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5收藏

扬州的历史文化有哪些?,第1张

扬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号称“金陵东都,七朝古都,天下第一名城”。扬州的历史文化资料丰富、集万千文化于一堂,以下是扬州的几个历史文化亮点:

1 扬州的咸食文化。扬州咸菜、咸肉、咸鱼等食品闻名海内外,这套餐桌传统的味道已经流传了数百年的时间。在当地食品文化中,咸菜是最有代表性的,一般均为素咸菜,且不含任何味道,其特点是天然健康、口感丰富。

2 扬州的文学艺术。扬州素有“文艺之乡”的美称。扬州自汉唐以来就是文化繁荣的中心之一,这里出了很多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和戏剧名家,诸如杨炯,杨舒,杨巨源,周邦彦,唐伯虎等都在这座城市留下过文化的痕迹。扬州成为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凝聚力和多样性。

3 扬州的建筑文化。扬州的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古代宫殿、城墙、名人故居等方面,这些建筑代表了哪些朝代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建筑技术等要素。如运河大桥,瘦西湖,个园(农园)、何园(胡雪岩园)等,它们的建筑风格端庄、雅致、精美,极具观赏性和历史文化价值。

4 扬州的马家军文化。马家军文化是扬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朝乾隆年间,马祖成为全国农民起义的重要军事领袖。他的后裔在长期的战争中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军事组织,也就是马家军。这种军事组织采用了许多特殊的武器和战术,具有很高的科学技术含量,是现代军事史学的研究资料之一。

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的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经历。

Jiangnan Yangzhou\'s Famous 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al Sites

Jiangnan Yangzhou is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China, with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beautiful scenery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introduce some of the most famous 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al sites in Yangzhou

Slender West Lake

Slender West Lak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Yangzhou, 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cenic spots in the city It is a long and narrow lake with beautiful scenery on both sides

There are many attractions in the Slender West Lake, such as the Five Pavilion Bridge, the White Pagoda, the Lotus Flower Pagoda, and the Hanlin Academy Among them, the Five Pavilion Bridge is the most famous one, which is a collection of five small bridges, connecting a small island in the middle of the lake The bridge is also called the \"Rainbow Bridge\" because of its beautiful colors that reflect in the water

Daming Temple

Daming Temple is a Buddhist temple in Yangzhou, which was first built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and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0 years It is the oldest and largest temple in Yangzhou, and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mples in China

Daming Temple has many valuable historical relics, such as the Reclining Buddha, the Thousand-Hand Bodhisattva, and the Bell Tower The Reclining Buddha is the most famous one, which is a large statue of Buddha lying down, with a length of 27 meters and a weight of 98 tons It is the largest stone-carved Reclining Buddha statue in the world

Geyuan Garden

Geyuan Garde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Yangzhou, and it is a famous classical garden of the Qing Dynasty It was first built in 1818 by the salt merchant Huang Zhiyun, and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 years

Geyuan Garden has a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with a pond, rockery, pavilions, and bridges There are also many cultural relics in the garden, such as the Ten-Thousand-Flower Pavilion, the Garden for Listening to the Rain, and the Hall of Five Hundred Arhats Among them, the Ten-Thousand-Flower Pavilion is the most impressive one, which is a two-story pavilion with delicate carvings and paintings

Conclusion

In conclusion, Jiangnan Yangzhou is a city with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beautiful scenery The Slender West Lake, Daming Temple, and Geyuan Garden are just a few examples of the many famous 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al sites in Yangzhou If you ever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visit this beautiful city, make sure to visit these places and experience the charm of Jiangnan culture firsthand

看吧!

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尚书》等古籍均有记载,为华夏九州之一。

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附近称邗。公元前486年,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越灭吴,地属越:楚灭越,地归楚。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长期是王侯的封地。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景观盛极一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开始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繁华时期。

为了改善和巩固民族关系,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到乌孙国,比王昭君嫁到匈奴还早80多年。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南北朝时期,广陵屡经战乱,数次变为“芜城”但由于劳动人民数百年辛勤开发,经济地位在恢复中不断提高。北周改广陵为吴州。山东青州,兖州一带的移民南迁广陵一带,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

公元589年,隋文帝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隋炀帝开大运连接黄河、淮河、长江,扬州成为水运枢纽,不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对促进黄河、淮河、长河三大流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次序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公元605年至616年,隋炀帝三下江都(今扬州),618年,被部下宇文化及所杀,葬于扬州城西北五里吴公台下(后改葬雷塘)。619年农民起义军李子通建都扬州,国号吴。公元616年,复称扬州,治所自此在今扬州。

唐代的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不仅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即今成都)。扬州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在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多中,扬州始终起着骨干作用。作为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扬州专设司舶使,经管对外友好往来。唐代扬州和大食(阿拉伯)交往频繁。侨居扬州的大食人数以千计。波斯、大食、婆罗门、昆仑、新罗、日本、高丽等国人成为侨居扬州的客商。日本遣唐使来扬州和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交流。扬州人李善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注释的《文选》,旁征博引,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已经散失的重要文献资料。其子李邕,不仅文章、诗歌很有影响,也是继虞世南、褚遂良之后的大书法家之一。大诗人张若虚为“吴中四杰”之一,仅《春江花月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公元684年,徐敬业、骆宾王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执政。唐末五代,军阀混战,扬州遭到严重破坏。杨行密在扬州建立政权,史称“杨吴”,有短时间的经济恢复。不久,又陷入战争的破坏之中。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扬州地为督帅之所,又处漕运要冲,此后盐渔之利,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商业进一步繁荣,扬州又再度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与都城开封相差无几。商业税收年约8万贯,在全国居第3位。公元1127年,高宗赵构在金人的追逼下,迁都过程中,以扬州为行宫一年,更促进了扬州繁荣。1275年-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军队与扬州人民一起向元军开展了不屈的斗争,不幸殉难,扬州城只剩数千人。100多年间,扬州一直是抗金、抗元的战场。韩世忠、刘琦、岳飞等南宋名将在这一地区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战争使经济和社会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局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扬州的经济又不断恢复发展。在文化上,欧阳修、苏轼、秦观、姜夔、王令等在扬州留下大量传世名作。元、明两代,扬州经济发展加快。来扬州经商、传教、从政、定居的外籍人日渐增多,其中仍以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为最。

元时,几次整治运河扬州段,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走向,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漕运,扬州又迅速繁华起 来。明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扬州的商业主要是两淮盐业的专卖和南北货贸易。盐税收入几乎与粮赋相等。商业扩大到旧城以外。手工业作坊生产的漆器、玉器、铜器、竹木器具和刺绣品、化妆品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防止倭寇再次入侵,公元1556年,扬州又建“新城”在文化上出现了睢景臣等一批杂剧、小说家。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坚持了6年。明朝灭后,为阻止清兵南进,南明督师史可法率军坚守孤城,宁死不降,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城陷后,清军屠城10日,死者数十万。

清代,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使扬州出现空前的繁华。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界上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当时的扬州,居交通要冲,富盐渔之利 ,盐税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关系极大。各地商人增多,纷纷在扬州建起了会馆,各有营业范围和地方特色。同时兴起的还有会票——信用汇兑。在文化上,一些盐商广结文士,爱好藏书,修建府学、县学,恢复名胜古迹,对扬州的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这期间出现了以金农、李鱼单、高翔、郑燮、罗聘等“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以阮元、焦循、汪中、任大椿和王引之父子为代表的扬州学派。扬州戏曲历史悠久,至清代大盛。1790年,为庆祝乾隆重皇帝80寿辰,以扬州宝应高朗亭为班主的三庆班进京演出,与其它剧种一起,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扬州的评话、清曲、扬剧、木偶、玉雕、漆器、扬州盆景、淮扬菜肴等均在清代形成自己的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古城扬州焕发青春,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我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瘦 西 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河,是自隋唐以来随着城址的变迁,由人工开凿的城濠和通向古运河的水道。河面逶迤曲折,时展时收,秀丽多姿,保障河改称瘦西湖,是在乾隆年间。当时有位叫汪沆的诗人,写了一首咏扬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这个名字就驰名于世了。“天下西湖,三十有六”,而以“瘦西湖”命名的惟扬州有之。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历史上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王渔洋、蒲松龄、孔尚任、吴敬梓、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这一带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等数不清的名言佳句,流传千古,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浓墨重彩。

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的游览胜地。

唐城遗址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有悠久的历史,那唐朝时期建造的城垣就是见证,也仿佛在诉说着扬州千年的历史,给人们讲诉关于扬州的过去

扬州有城,始于二千四百年前的春秋末期。历经秦、汉、魏、晋、宋、齐、梁、陈直至隋、唐,城垣虽有兴废,但城址未变。《梦溪补笔谈》载:“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五代时,在牙城东南隅筑小城;宋时又筑大城,南宋末年筑宝佑城以抗元兵。宋亡,宝佑城夷为平地,仅剩残破的宋古城。明代和清代,分别在宋大城西南和东南筑旧城和新城。

解放初,城墙全部拆除。今在蜀冈之上,南北观望,仍可清楚地看到狭长高地上有断续的古城版筑城垣的旧迹。1978年南京博物院和扬州博物馆对唐牙城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发现了城墙、城门遗迹,初步查清了唐城遗址规模,这对研究唐代扬州是一大贡献,引起了中外考古学者的极大兴趣。

扬州隋一宋城遗址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游览景点。

门票:10元

地址: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蜀冈东峰1号

邮编:225000

电话:0514-7340843

交通:1、22路 路公交车

大明寺

位于扬州市区西北2公里蜀冈中峰之上。始建于刘宋大明(457—464)年间,故称大明寺。

隋时,因寺在城西,又名西寺。隋仁寿元年(601),寺内栖灵塔,塔高9层,故此寺又称栖灵寺。天宝元年(742),高僧鉴真于寺中讲律,十余年后,东渡日本,传戒弘法。北宋庆历(1041—l048)中,欧阳修为扬州郡守建平山堂西侧。来末历元迄明,几经变乱,大明寺夷为荒丘。明天顺(1457—1464)年间,僧福智、沧溟重建,复称大明寺;万历(157—1620)间,郡守吴秀再次建寺;崇祯(1628—1644)间,巡漕御使杨仁愿重建大明寺。清康熙时,因讳“大明”二字,正式改名为“栖灵寺”。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巡幸扬州,御笔改题为“法净寺”,俗呼“平山堂”,为扬州当时的八大名刹之一。咸丰间因兵火寺圯。同治十二年(1872),盐运使方波颐、僧悟堂重建。光绪后,殿宇失修,僧皎然募修,并建天王殿。民国11年(1921),日本人高洲太助在扬州立两淮稽核所,考证出法净寺即古大明寺,唐时鉴真曾在此受邀东渡日本传戒弘法,因嘱日本文学博士常盘大定为撰碑记,高洲勒石寺内。1934年,邑人汪茂如重修寺宇。1967年8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大明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10月;为纪念鉴真大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于寺内始建鉴真纪念堂,文化大革命前,寺为保留寺。文化大革命中,寺庙受到冲击,僧众被赶离寺,但寺内佛像、文物由于受到国家明令保护,幸免被毁,后移交园林管理所管理。1973年11月,鉴真纪念堂落成,寺庙改作“平山公园”。为迎接“日本国宝鉴真和尚像中国展”,寺庙修缮一新,并改“法净寺”额为旧名“大明寺”。1980年4月14日,由鉴真弟子在鉴真生前塑成的鉴真和尚夹纻干漆像,在日本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护送下抵大明寺,受到扬州市民的隆重欢迎,此次展出计7天,百名僧人举行了盛大的法会,前来参观、瞻仰的外宾和全国各地的群众多达17万人次。1980年,大明寺交给宗教部门管理,198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该寺为省级文物保单位。同年,国务院将大明寺列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该寺及所在的蜀冈与瘦西湖等名胜被列为国家级“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在今古寺门之前,有一古朴典雅的牌楼,四柱三楹,顶为华盖,中门之上题有“栖灵遗址”四个篆字,背面书“丰乐名区”匾额。寺门两旁有石狮子一对,为元代扬州宫遗物。寺门东墙上,有石刻“淮东第一观”五个大字,是清代书法家蒋衡根据秦少游来此游览所作“渗人若问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的诗句所书。进人山门为天王殿,弥勒佛笑脸相迎,背面为护法韦陀,四大金刚分列两旁。出殿为甬道,两侧古木参天,浓荫敝空。甬道中央置两尊宝鼎,在南道两旁为东西两院,东院门额为“文章奥匠”,大门即平远楼,为大明寺接待宾客处,再外为僧人生活区。西院门额为“仙人旧馆”,人门即为平山堂。甬道直通大雄宝殿。大殿面阔三间,带回廊,重檐歇山造,前后附加硬山披廊,庄严雄伟,正中三尊大佛,正中坐在莲花高台的是释迦牟尼佛,左边为药师佛、右边为阿弥陀佛,两边拱卫着十八罗汉,佛坛后是“海岛观音”浮雕群像,观音脚踏鳌,整个画面中有106尊大小塑像,栩栩如生。

大殿中经幢肃穆、香烟缭绕,穿廊东行为鉴真事迹陈列室,对面为鉴真纪念堂,两行为欧阳祠、谷林堂及西园,均为扬州名胜古迹,殿右的东园内,为1986年复建的“藏经楼”,面阔五间;单檐硬山,此楼系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的福缘寺的七楹大楼拆迁而来,改建为五楹,前三月台,轩敞疏朗,并以围墙包纳一区,清雅幽静,僧人生活区亦在其中。整个寺庙融园林于一体,为中国典型的寺庙园林之一。

大虹桥

出扬州新北门西行数百步,就看见一座白石栏杆的圆拱形石桥,横跨在通向瘦西湖公园的湖面上,这就是著名的“虹桥”,亦称“大虹桥”。

始建于明朝末年,原是木板桥,因其围以红栏,故称“红桥”。红桥的旖旎景色,吸引着众多的诗人文士来这里吟诗结社。顺治年间来扬州作推官的王土祯,曾与扬州诸名士修楔于红桥,唱和很多,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其中有一首为:“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王土祯之后,《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两任扬川盐运使的卢雅雨,也曾在红桥修禊。卢雅雨曾作七言律诗四首,依韵和诗的达六千余人,编次得三百余卷,可谓洋洋大观,由于文人雅士的鼓吹,红桥随之名扬四海,成为人们向往之地。

乾隆元年(1736),将木板桥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又在桥上建亭,改“红桥”为“虹桥”,乾隆皇帝幸游扬州,对虹桥的景色曾作诗赞赏:“绿波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当时的《梦香词》也说;“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处处驻兰桡。”除了许许多多的诗文,还有不少画坛高手,作有《虹桥揽胜图》、虹桥春泛图》、《虹桥待月图》等。

今日虹桥改建于1973年,桥由一孔改为三孔、桥面拓宽,桥身拉长,桥面则以城内宋代花岗岩街道条石凿铺而成,其形古朴,比旧桥更为壮观。其做工考究,线条鬓括,为进人瘦西湖各景点的主要通道。

  扬州城素有“巷城”之誉。在老扬州城区内的街巷共有592条,其中新中国建立前的老街巷就有506条。这些街巷宽窄不一,宽的达20米出头,窄的2米左右,逼仄的仅有70厘米,俗称为“一人巷”。老城区里街巷最稠密的地段,以国庆路东侧的东营头巷至七巷为甚。这些街巷长短纵横,有的笔直交叉,有的曲折蜿蜒,有的沧桑古朴,有的“洋气”十足,这些街巷之间,或可互相通连,或为首尾相接,或则转弯抹角,即使是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区里,也有一些沉寂背静的小巷,连行人也难得见到,给人一种变化莫测的神秘之感。

  (一)

  扬州街巷的名字背后,几乎没有一条是无典无故的。它们有的是对古城历史上重大事件的佐证,如:纪念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战役胜利的渡江路;见证元朝末年朱元璋派兵攻取扬州后,全城住户仅剩18户人家的十八家巷;记载乾隆南巡时驻跸扬州天宁寺形成阶段性商贸兴旺的买卖街等等。有的是古代官衙所在地,官衙名称便成了街巷的名字,如:因清代扬州参府衙门所在的街即叫参府街;因明代曾是扬州卫指挥使司下属的左卫千户所廨宇驻地的街即名左卫街;明初时扬州兵马司衙署故地即名兵马司巷等等。有的是以歌颂扬州历史上与之有关的先贤英烈等杰出人物而命名的,如:纪念清代曾任太子太傅阮元的太傅街;纪念汉代名儒董仲舒的大儒坊;纪念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史可法东、西路;纪念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旌忠巷;纪念宋代扬州的三名状元吕溱、王昂和李易的三元巷;纪念东晋时在扬州天宁寺翻译《华严经》,并经常讲释经义佛法的高僧驮跋陀罗的讲经墩等等。还有的是起于与该街巷有关的传说故事而命名的,如:南、北柳巷,传说是为纪念清代时太平军攻入扬州后,某将领见民妇怀抱大孩、手搀小孩,疲于奔命,询问其由,得知民妇怀抱者其侄,手搀者其子,大受感动,便嘱其回家插柳枝于门上作标记,并令将士不得惊扰,民妇一家遂得以平安的故事;有的是以街巷的地形特征或标志性建筑来命名,如:斜隔在渡江路与广陵路(旧为达士巷与左卫街)之间的犁头街,因形似犁头而得名;地势由南向北逐渐高挺,至最高处又急骤直下,仿佛遨游之龙,故而命名为龙背;因旧时巷内住户多系草屋,为避免火患,便在巷子的南端砌建了一爿高大的风火墙,上嵌一个2米见方的“水”字,以示儆戒,此后火灾遂息,故将此巷取名水致祥巷。

  此外,还有以古代军事设施命名的街巷,如教场、东营、古旗亭等;以古城门名称命名的街巷,如东关街、大东门街、天宁门街等;以庵、观、寺、庙名称命名的街巷,如万寿寺巷、永宁宫巷、马神庙巷等;以一度时期集中存在的店铺、作坊命名的街巷,如雀笼巷、打铜巷、皮市街等;以住户中一度具有较大影响的共同爱好而命名的街巷,如:金雀巷、金鱼巷、芍药巷等;以对社会有公益意义的特殊建筑物命名的街巷,如:水仓巷、玉井巷、沙锅井、小码头、马摆渡等;以居住着某一有名望的大家族姓氏命名的街巷,如:薛家巷、谢总门、于姓火巷、常府巷等等。

  (二)

  在扬州城郊的农村中,旧时多为单一家族聚居,所以多数庄台常以冠姓氏在庄台之前作庄名,如王家庄、贾家庄、赵家庄等,今已简化为王庄、贾庄、赵庄等。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明初的“洪武赶散”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以后,均从苏州迁来不少移民;清初的“黄河夺淮”,泗州难民也有不少迁至扬州城郊落户,加上民间婚嫁、迁居等情况,就形成了多姓氏杂居一庄,但大多仍以先定居者姓氏为主命名,也有以其现象命名的,如三姓庄、新庄、霍陈等。若是因家庭人丁兴旺而分居多处的,一庄即分成数庄,其名即为前、后郭庄,顾上、下庄,大、小陆庄之类。

  在农村中,“水是农家宝,种田少不了”,所以有的庄台以附近的水塘、水井、水沟及套(三面环水)、圈(四面环水)、湾(沟河拐弯处)、跳(沟河边有跳板)命名,如桑家沟、施家井、西河湾、佘家湾、洗脚塘、韩家跳、刘家沟圈、仲套、胡塘等。此外,根据地形态势的特点,由高向低,有山(如钱家山、山头上、南山等)、冈(如:施冈、冈庄等)、塝(是冈地与冲涧之间的地形,如:谈塝、西塝等)、冲(如卜家冲、施家冲等)。而在冈地中地势最低洼的地方,也常会发生暂时的水患,这些地方的庄名,常被称为荡(如鸭成荡)、汪(如姚家汪)、洼(如严家洼)、坂(如江家坂)。为了防止水患发生,农民势必要兴修水利,故尔产生了一些与之有关的庄台名字,如:经家圩、单坝、十里甸等。

  其他还有不少因与作坊、物产、寺庙、官衙、传说、重要人物及建筑物有关的庄名,其情同城区十分类似,如窑庄、西骡行、碾砣庄;白果树、花园庄、桃园;建隆庄、庵庄、大庙庄;盐厅子、洋(阳)关;凤凰庄、香火庄;汪家楼、角里庄;板桥庄、喻葬坟、先农坛等等,这些庄台有的已在城市改造和经济开发区建设中被征用了部分土地,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们搬进了新庄台,其规格多似别墅群,气象宏伟,令人耳目一新。

  唐代诗人姚合的名句“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说出了古人对扬州安居的赞美和向往。自古以来,扬州城虽然屡屡遭到战争劫难,但古城淳朴的民风民俗、祥和的社会氛围,总是很快地抚平了战争创伤,不仅使扬州数度成为繁华的全国商贸中心,而且使扬州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为了解老扬州安居风尚,本刊推出“老扬州安居风俗谈”栏目,特邀扬州文化学者、风俗研究专家叶尚鼎先生撰文介绍老扬州的街巷和庄台、老扬州的房屋结构、老扬州的建房习俗、老扬州的房屋租赁买卖和迁居习俗等内容,以飨读者。

扬州现存的寺庙有:大明寺、天宁寺、重宁寺、大王庙、文峰寺、仙鹤寺、旌忠寺 等寺庙。

一、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

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二、扬州天宁禅寺,位于扬州市区城北丰乐上街3号,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东晋,相传为谢安别墅,后由其子司空谢琰请准舍宅为寺,名谢司空寺。武周证圣元年(695年)改为证圣寺,北宋政和年间始赐名“天宁禅寺”。明洪武年重建,正统、天顺、成化、嘉靖间屡经修葺。

清代列扬州八大古刹之首,康熙帝南巡曾驻跸于此。乾隆帝二次南巡前,于寺西建行宫、御花园和御码头,御花园内建有御书楼——文汇阁。被列为扬州八大古刹之寺的石碑至今镶在山门正上方。

三、扬州有“双宁”——天宁寺和重宁寺。重宁在天宁寺附近,同为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始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间重建,光绪间再建。东侧园林已毁。

四、大王庙(江苏省扬州市邗沟大王庙)邗沟大王庙,又名吴王庙,俗称邗沟财神庙,地处古邗沟南岸、老虎山之北,今扬州市维扬区梅岭街道办事处的邗沟社区邗沟组境内。

五、扬州文峰寺,文峰塔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是在当时知府虞德晔等地方官员的赞助支持下,由僧人镇存卖武募化建成。

六、仙鹤寺俗据史籍载,扬州仙鹤寺与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凤凰寺齐名,同为我国伊斯兰教著名的四大清真寺。其中杭州凤凰寺状如凤凰,可惜屡废屡修,已看不出凤凰的形貌。扬州仙鹤寺形如仙鹤,并且保存完整,是中阿建筑风格的巧妙揉合,一直为海内外珍视。

七、旌忠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汶河路文昌阁附近。在旌忠巷东端北侧,东临仁丰里,相传此地是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楼旧址。旌忠寺是江苏省重点寺庙。陈太建年间(569-582年)名为寂照院。因隋炀帝在此听智藻讲法而成名刹。

南宋隆兴年间(1163-1164),为祭祀岳飞,改名功德院。又因寺内原有纪念隋唐间注《文选》的扬州人曹宪、李善的文选楼,名寺额为“文选精忠”。咸淳年间,赐额“旌忠寺”。1984年起旌忠寺全面修建。重建后的旌忠寺寺门朝南,纵向依次为山门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寺内有500年银杏树一株。常住僧人18人。

传统建筑

扬州园林自古就闻名远播,《扬州画舫录》中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因此早在乾隆嘉庆年间,甲天下的是扬州园林,并不是苏州园林。在当时,由于扬州的盐商富甲天下,使他们有大量的财富来建造园林,非常奢华,仅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就达200多处。但是经过盐制改革、鸦片战争、天平天国战争后,大量的扬州园林或荒废,或焚毁,或拆卖,便开始由盛转衰。扬州园林不但具有皇家园林得金碧辉煌与高大壮丽,且具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风格自成一派。扬州园林中目前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是坐落在扬州古城北隅的“个园”,现在是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传统戏曲

扬州清曲作为中国江苏历史悠久并具有影响力的曲艺之一,其早在清代康、乾年间就曾鼎盛一时,并流传于全国的很多地区。扬州清曲大部分音乐是由本地小调发展而来,且其音乐具有民间性和地域特性,曲词题材的选择极其广泛,曲目非常丰富。演唱者分为“阔口”以及“窄口”,都是“以字行腔”,注重腔韵和发声。每个曲目的演唱由一人到数人参加,现今仍保持着传统的坐唱形式,除演唱者本人以外,其他人均操一件乐器,同时还有人员不等的小型乐队伴奏,乐器以丝竹管弦和打击乐为主。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文化

扬州菜肴闻名海内外,与鲁菜、川菜、粤菜被并称为中国的“四大菜系”。扬州菜也称为淮扬菜,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淮扬菜非常讲究刀工,刀功向以精细著名,尤以瓜雕享誉四方。扬州菜的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并在烹饪上善用火候,讲究火功。非常有名的菜品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松鼠厥鱼、梁溪脆鳝等。扬州满汉全席是在康乾满汉席的基础上推出的,堪称中华第一满汉全席,其具有南北兼容的饮食文化底蕴。淮扬菜的发展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饮食文化,因此很早以前就确立了中华第一大风味菜系的地位。

传统工艺

雕版印刷的印刷形式最早出现在中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目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公元868年的《金刚经》,但是早在大约2000年以前雕版印刷就很可能已经出现了。在印刷史上,雕版印刷被称作为“活化石”,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在扬州,并成为中国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这种工艺也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并固定好。最后在刻好的木板上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

传统艺术

扬州作为中国剪纸流传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唐宋时代就有“剪纸报春”的传统。扬州人会在立春之日制作剪纸,剪成春蝶、春线、春胜等样式,“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十分美观。此外也会剪制纸钱、纸马等,专门作为祭奠之用。发展到清朝时期,随着扬州商业的兴盛,剪纸艺人的数量大增,嘉、道年间的著名剪纸艺人以包钧为代表,其技艺超群,有“神剪”的美誉。扬州剪纸的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现在所特有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

济南的名人故居,你知道哪些?

还记得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吗?济南的雪啊,给老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不止是老舍,还有许多名人选择在济南定居,你还知道谁?

老舍

老舍故居位于南新街58号

老舍,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老舍故居是老舍先生一家人1931年到1934年在济住所,他在这里完成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及作品集《赶集》,并写下着名的《济南的冬天》。2014年6月老舍故居被修缮为老舍纪念馆。

黎玉

黎玉故居位于上新街80号

黎玉,又名李兴唐。1926年加人中国***。1936年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东,恢复和重建屡遭敌人严重破坏的中共山东省委,任省委书记。抗日战争前夕,山东省委被叛徒出卖,遭到破坏后,黎玉转入济南,靠拉黄包车做掩护从事党的地下领导工作。黎玉在济南担任党的地下领导时,曾在上新街80号居住,这里曾是山东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

朱桂山

朱桂山故居位于上新街108号

桂山名五丹,字桂山,单县人。1911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参加中国同盟会。济南沦陷后,在日本侵略军扶植下,朱桂山于1938年1月出任伪济南治安维持会副会长。同年3月至1942年12月任伪济南市市长,沦为汉奸。其故居为一幢十分显眼的两层红砖洋楼,这幢洋楼虽是负面人物故居,但建筑本身却价值很大。

张采丞

张采丞故居经三路80号

张采丞原名张克亮,山东寿光人,是济南近现代着名的民族企业家。济南开埠初期,他租借商埠地区大片土地,相继建立兴顺福粮栈、兴顺福机器面粉厂等,后又开办兴顺福机器铁工厂。该故居建于1907年左右,位于济南老商埠项目开发范围内,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小石楼。如今已被修缮一新。目前虽然已经对社会开放,但普通人还不可随便进出,需联系管理人员。

路大荒

路大荒故居位于曲水亭街8号

路大荒,原名路鸿藻,淄博人。被誉为"蒲学研究第一人",曾为省立图书馆馆长。路大荒有一处故居位于大明湖畔秋柳园街25号,2006年5月被拆。如今曲水亭街东边的这所故居挂着牌匾,十分醒目,门口挂着文保标志和路大荒简介。1950年,路大荒同家人定居在曲水亭街,并整理出版了100多万字的《蒲松龄集》,这里因此又被称为"曲水书巢"。

鞠思敏

鞠思敏故居位于县东巷105号

鞠思敏,名承颖,字思敏,现代爱国教育家。早年加入同盟会,后投身教育事业,曾任山东省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13年创办济南私立正谊中学并任校长。位于县东巷的鞠思敏故居也是一处小小四合院,院门前的文保牌匾不知何时没了。据西屋的住户介绍,除了东屋是公房,现在北、西、南屋都属私人所有,但住在里面的也都是租户。

陈冕

陈冕状元府位于鞭指巷9号、11号

陈冕,字冠生,清代后期状元,曾任翰林院编修,掌修国史。24岁中状元,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之一。如今的状元府是省级文保单位,在鞭指巷有两处院落,两个门楼及靠街的外墙还保存着原有的风貌,但里面的院落却已破旧不堪,有大大小小20多户人家租住在此。此前,状元府曾多次被媒体报道,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损严重,但因产权单位破产,一直无人维修。

张东木

张东木故居位于锦缠街24号

张东木,又名张树栋。1937年7月于北京辅仁大学肄业后回到了济南,成了"东元盛"的少东家。张东木接掌染厂以后,积极探索,创出了"名驹"和"双鱼"两个独步省内外二十年的名牌。张东木故居及东元盛染坊旧址,是如今隐藏在锦缠街一片住宅楼间的多个平房院落,都是红砖黑瓦,与周围楼房对照鲜明。其中,锦缠街47号的四合院保存十分完整,但红色院门紧锁。

张怀芝

张怀芝故居位于趵突泉公园内

张怀芝,字子志。张怀芝故居又称张家大院,如今已被改造成了趵突泉的万竹园。张家大院始建于明代,经过数百年的起起落落,到了20世纪初,已被好几家豪绅瓜分,部分还成了菜园子。1916年,时任山东督军的张怀芝在此大兴土木。征集大江南北的能工巧匠为其施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张家大院方告竣工,形成了一组江南园林与北方庭院相结合的建筑群。

王士祯

王士祯故居位于大明湖景区内

王士祯,山东桓台人,别号渔洋山人。因赋有《秋柳》诗风靡一时,后来历下文人在此成立"秋柳诗社",并建馆舍多间,称"秋柳园"。王士祯故居原位于秋柳园街21号,现在的秋柳园位于大明湖东南岸,2009年于原址之上恢复建成,占地17500平方米,包括天心水面亭、秋柳诗社、谭艺轩、信古斋、镜亭、瑶榭、秋柳人家等景点。

秦琼

秦琼故居位于五龙潭公园内

秦琼,字叔宝,隋末唐初名将。秦琼故居原建于唐朝。传说秦琼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建立唐朝后,便在家乡济南建造了豪华的宅邸,名为国公府。后来唐朝统治者又建成了秦琼祠堂。由于秦琼的年代距今上千年,秦琼故居及祠堂的具体位置很难考证。但唐代之后历朝历代都会重修秦琼祠,祠堂的地点也逐渐固定在了五龙潭边。

作者:粉红的草莓树

在扬州这里有着许多的24小时城市书房,大家可以随时去这里休息看书的,而且大家夏季来这里的时候,这里还是很凉爽舒适的,因此夏季的时候24小时城市书房尤其是受到大家的喜欢的,我们这就来了解一下扬州的24小时城市书房都在哪里!

部分24小时城市书房地址

虹桥坊24小时城市书房

地址:大虹桥路虹桥坊(游客服务中心二楼

街南书屋24小时城市书房

地址:东关街街南书屋西门马坊巷内

自在公园24小时城市书房

地址:江都长江西路4号

三湾城市书房

地址:三湾公园东门入口向西

广陵新城24小时书房

地址:广陵新城信息大道(声谷内

经济开放区24小时城市书房

地址:维扬路112号

维扬路城市书房(8:00-21:00

地址:维扬路349号(文化馆内

四望亭24小时城市书房

地址:四望亭路434号

扬子津24小时城市书房

地址:顺达路1号

仁丰里24小时城市书房

地址:仁丰里83号

荷花池24小时城市书房

地址:荷花池路102号荷花池公园内

半岛公园24小时城市书房

地址:半岛城市公园北门入口处

生态科技新城城市书房

地址:生态科技新城

曲江24小时城市书房

地址:曲江街道玺园社区中心

绿地城市书房

地址:万福路和京杭路交汇处(绿地中央学府旁

上院STARRY城市书房

地址:平山堂东路马桥东300米大草坪1号

钟书阁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文昌中路492号(珍园内

一直以来,钟书阁都被誉为中国“最美书店”。2016年,这家最美书店落户扬城。钟书阁秉持着一店一设计的理念,坐落于扬州的这家钟书阁,在设计上融入了扬州的桥梁和运河元素。如今,钟书阁已成为扬州的标识之一。店内有文学馆、社科馆、童书馆。来这里吹吹空调,感受文字的魅力,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边城书店

地址:皮市街大芝麻巷13-1号巷

一家民营书店的经营注入了经营者的情怀和心血。边城书店的名字取自沈从文的小说,书店无处不彰显出艺术的气息。十年的时间,“边城书店”经历了四次搬迁,如今落户于皮市街,这条古老而又文艺的街道。如今,书店的老板还会修复古籍,做线装书,收集古旧物件置于店中。

浮生记

地址:皮市街85号

“浮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常被运用的意向。清人沈复著《浮生六记》,浸*着他与妻子芸娘的故事。芸娘(葬于扬州西门外之金桂山。书店名为“浮生记”,注定了这家书店必然具备了浓厚的古典气息。书店里的老红木柜、留声机,都凸显了其旧式的韵味。浮生记里可读书,可拍照。不得不说,这是一处极佳的拍照好地方。“浮生记”时常会举办文化分享会,在这里能买到一些“周边产品”,还有各种版本的《浮生六记》。

猫的天空之城

地址:扬州市大虹桥18号虹桥坊9号

有概念书店之称的“猫的天空之城”连锁书店让虹桥坊商业圈更增添文化气息。这家书店的设计显得非常洋气。书架柜上按旅行、艺术、绘本、文学等不常见的分类放着书籍。在一些进店的顾客看来,其主打经营项目是出售店家自行设计的明信片,并替购买这些明信片的人将明信片“寄给未来”,另外还有卖饮品、甜点等。

先锋书店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大学北路221号

位于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附近的先锋书店于2013年更名为“先锋咖啡书店”,书籍数量也有所减少,腾出的空间用于经营咖啡、甜点等。咖啡和书原本就很“搭”。店主用一种坚持,展现了他的人文理想。在先锋书店里,也能时常见到一些外地的作家,来此处举办读者见面会。小小的空间里,读者与作者有了近距离的交流,显得尤为温馨。

这些就是24小时城市书房的位置了,大家了解一下,夏季来扬州这里旅游的时候,可以去这些书房看看,可以看书,也可以好好的避暑的啊!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