “胡说”一词始于东晋之后,当时,鲜卑、匈奴、羯、氏、羌先后统治中原地区(人称这一时期为“五胡乱中华”)。胡人即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尽管文化较为落后,但军事力量很强。因西晋王朝腐朽,被他们打进中原,并赶走西晋统治者。“胡人”主宰中原,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很大的混乱。由于以前汉族统治者说话、办事完全依孔子的学说作根据,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而胡人却不来这一套,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说话、办事是没有任何礼法为根据。因而,汉人把乱说和没有根据的说话,称之为“胡说”;这样,把乱闹、没有原则的闹事叫做“胡闹”。

  “五胡乱中华”也叫“五胡闹中华”。在“乱”字之前加上一个“胡”字,称为“胡乱”。“胡乱”者,胡人之乱也;“胡说”者,胡人之说也。后来人们用“胡说”来泛指没有根据的言论。

  五胡的历史:

  304年,巴氐李雄建立成汉帝国,五胡史正式开始计时。

  316年,西晋灭亡,东晋开始。

  439年,北魏统一华北,十六国结束。

  其时,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南北对峙,南北朝开始。

  589年,继承北方霸业的隋帝国大军扫荡江南故陈帝国残余势力。江南、岭南诸州郡归降隋帝国,陈帝国灭亡。

  至此,北朝并吞南朝,南北朝结束,隋帝杨坚统一中国。

  大随帝国正式开始,五胡史结束。

  从304年到589年,将近300年的历史里,基本上一直是少数民族占据北方,汉族占据南方,最终的结果北方征服了南方。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纵观西晋灭亡、五胡乱华,实在和三国时期的祸根深种有莫大关系。

  156年时候,即东汉永寿二年,中国人口大约是5649万,但是到280年,即晋太康元年,中国人口1616万,人口骤减3000多万。

  站在西晋的角度看,东汉末年的大动乱是致命打击的开始。

  东汉末年,戚宦纷争、党锢之祸本已使政局极端动荡不安,而严重的土地兼并令使得贫者无立锥之地,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绝境。再加上各地水、旱、蝗、风、瘟疫等天灾连绵不断,以致流民暴动时有发生。

  《后汉书.桓帝纪》载“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

  董卓当权时期,已经是“人相食啖,白骨盈积,残骸余肉,臭秽道路”的局面。

  《魏书.宣武帝本纪》载“四州大饥,民死二十万余口”。

  西晋初年傅咸上书中说:“户口比汉十分之一”。

  《晋书.食货志》载“晋末……或毙于饥馑,其幸而自存者,盖十五焉”。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七哀诗》中对汉末现实有真实写照。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一代枭雄曹操,也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诗句。

  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东汉末年的大战乱几乎使整个社会毁灭,而被破坏的大多是中原富庶地区,相反对少数民族的杀伤力没有那么大。

  这个时候,少数民族已经迁入中原地带,南匈奴附汉之后大量内迁,史载“匈奴五千余落入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落”的意思是户,每户以五口计,五千余落就有二、三万人之多。这样少数民族的不断迁入,到西晋时期,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入驻中原。

  甚至有的历史学家考证出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占到总人口的50%以上比例。

  汉族人口比例急剧下降,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上升,中原地区民族构成发生变化,自然就会产生民族融合的问题,这也是五胡十六国成因的一个关键问题。

  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问题是,民族矛盾也逐渐尖锐对立起来。

  看看那时候的汉人是怎样对待少数民族的吧。

  为了解决劳动力减少的问题,统治者开始有意识的引进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入塞,充当劳动力。

  魏晋末年太原诸郡“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

  西晋初年(公元265年——287年),就先后有几十万少数民族入塞。他们大量沦为世家豪门的佃客。晋初江统在《徙戎论》中说:“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其时关中戎狄有四百万人口,可见比例惊人。而且他们大都是沦为奴隶的命运。

  这么多少数民族是怎么到关中的呢?

  三国时期,中原的统治者们对少数民族是压迫和利用,这个时期更是积累了深重的民族矛盾。

  回顾一下诸葛亮的《隆中对》,其中提到过“西和诸戎,南抚彝、越”。

  “西和诸戎”,实质上就是和西北地区的氐,羌交好,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对马超的利用上。

  马超之父马腾的母亲是羌女,而且马腾将军长期在氐羌的聚居区内驻屯,所以马超家族在氐、羌很有威信。

  马超曾经数次起兵攻击曹操,有“兴国氐王阿贵,百顷,氐王(杨)千万各有部落万余,从马超为乱。”

  “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

  蜀汉拉拢马超后,蜀军北伐,就有氐酋雷定等统率七部万余部落响应。此后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都把氐、羌作为其伐魏的补充力量。

  如果说蜀汉对氐、羌是利用的关系,魏国就是赤裸裸的掠夺和强行迁居了。

  马超战败后,曹操“分徙其前后两端者,置扶风,美阳,今之安夷,抚夷二部抚军所典是也。其守善,分留天水,南安界,今之广魏郡所守是也。”

  刘备夺取汉中后,曹操“以武都孤远,欲移之,恐吏民恋土。杨阜威信素著,前后徙民,氐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余户,徙郡小槐里,百姓镪负而随之。”

  “徙氐五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界。”

  “遂讨羌迷当等,安抚柔氐三千余落,拔徙以实关中。”

  可以看到,曹操失去汉中后,是以关中为基地对抗蜀汉,但是关中历经董卓、李催等人长期的破坏,早已变成一片废墟,要恢复汉中昔日的荣光,要使汉中承当起对抗蜀汉的总基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长期的建设,而这个时候的关中人口锐减,一时之间根本无法找到这么多苦力,于是魏国从迁徙大量的少数民族进入关中。

  可想而知,这样的强行迁徙对少数民族是十分残酷的。

  这些少数民族的命运大概也和近代被贩卖到美洲的黑奴一样悲惨吧。只是汉人正统的史学家对这点一直记载很少,或许是不愿,或许是不屑,或许是不敢。今天我们只能靠史学家们不经意间遗留下来片言半字来猜测他们的处境了。

  244年,魏国伐蜀的时候。

  “是时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

  那时少数民族已经被强行迁徙于关中,并且开始承当起巨大的军费开支了。

  即算是熟悉三国历史的人,也很少注意到这些少数民族的悲惨命运。纵然是我们今天看三国演义,对少数民族的遭遇一样抱以冷漠的态度。

  我们很容易的把他们当成文化落后、尚未开化的蛮夷,当成可以任意鞭打凌辱、利用玩弄的奴隶。在中原遭遇他们的侵犯时,我们把他们当成为祸中国的灾星,恨不得杀之而后快,却不反省自己的原因。

晋朝。

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

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方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乱和分治。

扩展资料:

汉族政权在“融胡”过程中使用胡人军队,五胡中匈奴最早内徙,至汉末已散居山西(并州)一带,羯族为匈奴别支,迁居在并州、污庭。

东汉末,政府与州郡为挽救战乱的颓势,乃以降服的胡人为兵,保卫疆土,如汉灵帝用南匈奴兵帮助平叛黄巾起义军。

魏晋政府亦继承这“用胡”政策,晋武帝以匈奴人刘渊为北部都尉、惠帝更以刘渊为五部大都督。

胡人盘踞在中国北部,在与汉族的相互融合过程产生不少危机,西晋初年,不少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势如弧形,包围晋都洛阳,形势极不利。

晋武帝太康初年,侍御史郭钦请徙胡族于塞外,并以汉人实边以绝胡患,但是武帝没有采纳。惠帝元康元年,山阴令江统作《徙戎论》谓,若不立刻徙胡,晋室岌岌可危。

亦不为惠帝接纳(司马衷这个傻皇帝也没有那么大的抱负了)。加上当时的社会形势已积重难返,无法徙胡。

即使要求胡人“各附本种,还其旧土”,都是不可能的,政府在对待胡人上允许内迁,但是不用汉族文化去教化胡人,胡人不能及时吸收汉民族文化,始终保留着原始部落的习性。

胡人在中原久受汉人压迫,有些胡族“服事供职,同於编户”,向中央提供力役及赋税;有的被贩卖为佃客或奴隶,加深胡汉两族的矛盾。汉人在混乱时候又用胡人为兵,上一章介绍“八王之乱“时更普遍,如王浚,司马腾用鲜卑人,成都王则用匈奴人。

当时西北羌族和氐族,早在汉时已叛服不定,为半耕半牧的民族,并保留酋长制。惠帝末年,凉州、益州杨千万、齐万年之乱,便是由氐、羌人领导。

在汉人帮助西晋皇室争斗过程中,胡人熟知西晋国力虚实,只要时机一到,便起兵作乱。

——五胡乱华

历史上人口统计总数是指国家编户控制的人口。东汉以降,豪强士族荫庇国家大量人口,或为部曲、僮役、奴隶。曹魏的屯田制、北魏的均田制,其背景就是国家跟地方豪强争夺人口。豪强士族的强盛是东汉至南北朝社会的基本特征。

“五胡”为匈奴、氐、羯、羌、鲜卑,除鲜卑外,其余各族为魏晋时内迁于北境的少数民族,可称为酋豪武力。乱华的仇恨来源于,魏晋政权对各族的压迫,终西晋一朝,各境兵变不断。

“五胡乱华”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为,各族趁“八王之乱”,逐鹿中原;二为,各族建立政权,实行统治。

一阶段各酋豪势力所到之处掠夺人口、屠戮士族、对反抗城池屠城;二阶段则笼络士族、瓜分劳役人口、沿袭西晋制度。

造成这一时期人口的大量死亡主要原因有:酋豪势力报复性的屠杀和军队交战的死亡、与屠杀并行的迁徙带来的死亡、生产破坏引起的饥冻死亡。

人口的损耗、逃亡,造成劳动力稀缺。酋豪势力以武力劫夺财富的同时,伴随着经常的劫夺劳动人口,将大批人民迁移到易于控制的地区,征发兵役、徭役及各种物资。而迁徙的过程常常就是死亡的过程(“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着十有二三”),以致劳动力愈加匮乏,而劫夺劳动力的欲望愈加迫切。

战乱集中于北中国黄河流域及中原一带,直至北魏统一北方,这一局面才得以有效控制。

为避战乱,在地方豪强的带领下,北方流民纷纷避难江南、西北(凉州)、辽西(鲜卑政权),至于当地,仍为豪强所支配。 留在北方的汉人纷纷建立坞堡以自保。 (忘点出来了)

总之,“五胡乱华”时期,人口大量死亡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由于豪强士族、酋豪荫庇大批人口,使得各政权实际编户控制的人口仅占一部分,史料上记载的统计人口总数无法准确。

五胡乱华,是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中统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开启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起因: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反抗西晋,于是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又因为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著有《十六国春秋》一书,该书将较具代表性的十六个政权独立记录,故又有将此一时期称为“五胡十六国”、“东晋十六国”者,实则政权的数目远逾十六个,建立者也不限于胡人。

历史阶段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至葱岭,东至东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 割据政权。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 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 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 凉(汉)、夏(匈奴)、北燕(汉)。此外,还有冉魏(汉)、西燕,但没有包括在内。汉和前赵算一国,史称十六国时期。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鲜卑、氐、羌,史称五胡。习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时,秦、雍、并三州膏腴之地已为羌、氐、匈奴所聚居,羌族及杂胡居泾水及渭水下游以北,氐族居渭水中游两岸及下游南岸。匈奴族则居汾水中下游,羯族居蜀漳河上游。

  公元294年匈奴郝散反,攻上党,不久被杀,公元296年郝度元联合羌、胡反,杀北地太守,又击败冯翊太守及雍州刺史。秦、雍二州氐、羌皆响应,推氐帅齐万年为帝。大疫、大旱、饥馑, 使起义声势日大,历时4年才被镇压下去。汉民大量流亡梁、益、荆、豫等州求食。由于官吏的迫害,益州流民推举巴氐豪酋李特父子为首,先后击败益州刺史赵廞、罗尚。公元304年李雄据成都称王,公元306年称帝,国号大成,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民多富实。 公元347年灭于东晋。

  西晋门阀士族独占政权,排斥寒门士族和少数民族贵族,引起后者强烈不满,八王之乱,王室兵戈相残,贩卖掠夺五胡人民为奴隶,给各族人民带来极大灾难。西晋政府残忍腐朽暴露无遗,统治机构分崩离析,统治力量急剧削弱。这时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也,左贤王元海姿器绝人,斡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共推刘渊于公元304年举兵反晋,称汉王,建庭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东北)。刘渊字元海,幼习儒学,又久居洛阳,接触诸王,宰辅、名士。他声称继承汉祚,立汉高祖以下 三祖五宗神主祀之。王弥、石勒等亦领兵附之。公元308年即帝位,徙都平阳(今山西 临汾市西南)。两次派兵攻洛阳,皆不克。公元310年刘聪继位。公元311年遣刘曜、王弥、石勒等攻陷洛阳,俘晋怀帝。公元316年又遣刘曜攻陷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俘晋愍帝,灭亡西晋。公元319年刘曜即帝位于长安,改国号为赵,改祭匈奴冒顿单于及刘渊,史称前赵。疆域北至朔州(今甘肃固原县)南至略阳(今甘肃天水市),西至抱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东至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与后赵为界。公元329年灭于后赵石勒。

  石勒,上党武乡羯族小帅,因饥寒曾被掠卖为奴,后聚18骑为盗,又召集亡命随汲桑破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后奔附刘渊,屡立战功。公元311年攻灭王衍所率 司马越军10余万,又与刘曜、王弥攻陷洛阳。随即火并王弥,南攻江、汉。纳谋士张宾计,以襄国(今河北邢台市)为据点,取幽冀二州。公元319年称赵王,史称后赵。公 元329年灭前赵,迫前凉称藩,统一了北方。疆域东至海,西至抱罕,北至阴山、渔阳 (今北京市北),南以襄阳、合肥与东晋为界。 石勒(羯族)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免罚,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同时又忌讳汉人称游牧民族作胡人,而称“国人”。章武内史樊坦,来朝见他时,衣服帽子破烂不堪,石勒问他出了什么事。樊坦未加思索,说羯贼抢了他。石勒笑说“羯贼如此强盗吗?现在应当赔偿你。”樊坦这才发觉犯了忌讳,赶快磕头泣谢。石勒不但没有处分樊坦,还给他车马衣装钱三百万。可以想像一般汉人当时的处境。石勒立太学,培养羯族士人,提高羯族文化素质。实行九品官人制, 招纳人士。“遣使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均百姓田租之半。”恢复和发展了生产。石虎继位后,徙都邺,公元350年为冉魏所灭。冉闵建立魏国,都邺,史称冉魏。公元352年为前燕所灭。

  此后,中原为前燕和前秦所统治,凉州则一直为前凉割据。 公元301年张轨任凉州刺史,平定州境,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守境安民。曾多次派军去保卫洛阳、长安。西晋亡后,仍奉西晋正朔,中原士民多避难于此。史称前凉。其孙张骏曾派杨宣领兵越流沙,伐龟兹、鄯善,于是,西域皆降。疆域东至黄河,西至葱岭,北至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南至南山(今甘肃祁连山)。公元 376年为前秦所灭。

  鲜卑慕容部经济文化较落后,原居辽河流域,在汉族封建生产方式影响下,逐渐封建化,先后徙居大棘城(今辽宁义县)、龙城(今辽宁朝阳市)、蓟(今北京市西南)。 公元352年灭冉魏,自称燕皇帝,徙都邺。史称前燕。疆域东至海,西至今山西离石、 河南洛阳、南阳与前秦为界,北至今山西代县,南于淮河与东晋为界。东北至今鸭绿江 下游以北。公元370年灭于前秦。此后,前秦统一了北方。 氐族豪苻洪原居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

  后赵时,东徙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渡),为流民都督。后赵亡,其子苻建坚率众西归关中,称王,都长安,国号秦。史称前秦。公元357年,苻坚即帝位,重用寒门士人王猛,改革政治,镇压豪强,发展生 产,“田畴修癖,帑藏充实,典章法物靡不悉备。”他先后灭前燕、前凉、代国(鲜卑 拓跋部),征服西域,统一了北方。又取东晋梁、益二州。疆域西至葱岭,东至海,西 南至今四川攀枝花市,东北至今鸭绿江下游以北,北至阴山,南至淮河与东晋为界。公元383年苻坚大举南伐东晋,败于淝水,于是鲜卑慕容部、羌、杂胡及各地纷纷叛乱、割据。 在西燕的猛烈攻击下,公元385年为后秦所灭。 此后,中原为后燕,后秦所割据, 凉州则为后凉割据。

  西燕,公元384年鲜卑慕容冲建,都阿城(今陕西长安市西北),冲死,慕容永徙都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西南),公元394年为后燕所灭。 后燕,公元384年鲜卑慕容垂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公元397年北魏攻占中山, 慕容宝徙都龙城。公元407年慕容熙为冯跋所杀,国亡,冯跋立高云为帝,史称北燕。 公元409年冯跋继位,“省徭薄赋。”公元436年为北魏所灭。

  南燕,公元398年鲜卑慕容德建于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南),为北魏所逼,乃率众东取青州诸郡,都广固(今山东青州市西北)。公元410年灭于东晋。

  后秦,公元384年羌人姚苌叛苻坚,都长安,公元394年姚兴继位。公元417年为东晋所灭。

  夏,公元407年匈奴赫连勃勃建,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公元417 年东晋灭后秦。勃勃击败晋兵,取长安。公元431年赫连定灭西秦之后,为吐谷浑所袭, 国亡。

  西秦,公元385年陇西鲜卑乞氏建,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公元431年为夏所灭。

  后凉,公元386年前秦大将氐人吕光自西域回师据凉州所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市)。疆域东起黄河,西至葱岭,南至祁连山,北至居延泽。公元403年灭于后秦。其 西部为西凉,公元400年李嵩建,初都敦煌,后徙都酒泉(今甘肃酒泉市)。公元420年 灭于北凉;其东部一为南凉,公元397年河西鲜卑秃发氏建,都乐都(今青海乐都县)。 公元414年灭于西秦。另一为北凉,公元397年临松卢水胡沮渠蒙逊建,都张掖(今甘肃张掖市西北),后徙都姑臧。公元439年灭于北魏。

  十六国时期处于分裂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开创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以少数民族与汉族寒门士族的联合统治,他们中多数受过儒学薰陶,重用寒门士族,为以后打破门阀制度提供了先例。五胡乱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野蛮的胡人对华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华夏文明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这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其次少数民族由被统治民族变为统治民族,其统治者(以及汉族谋士)如何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是历史提出 的新课题。有的一开始就解决得不好,有的开始还解决得好,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后来就不行了,其统治很快就崩溃,北方又陷入分裂状态。但他们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历史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到南北朝时期,北魏出现了孝文帝的改革。

编辑本段

影响

  永嘉之乱以后,中国北方长期陷于战乱,晋室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权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渐汉化。这一时期,作为在中原具有绝对文化统治地位的汉族同样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为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注入了文化基因。同时胡人对中原文明成果的破坏和对当地居民的屠杀,使得市民阶级的发展停滞,其政治上的民族隔离镇压,导致手工业者在苛刻的重负束约下,无力改进生产技术,从而迫使商业资本不断向高利贷资本转换。

  长年的战争使得中国的人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统一全国后,根据《晋书》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有2,495,804户,16,163,863人。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户口调查为全国3,770,000户约18,850,000人。

  西晋的统一局面只维持了十一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和紧接着历史上著名的导致华北地区人口在八年之内消失90%的五胡乱华。所谓"十室九空"如是

  东晋建立后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火纷纷大量的南迁,一共有六次南迁高潮,累计合计迁入过百万,东晋因而设置大量侨州。

  汉赵刘聪时(310年七月—318年),汉赵控制地区的户口大约有六十三万户,人口约有三百一十五万人。估计此时的华北地区人口有700万,东晋人口540万全国合计2,480,000户,约12,400,000人。

  后赵灭亡时(351年)华北地区汉族不到300万人

编辑本段

五胡乱华时期国家一览表

  前燕帝国 昌黎-棘城-龙城-蓟城-邺城 308~370 武宣帝慕容嵬 幽帝慕容暐 前秦帝国

  匈奴汉国 平阳 304-329 刘渊 后赵帝国

  芒荡汉帝国 马兰山 309~309 刘芒荡 刘芒荡 晋帝国

  略阳公国 略阳 310~319 蒲洪 蒲洪 晋帝国

  胡楚公国 竟陵 312~319 胡亢 杜曾 晋帝国

  虚除秦王国 陇右 316~320 虚除权渠 虚除权渠 汉赵帝国

  辽西公国 令支 318~338 段末秠 段辽 前燕帝国

  后赵帝国 襄国-邺城 319~351 明帝石勒 石祇 冉魏帝国

  前凉王国 姑臧 320~376 成王张茂 张天锡 前秦帝国

  句渠秦王国 阴密 320~320 句渠知 句渠知 汉赵帝国

  陈凉王国 上邽 322~323 陈安 陈安 汉赵帝国

  后辽东公国 平郭 333~336 慕容仁 慕容仁 前燕帝国

  侯子光帝国 杜南山 337~337 侯子光 侯子光 后赵帝国

  范贲帝国 成都 347~349 范贲 范贲 晋帝国

  黄韬帝国 豫章 348~348 黄韬 黄韬 晋帝国

  冉魏帝国 邺城 350~352 冉闵 冉智 前燕帝国

  段齐王国 广固 350~356 段龛 段龛 前燕帝国

  前秦帝国 枋头-长安-晋阳-南安-湟中 350~394 惠武帝苻洪(蒲洪) 苻崇 西秦王国

  刘显帝国 襄国 351~352 刘显 刘显 冉魏帝国

  张秦王国 宜秋 352~352 张琚 张琚 前秦帝国

  段勤帝国 绎幕 352~352 段勤 段勤 前燕帝国

  安国王国 鲁口 352~354 王午吕护 前燕帝国

  苏林帝国 无极 352~352 苏林 苏林 前燕帝国

  刘晋王国 平阳 353~353 刘康 刘康 前秦帝国

  北成都王国 南郑 365~366 司马勋 司马勋 晋帝国

  弘汉王国 广汉 370~370 李弘 李弘 晋帝国

  张蜀王国 绵竹 374~374 张育 张育 晋帝国

  后燕帝国 中山 384~409 武成帝慕容垂 高云 北燕帝国

  北燕帝国 龙城 409-431 冯跋 昭成帝冯宏 北魏帝国

  西燕帝国 华阴-阿房-长安-闻喜-长子 384~394 慕容泓 慕容永 后燕帝国

  后秦帝国 北地-长安 384~417 武昭帝姚苌 姚泓 晋帝国

  鲜于赵王国 行唐 385~385 鲜于乞 翟成 后燕帝国

  西秦王国 勇士堡-金城-西城-苑川 385~400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后秦帝国

  度支山-枹罕-南安 400~431 武元王乞伏乾归 乞伏暮末 胡夏帝国

  后凉帝国 姑臧 386~403 懿武帝吕光 吕隆 后秦帝国

  后匈奴王国 西平 387~ 康宁

  翟魏帝国 黎阳-滑台 388~392 翟辽 翟钊 后燕帝国

  刘黎帝国 皇丘 389~389 刘黎 刘黎 晋帝国

  魏揭飞王国 杏城郊 389~389 冲天王魏揭飞 冲天王魏揭飞 后秦帝国

  法长帝国 白狼城 390~390 法长 法长 后燕帝国

  窦秦王国 野人堡 393~393 窦冲 窦冲 后秦帝国

  南凉王国 廉川-金城-乐都-西平-姑臧 397~414 武王秃发乌孤 景王秃发褥襢 西秦王国

  北凉王国 张掖-姑臧 397~439 段业 沮渠牧犍 北魏帝国

  南燕帝国 滑台-广固 398~410 献武帝慕容德 慕容超 晋帝国

  南乌桓王国 南皮 398~399 张超 张超 北魏帝国

  广秦王国 乞活堡 399~399 苻广 苻广 南燕帝国

  西凉王国 酒泉-敦煌 400~421 武宣王李暠 李恂 北凉王国

  张翘王国 行唐 402~402 张翘 张翘 北魏帝国

  王始帝国 泰山 403~403 王始 王始 南燕帝国

  桓楚帝国 建康-江陵-涢县 403~405 武悼帝桓玄 桓振 晋帝国

  谯蜀王国 成都 405~413 谯纵 谯纵 晋帝国

  胡夏帝国 统万-上邽-平凉 407~431 烈武帝赫连勃勃 赫连定 吐谷浑汗国

  曹龙汗国 蒲子 413~413 曹龙 曹龙 北魏帝国

  北晋王国 河西 414~414 司马顺宰 司马顺宰 北魏帝国

  率善王国 上党-河内 415~416 白亚栗斯 刘虎 北魏帝国

  曹弘汗国 平阳 416~416 曹弘 曹弘 后秦帝国

  洮阳公国洮阳 417~419 彭利和 彭利和 北凉王国

五胡乱华,是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中统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开启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五胡的概念是《晋书》中最早提出的,一般泛指在东汉末到晋朝时期迁徙到中原的几个少数民族,一般认为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开始算起,一直延续到北魏建立。对五胡乱华的历史作用,以及影响历来有争议。它是晋朝历史上重要的现象,有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名称。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 割据政权。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 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 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 凉(汉)、夏(匈奴)、北燕(汉)。此外,还有冉魏(汉)、西燕,但没有包括在内。汉和前赵算一国,史称十六国时期。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鲜卑、氐、羌,史称五胡。习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时,秦、雍、并三州膏腴之地已为羌、氐、匈奴所聚居,羌族及杂胡居泾水及渭水下游以北,氐族居渭水中游两岸及下游南岸。匈奴族则居汾水中下游,羯族居蜀漳河上游。 公元294年匈奴郝散反,攻上党,不久被杀,公元296年郝度元联合羌、胡反,杀北地太守,又击败冯翊 太守及雍州刺史。秦、雍二州氐、羌皆响应,推氐帅齐万年为帝。大疫、大旱、饥馑, 使起义声势日大,历时4年才被镇压下去。汉民大量流亡梁、益、荆、豫等州求食。由于官吏的迫害,益州流民推举巴氐豪酋李特父子为首,先后击败益州刺史赵廞、罗尚。公元304年李雄据成都称王,公元306年称帝,国号大成,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民多富实。 公元347年灭于东晋。 西晋门阀士族独占政权,排斥寒门士族和少数民族贵族,引起后者强烈不满,八王之乱,王室兵戈相残,贩卖掠夺五胡人民为奴隶,给各族人民带来极大灾难。西晋政府残忍腐朽暴露无遗,统治机构分崩离析,统治力量急剧削弱。这时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也,左贤王元海姿器绝人,斡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共推刘渊于公元304年举兵反晋,称汉王,建庭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东北)。刘渊字元海,幼习儒学,又久居洛阳,接触诸王,宰辅、名士。他声称继承汉祚,立汉高祖以下 三祖五宗神主祀之。王弥、石勒等亦领兵附之。公元308年即帝位,徙都平阳(今山西 临汾市西南)。两次派兵攻洛阳,皆不克。公元310年刘聪继位。公元311年遣刘曜、王弥、石勒等攻陷洛阳,俘晋怀帝。公元316年又遣刘曜攻陷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俘晋愍帝,灭亡西晋。公元319年刘曜即帝位于长安,改国号为赵,改祭匈奴冒顿单于及刘渊,史称前赵。疆域北至朔州(今甘肃固原县)南至略阳(今甘肃天水市),西至抱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东至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与后赵为界。公元329年灭于后赵石勒。 石勒,上党武乡羯族小帅,因饥寒曾被掠卖为奴,后聚18骑为盗,又召集亡命随汲桑破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后奔附刘渊,屡立战功。公元311年攻灭王衍所率 司马越军10余万,又与刘曜、王弥攻陷洛阳。随即火并王弥,南攻江、汉。纳谋士张宾计,以襄国(今河北邢台市)为据点,取幽冀二州。公元319年称赵王,史称后赵。公 元329年灭前赵,迫前凉称藩,统一了北方。疆域东至海,西至抱罕,北至阴山、渔阳 (今北京市北),南以襄阳、合肥与东晋为界。 石勒(羯族)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免罚,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同时又忌讳汉人称游牧民族作胡人,而称“国人”。章武内史樊坦,来朝见他时,衣服帽子破烂不堪,石勒问他出了什么事。樊坦未加思索,说羯贼抢了他。石勒笑说“羯贼如此强盗吗?现在应当赔偿你。”樊坦这才发觉犯了忌讳,赶快磕头泣谢。石勒不但没有处分樊坦,还给他车马衣装钱三百万。可以想像一般汉人当时的处境。石勒立太学,培养羯族士人,提高羯族文化素质。实行九品官人制, 招纳人士。“遣使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均百姓田租之半。”恢复和发展了生产。石虎继位后,徙都邺,公元350年为冉魏所灭。冉闵建立魏国,都邺,史称冉魏。公元352年为前燕所灭。 此后,中原为前燕和前秦所统治,凉州则一直为前凉割据。 公元301年张轨任凉州刺史,平定州境,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守境安民。曾多次派军去保卫洛阳、长安。西晋亡后,仍奉西晋正朔,中原士民多避难于此。史称前凉。其孙张骏曾派杨宣领兵越流沙,伐龟兹、鄯善,于是,西域皆降。疆域东至黄河,西至葱岭,北至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南至南山(今甘肃祁连山)。公元 376年为前秦所灭。 鲜卑慕容部经济文化较落后,原居辽河流域,在汉族封建生产方式影响下,逐渐封建化,先后徙居大棘城(今辽宁义县)、龙城(今辽宁朝阳市)、蓟(今北京市西南)。 公元352年灭冉魏,自称燕皇帝,徙都邺。史称前燕。疆域东至海,西至今山西离石、 河南洛阳、南阳与前秦为界,北至今山西代县,南于淮河与东晋为界。东北至今鸭绿江 下游以北。公元370年灭于前秦。此后,前秦统一了北方。 氐族豪苻洪原居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 后赵时,东徙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渡),为流民都督。后赵亡,其子苻建坚率众西归关中,称王,都长安,国号秦。史称前秦。公元357年,苻坚即帝位,重用寒门士人王猛,改革政治,镇压豪强,发展生 产,“田畴修癖,帑藏充实,典章法物靡不悉备。”他先后灭前燕、前凉、代国(鲜卑 拓跋部),征服西域,统一了北方。又取东晋梁、益二州。疆域西至葱岭,东至海,西 南至今四川攀枝花市,东北至今鸭绿江下游以北,北至阴山,南至淮河与东晋为界。公元383年苻坚大举南伐东晋,败于淝水,于是鲜卑慕容部、羌、杂胡及各地纷纷叛乱、割据。 在西燕的猛烈攻击下,公元385年为后秦所灭。 此后,中原为后燕,后秦所割据, 凉州则为后凉割据。 西燕,公元384年鲜卑慕容冲建,都阿城(今陕西长安市西北),冲死,慕容永徙都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西南),公元394年为后燕所灭。 后燕,公元384年鲜卑慕容垂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公元397年北魏攻占中山, 慕容宝徙都龙城。公元407年慕容熙为冯跋所杀,国亡,冯跋立高云为帝,史称北燕。 公元409年冯跋继位,“省徭薄赋。”公元436年为北魏所灭。 南燕,公元398年鲜卑慕容德建于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南),为北魏所逼,乃率众东取青州诸郡,都广固(今山东青州市西北)。公元410年灭于东晋。 后秦,公元384年羌人姚苌叛苻坚,都长安,公元394年姚兴继位。公元417年为东晋所灭。 夏,公元407年匈奴赫连勃勃建,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公元417 年东晋灭后秦。勃勃击败晋兵,取长安。公元431年赫连定灭西秦之后,为吐谷浑所袭, 国亡。 西秦,公元385年陇西鲜卑乞氏建,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公元431年为夏所灭。 后凉,公元386年前秦大将氐人吕光自西域回师据凉州所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市)。疆域东起黄河,西至葱岭,南至祁连山,北至居延泽。公元403年灭于后秦。其 西部为西凉,公元400年李嵩建,初都敦煌,后徙都酒泉(今甘肃酒泉市)。公元420年 灭于北凉;其东部一为南凉,公元397年河西鲜卑秃发氏建,都乐都(今青海乐都县)。 公元414年灭于西秦。另一为北凉,公元397年临松卢水胡沮渠蒙逊建,都张掖(今甘肃张掖市西北),后徙都姑臧。公元439年灭于北魏。 十六国时期处于分裂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开创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以少数民族与汉族寒门士族的联合统治,他们中多数受过儒学薰陶,重用寒门士族,为以后打破门阀制度提供了先例。五胡乱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野蛮的胡人对华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华夏文明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这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其次少数民族由被统治民族变为统治民族,其统治者(以及汉族谋士)如何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是历史提出 的新课题。有的一开始就解决得不好,有的开始还解决得好,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后来就不行了,其统治很快就崩溃,北方又陷入分裂状态。但他们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历史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到南北朝时期,北魏出现了孝文帝的改革。

影响

永嘉之乱以后,中国北方长期陷于战乱,晋室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权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渐汉化。这一时期,作为在中原具有绝对文化统治地位的汉族同样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为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注入了文化基因。同时胡人对中原文明成果的破坏和对当地居民的屠杀,使得市民阶级的发展停滞,其政治上的民族隔离镇压,导致手工业者在苛刻的重负束约下,无力改进生产技术,从而迫使商业资本不断向高利贷资本转换。 长年的战争使得中国的人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统一全国后,根据《晋书》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有2,495,804户,16,163,863人。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户口调查为全国3,770,000户约18,850,000人。 西晋的统一局面只维持了十一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和紧接着历史上著名的导致华北地区人口在八年之内消失90%的五胡乱华。所谓"十室九空"如是 东晋建立后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火纷纷大量的南迁,一共有六次南迁高潮,累计合计迁入过百万,东晋因而设置大量侨州。 汉赵刘聪时(310年七月—318年),汉赵控制地区的户口大约有六十三万户,人口约有三百一十五万人。估计此时的华北地区人口有700万,东晋人口540万全国合计2,480,000户,约12,400,000人。 后赵灭亡时(351年)华北地区汉族不到300万人

五胡乱华时期国家一览表

  前燕帝国 昌黎-棘城-龙城-蓟城-邺城 308~370 武宣帝慕容嵬 幽帝慕容暐 前秦帝国 匈奴汉国 平阳 304-329 刘渊 后赵帝国 芒荡汉帝国 马兰山 309~309 刘芒荡 刘芒荡 晋帝国 略阳公国 略阳 310~319 蒲洪 蒲洪 晋帝国 胡楚公国 竟陵 312~319 胡亢 杜曾 晋帝国 虚除秦王国 陇右 316~320 虚除权渠 虚除权渠 汉赵帝国 辽西公国 令支 318~338 段末秠 段辽 前燕帝国 后赵帝国 襄国-邺城 319~351 明帝石勒 石祇 冉魏帝国 前凉王国 姑臧 320~376 成王张茂 张天锡 前秦帝国 句渠秦王国 阴密 320~320 句渠知 句渠知 汉赵帝国 陈凉王国 上邽 322~323 陈安 陈安 汉赵帝国 后辽东公国 平郭 333~336 慕容仁 慕容仁 前燕帝国 侯子光帝国 杜南山 337~337 侯子光 侯子光 后赵帝国 范贲帝国 成都 347~349 范贲 范贲 晋帝国 黄韬帝国 豫章 348~348 黄韬 黄韬 晋帝国 冉魏帝国 邺城 350~352 冉闵 冉智 前燕帝国 段齐王国 广固 350~356 段龛 段龛 前燕帝国 前秦帝国 枋头-长安-晋阳-南安-湟中 350~394 惠武帝苻洪(蒲洪) 苻崇 西秦王国 刘显帝国 襄国 351~352 刘显 刘显 冉魏帝国 张秦王国 宜秋 352~352 张琚 张琚 前秦帝国 段勤帝国 绎幕 352~352 段勤 段勤 前燕帝国 安国王国 鲁口 352~354 王午 吕护 前燕帝国 苏林帝国 无极 352~352 苏林 苏林 前燕帝国 刘晋王国 平阳 353~353 刘康 刘康 前秦帝国 北成都王国 南郑 365~366 司马勋 司马勋 晋帝国 弘汉王国 广汉 370~370 李弘 李弘 晋帝国 张蜀王国 绵竹 374~374 张育 张育 晋帝国 后燕帝国 中山 384~409 武成帝慕容垂 高云 北燕帝国 北燕帝国 龙城 409-431 冯跋 昭成帝冯宏 北魏帝国 西燕帝国 华阴-阿房-长安-闻喜-长子 384~394 慕容泓 慕容永 后燕帝国 后秦帝国 北地-长安 384~417 武昭帝姚苌 姚泓 晋帝国 鲜于赵王国 行唐 385~385 鲜于乞 翟成 后燕帝国 西秦王国 勇士堡-金城-西城-苑川 385~400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后秦帝国 度支山-枹罕-南安 400~431 武元王乞伏乾归 乞伏暮末 胡夏帝国 后凉帝国 姑臧 386~403 懿武帝吕光 吕隆 后秦帝国 后匈奴王国 西平 387~ 康宁  翟魏帝国 黎阳-滑台 388~392 翟辽 翟钊 后燕帝国 刘黎帝国 皇丘 389~389 刘黎 刘黎 晋帝国 魏揭飞王国 杏城郊 389~389 冲天王魏揭飞 冲天王魏揭飞 后秦帝国 法长帝国 白狼城 390~390 法长 法长 后燕帝国 窦秦王国 野人堡 393~393 窦冲 窦冲 后秦帝国 南凉王国 廉川-金城-乐都-西平-姑臧 397~414 武王秃发乌孤 景王秃发褥襢 西秦王国 北凉王国 张掖-姑臧 397~439 段业 沮渠牧犍 北魏帝国 南燕帝国 滑台-广固 398~410 献武帝慕容德 慕容超 晋帝国 南乌桓王国 南皮 398~399 张超 张超 北魏帝国 广秦王国 乞活堡 399~399 苻广 苻广 南燕帝国 西凉王国 酒泉-敦煌 400~421 武宣王李暠 李恂 北凉王国 张翘王国 行唐 402~402 张翘 张翘 北魏帝国 王始帝国 泰山 403~403 王始 王始 南燕帝国 桓楚帝国 建康-江陵-涢县 403~405 武悼帝桓玄 桓振 晋帝国 谯蜀王国 成都 405~413 谯纵 谯纵 晋帝国 胡夏帝国 统万-上邽-平凉 407~431 烈武帝赫连勃勃 赫连定 吐谷浑汗国 曹龙汗国 蒲子 413~413 曹龙 曹龙 北魏帝国 北晋王国 河西 414~414 司马顺宰 司马顺宰 北魏帝国 率善王国 上党-河内 415~416 白亚栗斯 刘虎 北魏帝国 曹弘汗国 平阳 416~416 曹弘 曹弘 后秦帝国 洮阳公国 洮阳 417~419 彭利和 彭利和 北凉王国

       

     

        在人类外族入侵的历史上,大概没有哪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多灾多难了,回顾历史,在大大小小不下数千起的外族侵略的战争中,最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给中华民族以最大创伤的,当属后晋时代的五个游牧民族对中原大地的侵略战争。

        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历经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早已对富饶辽阔的中原垂涎三尺,虎视眈眈的北方和西域五个游牧民族趁中原天下大乱之际迅速入侵中原,大肆屠杀汉民,视汉民如走狗。铁骑弯刀所到之处,狼烟滚滚,尸横遍野,白骨千里。

        这就是历史学家称之为“中原陆沉”或叫做“永嘉之乱”。

      “五胡”分别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

        白匈奴人和鲜卑族,羯氐族等几个游牧部落在中原地区横行无忌,破坏力惊人,洛阳长安等大城经过战火的洗礼后,除了名称未变外,实际上已经成了十室九空的一片废墟。白匈奴之后,继之而起的分别有羯族、鲜卑、氐族、羌族,他们在北方各领风骚几十年,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在这漫长的战乱中,每一个民族的兴盛与衰弱,都离不开血腥暴力的屠杀,都伴随着无数生命的消亡。

        而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这十六国的暴君昏君层出不穷,蝗旱水涝频繁,所以天灾人祸之下,北方汉人几十年中几乎损失殆尽!史书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屠殆尽……”

        在这些入侵的胡人中,绝大多数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其后裔多是白俄罗斯,匈牙利人。其时这些游牧民族尚未开化,没有自己的文字,并保留着原始的吃人嗜血的恶行。这几个部落中以羯、白种匈奴、鲜卑最为凶恶——大量地吃人,尤其是年轻少女。

        据史书记载,这些游牧民族行军打仗从不携带粮食,而是把掳掠来的汉族女人晚上供士兵们奸*,白天则宰杀吃掉。

        我这些被充作军粮的女人有一个变态的称呼叫做“双脚羊”,意思是双脚走路的,像绵羊一样的性奴隶和牲畜。

        在一场汉人与胡人的战斗中,一次救获的,被羯赵,鲜卑和白匈奴当作军粮的少女就有五万之多。后来汉人战争失利,五万可怜的少女又被重新掠回,一个冬天就被宰杀烹食,吃得精光,少女的骨骸堆积的像一座小山。

        公元304年,鲜卑部落抢掠中原,回师之时掳掠了几万名汉族少女。一路上大肆奸*,同时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的时候,只剩下八千多少女,一时吃不完,就把这些少女全部推入河中淹死,使“易水为之断流”……

        人吃人的事件在我国历史上也发生过,《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发兵围困宋国国都达半年之久,城里的老百姓粮食早就吃完了,饿死不少人,为了活命,人们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交换杀死以充饥,被称为“易子而食,析骨而炊”。还有就是黄巣起义的时候也发生过人吃人的悲惨事件,但这些都是在特定的时候不得已而为之的,并不像胡人那样把吃人当做在正常不过的事,这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里有个问题,作为中原大陆的汉民们,面对凶残的杀戮,他们选择了什么?当时他们有二种选择:一是拿起武器反抗,二是引颈受戮。令人悲哀的是,在面对旷日持久异族的侵略战争中,当时的汉人几乎没有选择第一种,至少在历史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胡人进入中原以前,汉人的人口是胡人的十几倍。但是他们为什么不反抗?除了和当时缺乏政府的统一领导之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流传了数百年的儒家思想对汉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忍辱偷生”,“好死不如赖活”,“忍得一时安,换得半生闲”……这些的由儒家思想演变而来的,逆来顺受的生活哲学所造成的当时的汉人普遍缺乏应有的血性与刚烈,而这造成的后果则让中华民族几乎亡国灭种!

   

        ——直到后来出现了冉闵!一个力挽大厦于即倒的伟大的民族英雄,使得汉人们由一盘散沙迅速地凝聚,由此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击异族侵略与屠杀的民族复仇战争!

        冉闵的父亲叫冉瞻,出身于当时名震天下的乞活起义军。乞活起义军是西晋末年至东晋年活跃于黄河两岸的,由流民组织起来的武装,对抗胡人,为生存而战。

        冉瞻在和羯赵(五胡十六国中实力最强,最为凶残的一个部落)的一次战斗中不幸受伤去世。年方十一二岁的冉闵因聪明伶俐受到羯赵国主石勒的赏识,被认作干孙,改姓叫做石闵。这时的冉闵明白自己力量太过弱小,为了以后的复仇大计,他只能把杀父的仇恨深深地埋藏在心里——他暗自咬紧牙关,耐心地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成年后的冉闵骁勇善战,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屡建奇功,深为石勒的赏识,年纪轻轻便成了为数不多手握重权的高级将领。

        公元349年,羯赵皇帝石虎去世,其余皇子为争夺帝位相互残杀。冉闵觉得复仇时机已到,于是在公元359年正月,冉闵宣布恢复汉姓“冉”,杀死羯赵刚刚继任的皇帝石鉴,同时杀掉了石虎的38个孙子,一举灭掉了羯赵国。其后冉闵登基,国号魏,史称“冉魏”。

        为了彻底铲除胡人在中原的势力,冉闵向全国下达了历史上著名的“杀胡令”:

      “凡内外六夷胡人,敢持兵杖者斩。汉人杀一胡人且将首级送至凤阳门者,文官晋级三等,武官悉拜东门。”

      号令一出,景从者如云,人们纷纷拿起武器四处追杀胡人。三天的时间即斩杀胡人二十多万。文献记载:“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无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仅仅这样还不够,冉闵又严令六胡(五胡之外的另一个分支)退出中原,“各还本土”,否则赶尽杀绝!

        骄横久已成习的胡人自不甘就这样退出中原,待缓过神来,由六个部落组成了联队开始对冉闵为首的政权轮番进行反扑。

        冉闵则沉着迎战:首战便以汉人骑兵三千夜袭匈奴兵营,杀敌首领数人,并追击百里,歼敌三万;再战以铁骑五千击溃匈奴骑兵七万;三战以汉军七万加上乞活军四万大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于邺城以刚刚组织的一两千汉人骑兵将远道奔袭而来的胡军打得溃不成军……

        冉闵部队的骁勇和胡人的外强中干大大激发了全国各地的汉民的斗志,人们纷纷拿起了武器,对各地的计约数百万的胡人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血腥报复。史书记载“无月不战,相互为攻”。这场声势浩大的决战换来的是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光复。

          迫于冉闵和各路中原汉人部队的不畏一死,英勇善战,白匈奴,羯,羌,氐,鲜卑等众多胡人部落数百万人迅速地退出了中原各地,重新回到了甘肃以西或蒙古草原这些原来生活的地方,白匈奴和羯族甚至不远万里回到了中亚地区。现如今东欧的匈牙利人和生活在白俄罗斯高加索草原到黑海地区的白种羯族就是那个时代白匈奴人和羯族人的后裔。

        由于路途遥远,各个胡人部落之间又相互厮杀,抢夺粮食等物资乃至人肉相食,十个胡人当中能平安回到老家的不过两三个。

        在这场血腥的民族报复战争中,冉闵的部队斩杀各部胡人约三十余万,加上“杀胡令”刚颁布之际杀的二十多万和全国各地的起义军杀的胡人,以白匈奴人和羯氐族人为主的胡人基本上被杀净了。

        羯族的国主石虎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个当年十一二岁,自己认的干孙冉闵会在某一天将自己整个家族(除了两个孙子是自己动手杀掉的)杀得干干净净,毁灭了整个羯族。

        虽然五个游牧部落的四个基本上消亡殆尽,而最后一个统治整个蒙古的鲜卑族却在这一时期进入了极盛的阶段。

        公元352年,鲜卑族以二十万的兵力在常山包围了仅有一万余兵力的,由冉闵率领的部队,在这场实力极为悬殊的战斗中,冉闵杀掉了三百多鲜卑族士兵,他的部队每一个士兵和将领都拼杀到了最后一刻,终因敌众我寡,冉闵不幸被俘。

        鲜卑国主慕容俊嘲讽冉闵:

        “你只是个奴才,凭什么敢称天子?”

      冉闵冷笑回答:

      “尔等夷狄禽兽都能称帝,何况我中土英雄乎?我中土英雄哪个不想喝干尔等之血?”

      慕容俊大怒,斩杀冉闵于遏径山下。

      据史书记载,冉闵被杀后,“山左右七里草木皆枯,蝗虫大起。五月到十二月,滴雨未降。慕容俊又惊又怕,不得已祭天并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冉闵死后,他的臣子们悲怆万分,纷纷选择自尽来追随自己的领袖而绝不投靠鲜卑异族来苟延残喘。而冉魏国的几十万民众不得已奔逃南方和东晋,一路被鲜卑族士兵追杀几欲殆尽。

                        ……

        “五胡乱华”使得中原汉人数量急剧减少,根据《晋书》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有2,495,804户,16,163,863人。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户口调查为全国3,770,000户约18,850,000人。

        到了冉闵灭羯赵的时候,全国人口不足四百万。这场仿佛来自地狱的种族屠杀使中原广大地区的人口在八年之消失90%。所谓"十室九空"如是。

        为了躲避战争,大量的汉民纷纷南迁至长江以南地区。不经意间形成了南北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史称“衣冠南渡”。

        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段充满了血腥和暴戾的历史在历代的教科书上几乎找不到更为详尽的记述,就连一些权威的历史资料中也被含糊而笼统地称为“两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而对其形成的原因似乎讳谟至深,这段伤痛似乎是一个很丑陋的疮疤,历代的史学家们都不愿提起!在这种情形下,冉闵,这个力挽大厦于即倒的伟大的民族英雄被厚重的历史尘埃所淹没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若用心翻阅历史典籍就不难发现,里面描述的多是“和光同尘”,“外来文化和中原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繁荣而茂盛”之类的主色调。只是有人反复地提起冉闵杀胡,却不提其杀胡的原因和历史背景。甚至有人一味地说冉闵屠杀胡人是“有意破坏民族团结,是罪大恶极的“屠夫”,妨碍了各个民族文化的融合等等。

        不妨设想一下 ,如果当时不是尚存民族血性的冉闵站出来振臂一呼,颁布“杀胡令”,那会是个什么境况呢?数以百万计的胡人完全有可能渡过长江,在南方继续屠杀和奴役汉人,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就会被异族所取代,整个中华民族的灭亡指日可待!那些谩骂冉闵的人恐怕连张嘴的机会再也不会有了吧!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不缺乏诸如帝王将相之类的人物,但帝王将相的历史作用无非是一个新的政权的诞生替代了一个腐朽没落的政权!而冉闵的伟大之处却在于挽救了一个濒临灭亡的民族!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揭开被尘封已久的历史疮疤固然疼痛,但唯有痛彻骨髓方能使人警醒!在我们为眼前的盛世繁华欢呼的同时,不妨回过头来看那段血淋淋镌刻在中华民族脊背上的伤痛吧!不为怀念,只为唤起流淌在我们身体中的那份血性!

        我们这个民族需要像冉闵一样的血性,一个容易忘却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缺乏血性的民族是难以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长盛不衰的!只有当冉闵这样令四海蛮夷胆寒的民族英雄被广泛尊崇的时候,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才能看到伟大复兴的曙光!

那有什么的, 历史评价很高,在文人眼力,那不是什么汉族差点被灭族,是汉族太残忍居然灭了蝎族(文人思想:人家蝎人杀你就杀你吧,你干嘛杀人家,不死无所谓啊,但是你杀人家,杀人是不对滴。。。抗日战争之所以还没有丑化,是不敢得罪***,比较人家日本人杀你是他不对,但是你为什么要反抗呢,你为什么要杀日本人呢,杀人是不对滴。。。)。掩盖思想为民族大融合,其实当时汉人的能力非常强大,但是为什么会变成两脚羊,主要来源与儒家思想,不反抗思维加上不敢反抗和家人无脑子阻止怕事思维。如果你听过10个日本人灭了好级10W中国人,那不是神话,是真实的事情,难道日本人真那么牛逼,当然不是,还是因为那个思想在作祟。冉闵,民族英雄,不得不说,没有他,汉族早就不存在了,不是说他多牛逼,而是他成功打败胡人,引起了胡人的注意(汉人被成为两脚羊的食物,食物你懂的),没想到食物也有战斗力,第二汉族和胡人矛盾虽然非常大,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反抗,没有一个人有反抗的思想(当然也存在汉人当官的,但是汉奸和间谍这个词语就不多说了)。冉闵的成功,加上命令给汉人极大的鼓舞,至少可以说是帝王说可以杀胡人,帝王不说,我就不敢杀胡人。其实胡人被平民干的鸡飞狗跳的,死伤逃跑的不计其数,造成蝎族只剩下1W人了,不过它们跑到南方,南方我就不多说了,除了岳飞以外,就没见过人(而且岳家军也是民兵和收服的农民兵),但是过于愚蠢的南方接纳它们后造成1W人蝎族差点灭了南方的种,所以才是汉族最黑暗的时代,不过北方是重灾区,毕竟自古至今想当皇帝,首先平北方,南方可以无视。如果你知道北魏的话,有些东西就和冉闵有关,本来汗人是食物,但是冉闵告诉胡人汉人也是人,不是羊。鲜卑后面的皇帝都非常崇拜汉族的礼仪文化,自此开始汉族从羊的名称上变会了人,由于鲜卑大力提倡交汉(和有地位的汉人结交),结汗(规定胡人女人必须嫁给汗人),用汗(大量的汉族人才),最终统一了全国,但是毕竟是少数民族,在最高点是站不住脚的。很快就被灭了。

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五胡乱华

古代,汉羌两族交战频繁,彼此争斗不止,而东汉发生的百年羌战,便是深刻改变历史。对两汉历史有了解的人往往只知道匈奴的危害,但是匈奴其实只是危害边塞,并没有深入内地进行掳掠。

但汉羌战争就不同了不同,战争发生在凉州(河西走廊),原来是汉武帝从匈奴人手里夺下来的地方,其中的焉支山牧场是最好的军马养殖场,汉代的汗血宝马就在此繁衍成军,公元前71年,匈奴攻击乌孙,乌孙向汉朝求助,汉宣帝一方面派遣远征军支援乌孙,另一方面从本土派遣15万骑兵骑着装备了高马鞍的经过汗血宝马改良过的凉州战马冲出长城,兵分五路攻入匈奴腹地,匈奴见汉军来势凶猛不敢应战退避漠北。

于是乎,大汉的军队横扫草原,如入无人之境,虽然只是消灭了匈奴的一部分力量,但客观上孤立了匈奴派出攻击乌孙的部队,汉-乌孙联军乘机大破匈奴,斩首三万六千余级,大获全胜。

打赢了对匈奴战争之后,汉朝便大规模向凉州移民,来加强对西部的控制,到东汉时凉州已经被称为汉十三州之一,原本汉朝政府想这下就没问题了,但羌乱改变了一切,羌人顽强敢战,史书记载”羌人以战死为吉”,东汉时凉州的官员又肆意压迫归附的羌人,引发羌人反叛,因为凉州是个汉羌杂居的地方,羌乱很快变成了汉羌仇杀,延续近百年,董卓、马腾、韩遂都因此起家。

汉政府为镇压叛乱,用

五胡乱华,请简单讲一下啊

  “胡说”一词始于东晋之后,当时,鲜卑、匈奴、羯、氏、羌先后统治中原地区(人称这一时期为“五胡乱中华”)。胡人即我国边远地区的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