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土之滨》联合国家图书馆 共创三国古籍新地图
今日,网易全自由沙盘战略手游《 率土之滨 》联合国家图书馆,正式开启三国典籍文化传承计划。2019年正值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国家图书馆启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周年系列活动之三国典籍文化特展,选出率土玩家文言作品进入展览。双方更合作定制《八阵图》特色新赛季地图以及全新玩法体系。
国图馆藏《八阵图》化身游戏地图,率土迄今最变幻莫测的赛季玩法
八阵图,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时创设的一种阵法,兼融天文地理,灵活多变,可因时制宜施展。如今,国家图书馆将馆藏《八阵图》及相关研究成果授权《率土之滨》使用,双方共同研发推出全新《八阵图》地图,再现当年诸葛亮困陆逊十万大军的八阵图阵法。《八阵图》地图的天气变化无常,玩家会在短时间内经历四季,并据此做出战略应对。覆盖全图的迷雾之下,是随机变换的地理和地形,闷头乱撞容易陷入死路;两军对垒时,由于看不清敌方战略部署,探子和线人传来的情报至关重要。八阵图的变幻莫测让玩家的决策更加审慎,谋略与武力的碰撞将会更加激烈。
国图授权定制玩法,三国古籍可玩可读活起来
除了《八阵图》,《率土之滨》手游与国家图书馆选出多部三国经典文集进行数字化演绎。包括曹植的《箜篌引》、曹植的《洛神赋》、曹丕的《燕歌行》、蔡文姬的《悲愤诗》、《三国疆域图》等在内数十部三国典籍被植入游戏,定制全新玩法系统,给予玩家更多策略选择。玩家甚至还可以在游戏中阅读典籍全文,沉浸式体验三国历史的魅力。
执笔挥洒戎马情 率土玩家文言作品入选三国典籍文化特展
作为国家图书馆11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幕部分,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三国文化典籍特展已于今天开幕。特展将展出包括《后汉书》、《魏文帝集》、《乐府诗集》数十部珍贵的馆藏典籍。另外,特展还选取多部《率土之滨》手游玩家创作的古文史籍、文言檄文、诗词歌赋等文书进行展出。檄文诗词的风格或大气激昂,或义愤填膺,游戏史记故事气势蓬勃,充分展现当代玩家对三国文化的自我诠释。
《率土之滨》与国家图书馆的典籍文化传承计划,让三国经典文字走出古籍,利用数字化载体以全新的面貌重现于世。广大游戏玩家和游戏文化爱好者,既能近距离感受古籍文字的魅力,更能体验金戈铁马与建安风骨的并存三国文化精髓。
老子、列子、庄子、关伊子、张道陵、葛洪、陈抟、邱处机、王常月、陈撄宁、易心莹、
道教是继承道家学派思想发展形成的
闵 智 亭
道家学派思想怎么会被道教接收过来成为立教的理论基础 要明白这个原因,就得从道家学派诸著述中来追本溯源。
早在战国时代,齐国稷下黄老学派,已经把黄帝、老子结合成一个体系。所谓: “道家之学起源于黄帝,集成于老聃”。不过这时的黄老学派,是把黄帝、老子之“清静无为,自然而治”的思想作为学术来研究,并没把黄、老神化。后来,黄帝成了由神仙家们演成的“骑龙升天”的神仙。老子又是个“西渡流沙莫知所终”的存疑人物。《老子》这部书人称“辞称微妙难识”,很多词旨可为修仙炼养者藉作理论依据。而《庄子》,这部老学的继承和发微著作,所记述的黄帝去崆峒向广成子问道的故事和形容的藐姑射之山“绰约若处女”的仙人,以及老子继承人列御寇的“御风而行”等等,还有“缘督以为经”的炼养法,又都为炼养成仙说作了佐证。齐国的邹衍,把《洪范》五行,推演成“五德终始之运”,创立阴阳五行学派。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为齐燕方士们找到了修仙的理论依据。同时在南方的楚国,更有着众多的神仙说。如:彭祖,至殷末已活到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三闾大夫屈原,在他的《楚辞》中能一气列举那么多神仙,他的《远游篇》更能把修仙“路经”阐发得那样详尽,无怪冯友兰在他的《再论楚辞中的哲学思想》一文中说:“屈原的著作中的精神说,也可说是为道教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料”冯友兰先生是认为:“黄老之学,到了汉末,终于成了道教”的。战国时代流行的:《行气玉佩铭》、《却谷食气篇》、《导引图》(后二者见马王堆出土帛书),都是属于道家学派的修炼长生的丹法。由于道家学派的学术思想是继承古老文化而来,形成其多种因素,《汉书·艺文志》所记汉初“道家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其大旨都在于“去健羡,处冲虚”;另有“神仙十家二百五卷”。“道家”、“神仙”在西汉初还有所区分,到了东汉已逐渐溶汇到了一起,以次包括于道教之内了。加之佛教传入中国的影响,以及汉末皇帝对老子的崇祀,皇帝把老子正式神化了。桓帝延熹八年两次遣使者至苦县祠老子,一次是正月,遣中常侍左馆至苦县祠老子,一次是十一月遣中常侍管坝之苦县祠老子;九年,桓帝还“亲祠老子於濯龙宫,以文罽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西汉初用《老子》之学作南面术施政的“黄老学”的老子是人,到了汉末就成了“神”了。神仙方术的“黄老道”也就随之而形成了。从汉·顺帝时的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在曲阳泉水中所得《太平青领书》即《太平经》始,在民间形成一个原始道教组织——太平道。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太平经》按《后汉书·襄楷传》所说,是:“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宗,而多巫觋杂语。”《太平经》中反对掠夺,拯民疾苦思想和追求平等理想社会的患想,无疑是从《老子》思想渊源中提取出来的。后汉·顺帝。汉安年间张道陵在四川创立另一个原始道教——五斗米道,即天师道,亦称正一道。五斗米道更是以《老子》为主要经典,定为教徒的必修课。据《后汉书·刘焉传》和《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老子五千文》是由张鲁定本为五千字而命名,联系清·光绪年间发现的《老子道经上想尔》中的《想尔二十七戒》,把《老子》注上道教教义的创始者,应是张道陵至张鲁。《老子想尔注》至少是张鲁定本五千字时加以充实完整起来的。五斗米道除把《老子》宗教化注释作为教义外,还搀揉了神仙、方术、数术、神咒、符录、内外丹法等等。五斗米道是直接继承综合道家学派思想的《老子》发展出来的。
由黄老学衍绎而来的黄老道 (方仙道),而太平道,而天师道,到两晋南北朝出现的北天师道、上清道、灵宝道、帛家道、楼观道等教派,经过各派道教人士的努力,创造出众多的道经、道典,奠定了隋·唐以后道教的理论基础。这些著述涉及面很广,“包罗万象”,可谓为我们民族文化大放异彩。回顾一下历代国家正史中的《艺文志》、《经笈志》和其它志乘及辑道教典章经书的《道藏》,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道教和道家的启承关系
一、贵星品牌缘起
1品牌简介
贵星,可能是中国最顶级吉祥用品品牌,隶属于传统吉祥文化传播名企鼎礼旗下,将中国古运星程、周易八卦、风水命相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策命历法、开物养颜、趋利避害、转凶化吉。
“贵星”不仅传承中国传统风水相命文化精髓,更韵合现世发展流变,致力于打造传承华夏的文化名企。它不仅造工精细,用材讲究,更以其精准度高,命中率准蜚声业界。它涵盖了人生中的事业、婚姻、财运、学业、健康等各类学问,融汇了天象、命宫取法及密宗星学等诸多学科,集《易经》、《周易尚氏学》、《滴天髓》、《子平真诠》、《三命通会》、《神峰通考》、《紫微斗数》、等著述真髓。
“贵星”不仅仅是中国传统特色工艺品的代称,更是蕴含中国礼乐色彩,具有祈福、保平、安泰、转运并得到专业认证的高端吉祥用品。贵星的产品典雅、庄重、大气、精致,但又不显浮夸奢华,经过多年的成长,已经成为海内外高端精英人士的首选中华吉祥用品,是整个华人领域吉祥用品界最具代表性的奢侈类吉祥品牌之一。
2起源
贵星发源于中国佛教名山五台山,这里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古语素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称,盖因五台山是最早确定为菩萨道场的佛教名山。公元68年,东汉永平十一年,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他二人在此建寺,铸就了五台山佛教名山的地位。
贵星的缘起于五台山的清凉寺。清凉寺,位于五台山清凉谷,距台怀镇约15千米,寺内因有著名的文殊圣迹“清凉石”而得名。 据“清凉山志”载,此寺肇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至太和十七年间(472-493)。唐代时,它是替国行道的镇国道场。唐代历元年(766),不空三藏密宗道场。顺治皇帝出家于此,故清朝后裔对此寺庙多有投入,到乾隆年间寺宇建筑整齐一新,规模宏大。可惜“文革”时期,整座寺庙被毁,九十年代后,贵星身怀着对于前年古刹的深情,一起参与重修了清凉寺。
3发展
在古清凉寺西侧200余米处,有一避风向阳、靠崖临壑、恬静幽雅、宜于静修的山洞,叫罗汉洞。洞内有清凉甘美之清凉泉,深不可测,可消热恼。元代真觉和尚有《清凉泉》诗日:“进珠鸣玉下危巅,上有清凉没底泉。涓滴尚能消热恼,百川虚作浪滔天。”洞口供奉四尊石雕罗汉,高约30厘米,造型粗犷,工艺简朴,传说为文殊菩萨的四个徒弟坐化而成。佛教徒认为,登上清凉寺就犹如达到了上乘所臻之涅—境界,足见清凉寺的神圣地位。贵星于上世纪得五台清凉寺独厚的佛家正统、皇家血脉,聚广大佛法与高贵品位于一身。
以上禅宗高尚佛法大师、与皇家血统后人均坐镇“贵星”,为“贵星”的品器提供权威的道论支持,并行传授、开光、凿物、刻名之法。再加上禅宗一系与其他诸宗之相异处,在于不立正依之经典,即使引用经典亦为一时之方便施设,也莫过于依佛心,且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使得“贵星”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独秘、高雅、权威和正统的品牌专性,有利于品质、品相的树立和保证。
二、贵星吉祥团队
贵星,是一群尚古崇今的文化人的组合。他们是一群爱好吉祥文化的人,是一群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的术士,是一群热心寻找华夏子民内心灵魂深处共通点的痴人。
在这之前,他们是古时钦天监的后人,是大学的教授,是政府的高官,是商业的领袖,是科学的先驱。但都由于一个使命的召唤,聚合在一起,大家遍查古籍,励精图治,反复推演,终于找寻到一些顺天道,兴人伦,旺家财,涨官运,保平安的法门。他们顺乘使命的召唤,追随本心的流淌,在21世纪这个物欲横流、伦理丧失的时代里,致力于复兴华夏传统风物,弘扬中华经典文化。
三、贵星文化蕴涵
1名号来源
贵,尊也。《广雅》有载,贵贱以物喻,犹尊卑以器喻。“贵”字另一个意思则是指达到好的目的,如《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所以最早的有关“贵”字的解释都指示物,是神物或者精器的特殊属性,直到初唐的《魏书》起,出现“贵人”一词,才将“贵”的意思延展至表示人的尊贵。所以“贵”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理念。自然界有它的规律排序,人类的活动亦如此,这就必然贵贱两轻、尊卑位移,而要化解这种先天性的不足,则只有内以人和,外以物补,由是“物”便与“人”走到了一起,形成了“物贵而人尊”的氛围。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术语里,“星”既是群曜的通名,通常以七曜,也称“七政”指代 “太阳”、“太阴”、“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七星,即日、月、水、金、火、木、土七大天体的合称,这七大星被认为左右着一切万物的运行,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人对于宇宙认知的终点。虽然古人一般认为“天命不可违”,七星的运行规律也是没法改变的,但是列子也提出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所以人是可以掌握并认知物的生息盈亏的,所谓“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一切缘自“道”,然而却并非“道”有意为之,天地万物只是自然而然地变化运转,
所以“贵星”最本源的内涵就在于入其机理,出其意道,查其玄律,通其达雅,以为古替,以为今用,旺相贵命,顺和其时。
2名称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八字命相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问,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八字,即生辰八字,是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年干和年支组成年柱,月干和月支组成月柱,日干和日支组成日柱,时干和时支组成时柱;一共四柱,四个干和四个支共八个字,故又称四柱八字。八字命理学是一种根据干支历、阴阳五行、神煞等理论推测人的事业、婚姻、财运、学业、健康等事的学问,是中国的一种历史悠久的算命方法。
在远古的东方《晴明逸话》中有详细的记载:所有生物包括人都被各种东西束缚,束缚的存在就是自然法则之一。人要面对“时间”这样的“枷锁”,身体是装着灵魂的容器。也同样束缚着灵魂。人无法摆脱束缚的枷锁,而且很多束缚的枷锁,是所有生物都有,而不是人独有的。所以中国文化中的八字命相并不是简单的迷信空无思想,而是韵合整个中国文明发展,且对各类人种族群都适用的内在规律,它同科学里的“万有引力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等规律的实质是相同的。
马克思唯物主义也说到,物有盛有衰,盛与衰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有关人的命相承运并不是一种玄虚的东西,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能量。中国的法学家韩非子也曾提到过类似的观点,他提出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所以阴阳五行的关系对人的命运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正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名号、五读书”,一个好的命运完全可以产生事半而功百倍的效力。
贵星的提出和诞生便是实现上述转承的气力,是联通“贵”与“星”、物与人、内与外的文化生态系统。
四、贵星核心价值
“贵星”作为中国高端吉祥用品的代表品牌,一直秉承着不虚造、不妄言、为命图、为运生、为人行、为己利的“两不四为”原则,以中国几千年来的命理学思想为基础,集合气、医、玄、卦、算、理、术等大家成果,还融入西洋星学,致力于解决人的精神领域问题,既不否定科学,也不宣扬迷信,只为顺承气命,弘扬文化,开运启智,走转势运,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做大做强,成为代表中华、走向世界的东方文化品牌。具体体现在:
1改势承运
一个人的命运是无法靠单一的任何外物所改变的,它是一切内在和外在合力的结果,这里既有外因诸如天时、地利、人和的助佐,又有内因个人的奋斗和努力。“贵星”就是把这两股内外之力顺和在一起加以推波助澜的因素,也是本品牌最重要的核心价值。
根据生命全息论的观点,所有天体运动都会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地球生命,从而在地球生命体上留下其全部信息。人体信息与天体信息是息息相通、密切相关的。天人感应就是天体信息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天体运动的各种信息的感应,也是天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制相化的根本关系。一句话,人的命运与天体运动有关。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所构成的天干地支的排列,储存了人的命运信息。
“贵星”则是通过自己的这些经过严格测算打制的饰物,帮助人们解开自己的命扣,获得人与天之间的感应,重构而不是重建个体与命的关系,因势利导人们更好地利用自己命理中顺势的运,弥缓自己命运中与天道相克相峙的因素,将矛盾负面的一方转换成正面,以更大体能创造出顺和自己运程的气来。
2文化推承
命理包含各式各样的天文、地理、人文等特征,以此来推论人的性格特性与各项运势。古今中外都有相关方面的理论,如属于周天学天干地支的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六壬神课、京房易、子平八字等等;属于天文学星垣的果老星宗、七政四余、紫微斗数、梅花易数、西洋占星术等等;属于易学自然循环的周易等。
早期数学家对数字奥秘的探索就是对命理学的一种研究,例如毕达哥拉斯认为数学可以解释世上一切事物。他认为一切真理可以用比率、平方及直角三角形去反映、证实。圣奥古斯丁则说,“数字是神提供给人用来确认真理的宇宙语言”。
但是显然这种逻辑上的数字并不能为普罗大众所掌握,它不是桌子、椅子等实物,它只能通过人的思维和思想来予以体现。
“贵星”旗下集结了一批对于命理、数学乃至西方星象研究的专业人士,专注于把这些理论研究结果具体化,即运用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当中去。所以“贵星”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或者品牌,它是中国命理研究和发展的核心与代表,是推动中国命理学走向世界,比肩西方星象学的前沿阵地。
五、贵星的使命——贵吉祥之物,星华夏雄风
吉祥是指美好幸运的吉兆、行为、祈愿意识和形体表达。《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吉凶之术最早见于《易经》,但是人类对趋吉避凶的追索却更加长远,可以说基本与人类的发展同步。
古人云,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因此吉祥符号、吉祥物、吉祥图案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借以传达心声的道具。
从中国最始的饮食文化、服饰上就可以看出对于营造吉祥的生存环境的追求。
中国民间文化创造出来的鹿身、牛尾、马蹄、鱼鳞的神兽,还有诸如莲花、如意、寿石乃至狮虎、龟甲等,无不反映了这种精神的追求。后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经济发展,人们的这种吉祥意识逐渐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商周之时的巫术盛行,曾是人们普遍的理想信念。以此信念为基础,汉代出现的道教教义与儒学经学思想相互影响,并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取得大融合,形成了封建社会上到达官贵族,下到贩夫走卒希求富贵、企慕长生的祥瑞意念。
到了汉代,吉祥更是具体物化到了画像和汉字的创作当中。隋唐之际,在与外来纹样的融合中,创造出了诸如宝相花、唐草纹和陵阳公祥等富有吉祥意义的民族新纹样。
宋元时期,吉祥饰物不断受到来自道教、佛教以及民间的影响,题材日益丰富多彩,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到了明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封建上层意识与市民意识相互渗透、融合,传统的祥瑞思想转变为吉祥如意福寿富贵等世俗化的吉祥观念。
清代装饰吉祥图案集历代之大成,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把装饰吉祥图案发展到了极致,并被广泛应用于印染、织绣、服饰、工艺品、建筑彩画及民间艺术等各方面。可以说吉祥饰物是中华民族在持续不断达数千年的造物活动中,融合中国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创作设计才华,不断融合中国的道教、玄儒、政治伦理和民情风俗,形成的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造型设计体系。
贵星的愿景“贵吉祥之物,星华夏雄风”就是要秉持这种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体系,并继续结合当世新的造型艺术、命理理论的发展研究成果,既帮助个人实现转运达命的内在想往,又弘扬中华传统文明之风于华夏内外。
六、贵星工艺材料
1选材
贵星的选材极其考究,以印度小叶紫檀、海南花梨木、新疆和田玉石等为主,这三种都被认为是各所属物种中精品,其中:
1)小叶紫檀在《红木国标》确定的红木树种中,为红木之首。中国从汉代以来即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之一,多用它作为车舆、乐器、高级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的材料。
小叶檀为紫檀中精品,通常只有小叶紫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紫檀,其他所谓的“檀”,都不是紫檀。遂国际上通常直接将其简称为“紫檀”。紫檀密度较大,棕眼较小,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最优。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2)花梨木色彩鲜艳,纹理清晰美观,据《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即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器。”《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载:“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二者均可作高级家具。”书中还指出,海南檀木质比花榈木更坚细,可为雕刻用。按《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所说:“花梨为山梨木之总称,凡非皆本之梨木,其木质均极坚硬而色红,惟丝纹极粗。”
我国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制作器物。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就有“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的记载。
3)新疆玉石是中国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新疆和田玉最负盛名。《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说。昆冈玉就是指的和田玉。新疆和田玉主要分为籽料、山流水和山料。玉龙喀什河里出产的玉称“籽玉”、“籽料”,质量上乘,但产量极低。
和田玉在我国至少也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部分主体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2制作
“贵星”产品的制作皆为手工制作,且都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手工古法,是家族式传承,以此保证工艺的完整和纯正度。从选材开始到设计、定型、加工每一环节皆由专人把控,耗时历久,一件成品往往要经过上百道手续和几个月的时间打制,在制作过程中还要结合各种命理、命相理论,由专业的术士、高僧查验会商,所有产品必须符合命理、命相、禅、释、佛、道等思想,力求精而不求多。
六、贵星吉祥美物
贵星之吉祥物并不同于传统,贵星是用真金白银在精雕细琢吉祥物。许多时候,惊然发现,吉祥物并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诸位大师分别根据生肖原理、五行知识推导出的惊人相似的结果。根据诸位大师的朱批,按图索骥的寻找出吉祥物。因此,贵星吉祥物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吉祥
贵星的吉祥物一定是大师按古法传统历法,由钦天监后人陆大师亲自精确推演而得,并由周易高手验证而出。因此,吉祥物具备了在对应年份趋吉避凶的功能,能够帮助您改善个人运、桃花运、事业运、财运。
2、美
贵星的吉祥物一定同时又是一件精湛的工艺品,他是由具备多年国际和古法珠宝设计的专业团队打造而成,款式多被周大福、老凤祥、琉璃工坊借鉴。在吉祥物的图案元素体现方面,更是美轮美奂,即保平安又得体面。
3、贵亦不贵
贵星的贵是贵在其品质上、贵在其用心上、贵在其与现有传统的低端吉祥物市场产品的对比上。贵星的不贵是在于,在用真金白银美玉琉璃为您带去美的享受同时,还给送您去了一份平安,一份对于未来成功的自信及砝码。
4、身份认同
贵星既是具有吉祥特性的工艺品,也是中华风物文化的传承代表,它意味着一种品味和理念,就像西方人对于爱马仕、劳力士、普拉达等的追求一样,是一种身份、地位、学识、品鉴力等的象征。
魏真人自序
会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朴素,不乐权荣,栖迟僻陋,忽略利名,执守恬淡,希时安宁,宴然闲居,乃撰斯文。歌叙《大易》,三圣遗言,察其旨趣,一统共论。务在顺理,宣耀精神。施化流通,四海和平。表以为历,万世可循。叙以御政,行之不繁,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配以伏食,雄雌设陈。四物念护,五行旋循。挺除武都,八石弃捐。审用成物,世俗所珍。罗列三条,枝茎相连。同出异名,皆由一门。非徒累句,谐偶斯文,殆有其真,砾硌可观。使予敷伪,却被赘愆。命《参同契》,微览其端,辞寡意大,后嗣宜遵。委时去害,依托丘山。循游寥廓,与鬼为邻。沦寂无声,化形而仙。百世而下,遨游人间。敷陈羽翮,东西南倾。汤遭厄际,水旱隔并。柯叶萎黄,失其华荣。吉人相乘负,安稳可长生。
乾坤坎离章第一
乾刚坤柔,配合相包。阳禀阴受,雌雄相须。偕以造化,精气乃舒。坎离冠首,光耀垂敷。玄冥难测,不可画图。圣人揆度,参序立基。四者混沌,径入虚无。馀六十卦,张布为舆。龙马就驾,明君御时。和则随从,路平不陂。邪道险阻,倾危国家,可不慎乎?
君臣御政章第二
御政之首,鼎新革故。管括微密,开舒布宝。要道魁柄,统化纲纽。爻象内动,吉凶外起,五纬错顺,应时感动。四七乖戾,誃离仰俯。文昌统录,诘责台辅,百官有司,各典所部。原始要终,存亡之绪,或君骄溢,充满违道;或臣邪佞,行不顺轨。弦望盈缩,乖变凶咎。执法讥刺,诘过贻主。辰极处正,优游任下。明堂布政,国无害道。
发号施令章第三
发号出令,顺阴阳节。藏器待时,勿违卦月。屯以子申,蒙用寅戍。六十卦用,各自有日。聊陈两象,未能究悉。在义设刑,当仁施德,逆之者凶,顺之者吉。按历法令,至诚专密。谨候日辰,审查消息。纤芥不正,悔吝为贼。二至改度,乖错为曲。隆冬大暑,盛夏霜雪。二分纵横,不应漏刻。风雨不节,水旱相伐,蝗虫涌沸,山崩地裂。天见其怪,群异旁出。孝子用心,感动皇极。近出己口,远流殊域。或以召祸,或以至福,或兴太平,或造兵革。四者之来,由乎胸臆。动静有常,奉其绳墨。四时顺宜,与炁相得。刚柔断矣,不相涉入。五行守界,不妄盈缩。易行周流,屈伸反覆。
坎离戊己章第四
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类结字,原理为证。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坎戊月精,离己日光,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裹万物,为道纪纲,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
晦朔合符章第五
晦朔之间,合符行中。混沌鸿蒙,牝牡相从。滋液润泽,施化流通。天地神明,不可度量。可用安身,隐形而藏。始于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呕轮吐萌。潜潭见象,发散精光。昂毕之上,震出为徵。阳炁造端,初九潜龙。阳以三立,阴以八通。三日震动,八日兑行。九二见龙,和平有明。三五德就,乾体乃成。九三夕惕,亏折神符。盛衰渐革,终还其初。巽继其统,固际操持。九四或跃,进退道危。艮主进止,不得逾时。二十三日,典守弦期。九五飞龙,天位加喜。六五坤承,结括终始。韫养众子,世为类母。上九亢龙,战德于野,用九翩翩,为道规矩。阳数已讫,讫则复起。推情合性,转而相与。循环璇玑,升降上下。周流六爻,难以察睹。故无常位,为易宗祖。
卦律终始章第六
朔旦为复,阳炁始通。出入无疾,立表微刚。黄钟建子,兆乃滋彰。播施柔暖,黎蒸得常。临炉施条,开路生光。光耀渐进,日以益长。丑之大吕,结正低昂。仰以成泰,刚柔并隆。阴阳交接,小往大来。辐辏于寅,运而趋时。渐历大壮,侠列卯门。榆荚堕落,还归本根。刑德相负,昼夜始分。夬阴以退,阳升而前。洗濯羽翮,振索宿尘。乾健盛明,广被四邻。阳终于巳,中而相干。姤始纪序,履霜最先。井底寒泉,午为蕤宾。宾伏于阴,阴为主人。遁世去位,收敛其精。怀德俟时,栖迟昧冥。否塞不通,萌芽不生。阴信阳诎,没阳姓名。观其权量,察仲秋情。任畜微稚,老枯复荣。荠麦牙孽,因冒以生。剥烂肢体,消灭其形。化炁既竭,亡失至神。道穷则返,归乎坤元。恒顺地理,承天布宣。玄幽远渺,隔阂相连。应度育种,阴阳之原。廖廓恍惚,莫知其端。先迷失轨,后为主君。无平不陂,道之自然。变易更盛,消息相因。终坤始复,如复连环。帝王承御,千载常存。
性命根宗章第七
将欲养性,延命却期。审息后末,当虑其先。今所秉躯,体本一无。元精流布,因炁托初。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性主处内,立置鄞鄂。情主营外,筑垣城郭。城郭完全,人物乃安。爰斯之时,情和乾坤。乾动而直,炁布精流;坤静而翕,为道舍庐。刚施而退,柔化以滋。九还七返,八归六居。男白女赤,金火相拘。则水定火,五行之初。上善若水,清而无瑕。道无形象,真一难图。变而分布,各自独居。类如鸡子,白黑相符,纵广一寸,以为始初。四肢五脏,筋骨乃俱。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饴。
养己守母章第八
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旁有垣阙,状似蓬壶。环匝关闭,四通踟蹰。守御密固,阏绝奸邪。曲阁相通,以戒不虞。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阴阳之始,玄含黄芽。五金之主,北 方河车。故铅外黑,内怀金华,被褐怀玉,外为狂夫。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为金子,子藏母胞。真人至妙,若有若无。仿佛大渊,乍沉乍浮。进退分布,各守境隅。采之类白,造之则朱。炼为表卫,白里真居。方圆径寸,混而相拘。先天地生,巍巍尊高。可以无思,难以愁劳。神炁满室,莫之能留。守之者昌,失之者亡。动静休息,常与人俱。勤而行之,夙夜不休。伏食三载,轻举远游,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长乐无忧。道成德就,潜伏俟时。太乙乃召,移居中洲,功满上升,膺籙受图。
日月含吐章第九
坎男为月,离女为日,日以施德,月以舒光,月受日化,体不亏伤。阳失其契,阴侵其明,晦朔薄蚀,掩冒相倾,阳消其形,阴凌灾生。男女相须,含吐以滋,雌雄错杂,以类相求。金化为水,水性周章,火化为土,水不得行。男动外施,女静内藏,溢度过节,为女所拘。魄以钤魂,不得*奢。不寒不暑,进退合时,各得其和,俱吐证符。
流珠金华章第十
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化为白液,凝而至坚。金华先倡,有倾之间,阳乃往和,情性自然。解化为水,马齿阑干,迫促时阴,拘蓄禁门,逐相衔咽,咀嚼相吞。慈母养育,孝子报恩,严父施令,教敕子孙。
三五至精章第十一
五行错王,相据以生,火性销金,金伐木荣。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子当右转,午乃东旋,卯酉界隔,主客二名。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贪并,荧惑守西,太白经天,杀炁所临,何有不倾。狸犬守鼠,鸟雀畏鹯,各得真性,何敢有声。
四象归土章第十二
丹砂木精,得金乃并,金水合处,木火为侣。四者混沌,列为龙虎,龙阳数奇,虎阴数偶。肝青为父,肺白为母,肾黑为子,心赤为女,脾黄为祖,子午为始。三物一家,都归戊己。
阴阳反覆章第十三
刚柔迭兴,更历分布。龙西虎东,建纬卯酉,刑德并会,相见欢喜,刑主杀伏,德主生起。二月榆落,魁临于卯,八月麦生,天罡据酉。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复始。含元虚危,播精于子。
以类相况章第十四
不得其理,难以妄言。竭殚家产,妻子饥贫,自古及今,好者亿人,讫不谐遇,希有能成。广求名药,与道乖殊。如审遭逢,睹其端绪。以类相况,揆物终始。
父母滋禀章第十五
五行相克,更为父母。母含滋液,父主禀与,凝精流形,金石不朽。审专不泄,得为成道。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天地至象。若以野葛一寸,巴豆一两,如喉辄僵,不能俯仰。当此之时,虽周文揲蓍,孔子占象,扁鹊操针,巫咸扣鼓,安能令苏,复起驰走?
姹女黄芽章第十六
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物无阴阳,违天背元,牝鸡自卵,其雏不全。夫何故乎?配合未连,三五不交,刚柔离分。施化之道,天地自然,火动炎上,水流润下,非有师导,使其然也。资始统正,不可复改。观夫雌雄,交媾之时,刚柔相结,而不可解,得其节符,非有工巧,以制御之。男生而伏,女偃其躯,禀乎胞胎,受炁之初,非徒生时,著而见之,及其死也,亦复效之,此非父母,教令其然。本在交媾, 定置始先。
牝牡相须章第十七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蟠虬相扶,以明牝牡,意当相须。假使二女共室,颜色甚姝,苏秦通言,张仪合媒,发辩利舌,奋舒美辞,推心调谐,合为夫妻,敝发腐齿,终不相知。若药物非种,名类不同,分两参差,失其纲纪,虽太乙执火,黄帝临炉,八公捣炼,淮南调治,立宇崇坛,玉为阶陛,麟脯凤脂,把籍长跪,祷祝神祗,请哀诸神,沐浴斋戒,妄有所冀,亦犹和胶补釜,以硇涂疮,去冷加冰,除热用汤,飞龟舞蛇,愈见乖张。
后序孔窍章第十八
惟昔圣贤,怀玄抱真,伏炼九鼎,化迹隐沦,含精养神,通德三元,津液腠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炁长存,累积长久,变形而仙。忧悯后生,好道之伦,随傍风采,指画古文,著为图集,开示后昆,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托号诸名, 覆冒众文,学者得之,韫椟终身。子继父业,孙踵祖先,举世迷惑,竟无见闻,逐使宦者不仕,农夫失耘,商人弃货,志士家贫。吾甚伤之,定录此文,字约易思,事省不繁,披列其条,核实可观,分两有数,因而相循,故为乱辞,孔窍其门,智者审思,用意参焉。 徐从事传文序
《参同契》者,辞寡而道大,言微而旨深。列五帝以建业,配三皇而立政。若君臣差殊,上下无准,序以御政,不致太平。伏食其法,未能长生。学以养性,又不延年。至于剖析阴阳,合其铢两,日月弦望,八卦成象,男女施化,刚柔动静,米盐分判。以易为证,用意健矣。故为立法,以传后贤。惟晓大象,必得长生。强己益身,为此道者,重加意焉。
一、牡牝四卦章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牡牝四卦,互为橐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御者之执衔辔,有准绳,正规矩,随轨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终则复更始。日月为期度,动静有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序。
二、乾坤二用章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
三、日月神化章
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辏而轮转,出入更卷舒。
四、发号施令章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谓万乘之主,处九重之室。发号顺时令,勿失爻动时。上观河图文,下序地形流,中稽于人心,参考合三才。动则循卦节,静则观爻辞。乾坤用施行,天地然后治
五、朔受震符章
《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铢有三百八十四,亦应卦爻之数。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时,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掸持。雄阳播玄施,雌阴统黄化。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于是仲尼赞乾坤,鸿濛德洞虚。稽古称元皇,关雎建始初。冠婚气相纽,元气乃芽滋。故易统天心,复卦建始初。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圣人不虚生,上观显天符。天符有进退,屈伸以应时。消息应钟律,升降据斗枢。
六、药生象月章
日含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炁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乾。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当。四者合三十,易象索灭藏。象彼仲冬节,草木皆摧伤。佐阳诘商旅,人君深自藏。象时顺节令,闭口不用谈。天道甚浩广,太玄无形容。虚寂不可睹,匡郭以消亡。谬误失事绪,言还自败伤。别序斯四象,以晓后生盲。
七、八卦列曜章
八卦布列曜,运移不失中。元精渺难睹,推度效符征。居则观其象,准拟其形容。立表以为范,占候定吉凶。
八、上下有无章
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有无亦相须。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初正则终修,干立末可持。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吾不敢虚说,仿效圣人文。古记题龙虎,黄帝美金华。淮南炼秋石,玉阳加黄芽。贤者能持行,不肖毋与俱。古今道由一,对谈吐所谋。学者加勉力,留念深思惟。至要言甚露,昭昭我不欺。
九、二八弦气章
偃月作鼎炉,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居。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兑数八,下弦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易道正不倾。
十、金水含受章
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伤。金不失其重,日月形如常。金本从日生,朔旦日受符。金返归其母,月晦日相包。隐藏其匡郭,沉沦于洞虚。金复其故性,威光鼎乃喜。
十一、三性会合章
子午数合三,戊己数居五。三五结和谐,八石正纲纪。土游于四季,守界定规矩。呼吸相含育,停息为夫妇。黄土金之父,流珠水之子。水以土为鬼,土镇水不起。朱雀为火精,执平调胜负。水盛火消灭,俱死归厚土。三性既会合,本性共宗祖。
十二、金水铢两章
以金为堤防,水入乃优游。金计十有五,水数亦如之。临炉定铢两,五分水有余。二者以为真,金重如本初。其三遂不入,火二与之俱。三物相含受,变化状若神。下有太阳气,伏蒸须臾间。先液而后凝,号曰黄舆焉。岁月将欲讫,毁性伤寿年。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铸治并合之,驰入赤色门。固塞其际会,务令致完坚。炎火张于下,龙虎声正勤。始初文可修,终竟武乃陈。候视加谨密,审查调寒温。周旋十二节,节尽更须亲。气索命将绝,体死亡魄魂。色转更为紫,赫然成还丹。服之以一丸,刀圭最为神。
十三、水火情性章
推演五行数,简约而不繁。举水以激火,奄然灭光明。日月相薄蚀,常在晦朔间(一作“望”)。水盛坎侵阳,火衰离昼昏。阴阳相饮食,交感道自然。名者以定情,字者缘性言。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
十四、二气感化章
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二气玄且远,感化尚相通。何况近存身,切在于心胸?阴阳配日月,水火为效征。
十五、关键三宝章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旋曲以视听,开阖皆合同。为己之枢辖,动静不竭穷。离气内营卫,坎乃不用聪。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濛。三者既关键,缓体处空房。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证验自推移,心专不纵横。寝寐神相抱,觉寤候存亡。颜色浸以润,骨节益坚强。排却众阴邪,然后立正阳。修之不辍休,庶气云雨行。**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沸沸被谷中。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柄。芸锄宿污秽,细微得调畅。浊者清之路,昏久则昭明。
十六、同类伏食章
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浅深。弃正从邪径,欲速阏(音遏)不通。犹盲不挂杖,聋者听宫商。投水捕雉兔,登山索鱼龙。植麦欲获黍,运规以求方。竭力劳精神,终年不见功。欲知伏食法,事约而不繁。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冰雪得温汤,解释成太玄。金以砂为主,禀和于水银。变化由其真,始终自相因。欲作伏食仙,宜以同类者。植禾当以黍,覆鸡用其卵。以类辅自然,物成易陶冶。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椟。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是以燕雀不生凤,狐兔不乳马。水流不炎上,火动不润下。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伏食之,寿命得长久。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黑,齿落生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
十七、背道迷真章
世间多学士,高妙负良才。邂逅不遭遇,耗火亡资财。据按依文说,妄以言为之。端绪无因缘,度量失操持。捣治羌石胆,云母及矾磁。硫黄烧豫章,泥汞相炼冶。鼓铸五石铜,以之为辅枢。杂性不同类,安肯合体居?千举必万败,欲黠反成痴。侥幸讫不遇,圣人独知之。稚年至白首,中道生狐疑。背道守迷路,出正入邪蹊。管窥不广见,难以揆方来。是非历藏法,内观有所思。履斗步罡宿,六甲以日辰。阴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昼夜不卧寐,晦朔未尝休。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驰,不得清澄居。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物见形象,梦寐感慨之。心欢意喜悦,自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举措辄有违,悖道失枢机。诸术甚众多,千条有万余。前却违黄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旷然知所由。
十八、三圣制作章
若夫至圣,不过伏羲。始画八卦,效法天地。文王帝之宗,循而演爻辞。夫子庶圣雄,《十翼》以辅之。三圣天所挺,迭兴更御时。优劣有步骤,功德不相殊。制作有所踵,推度审分铢。有形易忖量,无兆难虑谋。作事令可法,为世定斯书。素无前识资,因师觉悟之。皓若褰帷帐,瞋(一作“暝”)目登高台。《火记》不虚作,演《易》以明之。《火记》六百篇,所趣等不殊。文字郑重说,世人不熟思。寻度其源流,幽明本共居。窃为贤者谈,曷敢轻为书?结舌欲不语,绝道获罪诛。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犹豫增叹息,俯仰辄思虑。陶冶有法度,未可悉陈敷。略述其纲纪,枝叶见扶疏。 序文
《参同契》者,敷陈梗概。不能纯一,泛滥而说。纤微未备,阔略仿佛。今更撰录,补塞遗脱。润色幽深,钩连相逮。旨意等齐,所趋不悖。故复作此,命三相类,则《大易》之情性尽矣。《大易》性情,各如其度。黄老用究,较而可御。炉火之事,真有所据。三道由一,俱出径路。枝茎花叶,果实垂布。正在根株,不失其素。诚心所言,审而不误。
大丹赋
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沟数万里。河鼓临天纪兮,人民皆惊骇。晷影妄前却兮,九年被凶咎。皇上览视之兮,王者退自改。关键有低昂兮,周天遂奔走。江河无枯竭兮,水流注于海。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与午。寅申阴阳祖兮,出入终复始。循斗而招摇兮,执衡定元纪。升熬于甑山兮,炎火张于下。白虎唱导前兮,苍龙和于后。朱雀翱翔戏兮,飞扬色五彩。遭遇罗网施兮,压之不得举。嗷嗷声甚悲兮,婴儿之慕母。颠倒就汤镬兮,摧折伤毛羽。刻漏未过半兮,龙鳞狎猎起。五色象炫耀兮,变化无常主。潏潏鼎沸驰兮,暴涌不休止。接连重叠累兮,犬牙相错距。形似仲冬冰兮,琅玕吐钟乳。崔嵬而杂厕兮,交积相支拄。阴阳得其配兮,淡泊而相守。青龙处房六兮,春华震东卯。白虎在昴七兮,秋芒兑西酉。朱雀在张二兮,正阳离南午。三者俱来朝兮,家属为亲侣。本之但二物兮,末乃为三五。三五之与一兮,都集归一所。治之如上科兮,日数亦取甫。先白而后黄兮,赤色达表里。名曰第一鼎兮,食如大黍米。自然之所为兮,非有邪伪道。若山泽气相通兮,兴云而为雨。泥竭遂成尘兮,火灭化为土。若檗染为黄兮,似蓝成绿组。皮革煮成胶兮,曲蘖化为酒。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惟斯之妙术兮,审谛不妄语。传于亿后世兮,昭然自可考。焕若星经汉兮,昺如水宗海。思之务令熟兮,反覆视上下。千周灿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一作“忽”)告人兮,心灵忽(一作“乍”)自悟。揣端索其绪兮,必得其门户。天道无适莫兮,常传与贤者。
鼎器歌
圆三五,径(一作“寸”)一分。口四八,两寸唇。长尺二,厚薄匀。腹齐(“脐”同)三(一作“三齐”),坐垂温。阴在上,阳下奔。首尾武,中间文。始七十,终三旬。二百六,善调均。阴火白,黄芽铅。两七聚,辅翼人。赡(一作“瞻”)理脑,定玄升。子处中,得安存?来去游,不出门。渐成大,情性纯。却归一,还本原。善爱敬,如君臣。至一周,甚辛勤。密防护,莫迷昏。途路远,极(一作“复”)幽玄。若达此,会乾坤。刀圭沾,净魄魂。得长生,居仙村。乐道者,寻其根。审五行,定铢分。谛思之,不须论。深藏守,莫传文。御白鹤,驾龙麟。游太虚兮,谒仙君。受图箓兮,号真人。
编者注:参同契所记载的,是千古秘传的龙虎金丹及外丹,学者不要以静坐清修牵强解释,否则只能是自欺欺人,害人害己。
世人皆知,在中共将帅中,毛泽东是公认的战略家,多次指挥战略战役取得胜利。而粟裕将军在军事战略上的战略指挥艺术也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一个师范生,战争时期也未进过专业军事院校学习军事理论知识,他是如何拥有强大的战略思想的呢?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的关乎全局的战略性建议不下于10次,令大家最感动的是他曾两次冒着抗命风险,斗胆直谏,改变了毛泽东既定的战略计划。
一次是毛泽东令粟裕、陈毅、刘邓等人的野战军外线出击,到津浦路两侧作战,为的是尽可能取得最大胜利,逼蒋和谈。
得知消息的粟裕夜不能寐,当时的他了解苏中敌我态势,外面作战不符合实际情况。于是,他多次电报中央,提出应该在苏中内线作战,为此,他还带着警卫策马飞驰几百公里,赶到华中分局当面向分局领导阐述。
他的建议被毛泽东从善如流地采用了,之后苏中七战七捷,稳定了中原态势,给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另一次发生在1948年,毛泽东计划让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三个主力纵队南下江南,迫使蒋介石部队回长江南岸防守。
粟裕却提出一个与大家意见完全相反的建议:集中中原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打大的歼灭战,彻底改变中原局势。
粟裕接连两次向毛泽东建议,经过多次上下协商,毛泽东暂时收回了之前的成命,不兵下江南。这一建议,为之后的几大经典战役绘制了蓝图。最终使得蒋介石精锐部队损兵折将,蒋介石无力回天,和平提前到来。
可以说,粟裕是在与主席的通电往来中学习的毛泽东思想,并活学活用了毛泽东思想。
剖析粟裕指挥的各大战役,军事分析专家认为粟裕在战争的关键时期,总能从大局出发,审时度势,化腐朽为神奇,推动战局向好向快发展。
他的老搭档陈毅最有发言权。粟裕和陈毅曾搭台唱戏,打了很多大胜战。
1947年12月,陈毅在一次对敌工作会议上便提到粟裕:"粟裕同志的作战指挥很高明,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很厉害,他长期在各种战争中磨练,华东的军事指挥也都靠他。"
后来,多名研究学者也都认为,粟裕非常善于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上升为理论高度。
从粟裕担任警卫班班长,到领导几十万野战军的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长达23年的军旅生涯里,粟裕几乎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中,身居一线,经历了很多艰苦卓绝的战斗。
1940年10月,粟裕精心谋划,指挥了黄桥决战,挽救苏北新四军于生死存亡之际。
1944年3月,他合理筹划,精心布局,采用围点打援战术,从日伪收复多处失地。
1945年2月至6月,粟裕自告奋勇,指挥了令人惊叹的天目山战役。消灭顾祝同精锐部队1万多人。
1947年1月之后,粟裕指挥战斗更是如鱼得水,先后发起了多个载入史册的战役,其中就包括孟良崮战役。
成百上千次的战斗,无数个日夜反复的推演、思考,铸就了解放军心目中的"战神"粟裕,也让新中国的到来大步提前。
据记载,粟裕长期随身携带了一本线装石印古籍——《战略学》,在各个战争时期,都精彩翻看。
这部书是最早由清代陆军大学堂总教官应雄图编辑,1908年陆军大学堂印行,粟裕手中的书即为此书的原版。
在这部书的封面上,粟裕用毛笔工工整整地题写书名,又以钢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而他长期将这部书带在身边,常抚简编,不断翻阅。
1984年2月粟裕辞世后,他的夫人楚青将此书连同粟裕经常翻看的《战争论》一书,赠给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分类: 资源共享
解析:
中国的所谓笔记小说,由来已久,汉晋已有,就是先秦经籍中,也有类似的断片。至唐、宋而大兴,推演至明清,这种书籍,可以说是浩如烟海,杂列并陈,在中国文化遗产中,占有很大的部分。在寒斋的藏书中,也占很大的比重,几几乎有三分之一。
这原因是,我学习小说写作,初以为笔记小说,与这一学问有关。后来才知道,虽然历代相沿这样一个题目,其实是两回事:笔记是笔记,小说是小说,不能混为一谈。就是合编在一本书里,也应有所区别。古时,把这种文章是称为笔记的,如《西京杂记》、《太平广记》,后人才加上小说二字。
再后又有人汇刊为《小说大观》、《说郛》、《类说》、《稗海》等书,就以为其中都是小说了。古时既以街谈巷议为小说,因此类似街谈巷议的笔记,也定为小说,自无不可。但从此笔记和小说含义也就混同起来了。笔记小说的含义,和后来小说的含义,有很大不同。
我们按照今天小说的含义,去分析古代的笔记小说,其中大部分是笔记,但也有一小部分,可以称为小说。例如《西京杂记》、《酉阳杂俎》这些古书,里面就包含一部分小说。
中国小说史,把《世说新语》列为小说。因为这部书主要记的是人物的言行,有所剪裁、取舍,也有所渲染、抑扬。
而且文采斐然,语言生动,意境玄远。至于后来这一体系的书,如《续世说》、《今世说》、《新世说》、《唐语林》、《何氏语林》等,因既无创造,亦无文采,就只能称之为笔记,不能再称为小说了。
亦有虽标笔记之名,而实为小说者。如纪昀之《阅微草堂笔记》。乍看也可算是笔记,然所记中,既有作者的主观寓意,又多想象描写,文采副之,实是文学作品,不是零碎材料。流风所至,清朝末年产生了一批仍以笔记相称,而实际已脱离笔记轨道的小说,如《淞隐漫录》等。其中上乘者少,下乘者多,内容与形式,都流于肤浅无聊。
所以,今天中华书局等出版部门,整理这类书籍,都已经正其名曰“笔记”,如唐宋笔记、明清笔记,不再称“小说”。
笔记主要是记载一朝一代的军国大事,朝政得失,典章文物。或是记述一代人物的思想言行。其目的都标榜是为补正史之不足,或是以世道人心为念,记述前事,作为借鉴,教育后人。文字都是简短的,每条自成起讫。
我的唐人笔记,有十几种。宋人笔记有数十种。宋人的笔记,流传下来的这样多,是因为印刷术的进步。也因为有很长时期,国家太平无事。
这些书,有些是过去商务编印的丛书集成的零种,有些是涵芬楼校印的线装宋元笔记,有些是近年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的新印本。元、明、清的笔记,也有几十种。其中石印本的清人笔记,多已送人。但重要的著作,近年新整理的本子,还有不少。还有一些木版的笔记,大都是过去木版丛书的零种。其中知不足斋丛书零本最多。
既然购置了如许多的笔记,当然也看过一部分。我的印象是:唐人的笔记,多系名家作品,文笔好,内容也扎实,有意义,最可读。宋人的笔记,多出自名公臣卿,内容也充实,有史料价值。但有些已经杂乱起来,因此有高下之分。要之如司马光之《涑水纪闻》,欧阳修之《归田录》,识见,文笔,取材,都高人一等。因为这些大人物既能见闻大事,所记能存真,又有修养,对材料能取舍,有判断。不像后来明、清的一些笔记,以山野草茅,妄谈朝堂宫苑之事,辗转传闻,致有千里之失。笔记也像其他著作一样,越古老越可观,因所记材料宝贵也。明清笔记虽多,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汰,还处在一种糠米不分的状态。
有笔记式的小说,有小说式的笔记。如《夷坚志》,笔记式的小说也。如《东轩笔录》,则有很多条目,是小说式的笔记。
笔记以记载史实,一代文献典故为主,如宋之《东斋纪事》、《国老谈苑》、《渑水燕谈录》,所记史料翔实,为人称道。
如《梦溪笔谈》、《容斋随笔》,则以科学研究学术成绩,及作者之见解修养为人重视。
笔记,常常也有所谓秘本、抄本的新发见,然不一定都有多大价值。有价值之书,按一般规律,应该早有刊刻,已经广为流传,虽遭禁止,亦不能遏其通行。迟迟无刻本,只有抄本,自有其行之不远的原因。我向来对什么秘籍、孤本、抄本,兴趣不大。过去涵芬楼陆续印行之秘籍,实无多少佳作。
有的笔记,名声赫赫,印刷亦精,但也不一定就证明其杰出。如清之《两般秋雨庵随笔》,各种印本,一再发行,只为其文字浅近,内容亦为浅识者所喜而已。亦有虽系名家所记,然内容杂乱无章,比较零碎,如《随园随笔》。
元明笔记,就其内容规模而言,仍以《南村辍耕录》及《万历野获编》为佳。
笔记以内容真实客观,作者态度端正为主。文胜于质,不如质胜于文。金刘祁《归潜志》中,载《录崔立碑事》一则,对自己参与为叛将撰写碑记,详叙经过,自我反省。人以为诚信,推重其著作,所记史实,多为正史所收取。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多文过饰非之作,正与其处世为人同。然此等书,不可因人废言,认真察看,亦有可取之处。
清代的笔记虽然多,我认真地即是通篇读过的,有《啸亭杂录》、《永宪录》、《郎潜纪闻》等。《郎潜纪闻》共“三笔”,作者陈康祺。文字流畅,叙述亦生动,能读下去。但在第一部,发见两处墨笔眉批。一处记作者经历,眉批曰:“毫不知耻,抑何厚颜!”一处记他人事迹,眉批曰:“阁下愧此多矣,何仍作欺人语耶?”这恐怕是同时代人阅读时批注的,愤愤之情,溢于言表。当然不能根据两处眉批,就否定这部书的价值,但也不能怀疑,这种看来深知作者底细,推敲文字并揭疮疤的人,是出于“嫉妒”或是报复。总之,著述要修辞立诚,立身尤其要谨慎端正。
以上所谈,当然都是古道,会被时髦文士,看作四旧陈言。时髦文士,专攻时文,闻鸡起舞,举一反三。他们在“四人帮”时代,初露角刺,已经写下不少造谣生事,伤天害理的文章。有人至今秉性不改,仍以善观风向气色自居。对过去文字,不只无刘祁的良心发见,悔恨之辞,别人偶有触发,仍惯于结帮连伙,加以反噬。不怕云山罩,就怕老乡亲。
难得有知其老底之人,将其前前后后文字,汇编成册,批注点明。如此一来,或将使其通体虚伪善变之情状,暴露于读者眼前。
你想知道这先天八卦之数,为什么来的,那你必须要知道易经对吧
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文化 河图与洛书这两幅神秘图像,历来被认为是《易经》、阴阳五行乃至中华文明之源
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一句话但它们是什么样子,宋朝以前古籍文献一直未载,宋朝陈抟首次将失佚两千多年的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于后世,对此历代均有争议
河图
1987年在河南出土了形意墓,它距今约6500年。此墓的星象图中便有河图。据考证,此图内容可上溯至25000年前,可以认为,那时的人们已精通河图洛书之数。这证明了邵雍认为的“河图乃上古星图”的结论。
河图、洛书的各种图式有,刘氏河图、洛书与蔡氏河图、洛书还有万氏河图、洛书 这里我们不管,我们只要记住
先天八卦来自于河图
河图的口决是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 天七成之,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 天七成之 然后对应着先天八卦,从来得出先天八卦之数,
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
中国与先天八卦地理的特点
很好记,这就把太极图给画出来了,同时这也对应着我们中国地图上的先天地理位置特点
从而可以得出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来自于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来自于河图 河图是邵雍认为的“河图乃上古星图”的结论。
不用想的太复杂,用验证实践才知道这其中的原理是否正确
本文2023-08-03 18:21:1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