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的修书过程:永乐修书保存了失传古籍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1] ,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
《永乐大典》修书过程中,对收录书籍未做任何修改,采用兼收并取方式,保持书籍原始内容。但据专家表示,《永乐大典》有不少错漏,并非如人所誉不曾擅减片语,谢保成即指出《永乐大典》卷一九六三七目字韵下医目条引《林唐语》,原文出自《因话录》卷六《羽部》,《永乐大典》随意删改此文的情况非常严重,连善医者沈师象也讹作喜医者沉大师象。
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现今存世的皆为嘉靖年间的抄本。明世宗十分喜欢《永乐大典》,经常随身携带,翻阅查找验方。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下令抄写了一部。隆庆初告成,原本归还南京。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这套书到乾隆年间存有8,000册,因此有人怀疑当时并未抄完。对于原书的去向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历史学界有多种猜测。顾炎武《日知录》断定大典全部皆佚。另一个猜测是,原书已给嘉靖皇帝殉葬。嘉靖驾崩后没有马上入葬而是等了很久,当时抄本正在进行中,有人认为是在等抄写工作结束。而最后嘉靖的抄本只有8,000册,让人怀疑可能是急于下葬而没有抄完。若果真如此,嘉靖入葬的永陵经遥感探测已证实内部全部积水,那么《永乐大典》的原书已经无法再让后人看到了。
《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遗失缺失2,422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385种收入《四库全书》,以为菁华已载,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了。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5,000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11]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翁同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800册,现今尚存约400册,810卷,不到原书的4%。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
现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161册,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藏有40册,英国各地包括英国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英国剑桥大学等存有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等存有5册,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三理图书馆、日本静培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日本武田长兵卫、日本石黑传六、日本小川广己和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亦有搜集, 立故宫博物院则存有62册。
据古籍记载,古代的简策曾有几次发现,最早的一次是在汉景帝年间(公元前156~前141),当时鲁共王在孔子的旧宅墙壁中发现一批用古文字写的简策。西晋时在汲郡(今属河南)古墓中出土了几十车竹简,经荀勖、米晳等学者考订,整理出《纪年》、《易经》等16部书籍,共75卷,10多万字。其中有史书、经书等,均为秦汉以来没有传本的书籍,但这些简后来在兵乱中已散失殆尽。
19世纪以后在中国西北地区曾出现不少汉晋木简,但已被外人劫掠一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湖南 长沙、 湖北 江陵、 山东 临沂、甘肃 居延、湖北云梦等地,先后出土了大量的竹木简,有许多失传已久的古籍被重新发掘出来,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其实是发现过古城的遗址的。
1979年,一支由我国新疆考古研究所组织的楼兰考古队进驻楼兰,将这座沉睡的数千年的古城唤醒。在这里,人们发掘了古城的建筑遗址,出土了4000年前的楼兰女尸,还有大量的铜器,铁器,石器,文书等,这让人们充分的感受到了昔日楼兰的繁荣景象。
楼兰古国曾经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地区的一个繁荣富庶的国家,也是丝绸之路的中转站,周围绿树环绕,水土肥美。这里寺院林立,商业和手工业也很发达。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汉朝时楼兰国改名为鄯善国,是西域的一个重镇。
三国时期归魏国管辖,西晋时期,鄯善王封为归义侯。约在公元4世纪被零丁国所灭,自此再无鄯善国音讯,此后便消息的无影无踪。到了唐代,人们已经无法找到楼兰的踪影。千百年来很多考古队满怀希望,一次次深入沙漠,要么一无所获,要么一去不复返!
直到1900年,瑞典的一支探险队来到罗布泊一带,带路的向导偶然发现遗址,次年这支探险队又来到这里,并发掘了大量的文物。
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分析,认为这里就是楼兰古城的遗址。考古家们面对茫茫的沙漠,不禁发问:是什么原因导致楼兰古国的消失?这个楼兰人世代眷念的家园,一个迷人的绿洲,为何变成一座空城,成为了被荒沙掩埋的废墟呢?就算环境不断恶化,导致楼兰人已无法在此生活下去,那楼兰人后来又去了哪里?谁又是他们的后代呢?
考古学者认为楼兰的消失可能是由于气候的变化,也有可能是亡于战争,也有可能是丝绸之路北辟的缘故等等,总之是众说纷纭。加上楼兰附近一些神秘的现象(楼兰彩棺消失,楼兰女尸之谜等),导致楼兰古城的一直是考古圣地。也许随着科技更进一步的发展,楼兰的神秘面纱才会慢慢被揭开!!!
永乐大典的修书过程:永乐修书保存了失传古籍
本文2023-10-23 09:23: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