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苦石莲的功效与作用
苦石莲
(《增订伪药条辨》)
异名石莲子(《生草药性备要》),老鸦枕头(《药材资料汇编》),土石莲子、青蛇子(《南宁市药物志》),猫儿核(《广西中药志》),广石莲子(《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南蛇芳的种子。
植物形态南蛇竻(《生草药性备要》),又名:莲子竻、蚺蛇竻(《岭南采药录》),喙荚云实、石莲勒、南蛇茸、烫耙苗、雀不站、南蛇勒、石莲藤、飞天龙、青蛇勒。
有刺藤本,全株被短柔毛。2回双数羽状复叶,羽片5~8对,托叶锥状;小叶12~24枚,近无柄,矩形或倒卵形,长约16~35厘米,阔08~12厘米,先端急尖成细尖,基部圆形,全缘。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有刺,被柔毛;苞片大,椭圆形、倒披针形,两面有绒毛;花萼管阔倒卵形,长7毫米,裂片5,矩形,最下1个萼片稍长;花瓣5,红紫色,倒卵形,长约18毫米,阔12毫米,上面1枚花瓣较短;雄蕊10,不等长,花丝分离,下部密被柔毛,花药丁字着生;子房密生细刺,花柱比雄蕊稍长,无毛。荚果椭圆状矩形,长约8~14厘米,宽约45~5厘米;密被棕色针状刺,先端圆形而有尖喙,内有种子7粒。花期3~4月。果期5~9月。
生于山沟中空旷的溪旁、路边或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南蛇竻根)、苗(南蛇竻苗)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8~9月间采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
药材干燥种子椭圆形或长圆形,两端钝圆,长约12~22厘米,直径约07~12厘米,外面黑褐色或暗棕色,光滑,有的具细密的环状横纹或横裂纹,基部有珠柄残基,旁有小圆形的合点。质坚硬,不易破开。种皮厚约1毫米,内表面灰**,平滑而光泽;除去种皮,可见2片棕色肥厚的子叶,富油质,子叶中间有浅棕色的胚芽及胚根。气微,味极苦。以黑褐色、颗粒饱满者为佳。
主产云南、广西。此外,广东、四川、江西、福建等地亦产。
性味苦,寒。
①《增订伪药条辨》:"味极苦涩。"
②《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散瘀,止痛,清热,去湿。治哕逆,痢疾,淋浊,尿血,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伤,止痛,捶烂敷之。"
②《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治癍痧症。"
③《南宁市药物志》:"治疮疡,尿血。"
④《广西中药志》:"治噤口痢,梦遗,淋浊等证。民间用治流行性感冒。"
⑤《四川中药志》:"开胃进食,清心除烦,除湿去热。治哕逆不止。"
⑥《广东中药》:"治夹色伤寒;煎水洗头癞。"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①《广西中药志》:"虚寒无火者忌用。"
②《四川中药志》:"大便燥结者忌用。"
提醒您:苦石莲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目录 1 拼音 2 蛟蜻蛉科昆虫蛟蜻蛉的幼虫·《中医大辞典》·地牯牛 21 地牯牛的别名 22 来源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3 蝼蛄科昆虫蝼蛄或大蝼蛄的干燥全体·《中医大辞典》·地牯牛 31 地牯牛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归经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化学成分 4 脉翅目蛟蜻蛉科昆虫中华东蚁蛉的幼虫蚁狮的活体或干燥全体·《全国中草药汇编》·地牯牛 41 拼音名 42 地牯牛的别名 43 来源 44 性味 45 功能主治 46 地牯牛的用法用量 47 摘录 5 蚁蛉科动物黄足蚁蛉的幼虫·《中华本草》·地牯牛 51 出处 52 拼音名 53 英文名 54 地牯牛的别名 55 来源 56 原形态 57 生境分布 58 性状 59 性味 510 归经 511 功能主治 512 地牯牛的用法用量 513 各家论述 514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地牯牛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地牯牛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地牯牛 1 拼音
dì gǔ niú
2 蛟蜻蛉科昆虫蛟蜻蛉的幼虫·《中医大辞典》·地牯牛地牯牛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1]。
21 地牯牛的别名蚁狮、沙谷牛、地拱[1]。
22 来源蛟蜻蛉科昆虫蛟蜻蛉Myrmeleon micans Mac Lachlan的幼虫[1]。
23 性味辛、咸,温,有毒[1]。
24 功能主治
通窍,散结,截疟[1]。
①治砂淋,炒研末,加白糖开水调服;治疟疾,炒研末,于疟发前半小时,温开水或兑酒服,每次7至10个[1]。
②治瘰疬破烂,配硼砂、冰片捣敷;疔毒,捣敷[1]。
③治竹木刺及铁砂入肉,配南瓜瓤捣敷[1]。
3 蝼蛄科昆虫蝼蛄或大蝼蛄的干燥全体·《中医大辞典》·地牯牛地牯牛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蝼蛄之别名[1]。
31 地牯牛的别名土狗、地狗、地牯牛、拉拉狗、拉蛄[2]。
32 来源及产地蝼蛄科昆虫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et Beauvois或大蝼蛄G.unispina Saussure的干燥全体[2]。主产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安徽、辽宁等地[2]。
33 性味归经咸,寒[2]。入胃、膀胱经[2]。
34 功能主治利水退肿[2]。
1治水肿,小便不利,石淋。内服:煎汤,3~45g;或焙干研末,每次2g,日服三次。[2]
2治小儿脐风汁出,与甘草研末撒;竹、木刺入肉,与红糖捣敷伤口处[2]。
35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2]。
36 化学成分蝼蛄睾丸、血淋巴及尿中含多种游离氨基酸[2]。
4 脉翅目蛟蜻蛉科昆虫中华东蚁蛉的幼虫蚁狮的活体或干燥全体·《全国中草药汇编》·地牯牛 41 拼音名Dì Gǔ Niú
42 地牯牛的别名倒推车、倒退牛、地股牛、山老牛、蚁狮、蚁地狱、地拱、沙虱、沙挼子、摇摇锅、砂牛、倒后虫、退退窝窝、啊喽喽
43 来源脉翅目蛟蜻蛉科昆虫中华东蚁蛉Euroleon sinicus (Navas)幼虫蚁狮的活体或干燥全体。春秋二季从砂土中刨出,新瓦焙干或鲜用。
44 性味咸,凉。有毒。
45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解热镇痉,拔毒消肿。用于高血压病,中风,小儿高热,惊厥,疟疾,泌尿道感染,竹木刺、异物入肉不出,骨折;外用治中耳炎,痈疮,无名肿毒。
46 地牯牛的用法用量1~2分。外用适量,焙干研粉敷患处。
47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5 蚁蛉科动物黄足蚁蛉的幼虫·《中华本草》·地牯牛 51 出处1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2《本草拾遗》:砂挼子,有毒,杀飞禽走兽,合射罔用之。生砂石中,作旋孔,有虫子如大豆,背有刺。能倒行,一名倒行狗子。性好睡,亦呼为睡虫。
52 拼音名Dì Gǔ Niú
53 英文名antlion
54 地牯牛的别名砂挼子、倒行狗子、睡虫、沙谷牛、沙牛、蚁狮、金沙牛、地拱、沙猫
55 来源药材基源:为蚁蛉科动物黄足蚁蛉的幼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genomyia micans(Maclchlan)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捕捉,鲜用,或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56 原形态黄足蚁蛉,体长32mm,翅展73mm。身体瘦长,似晴蜓。头宽于前胸,两复眼褐色,头黑色,口器**,触角棒状黑色,柄节**。前胸**,背面有两条宽的褐色纵带,前胸有**长毛。中后胸黑色,明显大于前胸。足**,并有**长毛翅透明,有淡彩色的反光,翅膜质柔弱。前后翅形状大小和翅脉相似,翅脉**。腹部暗褐色。幼虫形似蜘蛛,体长618mm,土**至污白色,有黑褐色花纹,身上有散生和丛生的黑褐色硬毛,头部有1对钳状的颚,无翅,胸足3对,腹部较大。
5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虫生活于草丛中多于黄昏时飞行,幼虫居于干燥砂地土中营漏斗状穴,潜伏穴底,待小昆虫堕入,即捕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台湾、四川等地。
58 性状性状鉴别,虫体呈圭**及污褐色,多为半透明的躯壳,内脏部分极少,体上有黑褐色的花纹。
59 性味味辛;咸;性平;有毒
510 归经膀胱经
511 功能主治通淋;截疟;软坚消症;拔毒去腐。主砂淋;疟疾;疟母;腹腔症块;瘰疬结核;阴疽久溃不倒敛
512 地牯牛的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55g(或310只)。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513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瘰疬,初起消散,破烂拔毒埋口。
2《本草求原》:通窍利水。治淋,炒研同白糖汤下。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退疮管。
4《陆川本草》:治小儿风痰,痉挛,砂淋,敷疔疮。
5《四川中药志》:治症块,疟母,大便闭结不通,退竹木刺及铁沙入肉。
514 摘录白花丹,多年生蔓生亚灌木状草本,高2-3m。茎细弱,基部木质,多分枝,有细棱,节上带红色,除具腺外,光滑无毛。单叶互生;叶柄基部扩大而抱茎;叶片纸质,白花丹的 功效作用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白花丹的功效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白花丹的功效作用
别名:假茉莉、白雪花《广州 植物 志》。
植物名:白花丹。
生长环境:本品为扳援亚灌木,我国南部山野间常见,靠近石灰岩山比较多见。
分布:广布于全球热带地,广州为栽培种。
入药部分:根(内服用)、叶(外用)。
采集期:全年采根、叶。
自采地点:家种。
性味:根,性凉、味苦。叶,有毒性。
功能:消肿散瘀。
主治、用量和用法:(根)1、内伤咳血:用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或加猪瘦肉同煎服;2、气痛:用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或加猪瘦肉同煎服;3、眼起红筋:用干根5钱至1两,清水煎服。或加猪瘦肉同煎。
(叶)跌打瘀肿:用鲜叶加白饭和酒少许擂烂,外敷患处。此药刺激性强,不能久敷,否则发泡。约15~30分钟即除去。或用鲜叶1两,加鸡蛋一个(去黄),捣烂外敷患处。
验方:(治苦伤方)干白花丹根1两、牛大力1两、千斤拔1两、龙船花根1两、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温服。
(方解)白花丹通利血脉,龙船花根开郁行气,牛大力、千斤拔补肝肾。综合成方,有恢复精神与消除疲劳的作用,故能治疗由上述原因而致之苦伤疾患。
(方歌)白花丹治苦劳伤,血脉通流神复强,龙船花头牛大力,千斤一拔起昂扬。
禁忌:孕妇忌服。
参考资料: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丹
拼音名 Bái Huā Dān
别名 白雪花、白皂药、山波苓、一见消、乌面马、火灵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
来源 为蓝雪属植物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以根和叶入药。秋季采集,根晒干后入药,鲜叶仅供外用。
拉丁植物 动物 矿物名:Plumbago zeylanica L[1]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切段晒干或鲜用。[1]
毒性 若皮肤中毒可用清水或硼酸水洗涤,如糜烂时可用硼酸软膏敷患处。服鲜品中毒后服蛋清、糖水、活性炭,出现麻痹时可给樟脑等强心兴奋剂、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等对症治疗。
性味 苦、微温。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散瘀消肿。根: 风湿 骨痛、跌打肿痛, 胃痛 ,肝脾肿大。叶:外用治跌打肿痛,扭挫伤,体癣。
用法用量 根:3~5钱(久煎3~4小时以上),孕妇忌服;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一般外敷不宜超过30分钟,局部有灼热感即除去。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2]
《辞典》:白花丹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 Bái Huā Dān
别名 山坡芩、假茉莉、总管(《生草药性备要》),千里及、乌面马(《植物名汇》),白雪花(《广州植物志》),野苜莉、隔布草(《福建民间草药》),千槟梅、照药(《广西药植图志》),天槟榔(《南宁市药物志》),白皂药、白花皂药(《四川 中药 志》),一见消(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白花岩陀(《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白花丹科植物白花丹的全草及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 多年生蔓生亚灌木状草本,高2~3米。茎细弱,基部木质,分枝多,光滑无毛,有棱槽,绿色。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95厘米,宽15~5厘米,先端尖,全缘,基部阔楔形,渐狭而成一短柄;叶柄基部扩大而抱茎。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25厘米;苞片短于萼,边缘为干膜质;花萼管状,绿色,长约1厘米,上部5裂,具5棱,棱间干膜质,外被腺毛;花冠白色或白而略染蓝,高脚碟状,管狭而长,长约2厘米,先端5裂,扩展;雄蕊5,生于喉处;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1粒,柱头5裂。蒴果膜质。花期9~10月。
生境分布 野生或栽培。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等地。[2]
化学 成份 根的氧仿抽提物中可得矶松素3-氯矶松素和3,3′-双矶松素根中又含蛋白酶、蔗糖酶、葡萄糖、果糖。不含糖甙、 生物 碱和皂甙。
性味 辛苦涩,温,有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寒,无毒。"
②《广西药植图志》:"味辛,气烈,性热,有大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无毒。"
④《岭南草药志》:"性微温;根茎:味微涩微苦;叶:辣,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散瘀, 解毒 ,杀虫。治风湿关节疼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肿毒恶疮,疥癣。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疮,消肿,祛风。治蛇咬,痢症,去眼膜,迎风下泪;擦癣疥癞,去毒俱妙。"
②《岭南采药录》:"其叶捣烂敷跌打伤,能去瘀。"
③《四川中药志》:"治痨伤吐血,虚弱带下及 咳嗽 心累。"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根:治风湿骨痛,陈旧性关节扭伤,心胃气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须久煎)外用:煎水洗,捣敷或涂擦。
注意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孕妇禁服。"
附方 ①治风湿关节疼痛,腰腿扭伤:白花丹根五分至一钱。水煎服或泡酒,每次五毫升,日服二次。(《云南中草药》)
②治血瘀经闭:白花丹干根一两;或加瘦猪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跌打损伤:白花丹鲜叶一握捣烂,酌加热红酒,摩擦伤口周围。(《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跌打扭伤,蛇咬伤,恶疮:白花丹鲜叶三至四片,与它药配合捣烂外敷一般敷十五至三十分钟除去,以免局部起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肛周脓肿,急性淋巴腺炎, 乳腺炎 ,蜂窝织炎,疖肿:鲜白花丹适量捣烂,用双层纱布包好,敷于患处至痊愈。(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⑥治脾脏肿大:白花丹根浸酒服。重症并取叶和糯米捣烂,制成汤丸大,蒸熟,晚间睡醒服一丸。(《岭南草药志》)
⑦治疟疾:白花丹鲜叶七至八片,揉烂,于疟疾未发前两小时缚在手脉上(待有烧灼感时取去)。(《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脚底硬结疼痛(胼胝):白花丹鲜叶一握,稀饭一撮,食盐少许,捣烂涂贴,日换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厚皮癣:白花丹茎叶捣烂擦。(《广西药植图志》)
⑩治瘰疬未溃:白花丹鲜根五钱至一两,酌加猪瘦肉,水炖服。(《福建中草药》)[2]
《中华本草》:白花丹
出处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 Bái Huā Dān
别名 山坡苓、假茉莉、总管、干里及、鸟面马、白雪花、野苜莉、隔布草、千槟榔、照药、天槟榔、白皂药、白花皂药、一见消、白花岩陀、白花九股牛、余笑花、白花铁罗汉、火灵丹、猛老虎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白花丹科植物白花丹的全草或根。[2]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umbago zeylanic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蔓生亚灌木状草本,高2-3m。茎细弱,基部木质,多分枝,有细棱,节上带红色,除具腺外,光滑无毛。单叶互生;叶柄基部扩大而抱茎;叶片纸质,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10cm,宽15-5cm,先端尖,基部阔楔形,无毛,全缘。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25cm;苞片短于萼,边缘为干膜质;花萼管状,绿色,长约1cm,上部5裂,具5棱,棱间干膜质,外被腺毛,有粘性;花冠白色或白而略带蓝色,高脚碟状,管狭而长,长约2cm,先端5裂,扩展;雄蕊5,生于喉处;子房上位,1室,柱头5裂。蒴果膜质。花期10月至翌年3月,果期2月至翌年4月。[2]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生于气候炎热的地区,常见于阴湿的沟边或村边路旁的旷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主根呈细长圆柱形,多分枝,长可达30cm,直径约5mm,略弯曲,上端着生多数细根,表面灰褐色或棕**。茎圆柱形,直径4-6mm,有分枝,表面黄绿色至淡褐色,节明显,具细纵棱;质硬,易折断,断面皮部呈纤维状,淡棕**中间呈颗粒状淡黄白色髓部白色。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9cm,宽3-6cm;上面淡绿色至黄绿色,下面淡灰绿色至淡黄绿色。穗状花序顶生,萼管状,被有柄腺体,花白色至淡**。气微,味辛辣。[2]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细胞数列,含有棕**物质。皮层薄壁细胞10余列,含有淀粉粒及棕**块状物;皮层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有纤维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多单个径向排列;木射线宽1-2列细胞,木纤维壁厚,木化。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表皮内侧具厚角组织,皮层散有分泌细胞,内含棕色物质;内侧有纤维,2-5列,波状排列成环,壁增厚。维管束外韧型。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细胞扁圆形或类方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外被角质层,栅栏细胞1-2列,海绵组织薄壁细胞含棕色物质。主脉上面突起,下面明显突起,表皮内侧均具厚角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型,4-7个,与叶片垂直,排列成一纵行。[2]
粉末特征:黄绿色。①淀粉粒较多,单粒呆类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11-14-20pμm,层纹及脐点不明显,复粒少数。②气孔环式,副卫细胞3个,大小近相等。③叶表面观垩腺呈类方圆形,直径30-50μm。④萼管腺毛具长柄,较大,腺头多细胞,膨大呈球形或椭圆形;腺柄多细胞,长方形,排成10余列。⑤花粉粒圆球形或椭圆形,有3条明显的沟,外壁雕纹网状,网眼圆形,直径60-90pm。⑥网纹、具缘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0-30μm。⑦纤维细长,先端钝或呈梭状,直径10-30μm,壁厚3-5μm,胞腔及孔沟明显。[2]
化学成份 根中含有白花丹素(plumbagin),3-氯白花丹素(3-chloroplumbagin),3,3-双白花丹素(3,3’-biplumbagin)[1,2],茅膏醌(droserone),毛鱼藤酮(elliptinone),异白花丹酮isozeylanone)[2],白花丹酮(zey-lanone),3,6’-双白花丹素(chitranone),马替柿醌(maritinone),2-甲基-5,8-二羟基萘醌(2-ethylnaphthazarin),亚甲基-3,3’-双白花丹素(methylene-3,3’-biplumbagin)[3],白花丹醌(plumbazey-lanone)[3,4],异柿萘醇酮(isoshinanolone)及1,2(3)-四氢-3,3’-双白花丹素[1,2(3)-tetrahydro-3,3’-biplumbagin]和谷甾醇(sitos-terol)[5]。地上部分分离出3,6’-双白花丹素[6],羽扇豆醇(lupeol),α-和β-香树脂醇(α-、β-amyrin),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及ψ-蒲公英甾醇(ψ-taraxasterol)[7]。[2]
全草含有白花丹素、β-谷甾醇、香草酸(vanillic acid)[8]及白花丹酸(plumbagic acid)。
药理作用 矶松素小量对蛙、小鼠、兔的中枢 神经 系统有兴奋作用,大量则由兴奋转入麻痹;其最小致死量,蛙为05mg/g,小鼠为01mg/g,兔为10mg/kg。对家兔的 呼吸 、 血压 有轻度抑制。降压乃由于末梢血管扩张及直接抑制心脏所致,与迷走神经无关。对离体蛙心有直接麻痹作用,心跳停于扩张期。对离体小肠及子宫,小量兴奋,中量先兴奋后麻痹,大量则一开始即呈麻痹作用;妊娠子宫特别敏感,对离体兔子宫0000001%的浓度为兴奋作用,而000001%的浓度则呈抑制;对妊娠大鼠腹腔注射适当剂量可致胎仔死亡及续发性卵巢功能紊乱。矶松素有难闻的、腐蚀性的辛苦味,可用于发泡或治某些皮肤寄生虫病。此外,尚有某些抗菌作用。根的氯仿抽提物对金**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牛津小杯法),对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石油醚抽提物次之,乙醇提出物更次之,水抽提液则无抗茵作用。根所含白花丹素1:100000对一些致病霉菌均有抑制作用。[2]
毒性 中毒剂量时可致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及心搏停止。
性味 辛;苦;涩;性湿;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心胃气痛;肝脾肿大;血瘀经闭;跌打扭伤;痈肿瘰疬;疥癣 瘙痒 ;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涂擦。
注意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散疮,消肿,祛风。治蛇咬,痢症,去眼膜,迎风下泪;擦癣疥癞,去毒俱妙。
2《岭南采药录》:其叶捣烂敷跌打伤,能去瘀。
3《四川中药志》:治痨伤吐血,虚弱带下及咳嗽心累。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根:治风湿骨痛,陈旧性关节扭伤,心胃气痛。
鸭脚木的药用价值 鸭掌木给吸烟家庭带来新鲜的空气。它漂亮的鸭掌形叶片可以从烟雾弥漫的空气中吸收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并通过光合作用将之转换为无害的植物自有的物质。
另外,它每小时能把甲醛浓度降低大约9毫克。鸭掌木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非常适合没有经验的种植者。如果修剪掉芽附近的嫩枝,它可以长到3米之高,并且非常漂亮和浓密。体积较大的鸭掌木需要用竹竿来加固。
鸭掌木的药用 又名鹅掌柴
鸭脚木皮(《岭南采药录》)异名西加皮(《陆川本草》),鸭脚皮(《岭南草药志》)。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根皮及树皮。
药材干燥树皮呈长方形块片状,向内方微弯,长3~55厘米,阔25~35厘米,厚02~03厘米,外面灰暗色有不明显的横向皮孔,内面灰棕色而光滑。质地疏松,木栓易于脱落,有时可见内皮之块片,横切面强纤维性,能层层剥离。气微香。产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皮含酚类、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苦涩,凉。①《生草药性备要》:根皮:味涩,性平。②《岭南采药录》:味苦。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涩,凉。
功用主治-鸭脚木皮的功效①《生草药性备要》:根皮:治酒病,洗烂脚,敷跌打,十蒸九晒,浸酒祛风。
②《岭南采药录》:治斑痧毒,以之煎水服。
③《陆川本草》:驳骨止血,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伤积肿痛,刀伤出血。
④《岭南草药志》:除湿舒筋活络,清胃肠酒湿积滞。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治流感发热,咽喉肿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积肿痛。
⑥《广西中草药》:活血祛瘀,清热。治风湿,跌打,烧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酒炒敷或熬水洗。
选方①接骨方:生鸭脚木皮六两,生犁片木叶四两,生官榕木叶四两,雄鸡一只。共捣烂,双酒炒热敷患处,二十四小时去药,再加酒炒热熨患处。(《陆川本草》)②治红白痢疾:鸭脚木皮去外皮,洗净,一蒸一晒,用四两,水煎服。(《岭南草药志》)③治风湿骨痛:鸭脚木皮六两,浸酒一斤。每日服两次,每次五钱至一两。(《广西中草药》)。
澳洲鸭脚木与鸭脚木(鹅掌柴)的区别
澳洲鸭脚木株形优雅,易于管理,是理想的室内观叶植物。但目前多由南方引进,成本较高。通过栽培笔者发现,只要保持15℃至30℃的气温,一年四季均可扦插繁殖大叶伞。茎干直立,少分枝,初生枝干绿色,后逐渐木质化;表皮呈褐色,平滑。叶为掌状复叶,小叶数随成长而变化较大,幼年时3-5片,长大时9-12片,可多达16片。
鹅掌柴,鸭脚木,亦称伞树。五加科,几种热带常绿灌木或乔木的统称,能耐弱光条件,广泛栽作室内观叶植物。
鸭脚木有什么用处 1、观赏
鸭脚木株形丰满优美,适应能力强,是优良的盆栽植物。适宜布置客厅书房及卧室。春、夏、秋也可放在庭院蔽荫处和楼房阳台上观赏。也可庭院孤植,是南方冬季的蜜源植物。
2、净化空气
鸭脚木能给吸烟家庭带来新鲜的空气。叶片可以从烟雾弥漫的空气中吸收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并通过光合作用将之转换为无害的植物自有的物质。
另外,特别适合放在新装修的房间中吸收空间的甲醛等有害物质,每小时能把甲醛浓度降低大约9毫克。
3、药用
鸭脚木的叶和树皮可入药。据文献记载:
①《生草药性备要》:根皮:治酒病,洗烂脚,敷跌打,十蒸九晒,浸酒祛风。
②《岭南采药录》:治斑痧毒,以之煎水服。
③《陆川本草》:驳骨止血,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伤积肿痛,刀伤出罚。 ④《岭南草药志》:除湿舒筋活络,清胃肠酒湿积滞。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治流感发热,咽喉肿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积肿痛。
⑥《广西中草药》:活血祛瘀,清热。治风湿,跌打,烧伤。等
鸭脚木蜜的主要作用 (一)护肤美容新鲜蜂蜜涂抹于皮肤上,能起到滋润和营养作用,使皮肤细腻、光滑、富有弹性。用法:1、 蜂蜜面膜:用蜂蜜加2-3倍水稀释后,每天涂敷面部。也可用麦片、蛋白加蜂蜜制成面膜敷面,使用时 面部10分钟,使蜂蜜的营养成分渗透到皮肤细胞中。2、 甘油蜂蜜面膜:取一份蜂蜜,半份甘油,三份水,加适量面粉调和后,制成面膜,每次在脸上敷20分钟左右,再用清水洗净,可使皮肤滑嫩,细腻。3、 蛋蜜膜:新鲜鸡蛋一只,蜂蜜一匙,将两者搅拌均匀,用软刷子涂刷在面部后进行 。待自然风干后,用清水洗净。每周再次,具有润肤去皱、益颜美容的功效。4、 葡萄汁蜂蜜面膜:在一匙葡萄汁中加入一匙蜂蜜,边搅拌加入面粉,调匀后敷面,10分钟后用清水洗去,油性皮肤常使用此法,能使皮肤滑润,柔嫩。5、 冬季皮肤干燥,可用少许蜂蜜调和水后涂于皮肤,可防止干裂,可用蜂蜜代替防裂膏。(二)抗菌消炎、促进组织再生优质蜂蜜在室温下放置数年不会腐败,表明其防腐作用极强。实验证实,蜂蜜对链球菌、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法:在处理伤口时,将蜂蜜涂于患处,可减少渗出、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感染。(三)促进消化研究证明,蜂蜜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可使胃酸分泌正常。动物实验证实,蜂蜜有增强肠蠕动的作用,可显著缩短排便时间。用法:蜂蜜对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有良好功效,且无任何副作用。蜂蜜可使胃痛及胃烧灼感消失,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值长高。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常服用蜂蜜,也有辅助作用。(四)提高免疫力蜂蜜中含有的多种酶和矿物质,发生协同作用后,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实验研究证明,用蜂蜜饲喂小鼠,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用法:国外常用蜂蜜治疗感冒,咽喉炎,方法是用一杯水加2匙蜂蜜和1匙鲜柠檬汁,每天服用3-4杯。(五)促进长寿前苏联学者曾调查了200多名百岁以上的老人,其中有143人为养蜂人,证实他们长寿与常吃蜂蜜有关。蜂蜜促进长寿的机制较复杂,是对人体的综合调理,而非简单地作用于某个器官。(六)改善睡眠蜂蜜可缓解神经紧张,促进睡眠,并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蜂蜜中的葡萄糖、维生素、镁、磷、钙等能够调节神经系统,促进睡眠。用法:神经衰弱者,每晚睡前一匙蜂蜜,可以改善睡眠。采自苹果花的苹果蜜的镇静功能较为突出。(七)保肝作用蜂蜜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能为肝脏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准备,能 肝组织再生,起到修复损伤的作用。用法:慢性肝炎和肝功能不良者,可常吃蜂蜜,以改善肝功能。(八)抗疲劳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可以很快被吸收利用,改善血液的营状况。人体疲劳时服用蜂蜜,15分钟就可明显消除疲劳症状。用法:脑力劳动者和熬夜的人,冲服蜂蜜水可使精力充沛。运动员在赛前15分钟服用蜂蜜,可帮助提高体能。
鸭脚木冬蜜有什么功效? 鸭脚木蜜的资源是一种生长于岭南地区的中药树种,它出产于每年的冬天,有着“冬蜜”之称。鸭脚木蜜是所有蜜种中,中药色彩最浓的一个,它对人体的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鸭脚木蜜的中药作用
鸭脚木蜜在中药上的用途很大,除了可以解毒、润肺之外,还具有发汗和解表的功效,人们经常食用这种鸭脚木蜜不但可以减轻风湿病的痛苦,也能快速缓解感冒发热和咽喉疼的症状。另外鸭脚木蜜还经常被用作关节炎和神经系统病症的辅助用药,治疗效果都十分明显。
2、鸭脚木蜜可以促进人体钙质的吸收
鸭脚蜂蜜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硼,这种物质在进入人体之后可以促进女生雌性激素的分沁,起到阻止钙质流失的作用,它对于更年期女性的钙流失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鸭脚蜂蜜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发育
鸭脚蜂蜜的营养成份很高,而且有益于吸收的特点,有科学家曾经证明,经常食用鸭脚蜂蜜的幼儿患病率会大大减少,从而使儿童的体质大大加增,身体的发育速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4、鸭脚蜂蜜可治疗结肠炎
鸭脚蜂蜜中含有不饱和酸,这些酸性成份进入人体肠道之后,可以调节肠道功能,同时鸭脚蜂蜜还有消炎的作用,它可以杀死肠道中的多种病菌,对结肠炎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鸭脚木有什么功效?简介 异名西加皮(《陆川本草》),鸭脚皮(《岭南草药志》)。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根皮及树皮。 植物形态鹅掌柴,又名:鸭脚树(《生草药性备要》),鸭脚木(《岭南采药录》),鸭母树、鸭母爪、公母树、伞托木、五指通、鸭掌柴。 乔木或灌木,高2~15米。掌状复叶,小叶5~9,革质,椭圆形或长卵圆形,长7~17厘米,宽3~6厘米,几秃净,先端急尖,基部锐至钝,全缘;叶柄长8~25厘米,小叶柄长约2~5厘米;托叶半圆形。花小,白色,芳香,伞形花序;萼有毛,或无毛,边缘有5~6个细齿;花瓣5,肉质,长2~3毫米;雄蕊5;雌蕊1,子房5室,花拄短,长不达1毫米。核果球形,直径3~4毫米。花期冬季。 生长绿阔叶林中或向阳山坡。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台湾等地。 本植物的根(鸭脚木根)、叶(鸭脚木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药材干燥树皮呈长方形块片状,向内方微弯,长3~55厘米,阔25~35厘米,厚02~03厘米,外面灰暗色有不明显的横向皮孔,内面灰棕色而光滑。质地疏松,木栓易于脱落,有时可见内皮之块片,横切面强纤维性,能层层剥离。气微香。 产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皮含酚类、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苦涩,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根皮:味涩,性平。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涩,凉。 功用主治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 ①《生草药性备要》:根皮:治酒病,洗烂脚,敷跌打,十蒸九晒,浸酒祛风。 ②《岭南采药录》:治斑痧毒,以之煎水服。 ③《陆川本草》:驳骨止血,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伤积肿痛,刀伤出血。 ④《岭南草药志》:除湿舒筋活络,清胃肠酒湿积滞。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发汗解表,祛风除湿。治流感发热,咽喉肿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积肿痛。 ⑥《广西中草药》:活血祛瘀,清热。治风湿,跌打,烧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酒炒敷或熬水冼。 选方①接骨方:生鸭脚木皮六两,生犁片木叶四两,生官榕木叶四两,雄鸡一只。共捣烂,双酒炒热敷患处,二十四小时去药,再加酒炒热熨患处。(《陆川本草》) ②治红白痢疾:鸭脚木皮去外皮,洗净,一蒸一晒,用四两,水煎服。(《岭南草药志》) ③治风湿骨痛:鸭脚木皮六两,浸酒一斤。每日服两次,每次五钱至一两。(《广西中草药》)
鸭脚木蜂蜜有什么功效 蜂蜜的主要作用以及方法
(一)护肤美容
新鲜蜂蜜涂抹于皮肤上,能起到滋润和营养作用,使皮肤细腻、光滑、富有弹性。
用法:
1、 蜂蜜面膜:用蜂蜜加2-3倍水稀释后,每天涂敷面部。也可用麦片、蛋白加蜂蜜制成面膜敷面,使用时 面部10分钟,使蜂蜜的营养成分渗透到皮肤细胞中。
2、 甘油蜂蜜面膜:取一份蜂蜜,半份甘油,三份水,加适量面粉调和后,制成面膜,每次在脸上敷20分钟左右,再用清水洗净,可使皮肤滑嫩,细腻。
3、 蛋蜜膜:新鲜鸡蛋一只,蜂蜜一匙,将两者搅拌均匀,用软刷子涂刷在面部后进行 。待自然风干后,用清水洗净。每周再次,具有润肤去皱、益颜美容的功效。
4、 葡萄汁蜂蜜面膜:在一匙葡萄汁中加入一匙蜂蜜,边搅拌加入面粉,调匀后敷面,10分钟后用清水洗去,油性皮肤常使用此法,能使皮肤滑润,柔嫩。
5、 冬季皮肤干燥,可用少许蜂蜜调和水后涂于皮肤,可防止干裂,可用蜂蜜代替防裂膏。
(二)抗菌消炎、促进组织再生 香蜜轩 鸭脚木蜜 优质蜂蜜在室温下放置数年不会腐败,表明其防腐作用极强。实验证实,蜂蜜对链球菌、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用法:在处理伤口时,将蜂蜜涂于患处,可减少渗出、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感染。
(三)促进消化
研究证明,蜂蜜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可使胃酸分泌正常。动物实验证实,蜂蜜有增强肠蠕动的作用,可显著缩短排便时间。
用法:蜂蜜对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有良好功效,且无任何副作用。蜂蜜可使胃痛及胃烧灼感消失,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值长高。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常服用蜂蜜,也有辅助作用。
(四)提高免疫力
蜂蜜中含有的多种酶和矿物质,发生协同作用后,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实验研究证明,用蜂蜜饲喂小鼠,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用法:国外常用蜂蜜治疗感冒,咽喉炎,方法是用一杯水加2匙蜂蜜和1匙鲜柠檬汁,每天服用3-4杯。
(五)促进长寿
前苏联学者曾调查了200多名百岁以上的老人,其中有143人为养蜂人,证实他们长寿与常吃蜂蜜有关。蜂蜜促进长寿的机制较复杂,是对人体的综合调理,而非简单地作用于某个器官。
(六)改善睡眠
蜂蜜可缓解神经紧张,促进睡眠,并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蜂蜜中的葡萄糖、维生素、镁、磷、钙等能够调节神经系统,促进睡眠。
用法:神经衰弱者,每晚睡前一匙蜂蜜,可以改善睡眠。采自苹果花的苹果蜜的镇静功能较为突出。
(七)保肝作用
蜂蜜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能为肝脏的代谢活动提供能量准备,能 肝组织再生,起到修复损伤的作用。
用法:慢性肝炎和肝功能不良者,可常吃蜂蜜,以改善肝功能。
(八)抗疲劳
蜂蜜中的果糖,葡萄糖可以很快被吸收利用,改善血液的营状况。人体疲劳时服用蜂蜜,15分钟就可明显消除疲劳症状。
用法:脑力劳动者和熬夜的人,冲服蜂蜜水可使精力充沛。运动员在赛前15分钟服用蜂蜜,可帮助提高体能。
编辑本段其他信息
(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东京大学研究人员的大规模临床实验表明,加吃蜂蜜的幼儿与加吃吵糖的幼儿相比,前者体重,身高,胸围,皮下脂肪增加较快,皮肤较光泽,且少患痢疾,支气管炎,结膜炎,口腔炎等疾病。
用法:体弱多病,体质较差的儿童可多食蜂蜜。患佝偻病的学龄前儿童,每天可两三次服30-50克蜂蜜,可改善佝偻病症状。患感冒儿童,每天两次,每次饮一杯蜂蜜水,可促进感冒痊愈。睡眠不好的儿童,在睡前30分钟喝一杯温蜂蜜水,上床不久便可安然入睡。周岁以内的婴儿不适宜服用蜂蜜。
(二)保护心血管
蜂蜜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营养心肌的作用,改善心肌功能,对血压有调节作用。
用法:患心脏病者>>
贵州的一种植物不能确定,是不是鸭脚木(鹅掌柴),是否可药用 这是:槲栎,属于壳斗科,南方对壳斗科野生植物统称“青冈树”,无药用价值,木材坚硬,详见百科:baikebaidu/view/308166#6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中医大辞典》·山芝麻 31 山芝麻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化学成分 37 山芝麻的药理作用 4 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果实·《中医大辞典》·山芝麻 41 山芝麻的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45 使用注意 46 化学成分 47 山芝麻的药理作用 5 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的根或全株入药·《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芝麻 51 拼音名 52 山芝麻的别名 53 来源 54 原形态 55 性味 56 功能主治 57 山芝麻的用法用量 58 注意 59 备注 510 摘录 6 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或全株·《中华本草》·山芝麻 61 出处 62 拼音名 63 英文名 64 山芝麻的别名 65 来源 66 原形态 67 生境分布 68 栽培 69 性状 610 化学成份 611 鉴别 612 性味 613 归经 614 功能主治 615 山芝麻的用法用量 616 注意 617 各家论述 618 摘录 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山芝麻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山芝麻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山芝麻 1 拼音
shān zhī má
2 英文参考Helicteres angustifoli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screwtre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narrowleaf screwtree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中医大辞典》·山芝麻山芝麻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1]。
31 山芝麻的别名
岗油麻、山油麻、假芝麻、假油麻、石秤砣[1]
32 来源及产地梧桐科植物山芝麻Helicteres angustifolia L.的根。分布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及西南地区[1]。
33 性味苦、微甘,寒,有小毒[1]。
34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消肿解毒[1]。
①治感冒高热,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煎服:9~15g[1]。
②捣敷治外伤出血,痈肿,疔疮,毒蛇咬伤[1]。
35 使用注意内服过量可出现头晕,恶心,腹泻等反应。孕妇忌服[1]。
36 化学成分本品含山芝麻酸甲酯(Methyl helicterate)、山芝麻宁酸(Helicterilic acid)及其甲酯、白桦脂酸、齐墩果酸。根皮含曼宋酮等[1]。
37 药理作用体外试验,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
4 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果实·《中医大辞典》·山芝麻山芝麻为中药名,出自清·赵学楷《百草镜》。为《饮片新参》记载的六轴子之别名[1]。
41 山芝麻的别名土连翘、山芝麻、闹羊花子、八厘麻子[2]
42 来源及产地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Bl) G.Don的果实。产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河南[2]。
43 性味苦,温,有大毒[2]。
44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散瘀消肿[2]。
1治风寒湿痹,骨节肿痛,跌打损伤。内服:研末,03~09g;或入丸、散[2]。
2治痈疽,疔毒。研末调敷[2]。
45 使用注意内服过量易致中毒,本品内服宜慎,中毒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心跳缓慢、血压下降、动作失调、呼吸困难等症,严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孕妇忌服[2][3]。
46 化学成分本品含八厘麻毒素[2]。
47 山芝麻的药理作用混悬液、浸剂、酊剂均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指数与阿片相似。但剂量加大,作用不见增加而毒性显著增加。梫木毒素有降压、减慢心率作用,本品对昆虫与人均有毒性。对人可致心律不整、呼吸困难及惊厥等。因此本品有较强毒性[2][3]。
5 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的根或全株入药·《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芝麻 51 拼音名Shān Zhī Mɑ
52 山芝麻的别名大山麻、石秤砣、山油麻、坡油麻
53 来源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Helictercs angustifolia L,以根或全株入药。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54 原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茎直立,有分枝,茎皮坚韧似麻,小枝密被灰**短绒毛。单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夏季叶腋抽出短花序梗,花数朵簇生其上,花梗短。朔果卵状矩圆形,略似芝麻果实,长近2厘米,密被星状毛茸,熟后5裂。
55 性味苦、微甘,寒。有小毒。
56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用于感冒高烧,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麻疹,咳嗽,疟疾;外用治毒蛇咬伤,外伤出血,痔疮,痈肿疔疮。
57 山芝麻的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干根研粉外敷或米酒调敷患处。
58 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59 备注(1)本品有小毒,内服量不宜过大。中毒时可见恶心,腹泻,头晕等反应。
510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6 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或全株·《中华本草》·山芝麻 61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62 拼音名Shān Zhī Mɑ
63 英文名Narrowleaf Screwtree Root, Root of Narrowleaf Screwtree
64 山芝麻的别名岗油麻、岗脂麻、田油麻、仙桃草、野芝麻、狗屎树、假芝麻、山麻、假油麻、芝麻头、牛釜尾、山野麻、白头公、油麻甲、野麻甲、假麻甲、苦麻、山脂麻、被油麻、坡片公。
65 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teres angustifolia L
采收和储藏:全株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66 原形态山芝麻 小灌木,高达1m。小枝被发绿色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7mm,被星状短柔毛;叶片狭长圆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55cm,宽1525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上面无毛或几无毛,下面被灰白色或淡**星状茸毛,间或混生刚毛,全缘。聚伞花序腋生,有花2至数朵;花梗通常有锥尖状的小苞片4枚;花萼管状,长约6mm,被星状短柔毛,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不等大,淡红色或紫红色,比萼略长,基部有2个耳状附属体;雄蕊10,退化雄蕊5,线形,甚短;子房5室,被毛,较花柱略短,每室有胚珠约10个。蒴果卵状长圆形,长1220mm,宽78mm,先端急尖,密被星状毛及混生长绒毛。种子小,褐色,有椭圆形小斑点。花期几全年。
6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及丘陵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68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较耐旱,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性的黄红壤上也能正常生长。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34月播种育苗,种子混拌草木灰或细土,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2cm,后盖草、浇水。每1hm2播种量225kg。气温25℃以上时,播后1520d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翌年春季萌芽前,按行株距35cm×35cm开穴移栽。
田间管理 定植后至封行前,应隔月松土除草1次。春、夏、秋各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1次,冬季追施草木灰或厩肥,并进行培土。
69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略扭曲,头部常带有结节状的茎枝残基;长1525cm(商品多已切成长约2cm的段块),直径0515cm。表面发**至灰褐色,间有坚韧的侧根或侧根痕,栓皮粗糙,有纵斜裂纹,老根栓皮易片状剥落。质坚硬,断面皮部较厚,暗棕色或灰**,强纤维性,易与木部剥离并撕裂;木部黄白色,具微密放射状纹理。气徽香,味苦、微涩。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多列木栓细胞,含红棕色物;栓内层15列细胞。韧皮部纤维束与韧皮薄壁组织间隔排列,纤维壁厚,木化;分泌细胞含黄棕色分泌物,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簇晶或方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散列;木射线13列细胞,壁微木化。本品薄壁细胞常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根的粉末及白色。①韧皮纤维众多,单个或成束,壁较厚,直径1230μm。木纤维壁较薄,有斜纹孔,直径1125μm。②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90μm。③管胞较窄长,有纹孔,直径1315μm。④木栓细胞棕色,表面观多角形。⑤草酸钙簇晶直径2031μm,并偶见小方晶。⑤淀粉粒多为单粒,直径48μm,脐点呈线形,复粒由24粒组成。
610 化学成份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白桦脂酸(betu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山芝麻酸甲酯(methyl helicterate),山芝麻宁酸甲酯(methyl helicterilate),山芝麻宁酸(helicterilic acid)及山芝麻酸内酯(heliclactone),根皮含倍半萜醌类化合物曼家酮(mansonone)E、F、H、M。
611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5g,加水50ml,煮沸,滤过。滤液加羟胶一三氯化铁试液,发生紫褐色沉淀(检查酯类);滤液加2,4二硝基苯肼试液,发生黄棕色沉淀。(检查羰基化合物)。
612 性味苦;性凉;小毒
613 归经胃经
614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痄腮;肠炎;痢疾;痈肿;瘰疮;毒蛇咬伤
615 山芝麻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616 注意《广西药植图志》:虚寒症忌服。
617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根:治疮,去毒,止血,埋口;又能开大肠,食多大便必快。2《广州植物志》:叶:捣烂敷患处,治疮毒。3《福建民间草药》:去瘀生新,消痈解毒。4《南宁市药物志》:解表清热,治痧气,热性感冒,毒疮。5《泉州本草》:清热止渴,祛痰止咳。治肺病,瘰疬。
618 摘录中文名称 荔枝草 (四川好像叫癞子草、青蛙草)
别名 水羊耳(《生草药性备要》),过冬青、夭明精(《经验广集》),风眼草、赖师草、隔冬青(汪连仕《采药书》),雪里青(《慈航活人书》),皱皮葱(《纲目拾遗》),癞子草、野芝麻、野薄荷、癞客蚂草(《草木便方》),癞虾蟆(《分类草药性》),虾蟆草(《药物图考》),小活血、麻鸡婆、野芥菜、皱皮草、内红消(《江西中医药》(6):57,1957),臌胀草,沟香薷(《中国药植图鉴》),麻麻草、青蛙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落地红、朴地捎、根下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野猪菜(《上海常用中草药》)。
植物形态 雪见草(别名)
二年生直立草本,高15~90厘米,多分枝。茎方形,被有短柔毛。叶长圆形或披钎形,长2~6厘米,宽8~25毫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域楔形,边缘有圆锯齿,下面有金**腺点,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4~15毫米。轮伞花序具2~6花,腋生或顶生,集成多轮的穗形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长27毫米,外面有金**腺点,脉上有短柔毛,分2唇,上唇有5条脉纹,下唇有2齿和6条脉纹,齿成正三角形,顶端急尖;花冠紫色,长45毫米,冠筒内面基部有毛环,上唇长圆形,端有凹口,外面被有短柔毛,下唇有3裂片,中裂片倒心脏形,侧裂片近于半圆形:发育雄蕊2枚,着生于下唇基部,伸出冠筒外,花药1室。花盘在前边延长。小坚果倒卵圆形,褐色,有腺点。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长在河边荒地或路边,分布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贵州、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
功用主治 凉血,利水,解毒,杀虫。治咳血,吐血,尿血,崩漏,腹水,白浊,咽喉肿痛,痈肿,痔疮。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伤,去瘀,洗痔疮。"
②汪连仕《采药书》:"凉血,止崩漏,散一切痈毒。"
③《纲目拾遗》;"《葛祖遗方》,治咽喉十八症,消痈肿,杨梅、痔疮。"
④《草木便方》:"解毒。治白秃,疥癞,风癣;除脚胫疮痒黄水,杀虫,调油涂。"
⑤《分类草药性》:"治一切久年癍疮,洗痔疮,痒疮。"
⑥《药物图考》:"治湿热风疹,阴痒、肾囊风,消肿利水。"
⑦《江苏植药志》:"水煎服,治腹胀。"
⑧《中国药植图鉴》:"捣烂敷肚脐上,除臌胀病腹水。"
⑨《四川中药志》:"清肺热,除风湿。治咳嗽,痢疾,牙痛及痒疹,疮毒。"
采集 3~5月采收。
性味归经 辛,凉。
①《纲目拾遗》:"性凉。"
②《草木便方》:"苦,寒。"
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无毒。"
选方 ①治咳血,吐血,尿血:鲜荔枝草根五钱至一两,瘦猪肉二两。炖汤服。(江西《中草药学》)
②治喉痛或生乳蛾:荔枝草捣烂,加米醋,绢包裹,缚箸头上,点入喉中数次。(《救生苦海》)
③治双单蛾:雪里青一握,捣汁半茶钟,滚水冲服,有痰吐出;如无痰,将鸡毛探吐。若口干,以盐汤、醋汤止渴。切忌青菜、菜油。(《集效方》)
④治风火牙痛:癞子草含口中。
⑤治耳心痛:耳心灌脓:癞子草捣汁滴耳。
⑥治痔疮便毒,口腔白泡疮,走马牙疳;大五倍子一个。贯穿一孔,将瘫子草炕干,打成粉注入,装满封口,在火上煅后研粉,外加冰片,调麻油搽患处。(④方以下出《重庆草药》)
⑦治痔疮:雪里青汁,炒槐米为末,柿饼捣,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雪里青煎汤下。(《慈航活人书》)
⑧治痔疮:荔枝草一、二两(或加乌梅七个)。水煎,先熏后洗。亦治脱肛。(《江西中医药》(6):57,1957)
⑨治鼠疮:过冬青五,六枚,同鲫鱼入锅煮熟,去草及鱼,饮汁数次。(《经验广集》冬青汁)
⑩治红肿痈毒:荔枝草鲜草同酒酿糟捣烂,敷患处;或晒干研末,同鸡蛋清调敷。(《江西中医药》(6):57,1957)
⑾治乳痈初起:一雪见草连根一两。酒水各半煎服,药渣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二鲜荔枝草叶二片,揉软后塞鼻,如右侧乳腺炎塞左鼻孔,左侧塞右鼻孔。每次塞20分钟,一日塞二次。(徐州《单方验方新疗法选编》)
⑿治疥疮、诸种奇痒疮:癞子草嫩尖叶捣烂取汁涂。(《重庆草药》)
⒀治跌打伤:荔枝草一两,捣汁,以滚甜酒冲服,其渣杵烂,敷伤处。(《江西中医药》(6):57,1957)
⒁治蛇咬、犬伤及破伤风:荔枝草一握,约三两,以酒二碗,煎一碗服,取汗出,效。(《卫生易简方》)
⒂治白浊:雪里青草,生白酒煎服。(《纲目拾遗》)
⒃治急惊:荔枝草汁半钟,水飞过朱砂半分,和匀服之。(《医方集听》)
⒄治小儿疳积:荔枝草汁入茶杯内,用不见水鸡软肝一个,将银针钻数孔,浸在汁内,汁浮于肝,放饭锅上薰熟食之。(《医方集听》)
⒅治红白痢疾:癞子草(有花全草)二两,墨斗草一两,过路黄一两。煎水服,每日三次;现坠胀者,外加土地榆、臭椿根皮各一两。(《重庆草药》)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巴山虎 31 巴山虎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4 《辞典》·巴山虎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巴山虎的别名 44 来源 45 原形态 46 性味 47 功能主治 48 巴山虎的用法用量 49 附方 410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巴山虎 1 拼音
bā shān hǔ
2 英文参考Indian nightshade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巴山虎巴山虎为中药名,出自清·赵学楷《百草镜》,为《本草纲目》记载的羊踯躅根之别名[1]。
31 巴山虎的别名山芝麻根、巴山虎、闹羊花根、三钱三、一杯倒[2]。
32 来源及产地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Bl)G.Don的根[2]。分布长江流域各地,南达广东、福建[2]。
33 性味
辛,温,有毒[2]。
34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化痰止咳[2]。
1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痛风,腰椎间盘突出症,跌打损伤,慢性气管炎[2]。煎服:15~3g[2]。
2治痔漏,煎汤熏洗;癣疮,煎水和醋涂搽[2]。
35 化学成分根皮含裂缘莲醇(Sparassol)[2]。
4 《辞典》·巴山虎 41 出处《岭南采药录》
42 拼音名Bā Shān Hǔ
43 巴山虎的别名金扣钮根(《陆川本草》),细钮扣根、扣子头(《南宁市药物志》),紫花茄根(《福建中草药》)。
44 来源为茄科植物紫花茄的根。全年可采。
45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天茄子"条。
46 性味苦,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性寒。"
③《南宁市药物志》:"苦,平。"
④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凉,有小毒。"
47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祛瘀消肿。治风湿痹痛,痧气腹痛,头痛,牙痛,咽炎,扁桃体炎,疳积,跌打损伤,瘰疬。
①《生草药性备要》:"跌打将死,煲酒服。"
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止渴,止咳。治痧气肚痛,五疳,小儿发热,蛇伤。"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消炎止痛。治咽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胃痛。"
48 巴山虎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外用:捣敷。
49 附方①治头风痛:紫花茄根一至二两,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关节风温痛:紫花茄根一至二两,或加蘡薁干根、土牛膝干根各五钱,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胃痛:紫花茄根三至五钱,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瘰疬:鲜紫花茄根一至二两,水煎或调酒服;已破溃者加鸡蛋同炖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无名肿毒:鲜紫花茄根一两,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410 摘录中草药:苦石莲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2023-10-23 11:39: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