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的古籍记述
〔正文)
九成宫醴泉①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②。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③,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④,此则隋之仁寿宫也⑤。冠山抗殿6,绝壑为池7,跨水架楹(8),分岩耸阙(9),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10),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11),下临则峥嵘千仞(12),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奢(13),以人从欲(14)良足深尤(15)。至于炎景流金(16),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17)。
〔注释〕:①醴泉:甘美的泉水。②秘书监:掌管朝廷图书典籍的长官,以少监为其副职。检校侍中:兼领门下省侍中,此为加官。唐代中央政府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门下省负责审诏署奏之事,其长官称“侍中”。“秘书监检校侍中’,即秘书监兼任门下省侍中。敕:皇帝旨意。钜鹿郡公:钜鹿为封地,郡公为爵号,位在国公之下,县公之上。③维;语气词,无义。④乎:于、在。⑤隋:隋文帝杨坚受封于随,公元581年灭北周,改随为隋,以为国号。6冠山抗殿:冠,覆盖。抗,举兴。(7)绝壑为池;绝,截堵。壑,山谷。池,既指地沼,也指宫外之护城河。(8楹:柱,实指桥柱。(9)分岩耸阙:分,开辟。岩,险峻之地。阙,在宫门外筑二台,在台上建楼观,中央阙而为道,故谓之阙。(10)栋宇胶葛:栋,屋之正中;宇,屋之四垂。栋宇,泛指房屋。胶葛:错杂貌。(11)迢递百寻:迢递,高远貌。寻, 八尺为寻。(12)峥嵘千仞:峥嵘,高峻也。仞,八尺为仞。(13)穷泰;泰,侈也;穷泰,过度奢侈。(14)以:因。从:纵。(15)尤:责备。(16)炎景流金:炎景,暑天之酷热。流,熔化。(17)汉之甘泉不能尚也:甘泉,汉之甘泉宫,在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原为秦之离宫,汉武帝时增广之,周长十九里,作为避暑行宫。尚,加,超过。
(译文)贞观六年夏历四月,皇帝在九成宫避暑。这里原是隋代的仁寿宫。覆盖着山野而兴建宫殿,截堵山谷以形成池沼和护城河。跨水立柱以架桥,辟险峻之地建起耸立的双阙,周围建起高阁,四边环绕长廊,房舍纵横错杂,台榭参差交错;仰望高远可达百寻,俯看峻峭亦达千仞,辉煌如珠玉相映,金色和碧色交辉,其光彩能灼云霞,其高峻能达日月。看他兴建宫殿使山移润回,极尽奢侈之能事,因为人们的这种纵欲态度,实在应该痛加责备。至于当热度可以溶化金属的酷热暑天,这里却无闷湿蒸热的气温;微风徐徐吹来,带来清凉的舒适,确是居住的好场所,实为调养精神的胜地,汉代的甘泉宫是不能超过它的。
〔正文〕皇帝爰在弱冠①经营四方②逮乎立年③,抚临亿兆4;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5:东越青丘6,南逾丹徼7 ,皆献琛奉贽8,重译来王9;西暨轮台10北拒玄阙11,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12;气淑年和13,迩安远肃14,群生咸遂15灵贶毕臻16,虽藉二仪之功17,终资一人之虑18。遗身利物19,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20,甚禹足之胼胝21,针石屡加22,腠理犹滞23。爰居京室24,每敝炎暑,群下请建离宫25,庶可怡神养性。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26,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隋氏旧宫,营于曩代27,,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28,何必改作。于是斫雕为朴29,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茸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30,茅茨续于琼室31。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32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33,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注释〕:①爰在弱冠:爰,语首助词,无义。弱冠,20岁。按:唐太宗开始辅助其父起兵争天下,时年18岁,这里“弱冠”是概数。②经管四方:出自《诗小雅北山》。此地指从事策划和组织统一天下的活动。③逮乎立年:逮乎,到了。立年,而立之年,30岁。按:唐太宗称帝时,年29岁,立年也为概数。4抚临亿兆:抚临,安抚并君临。亿兆:万万为亿,万亿为兆,此处指天下亿万百姓。5 终以文德怀运人:终,引申为后来。文德,文明道德。怀远人,怀念国家和民族。6青丘:传说之海外国名,泛指海外的蛮荒之地。7。丹徼:徼,边界,古代称南方的边疆为丹徼。8皆献琛奉贽,奉献珍宝以为晋见之礼。9重译来王:重译,经过不同语讲的辗转翻译,:形容来自很远的地方。王,朝见。10暨:抵,到。11玄阙:古代传说中的北方极远的地方。12编户:编入户籍的平民。13气淑年和:气淑,阴阳之气温和。年和,年景风调雨顺。14弥:近。15群生:一切生物。遂:各得其所。15灵贶:神灵降福。毕臻,都来。17二仪:天地。18一人:指皇帝,即唐太宗。19遗:舍。20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腊:干肉。此指因风吹日晒使皮肤变得像干肉一样。21禹:传说中夏代的开国君主,他治水有大功。胼胝: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滞:停滞,此指血脉仍不通畅。24京室:王宝。即京都。25离宫:古人帝王于正式宫殿之外别建宫室,以便随时游处,谓之离宫。26十家:即十户。古代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此处十家指户藉编制中的最小单位。27曩代,过去的年代。28因循:沿袭。29雕:文饰。朴:质朴。30玉砌:用玉砌成的阶,用以形容豪华的石阶。31茅茨:茅草屋顶,也指茅屋。琼室:用玉装饰成的房子,用以形容豪华的房屋。32后昆:后嗣子孙33至人无为,大圣大作:此二句引自《庄子知北游》,(因圣人本原于天地的美德,而通达于万物的道理)故至德之人(表面上)没有什么作为,大圣不妄自制作。
〔译文〕:皇帝二十岁时,就从事策划和组织统一天下的活动,到了三十岁时,就做了亿万白姓的君主;开始是用武力统一中国,后来又以高度的文明道德使远方的国家和民族亲附:东边越过青丘,南边越过开徼,那些国家和民族都奉献珍宝以为晋见之礼,经过不同语种的;辗转翻译而来朝见;西到轮台,北抵玄阙,都并入版图而设置地方州县,把那里的人民编入户籍(受朝廷管辖);阴阳之气温和, 年景风调雨顺,远近都和平肃敬,一切生物也各得其所,神灵都来降福,这虽然是凭借天地的功德,但毕竟要依靠皇帝一个人的谋略。(皇帝)舍身以利天下黎民,风里来雨里去,一心为百姓着想,忧国忧民积劳成疾,皮肤和尧帝一样变成了干肉的形态,手脚上结的趼子超过了大禹,虽经针刺石砭治疗,而血脉仍不通畅,住在京都,炎热的暑天往往使人疲困不堪,群臣请求另建(避暑)行宫,庶几可以疗养从而心旷神怡。圣天子爱护每一个黎民的劳力,痛惜民间户籍编制中最小单位的财货,坚决拒绝,不肯听从群臣的请求,提出隋代建筑的旧宫殿,是过去建造的,舍弃它感到可惜,毁掉它又会重新劳民伤财,应当沿袭既成的事实,又何必重新改作呢!于是去掉隋代旧宫的文饰而使之变得质朴,一再节俭,把原来过多奢华的部分去掉,把已经损坏的部分加以修正,使原来殿前红色石阶夹杂着沙砾,原来白色的墙壁夹杂着新涂的泥土;土阶与原有的玉砌相接,茅屋连着原有的琼室。仰看原有宫殿的壮丽,可吸取过去隋代由奢侈而败亡的教训,俯察今天修葺的求卑求俭,足以作为后嗣子孙的楷模,正提现了“至德之人(表面上)没有什么作为,大圣不妄自制作”的精神,他们竭尽全力(大兴土木),其成果却使我安享了。
〔正文〕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水而无之,在乎一物①,既非人力所致。圣心怀之不忘2。粤③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已亥④,上及中宫,历览台观⑤,闲步西城之阴⑤,踌躇高阁之下7,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8,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苦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9,东流度于双阙10;贯穿青琐11,萦带紫房12;激扬清波,涤荡暇秽;可以导养正性13,可以澄莹心神。鉴映群形,润生万物,同湛恩之不竭14,将玄泽于常流15,匪唯乾象之精16,盖亦坤灵之宝17。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18,得礼之宜19,则醴泉出于阙庭。《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20,下及太宁21,中及万灵22,则醴泉出”。《瑞应图》曰:王者纯和23,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元年24,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然则神物之来25,实扶明圣26;既可蠲兹沉痼27,又将延彼遐龄。是以百辟卿士28,相趋动色29,我后固怀撝挹,推而弗有30,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31。斯乃上帝玄符32,天子令德,岂臣之未学所能丕显33?!但职在记言,属兹书事34,不可使国之盛美,有遗典策35敢陈实录,爰勒斯铭。其词曰:
(注释):1本句第二字缺,全句句意不明。2圣心:尊称皇帝之心。3粤;语气词,无义。4 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已亥:按中国历史干支纪日法,“朔”指是月初一,既知“朔”为甲申,则这个月的十六正好是已亥。旬为十,有即又,“旬有六日”即十又六日。又,按历表,唐贞观年间只有“贞观六年四月朔”为“甲申”,故文中指的年代为“贞观六年”(632)。5台观:泛指楼台亭榭。6阴:指背面。7踌躇:徘徊。8导:掘开并引导。9注丹霄:注,流灌。丹霄,宫殿名。10双阙:宫门外筑二台,台上建楼观。11青琐:宫门上镂刻的图纹,此代指宫门。12紫房:宫殿名。13正性;纯正的禀性。14湛恩:湛,深。湛恩:深恩。15玄泽:指天子的恩泽。16乾象:天象。17坤灵:地神。18《礼纬》:纬书的一种,对经书而言,汉人伪托为孔子所作。有《易纬》、《书纬》、《诗纬》、《礼纬》……等七种,称七纬。其书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治乱兴废,多有怪诞无稽之谈。南朝宋时开始禁止纬书流传,至隋,炀帝遣使搜焚其书。令所传者为后人辑佚,汉学堂丛书本。锡:赐。19礼:规定社会行为法则、规范、仪式的总你。宣:得当20《鹖冠子》:相传为先秦古籍之一,传世有十九篇作者姓名不详,只知为楚人,“以鹖之冠,号曰鹖冠子”,有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影印《子汇》本,属杂家类。《醴泉铬》所引这几句,见该书《度万第八》。太清:天。21太宁:地名。22万灵:众生灵、人类。23《瑞应图》:梁孙柔之撰一卷。今传清马国翰辑《玉壶山房辑佚令》本。属阴阳五行类。纯和:纯正平和。多指性格或气质。24《东观汉记》:东汉刘珍等撰。是记载东汉历史的重要史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为143卷,现已残,清代经四库全书馆馆臣的辑录,都二十四卷。传世有《四库全书》本、《东观汉记校注》本(吴树)校正。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元元年,即公元56年。25神物:神奇灵异之物,此处指醴泉。26实:是。27蠲:除去。沈痼:积久难治的病。28百辟卿士:本《诗 大雅 假乐》句。百辟,指众诸侯。卿士,各级官员的泛称。此处还指公卿大官。29相趋动色:彼此欢跃并且脸上已出受感动的神色。30后:君主。撝挹:谦逊。推而弗有;指“神物之来”,谦逊地并不认为是由于自己的“明圣”。31以祥为俱,实取验于当今:以祥瑞的出现感到畏惧,是有当今的先例作为教训的(实指隋代出现的“祥瑞”如“小石变玉”、“河清”、“龙见”等,结果却带来灾祸而言)32上帝:上天。玄符;天符,符命。谓上天显示的瑞徽。符通符。33丕:大。34古代史官的职责,左史记言,古史记事。书事:记事。35典策:典籍文献。
〔译文〕:但是过去的池沼,水都从涧谷引来,宫城里面,本来就缺乏水源,想求得水源结果又没有,(要解决这一问题),既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太宗皇帝心里对此一直念念不忘。贞观六年四月十六日,唐太宗皇帝与长孙皇后在九成宫散步,沿途观赏楼台亭榭,信步走到西城的背面,在高耸的楼阁下徘徊,往下看到这里的土地,略显湿润,于是用手杖掘地并加以导引,结果泉水随之流涌出来,于是在泉水下边砌上石槛。引来水流入石砌的沟渠。泉水清澈如镜,水味甘甜如醴酒(泉水经过石渠)往南灌注在丹霄宫的右边,往东流淌于双阙之下;流泉贯穿于镂刻图纹的宫门,萦绕着紫房宫;泉水激扬起的清波,能将浊秽的渣滓荡涤;它可以使人养成纯正的禀性,可以使人的心神玲珑透剔。泉水如镜能照映出各种形态,由于它的滋润可以使万物生长就如同皇帝的深恩永无休止,天子的恩泽永远流布人问,它不仅是天象的精华也是地神的环宝。据文献记载:《礼纬》说:“帝王对犯人的判刑和处死确是量刑得当,对人的赏赐和该人的功劳相符,能做到符合社会规定的法则和规范,那醴泉对会在宫廷之间出现”。《鹖冠子》说:“圣人的恩德,能上达于天,下达于地,中达于众生灵,那就会出现醴泉”。《瑞应图》说:帝王生性纯正平和,饮食不用臣下贡献的珍奇之物,那醴泉就会出现,喝了它能使人长寿”。《东观汉记》说:“汉光武中元元年(56),在京师〔首都洛阳)出现了醴泉,喝了能使积久难治的病痊愈”。如此说来,神奇灵异的醴泉之所以出现,是为了扶助圣明的君王;它既可除去积久难治之病,又可使人延年益寿。对此,公卿大臣们无不欢跃并显出受感动的神色,唯我皇上胸怀谦逊,并不认为醴泉的出现是由于自己的“明圣”。虽有美却不以为美,不仅听过去的圣贤如此,以祥瑞的出现感到畏惧,更是有当今的先例作为教训的(隋代即有“祥瑞”出现结果动带来灾祸的先例)。这是上天显示的瑞征,也说明天子的盛德,这些,岂是不学如巨这样的人所能发扬光大!仁臣作为史官的职责必须“记言”、“记事”,不可使国事出现的如此盛美之事,不见于史册,故敢于如实陈述,写成铭文刻碑。
〔正文〕唯皇抚运(l),奄壹(寰)宇(2),千载膺期(3),万物斯睹(4);功高大舜(5),勒深伯禹(6),绝后(光)前(7),登三迈五(8)。握机蹈矩(9),乃圣乃神(10),武克祸乱,文怀远人(11):(书)契未纪,开辟不臣(12),(冠)冕并袭(13),琛贽咸陈(14)。大道无名(15),上德不德(16),玄功潜运(17),几深莫测(18)。凿井而饮,耕田而食(19),靡谢天功,安知帝力(20)。上天之载,无臭无声(21),万类(资)始922),品物流形(23),随感变质(24),应德效灵(25),介焉如响(26),赫赫明明.杂沓景福(27),葳蕤繁祉(28):云氏龙官(29),龟图凤纪(30),日含五色(31),乌呈三趾(32),颂不辍工(33),笔(无)停史(34)。上善降祥,上智斯悦(35),流谦润下(36),潺湲皎洁(37),萍旨醴甘(38),冰凝镜澈(39),用之日新,挹之无竭(40)。道随时泰(41),庆与泉流(42)我后夕惕(43),虽休弗休,居崇茅宇,乐不般游(44),黄屋非贵(45),天下为优。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46),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47);念兹在兹(48),永保贞吉(49)。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欧阳询奉敕书(50)。
〔注释〕(1)唯:语首助词,无义。皇:皇上。抚运:顺应时运。(2)奄:同。奄壹:同一,统一。寰宇:天下。(3)膺期:承受期运,即受天命为帝王。(4)睹:引申为瞻仰。万物:万众生灵。(5)大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6)伯禹:即夏禹王,治水功高,被后人尊为圣君。禹曾被封为伯爵,故又称为伯禹.(7)光:空。(8)登:加,胜于。三:传说中的古代圣君三皇:伏善、神农、黄帝(见《世木》)。迈:超过。五:传说中的古代圣君五帝。(9)握机:掌握天下的权柄。蹈矩:遵守礼法。(10)乃:又。(11)克:平定。怀:亲附。远人:远方的国家和民族。(12)开辟不臣:开天辟地以来不臣服者。(13)冠冕:古代大夫以上之帽子,此处代指外国来朝之君臣。并袭。重重叠叠。(14)琛:珍宝。贽:见面所赠之礼物。(15)大道:自然法则,万物必由之路。无名:不可言说。即《老子》“道可道,非常道”。(16)“上德不德”:见《老子》三十八章。大意是:上德之人(圣火)虽然得道,但又不以得为得。(17)立功:神功,调宇宙自然之力。潜运:默默地运行着。(18)几:神妙的迹象。(19)“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后成为歌颂盛世太平的典故。(20)靡谢天功,安知帝力:靡:不,无。力:功。此二句即《击壤歌》之“帝何力于我哉?”之意。(21)上天:天道。载:行,运行。无臭无声:嗅无味听无声。(22)万类:万物。资:赖以。始:生。(23)品物:众多的有生物和无生物。流:演变,变化。(24)质:物类的本体。(25)效:致。灵:福、善。(26)介焉:通“芥”,细微貌。(27)杂沓:众多纷杂。景:大。(28)葳蕤:纷披貌。祉:福。繁祉:多福。(29)云氏龙官:云氏:传说黄帝受命时有云瑞,故以云纪事,即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云字命名。龙官:古伏羲氏时,有龙瑞,故以龙命官,如春富为青龙之类。(30)龟图:即洛书。传说尧时与群臣贤者到翠妫川,有大龟来投尧,龟背有图,尧命臣下写取以告瑞应。写毕,鱼还水中。凤纪:据《在传》记载,少皞即帝时,有凤鸟飞来,故设置部门长官用鸟来命名。凤鸟氏,就是历正(管历法的官)。后称岁历为“凤历”。上面所称“云氏”、“龙宫”、”龟图”、“凤纪”,都是祥瑞,后世以之为歌颂帝王瑞应之辞。(31)日含五色:本《易传》“圣王在上则日光明而五色备”、《礼斗威仪》“政理太平,则时日五色”。以太阳呈现五色为“圣王在上”和“政理太平”的瑞应。(32)乌呈三趾:传说中太阳内的三足神鸟。《春秋元命苍》“日中有三足乌”,改太阳也称“三足乌”、“金乌”、“灵鸟”。此外以太阳中的三足神乌出现说明瑞应。(33)工:乐师,乐宫。(34)史:史官,掌纪事。(35)上善:最完美,主善。上智:智力特出。(36)“流谦”:见《易·谦》”地道变盈而流谦”,即流散盈满以广布于虚处。润下:润泽下土。(37)皎:透明。(38)旨:味美。萍:醴泉水上之浮萍。(39)澈:澄清。(40)挹:舀取。(41)道:大道、即自然法则。随:顺畅。泰:通。(40)与:同。(43)我后:我君。夕惕:《易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即“君子整天健强振作了已,直到夜间还警惕慎行”。(44)般游:般同“盘”,游乐。(45)黄屋:帝王车盖,以黄缯为盖里,故名。此处代指帝王。(46)反:同近,返回。(47)戒:警惕。(48)“念兹在兹”:语出《书·大禹谟》,后用以指念念不忘于某一事情。(49)贞吉:纯正美好。(50)敕:帝王诏命。
〔译文〕(散文):皇帝顺应时运,统一天下,承受千载难逢的时运而为天子,为万众生灵所瞻仰;其功高于大舜,其勤劳胜于伯禹,真是空前绝后,超过古代圣君三皇五帝。(皇帝)掌握天下的权柄并遵守礼法,既圣德又神明,武能平定祸乱,文能使远方的国家和民族亲附:过去不见文字记载的、开天辟地以来不向中国臣服的(都来亲附),这些来朝的外国君臣冠冕重重,把作为见面礼的珍宝都陈列出来。大道不能用语言表述,上德之人虽然得“道”却不以得为得,宇宙自然之力默默地运行着其神妙之迹象不可度量。(古《击壤歌》唱道)“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连上天之功都不感谢,又怎能知道皇帝对百姓之功!
天道运行,人们嗅之无味听之无声,但万物赖之以生,众多的有生物和无生物因之以变化形态,物类的本体随天造的感应而变化,天道能应人们的德行而致福,虽然德行细微天道也会响应(回报),这是十分明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众多纷杂巨大的福祉:如“云氏”、“龙宫”、“龟图”、“凤纪”、太阳呈现五色、三足神乌从太阳中出现等等,乐官没有停止过歌颂,史官没有停止过用笔记载.今天因皇帝的至善而上天降临吉祥,也因皇帝的智力特殊而给人世带来喜悦,使水(醴泉)从盈满处流向虚处,从而润泽下土,水声潺潺,水质透明洁净,水上的浮萍味美,水味如醴酒甘甜,水凝成体如明镜般清澈,这样的水日用日新,舀取它用之不尽.(醴泉的出现)说明“大道”应时而畅通无阻,吉庆同醴泉俱来,而我们的夭子却日夜健强振作,警惕慎行,并不以吉庆为吉庆,居室崇尚茅屋,不以游乐为乐,不以身为帝王为贵,而以天下的百姓为忧。人们都爱那花的美丽,我却取其果实的实用,去浮华而归于淳厚,弃枝叶而返回根本,以质朴代替文饰,居高处就要计虑防止下坠,端盛满之水就要留心不外溢,要念念不忘这些,就能永远保持纯正美好。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欧阳询奉诏命书写。
书在古代中国有三种含义:作为文字的书,作为档案的书,以及作为典籍的书。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秦、秦汉简帛古书的大量出土,为反思此前先秦、秦汉学术史的研究提供契机,也使重新审视古代的知识系统和知识结构成为可能。
作为典籍的书并非自古有之,约在春秋战国之际突然出现,并成为十分显著的现象。官学是它的源头。所谓官学,是官师政教合一的王官之学,是商周时代贵族政治的产物。在官学系统下,并无自由学术,学术由官府掌控。官学大致包括以下方面:古代大部分官文书,即所谓的典册,由祝、宗、卜、史系统的官员掌守。其中祝、宗掌祭祀神祖,有相应仪文祀典;卜掌占卜,史掌天文历法、记录史事和官爵册命,有相应的占卜记录和史册谱牒。当时的学术主要集中于这一系统,特别是史官手中。古代学术除集中于上述官守,主要集中于学校。当时贵族子弟所习课业有所谓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书、数是读写、计算技能的训练,属于小学;礼、乐、射、御,是大学的核心内容。古代养生、烹调等技术主要是由宰、膳夫系统的宫廷内官掌守。古代成文法的前身可能是某些王命。司士、司寇掌法律,但法律由史官典藏。古代的各种簿籍和图册可能由分管各级行政事务的官员,特别是司徒系统的官员来掌守。古代的农艺知识可能与司徒系统的农官有关。古代的工艺知识可能与司工系统的农官有关。
上述七种官学,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以天文、历算和各种占卜为中心的数术之学,以医药养生为中心的方技之学,还有工艺学和农艺学的知识,主要与今天所说的科学技术、宗教迷信有关;一类是以礼制法度和各种簿籍档案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知识。
在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的春秋战国时代,官学下替就成为各种私学兴起的背景。比如,儒家所传六艺之书包括筮占、典谟训诰、诗歌、礼仪、春秋,大体出于王官之学的第、类;墨家重视技巧,可能与第类有关;阴阳家与数术有关,出自第类的史卜系统;道家强调合天道、养性命,与第类有关。实际上,春秋战国之时的诸子之学,从知识背景上讲正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诗、书、礼、乐等贵族教育为背景或围绕这一背景而争论的儒、墨两家,一类是以数术、方技等实用技术为背景的阴阳、道两家以及从道家派生的法、名两家。如将视野向后延伸,会发现秦汉以降的中国本土文化,也可分儒家、道家文化两大系统:儒家文化不仅以保存、阐扬诗书礼乐为职任,还杂糅刑名法术,与上层政治紧密结合;道家文化是以数术方技之学为知识体系,阴阳家和道家为哲学,民间信仰为社会基础,结合三者而形成,在民间有较大影响。
在了解官学下替及诸子学兴起背景后,我们会发现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往往只注意到从百家争鸣到儒家定于一尊的过程,很少考虑在先秦诸子之外还有以数术方技之学为核心的各种实用文化。就出土简帛古书的数量及覆盖面而言,数术类与方技类是其中最突出的类别。这对我们反思旧有知识体系大有帮助。
这里以数术类、方技类简帛古书为例,略述其价值。一则,数术类、方技类简帛古书的出土,极大丰富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特别是对各种实用文化的认识,使我们直观感触中国文化的两条线索。二则,对哲学史的研究。在厘清诸子书的来源后,要跳出诸子看诸子:既要参考六艺之书以挹经注子,也要以数术、方技和兵书为解读线索。三则,对科技史的研究。数术涉及天文、历算、地学、物候学等,方技涉及医学、药剂学、养生术等,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源泉。比如,四大发明的指南针源于式占,是数术家的工具;火药源于炼丹,炼丹又是方技家所为。四则,对宗教史的研究。关注点在于数术、方技与早期巫术的关系,以及道教产生的背景。道教不仅以数术方技作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把老、庄之学当作其哲学表述。它与阴阳家及道家都有一定关系,但与道家,特别是道家的养生思想关系更密切。比如,道教所说的神仙,其实就是一种养生境界,推其源仍出于方技之学。
对简帛古书体例、分类的研究,是认识其意义、价值的前提。体例是对古书创作、阅读方式的理解,分类是以这种理解为基础建立的类型概念。
读古书当知古人著述之体例,对此余嘉锡的叙述最为精简。第一,古书的作者。用余嘉锡的话说,周秦古书,皆不题撰人余嘉锡:古书通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0页。按:凡援引余嘉锡论断,不特意标注者,均源自此书。。出土简帛古书证明了这一点:迄今尚未发现有题写撰人的。古书普遍书写撰人,开始于隋书经籍志。第二,古书的年代。古书的作者既然难以确定,古书的年代自然也成问题。古书有作者、述者、撰著之人之别,故古书的写作年代势必模糊不清。第三,古书的书名。古书有书名和篇名。书籍普遍书写大题可能是隋唐以来的习惯。余嘉锡说古书之命名,多后人所追题,不皆出于作者之手。现已发现的简帛古书皆无大题,只有小题。官方藏书则有大题。今天所见简帛古书的书名,除一部分标明外,多是整理者依据古书命名原则所后加。第四,古书的结构。古人著书,往往随作数篇,即以行世,所以多单篇别行。出土简帛书籍,很多是单篇,数术、方技类书尤其如此。与单篇别行相对应,是古书往往分合无定:即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可出现在不同典籍中,有时会形成分合无定的许多种书。第五,古书的真伪。古书真伪之辩,自古有之,至近现代而蔚为大观。真伪概念是相对作者而言,而作者实际又有不同含义,故真伪概念也势必大乱。余嘉锡说道,不知古人著述之体例,而欲论古书之真伪,往往会造成不少冤假错案。比如,尉缭子、六韬等古书多被视为伪书,但从银雀山汉简及八家廊汉简可知,这两部古书不仅不是伪书且成书年代较早。
李学勤主张参照汉书艺文志对简帛古书进行分类。此处依循史书类入六艺的旧法,据李零研究将之归纳六类如下汉书艺文志中国语、战国策、太史公书等史书归入春秋经下,是因为秦汉时代史学以经学附庸的面目出现,尚无独立地位;西晋荀勖作中经新簿,将书籍分为四部,史学著作作为独立一类出现,至隋志始称之为史部。将史书类独立的作法,未能反映史部的发展历程。,简帛所见古书亦附入类目之中。
六艺类。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本来是教授贵族子弟的六门课,这些课是讲道德修养和技能训练。孔子的六艺也是六门课:诗、书、礼、乐、易、春秋。不论六艺内容为何,它们原先都非书名,也不涉及读什么书,仅是某类书的类名。后人多将之视为书名,如诗经、春秋等,实际上是这类书的选本。六艺类又可分为三小类:经典类,如诗、书、礼、易、春秋等。简帛所见诗类有阜阳汉简诗经,礼类有武威汉简仪礼,易类有马王堆帛书周易等。关于六艺类典籍,新近简帛中有新发现。2008年10月22日,清华大学正式对外宣布,由校友捐赠,约2100枚战国竹简入藏清华。这批简的年代为战国中期,属书籍类,内容大多与历史相关。这批简中有尚书,且是秦焚书前写本。金_、康诰、顾命等篇目,有传世本,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都不相同,更多的是前所未见之佚篇。清华简中还有一种编年体的史书,体裁和部分文句都很像竹书纪年,所记史事上起西周之初、下至战国前期,与春秋经传、史记等对比有许多新的内涵。李学勤:初识清华简,光明日报网:01gmrb/2008-12/01/content_864238htm。传记类,亦即上述各书的传、记、说、解、训、诂、章句等。小学类,如仓颉、史籀、急就等书。简帛所见有阜阳汉简仓颉篇、居延汉简急就章等。
诸子类。诸子书是战国古书的主体。汉代人把诸子百家概括为六家或九流十家。
六家是司马谈六家要旨中所说,包括阴阳、儒、墨、法、名、道,汉志增补纵横、杂、农、小说,则为九流十家。先秦是否有这么多家或流且不论,至少儒、墨、道三家还是有的。故诸子类又可分四小类:儒家,如孟子、荀子等,简帛所见有八角廊汉简论语、儒家者言等;墨家,今仅存墨子;道家,如老子、庄子,简帛所见有马王堆帛书老子、经法等;其他,多与道家有关。
诗赋类。战国秦汉的诗赋,汉志所收,除楚辞、文选所录,史记、汉书所引,很多都已亡佚。它的诗是歌诗,是可按乐谱歌唱的诗,所录以汉代乐府歌诗为主;它的赋是辞赋,分四类,前三类是以屈原、陆贾、荀卿为首的赋,第四类是作者不详或专题总集性质的赋。诗赋类下面分诗、赋两类。简帛所见诗赋类材料不多,简帛所见有银雀山汉简唐勒、尹湾汉简神乌赋等。
兵书类。汉志分兵书为四类:权谋以战略为主,带有综合性、理论性;形势以战术为主,带有专题性、实用性;阴阳是数术在兵学上的应用,侧重天文地理;技巧是攻城、守城之术,外加武器、武术研究。前两类是谋略,后两类是技术,可以反映出古代兵书的大致范围。简帛所见兵书以银雀山汉简为最,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张家山汉简盖庐属兵阴阳家类著作。
数术类。汉书数术略分数术之书为六类:天文、历谱是天文历算之学,其中天文还包括吉凶占验,简帛所见有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等,以及阜阳汉简天历、张家山汉简算术书等;五行是日者之术,包括式法和各种选择之术,内容涉及阴阳五行时令等,简帛所见有睡虎地秦简日书甲、乙本、孔家坡汉简日书等;蓍龟是卜筮之术,包括龟卜、筮占两类,是上述占卜之外最重要的占卜之术,王家台秦简归藏、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等;杂占是除星气之占、式占、龟卜、筮占之外的其他占法,主要是占梦、厌劾祠禳等,简帛所见有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梦篇、马王堆帛书避兵图等;形法是相术,以相地形、相地宅为主,也包括相人畜、相器物等,简帛所见有马王堆帛书相马经、居延汉简相宝剑刀等。这六类可反映出古代数术的大致范围。
方技类。汉志分方技之学为四类:医经是综合性的医书,偏重理论,其中脉学最为重要,简帛所见有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二脉灸经、张家山汉简脉书等;经方是专题性医术,偏于应用,简帛所见有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武威旱滩坡汉简医方等;房中是讲房中交接之术等内容,简帛所见有十问、合阴阳等;神仙是房中以外的其他养生之术,包括服食、行气、导引等,简帛所见有马王堆帛书却谷食气、导引图以及张家山汉简引书等。
上述六类,前三类偏重人文,后三类偏重技巧。前三类书一直备受学者看重,后三类书却很少有人关注,以至于有有学无术之局面出现。受旧有知识结构及知识背景影响,不仅前三类书研究中存在不少问题,也使后三类书的意义未能充分发掘。充分关注并利用简帛古书进行研究,将成为重写秦汉、先秦学术史的关键。
1 引在古文中什么意思
引 古代术语。
见载于清施定庵《弈理指归图·凡例》。大致有两种含义:(1)指引回被敌方切断的棋子。
近人徐去疾《围棋入门》:“自远应援围中之子,使其乘机得出曰‘引’。”或相当于现代的“渡”。
(2)即“退”。徐润周《围棋术语图说》:“引,也是引回之意。”
引 yǐn (1) (会意。从弓丨。
(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
本义:拉开弓) (2) 同本义 [draw a bow] 引,开弓也。――《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
――《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4) 拉,牵挽 [draw]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车避匿。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引日(拉转日轮);引手(拉回手);引曳(牵拉) (6) 延长;延续 [lengthen;continue]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
――《诗·小雅·楚茨》 (7) 又如:引日(拖延时日);引年(延长年寿);引时(迁延时日) (8) 伸着 [stretch] 引首顾曰。――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
――《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9) 又如:引首(伸长头颈,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颈(伸长颈项);引臂(伸臂) (10) 牵连;攀供 [involve in] 果引张胜。
――《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连捕) (12) 引导 [guide] 引之表仪。――《左传·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转(扭转;转回);引风吹火(引风助火势。
喻指煽风点火,加重事态);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14) 带领 [lead] 复夜引兵。――《资治通鉴·唐纪》 (15) 又如:引奏(向帝王禀告、上书);引领(带领);引线(告密、引路捕人者) (16) 引决、自尽 [suicide]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
――《文选·潘岳·寡妇赋》 (17) 又如:引决(自杀);引诀(引决);引药(服毒自杀) (18) 援引 [cite]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引喻失义(援引例证以明理而失去大义);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20) 荐举 [remend]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21) 又如:引援(推举;引荐);引预(引荐,使之参与) (22) 招致 [incur] 必亲引问。
――《资治通鉴·唐纪》 (23) 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24) 执持 [hold]。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
指喝酒) (25) 退避 [retreat] 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
――《资治通鉴》 (26)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27) 选用 [elect]。如:引贤(选用贤才) (28) 吸引 [attract] 引入黄婆洞。
――《广东军务记》 (29) 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30) 辞职 [resign]。如:引老(告老。
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31) 举起;竖起 [lift]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32) 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33) 承认 [recognize] 权引咎责躬。
――《三国志·吴志》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35) 延请 [send for]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36) 取过来,拿出 [take;get;get sthout] 引佩刀。
――《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过,过:过去 ,路过,经过 这样都看不懂啊 原文 先生曰:“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且不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即使)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读音tuó,袋子)徐徐焉实狼其中前虞(担心)跋(踩、踏)胡(这里指下巴),后恐疐(读音zhì,压)尾,三纳之而未克(成功)徘徊容与(本意是闲暇自在,此处指慢条斯理),追者益近狼请曰:“事急矣!先生果将揖(作揖、行礼)逊(谦逊、礼让)救焚(火灾)溺(溺水)而鸣鸾(车的鸾铃)避寇盗耶?惟先生速图!”乃跼蹐(读音jú、jí,曲缩)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读音huó,蛾蛹)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如其指,纳狼于囊,遂括(拴紧)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翻译 先生说:“私藏你冒犯世袭公卿、忤逆权贵,祸将不测,那敢指望什么报答啊?然而墨家的宗旨,博爱为本,我一定要救你活命的即使有祸,本来也不打算回避的”便(从袋子里)拿出图书,空出袋子慢慢地将狼装入其中前面怕踩着了它的下巴,后面怕压着了它的尾巴,再三装它都没成功慢条斯理,追赶的人更加近了狼请求道:“事急啊!先生当真要(这么)斯文有礼地救火救溺水之人、摇响车铃躲避盗贼的吗?还是请先生赶紧动手啊!”便蜷缩起四肢,拿绳子(给先生)绑起袋子,低下头弯到尾巴,弓起背埋起下巴,像刺猬一样蜷缩像蛾蛹一样曲身,蛇一样盘曲龟一样屏息,听凭先生(处置)先生按照它的指示,装狼在袋子中,便栓紧袋口,扛上驴背,退避到路旁,等候赵简子的人过去。
3 引文言文翻译引 yǐn
动词义:
1、会意字。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引,开弓也。——《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明·魏禧《大铁椎传》
2、拉;牵挽。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
3、延长;延续。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4、伸着。
引首顾曰。——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5、牵连;攀供。
果引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6、引导 [guide]
引之表仪。——《左传·文公六年》
7、带领 [lead]
复夜引兵。——《资治通鉴·唐纪》
8、引决;自尽。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选·潘岳·寡妇赋》
9、援引,引用。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10、荐举。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11、招致。
必亲引问。——《资治通鉴·唐纪》
12、执持。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指喝酒。
13、退避。
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14、选用。如引贤:选用贤才。
15、吸引。
引入黄婆洞。——《广东军务记》
16、辞职。如引老:告老。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17、举起;竖起。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18、承认。
权引咎责躬。——《三国志·吴志》
19、延请。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20、取过来;拿出。
引佩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以自酌。——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名词义:
1、引车前行的皮带。
县县常以结引驰外为务。——《荀子·王霸》。注:“引,读为靷。靷,引轴之物。”
属引。——《仪礼·既夕礼》。注:“引,所以引柩车,在轴遁曰绋。”
执引者三百人。——《周礼·大司徒》
2、卷首语;序言。
恭疏短引。——王勃《滕王阁序》
又如小引。
3、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
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马融《长笛赋》
又如引辞:宋元戏曲演唱时第一支曲子的泛称,用以引起剧情。
4、指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
令客人赴官请引,自于茶园买茶……——《宣和遗事》
5、通行执照。
央李员外衙门上下打点使用了钱,见了大严,给引还乡。——《警世通言》
形容词义:
1、长久。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水经注》
量词义:
1、长度单位。古代以十丈为一引。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30引。
4 118119求文言文翻译句子翻译如下:118A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望见蔡桓公转身就跑”的意思。B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木兰诗》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C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石壕吏》 老翁**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D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曾经犯了罪,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国去。
E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宫赋》它从骊山北面建起,然后折向西,直通向咸阳。
119A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 东西南北栽植着松柏,左右前后种上了梧桐。
B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游褒禅山记》可是看它的左右,到这里来并留下标记的人已经少了。
C 鸟起马惊,疲逸道左。 《柳毅传》 忽然有一群鸟直飞起来,他的马受了惊吓,向道边飞奔,D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中山狼传》 退避到路旁,等候赵简子的人过去。E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慢》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 F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G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H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带着车马,空着车上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
1 "引“的所有古文翻译
引 yǐn 动 (会意。
从弓丨。丨表示箭。
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drawabow〗 引,开弓也。
——《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
——《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拉,牵挽〖draw〗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车避匿。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之),拉他(表示好感)。
——《世说新语·方正》 又如:引日(拉转日轮);引手(拉回手);引曳(牵拉) 延长;延续〖lengthen;continue〗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又如:引日(拖延时日);引年(延长年寿);引时(迁延时日) 伸着〖stretch〗 引首顾曰。
——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又如:引首(伸长头颈,抬起头。
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颈(伸长颈项);引臂(伸臂) 牵连;攀供〖involvein〗 果引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连捕) 引导〖guide〗 引之表仪。
——《左传·文公六年》 又如:引转(扭转;转回);引风吹火(引风助火势。喻指煽风点火,加重事态);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带领〖lead〗 复夜引兵。
——《资治通鉴·唐纪》 又如:引奏(向帝王禀告、上书);引领(带领);引线(告密、引路捕人者) 引决、自尽〖suicide〗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选·潘岳·寡妇赋》 又如:引决(自杀);引诀(引决);引药(服毒自杀) 援引〖cite〗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引喻失义(援引例证以明理而失去大义);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荐举〖remend〗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
——《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又如:引援(推举;引荐);引预(引荐,使之参与) 招致〖incur〗 必亲引问。——《资治通鉴·唐纪》 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执持〖hold〗。
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指喝酒) 退避〖retreat〗 自引而起。
——《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选用〖elect〗。
如:引贤(选用贤才) 吸引〖attract〗 引入黄婆洞。——《广东军务记》 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辞职〖resign〗。
如:引老(告老。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举起;竖起〖lift〗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战国策·燕策》 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承认〖recognize〗 权引咎责躬。——《三国志·吴志》 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延请〖sendfor〗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史记·魏公子列传》 取过来,拿出〖take;get;getsthout〗 引佩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引 yǐn 名 引车前行的皮带〖leatherstrapforpullingcart〗 县县常以结引驰外为务。——《荀子·王霸》。
注:“引,读为靷。靷,引轴之物。”
属引。——《仪礼·既夕礼》。
注:“引,所以引柩车,在轴遁曰绋。” 执引者三百人。
——《周礼·大司徒》 卷首语;序言〖forward〗。如:小引 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prelude〗 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
——马融《长笛赋》 又如:引辞(宋元戏曲演唱时第一支曲子的泛称,用以引起剧情) 指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license〗 令客人赴官请引,自于茶园买茶…——《宣和遗事》 又如:引行公店(盐商联合经营的机构);盐引;茶引 通行执照〖pass〗 央李员外衙门上下打点使用了钱,见了大严,给引还乡。——《警世通言》 引 yǐn 形 长久〖long〗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水经注》 引 yǐn 量 长度单位〖formerly,ameasureofdistance〗。古代以十丈为一引。
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30引。
2 关于克制的古文古诗词存心忍耐歌 忍一句。
祸根从处此无生。 饶一着。
切莫与人争强弱。 耐一时。
火坑变作白莲。 退一步。
便是人间修行路。 任他嗔。
任他怒。只管宽心大着肚。
终日被人欺。神明天地知。
若还存心忍。步步只得便宜。
世人欺我。害我打我骂我骗我。
如何处之。 禅师答曰。
只管任他凭他远他莫要理他。再过几年。
你再看他。 身穿破衲袄。
淡饭随时饱。 涕唾在脸上。
不弃自干了。 有人来骂我。
我也只说好。 有人来打我。
我自先睡倒。 他也省气力。
我也无烦恼。 这个波罗蜜。
就是无价宝。 能依这忍字。
一生过到老。 听听听。
堂前父母须当敬。兄弟同胞要一心。
枕边谗言休要听。 天天天。
天意与人无两般。为人莫作亏心事。
举头三尺有青天。 由由由。
也有欢喜也有愁。世间苦乐不均事。
万物从天不自由。 命命命。
五行八字皆前定。切莫算计他人有。
富贵贫穷都是命。 安安安。
夜间一宿日三餐。非于己事休招惹。
身得安时梦也安。 分分分。
今生衣禄前生定。休将巧计害他人。
儿孙自有儿孙份。 守守守。
命里有时终须有。莫恨贫苦怨爷娘。
儿孙兄弟常相守。 己己己。
别人闲事不要理。休言长短笑他人。
何不将心谅自己。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 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 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 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 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 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 退让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 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 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 天自从容定主张 谗曲贪嗔堕地狱 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 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 两种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 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 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 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 不知何处是家乡 石天基忍耐歌 忍耐好,忍耐好,忍耐二字常奇宝。
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 身家由此破,性命多难保。
休逞财势结怨仇,后来要了不得了。 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能忍自安(百忍歌) 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将奈付? 我今与汝歌百忍,汝当拍手笑呵呵! 朝也忍、暮也忍、辱也忍、苦也忍、 痛也忍、饿也忍、寒也忍、欺也忍、 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方寸之间当自省! 道人何处未归来?痴云隔断须弥顶。 脚尖踢出一字关,万里西风吹月影。
天风冷冷山月明,分明照破无为镜。 君不见,如来割身痛也忍,孔子绝粮饿也忍; 韩信胯下辱也忍,闵子单衣寒也忍; 师德唾面羞也忍,刘宽污衣怒也忍! 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头白思忖, 囫囵吞下栗棘蓬,恁时方识真根本! 知难忍苦好处世 天下有两难:登天难,求人更难。
地上有两苦:黄连苦,无钱更苦。 世界有两险:江湖险,人心更险。
人间有两薄:春冰薄,人情更薄。 能容自宽(忍让歌) 不忍一时有祸,三思百岁无妨; 宽怀自解是良方,含怒伤心染恙。
凡事从容修省,何须急躁猖狂; 有涵有养寿延长,稳纳一生福量。 恣意发狂有失,存心忍耐无忧; 性情凶暴易遭囚,度量容人有后。
羹污能容人相,受辱胯下封侯; 张飞暴躁断咽喉,到底终遭毒手。 占尽便宜有报,吃些亏也无妨; 庞涓暴虐早身亡,孙子忍之无恙。
血气方刚壮士,不宜恃力凌人; 一言不合怒相争,烈火一般性情。 不忍一时忿气,却担百口忧心; 忠言逆耳莫相嗔,苦口药能医病。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
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
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jian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3 引字的古文意思以及例句引 古代术语。
见载于清施定庵《弈理指归图·凡例》。大致有两种含义:(1)指引回被敌方切断的棋子。
近人徐去疾《围棋入门》:“自远应援围中之子,使其乘机得出曰‘引’。”或相当于现代的“渡”。
(2)即“退”。徐润周《围棋术语图说》:“引,也是引回之意。”
引 yǐn (1) (会意。从弓丨。
(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
本义:拉开弓) (2) 同本义 [draw a bow] 引,开弓也。――《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
――《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4) 拉,牵挽 [draw]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车避匿。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引日(拉转日轮);引手(拉回手);引曳(牵拉) (6) 延长;延续 [lengthen;continue]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
――《诗·小雅·楚茨》 (7) 又如:引日(拖延时日);引年(延长年寿);引时(迁延时日) (8) 伸着 [stretch] 引首顾曰。――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
――《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9) 又如:引首(伸长头颈,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颈(伸长颈项);引臂(伸臂) (10) 牵连;攀供 [involve in] 果引张胜。
――《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连捕) (12) 引导 [guide] 引之表仪。――《左传·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转(扭转;转回);引风吹火(引风助火势。
喻指煽风点火,加重事态);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14) 带领 [lead] 复夜引兵。――《资治通鉴·唐纪》 (15) 又如:引奏(向帝王禀告、上书);引领(带领);引线(告密、引路捕人者) (16) 引决、自尽 [suicide]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
――《文选·潘岳·寡妇赋》 (17) 又如:引决(自杀);引诀(引决);引药(服毒自杀) (18) 援引 [cite]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引喻失义(援引例证以明理而失去大义);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20) 荐举 [remend]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21) 又如:引援(推举;引荐);引预(引荐,使之参与) (22) 招致 [incur] 必亲引问。
――《资治通鉴·唐纪》 (23) 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24) 执持 [hold]。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
指喝酒) (25) 退避 [retreat] 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
――《资治通鉴》 (26)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27) 选用 [elect]。如:引贤(选用贤才) (28) 吸引 [attract] 引入黄婆洞。
――《广东军务记》 (29) 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30) 辞职 [resign]。如:引老(告老。
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31) 举起;竖起 [lift]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32) 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33) 承认 [recognize] 权引咎责躬。
――《三国志·吴志》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35) 延请 [send for]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36) 取过来,拿出 [take;get;get sthout] 引佩刀。
――《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避忌之人文言文译文避忌之人
原文
一人多避忌,家有庆贺,一切尚红,客有乘白马者,不令入厩。有少年善谐谑,以朱涂面而往,主人讶之。生曰:“知翁恶素,不敢以白取罪也。”满座大笑,主人愧而改之。
译文
有一个人有很多避忌,家中有喜事庆贺,一切都要红色,客人中(如果)有骑白马的人,就不让他进入马厩。有一位少年善于开玩笑,用朱砂(红颜料)涂了脸到他家来,主人对此很是惊讶。那人说:“我知道您老一向讨厌白色,所以我不敢用我白色的脸来惹你不高兴。”在座的人听了都大笑,主人感到很惭愧,后来就改了这个避忌。
注释
1、题目一作“避忌”。
2、尚:动词,崇尚;推崇。
3、谐谑:谓语言滑稽而略带戏弄。《西京杂记》卷四:“(古生)善訑谩。二千石随以谐谑,皆握其权要,而得其欢心。”《旧唐书·柳浑传》:“浑警辩,好谐谑放达,与人交,豁然无隐。”秦牧《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至于‘茅台瓶子’,佻皮的姑娘们用它们来谐谑地比喻女伴粗壮的腰围,更加是历史久远的事了。”
4、朱:朱砂。
5、恶:动词,讨
本文2023-08-03 18:20: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