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吕的名人有哪些
一、吕尚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
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人称姜尚。
二、吕不韦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三、吕臣
吕臣(约公元前235年-前173年),秦末陈胜起义军将领,陈胜被庄贾杀害后,吕臣组织苍头军重建张楚政权,并诛杀叛徒庄贾。后与英布联合抗秦,又先后投奔项梁、刘邦。汉朝建立后,继承他父亲的新阳侯的爵位直到病死。
四、吕雉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
五、吕蒙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吕蒙
—吕雉
—吕臣
—吕不韦
—吕尚
1、孔融让梨
孙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七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你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已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2、吕岱哭徐厚
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3、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以每个第一个国人物为主的人物关系
蜀:
刘备-关羽、张飞(义兄弟)-刘禅(亲子)-诸葛亮(尊重)-孙尚香(夫妇)-赵云(尊重)
关羽-关平(义子)-张飞、刘备(义兄弟)-曹操(恩情)
张飞-星彩、张苞(亲子)—关羽、刘备(义兄弟)—庞统(佩服)—马超-(友好)
赵云-刘备(君主)-刘禅(舍身)-庞统(友好)—诸葛亮(尊重)—关羽、张飞(友好)
马超-庞德(部属)-刘备(恩情)
黄忠-刘备(恩情)—魏延(命救)-严颜(友好)
诸葛亮-刘备(君主)-刘禅(辅佐)-姜维(师徒)-月英(夫妇)-庞统(同门)-赵云(信赖)
姜维-诸葛亮(师徒)-夏侯霸(友好)-刘备(君主)
魏延-黄忠(友好)-刘备(恩情)
月英-诸葛亮(夫妇)
庞统-诸葛亮(同门)-刘备(恩情)-赵云(友好)
魏:
曹操-夏侯敦、夏侯渊、曹仁(从兄弟)-曹丕(亲子)-张辽(信赖)-典韦(命救)—许褚(护卫)-关羽(尊重)
夏侯敦-曹操、夏侯渊(从兄弟)
夏侯渊-曹操、夏侯敦(从兄弟)-张郃(友好)
曹丕-甄姬(夫妇)-司马懿(友好)-曹仁(信赖)
张辽-关羽(恩情)—曹操(君主)-吕布(君主)
曹仁-曹操(堂兄弟)-庞德(友好)-曹丕(友好)
张郃-夏侯渊(友好)-司马懿(友好)
司马懿-曹丕(友好)—张郃(友好)
典韦-曹操(君主)-许褚(友好)
许褚-曹操(君主)-典韦(友好)
庞德-曹操(恩情)-马超(君主)-曹仁(信赖)
甄姬-曹丕(夫妇)-袁熙(夫妇)
徐晃-关羽(崇拜)-满宠(友好)
吴:
孙坚-孙策、孙权、孙尚香(亲子)-黄盖(信赖)
孙策-孙权、孙尚香(兄妹)-大乔(夫妇)—周瑜(义兄弟)—太史慈(好敌手)
孙权-周泰(命救)—吕蒙(佩服)—陆逊(信赖)
孙尚香-刘备(夫妇)
黄盖-孙坚(君主)—周瑜(信赖)
吕蒙-陆逊(友好)
陆逊-吕蒙(友好)—孙策(女嫁)—甘宁(友好)
甘宁-凌统(友好)
凌统-甘宁(友好)—凌操(亲子)
太史慈-孙策(好敌手)—孔融(义理)
周泰-孙权(君主)
大乔-孙策(夫妇)—小乔(姊妹)
小乔-周瑜(夫妇)—大乔(姊妹)
他:
吕布-貂蝉(爱慕)
董卓-貂蝉(爱慕)—吕布(义子)
袁绍-袁谭、袁熙、袁尚(亲子)
张角-张宝、张粱(兄弟)
孟获-祝融(夫妇)—诸葛亮(佩服)
孙权,字仲谋,孙坚次子。继承父兄的伟业,统治江东。多谋善断,广泛提拔人才并尽其所能,因此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吴王朝第一代皇帝。
周瑜,字公瑾,人称美周郎。东吴都督,奉孙策遗命辅佐年幼的孙权。智谋高远,是东吴的栋梁。在赤壁之战中,以五万破曹军八十三万大军,创造了以寡击众的杰出战例。
鲁肃,字子敬。一直主张联刘抗曹。赤壁之战时,辅佐周瑜联合刘备,打败了曹操。与周瑜关系很好。周瑜死后继任都督,肩负重任。
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经鲁肃推举仕吴。为人敦厚诚实,因此深受孙权信任。孙策死后,劝孙权顺曹操而绝袁绍。后期为吴蜀修好而屡次出使蜀国。
吕蒙,字子明。原是一介武夫,受孙权教诲,学习文武之道,成长为智勇兼备的名将。鲁肃死后就任东吴都督,最早看出陆逊的才干,与陆逊合作,并杀死了关羽。
陆逊,字伯言,孙权的军师。用兵谋略不在前任军师周瑜、鲁肃、吕蒙之下。献计夺取荆州,击败关羽;夷陵之战任吴军统帅,击败了来势汹汹的刘备。
潘璋,字文珪。与朱然协力,生擒了关羽,并因此功获赏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后来被关兴追杀途中,恍惚中看到了关羽的亡灵,惊愕之际被关兴斩杀。
徐盛,孙权部下,他的胆大在东吴首屈一指。曹丕征吴战役中,用疑兵之计吓退曹军,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不屈服于任何强敌,勇猛顽强,身经百战。
甘宁,字兴霸,是吴军首屈一指的勇将。曾仅率百骑夜袭曹营而无一伤亡,使孙权欢呼「曹操有张辽,吾有甘兴霸」,很得孙权信任。
凌统,字公绩,吴将凌操之子。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常想报复。后来与乐进单挑时,险些被斩,多亏甘宁相救,二人才终于和解,并结为生死之交。
周泰,字幼平,因勇猛得到孙权信赖。在宣城他为了护主,身负十二伤;后来在合淝战役中又救了孙权。孙权因此在宴席上将他身上的伤一一指与众人,盛赞其勇。
蒋钦,字公奕。与周泰一起归顺孙策。攻打南郡时任先锋,被曹仁击败,几乎被周瑜问罪斩首。征讨关羽时,指挥水军,包围关羽。
张昭,字子布,「江东二张」之一。与张纮一起被孙策聘用,长于内政。孙策临终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孙权经常向他征求意见,视之如父。
陈武,字子烈,吴将。黄面赤眼,容貌怪异。孙策与刘繇交战时投奔孙策。在赤壁之战中,出任第四队大将出战。在濡须与庞德交手,因战袍被住而被杀。
黄盖,字公覆。自孙坚举兵即为其部下,江东三代老臣。在赤壁之战中,自献苦肉计诈降曹操,终使吴军火烧赤壁,大破曹军。他也因此扬名天下。
全琮,字子璜,吴将。讨伐山越族立过大功。与陆逊一起出征,打击被诈降的吴将周鲂诱来的魏军。击败了薛乔,获得胜利。
董袭,字元代,吴将。曾向孙策推举虞翻和名医华佗。在濡须大战中,虽顽强奋战,但由于战船被大风吹翻,落水溺死。孙权找到他的尸体后,厚葬了他。
韩当,字公义,东吴孙氏三代老将。参加了杨州进攻战、赤壁之战、进攻关羽和夷陵之战等众多战役,指挥东吴水军的一翼。
太史慈,字子义,原为刘繇部下。武艺高强,尤擅弓箭,曾与孙策单挑不分胜负。后被孙策俘获,感孙策的仁德而降,为东吴的建国立下大功。
丁奉,字承渊,东吴名将。与张布一起杀孙琛,并升任大将军。在东吴后期的作战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张纮,字子纲,著名的「江东二张」之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被周瑜誉为有「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孙策和孙权,屡屡进谏。临终上表劝孙权迁都建业。
程普,字德谋,惯使铁脊蛇矛。效力于东吴孙氏三代的老将。在赤壁之战中任副都督,协助正都督周瑜击败曹操大军。
孙坚,字文台,兵法家孙子的后裔。任长沙太守时,参加了反董卓同盟并任先锋。第一个攻进洛阳城,得到了传国玉玺。后来在攻打刘表时中了埋伏,战死。
孙策,字伯符,孙坚的长子。继承其父的遗志,平定了江东,打下了吴王朝的基础。人称「小霸王」,勇猛无比。可惜年纪轻轻就遭人暗杀,便把未遂的志愿托付给了弟弟孙权。
无数人痴迷于三国,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然而如果给你个穿越的机会,小院劝你千万别选三国,因为很可能你穿回去活不了几个月。
原因很多,战乱、天灾、人祸,哪一样也不适合生存,三国时期人均寿命是34岁。
三国不适合现代人生存,但尽管条件恶劣,却也有能适应的长寿之人,根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的寿星排名前三的是以下三人:
钜鹿人张臶:著名隐士,一生受到多次征召,都不愿出仕,生卒年月136年-240年,活了104岁,是记载中最长寿之人。
新野人来敏:蜀国官员,黄琬妻弟,入蜀后任诸葛亮军祭酒、辅军将军,因口无遮拦多次被罢职,生卒165年-261年,活了97岁。
海陵人吕岱:东吴重臣,多次平定叛乱,一生戮力奉公,为孙吴开疆拓土,功勋赫赫,与朱然同为大将军、大司马,生卒161年-256年,享年96岁。
如果要比较,我觉得最牛的还是吕岱。
因为吕岱是东吴将领,在三国时期,南方水网密布,是传染病高发地区,人均寿命要低于北方地区,有记载的大疫就有许多次。东吴许多重臣都在壮年死去,原因都是染病,如周瑜、吕蒙、蒋钦、孙皎等人,就连曹操征吴也不能幸免,赤壁之战击败曹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疫病流行。
因此,在东吴能坚持到96岁,成为第三长寿的吕岱,比其他两人更不容易。
除了寿命长,吕岱也不是简单人物,他在建安五年(200年)投到孙权麾下,逐渐成长为东吴重臣。
数数吕岱的功绩:
与蒋钦一起率兵平定会稽等五县叛乱;跟随孙权出征长沙,平定三郡;镇守长沙,讨平响应关羽的吴砀、袁龙。
220年,吕岱任交州刺史,在任上他镇压了欲叛吴自立的士燮之子士徽,又多次击败进犯的贼寇,升为安南将军、假节,封爵都乡侯。
吕岱还有超前的外交观念,多次派人出使南洋“南宣国化”,使扶南、林邑、堂明等国纷纷遣使至吴朝贡。
陆逊去世后,吕岱与朱然分别督领其部众,升大将军。孙亮即位后,吕岱又官至大司马。
吕岱一生清正廉洁,功勋赫赫,人品与能力得到交口称赞。
正史上吕岱是吴国重要人物,《三国演义》里对他没什么描写,但在108回里,孙权临终前召人交代后事,在场有两位大臣,吕岱正是其中之一。
吕岱去世后,葬于今天的如皋市林梓镇,也就是三国时的海陵地区,这是归葬故地。
直到今天,当地还有司马港、司马港河、司马港桥等地名,都是为了纪念吕岱而来。
吕岱一生清正,去世后墓葬也非常简朴,《三国志》记载,吕岱“遗令殡以素棺,疏巾布构,葬送之制,务从约俭”。
此后历代史料中,都能找到吕岱墓的记载,都记为在如皋县东南六十里。
清朝的县志和当地其他史志记载得更清楚,字数较多,这里就不一一罗列。
吕岱墓在历史上曾被多次被盗,也曾多次修整,如明朝的富商沈万四、清末的林梓名士等都进行过维修。
在民国年间,此墓有封土高六米,底围二十多米,尚存碑文。建国后,封土堆有三米多高,地面建筑已不存,地下墓室还在。
1979年,由于吕岱墓正位于规划中的人工河林刘河的河道上,该河将穿过墓地,所以吕岱墓被挖除,在原墓旧地东南几十米另立了一处。
根据当时施工人员的回忆,吕岱墓的规格与三国时期吴国墓葬基本相同。
墓室呈长方形,四面是砖墙,东西宽度在19米左右,南墙似乎有门,南北距离约23米,顶部是两层砖所砌的拱顶。这些大致与同时期东吴贵族墓葬相同,如与吕岱同为大将军、大司马的朱然墓,规模也不大。
比较特别的是墓室内只有锈蚀的铁链和已腐朽的棺木,这也和记载相同——“只用圆木铁索悬棺”,这样的设计应该是为了防止地下水渗入腐蚀棺木。
此外,吕岱墓别无长物,棺木甚至不用油漆,葬品极为简朴,印证了吕岱薄葬的遗愿。
另外,根据何松山先生的著作,吕岱墓其实在1952年就已被发掘,当时碑文尚存,棺梓虽已腐朽,还悬在空中,他在自己的《碑石探幽》中提到:
民工挑扩通扬运河,曾挖掘一悬棺墓,棺木虽腐朽,仍悬于冢中。发现此碑,方知是古人吕岱。
何松山还提到:
1952年在江苏如皋林梓高阳荡出土的三国名将吕岱衣冠墓中,有一块悬挂于棺棂之上的鼎钟,钟正面是一朵盛开的玫瑰,背面是吕岱的墓志遗憾的是,因当时保管者贪图小利,竟作为废钢化解。
(当时认为这只是吕岱的衣冠墓,经过后来考证,现在主流看法这就是吕岱埋骨的墓地。)
在1979年开挖吕岱墓时,当时虽然保护意识不强,但还是留下了一些文物——拆除下来的古砖。
吕岱墓的古砖有185块被保存下来,留在了林梓。这些1700多年前的砖共有三种形制,大小重量不一,不少上面还刻有“中”或者“甲”的字样。
这些古砖,如今也是珍贵的文物,它们的来历还有待考证,也为将来复建吕岱墓提供了重要依据。
今天,如皋市区有一条大司马路,亦是如皋人民为纪念这位吴国重臣、长寿武将而命名的。
1、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2、吕臣(约公元前235年-前173年),秦末陈胜起义军将领,陈胜被庄贾杀害后,吕臣组织苍头军重建张楚政权,并诛杀叛徒庄贾。后与英布联合抗秦,又先后投奔项梁、刘邦。汉朝建立后,继承他父亲的新阳侯的爵位直到病死。
3、吕公
(生卒年待考),齐国始祖吕尚后裔,单父人(今山东东单)。汉高祖刘邦岳父。吕公当时与沛县(今江苏沛县)县令关系很好,为躲避仇家纠缠,举家自单父迁居沛县。吕公有相人之术,其长女名吕雉,他常对人说“此女有大富大贵之相”。
沛县县令曾为其子求婚,但遭到吕公婉言谢绝。在一次沛令举行的酒宴上,吕公与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相遇。吕公见刘邦气度非凡,因而特别敬重他。吕公又见刘邦相貌稀奇,在客人都散去之后,对刘邦说:“我从年少的时候,就好给人相面。
我相过的人太多了,但是没有一位像你的相貌这样高贵的,愿你多多自爱!”不久,由吕公作主,将女儿吕雉嫁与刘邦,她就是后来的吕后。吕公之妻吕媪对吕公将女儿嫁与刘邦之事非常生气,怒冲冲地说:“你平素总是说我这个女儿不寻常,应该嫁与贵人。
而今为何这么轻易地就把女儿打发了?”吕公一笑:“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吕雉嫁给刘邦后生有一子一女。传说有一次,她带两个孩子在田中劳作,一个过路老人向她求些水喝,吕雉见老人饿了,就又给他做了些吃的,老人非常感激,就给她相面:“夫人的相貌是天下的贵人。”
又给其一子一女相面说:“夫人所以能够大贵,是因为这个男孩子的缘故。此女也是大福大贵之相。”吕公后来被刘邦封为临泗侯,吕雉的哥哥吕泽和吕释之也跟随刘邦参加了楚汉战争,因功分别受封为周吕侯和建成侯。
4、吕雉
(公元前291~前180年),女,名雉,字娥妁,吕皇后(吕后),汉高祖刘邦之妻,今山东省单县南)人。著名西汉初期女政治家。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公元前195年刘邦死后代理朝政,专政达十六年之久,为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女执政者。
早年,其父吕公为避仇迁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欣赏刘邦非凡的气度,把女儿许配给他。公元前205年刘邦为项羽所败,吕雉和刘邦的父母被俘,做了两年的人质。公元前203年秋吕雉归汉后,留守关中。刘邦称帝后,吕雉被立为皇后,子刘盈为太子。
吕后为人有谋略,汉朝初,吕后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消灭分裂势力,巩固了统一的局面。公元前195年刘邦死,汉惠帝刘盈立,尊吕后为皇太后。
汉惠帝仁弱,实际由吕后掌政。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崩,立少帝,吕后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逐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号令一出太后。”吕后先后掌控汉朝政权长达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雉,武则天,慈禧)的第一个。
吕后当政内,创自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道家)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刘邦临终前,吕后详问刘邦身后的人事安排。她问萧何相国后谁可继任,刘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
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
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吕后有政治家的风度,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曾下书羞辱吕后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吕后采纳季布的主张,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婉言谢绝,匈奴自愧失礼,遣使向汉朝认错,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吕后晚年因没有子孙,怕汉高祖的子孙欺凌吕氏,故大封外戚诸吕为侯。公元前180年吕后逝世,终年六十二岁,与汉高祖合葬长陵。后诸吕欲为乱,被周勃、陈平等诛平。
中国古代的史学家们对历史的评价都逃不出儒家思想的框套,所以两千年来,儒家思想成为评价历史功过的一把铁尺,因而对吕雉的评价毁多于誉。实际上应该从历史人物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影响来评论,所谓“民为天,社稷次之、君轻之。”
5、吕溱
(生卒年待考),字济叔,江苏杨州人。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l038年)戊寅科状元。吕溱中状元后,通判亳州。值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因参与进秦院宴饮事受牵连,出知蕲、楚、舒三州,后复修,起居注。
宋皇祐四年(公元l052年),依智高反叛,吕溱劝宋仁宗不要封锁消息,而应“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进知制诰,又出知杭州,入为翰林学士,吕溱上疏论宰相陈执中贪恋富贵,行为奸邪。后陈执中罢相,吕溱以侍读学士之职知徐州,赴任前,宋仁宗赐宴资善堂。
任满徙成德军,因与兴都转运使李参不和,及豪侈放任,简于政事被弹劾,贬知和州,分司南京。宋神宗即位,吕溱起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期间,吕溱精识过人,辨讼立断,豪恶为之敛迹,政绩颇佳。
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后,吕溱不幸逝世于任,终年五十五岁。朝廷追赠礼部侍郎,宋神宗诏书中有“吕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对吕溱家贫子幼,宋神宗诏令朝廷优厚安抚。
吕溱开朗敏捷,善于议论,其言论颇为当时名流所推许。然而,又很持重,在杭州接送宾客,不过数语,人称之为“七字舍人”。
1、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就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就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2、孔子。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就是什么”孔子一看,就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就是城给车让路还就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3、吕岱哭徐厚: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历史上姓吕的名人有哪些
本文2023-10-23 12:21:0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