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古代智慧的结晶!说说关于榫卯的那些事
其实说起榫卯来,开心爸爸觉得自己真的很有发言权。
一方面开心爸爸从小就是在世界三大奇塔之一应县木塔的旁边长大的,耳濡目染着这个超大超高,通体木材但却没有一根钉子的宏伟建筑。小时候每每登上木塔向下眺望的时候,都会有很大的不解,为什么光用木头就能搭建起这么大的一个建筑呢?没有钉子固定的话,木头能够连接紧密吗?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露后,木结构还会那么坚固吗?
可以说,从小就有一个好奇的心,愿意了解一下其中的学问。
另外一方面开心爸爸也是鲁班锁,或者说是魔方类玩具的爱好者。
家里面七零八落的买了不少种类的鲁班锁,这是其实就是一个变种的榫卯结构,还原鲁班锁的过程其实就是体会榫卯结构精奇的过程。一次次还原本质上就是在探索榫卯结构的每一种可能性。尽管自己是现代人,但还是对我们老祖宗们精妙的构思赞叹不已。
所以,看到这本《榫卯的魅力》时,开心爸爸简直就是爱不释手,恨不得一下子就全部读完。
榫卯如果回溯其起源的话,要从7000年前开始说起。
那时候的古代人,就懂得通过木头上不同的凸凹形状,使其更加稳固的连接在一起。凸起的部分叫做榫,凹下去的部分叫做卯。我们经常见到的榫卯结构,都是把榫头牢牢地插入到卯眼中,然后两块木头就能够紧紧的连接在一起。
榫卯结构的好处其实不仅仅是连接紧密,还能够有效的承载,所以经常用在家具啊,建筑啊等方面,当然在一些舟车以及建桥方面也有榫卯结构的影子。
而把榫卯结构大批量的应用,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宏伟建筑了,比如开心爸爸最熟悉的应县木塔。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应县木塔就是利用榫卯组成的特殊柔性结构体。
榫卯结构决定了其稳定性以及不错的承载,所以才能建的很高,整体看上去非常宏伟;而柔性结构呢,则是因为木头本身的特性,时间长了就算是榫卯结构也会有一定的变形,而这种变形呢,正好可以吸收掉部分地震波的能量。
实际上,应县木塔的历史上承受过很多次天灾,就目前的史料记载,曾经发生过10次以上的大地震,特别是在1991年的阳高58级大地震,直接把应县木塔底层外槽的墙皮,出现了2米高,3厘米粗的裂缝,真的是触目惊心。当然人祸也不少,以前的战争期间,也有过不少炮弹击中过应县木塔,给这个千年古建筑带来了累累伤痕。
虽然说之前的错误维修给应县木塔带来了不可逆的伤害,也永久性的破坏了其整体结构稳定性,但到现在为止,应县木塔还算是一个非常坚固的结构,还能敞开大门迎接海内外的游客。
榫卯结构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确实是不可低估。
榫卯结构在其他古建筑中的应用就更多了。
著名的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就是采用了很多榫卯结构从结构到斗拱,构建起来了一个无比宏伟的殿堂;著名的木构楼阁式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就是一个构思精巧的,利用了榫卯结构建筑而成的一个三层的阁楼,其构思的精巧以及技艺的娴熟,至今都被大家叹为观止……
至于在古文化传承的紫禁城,榫卯结构的应用就更加广泛了。
从结构到外观,从斗拱到角楼,每一个设计都是巧夺天工,每一个建筑都是了不得的设计。
对这些古建筑越是了解,越是对榫卯结构的赞叹。
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结构,就能玩出这么多不同的种类,以及不同的建筑出来。
而且在古代的造车、造船、建桥等方面,也都有着榫卯结构的身影。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个榫卯结构,支撑起了华夏五千年绝大部分的建筑。
当然,现在我们对于榫卯结构的传承也并不差。
比如很多现代化结构的建筑,也利用上了榫卯结构的原理;给孩子们玩的玩具上,也有榫卯结构的身影;前段时间开心爸爸买的一套整墙书架,木板和木板之间也是用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的,比普通的钉子啊,螺丝啊连接要稳固的多等等。
其实我们对于榫卯结构的利用还可以再深入一些,比如榫卯结构从美学上看,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榫卯结构在一些尖端科技研究中,是不是也能产生较大的作用,或者说在生物学啊分子学啊电子学啊等方面,是不是也是一个独特的研究方向等等。
榫卯结构确实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个伟大的遗产,我们理应了解并且能够熟悉拿来所用。
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木结构成为超越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1关于榫卯的诗句
榫卯 [词典]
1榫头和卯眼。亦特指榫头。>>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榫卯 关于榫卯的词语
卯 [字典]
mǎo地支的第四位,属兔。用于记时:时(早晨五点至七点)。正(早晨六点)。点。画。器物接榫的地方凹入的部分:眼。榫。期限:比(中国清代催征钱粮,分期追比)。笔画数:5;部首:卩;笔顺编号:35352 夘mǎo名(象形。象两扇门打开之形。本义:门开着)地支的第四位〖〗。如:子、丑、寅、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君(生。>>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卯 带卯字的词语
丁一卯二 [成语]
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丁一卯二
斗榫合缝 [成语]
榫:榫头,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相接处凸出的部分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形容手艺高超。>>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斗榫合缝
2有关于江南三大名楼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
黄鹤楼建在武昌蛇山,“蛇首”黄鹤矶头上。面临大江,崇楼杰阁,飞檐翘首,宏伟壮丽。它与南昌滕王阁、岳阳岳阳楼古时并称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创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以后各代屡毁屡修,清光绪十年又被焚毁。20世纪80年代重建的黄鹤楼崇楼5层,飞檐5舒,黄琉璃瓦屋面,瑰丽端庄。
据《南齐书》载:“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太平寰宇记》载:“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长寿吉祥。这些美妙的传说更吸引了历代文人、游子前来登楼饮酒赋诗。据记载,唐代诗仙李白一次路过武昌,登黄鹤楼诗兴大发,正欲举笔,抬头见壁上已有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认为自己难以超越,遂挂笔而去。“白云黄鹤”从此声名大震。其实李白曾多次登临黄鹤楼,他几首应黄鹤楼景所赋的诗也是千古绝唱。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及《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等等。这些名诗佳话都为黄鹤楼增辉添色。
2岳阳楼
岳阳楼东倚巴陵山,北枕长江,西濒洞庭湖,为我国古代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登楼远眺,八百里洞庭湖光山色立展眼前。斯景斯境,不由地令人想起杜甫《登岳阳楼》著名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晕夕阴,气象万千。”北宋大政治家、大文学家范仲淹在其《岳阳楼记》一文中更对岳阳楼的景色作了如上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他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使后人为之倾倒。楼内正中至今还有清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全文木雕屏,供游人细读深思。岳阳楼自唐以来重修处达30多次,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共3层,高近20米,飞檐斗拱,**琉璃瓦顶,用伞形架荷重,全楼榫卯交接,未用一钉,是罕见的建筑结构,工艺精良。楼四周环以明廊、圆柱,气势雄伟。20世纪70年代重修。可以说,岳阳楼的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民族风格和建筑技巧的典型体现。
3滕王阁
膝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章江门外(现沿江路),为唐太宗李世民弟李元吉都督洪州时所建,为古代江南三大名楼之一。1926年被北洋军用邓如琢烧毁,今已重建。唐上元二年(675年),阎伯屿督洪州牧,重修膛王阁,并于重阳佳节在此阁大宴众宾僚名士。“初唐四杰”之一、少年英才王勃即席所作《膝王阁序》道尽了膝王阁的富丽堂皇和风光景色:“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千古名篇使膝王阁名传千秋。可谓文从楼起,楼以文传。
3描写吊脚楼的句子有哪些1 古镇上的木楼,基本是吊脚楼。
2 临河的房屋都是吊脚楼,当地民风淳朴友善,古镇内有“复兴塔”,“观音庙”等数处宗教建筑。
3 寒生和老婆婆回到了山坡上的吊脚楼,老远就闻到了一股郁馥的酒香。
4 吊脚楼,曾是鄂西民居的标志,举目可见。
5 画舫靠岸,湖边的吊脚楼里莺歌燕舞,既有浓妆艳抹的女子,也有不施粉黛的佳人。
6 吊脚楼采用全木质、古法榫卯工艺建造,建筑物中的门、窗、屏、墩、坎等构件均来自三峡地区的民居,为原汁原味的土家建筑。
7 环绕苗寨的山是青翠色的,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安睡于群山的臂弯中。
8 站在吊脚楼上眺望,阿蓬江烟波浩渺,远山绵亘不绝。
9 平缓的山坡上镶嵌着一块块粉红色的荞麦田,路边铺着碧绿的青稞地,圆木建成的围栏顺着弯弯曲曲的土路,一直通向远方的原始森林,藏式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路旁,煮奶茶的淡蓝色烟雾中,牛群、羊群时隐时现……整个氛围呈现着一种中世纪乡土意味。
10 浑浊了上千年的朝天门码头的江水依然浑浊,潮湿阴暗了千百年的吊脚楼依然潮湿。
11 每排柱的最外一根自上而下截齐上屋基处,形成吊脚柱,“吊脚楼”因此得名。
12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13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14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15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盖顶的,现鄂西的吊脚楼大多用泥瓦铺盖。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4古建筑榫卯结构在网上查“榫卯结构”出来的大多是家具榫卯结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
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
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 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
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
“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几前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
这种榫卯结合的形式,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表明它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 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
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
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
这对于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有许多建于重灾地震区的木构建筑,上千年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如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观音阁高达23米,这两处木构已经近千年或超过了1000年。后者曾经经历了在附近发生的八级以上的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击,还安然无恙,充分显示了这一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
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
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构的条件而形成的。
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翚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
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屋顶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圆形、菱形相套的等等。
屋顶的形式有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等等。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等种类。
还有的把几种不同的屋顶形式组合成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新样式。
来自古代智慧的结晶!说说关于榫卯的那些事
本文2023-10-23 10:54: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1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