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辨证论治十法融入中医病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把辨证论治十法融入中医病案,第1张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和规矩、治疗学的准绳与核心,体现于审证求因、审因辨证、据证立法、依法组方、权变加减、剂型合宜、途径最优、煎服用法、心理调适、饮食护理等环节,概称「辨证论治十法」。其中每一法对疗效都有直接影响,能否准确、完整地将之落实到每一个病案中,是诊疗成败的关键。试将「辨证论治十法」细化于书写现代中医病案中,为规范辨证论治、中医诊疗文书档案作参考。

古代中医诊籍的由来

诊籍,即病案。诊者,诊治也;籍者,记录也,记录著一个病案诊治的过程与结果。诊籍乃西汉名医淳于意首创,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淳于意诊籍中既保存有西汉以前的医学理论文献,又如实地记录了他治疗疾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是我国最早的病案雏形。

随着医学发展,学术进步,中医病案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价值更高,成为学术经验之载体,理论实践结合之范例,故有「好病案是本书」、「读医不如读案」之说。

现代中医病案的书写

项目 包括患者姓名(公开发表时隐去真名、电活等隐私)、性别、年龄、职业、籍贯、住址、电话、首诊时间等项目。各有意义,均应记录,以便追访,亦示史料真实性。

现状 包括主(代)诉、主症及发病、加重时间、现病史、四诊望闻问切所获信息、现代医技检验参数等。如实、扼要、有序、朴实描述,忌用形容词,为论析辨证提供依据。

病史 包括病名、患病时间、是否治愈,生活史,生育史,月经史、末次时间。既要了解现状,又要了解既往,历史地看问题,才能全面、透彻,一目了然。

论析 以中医理论对症状、体征加以分析论证,必要的现代科技检查参数只作参考,探求其发生的原因,谓之「审症求因」。为进一步「审因辨证」提供依据。从疾病发生的原因,分析论证、探求其形成一系列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机理,即透过现象看本质,谓之「审因辨证」,以便确认「本证」形成的病理机制和结论,即病机,是「证属」何证的定性依据,为进一步「据证立法」提供依据。「审症求因」、「审因辨证」是论析的主要内容。

证属 是论析的结论,即病机。如证属「脾胃虚寒证」。

立法 根据论析结论之「证属」何证,确立相应、适宜的治法,称之谓「据证立法」。如属「脾胃虚寒证」,即可立「温中健脾」的治法,为进一步「依法选方」、「权变加减」组方提供理论依据。

方药 「依法选方,遣药组方」。根据证型所确立的治疗方法,优选适宜的方剂,并根据此人、此证、此时、此地的具体情况而权衡变通、加减,使之完全适宜。如或遵某方,或以某方加减,或以某方之义化裁,或自拟方。另起行,按君、臣、佐、使,遣药组方,斟酌剂量,特殊炮制、用法均应脚注说明,即处方。

用法 详细说明以上处方的最合宜的剂型、制法,用法、用量。内服:次数、餐前、餐后、温服、冷服、频服、顿服。外用:部位与方法等等,必须有详细医嘱。

方义 即方解,是对「辨证论治」的诠释。如果说论析是「辨证」,方义就是「论治」,辨证与论治是病案中体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两个重中之重,突显一个医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临证论治水平,直接影响治疗结果。

方解就是对处方的解释。首先按已明确的证型、治法,针对性选方、遣药,一一有序论证,阐明其合理性,使理法方药丝丝入扣。从已知病因、证型、病机、治法、处方中,按君、臣、佐、使为序,从药学理论、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现代研究成果诸方面,选择性引证,逐一阐明四组药物各自配伍应用的合理性,尤其君药、臣药,当重点详论;佐药,是针对兼症或反佐,必要者亦应特别论述;使药,多有引经、报使、调和、校味作用。然后归纳综合全方配伍后的功能。

调护 是精神心理的调适和物质需求的满足。凡与调养、护理、饮食、宜忌、劳逸、起居等有关者,本着不违病机、有利康复的原则,除医护本身做到外,都要一一嘱咐患者或家属,以期配合医疗。

按语 这是辨证论治全程述评的点睛之笔,大致有首诊、复诊、总评之分。

首诊病案,根据治病必求于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点评辨证、标本、缓急、次第有序的治疗计划,以及某些特别需要说明之处、注意事项、预后、转归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预言在先,结果在后,放在临证实践中去检验。

复诊时点评、论证上次治疗成功、失败之处,调整、确定本次诊疗处理意见,或药证相符,继服上方;或效不更方之原因;或改弦易辙之根据;或依方加减的理由。

总评须综观全案,依次评点。一般针对本病案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实事求是,扼要评述,得出结论。应突显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抓主要矛盾的诊疗技巧。亦可由感而发,触类旁通。如在吐泻脱水案中忆起邻居老太太,因急性胃肠炎脱水、失治,而致脑血拴形成的教训,以作警示。类同有别者,罗列、排比、鉴别,以广其法、增其识,温故而知新。如在泄泻案中,列急泻、慢泻、暴泻、菌痢、久痢、溃疡性结肠炎等类病症的比较、分析、鉴别。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灵活自便,抒发己见。

要真正落实「辨证论治十法」

辨证论治水平的高低,病案是最好的见证,一个临床大家的病案之所以受欢迎,就是论治水平高,按语写得到位,故有「读医不若读案」之说。因为读医者,读医学理论书也,以医学理论为主;读案者,读病案也,好的病案往往是医学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理法方药丝丝入扣、且一一阐明,并经实践检验过的鲜活实例,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全过程。所以要重视、完善、发展中医诊籍,写好现代中医病案,为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继承创新,积累翔实资料。

一个完整的好病案,简直就是一本书。作为一个临床医师,就应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去实践辨证论治的全过程,把辨证论治十法真正落实到辨证论治全程的每一个环节。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什么意思。

中医诊断以辨证为根本。中医独特的诊病方法:望、闻、问、切。

这一套的理论,很玄妙。还有经络学说,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中医理论。

不同的人同样的病开的方子一样吗?

坐诊的中医大夫,绝对是辨证施治,不会统一用一张方子看病。会根据每个人的病症、体质,一样的病,多增一味草药,减少一味配伍,每味药的计量都会有变化。胖体质,就要多加些计量、瘦弱的人就要减少剂量。这是中医的最基本的配方学问。这是我的体会。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即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四诊获得的临床资料,明确病变的本质,拟订治则治法。

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

所谓辨证,即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病证。需要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势。

所谓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论治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三个步骤。

把辨证论治十法融入中医病案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和规矩、治疗学的准绳与核心,体现于审证求因、审因辨证、据证立法、依法组方、权变加减、剂型合宜、途径最优、煎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