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食用“面条”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1收藏

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食用“面条”的?,第1张

中国“面条”源于何时?从“汤饼”说起,闲话“面条”的前世今生

古代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从刀耕火种时期,其实就已经步入了农业文明时代。

这种以土地、农作物、耕种技术为核心的文明,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衣食住行无法分割。事实上古代先民早已知晓“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的道理。

但“民人以食为天” 的前提却是“食以安为先”,只有农业发展达到一定水准之后,老百姓才能从土地中获得生存必须的粮食,并且在填饱肚子之后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从西周开始农作物种类开始逐渐丰富,并且形成了古代粮食种类的最初雏形“五谷”。

《周礼·天官·疾医》中曾记载:“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五味”泛指酸、苦、甘、辛、咸;“五谷”则指代稻、黍、稷、麦、菽;“五药”则为茯苓﹑朱砂﹑雄黄﹑人参﹑赤箭。史料中所提到的“五”其含义为一切物种。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得知西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食用“五谷”并知“五味”,同时也可以使用“五药”治疗身体疾患。这其实已经完全可以证明当时食物种类,已经逐渐开始向多元化方面发展。只不过因烹饪技艺尚处于萌芽状态,所以食物样式相对来说比较狭隘。

古代北方文明与农业发展与“面条”起源

由于夏商周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皆在北方,所以古代北方文明发展与农业生产都处于领先地位。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可以发现北方饮食习惯以及礼俗,其实才是古代社会饮食文化的契机以及源头。而这种形成于古代北方地区的食俗,其实也对现代社会饮食习惯与结构产生了极大影响。

五谷中的重要粮食作物“麦”就是今人比较熟知的小麦

,古代人通过最原始的方式将小麦磨成面粉,从此开启了北方人以面食为主的饮食文化习俗。但随着朝代变革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逐渐超越北方。

但即使是这样在饮食文化传统方面,传依然没有改变北方饮食文化。只是在其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扬弃、继承而已,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古代社会南方饮食文化,其实也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以北方饮食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食俗。

“汤饼”作为北方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五谷”诞生之际就已经大行于世。

并且作为“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古代社会饮食文化及习俗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汤饼”就是“食礼”的源头。

闲话“汤饼”与“面条”的前世今生

(1)古代汤饼即面条的前身

从“五谷”被当做主要农作物普遍耕种之时起,以“稻、黍、稷、麦、菽”为基础的,古代饮食文化就开始逐渐走向成熟期。作为“五谷”其一的“麦”,其实就是研磨面粉的主要原料。虽然西周时期已经知“五味”,但由于烹饪技艺比较落后,所以古代人在食用面食之时,主要的烹饪方法就是将其放入水中煮熟。

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用水煮熟的面食其实就应该是最早的“面条”雏形。

只不过在西周时期还尚未出现“面条”的说法,据史料记载在古代社会所有的面食,其实都被古人统称为“饼”,而在汤水中煮熟的面食则被叫做“汤饼”。

从这个层面去分析可以得知,“汤饼”的主要原料是用水搅拌过的面粉,然后将其改刀为容易被煮熟的形状,比如薄片、长条、疙瘩状后直接放入沸水中。由于古代社会中的调味品出现也具有历史延展性,所以具体味道想必每个朝代都不同。

笔者猜想这种所谓的“汤饼”其实,就是古代社会中最早的“面条”雏形。

只不过这种放在汤水中熬煮的面食未必会是长条状,但基本的制作方法与烹饪技艺与现代社会相差无几,唯一的不同之处可能就是此类面食的形状有一定差异。

(2)“索饼”即面条

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刘熙创作的《释名·释饮食》,曾将今人熟知的面条称为“索饼”。“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从这段记载中可以得知古代各类不同的“饼”,只是因为其形状不同而命名各异。

从《释名·释饮食》中所提到的“索饼”来看,其实这种古代饼类其实就是具象化的面条。

因为清末学者王先谦曾言“索饼,疑即水引饼,今江淮间谓之切面”。

这句话更加明确了索饼与面条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索饼就是现代社会现代面条。被誉为“医圣”的东汉名医张仲景,曾在《伤寒论·辨厥阴症脉症并治》中说:“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大概意思就是伤寒病人吃索饼之后,如果身体并没有出现发热症状,那么就是身体痊愈的一个预兆。

从这两个古籍中的记载可以得知,索饼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民间食物。

从西周“五谷”成为主食开始一直到东汉时期,历经大约一千多年的时间索饼,俨然已经成为了北方地区最为普遍的面食之一,同时也是北方饮食文化习俗中的必备食品。

(3)“水引饼”就是面条

北朝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曾在《齐民要术》中提到过“水引饼”,并记载其长度为“一尺一断”,而形状则类似于“薄韭叶”。在食用之前只要将这种一尺长短薄如韭菜叶的“饼”,直接放入沸水中煮熟过凉水后就可以立即食用。

笔者认为从“汤饼”至“索饼”再到“水引饼”,从表面上看是时间与朝代在不断变化,但从其实质上去分析可以发现,其实就是在不断细化“面条”这种食物。

从最开始的“不知其形”到“皆随形而名”,再到一尺长薄如韭菜的“水引饼”,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从“汤饼”到面条的整个演化史。

清代学者俞正燮在 《癸巳存稿·麪条子》中写道:“索饼,乃今麪条之专名”。这句话其实就已经明确提出了,“索饼”就是“面条”的观点,而且这种观点并否探究语气,而是斩钉截铁的告诉世人古代社会中的索饼,其实就是今人耳熟能详的面条。

(4)唐代“馎饦”乃实为面条

唐朝时期由于经济水平达到空前繁荣,所以当时的饮食文化及习俗也尤为发达。

并且唐朝人的日常饮食也皆以“饼”为主,胡饼、烤饼、烧饼等在唐代十分盛行。而唐朝时期出现的“馎饦”是一种改良后的面条,当时人们将其俗称为“面片汤”。

“馎饦”其实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种传统水煮面食,当然这种食物也可以称为冷淘过水凉面。从这个角度来看“馎饦”其实也是面条家族中的一类,只不过“馎饦”的形式更贴近于“面片汤”。这类形似面条的食物在唐朝初年传入日本,并在其改良之后成为日本“拉面”。

实际上到了宋朝之后“面条”的种类开始丰富起来,现代社会中的热汤面、打卤面其实就源于宋代。插肉面、浇头面以及原汤、鸡汤、鱼汤面等高达十多种,在宋朝时期这些面条其实就已经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面食。

随着时代发展元朝、明朝时期,还曾出现过挂面、拉面以及刀削面,从这个角度来看与现代社会中的面条种类几乎相差无几。

尤其是到了清朝之后还传统的水煮面,已经无法满族人们的味蕾了,于是加入了炸、炒、卤等烹饪技艺的面条相继出现。

笔者认为面条虽然是古代北方地区的主要饮食结构之一,但是随着历史变迁与朝代更迭,再加上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由北及南,并覆盖古代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重要食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与完善之后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

渊源流传了四千年的 “面条”习俗

笔者认为从西周时期“五谷”问世之后,“汤饼”这种用水煮的面食就极有可能,已经进入了古代先民们的日常饮食之中。从“钟鼎而食”开始“汤饼”就成为了,西周乃至现代社会的主要饮食之一。

“汤饼”亦或是“面条”作为一种,传承了四千多年的古老食俗、不仅融汇了古代先民的饮食智慧,同时也是古代社会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北方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面条问世之后其实对改变古人饮食结构,以及烹饪技艺都具有积极得促进作用。

如果从史料来看人们将面条与寿辰联系在一起,不仅符合古代饮食文化规律,同时也是对饮食习俗的一次重要过改良。食物原来只是祭祀天地、神明、祖先之用,但是将面条作为寓意人类长寿的做法,其实也是人类逐渐认识自我的突出表现。

魏晋时期名臣傅玄曾在《七谟》中云:“乃有三牲之和羹,蕤宾之时面,忽游水而长引,进飞羽之薄衍,细如蜀茧之绪,靡如鲁缟之线”。

这段记载其实写的就是煮条时的形态,以及面条形状定格为长条的阐述。

宋代学者马永卿在《懒真子》中说:“必食汤饼者,则世欲所谓‘长寿’面也”。从这段记载中可以得知按照古代习俗礼仪来看,古代人过生日时也会吃一碗寓意长寿的面条。因为细长的面条看起来类似“长瘦”之形,所以取其谐音为“长寿面”。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武帝时期,西汉人认为寿命长短与人中长短有很大关系。

人中长短又取决于面孔长短,由于“面长”与“面条”读音相近,所以西汉人认为在过寿辰时吃“面条”就可以寓意长寿。

结 语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认为面条是现代社会产物,事实上作为古代水煮面食中的突出代表,面条最开始时被人们称为“汤饼”。而此饼却非大家印象中的糖饼或烙饼,古代社会中的“饼”其实是面食的统称,用水煮过的“饼”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面条。

现代社会人们在过生日的时候都喜欢吃生日蛋糕,但也会煮一碗寓意长寿、安康的“长寿面”。而这个习俗其实源于古代社会中的“汤饼”,笔者认为这种流传了四千多年的饮食文化及习俗,之所以依然长盛不衰其实与其重要的文化寓意息息相关。

五辛在古籍中通常指一系列具有辛辣味道的蔬菜。这些蔬菜被认为具有散寒、行气、助阳等功效。

具体来说,五辛通常包括大葱、韭菜、蒜、藠头、香菜这五种味辛的蔬菜。这些食物都能升发人体阳气,加快人体气血运行,具有一定的散寒功效。适量食用五辛有助于增进食欲、提升阳气、抵御外邪,对身体有一定裨益。然而,对于素体火旺的人群,再食用五辛容易诱发火热之证,出现口舌生疮、皮肤疮疡、尿赤便秘等症状。同时,已受火热之邪,或阴虚火旺,或存在外伤的患者,再食用五辛也容易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疾病痊愈。

另外,有些古籍中也将洋葱、各种蒜(包括蒜苗)、韭菜、藠头、兴渠等作为五辛的代表。这些食物同样具有一定的辛辣味道和特定的药用价值。例如,大蒜被认为具有刺激性气味,可以食用或作为调味品,同时也被用于一些药物配方中。韭菜则被认为具有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等功效。藠头则被认为具有散结止痛的功效。

总的来说,五辛在古籍中通常指的是一些具有辛辣味道的蔬菜,这些蔬菜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人体质和状况不同,对于这些食物的接受程度和使用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在饮食方面,还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和进食方式。

山珍海味,从字面上的理解是,是产自山野和海洋的名贵珍稀食品,是食材中的精品。人们历来把“山珍海味”视为美食,并把“山珍海味”分为八珍,八珍,是古人对8种珍贵食材的统称,

最早出现在周代,有“珍用八物”的说法。明清以后,海味逐渐,列入佳肴,出现在海八珍和山八珍。满汉全席用到的四八珍。

山八珍:驼峰、熊掌、猴脑、猩唇、象拔(象鼻)、豹胎、犀尾、鹿筋

海八珍: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娃娃鱼)

禽八珍:红燕、飞龙(榛鸡)、鹌鹑、天鹅、鹧鸪、彩雀(可能是孔雀)、斑鸠、红头鹰

草八珍:猴头菇、银耳、竹荪、驴窝菌、羊肚菌、花菇、黄花菜、云香信(香菇中的一种)

01

山八珍

一、猩唇:八珍之首,很多人都误以为猩唇就是猩猩的嘴唇。其实猩唇是麋鹿脸部的干制品。现在仅存的几十头麋鹿都是登记造册,根本就无法得到,已经吃灭绝啦。

二、猴脑:不解释非常残忍

三、驼峰:驼峰肉是指骆驼背上长着两个高耸的“肉鞍”,驼峰是骆驼的营养贮存库,与背肌相连,由营养丰富的胶质脂肪组成,一峰骆驼的驼峰重量约40公斤,驼峰肉质细腻,丰腴肥美。

四、象拔:古代八珍之一,指的是象鼻鱼,后人不懂以为是象鼻。解放后懂得满汉全席人不多,经常把象拔以为是象鼻。也是因此,亚洲大象在此后(几近)灭绝。

五、豹胎:意指豹的胎盘,为珍贵的肴馔。

六、犀尾:八珍之一,犀牛的尾巴肉。

七、鹿筋: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四肢的筋。

八、熊掌:熊掌为黑熊或棕熊的足掌,经干制而成的。熊掌多连皮带毛,并有前后掌之分。前掌较小,胶质多,掌面较宽肉质较香,气腥不臭,熊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02

海八珍

一、大乌参:海八珍之首,海参是一种棘皮植物,生长在海底岩石或海藻底层。它之以是被视为海珍品,不只因其有数、价高,并且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二、鱼骨:又名鱼明骨,又名鱼脑、鱼骨,也是比较有名的海味品。主要是以鲨鱼和犁头鳐等鱼类的头骨、颚骨、鳍基骨及脊椎骨接合部的软骨加工而成

三、鱼翅:鱼翅是用大沙鱼的背鳍,脑鳍、尾鳍漂洗、晒干、吐腥后再入锅煮然后再刮除表皮的沙质、切片、抽丝而成高级翅饼。凡是鳍的提取量只占沙鱼体重的5%附近,以是显得有数、罕见,因此宝贵。

四、鲍鱼:鲍鱼是单壳贝类。肉质细嫩,滋味鲜美、滋补丰厚,且有调经利肠、滋阴等成效。

五、鱼肚:鱼肚是用鱼的鳔加工而成。市场上罕见的鱼肚都是干成品。

六、燕窝:燕窝是指雨燕目雨燕科的部分雨燕和金丝燕属的几种金丝燕分泌出来的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质所筑成的巢穴

七、海豹:海豹身体均呈纺锤形,适于游泳,头部圆圆的,貌似家犬,全身被毛,前肢短于后肢

八、狗鱼:又名大鲵,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属于隐鳃鲵科,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以及珠江流域

03

禽八珍

一、红头鹰: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带居住着一种威猛无比的动物叫做红头鹰,它的嘴唇微红,以泰鹿等小动物为食。

二、斑鸠:比较常见,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三、彩雀:彩雀属小型鸣禽。一般主食植物种子

四、鹧鸪:鹧鸪鸟,鹧鸪,又名石鸡、红腿小竹鸡,俗名:赤姑、花鸡

五、天鹅:天鹅指雁族的鸟类,属游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六、鹌鹑:古称鹑鸟、宛鸟、奔鸟,属于脊椎野禽动物雉科。它是古老的食用禽之一

七、飞龙:龙鸟学名为花尾榛鸡,素有“天上龙肉”之称,为八珍之一。清朝乾隆年间就列为向皇室进贡的珍品,有“岁共鸟”之称

八、红燕(无法配图,估计是相机还没发明出来就吃干净啦,懂的欢迎补充)

04

草八珍

一、猴头菇:又叫猴头菌,只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猴蘑,猴头,猴菇,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燕窝、鱼翅)之一

二、银耳:银耳是担子菌门、银耳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真菌的子实体,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

三、竹荪: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被人们称为“菌中皇后”

四、羊肚菌:又称羊肚菜,是世界上珍贵的稀有食用菌之一。

五、花菇:这个比较常见,花菇是菌中之星,是香菇子实体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一种优等菇。

六、黄花菜:靠一句黄花菜都凉啦广为人知,确没有几个知道他也是八珍之一。

七、云香信:香菇的一种,而且跟花菇一样,是大家十分熟悉的香菇中的一种。木云香长的蘑菇。

八、驴窝菌:(无法配图,估计是相机还没发明出来就吃干净啦,懂的欢迎补充)

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食用“面条”的?

中国“面条”源于何时?从“汤饼”说起,闲话“面条”的前世今生古代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从刀耕火种时期,其实就已经步入了农业文明时代。这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