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
1莲(连)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2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3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关羽)不得张飞(张飞)
4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
5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6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上联:「丝」谐「私」。
下联:「泥」谐「疑」,方言读音。
7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上联:荷「何」,藕「偶」。
下联:杏「幸」,梅「媒」。
8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
颜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颜的真容」。
9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借写竹咏物言志。
10粟绽缝黄见
藕断露丝飞
上联谐凤凰。
下联谐鹭鸶。
11孔子生於舟末
光舞起自汉中
上联:舟「周」。
下联:舞「武」。
12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13雨洒灰堆成麻子
风吹荷叶像乌龟
上联:成谐(陈)。
下联:像谐(向)。
14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月朗晴空今夜断言无雨
风寒露冷来晚必定成霜
下联:「成霜」谐「成双」。
15独览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上联:Do, Re, Me, Fa, So, La, Ti。
下联:一至七数字方言读音。
16和尚挑水两膀尽是汗淋
尼姑栽秧双手按插布阵
「按插」谐「按察」,「布阵」谐「布政」。
「尽是」谐「进士」,「汗淋」谐「翰林」。
17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上联:「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
下联:「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18塔内点灯 层层孔明诸角(葛)亮
池中栽藕 节节太白理长根(庚)
上联:诸葛亮字孔明。
下联:李太白字长庚。
19泥肥禾尚瘦
晷短夜差长
「晷」音鬼。上联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下联的意思 是:太阳在天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所谓晷短,此乃夏至后发生的自然现 象),日夜的时差越来越长。若以谐音读此联,则变成:尼肥和尚瘦 鬼短夜叉长
20师姑田里挑禾上
美女堂前抱绣裁
上联为祝枝山所出,下联为沈石田所对。「禾上」谐音「和尚」, 「绣裁」谐音「秀才」。
21上联: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下联: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注解:
此联之妙,在于末四字既关含义,又是象声。
22上联:
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
刘伶饮尽不留零
注解:
明代唐伯虎与张灵,饮酒整日,俱醉,遂对此联。酒喝得一干二净, 人也真个倒也倒也。贾岛、刘伶,俱为善饮者。此联好做酒店招牌。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即“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简介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韵味无穷,篆隶楷草行诸体,或以雄沉劲健、雍容端朴见长,或以俊秀潇洒、温婉流丽为胜,皆给人陶然兴会的雅逸美感。对联则字句凝练,整齐精严,联语字数四言至多言不一,以五、七言律诗及八言文句体为常见,内容涵盖丰富,几诗词、格言、警句、谚语乃至白话文皆可,典丽琳琅,文采映耀,实为照人眼目、字字珠玑的篇章。因此,将书法与对联融为一体,翰墨之中品味美文的诗情哲理,词句之间赏观佳书的风神韵致,诚然是人文艺术的完美体现。古往今来,书家乐以此酬应赠答,文人好将此雅悬斋壁,当是其书文双美、艺趣相生的魅力,令人为之钟情而历久不衰
对联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使用广泛,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下面是我整理的古代著名对联赏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著名对联赏析一名楼名联相映辉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城门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为湖南著名形胜。相传岳阳楼原为三国时吴将鲁肃的阅兵台,唐代即建楼。宋朝庆历四年,岳州知州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其同年进士、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而在其上更不乏名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是清代嘉庆进士、陕西高陵人陈大纲,在巴陵知县任上所题。此联独辟蹊径,上联描写风景,言简意简,只在出句点破而已。下联笔锋突转,从四面湖山的空旷即而想到万家忧乐,所用词语典故“忧乐”,也是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全联的主题所在,立意也就在于此。作者若没有真挚的怜悯之心,是绝不会写出这样的联句的。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是清末贵州知府窦垿(兰泉)所题岳阳楼联。上联纵向论史,歌颂岳阳楼人文,用诗词人物典故;“杜少陵五言绝唱”是指唐代诗人杜甫诗《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范希文两字关情”是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忧后乐”中的“忧”、“乐”两字。“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吕纯阳即古代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相传他曾三过岳阳楼,有醉戏美女的传说。以设问引出与岳阳楼有关的四位历史名人及传说人物,又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给人一种悲怆悠远之感悠悠历史,浩浩江水,抒发不胜感慨。下联横向写景,极言洞庭湖水势,描述岳阳楼及洞庭湖四周的景物。潴(zhu):水积聚的地方。洞庭湖为潴,扬子江为流,巴陵山为峙,岳州城为镇。下联末句设问,“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含无穷意蕴,耐人寻味。联语用排比、铺陈和当句自对等手法,由人及地,由古及今,从不同的角度有层次、全面、完整地表现了事物和道理,一人一事、一层一迭地反映出有关岳阳楼的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之所以著名而雄伟的原因。上下联文的照应关系,贯穿始终。联中重复用了四个虚字“耶”和“者”,对于调整对联的结构、增强对联的气势、表达作者的感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联有十一个分句,一气呵成,不完全拘于格律,全联节奏铿锵,气韵流转,汪洋恣肆,自成格调。读来大气磅礴,鼓舞人心。
古代著名对联赏析二唯楚有才斯为盛
在湖南省长沙岳麓书院二门,有一副著名的对联:
唯楚有才;
於斯为盛。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郊岳麓山上,创办于唐末五代,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中国历史及人文教育与思想辩论为一体的古代名迹。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张轼等人都曾到此讲习任教,影响很大。历经宋、元、明、清各代,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此联是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袁名耀、和该院学生张仁阶集句而成。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唯楚有才,晋实用之”一语。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一语。联句意思是指天下惟有楚地出人才,而以岳麓书院最为英才齐聚之所。
袁名耀(—1835),字道南,号岘冈,湖南宁乡人。嘉庆辛酉进士,授编修,历官侍读。嘉庆十七年(1812)被聘为湖南岳麓书院山长,主教5年。以培养人才著称,有《吾庐草》。张仁阶,清代贡生,袁名耀的学生。据记载,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袁名耀任岳麓书院山长。袁名耀初任山长时,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就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众人沉思未就,贡生张仁阶应声对:“于斯为盛。”袁名耀非常高兴,认为属对工切,就令人将此联镌刻悬挂在书院大门口两边的门楹上。
联语意境深远,气势豪迈。近代以来,湖南人文由于有王夫之、魏源等人的倡导,得风气之先,文人学子讲究品节,深究学问,并能经世致用,心怀天下。后来又有曾国藩、左宗棠、陈宝箴、谭嗣同等人,身体力行,影响士子。所以一时间湖湘大地,人物萃集,气象不凡,以致后来又毛泽东、刘少奇等***人也从此地向风而起,后来居上。这都是此联所以产生的背景和对其的印证。
此联联中“惟”、“于”和“有”、“为”均为虚相对,“斯”为指示代词,用以和名词的“楚”相对,也算匹配;而以“材”对“盛”从词性的角度来看有所失对。虽然在上下联脚之字为上平下仄,有违对联之基本平仄规律,但不能因辞害义,尤其是对联在内容上非常恰切地表达了岳麓书院所在地理位置以及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洵为佳联名对。
古代著名对联赏析三骑墙名联息争端
始建于魏晋时期的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西卧龙岗上,是纪念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祠堂。南阳武侯祠虽然在名气上比不了四川成都武侯祠,但这里也有一副著名的联语,可以凭借着与诸葛亮的关系而名扬天下。
联语作: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上联是说,诸葛亮一心为国,并不分君主是贤明的刘备还是昏庸的阿斗;下联说诸葛亮名垂千古,为天下传诵赞扬,又何必分辨什么他原来居住地是在襄阳、还是在南阳呢
这副对联的作者是清代道光同治年间曾五任南阳知府的顾嘉蘅。据说他当年写着副对联时,是为了了结一桩历史公案而作的。原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忆自己未出茅庐时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在河南省境内。但在《三国志》中又收了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所讲的治国方略。而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境内。于是,明清时期南阳人和襄阳人为了争夺名人资源效应,都说诸葛亮是隐居在自己的家乡,文人学者是纷纷引经据典,互不相让,打起了笔墨官司。而南阳知府顾嘉蘅,是湖北东湖(今宜昌)人。为了既不得罪故乡人,又不刺伤为官地,只好来个“和稀泥”,写下了这副著名的骑墙折中对联,劝解大家不再分南阳襄阳,从而缓解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因此这副对联名噪一时,为人们竞相传诵。
若知中外事;
须读古今书。
行仁义事;
读圣贤书。
无事此静坐;
有福方读书。
云山起翰墨;
星斗焕文章。
书中乾坤大;
笔下天地宽。
读书随处静士;
闭门即是深山。
一室图书自清洁;
百家文史足风流。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千秋笔墨惊天地;
万里云山入画图。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头方悔读书迟。
苦志时,黄卷青灯听夜雨;
得意处,玉堂金马醉春风。
乐以忘忧,行现在可行之乐;
书能益智,读平生未读之书。
傍百年树;
读万卷书。
——朱熹为白鹿书院题
养心莫若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明 郑成功
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
——清 石韫玉
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
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
——清 包世臣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这是明代大文人徐渭(字文长)写的一副读书奇联。正确的读法是:
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意思是年青时是读书的好时光,却不喜欢读书;到了晚年喜欢读书,却不是读书的好时候了。这幅对联告诫我们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读书学习。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按用途分类:
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3、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4、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5、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扩展资料:
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在古训《增广贤文》中有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一句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的这句话意在告诉人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出自唐朝诗人颜真卿的《劝学》。
全诗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出自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治学名联。《增广贤文》亦收有此联
对联的起源: 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具体起源于何时,这个问题至今在我国楹联学术界依然没有定论,造成研究和定论困难一方面是历史上中国的文化界对其重视不足,很少记载收录,专门研究对联的学者和著述就更加是凤毛麟角了,另一方面历史文献资料的缺失,更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所以要准确定论对联起源的具体时间是相当困难的 学者大多认为对联(更确切说应该是春联)起源与桃符
特点继续保持对句的灵活形式,并更多地付诸于文字,对联的种类开始增多五代春联无疑是重要品种此外,宋代出现了挽联、题赠联、书院联、名胜联、喜庆联、谐趣联以及灯联等 (2)、继续保持从律诗借鉴过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主要表现为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的特点,打破五七言联的固有模式;句法上以长短句相互交叉组合;字数上不在局限于短联;用字上不避同位重复字,如松溪县明伦堂联: 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 (3)、开始与书法艺术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对联独特的审美功能
作用
(1)、教育文化作用 对句起到教育启蒙的作用
(2)、社会交际作用 社会交际方面,对句经常作为文人仕宦的社交聚会的游戏方法和娱乐手段,既起了一定
(3)、丰富和反映民俗,调节民众精神生活作用的交际作用,又能锻炼才智,提高修养(4)、宣传、斗争、广告的作用
(5)、充实对联,增加传统文化积累的作用
名联拟月亮岛、望江楼、嵌名长联》 作者:蔡干军
赏风烟喜上楼台岳麓云消,南架彩虹低卧;嶷衡雨注,北游巨蟒横飞岸阔潮平,泛漪涟频摇客棹;灯明夜彻,陵霄汉远见晶宫接巫峡之浪头,走百舸帆张戏蝶;系星沙以锦缆,集千樯幔绕轻鸥绣阁如鳞,藏芳甸绿杨窠里;浴群似鹭,嬉兰皋白雪滩边霜夕放歌,娟月柔情荡漾;寒更起舞,冰床倩影联翩鸣春[户鸟],动冬灰岛峙景常移,楚望年年看草长
观湄涘纵谈今古舜巡迹渺,二妃竹泪斑斑;禹凿书留,四载舟乘漠漠握瑜怀瑾,屈大夫愤蹈鱼乡;隐爚潜龙,贾太傅自疏浊世怨弹琴而制律,杜少陵伏枕吟诗;习画铁与钩银,欧阳询临地洗笔三秋独立,毛泽东筹策乾坤;八表同营,蔡和森忧纳天下无家无国,郭亮节烈长存;亦楷亦模,雷锋精神永驻思旧贤,颂时哲,水流人不竟,湘江日日送涛来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
本文2023-10-23 10:39:1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