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古代怎么称呼?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广西属百越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征服百越,在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今广西大部分地区属于桂林郡和象郡,所以广西称“桂”由此而来。
广西的名称则来源于两个,一为咸通三年(862),岭南道分东、西两道,并以邕管经略使为岭南西道节度使,成为一级独立政区;另宋朝所建制的行政单位—“广南西路”,后简称“广西路”;二为得名于古地名“广信”,两广以广信为分界,广信之东谓广东,广信之西谓广西。这是“广西”名称的由来。
于1363年,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之始。民国时期,广西沿袭清制设省。1958年3月,广西省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10月,“广西僮族自治区”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扩展资料:
文化艺术:
1、饮食
广西日常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但境内南北亦有些许变化,在桂东南的玉林、梧州、贺州、南宁、北海、钦州等主要以清淡,在北部的柳州、桂林等部分地区有吃辣习惯。据旅行家徐霞客所记载,广西境内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早期的饮食已有种食稻谷和蔬菜、腌菜、饮茶、行酒礼等习惯。
其中以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南宁老友粉、钦州猪脚粉、桂林两江松花糖、防城牛腩粉、梧州龟苓膏、巴马香猪、宾阳白切狗、宾阳酸粉、玉林牛巴、玉林云吞、玉林酸料以及各地的米粉、切粉、滤粉等为代表。
2、民俗
宾阳炮龙节,主要有百龙舞宾州炮龙之夜文艺晚会和烟花燃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炮龙展示、百家宴以及书画、摄影展等活动。
3、语言
世居广西的11个少数民族,除回族使用居住地的汉语方言外,均有自己的语言,分别是壮语、京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使用水语、仡佬语的人口呈下降趋势,已属濒危语言。而汉语方言也有粤语、西南官话(桂柳官话)、客家语、平话、湘语、闽语等六种。
——广西
1、世界自然遗产就是蜚声中外的“桂林山水”。一部刘三姐的**,不仅让国人认识了桂林山水,同样漂洋过海,也让很多海外人士认识了桂林山水。许多国内外的游客慕名而来,都被这里山水景色所倾倒,以致流连忘返。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有的像宝塔,直插云间,有的圆重厚实,像馒头;有的像城市里的高楼大厦,竖直挺立。
2、广西的世界文化遗产则是宁明花山岩画。宁明花山位于崇左市宁明县的左江沿岸,据专家考证,这些岩画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始于中国的春秋时期。这里的先民,也就是古时的骆越人,用木头嵌在崖壁的石缝里,并以此为桩,搭建支架,支撑自己在崖壁上作画。所用原料是红土混合树木汁液,因为其具有较高的粘粘性,所以久而久之,这些含有氧化铁的红土就渗进岩石,成了岩石的一部分。因此久经风雨,依然保存完好。
3、世界遗产则是兴安县灵渠,在刚过去的8月份,它已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关于灵渠历史,很多人在课本学过,当时秦始皇刚刚灭六国统一中原,然而在岭南地区还是未列入大秦帝国的版图,因此发兵南下。因为南方山多树杂,道路难以行走,粮草运输不顺,导致战事受挫。后来征来民工修建灵渠。灵渠的一端是海洋河,也就是湘江的源头,另一端则是大溶江,是漓江的源头。就这样,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不仅方便了运输,而且对于灵渠周边人民的生产劳动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尤其是在灌溉农田这一方面,贡献更是明显。
据历史记载,“仓吾”最早出现在《逸周书》中。《逸周书·王会解》 :“路人大竹。长沙鳖。其西鱼复鼓钟钟牛。蛮扬之翟。仓吾翡翠。所以取羽也。其余皆可知自古之政。南人至众。皆北向。”
《逸周书》注“仓吾,亦蛮也”
历史古籍记载最早出现“仓吾”,便始源于此。《逸周书·王会解》周成王的成周之会,有南方朝贡的贡品“仓吾翡翠”,这是古籍始见的苍梧两字。由此可知,周王朝时的“仓吾”,或为一部族,或为一诸侯国。仅凭史书记载的只言片语,后世的今天难以深究其历史根源,不得而知。
而仓吾族来源古远。苍梧,古作仓吾、仓黑、吾。古书《集韵》:牾音吾、古兽名,亦牛之属也。苍梧即一种苍黑的独角牛与封猪为混合图腾的族群。
“仓吾古国”存在历史时间:据历史学界研究,苍梧古国距今约4900—4700年,由于缺乏当时的史料,“仓吾古国”的研究只能根据世代相传、以及从后人整理的文献来进行。
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已出现的最早苍梧古国。
分布范围:苍梧古国主要分布在:广西的西北部和东部地区、广东的北部和西北部、湖南湘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势力到达今湖南洞庭湖区与三苗人接垠交错而居。
舜帝时期与“仓吾古国”:北方中原华夏集团与三苗的战争进行得很激烈、残酷。舜帝与苍梧的接触间有战争也有和平,舜帝多采取南抚交趾的政策,多次南巡,结果客死苍梧之野,葬九嶷山。
《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舜“代尧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国语》也说“舜勤民事而野死。”
《淮南子》认为“舜征三苗,遂死苍梧。”
据零陵地方志记载:“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
舜帝葬地“仓吾古国九嶷山”:
历史最早记载舜帝葬地的最早典籍:《礼记•檀弓》说“舜葬苍梧之野。”
汉代蔡邕《九疑山铭》说舜“遂葬九疑,解体而升。”
《永州府志》(康熙续修)载:“九疑山在县南六十里,亦曰苍梧山。仙真羽客往往蜕形于此。虞帝南巡不返,至今有舜陵在焉。”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图》,在今潇水之南绘有九疑山,注有“帝舜”二字。
因而今九嶷山,又名“仓吾山”、“苍梧山”。
舜帝对“仓吾古国”的影响:舜帝南巡,南边到达“仓吾古国”,加强和密切了珠江流域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和交流。同时也把当时先进的中原文化传播到了“仓吾古国”,对珠江流域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影响深远。而在西江流域至今还能感受到帝舜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历史痕迹。
“仓吾古国”文化遗址:桂东和桂东北都曾发现两处出土制铜石范的历史遗址:一为今平南县石脚山,一为今灵川县新岩。其中今灵川县出土了五件铸铜石范,有单面和双面的钺范、斧范等。而商周前后,在青铜器铭文中已有“仓吾”二字,“苍梧翡翠”更是闻名中原,为特供周成王的贡品。
“仓吾古国”东周时期政治重心:今贺州市沙田龙中村一处东周岩洞葬遗址,曾出土青铜器一批,包括牺尊、兽首盉、罍、钺、鼎、鼓等18件。龙中岩洞葬遗址的文化因素具有多样性,这反映出了墓主人在当时的的权力和地位。
而洞葬遗址周边沙田河流域及其附近,发现了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15公里的范围内,广泛分布着城址、墓葬区、窑址等东周青铜文化遗存。出土物除了青铜器外,还有陶瓷器、贝币等。该遗址附近并且发现一座当地称土城窖的城址,为圆形周长800多米,有城壕围绕,城址西部有一条小道穿过护城壕向城外延伸。
该遗址群表明,“仓吾古国”东周时期的政治重心曾一度在今贺州,春秋之后,才转移往古封阳(今贺州铺门河东村一带)。
“仓吾古国”灭亡:公元前391年,楚悼王南平百越,占领了苍梧古国北部领地,部份苍梧族向南转移,加盟并入西瓯。苍梧古国实际上已不存在了。
“仓吾”文化发展:“仓吾古国”灭亡的同时,但古老的苍梧文化并未就此衰落。部分苍梧族南迁的到达西江流域,即今天的广东封开、德庆、四会、广宁一带,并建立起百越苍梧,与当地的南越族融化。
下一章,与大家解说历史上再次出现的苍梧国(南越苍梧)。
广西古代怎么称呼?
本文2023-10-23 15:29:0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1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