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的通假字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4收藏

《桃花源记》的通假字有哪些?,第1张

1、“要”通“邀”,邀请。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白话译文: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2、“志”通“记”,做标记。

原句: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白话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3、“缘”通“沿”,沿着。

原句: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白话译文: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4、“具”通“俱”,完全,详尽。

原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白话译文: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

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如下:

一、通假字:

1、不复一一自辨。

辨:通“辩”, 辩解。

2、于反复不宜卤莽。

卤:通“鲁”,粗鲁。

3故今具道所以。

具:通“俱”,详细。

二、古今异义词:

1、故略上报。

上报:古义: 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

2、于反复不宜卤莽。

反复: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

3、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汹汹:古义:大吵大闹。今义: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4、故今具道所以。

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

5、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区区:古义:谦词,用于自称。今义:指小或少。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也”表判断。) 

意思:(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

(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为”译为“是”表判断。)

意思: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3)胥怨者民也。(者,也表判断。) 

意思:连老百姓都抱怨啊。

2、状语后置句:

(1)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于朝廷”作状语后置。)

意思:在朝堂上公开议定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

(2)受命于人主。(“于人主”作状语后置。)

意思: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

3、宾语前置句: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何为应为“为何”。)

意思:(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

4、定语后置句:

至于怨诽之多。(“多”作定语后置)

意思: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

四、一词多义:

1、以:

(1)以致天下怨谤也。

连词,表结果,译为“因而”,

(2)以授之于有司。

连词,表目的,译为“来,以便”。

(3)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介词,把。

(4)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介词,表原因,因为。

2、为:

(1)不为侵官。

判断动词,是。

(2)为天下理财。

介词,替,给。

五、词类活用:

1、以膏泽斯民。

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

2、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事:做。

用纸写的卷轴书,也称“卷子”,盛行于南北朝至唐代。敦煌千佛洞发现的数以万计的古写本书几乎都是卷轴形式。卷宽约一尺,长短不一。卷上用铅或墨划“栏”,叫“乌丝栏”,用朱划则叫“朱丝栏”,上下框叫“栏”,分隔每行文字的叫“边准”,也叫“界行”或“解行”。佛经每行一般写17个字,其他古籍则每行多少字不等。纸质卷轴出现后,中国始用“卷”为图书计量单位。一部书往往有好几卷以至几十、几百卷。在卷轴外面还得包上“帙”。卷轴在内,帙在外,就像书卷穿上衣服,所以称它为“书衣”。卷数少的一部书只包一个帙,多则分若干帙。帙用细竹帘编成,外面蒙上缣、绢、绨、绫等丝织品或麻布,有各种色彩。卷轴用帙包裹后还需标出书名以便从架上寻找(图1[卷轴插架(左)与展开(右)示意图]),所以在轴的朝外一头挂上一小块象牙作的签,通称“牙签”,上刻书名和卷数,有时染上不同的颜色以区别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图书。

通字的各种写法:1 乛(横撇/横钩)、2 丶(点)、3 丨(竖)、4 𠃌(横折钩)、5 一(横)、6 一(横)、7 丨(竖)、8 丶(点)、9 ㇋(横折折撇)、10 ㇏(捺)。

包含的意思分别如下: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

《桃花源记》的通假字有哪些?

1、“要”通“邀”,邀请。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白话译文: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