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短一些
1、响亮的名字
从前,有个姓张的财主找到教书先生说:自古以来,凡是当大官的,都有个响亮的名字,麻烦您帮我儿子改个名字吧,越响亮越好。
教书先生问:你有几个儿子?
张财主说:4个。
教书先生问:是什么字辈的?
张财主回答:大字辈。
教书先生说:那好,就叫张大枪、张大炮、张大喇叭、张大号吧!
2、报复
有个老头子哄孙子玩,小孩磨牙淘气,老头子打了他一巴掌。
儿子一看有些心疼,照着自己脸狠狠抽了几耳光。
老头子问儿子:你打自己干嘛?
儿子气愤道:许你打我儿子,就不许我打你儿子啊?我才不吃这个亏呢!
3、 解恨
有一户人家,儿子、媳妇心肠狠,常常虐待父母。
两位老人吃尽了苦头,却非常疼爱自己的小孙子。
邻居劝他们:亲儿子都不孝顺,还疼孙子干嘛?
老头子噙着泪道:我们只盼着孙子赶快长大,也娶个媳妇气气他爹娘,好为我俩解解恨!
4、扯淡话
从前,有个将军,率领一帮水兵坐船远征。船被一条大鱼吞到肚子里了。大鱼被一只白鹤叼走。白鹤正想吞下大鱼,嘴一松,鱼从天上掉下来了。一个老太婆正站在院子里往天上瞧,鱼正好落到她的眼睛里。她揉揉眼睛,把鱼从眼睛里揉出来了。鱼的肚子揉破了,士兵从鱼肚子里一个一个钻出来。他们很长时间没吃东西,饿得发慌。那个将军向婆婆施了礼,请她给兄弟们弄点东西吃。
老太婆从屋里拿出个豆包,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这帮人就围着豆包啃起来。啃了三天三夜,还没有啃到里面的豆馅。结果大家都啃饱了,才啃出来一块石碑,只见上面写道:此处离豆馅儿还有四十五里。
5、相亲
相亲见面会上,她侃侃而谈,说她以前的男友如何开豪车,住豪宅,经常夸她如何如何漂亮,一看到她就紧张。
他看了看她:我,我一般看,看到美女,也,也会紧张的说,说不出话来。
她噗嗤一笑:你这种搭讪的方式真老土。但,但看到不,不好看的,就,就会结巴。
那女的立马脸变成了猪肝色。
战国铜器上《采桑图》描绘的桑树有高矮两种类型,低短的桑树可能就是后人所称的地桑,关于地桑,古籍说:头年将桑椹和黍一起种下去,待桑树长到和成熟的黍一样高时,齐地面割下,第二年桑树便从根上重新长出新的枝条。这种桑树不仅便于采摘和管理,而且枝嫩叶肥产量较高。地桑的出现,也是蚕桑生产发展上的一大进步。
古籍中关于孝的名言如下:
1、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2、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5、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6、长幼有序。——孟子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9、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1、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2、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4、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5、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6、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17、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18、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9、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0、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在我国的《尚书》、《史记》等古籍中,都有关于舜命益(即伯益)为“虞”掌管草木鸟兽虫鱼的记载。《孟子》中说,益曾放火将一些山林烧毁,以赶走毒蛇猛兽。而《禹贡》则记载了大禹在治理洪水时,也曾大规模砍伐树木。《诗·大雅·皇点》中还记载周人在古公亶父时代,百姓砍除树木,营建居住点和毁林开荒的情况。
古籍中关于孝的论述具体如下:
《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广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道家《庄子·天运》孝的观念:「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百善孝为先,万恶*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出自清代著作《围炉夜话》。
民间故事,短一些
本文2023-10-23 08:25:1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0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