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需要哪些专业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需要哪些专业,第1张

需要多个专业的支持,需要跨学科的协同合作,以确保数字中国建设的顺利实施。以下列举主要哪些专业的支持:

1、信息技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因此需要具备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

2、城市规划:数字中国建设需要规划数字化城市的布局和架构,因此需要城市规划专业人员提供支持。

3、电子商务:数字中国建设将推动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员提供支持,包括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数字化营销等。

4、通信工程:数字中国建设需要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因此需要通信工程专业人员提供支持。

5、金融学:数字中国建设将涉及到数字货币、区块链等金融领域的应用,因此需要金融学专业人员提供支持。

6、法律学: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将涉及到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法律问题,因此需要法律学专业人员提供支持。

7、经济学:数字中国建设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经济学专业人员提供支持,包括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转型等。

  摘 要:文章对浙江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育资源建设在内容、机制创新和促进应用等方面的思路。  关键词:教育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08-03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基于政策要求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和资源应用服务支持平台的建设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因此,研究和探索教育资源库建设更具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省教育资源建设现状,提出我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方向和思路。

一、我省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十一五”以来,浙江省加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实施了《浙江省教育资源建设规划(2008-2010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高等教育精品课程、高校数字图书馆等建设项目,推进了全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基础教育建立了以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农村青年教师成长网络工作室和学科协作组为三大特色的浙江教育资源网,日访问量5万余人次;高等教育建立了国家精品课程200余门,初步建成数字图书馆并部分投入使用;大部分地区初步建成了市、县、校(高校)三级教育资源应用网站,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提供了资源。师生应用数字资源的能力与积极性得到一定提升,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格局初步形成,全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初具规模。

虽然我省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持续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资源建设与教育现代化要求、各类教育发展需求,资源应用平台的服务能力与满足个人学习智能化、个性化服务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目前,我省教育资源在内容上还不够丰富——基础教育资源主要限于义务教育段资源,学前教育段与高中教育段资源薄弱,面向学生的资源大量缺乏;职业教育缺乏支持专业课程改革的全省性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分散存储,没有得到充分整合与共享;特殊教育资源的形式和内容有待研究与实践;教师继续教育需要创新培训模式、促进专业发展;终身学习资源不能满足不同群体学习者的多样性、个性化要求。在资源建设上,往往采用从上至下的建设机制,建设的资源与实际使用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省、市、县(市、区)、学校都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资源建设,但因未形成共建共享有效机制,资源建设未形成合力,各方面教育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在资源的应用上,静态资源简单堆砌的较多、使用率不高,缺乏互动性参与、协作性参与的优质教育资源,已建设的优质资源缺少建立应用推广与反馈机制,使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和优化。

二、教育资源建设思路

我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范围涉及基础教育到终身教育各学段,资源使用对象多且差别大,资源内容与形式多样,建设相对复杂,结合当前资源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设思路:

(一)在资源内容上的建设

教育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教育教学。所以,资源的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教师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通过座谈调研、发放调查问卷、总结以往资源建设项目等形式了解了我省各类教育对数字资源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1主要建设目标

为缓解各类教育资源需求矛盾,基本建成涵盖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社区与终身教育的全省性教育教学资源库,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建设;为增强资源应用平台的服务能力,基于云计算技术建成以浙江教育资源网为核心,融合各类教育资源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海量学习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最终实现建立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和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全面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各类学习者“人人、处处、时时”的学习要求,形成资源广泛应用的格局。

2主要建设内容

(1)数字化教育资源库

一是基础教育。为促进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供较为完备的课堂教学资源,建设覆盖各学段的学科资源库;配合即将启动的高中新课改,促进高中多样化办学,均衡教育条件差异,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建设多学科、多类型的高中选修网络课程;为大力开展基于网络的学科教研、资源汇聚、交流讨论与教学指导活动,开设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学科网络教研组、教育教学论坛等各类网络教育社区;开辟面向全省学生的网络学习与活动频道,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建立内容齐全、形式多样、方便选购的教育资源超市,鼓励广大资源厂商、教育机构和教师积极建设优质资源,形成有偿共享与资源互换平台,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是职业教育。为加强涉及我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建设涵盖28个专业的教育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素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项目教学案例、实训传真软件等;建设专业类网络工作室和教育论坛,形成职业教育教学交流的主要阵地;建立以专业技能证书考试试题为主要内容的考试题库系统,提供技能知识测试与指导;建立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基地学校的建设机制,提升职业学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能力,建立资源建设教师队伍。

三是高等教育。为加强高校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以覆盖高校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的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提供面向全省的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与应用服务,开展校际“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活动,并形成课程优质资源开发、管理、评价和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政策机制;开展研修和培训,积极引导新一轮课程资源建设;整合大学特色优质资源,扩大藏品数量和规模,加强资源的展示与共享,建成多学科融合的大学数字博物馆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提升文献保障服务水平。

李晓丽 王杨 王仁祥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

摘要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是数字化油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完整、准确、规范地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共享,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信息资源服务,是数字档案馆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本文从东北油气分公司档案信息化现状着手,通过分析现阶段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果及其应用效果、开展档案资料数字化的建设思路,简述了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在数字化油田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字馆藏 档案信息 资源建设

1 数字地质档案馆建设的意义

数字档案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使档案馆功能在信息时代得以延伸。数字档案馆作为既具有传统档案馆的基本性质和功能,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建立数字档案数据库,以网络通道实现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利用。建立数字档案馆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的作用。

数字档案馆具有馆藏容量大、服务范围大、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检索便捷等特点。随着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地质档案馆传统的工作模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从过去接收纯纸质资料转变为接收纸质和电子文档的双轨制管理,从过去的单一人工借阅转变为通过互联网实现的网上借阅,从过去的著录查询转变为全文数据的精确检索。

作为具有海量数据的地质档案馆藏,建设成数字地质档案馆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土资源部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等相继出台了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管理办法,几乎所有的地质档案资料都实现了电子化,为数字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东北油气分公司地质档案馆现状

东北油气分公司20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中,产生了大量地质资料,这些资料是油田重要的财富。由于历史原因,分公司综合档案馆保存的大部分地质资料属于未电子化的纸介质资料。2008年以来,随着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业务的发展,地质资料的利用越来越频繁,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综合档案馆在馆藏资料的数字化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还主要是提供简单的目录检索和纸质资料的浏览、借阅,基于资料数字化基础上的网上查询浏览则还刚起步。对于即将面临的数字化油田建设的全面开展,数字馆藏的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

2010年以来,通过开展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工作,档案馆也陆续建立了《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录井图成图系统》、《岩心图文综合信息系统》等5个系统,并逐渐将东北油气分公司的地质资料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通过安全、有效的手段发布共享,使之成为科研人员共享资料。为科研人员提供技术、成果互动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馆藏资料的作用,用数字馆藏的建设为数字化油田建设打好基础。

3 东北油气分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

31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规划和标准

近年来,中国石化加强了勘探开发领域信息化工作,各油田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化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东北油气分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以建设数字化档案馆为目标,本着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油田建设同步,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强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中国石化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全面实行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数字化,进一步完善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档案数据库建设,满足分公司生产科研和管理对档案资源的需求,推进档案数字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数字化建设离不开规范和标准,要统筹规划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数字档案资源的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规范和制度,并严格执行。

32 地质档案数字化建设成果

321 完成全部馆藏资料目录数字化

2009年开始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目录数据的著录,按照中石化新的地质资料分类标准,对馆藏单井资料重新定义档号规则、分类标准,用两年时间,完成所有馆藏单井、科研、物化探等资料目录的著录,每一份资料都打印粘贴上标签,实现计算机检索,并在局域网上发布。完成了地质资料的编目,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生产科研人员的查询、借阅和使用,为开展数字化馆藏建设工作打下第一部的基础。

322 完成部分资料数字化并建立录井图成图系统数据库

东北油气分公司很多历史资料无数字化电子版,特别是完井地质报告和综合录井图,这些是开展地质综合研究的重要资料。为此,从2009年到2012年间,申请成立专业项目组,开展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工作,先后完成了1500口井完井报告及录井图的数字化工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录井图数据库(图1),通过录井图数据库,建立了高效的多种技术交流方式集成的平台,方便了录井图数据综合分析和利用,为数字化馆藏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1 录井图数字成图系统

综合录井图是录井过程中采集到的各项原始地质、工程数据的综合展示,是录井的地质成果总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期开展地质综合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如层位对比与划分、资源量预测、构造分析、生储盖组合划分、油气层评价等,是数字化油田的基石。这些资料通过应用,已经见到了很好的效果。

1)解决了以纸质形式保存到现在的综合录井资料无法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地质综合研究的问题。

2)通过对录井图的数字化和建立录井图数据库,建立了高效科学的录井图图形查询和显示平台,提高了录井图数据分析和利用水平。

3)根据入库的录井图数据、测井曲线数据等文件,采用配套的软件,通过浏览器方式,用户按照通用模版或自定义模板,回放显示气测综合图、录井综合图、岩心综合图、油层综合图等图形。

4)通过数据接口为勘探数据库综合系统、开发数据库综合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开展科研应用分析。

323 完成实物资料清理、扫描并建立岩心图文综合信息系统

2010年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对所有库存岩心、岩屑等进行清点核实,建立实物资料台账及存放信息数据,并结合各井的基本信息,最终形成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图2)。

图2 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数据系统

岩心扫描工作完成全部库存岩心的扫描和纸质的岩心描述报告录入工作,建立了东北油气分公司岩心图文综合信息系统(图3)。

图3 网络数字化岩心图文综合信息系统

建立岩心网络图文综合信息系统是实现岩心保护和利用完美统一的有效方法。岩心成像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岩心宏观、显微图像的高分辨率采集,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地质方法,建立网络岩心库,实现了岩心图文资料及相关地质资料的永久性保存、综合管理及处理等功能,并实现注册终端用户对岩心图文资料的网络浏览、编辑和下载综合利用(图4)。

图4 岩心综合图

4 数字化馆藏资料在数字化油田建设中的作用

数字化油田是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为手段,以安全稳定的信息数据为支撑,全面实现油田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全方位、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油田的建设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即数字化阶段、网络化阶段、可视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决策智能化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就是数字化阶段,是建立数据标准和数据模型,通过建立大量的专业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将油田企业积累的历史数据和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整理到数据库中。这些数据包括各种资料、档案、文字、图像、语音等信息,可以满足用户的简单查询和分析。因此,建设数字馆藏,是建设数字化油田的基础。无论是勘探数据库、开发数据库,都离不开数字地质资料的支撑,可以说数据是数字化油田的生命。例如,石油勘探一般由野外数据采集、地震资料处理、资料解释3个流程组成,依托高性能计算平台,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完成找储油构造、定井位的重要任务,而支撑这些平台的就是背后海量的地质数据资料。

近几年,我们通过开展对馆藏完井地质报告及附图的数字化工作,既保证了原始资料的安全,又方便对馆藏地质资料的管理和利用,并能为后续的信息化建设以及科研应用提供内容丰富、质量可靠的信息源。借助对录井综合图、岩心综合图、油层综合图、气测录井图的数据分析,完成相关工作,在实际生产中也已开始应用,极大地方便了科研人员工作。

在2013年对十屋油田的老井复查工作中,科研人员借助录井图成图系统,利用这些已数字化的录井图,进行老油田矿区的单井岩性分析,测井图合成对比等技术,完成了相关储层的技术评价,为储层标定等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在项目的岩性对比工作中,科研人员在办公室直接登录岩心图文综合信息系统,调取相关岩心资料,完成相关科研工作。

在解决腰英台油田的高含水、低渗透、递减快的课题中,科研人员在系统中集中提取了腰英台油田所有井的化验分析资料,结合系统的岩性分析等相关功能,完成了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录井图成图系统和岩心图文系统的成功应用,表明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在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中、在数字化油田的建设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小结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它涵盖档案资源信息输入、管理、输出三部分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因此要抓好纸质资料及数字资料的归档管理(含接收、整理、审核等)、档案馆内各项职能管理(如保管、保护、储存、统计等)、档案资料的综合利用(包括传递、发布、检索、利用等)。在这方面,东北油气分公司数字档案馆建设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特别是在资料的数字化和输出两个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下一步要完善软件功能,强化管理部分。

在开展数字地质馆藏建设的同时,要时刻不忘其为数字油田建设支撑的根本,要积极扩展其数据格式应用范围,让数字地质馆藏保障数字化油田的建设。从目前的地质应用分析,其前景是广阔的。

数字地质馆藏建设既要突出油田主营业务的特点,也要突出地质资料数字化的特点,数字馆藏要符合勘探开发、科研生产对地质资料的总体要求,也要符合信息技术的需要,比如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数字地质馆藏要与传统档案管理紧密结合,档案馆要与科研生产单位紧密配合,以保证数据资源的完整性、规范性、正确性。要加强软件平台的开发,保持系统的实用性、灵活性、开放性和稳定性,从而达到建设、发展数字地质馆藏,加快数字化油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于丽娟国外数字档案馆建设概况[J]中国档案,2003(3)

数字化管理指的就是企业通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过统计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研发、计划、组织、生产、协调、销售、服务、创新等过程进行数字化。

通过信息系统加工成为新的信息,然后提供给不同层级的员工,从而了解到他们当前的业务状况、流程进展,以便有利于进行对企业有益的行为,迅速了解当前市场环境,获得最大效益。

这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员工管理:实现员工数字化管理,随时随地了解员工在线情况,让员工之间更加便捷的沟通。

知识管理:对企业的知识库进行实时在线管理,能够更加快速地提高能力以及解决相应问题。

管理系统:实现管理过程流程化,更加便捷与高效。

营销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全网营销,让客户体验更良好。

系统整合:数字化管理整合多个系统,增强企业整合能力。

邓会娟 姜爱玲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三河065201)

摘要 信息资源是数字实物地质资料馆主要内容之一,馆藏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岩心图像信息采集是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岩心扫描数字化过程,提出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资源实现共享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 数字实物地质资源馆;信息资源;数据采集;岩心扫描

1 数字实物资料馆建设的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需求的增长,地质资料的作用更加重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变地质资料的利用方式,及时准确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数据信息,是摆在广大地质资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全球信息化的大趋势促使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环境的形成。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地质资料目录检索服务,提供了部分资料网络全文阅览服务,全国地质资料馆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任务。为了适应新形势,着手数字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研究势在必行。

2 数字实物地质资料馆的特点

数字实物地质资料馆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以实物地质资料为基础,以信息资料采集、存储、管理为核心,通过网络设施提供利用与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的数字信息系统。其基本特征是:资料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信息管理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服务利用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信息交换便捷,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

3 数字化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建设内容

数字化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标准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其中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

4 数字化实物地质资料馆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包括馆藏资料数字化、汇交单位电子文件采集、馆际信息资源交流、网络共享信息收集。其中馆藏资料数字化是重点,岩心表面采集图像信息是特色。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在馆藏资料数字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5 馆藏资料的数字化

馆藏资料的数字化主要是指对实物地质资料(岩心等)的表面进行图像采集,使之成为数字信息。岩心表面图像信息的采集是利用专业岩心扫描仪对岩(矿)心表面进行图像扫描,并通过图文数据管理系统将岩心图像存入到图像数据库中,录入岩心相关地质信息(岩石名称、岩性描述等),构成岩心综合图文图像库,实现图文图像信息的统一管理。

按照岩心图像扫描的工作特点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图像与信息入库存储、数据维护。

(1)图像采集。图像采集阶段是获取数字资源的主要阶段,主要包括确定扫描类型、选择扫描参数及图像采集。一般情况下主要进行白光平动扫描,扫描参数主要是分辨率的选择,普通岩心段采用200DPI,特殊岩心段可采用高分辨率。为了保证图像采集的可用率,在扫描时要注意岩心盒的摆放及扫描盒与岩心的焦距为162cm,同时注意彩色岩心扫描仪的扫描最大宽度为16cm,扫描的最大长度为100cm。扫描采集的岩心图像JPG格式进行保存。

(2)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阶段主要是对扫描采集的岩心图像按回次进行裁剪,使每个回次的多个岩心段的图像在入库时能够连续拼接,形成完整的岩心图像。裁剪时将岩心图像周围的无用信息裁剪掉,完整地保留岩心的信息。

图1 图像入库对话框

(3)图像与信息入库存储。图像与信息入库存储阶段分为图像入库和信息入库。图像入库(图1)即将处理好的岩心图像按钻孔名称、井段及孔深保存到岩心图像管理数据库中,便于岩心图像的查询与管理。由于每个钻孔的孔深均在几百米至上千米,全孔岩心图像无法显示,因此在进行岩心图像入库时,当图像达到20幅时会自动进行分段。需要注意的是岩心实际长度填入实际数据,盒号和排号要填入大于1的数据。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岩心图像入库的起始位置不能重叠,每一回次的岩心图像在入库时,若上一个回次岩心采取率为100%,则起始位置用自动累加值。若上一回次的岩心采取率不是100%,则根据岩心牌上该回次的起始孔深进行填写,若一个回次岩心分成多个图像,只需填写第一个图像的起始位置,以后岩心图像的起始位置用自动累加值即可。

信息入库阶段即给岩心图像加注相关地质信息,主要包括分层深度、岩石名称、岩性描述等项内容,岩心的地质信息主要来源于钻孔野外记录表及钻孔地质柱状图,根据钻孔野外记录表及钻孔综合地质柱状图将与岩心图像对应的相关的地质信息录入到岩心图像管理数据库中。

(4)数据维护。数据维护阶段即在一个钻孔岩心完成了以上三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后,要将扫描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的数据进行备份,这些数据包括扫描所形成的图像数据、图像库数据以及岩心图像管理库的数据。为了图像数据的安全,将以上三部分数据从计算机中进行备份,并进行数据备份及光盘制作。特别是岩心图像管理库是系统的核心,岩心入库后的数据全部存储在岩心图像管理库中,对岩心资料进行浏览查询也是通过该数据库实现的,因此为了应付突发事件,要随时对岩心图像管理进行维护与备份。

数据备份除了要进行同机备份和外接硬盘备份还要进行光盘备份。一般情况下同一钻孔的所有数据保存在同一种格式光盘中,并在光盘盒表面贴上标签,注明文件目录、形成时间等相关信息。光盘制作一式三套,实行异地保存。

6 结束语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建设涉及数字信息资源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维护等全过程。信息资源建设要本着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数据信息资源作为数字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基础,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通过网络设施提供利用与服务,管理好这些信息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高,直接影响这一工作的开展有效性。为了推进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积极进行数字资源共享建设,提高对数字资源共享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优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构建良好的县级图书馆,为后续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现状

11工作人员不够专业

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工作在开展时,存在工作人员不够专业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第一,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没有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法进一步提高自身数字资源共享整理工作能力,在实际开展这一工作时无法达到预期工作目标。第二,部分工作人员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按照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引导学习数字资源共享整理方法,出现了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实际开展图书馆资源管理工作时,存在工作量大、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的现象。为了转变这一现状,需要县级图书馆数组资源共享管理人员引导工作人员积极学习。

12数字化建设意识差

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工作在开展时,存在数字化建设意识差的问题,第一,部分县级图书馆管理人员对数字化资源共享建设模式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从这一角度出发设计,传统图书管理意识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达到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的目标,对后续的图书馆运行有直接的影响。第二,县级图书馆管理人员在组织开展数字资源共享建设工作时,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数字化建设重点等内容,这一工作存在不完整的问题,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为了推进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建设工作有序进行,需要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管理责任意识,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管理模式调整,构建良好的图书馆管理氛围,保障图书馆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2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建设策略

21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养

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建设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建设整体质量,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第一,工作人员的工作综合能力直接影响这一工作的开展质量,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建设时,管理人员可以聘请数字资源建设专家,为工作人员讲解数字资源共享建设方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例如: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的过程中先了解图书馆员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后有针对性的设计培训内容,保障工作人员能够在良好培训环境下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后续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开展培训工作时,为了避免出现工作人员不重视培训工作的问题,需要在培训工作结束后进行工作人员综合素养考核,帮助工作人员了解自身工作中的不足。第二,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数字资源共享建设整体质量,需要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责任意识,积极了解现阶段数字资源共享建设工作中的不足,并积极学习,保障这一图书馆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22重视数字化建设工作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整体质量,需要重视数字化建设工作,第一,受到传统图书馆资源管理工作模式的影响,管理人员对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提高建设整体质量,可以转变传统的工作管理意识,在管理的过程中从数字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工作人员能够在良好的图书馆工作环境下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保障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工作能够有序进行。第二,在开展数字化建设工作时,为了提高建设整体质量,可以定期开展员工会议,在会议中明确各部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为员工分配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并定期进行工作完成情况管理,及时发现这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优化调整,构建良好的数字资源共享氛围,为后续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3统一数字资源共享建设标准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整体质量,需要统一数字资源共享建设标准,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第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工作在开展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体质量,各个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共同进行建设标准设计,保障这一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这一工作的整体性,可以先明确现阶段图书馆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现状,之后进行资源共享建设标准调整,在一段时间的资源共享工作开展后进行优化调整,构建良好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环境。第二,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数字资源共享建设有效性,需要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定期按照图书馆管理标准进行这一工作,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优化调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工作在开展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建设整体质量,推进图书馆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先总结整理现阶段资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后结合数字化技术进行资源共享标准,保障图书馆能够在数字化环境下提高自身工作责任意识,为后续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需要哪些专业

需要多个专业的支持,需要跨学科的协同合作,以确保数字中国建设的顺利实施。以下列举主要哪些专业的支持:1、信息技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