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展柜尺寸一般是多少?
古董文物种类繁多,品种不同所要陈列的展柜尺寸也就不同。像字画的话,一般是不建议摆放在展柜里的,建议挂着,除非很脆没法挂。那就来一个比较低的柜台就可以了。大约起高20~30厘米左右就绝对够用了。然后在里面展示一部分,其它的卷起来。宽和长的尺寸要取决于你的店面有多大,还有摆的字画要能摆进去~还有预留一点放个小杯子装点水的位置。雕刻的话。建议是上货架,不要进柜台,因为货架上的展示比较全面,是平行的观察。在柜台里俯瞰的话,再好的雕刻。除非是平板的那种玉佩什么的~都不好看。文物展柜一般来讲有三种规格的:05m×1m;06m×12m;07m×14m。希望对你有帮助!
博物馆展柜的样式中有这几种:普通博物馆展柜、独立展柜、挂壁展柜、电动展柜、壁龛、恒湿展柜等等。
通展柜:它的开启方式一般采用先前后推拉,再左右平移的方式,也有在展柜侧面开一个单扇门的开启方式。
独立展柜:它一般采用有先前后推拉再左右平移、上下升起、液压翻开、平开式等等。
挂壁展柜:使用最多的是前后推拉和液压翻开式这两种。
电动展柜:使用开始方式有遥控电动式和前后推拉式。
壁龛:有平开式和前后推拉两种开启方式。
恒湿展柜:这种博物馆展柜它对密封性要求比较高,使用液压上下翻开式和左右平移式比较合适。
一般有沿墙柜,独立展柜,俯视柜,这三大类,其他的就是从功能上的区别了,比如恒温恒湿功能的叫能问恒湿柜。升降功能的叫升降柜。要是想详细的了解,百度下博物馆展柜厂家看看博物馆展柜制作厂家对展柜的分类。圣源恒辉倒是分展柜有详情页面的介绍。
“非凡的心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古琴”展厅位于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地面三层,面积300余平方米,分为“古琴的历史”、“古琴的制作与演奏”、“馆藏古琴解读”三个单元。“古琴的历史”单元主要通过场景、水墨动画、等手段对古琴的起源、汉唐时期古琴的定型、宋元时期浙派的崛起至明清时期纷繁的琴派做客观系统的陈述。“古琴的制作与演奏”单元通过实物模型、视频短片和资料等手段介绍了古琴的结构、制作工序、琴音及手法等信息。
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正式列入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意匠生辉——浙江民间造型艺术” 展厅位于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地面三层,面积400余平方米。这是一个以非物质文化样式呈现的陈列,展示的浙江大地孕育出的最杰出的民间艺术品。它们来源于劳动与生活,根植于乡村与城镇,既是浙江人灵动心智和精巧技艺的物证,也反映出浙江人在人多地少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适应性与创造能力。
该陈列分为雕塑艺术、剪纸艺术、编织艺术、织染艺术四个单元,在四个单元的入口处安排了由典型图案和文字构成的识别系统,以进一步强化信息分类。每个单元分为若干独立的艺术项目:雕塑艺术有著名的“浙江三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黄岩翻簧竹雕、瓯塑;剪纸艺术有乐清细纹刻纸、浦江剪纸;编织艺术有东阳竹编、嵊州竹编;织染艺术包括萧山花边、浙南夹缬、桐乡蓝印花布。 “十里红妆”是一个介绍宁绍地区民间婚嫁习俗的陈列,分为“待嫁的女儿”、“迎亲的队伍”、“火红的新房”三个单元,面积约500平方米。
进入展厅,复原的小桥、邻水的建筑再现了烟雨迷离的宁绍水乡风貌。通过小桥,首先进入的是由花轿、杠箱、轿前担等构成的展区。核心是朱金木雕宁波花轿,此轿工艺精湛,犹如一座黄金宝龛。花轿采用朱漆铺底,金箔贴花,漆雕并重,以多种珍贵木材,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手法,雕刻数百个人物和多个吉祥主题以及戏剧场景,周围饰有无数花鸟和各种精致的小宫灯、流苏和挂帷,由于制作耗费上万工时,故称“万工轿”。
展厅中部,设置了将近十米长通透的展柜,用微缩的人物模型再现绵延十里的嫁妆队伍。“红妆”的妩媚和“十里”的浩荡所形成的组合,营造出澎湃如涛、激情似火的盛大画面,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人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夙愿。
“火红的新房”单元展示的是以朱金木雕千工床为核心的红妆家具,包括房前桌、红橱、春凳、红木箱、朱漆靠背椅等。展厅内陈列的各种红妆家具和用具种类丰富,多是采用天然生漆配以朱砂髹制而成,色彩鲜艳亮丽,经久不褪,并集雕刻、堆塑、绘画、贴金、泥金、罩漆等诸多工艺于一身。整个展厅光线柔和,各式红妆家具、女红用品等器物洋溢着和美的生活气息,而铺天盖地的红色渲染了喜庆的气氛。 孤山馆区的西侧部分为清朝皇帝行宫遗址和江南著名皇家藏书楼文澜阁,建成于公元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为清代珍藏《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公元1861年(咸丰十一年)文澜阁焚毁,公元1880年(光绪六年)于旧址重建,并建御碑亭及太乙分青室,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2001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园内亭廊、池桥、假山叠石互为凭借,贯通一起,全部建筑和园林布局紧凑雅致,颇具特色。从正门而入,迎面是一座狮象群假山,上建亭台,中开洞径,玲珑奇巧;穿过山洞是一座平房,后水池奇石独立,名为“仙人峰”,乃西湖假山叠石中的精品;东南侧有碑亭一座,有清乾隆帝题诗和颁发《四库全书》的谕旨;东侧为御碑亭,碑上刻清光绪帝题“文澜阁”三字。水池后正中为文澜阁,仿宁波天一阁,外观为两层,中间有一夹层,实为三层楼房;西有曲廊,东有月门通太乙分青室和罗汉堂。
2006年文澜阁在经历1974年、1984年和1993年等多次维修后,又进行建国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之后将成为展示“文澜阁与四库全书”相关内容的重要人文景点向世人开放。 沙孟海旧居坐落于杭州龙游路15号,当代中国书坛巨擘沙孟海先生晚年曾居住于此,占地面积8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1平方米。秉承沙孟海先生的遗愿,其家属将其数百件书法和篆刻作品及珍贵文物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收藏。2004年11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斥资700余万元对沙孟海旧居进行修缮并正式开放。旧居为砖木两层结构别墅,院内“沙孟海旧居”五字匾额为著名金石篆刻家钱君陶所书。
沙孟海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古拙浑厚、缜密雄健、气势磅礴的“沙体”。“沙孟海旧居”有沙孟海生活、工作的两个复原室,同时新辟沙孟海生平事迹陈列厅。 黄宾虹纪念室坐落在杭州栖霞岭31号,原为黄宾虹先生的故居。1948年夏,85岁的黄宾虹应国立杭州艺专之聘请,由北平南下,在浙江走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七年。
黄宾虹先生逝世后,家属秉承其遗愿,将其存留的五千余件作品及一万余件文物、手稿等遗物悉数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纪念室于1988年正式向游人开放,设有黄宾虹生平事迹陈列和复原书房。 浙江西湖美术馆1999年10月落成,位于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东侧。这里原为中国国立艺术院的旧址。20世纪30年代初,林风眠、艾青等曾在此发起建立了一座哥特式美术馆,旨在“整理中国美术,介绍西洋美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
浙江西湖美术馆共分三层,包括门厅、接待室和四个大小不一的展厅,是浙江省展示美术名家作品、介绍美术动态,进行学术交流、传播艺术的重要场所之一。
张掖市三馆设计方案
——博物馆计方案说明
张掖是华夏文明多种文化交汇和融合的圣地,千古不息的祁连雪水滋润着这方土地,积淀了博大精深的张掖文明。张掖市博物馆陈列艺术方案围绕“张掖魂”主题,将一幅源远流长的丝路文化和无数绚丽的历史长卷奉献给广大观众。
一,整体设计
在总体设计中,我们选用馆藏文物的典型,突出营造张掖文化的氛围,体现张掖博物馆的鲜明地域特点,以文物为主,借助辅助展品,如场景复原、展柜、展台、壁龛,陈列展示文物,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史前文化、夏文化、商代文化、汉代文化、丝路文化、唐宋元明清文化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中原文化、佛教文化、游牧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在河西走廊区域性上所具备的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设计理念
按照“朴素大气、厚重典雅、自然流畅、特色鲜明、科技环保”的设计原则,设计根据陈列体系与内容构架,从整体到局部,空间均衡、重点突出、富于变化,观众参观路线顺畅,安全通道清晰,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运用丰富的陈列语言,建立起内容与展品间的内在联系,起到升华陈列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以世界博物馆
发展的新趋势“绿色陈列”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使陈列设计既具有较高的学术艺术定位,又能以人为本,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寓教于美,寓教于乐,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三,一楼——展馆大厅
总体构想。 一楼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公共区域,也是博物馆张掖文化灵魂汇聚地。以简约的张掖文化印象,为空间加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周设计。笔直的大厅天井柱体由色彩明快的石材干挂而成,直插三楼顶部,寓意张掖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中流砥柱之一。各楼层临大厅墙体则由一幅幅蕴含张掖故事的浮雕组成。与大厅中央的雕塑交相映衬。
主题设计。大厅正中央区域是由“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雕塑造型群组成。雕塑群由半圆弧的祁连山浮雕、“万国博览会雕塑”、张掖浮雕岩体结构地图、流水瀑布四个艺术元素呼应融合而成。安放在巨大的张掖地图上视觉震撼的半圆弧祁连山浮雕寓意“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万国博览会”则象征张掖辉煌的历史烙印和丝绸之路文化的鼎盛。一幕瀑布般的清水从祁连山紫铜色浮雕上的飞流直下,汇入张掖岩体地图池中,标志着泱泱华夏文化在张掖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厚积。大厅以动静结合的形式启发人们从更深层次理解张掖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曲雄浑壮伟的交响乐“张掖魂”从这里奏起„„
四,一楼——历史陈列厅
实物行径。实物陈列是张掖文化繁荣的历史见证。采用通史式陈列和专题陈列相结合的展示方式,按照序厅、史前冶金、汉代陶器、唐代铜钟、元代玉器、明代陶瓷、清代元宝为陈展单元的顺序行径布展。
艺术烘托。为突出文物的陈展效果,背景大部分以深色或淡深色协调配合为主,用艺术创作模式破开不同时期积淀的文化层看到张掖地形与地貌的模型,通过陈展模式的跳动变化和各年代代表元素背景的巧妙融入,以展橱展柜为语言,以灯光构成为音符,以体现张掖文化的大环境色彩变换为背景,精准凸显“金张掖”的含金量。
空间环境。处理好声光电技术与各陈列元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辅助场景与主要陈展元素呼应配合的关系,处理好图文展示与各级标题艺术协调的关系。达到让观众参观时,犹如身临其境、感受穿越历史时空震撼。地面多为塑胶铺设,吊顶多为铝方通贯通吊顶。
科技融合。对于一些张掖出土的精品,我们将充分用于多媒体技术,如360度幻影成像技术等模式,加大对文物的深度展示,提升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也模拟文物的文化底蕴,制作和复原一些多媒体半场景,为把一些精品文物今后走向文化产业做好文化铺垫。 五,一楼——其他区域
缓冲区。缓冲区是展馆文化的延伸,以简约大气为主,地面由与大厅整体风格相协调的瓷砖铺设而成,墙面则由象征张掖文化的不同元素点缀而成。
休息区。以连体椅为主要方式,结合休息区的布局特点,按照简约、实用、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
六,地下负一层——临时展厅
临时展厅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承担各种大型专题展、文物玉器收藏展、书画摄影展以及各种交流展,所以在设计上重点考虑多功能展出的配套服务和展具提供。
展墙展橱。沿墙设置全景玻璃展橱,用于陈列各种临时展览的展品。并配备标准的灯光系统。为承接各种书画艺术展和大型展览,我们将沿展橱设置一道可移动的轨道式专用展墙,不用时储存在隐蔽的储存间,用时沿轨道拉出形成展墙,用于和书画艺术的临时布展。
展柜展台。制作不同种类的不同形式的移动式展柜和展台,用于陈列各种大型展品。根据临时展览需要配置展出,这样考虑的目的是增加陈展能力和陈展容量,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展览。
地面设计。根据大型临时展馆对地面的要求,地面处理不宜贴瓷砖,采用特殊防滑防撞击的水泥材料,水泥表面由特殊化工材料处理。
配套设施。临时展厅接待的人会很多、消防、空调、排烟等都将按施工规定设计和配备。
七,地下负一层——文物库房
文物储存。为保证文物的安全、有序、可查,储存的文物必须配比专用文物架体,文物架体可采用定做或加工模式,文物架体以承受力强、安全、摆放方便为宜。
地面装饰:根据文物储存对地面的要求,地面处理不宜贴瓷砖,采用特殊防滑防撞击的水泥材料,水泥表面由特殊化工材料处理。
环境控制。文物对环境特别是温度、湿度、空气纯净度的要求很高,这就需要设计科学完善的空调与换气系统。
八,地上二层——民俗馆
民俗背景。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土壤肥沃,水源充沛,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据考证,距今四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活动。自汉代以来,历代王朝先后在此实行大规模屯田戍边政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使得这里逐步由游牧区变成了相对发达的农业区。
内容定位。张掖在历史上曾是河西四大名郡之一,它也是不同时期河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加之祁连积雪滋养了万物,涛涛黑河从境内流过,历代丰衣足食的张掖先民民,创造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我们将充分发挥二楼两个展厅的空间,展现张掖的风土人情、农事耕作、生活起居、婚丧嫁娶、礼仪风尚、集贸交易、民间艺术、张掖宝卷、风俗习惯、特色文化等内容,展示张掖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展示模式。按照内容定位所涉及的民俗范围,分为十个大的板块,每个板块均采用“文字++场景复原”的模式,深度再现久远而又历久弥新的各种民俗文化,使后人在传承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场景复原将采用泥塑、蜡像、浮雕、雕塑与真实场景融合,细致、传神、精彩再现每一个被岁月和历史尘封了的文化记忆。以“生活起居”板块为例,从主房、西厢房、东厢房、书房、厨房、牛羊圈等入手,真实再现各房间家具的陈列、床铺用品、洗漱用具、农耕用具,厨房用品,陈列各房间主要成员的肢体状态等。
科技融合。对部分场景复原模式,除上述传统的泥塑、蜡像等形式外,适度融合科技手段,如投影技术、成像技术、特效技术等,使复原的效果更加明显、形式更加生动、场景更加逼真。
配套装饰:走廊采用瓷砖铺设。馆内地面采用塑胶材。公共吊顶采用铝方通材质。其他板块吊顶随场景变化而变化。
九,四层装饰
走廊装饰。本层全部为博物馆办公室。采用常规瓷砖铺设;吊顶采用常规矿棉板材质。
室内装饰。地面采用常规瓷砖;吊顶采用石膏吊顶或矿棉板装饰材质;墙面采用白色油漆,
总之。博物馆设计的目的是将中华文明、文化更好地传承、连接和展示。我们在规划建设博物馆陈展设计时,很好的结合了当地的民风民俗,突显了张掖文化的魅力和特色,确保了布展设计与展览内容不脱节,内部空间分区明确、功能适宜,致力将“三馆”打造成本土特色与现代化元素相结合的地标性建筑。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印刷术取代了古老的雕版印刷,但曾经属于我们国家的传统技艺,却不能被埋没在历史的岁月里。我们一起去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了解一下古代印刷的相关知识吧。
扬州
扬州是一座通史之城。汉朝时,分封在这里的诸侯利用当地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经济,使扬州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繁荣。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再次为扬州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唐朝的空前繁荣,扬州也成为南北粮盐铁等重要物资的运输中心和国内外交通的重要口岸。事实上,它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无数的学者和诗人来到这里,为扬州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使扬州经济迅速发展,康熙、乾隆多次“招财进宝”,使扬州空前繁荣。扬州的过去是一段悲伤的历史。统治阶级的斗争使这一地区的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几度沦为“历史名城”。
扬州博物馆文物展示
“当奢华走到尽头,才是真的。”历史的阴云早已散去,千年文物无言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与壮阔。扬州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她的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见证。扬州博物馆依靠独特的有利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到春秋战国以来的金属实物、陶瓷玉器、名家书画、各类雕刻艺术品,都有近代以来的名家作品收藏。特别是古代雕版印刷,扬州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珍贵古籍和雕版印刷传统技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广陵潮
扬州,位于江淮平原东部,是中国古代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和东西物流集散的城市。扬州城的故事,如汹涌的广陵潮,高潮迭起,既经历了“歌吹青天”的繁华,又遭遇了“弃池弃树”的悲凉。春秋时期,王武建邗城,开创了扬州的城市史。汉代以广陵城为中心,发展了繁荣的地域文化;隋唐时期南北运河的开通,使其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国际城市。宋元时期,扬州虽受战乱和环境变迁的影响,但城市生活仍保持着良好的活力。明清时期,随着水运的畅通和盐务的繁荣,这里又出现了一次耀眼的繁荣。融合南北文化的扬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性格和生活方式,以巨大的文化辐射力影响了古代中国的广大地区。被称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之地”。
国宝厅
这里展出的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是国家文物之宝,扬州博物馆之宝。梅瓶采用半写实半写意的釉料技法。它用大面积的钴蓝色釉料表现浩瀚的海洋和天空,再用淡雅的绿色和白色釉料描绘和雕刻出栩栩如生的龙,表现了龙出水,腾云驾雾的壮丽景象。
围绕这个展品,整个国宝馆在有限的空间内,精心设计了梅瓶的演变,龙纹的演变,古制品的对比。以冀青花为展示基调,在展厅中央展示珍贵国宝,突出展品的重要价值,并在中央展柜周围设置多媒体触摸屏,帮助观众全面了解展品的相关知识。
中国雕版印刷馆
如果说文字的发明能让思想长久存活,那么印刷这一伟大的复制活动,将使知识超越个体的局限,成为大众乃至全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的智慧通过印刷和阅读驱散了愚昧的迷雾,将人类带入了文化普及和繁荣的时代。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些知识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雕版印刷,得益于印刷材料的广泛传播文明。雕版印刷不仅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它使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在质和量上都有了很大的飞跃,从而成为社会发展、宗教繁荣、科学普及、技术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强大动力。
扬州雕版印刷馆
扬州雕版印刷始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明,兴盛于清代。在各个历史时期,扬州聚集了无数技艺高超的雕版印刷艺术家。它们代代相传,为古城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清代扬州,刻书之风已遍及各县、市、县,其种类、数量、规模、质量在历代中均属佼佼者。扬州诗局的成立,为扬州成为当时中国重要的刻书中心之一奠定了基础。《全唐诗》版以其不可逾越的精美,标志着扬州雕版印刷的辉煌。如今,广陵书店秉承着古城丰厚的文化积淀,书店内仍有近30万册古籍。同时以其独特的保留全套雕版印刷的“国粹”工艺而闻名海内外。
博物馆文物展柜尺寸一般是多少?
本文2023-10-23 14:35: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