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名儒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5收藏

东汉的名儒,第1张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1] ,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2] (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建设有张衡博物馆。

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延熹九年(166年),马融去世,享年八十八岁。唐代时配享孔子,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1]

马融一生注书甚多,注有《孝经》、《论语》、《诗》、《周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皆已散佚,清人编的《玉函山房丛书》、《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作品,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他尤长于古文经学。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他不拘于儒者的礼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卢植、郑玄等都是其门徒。

陈蕃(-188)东汉大臣。字仲举,汝南平舆人。灵帝时封高阳侯。

王符东汉学者。字节信,安定临泾人。著书三十余篇,取名《潜夫论》。

王逸东汉文学家。字叔师,南郡宣城人。有《楚辞章句》。

胡广(91-172)东汉官吏,字伯始,南郡华容人。官至太傅,历事安、顺、冲、质、桓、灵六帝。时人有“天下中庸惟胡公”之谚。

杜密(-169)东汉大臣。字周甫,颖川阳城人。与李膺并称“李杜”。

崔寔(-约170)东汉官吏、政论家。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人。崔瑗子。代表作《政论》。

赵壹东汉名士。字元叔,汉阳西县人。善辞赋,以《刺世疾邪赋》最著名。

段颎(jiǒng)(-179)东汉将领。字纪明,武威姑臧人。封都乡侯。

陈寔(104-187)东汉名士。字仲弓,颖川许人。

服虔东汉学者。字子慎。初名重,又名祇,后改为虔。河南荥阳人。有《春秋左氏传解》等。

应邵东汉官吏、学者。字仲远,汝南南顿人。著有《汉官仪》、《风俗通义》、《汉书集解》等。

卢植(-192)东汉官吏、学者。字子干,涿郡涿人。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

高诱东汉涿郡涿人。受学于卢植。有《战国策注》、《淮南子注》、《吕氏春秋注》等。

赵歧(约108-201)东汉经学家。字邠卿,京兆长陵人。原名嘉,字台卿。有《孟子章句》。

李膺(110-169)东汉大臣。字元礼,颖川襄城人。反对宦官专权,被称为“天下楷模”。

郑玄(127-200)东汉著名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遍注群经,集汉代经学之大成,世称“郑学”。所注以《毛诗笺》、《三礼注》影响最大,另注《周易》、《论语》、《尚书》等。

郭泰(128-169)东汉名士。字林宗,太原界休人。

何休(129-182)东汉经学家。字邵公,任城樊人。作《春秋公羊解诂》,注《孝经》、《论语》等。

蔡邕(133-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人。灵帝时写《六经》于碑,世称“熹平石经”。封高阳乡侯。

荀悦(148-209)东汉末史学家。字仲豫,颖川颖阳人。撰有《汉纪》三十篇,《申鉴》五篇。

许劭(150-195)东汉末名士。字子将,汝南平舆人。好评人物,月更一名,时称“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孔融(153-208)东汉末学者。“建安七子”之一,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官至北海相,世称孔北海。

张纮(153-212)东汉末文学家。字子纲,广陵人。著有《瑰材枕赋》等。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名机,南阳涅阳人。著《伤寒杂病论》,后人整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臧洪(160-195)东汉官吏。字子源,广陵射阳人。

陈琳(-217)东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人,“建安七子”之一。诗歌有《饮马长城窟行》等。明人辑有《陈记室集》。

应玚(-217)东汉末文学家。字德琏,汝南南顿人,“建安七子”之一。明人辑有《应德琏集》。

刘桢(-217)东汉末文学家。字公干,东平人,“建安七子”之一。明人辑有《刘公干集》。

阮瑀(约165-212)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陈留尉氏人。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徐干(171-218)东汉末文学家。字伟长,北海人,“建安七子”之一。后人辑有《徐伟长集》。

祢衡(173-198)东汉末名士。字正平,平原般人。代表作有《鹦鹉赋》等。

杨修(175-219)东汉末文学家。字德祖,弘农华阴人。现存《答临淄侯牋》、《节游赋》、《神女赋》、《孔雀赋》等。

王璨(177-217)东汉末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

蔡琰东汉末女诗人。字文姬,陈留圉人。蔡邕之女。作有《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

仲长统(180-220)东汉末政论家。字公理,山阳高平人。有《昌言》三十四篇,多评论时政

邓禹、耿弇、梁统、窦融、马援等等。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更始元年(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

刘秀称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永平元年(58年)去世,谥号元侯。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后于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诬陷,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

1汉光武帝刘秀复汉为东汉

2窦固、耿忠征伐北匈奴

3班超出使西域

4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和创新了造纸术,号“纸圣”

5张衡,他发明了水运浑天仪与地动仪,号“科圣”

6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成为了汉字学的开山鼻祖,号“字圣”

7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的不朽之著,日后中医学的“医方之祖”,号“医圣”

8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了全身麻醉进行外科手术的人

9班固的《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先河,成为了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史学巨著。

10窦宪、耿秉等率领汉、南匈奴联军大举北进

11李嵩、马成,以及伏波将军马援镇压武陵蛮

12官吏还有:赵熹、邓彪、张禹、冯石、冯鲂、桓焉、赵浚,陈蕃,胡广均以太傅录尚书事,事实上就是丞相,宋弘为大司空,伏湛行大司徒事,韩歆为司徒,欧阳歙、戴涉相继任大司徒,牟融、徐防以太尉录尚书事。末年有蔡邕,王允,杨彪,何进,董卓,董承,曹操,袁绍,孙坚,公孙瓒,刘表,刘焉,刘璋,张鲁,马腾,陶谦,孔融,韩馥,乔瑁,刘繇,袁遗等等。

13将军还有:耿恭,耿夔,虞诩,班勇,皇甫嵩、卢植,朱隽,丁原等等。

14皇帝有:汉世宗光武帝刘秀,显宗 孝明皇帝 刘庄 ,肃宗 孝章皇帝 刘炟, 穆宗(后除庙号) 孝和皇帝 刘肇 , 孝殇皇帝 刘隆 ,孝德皇帝 刘庆 ,恭宗(后除庙号) 孝安皇帝 刘祜 ,北乡侯 刘懿 ,敬宗(后除庙号) 孝顺皇帝 刘保 ,孝冲皇帝 刘炳 , 孝质皇帝 刘缵 , 孝穆皇帝 刘开 , 孝崇皇帝 刘翼 ,威宗(后除庙号) 孝桓皇帝 刘志 ,孝元皇帝 刘淑 ,孝仁皇帝 刘苌 ,孝灵皇帝 刘宏 , 弘农怀王 刘辩 ,孝献皇帝(孝愍皇帝) 刘协

15东汉建国云台二十八将谱:

  太傅高密侯邓禹 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建威大将军耿弇 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 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 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 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 卫尉安成侯铫期 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 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 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 骠骑将军慎侯刘隆 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 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 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 左曹合肥侯坚镡 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右将军槐里侯万脩 太常灵寿侯邳彤 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 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追加) 大司空固始侯李通(追加) 大司空安丰侯窦融(追加) 太傅宣德侯卓茂(追加)

周官名,春秋时晋国设置,为国王辅弼官之一。战国后废。西汉吕后元年(前187年)复置,金印紫绶,以王陵、审食其等任之。后废。哀帝元寿二年(前1年)又复置,以孔光出任此职,位在三公之上。东汉亦置此官,掌善导,无常职,刘秀命卓茂任之;卓死,省去此官。其后新帝初即位,又设“太傅,录尚书事”,如赵熹、陈蕃、胡广等均任过此官,赵等死,即废去此职。历代多有延置,或常设或虚职,如明史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 清史稿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正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

历代太傅

周朝

毕公高

晋国

栾宾

杜原款

荀息

阳处父

士会

士渥浊

叔向

西汉

王陵

审食其

孔光

王莽

王舜

新朝

平晏

唐尊

东汉

卓茂

邓禹

赵熹

邓彪

张禹

冯石

桓焉

赵峻

陈蕃

胡广

袁隗

刘虞

马日磾

蜀汉

许靖

曹魏

钟繇

司马懿

司马孚

东吴

诸葛恪

晋朝

郑冲

何曾

杨骏

王戎

刘寔

司马越

王导

司马道子

刘裕

南朝

刘义恭

萧道成

萧子良

萧鸾

萧渊明

陈霸先

陈顼

汉赵

刘欢乐

刘洋

刘景

王育

任顗

朱纪

呼延宴

成汉

李骧

后赵

裴宪

前燕

慕容评

后燕

余蔚

前秦

毛贵

后秦

索棱

北魏

冯熙

元休

元丕

元详

元雍

元怿

元颢

李延实

西魏北周

元欣

长孙稚

念贤

梁览

元孚

王盟

李弼

赵贵

于谨

达奚武

尉迟迥

宇文纯

李穆

东魏北齐

元坦

尉景

厍狄干

孙腾

可朱浑元

高演

高湛

高淹

高归彦

段韶

尉景

侯莫陈相

娄睿

斛律光

高凝

高思宗

隋朝

窦炽

唐朝

王智兴

李载义

韦昭度

李克用

韩建

五代十国

罗绍威

张格

王建立

宋齐丘

杜重威

冯道

留从效

赵廷隐

安审琦

郭崇(检校)

宋朝

高保融

赵元佐

赵元侃

范廷召

王钦若

陈尧叟

赵元俨

张士逊

王曙

石元孙

晏殊

宋庠

曾公亮

陈升之

吴充

何执中

童贯

杨戬

王黼

赵构

赵榛

杨卜麻叠

刘光世

张浚

张俊

韩世忠

韦渊

杨存中

辽朝

耶律宗教

萧兀纳

萧习泥烈

金朝

完颜宗干

完颜宗弼

萧仲恭

完颜宗本

温都思忠

张浩

徒单克宁

元朝

完泽

哈剌哈孙

乞合普济

忽鲁忽答

帖可

伯忽

郑冲

伯答沙

撒敦

完者帖木儿

塔失海石

众家奴

贺惟一

老章

王保保

明朝

徐达

徐弘基

沐晟

谭祐

陈锐

崔溥

朱永

杨廷和

张居正

万炜

刘虞(-193)字伯安,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东汉末年太傅、幽州牧,汉室宗亲。

刘表(142-208)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末年名士,汉室宗亲,荆州牧,汉末群雄之一。刘焉(-194)字君郎,江夏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

刘焉,刘璋之父。东汉末年益州牧,汉末群雄之一。汉室宗亲。

东汉的名儒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