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荔波有什么资格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就凭一条樟江之水吗?
荔波,位于贵州黔南州的南部,和广西接壤。这里自古以来人烟稀少,植被茂盛,生态自然保存完好。荔波县是中国著名的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故乡,有邓恩铭故居、板寨红七军会师旧址、打响贵州抗日第一枪的黎明关旧址等全国革命遗址12个,是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荔波建设有机场一座,开通了北京首都、成都、贵阳、合肥、重庆的航线。目前,建设中的贵南高铁也经过荔波,预计在2023年通车,到时候来荔波 旅游 就十分方便了。
荔波喀斯特景观最有代表的景观是锥状喀斯特,最典型的类型是峰丛喀斯特和峰林喀斯特。而荔波的峰林和峰丛都被森林覆盖,其中生存着许多特有和濒危动植物,是亚热带喀斯特地貌上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块宝地。因此,荔波也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荔波这种锥状喀斯特的典型就是茂兰保护区。 茂兰保护区面积21285公顷,涉及立化、永康、洞塘、翁昂、捞村、驾欧、瑶山、甲良八乡镇,1988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茂兰圆锥状的喀斯特峰密集成丛状。在峰丛的包围中,有四周封闭、底部平坦的较大区域,称为“洼地”。茂兰的主要地貌是“峰丛洼地“组合。要看峰丛森林,最佳地是茂兰的石上森林,这里有个在山顶上的观景台,峰丛尽收眼底。石上观景台海拔高度为956米,要登上观景台,就要登1600级台阶。
在万千峰丛的包围中,散落着一个个村寨和田园,这些村寨都坐落在峰丛间的洼地。穿梭在喀斯特洼地,田园镶嵌在绿色的峰丛之间,水墨丹青的画卷,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茂兰的山谷有青龙涧、青龙瀑、清龙潭、五眼桥、螃蟹沟、拉滩瀑布、黄杨沟等景观,充满原始之美。 茂兰还生长着2万多亩野生梅,树龄在200年以上的珍稀古梅不下数百棵,素有“十里梅海、万亩梅林”之称,是中国西南最大的野生梅群。
茂兰之中也有人文景观。茂兰保护区内用着一些少数民族村寨,其中尧古是一个布依族村寨,村中有63户人家覃氏家族。村内有百年造纸作坊,乡民们仍沿袭着造纸技术。板寨位于洞塘乡板寨村,这里有红七军板寨会师旧址纪念馆。黎明关曾是黔桂交通通道,两侧为悬崖峭壁,仅有一鸟道通行,地势险要。1944年冬季,日军2000余人曾从黎明关入侵荔波县,荔波军民奋起阻击,打响了贵州省本土抗战的第一枪。
不过荔波最有名的景区就是樟江,是国家5A级景区。樟江,是荔波县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月亮山南麓,荔波县城就位于樟江河畔。樟江之上,形成的樟江风景风景名胜区,面积达270平方公里,包括小七孔、大七孔两大游览区。目前,樟江风景区的门票为130元,观光车为40元。
樟江最美的部分就是小七孔景区。小七孔景区,位于荔波县城南部大约30公里处,景区全长为7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有小七孔古桥、拉雅瀑布、68级跌水瀑布、鸳鸯湖、翠谷、卧龙潭、水上森林、天钟洞等景点。 小七孔最大的特色就是澄澈碧蓝的水,以及茂密的森林,尤其是水上森林景观,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10大最美森林之一。 目前从独山麻尾、荔波县城等地都有中巴车直达景区门口。
大七孔,是樟江的另一大景区。大七孔的景点没有小七孔多,景色也远逊色于小七孔。总体而言,小七孔之美在于秀丽,大七孔之美在于壮丽。大七孔以峡谷为依托,两岸绝壁笔直挺立,山高谷深,中间水流湍急。其中的代表景点为天生桥,桥高60米,桥孔宽20米。每当下午时候,微弱的夕晖从天生桥穿过,别有一番景象。
荔波的另外一大自然景观是水春河。 水春河是荔波开发的一个漂流景区,长13公里,两岸丛峦叠起,紧逼河谷,构成了“十三道浪,七重滩”的奇险景观。到水春河漂流,可以到荔波 旅游 集散中心(荔波 汽车 站附近)购票,门票为30元,漂流费135元,保险为5元。购票后,乘坐景区大巴车直达景区。漂流时长大约为3小时,漂流过程十分惊险刺激。
除了自然景观之外,荔波的民族风情也是值得体验的。荔波县少数民族人口占927%,主要有布依、水、苗、瑶等少数民族,有玉屏水浦和瑶山董蒙两个省级民族保护村寨。“水书”和“布依文”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猴鼓舞》和《打猎舞》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热烈诙谐的布依族婚礼唱“朗外”、盛大非凡的水族“卯坡”对歌、自由纯朴的苗族婚恋、古朴神秘的瑶族凿壁谈婚和抢腰带等民族习俗。
荔波最有名的民族村寨就是瑶山古寨。荔波的瑶族生活在瑶山地区,被称为“白裤瑶”,有些地方仍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和原始粗犷的民族遗风,被誉为“原始 社会 遗存的活化石”,而白裤瑶也被人类学家称为“东方印第安人”。来瑶山 旅游 可以去懂蒙村,这里距樟江13公里,偶有保存完整的“白裤瑶”民风民俗,特别是婚丧喜庆等民风民俗丰富多彩。而另外一个叫做拉片村的村寨需要80元的门票,十分不建议前往。
樟江也经过了荔波县城,荔波在此打造了樟江经典文化游,其起点在荔波樟江乐坊,购票后乘“小火车”游览荔波街景、千年古榕树、中共主要创始人——邓恩铭的故居、清代永永济泉、荔波古镇、官塘大桥、世界自然遗产展示园至白岩布依寨后转水路乘竹筏顺流而下,沿途欣赏秀美的樟江风光,一直到返回起点处靠岸。《水韵樟江》的大型露天山水实景剧,主要给游客展示荔波的自然之美已经少数民族风情,门票大约是100元。
荔波的 美食 在贵州也是别具特色,主要的 美食 有豆花烤鱼、水蕨菜、杨梅汤等。在荔波县城的主要 美食 区域有荔波古城、樟江 美食 街等。在小七孔东门住宿,就只能梦柳小镇了。
贵州最美的城市——都匀:一座古典美和山水美完美融合的高原桥城
贵州施秉县:坐拥世界自然遗产,却养在深闺人未识
松桃:地接川楚,位遏三湘,一座南长城下的苗族边城
平塘,贵州喀斯特景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因为天眼而闻名世界
罗甸:贵州难得的避寒 旅游 城市,被称为“天然温室”
青海民族大学软科排名如下:
根据校友会排名的数据统计,2021年青海民族大学排名全国排名224名、2020年青海民族大学排名全国排名310名、2019年青海民族大学排名全国排名344名。
青海民族大学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是青藏高原建立最早的高校,是新中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高校。
学校的基本信息:
学校分东序、西昆、文实、博雅、凤凰山五个校区,占地面积13124亩,建筑面积45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账面总值约645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
馆藏图书32909万册(含电子图书16671万册),其中民族文字图书12万册、藏文大藏经1667函,汉文古籍3166部78750册(其中善本380部),2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生均图书198册,是青藏高原汉文古籍和藏文古籍馆藏图书最多特别是珍贵古籍馆藏量最多的高校。
建有容纳3000多人的多功能体育馆和充足的运动场地以及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
► 1941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由陕西城固县迁址甘肃兰州市。图书资料工作由学校教务处下属机构“图书组”负责。战乱西迁时,北平的20万册图书均未带出。截至1941年2月,学校共有西文书籍873种953册,中文书籍2971种7423册,地图表20余种,中文杂志229种,西文杂志41种,中文报纸3种,西文报纸1种。
► 1944年,学校教务处下属机构“图书组”正式改名为“图书馆”,改制为学校直属机构,共有图书资料8500余册。
► 1954年,学校图书馆正式馆舍建成,建筑面积2696平米,馆藏图书4万余册。
► 1963年7月,学校召开了图书委员会会议,在袁敦礼副校长的主持下,讨论了《甘肃师大图书委员会组织规程(草案)》等9种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是在总结多年图书馆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的,对于加强图书管理、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起到了推动作用。
► 1978年8月12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加强高校图书资料工作,扩大图书馆借阅范围,调整开馆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对队伍建设、设备更新等作了具体规范。改革开放以后,学校图书经费一直保持在学校办学经费的5%左右。重点采购项目,另拨专款。
► 1984年,与旧馆南北相接的新馆落成,建筑面积6818平米,馆藏图书110余万册(含各系资料室图书),为解放前藏书的30倍。1984年以后,图书馆还承担了教学任务,为文科部分专业开设了《工具书使用方法》、《文献检索》等课程,并为夜大学和金城联大分别开办了图书馆学专修科和图书情报专修科。
► 1986年6月,为了强化图书情报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学校成立了图书工作委员会,白光弼院长任主任委员。
► 1987年10月,与学校建立校际关系的美国康涅狄克州立中央大学向学校赠送了四套大型英文原版图书:《不列颠百科全书》(共33卷)、《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及七种语言词典》(共3卷)、《康普顿百科全书及其事实索引》(共26卷)和《西方著名大系》(54卷)。
► 1990年,根据全国和甘肃省文献资源的全面调查,图书馆文献总量居甘肃省高等院校首位,列甘肃省10大文献收藏单位第2名。经专家和教育机构的分析和评估,确认图书馆在心理学、教育学、汉语、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植物学等9个学科为省级有支持研究与决策能力的文献资源收藏单位。
► 1996年,学校投资40万元建成了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网,选用深圳图书馆研发的ILAS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完成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实现了图书采访、编目、流通借还业务的自动化管理,各学院资料室图书回溯性书目建库工作启动。
► 1997年9月,图书馆首个电子文献检索室正式建成,配置联想586电脑12台,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学术期刊全文光盘检索、打印、多媒体光盘辅助学习服务。
► 1999年,由著名爱国人士香港邵氏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逸夫先生捐资400万港币、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学校筹款人民币1400万元兴建的“逸夫图书馆”落成,建筑面积5495平米。
► 1999年,图书馆WEB网站建成使用,首次实现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服务与宣传。
► 2000年,学校对54年、84年老馆进行了维修扩建,改革传统闭架书库借阅模式,实行开架借、藏、阅一体化服务管理模式。
► 2000年,图书馆更换ILAS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改用台湾传技公司研发的TOTALS Ⅱ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立了基于WEB的联机公共目录查询(OPAC)系统,首次开通馆藏书目信息网上查询服务。
► 2000年,建立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CNKI)镜像站点”,以此为代表的图书馆网络信息平台不断发展完善,实现了全校师生通过网络在线查阅电子文献资源的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模式。
► 2001年5月,图书馆建成了“西北师大文库”,收藏展示建校以来西北师大学者、校友的重要著作400余种。“文库”以弘扬西北师大“勤奋、求实、敬业、创新”的优良传统为宗旨,全方位展示西北师大学人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发展历程和学术研究水平。
► 2002年,图书馆建成拥有23万种电子图书的超星数字图书馆镜像站点;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来馆视察指导工作。
► 2007年,图书馆实施业务自动化管理软硬件系统升级更换,改用江苏汇文LIBsys,实现了期刊、古籍等重要业务的信息化编目;完成图书馆业务系统与校园一卡通对接,实现了“一卡通”图书借阅模式。
► 2008年,图书馆12种善本古籍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入选种数位居甘肃省第二,获赠由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证书》。
► 2008年,为提高编目工作效率,对图书分编业务的种次号取号办法进行改革,正式启用刘湘生编撰的《通用汉语著者号码》取号标准,由汇文图书馆管理系统自动生成图书分类种次号。
► 2009年,继2008年我馆12种馆藏古籍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后,又有9种馆藏古籍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并由文化部颁发证书。
► 2009年,图书馆首次申报成功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现了我省高校图书馆申报该类项目零的突破。
► 2009年,作为甘肃省高校图工委委员馆,成功举办2009年甘肃省高校图工委工作会议。
► 2012年1月,新校区图书馆建成,主体7层,总建筑面积4万平米。原54年馆移交学校,由学报编辑部使用;原84年馆改建为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重新统筹现有新旧两座馆舍的馆藏书布局,实施馆藏图书的整体搬迁工作;2012年9月,新校区图书馆内部功能布局规划及图书编排上架等工作圆满完成,正式向读者开放。
► 2013年4月,图书馆与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签署图书馆融合共享合作协议,新校区图书馆1—2层5000余平米的馆舍划归知行学院图书馆使用,两馆形成馆藏资源相对独立、馆舍空间及读者借阅服务相互共享的“融合共享”管理运行模式。
► 2014年3月,新校区图书馆全面实行周7天全天候开放;图书馆启用新的开馆时间表
200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的颁布,拉开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序幕。2007年2月28日,文化部在京召开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古籍保护工作,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8月3日,文化部在京召开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工作会议,选定57家(后增至59家)古籍收藏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古籍保护试点工作,印发了《古籍普查方案》等文件,宣布成立了由66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
自9月底开始,文化部组织开展了名录的申报工作。申报工作受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文化、文博、教育、民族、宗教等系统的200余家单位及个人参加申报,截止12月中旬,申报数量总计超过5000部,古籍类型除大量的汉文古籍外,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金石碑拓、敦煌文献、舆图、竹木简等。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的入选标准十分严格。名录的主要收录范围是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视具体情况适当放宽。国家珍贵古籍的评选标准,原则上与《古籍定级标准》(WH/T20-2006)所规定的一、二级古籍的评定标准相同,即国家珍贵古籍原则上从一、二级古籍内选定。属以下两种情况的古籍暂不入选:一是专家审定时对版本存疑的,暂不入选;二是申报的版本残缺超过50%以上,其他收藏单位有同一版本全本的,暂不入选。11月初,文化部成立评审委员会,聘请简帛、碑帖、敦煌文献、佛经、汉文古籍、民族语文古籍、古籍保护等各学科专家,开始进行名录的初审工作。经评审委员会反复研究、审议,于12月中旬初步确定了名录的推荐名单。2008年1月7日,文化部办公厅向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各省(区、市)文化厅局发函,就名录推荐名单征求意见。根据各方的反馈意见,评审委员会研究后对推荐名单作了相应调整,于1月23日至29日在《中国文化报》及中国古籍保护网上向全社会进行了为期7天的公示。根据公示意见,经评审委员会再次研究,将名录推荐名单调整确定为2392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8年3月1日批准颁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种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家。这2392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有汉文古籍2282部,包括简帛117种、敦煌文书72件、古籍2020部、碑帖73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110部,包括焉耆—龟兹文、于阗文、藏文、回鹘文、西夏文、白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等14种文字。
D |
文献古籍属于史书典籍,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所以①正确。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特别是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属于知识性错误。古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③正确。古籍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功能,保护古籍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④正确,故选D项。 |
《书目答问补正》[清]张之洞 缪荃荪 著 范希曾 补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永瑢
《千顷堂书目》[明]黄虞稷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目录》
《北堂书钞》[唐]虞世南
《古书隐楼藏书》[清]闵一得
《千顷堂书目》[明]黄虞稷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清]瞿镛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清]莫友芝
《楝亭书目》[清]曹寅
《古今伪书考》[清]姚际恒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曲海总目提要》[近代]董康
《知不足斋丛书》目录
《文渊阁书目》[明]杨士奇
《丛书集成新编》台湾新文丰公司
《崇文总目》[宋]王尧臣
《宝文堂书目》[明]晁瑮
《武林藏书录》[清]丁申
《四库、续四库、国学宝典、四部丛刊、四库禁毁、四库未收书、四库存目丛书、四库存目补编、丛书集成、北大开架图书、拓片编目工具书、野史集成、北图藏珍本年谱丛刊 道藏等目录》
谢谢
请 采纳
贵州荔波有什么资格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就凭一条樟江之水吗?
本文2023-10-23 09:13: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0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