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封皮有那些常用料
封面是书刊装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书刊装订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的同时,用于书刊装帧的封面材料也由原来的几种发展到现在的10多种。
01、织品与纸张裱合(拓)类
多用于线装、精装封面。
02、真皮类
用于豪华精装、高档画册、高档本册等的封面加工。
03、漆涂布类
是真皮封面的替代品,常作为普通精装书刊本册、聘书、证书封面使用。这种材料有污染,近几年已较少用。
04、塑料类
分软、硬两种,软质塑料用于本册封面、各种证件封面、学生用书的外封面和精装封面加工。硬质塑料使用极少,主要制作本册的封面。
05、薄膜类
覆膜类封面近几年使用极多,在平装书籍中,60%多选用覆膜封面,在精装书中采用覆膜后的纸张制壳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多。
06、PVC涂布类
一般是将PVC涂布封面与硬纸板黏结制成精装书封壳(或直接粘在书册上成为软面精装书)。
07、树脂浸渍与非浸渍类
俗称花纹纸,可用于精平特装的各种书刊本册等的加工,特别适合于精装环衬。
08、浸渍加涂布类
主要用于精装封面加工,有如真皮的效果。
09、树脂胶复合织物与纸张类
这种封面材料在织品的一面可进行四色印刷并可得到良好的效果,是一种更为高档的精装封面材料。
10、PVC磨砂类
这种材料可以假乱真,加工后犹如真皮的效果。可用做软硬壳精装书刊本册的封面。
11、再生皮类
可代替真皮制成封面,且有比真皮品种多、色泽鲜艳、外观漂亮、价格便宜的特点。
12、金属与纸张复合类
这种材料表面颜色庄重大方、高雅美观,既可用于古朴书籍封面,也可用于现代各种较高档精装书刊本册的封面。
13、UV上光类
近年用UV印刷图文和上光的封面逐渐增多,可用于各种封面装帧,其加工方便、效果好。
14、纸张、卡纸类
纸张是最为普通的封面材料,常用的纸张封面为80~200g/m2,但不适于精装封面。卡纸(250~400g/m2)封面的使用在近几年极为普通。
篆文:乾隆摹刻淳化阁帖
底下楷体小字是:附释文 第九册
这是乾隆年间皇帝御敕的一套字帖,旧书市场可以淘到,多为民国时期的印本。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一、古籍书页版式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亦称边栏)、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版式的概念出现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后,但明显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简策、手写帛书等装帧形式的特点。
古籍版式图
1。版框:也称为边栏,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一般比较粗黑,给人稳定感。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线,称为四周单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细黑线,称四周双边。如果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称为左右双边。不仅有规范、整齐版面的作用,而且保留了简策、帛书的遗风。
2。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两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是竹木简书籍的流风余韵。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 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每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3。天头: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叫天头。
4。地脚: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叫地脚。
5。版心:也称“叶心”,或简称“心”, 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为折装整齐,版心多刻有鱼尾、口线等,为便检索,也常记有书名、卷数、页码、每卷小题、刻工姓名等文字。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故称版心。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
6。书口:又称版口,或简称口。指书籍装订成册后开合一侧的端面,有白口、黑口等款式。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一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
7。鱼尾:版心中间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有时版心上下方都有鱼尾。一个鱼尾为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个别有三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称花鱼尾。鱼尾的作用是用作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8。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做象鼻。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者为白口。
9。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0。墨钉:又称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块,形状似钉帽。出现的原因是文稿雕版时未定的文字,等待校勘后写上去再印。
11。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明清时期的书牌作用多为表示特色和所有权,明清以前则更多是刻书题记,讲刻书缘起,选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12。大题:指一种书的题名。
13。小题:指一种书内各篇卷的题名。
1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为鉴别版本依据之一。
15。朱丝栏 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二、古籍装订版式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其特定的名称。
古籍结构图
1。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2。书衣: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也称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3。书名叶: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4。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5。书脊: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6。书首: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7。书脚: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8。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封面设计采用红黄绿三种颜色花纹背景加文字的组合方式,整体简洁美观,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高度统一。舍弃了图画这一元素,由于缺乏优秀原创原画资源,这样的选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版权纠纷。
采用方正古隶简体:这种字体神采俊俏,雄浑中流露天真稚拙,典雅中蕴含时代风采,静中寓动、稳中求险、巧拙相生、变化自然,结体严谨,笔法古朴典雅,又极富装饰意趣。
书籍的封皮有那些常用料
本文2023-10-23 11:43:1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1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