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告诉我“叶”姓的由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5收藏

谁可以告诉我“叶”姓的由来,第1张

叶公好龙是叶姓第一代老祖宗,姓沈,沈诸梁,皇帝叫他到叶县去,他是叶县的县令,采食于邑,所以他第一个孩子姓叶,一直姓到正在,全中国姓叶的都从这边来。“叶公好龙”的成语,通常是用来讽刺一些沽名钓雀的伪群子,然而我们在采仿中,听到叶姓人氏对成语,有不同的解释。“叶公伟绩万古存,平乱问政定乾坤,畏龙本是千年误,爱民自有父母心”。摄制组到达叶县一座叶沈诸梁公墓的时候,恰好遇上前来祭祖的群众,据说时有本地的、外地的、姓沈的或姓叶的来这里对他们的老祖宗表示怀念。在墓前的碑文中,我们看到,来自美国三藩市及香港、台湾和我国南方省份的 叶氏宗亲,都把沈诸梁公奉为始祖,把叶县作为叶姓的发祥地。叶公作为叶县的最早父母官,在百姓眼里是很有作为的地方官。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叶县,叶公曾虚心的向孔子求教,“怎样才算把地方治理好呢?”孔子赠给叶公两句话,近者悦,远者来,后来叶公平定叛乱,奖励农业,兴修水利,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投奔他。扫墓的群众告诉我们,这座叶公墓有个奇异的现象,只要站在墓顶说话,就能听到悦耳的共鸣声,这也吸引了络绎不绝的人来此观光,如今的叶县建有诸梁寨、玩龙台、叶公祠、叶公渠等一批纪念性建筑物。

因为叶姓人把诸梁公作为始祖,所以民间流传叶沈不分,叶皮沈骨等传说。郡望在吴兴的沈姓,这个沈历来有两种读音:一种读(sheng),这是周文王的后裔,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叫聃,他被周文王封在一个叫沈的地方,建沈子国,沈子国的位置,相当于如今河南省平舆县汝水之滨,从聃下传十代,传到沈尹戌,沈尹戌的儿子秒是沈诸梁。沈另一个读音zheng,姓zheng的属于颛顼的传人,颛顼有个玄孙叫陆终,陆终有个后裔被分封去了楚国,以芈为姓,据说沈尹戌本是楚王室的传人。尽管沈诸梁、沈尹戌的身世在不尽一致的解释,然而有趣的是往上追溯,周文王是帝喾玄嚣的后代,陆终是颛顼昌意的后代而玄嚣和昌意本是两兄弟,他俩值得阳黄帝的儿子,殊途同归,黄帝是叶姓的老祖宗。

叶姓在客家地区是一个大姓,从南阳叶氏衍派的后裔,先迁往江西南昌周违,然后于南宋末年叶 大经进入福建,留在宁化石壁村,他的后裔又分流到八闽大地。还有的南下广东,广东梅州、惠州都是叶姓集居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有一批叶姓人随之东渡,并在岛上定居。福建的叶姓有一支是王审知的后裔,唐代号称闽王的王审知,对福建的安定和开发是有功劳的,然而王审知去世后,因为人士争斗,他的后裔受到迫害,不得不隐名改姓,有的改姓沈,有的改姓叶,还有的改姓游。在仙游县古濑村,我们向当地叶氏后人打听他们的源和流。在台湾很多叶姓,都号称自己是古濑叶。古濑叶的发源地,就是福建省仙游县大济镇的古濑村。因为古濑叶是从河南叶县,老祖宗沈诸梁公分到叶县以后他的第一个孩子姓叶,所以一直到现在。仙游古濑第九代就出了一位丞相,左仆射丞相叫叶正简,因为他正直简仆,皇帝封他正简,他主张爱民,很清廉。河南下来大约16代来到仙游,仙游现在又发展了五六十代。大概现在从河南到现在有一百多代。古濑叶迁出去的有二十一房,现在福建省有二十万人口,迁的地方福建省很多,永泰、德化、南安、同安、惠安、莆田、仙游、福清、福州、泉州,一直迁到广东海丰也有后代,有的迁到南洋,有的由南洋迁到台湾去,所以古濑叶主要分布在闽南地方,一直到南洋、海外、台湾这一带,在台湾古濑叶居住最密集的是叶厝。

高雄县湖内乡的叶厝村,是叶姓最早进入台湾定居的地方。三百多年前,叶姓的祖先渡海来到这边定居,延续下来。叶姓进入台湾三百多年,他们或因为生活所迫入岛谋生,或是追随郑成功、朱一贵渡海而来,如今叶姓已成为台湾的第二十二位大姓,台湾的叶姓人家,大多知道他的根在河南叶县。

河南叶(she)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迁,有一支从河南南阳叶县跟王审知迁到福建,第85世 在福建同安县佛子岭,有一支又南迁,101世祖迁到广东陆河县,到陆河县住了七代,到了107代又搬到台湾,现在定居在桃园新屋乡,传到台湾现在是第八代,所以沈诸梁公到现在是非114代。叶姓本来姓沈,五湖之乱后迁到广东梅县,现在,在台湾有一个叶沈诸梁公祠管理委员会,有土地,现在会员有三千多。叶氏祖祠的建筑是辉宏的,设计是讲究的,他表达的是他们追本 溯源、不忘祖先的情意。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诱惑中国文物流失的数量非常惊人。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同胞对这一现象追踪关注,并使一些流失的文物回归祖国。

文物流失逾千万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则是另一个数字: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这两个统计都反映了一个接近的数据: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当然,这不全是流失文物。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锋认为:“准确地讲,应称为海外藏中国文物。流失文物应该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因战争被劫掠的文物,以及因为盗掘、盗凿、不正当贸易等非法的和不道德的方式流散国外的文物。具体数量难以统计。”

涵盖书法、绘画、青铜器、陶瓷、甲骨、典籍等所有种类

据了解,这1000多万件海外藏文物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包括书 法、绘画、青铜器、陶瓷、雕塑、甲骨、典籍等各类珍品,主要分布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仅在大英博物馆就馆藏中国文物2.3万多件,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和绝品,青铜器中就有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稀世珍品。

——绘画,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中国绘画近500幅。而以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其中,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引人注目。

——瓷器,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

——地方志和古籍,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甲骨片,日本收藏最多。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敦煌宝藏,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七成流失国外。其中,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其中敦煌书画的三种唐拓本是稀世珍宝。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文物追回主要靠回购、讨还、捐赠三种形式

中国自2003年7月开始启动国宝工程,宗旨是抢救流失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据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主任张永年介绍,就目前而言,面对非正常手段流失的文物,回流主要有三种形式:回购、讨还和捐赠。

回购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市场手段。圆明园猪首铜像的捐款回购便是一成功案例。猪首铜像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时流失海外的。2003年春天,文物专家从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处寻访到铜像,经过艰苦的谈判,收藏人最终同意转让给中方。澳门富商何鸿燊先生得知此消息后,2003年9月,他向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款人民币近700万元购回圆明园猪首铜像。

回购也有很多困难。虽然文物在市场的自由流通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机会更多,但由于文物的天价和回购的资金不成比例,往往使回购半途夭折。另外,专项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靠社会募捐和企业捐款,而企业往往希望把通过其捐助回归的文物藏于其企业内,这又成为一个新的矛盾。

讨还是目前最难以成行的文物回流方式。因为一旦要求他国归还所藏中国文物,可能就会牵涉到很多遗留的历史问题和历史事实。牛宪锋说,讨还的对象应主要针对战争中被抢掠的文物,尤其是壁画、佛造像这类不可移动文物。比如,《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就是讨还的目标。该作品由乾隆年间的两位宫廷画师依据圆明园最美的40处实景绘制而成,是现存唯一能够全面反映圆明园原貌的诗歌绘画作品,在圆明园大劫中,被法国的杜潘上校抢走,后来在法国巴黎的国家图书馆保存至今。

以捐赠的方式回流的文物也不乏先例,但捐赠首先需要的是文物持有者在思想上达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境界,毕竟任何一件文物都价格不菲。在现阶段,真正有此善举的有识之士依然为数鲜少,但也不是没有。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西侧铜亭宝云阁流失的10扇铜窗,就是美国国际集团友邦保险公司创办人斯达先生的基金会于1993年从法国收藏家手中购得,并无偿送还中国的,可谓功德无量的义举。

一、《四库全书总目》,除著录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外,还有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二者总计一万零二百五十四种。  二、《中国丛书综录》,计收现存历代丛书两千七百九十七部。子目七万多条,除去重复,实收古籍三万八千八百九十一种。  三、《贩书偶记》及其续编共著录《四库全书》编成以后的古籍近两万种。  四《书目答问》著录古籍两千二百多种,后范希曾又作《补证》,除订正—些讹误,还补收了—些和原书性质相近的书。二者共约三千种。 五《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现存方志八千二百余部。  六、《清史稿·艺文志》及其补编,著录清人著作近两万种,其中部分著作与《四库全书总目》、《贩书偶记》、《书目答问》重出。 七、《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明清小说目》等著录小说两千多种。《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清代杂剧全目》著录杂剧传奇三千五百种。《子弟书总目》著录子弟书四百多种。《京剧剧目初探》等著录京剧及其他地方戏曲约六千种。《宝卷综录》著录宝卷七百七十四种。《弹词宝卷书目》著录弹词二百七十种。以上共约一万三千种。 八、《中国历代年谱总录》著录年谱三千零一十五种。加上族谱,总约一万种。 九、《历代医学书目提要》、《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古医书八千多种。  十、《中华大藏经》、《佛教典籍分类之研究》等,著录佛教典籍四千一百多种。加上道教典籍和其他宗教书,共约七千种。 十一、又据《谈谈古籍和古籍分类》的估计,碑帖舆图约有一万种,兄弟民族语文古籍约有一万种。 以上,除去重复,总计十五万种左右。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从开始修到现在应该有2500多年了···

谁可以告诉我“叶”姓的由来

叶公好龙是叶姓第一代老祖宗,姓沈,沈诸梁,皇帝叫他到叶县去,他是叶县的县令,采食于邑,所以他第一个孩子姓叶,一直姓到正在,全中国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