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后九伐在古籍中有哪些记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关于夏后九伐在古籍中有哪些记载?,第1张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大东之野,夏后氏于此舞九伐。”夏后氏名启,相传是大禹的儿子,后来建立了大夏王朝。大东之野,是指大东的一片广场。夏后氏在这里指挥大家,练“九伐”这类的舞蹈。

据《礼记》解释:“一击一刺为一伐”,所谓“九伐”就是手持器械,互相击刺的9个回合。

至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西周人沿用夏代传下来的“击刺之法”,培养和锻炼武士的攻防能力。武王伐纣推翻了商朝。伐商前夕,用武舞鼓励士气,名曰:“武宿夜”,给“击刺之法”配上了音乐,称为“舞象”,随后,又以灭商时的战争场面为题材,编了一种“大武舞”,歌颂他的武功。

《史记·乐书》记载,大武舞的参加者有数百人,全部戎装,手执兵器在音乐伴奏声中做着各种队形变换,一共有6段音乐,队形变换6次。

“九伐”、“舞象”、“大武舞”,都是早期以表现战争为内容的舞蹈。这些舞蹈有助于培养人的军事技能,一击一刺实际都带有攻防含意,形式也与武术的对练有相近之处。

人们把在战斗中运用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反复模仿着、传授着、习练着,夏后指挥大家进行攻防格斗的训练,使人们在狩猎活动和战争中积累的搏斗技能相互交流和传授,这实际上是早期的练武活动,实质是培养人们的军事技能,一击一刺都带有攻防意识,形式也与后世武术的对练有相近之处,“击刺之法”的回合,就是后世武术套路形式的最初模式。

《史记》中记载的大武舞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续断的别名 7 来源 8 产地 9 性味归经 10 功效与主治 11 续断的用法用量 12 续断的化学成分 13 续断的药理作用 14 续断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142 来源 143 性状 144 鉴别 145 检查 1451 水分 1452 总灰分 1453 酸不溶性灰分 146 浸出物 147 含量测定 1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474 测定法 148 饮片 1481 炮制 14811 续断片 148111 含量测定 1482 酒续断 148211 含量测定 14822 盐续断 148221 含量测定 149 性味与归经 1410 功能与主治 1411 用法与用量 1412 贮藏 1413 出处 1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续断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续断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续断 1 拼音

xù duàn

2 英文参考

Dipsacus japonicus Miq [朗道汉英字典]

radices dipsaci [朗道汉英字典]

dipsaci 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imalayan tease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imalayan teasel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Dipsac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imalayan teasel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续断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的干燥根[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adix Dipsac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himalayan teasel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续断的别名

川断、山萝卜[2]。

属折、接骨、龙豆、南草。

7 来源

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eroides C Y Cheng et T M Ai的干燥根[1]。

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eroides C Y.cheng et T.M Ai的根[2]。

8 产地

续断主产湖北、四川、湖南、贵州等地[2]。

9 性味归经

续断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续断味苦、辛、甘,性微温;入肝、肾经[2]。

10 功效与主治

续断具有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的功效[2]。

续断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足软乏力,遗精,带下[2]。

续断治风湿骨节疼痛,跌打损伤,骨折[2]。

续断治崩漏,妊娠胎动漏血,血痢,便血,吐衄,痔漏,创伤出血[2]。

续断治刀伤、痈疡、折跌,能续筋骨,亦治妇女崩中漏血,破症结瘀血:

续断治妊娠胎动:用川续断(酒浸)、杜仲(姜汁炒,去丝)各二两,等分为末,加煮烂了的枣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续断治产后诸疾(血晕、心闷、烦热、气接不上、心头硬、乍寒乍热等):用续断皮一把,加水三升煎成二升,分三次服。

续断打伤,闪了骨节:加续断叶捣烂敷伤处。

11 续断的用法用量

煎服,6~12g[2]。

12 续断的化学成分

续断含当药苷、马钱子苷、木通皂苷等[2]。

续断的挥发油中有莳萝艾菊酮、三叔丁基苯酚等[2]。

13 续断的药理作用

续断对小鼠和鸡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2]。

体外试验,续断对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2]。

续断对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可降低动脉压,兴奋兔子宫平滑肌[2]。

14 续断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续断

Xuduan

DIPSACI RADIX

142 来源

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zcus er Wallex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和须根[3],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

143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略扁,有的微弯曲,长5~1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稍扭曲或明显扭曲的纵皱及沟纹,可见横列的皮孔样斑痕和少数须根痕。质软,久置后变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墨绿色或棕色,外缘褐色或淡褐色,木部黄褐色,导管束呈放射状排列。气微香,味苦、微甜而后涩。

14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栓内层较窄。韧皮部筛管群稀疏散在。形成层环明显或不甚明显。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近形成层处分布较密,向内渐稀少,常单个散在或2~4个相聚。髓部小,细根多无髓。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黄棕色。草酸钙簇晶甚多,直径15~50μm,散在或存在于皱缩的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紧密的条状。纺锤形薄壁细胞壁稍厚,有斜向交错的细纹理。具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约至72(90)μm。木栓细胞淡棕色,表面观类长方形、类方形、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壁薄。

(2)取本品粉末3g,加浓氨试液4ml,拌匀,放置1小时,加三氯甲烷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用盐酸溶液(4—100)30m1分次振摇提取,提取液用浓氨试液调节pH值至10,再用三氯甲烷20ml分次振摇提取,合并三氯甲烷液,浓缩至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续断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程序》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醚丙酮(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1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续断皂苷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程序》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一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45 检查 1451 水分

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

1452 总灰分

不得过1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K)。

14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K)。

14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450%。

14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VI D)测定。

1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2nm。理论板数按川续断皂苷Ⅵ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川续断皂苷Ⅵ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1含15mg的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1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细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0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14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川续断皂苷Ⅵ(C47H76O18)不得少于20%。

148 饮片 1481 炮制 14811 续断片

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褐色至黄褐色,有纵皱。切面皮部墨绿色或棕褐色,木部灰**或黄褐色,可见放射状排列的导管束纹,形成层部位多有深色环。气微,味苦、微甜而涩。

148111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川续断皂苷Ⅵ(C47H76O18)不得少于15%。

同药材。

1482 酒续断

取续断片,照酒炙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D)炒至微带黑色。

本品形如续断片,表面浅黑色或灰褐色,略有酒香气。

148211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川续断皂苷Ⅵ(C47H76O18)不得少于15%。

同药材。

14822 盐续断

取续断片,照盐炙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D)炒干。

本品形如续断片,表面黑褐色,味微咸。

148221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川续断皂苷Ⅵ(C47H76O18)不得少于15%。

同药材。

149 性味与归经

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1410 功能与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崩漏,胎漏。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1411 用法与用量

9~15g。

1412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1413 出处

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石枣的别名 5 来源 6 原形态 7 生境分布 8 性味 9 功能主治 10 石枣的用法用量 11 附方 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石枣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枣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枣 1 拼音

shí zǎo

2 出处

《陜西中草药》

3 拼音名

Shí Zǎo

4 石枣的别名

石豆、巖豆(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金枣、石米(《陜西中草药》),独叶巖珠、鸭舌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 来源

为兰科植物石豆兰的全草。夏、秋采收,除去泥土及杂质,阴干。

6 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匍匐小草本。气生根须状,白色。根茎纤细,横生,具节,节上着生假鳞茎,绿色,小形,卵圆状,具棱。每个假鳞茎顶部生叶1片,狭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5~3厘米,先端微缺,中脉凹下,全缘。伞形花序由假鳞茎基部抽出,具细总梗,有花4~6朵;花淡**。蒴果卵形。花期6~8月。

7 生境分布

生于悬崖阴湿处,也附生于树干上。分布陜西、浙江、福建、四川等地。

8 性味

甘辛,凉。

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甘辛,寒。"

②《陜西中草药》:"甘淡,凉。"

9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凉血活血。治高热惊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关节肿痛,痈肿,咽痛,跌打损伤。

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滋阴降火,清热利湿。治高热惊风,白喉,口腔炎,牙痛,乳痈,背痈,风湿痹痛。"

②《陜西中草药》:"活血舒筋,补阴助阳。治半身木遂,四肢瘫痪,风湿麻木,刀伤,跌打损伤,汤、火烫伤,劳伤,小儿高烧抽风,遗精。"

10 石枣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11 附方

①治小儿惊风,角弓反张:鲜石豆兰一两,水煎服。

②治风热咽痛,实火头痛:鲜石豆兰一至二两。水煎服。

③治关节肿痛:鲜石豆兰二至四两,金银花藤一两,猪蹄一个,黄酒四两。水炖服。

④治乳痈:鲜石豆兰捣烂敷患处,另用鲜全草二两,烧酒一至二两。隔汤炖,分二次服。(①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劳伤:石枣一至二两,泡入一斤白酒中,每早、晚各服药酒一至二酒盅;或石枣、石豇豆各五钱,泡酒服。(《陜西中草药》)

③治刀伤:石枣适量,研粉,开水调敷伤处。(《陜西中草药》)

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石枣的方剂 仙授外伤见血主方

即化为黄水滚出;脑侧近耳边寒热作痛,加丹皮1钱,石枣、泽兰各2钱;目伤出血不止,用人乳饭内蒸过涂之;

明目壮水丸

)60克天门冬(去心)60克麦门冬(去心)60克石枣(酒蒸,去核)60克枸杞子(酒洗)48克五味子3

十宝丸

锉,泔浸1宿,焙干)1两,当归(去芦,焙)1两,石枣半两(去核),枸杞子(焙)半两,菟丝子(酒浸,焙

贴脐膏

钱,锁阳4钱,木鳖子4钱,蓖麻子4钱,龙骨4钱,石枣4钱,山药4钱,杏仁4钱。主治:男子遗精、白浊,

既济丸

黄柏(盐、酒炒)知母(盐、酒炒)各9克牡蛎(煅)石枣(酒蒸,去核)各9克五味子3克制法:上药研末,面

更多用到中药石枣的方剂

用到中药石枣的中成药 安肾丸

钱,胡芦巴5钱,杜仲(姜汁拌炒)5钱,远志5钱,石枣(酒蒸去核)5钱,破故纸5钱,赤石脂(煅)5钱,

精制猴散枣

ao标准编号:WS3B106091处方:猴枣400g天竺黄300g川贝母200g沉香100g

小儿肺闭宁片

995处方:石膏90g麻黄30g紫苏子45g大枣15g桔梗45g苦杏仁45g川贝母90g橘红60

解郁安神冲剂

3B085991处方:柴胡40g大枣30g石菖蒲40g半(制30g白术(炒)30g浮小麦

四神丸

,五味子9g,肉豆蔻7g,益智仁9g,肉桂2g,石菖蒲6g,乌药9g,猪脬1个。将以上中药装入猪脬

更多用到中药石枣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石枣 《轩岐救正论》:[卷之三药性微蕴]麋茸阿胶石枣麋胶龟胶枸杞肉苁蓉巴戟天松子仁怀山药杜仲覆盆龙眼萝子酥酪金樱子

乃生身之根蒂阴阳之橐也寒热偏胜。病斯睹矣。故麋茸石枣苁蓉诸品。虽能填补真阴。尚须君以熟地。又鹿茸肭脐

《目经大成》:[卷之三固阵]养阴清燥汤十三

生地玉竹百合百部石斛麦冬石枣淡竹叶当归人参五味子甘草山药漏睛,痼疾也,不治不变,治亦鲜愈。然无夜无明

《古今医鉴》:[卷之八]淋闭

地黄(各五钱)黄柏知母(各盐酒炒,三钱)牡蛎()石枣(酒蒸,去核,各三钱)五味子(一钱)上为末,面糊

《药症忌宜》:正文

咸温,甘热,酸敛。人参人胞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五味石枣鹿茸覆盆子巴戟天补骨脂附子仙茅阴痿属命门火衰,下

《本草述钩元》:[卷二十四枳]山茱萸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柏树叶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生境分布 26 性状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柏树叶的用法用量 210 附方 2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柏树叶的方剂 2 古籍中的柏树叶 1 拼音

bǎi shù yè

2 《辞典》:柏树叶

21 出处

《分类草药性》

22 拼音名

Bǎi Shù Yè

23 来源

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枝叶。全年可采,剪取枝叶,阴干。

24 原形态

柏木,又名:香柏(《三辅旧事》),香扁柏、垂丝柏、扫帚柏、白木树、密密松、扁柏、垂柏、柏青树、宋柏。

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直径可达1米。树皮平滑,灰褐色,枝条下垂。叶鳞片状,交互对生,紧贴枝上,呈卵状三角形,生于幼树或老树壮枝上的呈线形或锥形,3或4枚轮生而广展,先端长尖稍开展。花小,单性,同株,顶生;雄花序**,对生成椭圆形,雄蕊通常8。球果木质,球形,具短柄,直径8~12毫米,褐色,鳞片8,盾状,镊合状排列,背面有短尖的小凸体,每鳞片具种子3。种子卵形,稍有翅。花期4~5月。果期6~9月。

25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公路旁、古墓和庙宇等处常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26 性状

枝叶呈树枝状。叶细小鳞片形,先端锐尖,紧密贴生于小枝上,但在较大的枝上,叶尖不紧贴而成刺状突出;叶面黄绿色或灰绿色;小枝棕褐色。质脆,易断。气淡,味涩。

27 性味

①《分类草药性》:"苦涩。"

②《重庆草药》:"味苦辛,性温,无毒。"

28 功能主治

治吐血,血痢,痔疮,烫伤。

①《分类草药性》:"和血。治肠风痔肿,痢疾,吐血;兼涂小儿肥疮。"

②《重庆草药》:"止血生肌,治刀伤。"

③《广西药植名录》:"治咳血,心气痛,筋缩症。"

29 柏树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210 附方

①治吐血:柏树子、柏树叶。打粉,兑酒吃,每次四钱。

②治小儿肥疮:柏树嫩叶打粉(或煅打粉),调油涂(洗净后涂)。

③治刀伤:柏树嫩叶,嚼烂敷。(①方以下出《重庆草药》)

④治蛇伤(目光复视):柏树叶二两,香附全草二两。米泔水煎洗伤口。(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烫伤:柏叶捣汁搽。(江西《草药手册》)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柏树叶的方剂 五神丹

音:wǔshéndān《疡科选粹》卷七:组成:柏树叶、鱼腥草、皱面草、草决明、地松节各等分。主治:

瓷药散

ǎn处方:白瓷药1两(细研),柏叶1两(微炙),柏树细枝1两(锉,炒黄),茴根1两(锉)。制法:上为

掞瘴散

ot;疡医》卷二:方名:掞瘴散组成:柏树皮(去外面粗皮)、侧柏叶各等分。主治:疔疮瘴毒溃烂成疮用法用

神柏散

。《松峰说疫》卷五:方名:神柏散组成:庙社中西南柏树东南枝(晒干)。主治:瘟疫。用法用量:每服2钱,

松脂膏

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三○○:方名:松脂膏组成:柏树上白胶1两,松脂1两,黄蜡半两。主治:肉刺。用法

更多用到中药柏树叶的方剂

古籍中的柏树叶 《疡医大全》:[卷十八颈项部]瘰门主方

细末,炼蜜丸绿豆大,每服十丸,灯心汤下。内消瘰柏树叶捣烂敷核上,以炒盐熨之,一日三五次,以消为度。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心小肠部通治诸般恶虫咬]毒蛇咬

,以水磨少许敷咬处;又为细末,酒服之。又方,用柏树叶、鱼腥草、地松节、皱面草、草决明共一处研细,敷

《寿世保元》:[卷十灸法]定例

必发。若气血虚弱者调之以药饵。一灸后疮未发。宜柏树叶贴之。一灸后切宜避风冷。节饮酒。戒房事。远七情

《文堂集验方》:[卷四]外科

烂。醋调稀入指浸之即愈。如因蛇蕈毒瓦斯触痛。以柏树叶同蜜捣烂敷之。〔指义生毒〕名鸦翅。用蛇瓢草捣烂

《惠直堂经验方》:[附急救门]解钩吻毒方

古书籍大全经典读物如下:

1、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孝经》、《弟子规》、《四书集注》、《增广贤文》等。

儒家经典又称儒家典籍,是儒家学派的典范之作,被世人奉为“经”,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主要指十三经,同时也包括历代儒家学者的评注和解说。

2、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公羊传》、《读通鉴论》等。

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

3、老庄之学:《道德经》、《庄子》、《有子》、《韩非子》、《墨子》、《孙子兵法》、《鬼谷子》、《明夷待访录》等。

老庄之学,又称玄学、新道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后,继黄老之学道家衍生出的一个新门派,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时期。

4、其他子部古籍:《论衡》、《幼学琼林》、《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

四库全书将中国历史上创立一种学说或建立一个学派的人物文集列入“子部”,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实际上,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皆入子部,十分庞杂。

5、先秦文选:《楚辞》、《汉赋》、《昭明文选》等。

《先秦散文选》是1997年10月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根泽 ,戚法仁。

6、唐宋诗文:《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乐府诗集》、《十八家诗抄》等。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这个我知道,四种材料,分别是:韭菜根、小老鼠(就是没长毛的小老鼠)、苟树嫩尖、石灰(忘记生的熟的了),四种一起碾碎,晒干,我记得颜色是灰白色。小时候我就用这个,邻居老人做的,这个配方好多年后才和我说的,我自己没做过。

用十灰散止血,或用金疮药止血,再用布包扎。如果是流血不止就需要火烙使血管烧焦,防止流血,不过连麻醉药物都难找,通常是要忍着剧痛来疗伤。

公元1世纪,罗马医学作家塞尔苏斯才在他编写的百科全书中首次记录了完整的治疗外伤的方法。他写到了伤口愈合所需要的时间、建议压迫止血、以及持续按住或结扎血管以止血的方法。

他对处理伤口的经验已经和现代医学处理外伤的方法非常接近:“一定要清理干净伤口内部,避免有血凝块留在里面,否则会引起化脓和发炎,使伤口难以愈合最后,伤口的边缘要用线缝合,或者用夹子一类的工具夹紧。”

在抗生素发现之前,人们可以用于预防感染的方法,最常用的是火烧和油灼。人类对火似乎都有种天然的崇拜,希波克拉底在他那本著名的《格言》中,最后压轴那句甚至是这样说的“手术刀治疗不了的,火可以治疗;而火治疗不了的,那就一定没治了。”

扩展资料

在我国的古代战争中,武器其实一直都没有多大的进步,无非是更锋利一点,更坚固一点,从本质上来说还属于冷兵器。战场上士兵中几刀几箭,如果治疗不及时,都有可能丧命。他们不是死在刀伤剑伤之下,而是伤口感染所应发的炎症。

根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在向西方发动进攻的时候,他的手下有一名大将不慎被箭矢射中胸部。当时就翻下马来,血流不止。他的部下赶紧将他抬了回来,让医官赶紧救救他,再不进行治疗,光是流血就足以致命了。

但是由于箭头的位置过于刁钻,不可轻易拔下来,要不然就会当场去世。成吉思汗命人牵过一头牛来,就地格杀,掏出内脏后将伤者放入牛腹中,本来奄奄一息的将军不再出血,情况也稳定了下来,甚至回复了神智。经过治疗,将箭矢取出后就回复了健康。

古人这个疗法,叫做“腹罨疗法”。这种方法储能能治疗出血外,对于其他的一些病症也有一定的效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这种治疗方法。他认为把人放进刚刚宰杀的牛腹中,使用牛身体之中还没有散去的“生气”来驱赶患者体内的病症。

经过现代研究之后,普遍认为是利用刚死动物的体温,加快伤者的血液流动,同时变相的包扎伤口,经过这样处理,伤者不仅可以止血,还能够利用体温提高自身的活性,使自身不至于休克。

央视网-战场上受伤该怎样处置

央视网-战场上受伤后有效止血对挽救伤者生命至关重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