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特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太极拳的特点,第1张

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有

1、柔和性

太极拳动作轻松柔和,非常适应人体生理活动的要求。

2、圆活性

太极拳的动作不是直线运动,而是处处带有弧形,走圆弧线路。

3、连贯性

从开式到收式,尽管姿势与动作变化多端,都是相互衔接,连贯一气,连续不断。

4、完整性

太极拳动作以腰为主轴,每个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四肢进行活动,随腰轴而转动,随躯干起落而升降。

5、“三调”性

即调身、调息、调心的有机结合。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要求意念和动作一致,即动作运行到哪里,意念也随到哪里。上下相随,手足呼应。

随着动作的起落开合,使呼吸自然地调节和密切配合。一般在动作开、起时吸气,落、合时呼气,内外上下完整一体。

详细介绍:

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和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

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常打太极拳,益寿又延年,太极拳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科学研究表明,打太极拳时全身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由于肌肉运动,可使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氧的供给充分,心肌营养加强,收缩功能提高,同时全身皮肤、肌肉、内脏中储备的毛细血管网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可有效地防止夜间发生心脑血管急症。

练太极可以调整自主神经系统主题活动,使绝对高度心神不宁的敬业精神得到修补,阳阴保证平衡。因此,依据练拳宁心安神,可以治疗神经衰弱、记忆力衰退失眠、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症。但是,练太极的情形下或者要在意一些关键环节的:

1、方法柔缓轻松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铁架愈慢就越好。姿态如刮丝,行步如猫行,胆战心惊,脚踏实地,长久以往,习拳者若要塑造谨慎小心的良好习惯,如遇应急也不慌乱、心烦气躁。有着不错的本人个人心理素质与下意识,行路待人接物也就柔和轻轻松松,不易跌倒。由于老人遭到活力上的限制,练拳的大约应尽量柔和、缓解压力、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更快等副作用,尤其针对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疾病的老人,更要掌握好这一关键点。

2、要做到充足的提前准备

练拳以早上为宜。最好能排空尿尿,喝一点豆桨、麦乳精这种的健康饮品,或吃几片曲奇饼,但千万不要吃饱。随后可结合散散心做一些随意的热身动作,接着静立一会儿,匀称呼吸,消除杂念,准备充分操拳。

3、速度要均匀

太极拳时需慢不适宜快,由慢上练功夫,打好基础,先把姿态学精,把关键点掌握好。熟练以后,不管速度偏慢或过慢,都必须从头到尾保持均匀。打一套“简化太极拳”,一切正常的速度是4~6分钟,有的人慢练,可长达8~9分钟,但也不可以比较慢。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极拳”为8~10分钟,“八十八式太极拳”务必20min左右。

4、呼吸深匀细长

匀细悠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破旧立新的预期效果,此外还可以改进血液循环系统和人体内脏主题活动作用。老人应在煅炼中慢慢地融进,无须贪大求全,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完成简言之的气沉丹田,防止产生头晕目眩,心跳气紧等情况,伤害自然呼吸。行气结合要渐渐地的来,贪大求全是干万不能的。

5、架势是多少均衡

初学者时架势可以高一点,也可低一点,但在起势时务必确立是多少水准,以后整套姿态,要大概保持同样的绝对高度(除“下势”以外)。体质虚寒最好采用高一点的架势练习,随着着姿态的高超和体质的提升,再练大中小型架势或低一些的架势。年迈体质虚弱的,可选用状态较高的小铁架,尤其针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疾病者,在做“分腿”、“蹬脚”、“下势”等姿态时,千万不要用力曲膝或下蹲。

6、状态中正平衡

习拳者身体宜中正而不倚,柱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古籍善本有传,拳术精湛者头部碗水、书本而不震荡迸射和翻落。表明状态中正的习拳者能从始至终保身体平衡,长久以往,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东摇西摆。

7、适当运动强度

太极拳运动健身要求在上下肢呈一定的弯曲情况下做慢放,浑身上下内外上下分散统一,因而运动强度比较大。煅炼的时间段长短、趟数多少钱、运动强度规格,应根据工作中中合学习培训情况及自己的体质而定。一般身体健康没病的人,运动强度可以略大一些,可以不断打一趟或两趟。

  太极拳 是一项具有健身价值、娱乐功能、 教育 价值等于一身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 武术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中医原理。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中医原理

 (1) 太极拳与阴阳平衡

 太极拳的基本指导思想为阴阳平衡和虚实变化,与中医学的阴阳学说同出一理。太极拳一招一势,均要两手臂同时运转,合之为一整体,分之为阴阳,相互转化。

 太极拳通过招式的阴阳变化来调节人体内阴阳的平衡,使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协调的最佳状态,从而使人脏腑、经络、气血协调有序和平衡,符合中医“整体诊治”和“辨证施治”。

 即阴阳消长,阴阳平衡,阴阳转化之观念,以增强人体系统内部和谐有序达到医疗保健之功,体现了 中国 传统医学的治未病思想,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2)太极拳与疏通经络

 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有利于通经活络。太极拳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同时通过适当运动,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利于脉气在全身上下、内外循环无端的经络系统中运行。

 使气血充盈全身,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

 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300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

 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与特点

 1、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

 传统太极拳的练习,和气功有着一定的相通性,经常练习也可以达到气功练习的效果。

 太极拳作为有氧代谢运动,它强度适中、节奏分明、连绵流畅,加之意念导引、精神专注、动静结合,松静自然,以及吐纳调息,呼吸深、细、匀、长等,因而加强了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防御功能。

 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就是通过太极拳的锻炼,使人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精、气、血、津液、神、智等生命指标参量达到内在的和谐平衡及自身与自然界外在的和谐平衡,使人进行生理、心理、病理的自我调控、自我修复,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太极拳讲究平衡、协调,这和中医理论是一样的,太极拳的神奇功效就在于自我调控。

 2、太极拳健身祛病特点

 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以及对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作用,归纳起来有两个显著特点,即:“整体性” 和“全面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太极拳健身及医疗康复作用,是整体把握生命机能,注重“生命之树”的培基固本,增益正气(维系生命的能量),而不是针对某些具体疾病或某个局部起作用的特殊疗法。

 太极拳是从整体上发挥作用,通过锻炼强化和旺盛生命机能,使之自我调控、对疾病进行自我修复,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太极拳健身是一种“整体疗法”。

 整体疗法,得益于太极拳周身运动的协调性,一动有无不动,节节贯穿,运动量疗法自然也就可以达到整体效果。

 所谓全面性,是指太极拳的医疗康复作用十分广泛。对人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感觉系统的许多慢性疾病都有防治效果。

 而且还能增高减肥、健美身形、美容黑发、延缓衰老,同时还能平和心态、振奋精神、消除抑郁、开朗性格。

 它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疾病都有康复治疗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性命双修”。所以很多学者把太极拳健身说成是“全科治疗”。

 

太极拳相关 文章 :

1 太极拳理论十篇

2 太极拳视频

3 太极哲理与太极拳

4 学习太极拳应把握的内容

5 浅谈太极拳的几点好处

6 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

调形就是调节太极拳的动作、身体姿势、运动形态等。首先要明确每个动作的定位和正确的变化,在每一个变化中的身体的空间位置等。对每一动作身体从上到下每个部位的要领要熟悉,在行拳中加以对照调节。下面就是我整理的:。供您阅读!

 

调形是调整身体外形、形态、有形的元素。这个形是人体的生理基础。我们的身体产生疾患,很多时候是因为形出现问题引起的,除了“外伤”,“内伤”也是形经常有的“病态”。“紧张点”的产生是形最大、最经常的“病态”。

我们身体里产生紧张点的原因很多,有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也有外界的机械压力造成的,还有心理紧张也能造成形体的紧张。太极拳通过锻炼,在一定的规范下运动,这些规范都极大地缓解了身体的紧张点,解除紧张点就消除了疾病的隐患。打太极拳的套路,练习动作,就是调形的过程。

太极拳的调形,就是使调节身体的阴阳,不仅要解除现有的紧张,还要建立起以后不要紧张,随时释放紧张的一个生理的机制。这就要严格依照要领来做,让要领成为自然。

太极拳在调形上有几个重要的方面要特别注意,即端正、圆转、松沉、稳固、柔和。

端正首先是身体中轴要正。太极拳要领中有“虚领顶劲”,头顶要微微上领,这样一下身体就正起来了,把全身的神就提起来了。下颌内收,含胸拔背,脊椎安舒挺直,身体的各个部分也都正了,正了才能各归其位。身体倾斜是练不好太极拳的。所以久练太极,身体自然有一股正气。

圆转是整个身体完整一气,练太极拳是整个身体的各个部分得到协调发展。动作处处有弧形,这是一种科学运力的方法,也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的全面锻炼,一动无有不动,能使骨髂和肌肉有节奏、有规律的运动,不断地伸展、收合,使全身的各个肌群、关节和血管得到舒展运动,使韧带组织得到锻炼和加强,并且在圆转弧形旋转式运动时,在内使气如车轮,内外很充实。

松和沉是相连带的。练太极拳时要求全身放松,四肢放松,内脏也放松,以松的感觉沉下去,这就是很自然的状态。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身体的各关节、肌肉进行运动,感觉阻力就很小,逐渐会消除紧张点。身体的紧张就会造成精神的紧张,把身体的紧张点消除了,也解除增加精神负担的一个“病源”。

稳固就是运动中要稳定,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平衡力强对大脑也有良好作用。练太极拳时每个动作要稳,不能东摇西晃,否则气就散乱了。太极拳套路都会有一些专门练平衡的动作,如金鸡独立、左右分脚等。柔和就能顺畅。身体的动态尽量避免死角,减少损伤。在内能使血流通畅。太极拳十分重视下盘的功夫,有很多步型的变化,都讲究虚实转换,使我们在练套路时进退迈步轻灵快捷,如行云流水,全身浑然一体,又节节松开。这种有节奏、稳定灵活的运动,正合乎人体阴阳的相对统一,脏腑气化有序的健康生理要求。

柔和就是让肌肉放松著动,柔和加上缓慢的肌肉运动,不会造成疲劳,不会造成紧张堆积,慢慢地舒展筋骨,舒展得很开,不淤血,不淤气,还增强耐力,柔能克刚。太极拳论中说“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动作缓慢,加速血液回圈,实现“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调形是太极拳的基础,动作要做准、做对,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调形的作用。太极拳调形、调身的妙处在于,使身体处于最有利于健康又合乎运动规律的状态下进行活动。

人体的各种运动,是由运动神经所支配,从大脑前回的运动中枢发出冲动,通过椎体系和椎体外系以及周围神经纤维直达全身各个部分。平日,我们每一个站立或动作,都有运动神经指挥着有关部分的每一股肌肉,或张或弛地协同动作,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动作的协调性。不过,区域性的活动,主要只是该区域性的运动神经在工作。太极拳运动,它的范围遍及指趾、手足、胸腰、头颈、耳目、口鼻,这种全身性的柔圆舒展的活动,是以腰椎为枢,带动全身肌肉骨髂的运动,这样也就带动神经、心血管以及相关脏腑系统也处于兴奋与抑制、舒张与收缩协调有序的活动中,使人生机旺盛,功能活跃。所以太极拳调形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形体的调整,对健康有全面的意义。  

太极拳在修炼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三调,是太极拳的重中之重。这三调就是:调身、调息、和调心。这三调相辅相成、互为其根。

练太极拳首先要调身,身姿端正心才能正,气息才能平和,从一个人的身姿就能看出他的心;一个怀有谦卑心的人,身姿是保持毕恭毕敬的状态,头是微微低下的,这种人容易让自己有一颗空杯心,能够吸收别人的优点和良好的建议,而且这种身姿去练拳,胯根是松着的,力量在两大腿而不会到膝盖。另外一种身姿就是趾高气扬,很傲慢的那种身姿,他们的身体微微有点后仰,头是稍微抬起的,这种人的内心很傲气,不能吸收别人的优点,总喜欢自以为是,而且这种身姿最致命的弱点,就是把力量推向了膝盖,所有伤到膝盖的,都是这种身姿练拳的人。

想要练好太极拳,就得把身姿调端正,这种端正,是指正确的身姿,而不是大家理解的拔腰板子,身体直的有些微微后仰。古人们都是很谦逊的,从坐姿到站姿到走路都有其规范的要领,这也就是古训中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种姿态的优点就是能让你的骨架和顺,气血通畅,达到最稳定的状态。这种身姿的调整,就从我们平时端坐在凳子上和上楼梯时就能找到感觉,练拳就是上楼梯时的身姿状态,在陈鑫老先生整理的家传练功秘诀的时候,称之为端然恭立,就连现代杨氏太极拳的定型者,杨澄浦老先生的拳照也是这一种站姿练拳,完全符合这种端然恭立的古训状态。因为只有这种身姿的骨架结构,才能把劲力走出来而且自己很稳定,能扎住根。现在的所谓传人和爱好者之所以练不出来,就是因为没有按照古训的身姿去练拳,随意改变了要领。

身姿调整好了,呼吸自然就能很深入,因为你的骨架结构对了,气自然沉入丹田,不然你就是想破天气也沉不下去;最初期的调息就是自然的顺腹式呼吸,这种呼吸的好处就是养我们的丹田之气,当你的丹田气养足之后自然就能转到逆腹式呼吸而为我们所用,顺腹式呼吸是用来养气的,而逆腹式呼吸是用来使用气的,所以初学者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从顺腹式呼吸入手,而不能上手就练习逆腹式呼吸,那样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练的功力深者,可以达到胎息的本能境界,很多道家传人把胎息说得很神秘很高深,其实胎息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每个人在母体内都是胎息的状态,不是啥高深的功夫,这是我们的本能,只不过出生之后我们改用胸式呼吸而丢失了本能的东西。道家通过修炼又能回到这种本能的状态,而故意玄化胎息而已。

调心是最难调整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心调不好,也练不出来应有的功效。调心最首要的是要收心,在道家修炼中为之止念,现在很多误导人的都是在动念,一有念,则回不到那种在母体内的混沌状态,也就是无极的状态,没有无极状态何来太极?正所谓“念起即觉,觉之既无,修行妙门,惟在此已。”也有的称为锁心猿意马,都是一个意思不同的表达而已。很多时候我们不练的时候念头还少,一开始练功就是万念丛生,所以要想能修炼出高深的太极功夫,入手的第一步也是止念,当你真正的能进入到那种自然的混沌状态,就会有新的境界。

调心是在调身和调息的基础上调整出来的,调心反之又能对调身和调息有着决定性的制约,这三种状态是很协调的组合在一起,缺一不可,望学者在实操中逐渐体会,渐入佳境。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