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死有很多讳称,其中对诸侯的死称作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7收藏

古代对死有很多讳称,其中对诸侯的死称作什么?,第1张

古代对死亡一般都会采用隐晦的说法来表示,所以我们一听到死亡的讳称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我国文化组成中重要的一部分。

古代对诸侯的死亡称作:薨或者薨逝。

在古代,一般有封爵的诸侯,他们去世,一般会尊称为薨或者薨逝。

比如说在《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中,有“十有二月己未,公薨于乾侯。”还有书曰:““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

还有一说,在古代,封爵的诸侯,他们去世,一般会尊称为晏驾。

比如说在《战国策·秦策五》中,有“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没有爵位、封号的士大夫的死亡,可以称为:“逝”、“卒”等等称呼。

一般来说,死亡在我国古代不会直接说出死亡这个词语,而是会用其他隐晦的说法代指。指代死亡的说法还有不少,根据身份和年龄来区分。

皇帝、国君的死亡,称作:“驾崩”、“千秋”、“百岁”等等。比如说在《出师表》中,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样的描述,就是在指代君主的亡故、去世。

一般人的死亡,可以称作:“辞世”、“逝世”、“去世”、“谢世”、“长眠”、“就木”、“溘逝”、“作古”等等说法。

如果是小孩子的死亡,可以称作:“夭折”等等说法。出家修道之人的死亡,可以称作:“圆寂”、“云寂”、“涅槃”等等说法。

一般人的死亡,如果是在二十岁一下,可以分为三类,在八周岁到十一周岁之间称为“下殇”,十二周岁到十五周岁称为“中殇”,,十六周岁到十九周岁称为“上殇”。

从这些说法中可以看出,在古代的时候,死亡一般会有很多指代的说法。

1,君王除“崩”外,还有“山陵崩”、“驾崩”、“晏驾”、“千秋”、“百岁”等。 一般官员和百姓死亡,则称“殁”、“殂”、“千古”、“殒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弃世”、“故”、“终”等。 父母死后。孩子们则讳称“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则婉称“见背”。 佛道徒之死,说法更多,如“涅般”、“圆寂”、“坐化”、“羽化”、“示寂”、“仙游”、“登仙”、“升天”、“仙逝”等。“仙逝”现也可用于被人尊敬的人之死。 2,皇帝---架崩(殂)

皇亲国戚---薨(音hong轰)

高官达贵---逝\卒

平民---死

僧侣---圆寂\坐化\羽化\涅盘

道家---驾鹤西游

美人--香消玉殒

崩、薨、卒、死、殇、夭

一、崩拼音:bēng

释义:

1、倒塌:崩塌。崩坍。崩毁。崩解(jiě)。崩溃。崩决。崩颓。分崩离析。

2、破裂:崩裂。把气球吹崩了。

3、崩裂的东西击中:放爆竹崩了手。

4、败坏:礼坏乐(yuè)崩。

5、称枪毙:拉出去崩了。

6、君主时代称帝王死:驾崩。

二、薨拼音:hōng

释义:

1、〔薨薨〕成群的昆虫一起飞的声音,如“虫飞薨薨”。

2、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三、卒拼音:zú

释义:

1、兵:士卒。小卒。兵卒。

2、旧称差役:走卒。

3、死亡:病卒。生卒年月。

4、完毕,终了:卒岁(度过一年)。卒业(毕业)。

5、终于:卒胜敌军。

四、殇拼音:shāng

释义:

1、未成年而死:幼子早殇。

2、为国战死者:国殇。殇魂。

五、夭拼音:yāo

释义:

1、草木茂盛美丽:夭夭(茂盛而美丽,如“桃之夭夭”;颜色和悦的样子,如“夭夭如也”;灾)。

2、未成年的人死去:夭折。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崩颠[bēng diān] 

坠落。

2、崒崩[zú bēng] 

倒塌。

3、崩愤[bēng fèn] 

痛心忿怒。

4、崩决[bēng jué] 

崩塌溃决。

5、崩逝[bēng shì] 

指帝王之死。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注释

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⑦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柴琐屑终身乎?

---秋瑾

古代对死有很多讳称,其中对诸侯的死称作什么?

古代对死亡一般都会采用隐晦的说法来表示,所以我们一听到死亡的讳称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我国文化组成中重要的一部分。古代对诸侯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