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肺纤维化中医研究治疗方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6收藏

浅析肺纤维化中医研究治疗方法,第1张

浅析肺纤维化中医研究治疗方法

 目前肺纤维化是目前临床难以治愈的疾病,西医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怎样分析肺纤维化中医研究治疗方法

  [摘要] 肺纤维化是现代临床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近年关于肺纤维化中医研究的文献报道,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中医治疗肺纤维化的现状以及优势。参考文献29篇。

  [关键词]肺纤维化;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综述

 肺纤维化也被称为间质性肺疾病,是以弥漫性肺泡单位肺泡炎症伴间质性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一组疾病,病因多种多样,多数肺纤维化都有共同的病理过程。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鄄brosis,IPF)是肺纤维化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IPF也被称为隐源性肺泡炎,是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和肺纤维化,广泛纤维化使肺组织变硬,顺应性降低[1],临床表现为渐进性、不可逆的呼吸困难和咳嗽,几乎所有的IPF患者最终死于呼吸衰竭。IPF患者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期为2~3年,比肺腺癌预后更差。目前用于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极少,我国只有吡非尼酮[2]被批准用于治疗IPF,但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对于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并不理想。肺移植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最有效手段,但由于供体来源受限制约了其应用。目前,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均已证实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确有疗效,且表现出不同于现代医学的特点和优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就中医对肺纤维化疾病的认识、治疗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1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名

 要从中医寻找治疗肺纤维化的方法就要首先了解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名以及病因病机。肺纤维化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干咳或咳痰、紫绀、杵状指以及活动后呼吸道症状加剧等,中医文献中大多将此类症状归属于中医的肺胀、咳嗽、肺痹、肺痿、喘等疾病。目前中医界对肺纤维化还没有统一的命名,近些年倾向于将肺纤维化归属于肺痹和肺痿。李菊莲等[3]认为肺纤维化发病早期,毛细血管充血而且管壁增生增厚,疾病晚期由于肺泡间质纤维化导致毛细血管减少或闭锁,这与中医肺痹脉络瘀闭、气血运行不畅甚至不通的病机相似,因此将肺纤维化归属于肺痹范畴。贾新华等[4]认为肺痹与肺纤维化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但在肺纤维化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存在气滞血瘀甚至痰瘀互结的病理,即痹的特征。朱雪等[5]则认为肺纤维化属于中医肺痿范畴,因为两者都是肺叶津液亏虚而致痿废不用,同时提出以“治痿独取阳明”的治则治疗肺纤维化。葛阳涛等[6]同样认为肺纤维化与张仲景提出的肺痿所具有的脉数、咳吐浊唾涎沫、短气等症状高度相似。此外,也有人提出肺纤维化是肺痿与肺痹两种病的综合,早期肺痹的症状比较明显,晚期肺痿的症状比较明显。笔者认为中医学病的概念与现代医学病的概念根本出发点不同,很难一一对应。不同肺纤维化患者,由于个人体质的不同或所处疾病的发展阶段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中医辨证可归属于中医学不同的病。现代医学讲的同一疾病可能分散于中医学很多病证之下,同理,中医的一个病证也可能是出现在具有共同或相似症状的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中,因此笔者认为肺纤维化中医病名的认定问题是次要的,关键是要应用中医独特理论体系去分析不同肺纤维化患者的病机以及演变规律,辨证施治,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2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

 肺纤维化虽然被普遍认为属于中医学肺痹和肺痿范畴,但病因病机多样复杂,文献报道各有侧重。姜良铎等[7]认为肺肾亏损,反复感受外邪以致痰瘀痹阻肺络是肺纤维化的病机。屈毓敏等[8]总结其病因病机为肺气不足,正气虚弱,邪浊犯肺,久之肺叶津液耗伤痿废不用。崔云等[9]认为本病初中期主要表现为肺痹,肺络不通,肺气阴两虚是该病的主要矛盾,在中晚期则以肺痿为主,痰瘀互结于肺络,肺叶失养为主要病机。刘晓明等[10]认为本病与先天、后天密切相关,是虚实夹杂之证。病机为先天和后天不足并且痰、瘀、毒邪气互结导致肺气不畅,肺络阻滞。兰智慧等[11]认为阳虚是肺纤维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病机之一,阳虚使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从而导致痰浊、水饮、瘀血闭阻肺络,故阳虚可以出现在肺纤维化的各个阶段,尤其是疾病后期。卢绪香等[12]认为本病病机是邪毒犯肺,导致肺气虚损,津液聚为痰液,血液停滞,最终导致肺虚痰瘀闭阻。而且指出“气运失常”即肺的宣降功能失常是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谭小丽等[13]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病邪之中瘀血既是该病的病理产物,又是该病新的致病因素,伴随疾病的始末,是主要的病理因素。临证时酌情配伍活血化瘀药可以明显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症状。袁佺等[14]提出肺纤维化以“肺虚络瘀”为基本病机。其中肺气阴虚、络虚为本,痰瘀阻络、热毒为标,并指出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肺脏气虚、气化不足则津液、血液停滞形成痰饮瘀血闭阻肺络。阴虚血少,血不载气,肺络失养亦致血瘀络闭。反之肺络阴津不行、血瘀日久更加重气虚和阴虚的程度。综上所述,虽然肺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复杂,但是中医临床普遍认为其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正气虚,不论是先天还是后天。不同的阶段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虚证,如早期主要表现为肺气虚,中期主要表现为脾肺气阴两虚,后期则主要表现为肾阳虚。当然由于体质不同,可能有的患者一开始就表现为阳虚。标实是痰浊、瘀血、毒邪阻滞肺络。本虚标实是肺纤维化的一个基本病机,在这个基本病机之下,由于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具体病机会有差异。临床应因人而异,遵循中医学辨证论治方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肺纤维化的辨治方法

 肺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复杂且变化多端,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刘玉庆等[15]认为益气活血法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随证加减,可选用玉屏风散及人参、黄芪、白术、党参等补肺益气;用丹参、川穹、当归、郁金、地龙等活血化瘀,配枳壳、苏梗等理气药以助行血。杨丽[16]将肺纤维化分为六型,辨证论治,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阴虚燥热证,以清肺、化痰、润燥为主,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证,则以补气化痰养阴为治法,用生脉散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应补气养阴,活血化瘀,用生脉散和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兼痰热证,治以补气养阴,清热化痰,用平喘固本汤和桑白皮汤加减治疗;阳虚水犯证,治以温阳化瘀利水,用真武汤和补肺汤加减治疗;阴阳两虚证,治以回阳救阴,益气复脉,用参附汤和生脉散加减治疗。郭刚[17]提出补益肺气、健脾化痰、补肾纳气、活血化瘀、宣降肺气五种治疗肺纤维化的治法,临床可辨证施治。他认为肺气虚是肺纤维化的病因又是病理结果,补益肺气应贯穿治疗的整个过程,可选用人参、太子参、黄芪、红景天、西洋参等药物治疗;脾为生痰之器,脾虚不运则致痰浊闭阻肺络,可选用陈皮、半夏、瓜蒌、胆南星、茯苓、白术、苍术等药物健脾化痰;临床上气阴两虚兼痰瘀阻络和脾肾阳虚兼痰瘀阻络两大证型中补肾纳气是关键治法,可选用山茱萸、麦冬、百合、枸杞子、紫菀、款冬花、核桃仁、蛤蚧、冬虫夏草、沉香、肉桂、磁石等;瘀血可致肺络闭阻,选用地龙、蜈蚣、土鳖虫、水蛭、鳖甲、莪术、三棱等药物活血化瘀;肺的宣发肃降失常是所有肺病的共同病机,应宣降肺气,开合气机,可选用杏仁、苏子、前胡、桔梗、麻黄、五味子、白果等药物。邱颂平[18]认为用活血化瘀药治疗肺纤维化至关重要,在疾病早期就应该足量使用,丹参、当归、川穹、三七、桃仁、红花、银杏叶、三棱、莪术、水蛭为其基本选择。在活血化瘀的同时根据兼证进行药物加减,如风热邪毒犯肺者加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野菊花、鱼腥草、柴胡、葛根等发表解毒药;痰热壅肺者加石膏、黄芩、天花粉、半夏、桔梗、杏仁、浙贝母等清热化痰、宣肺平喘药;心肺气虚者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等;气阴两虚者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生地黄、玄参、麦冬等;心脾肾阳虚水泛者用附子、桂枝、细辛、干姜、肉桂、大腹皮、五加皮、猪苓、泽泻等;阴阳俱虚者加附子、干姜、肉桂、补骨脂、巴戟天、熟地黄、麦冬、枸杞子、人参等。张学燕[19]根据金水相生理论,提出从肾论治肺纤维化,肺肾皆虚者,宜肺肾双补,纳虚逆之气,用金匮肾气丸和生脉散加减;肾虚肺实,宜补肾镇肺用金匮肾气丸和苏子降气汤等加减。刘家升等[20]指出本病宜早期治疗,治疗总原则是补益肺肾、活血化瘀。认为该病早期以痰瘀阻滞为主要特点,治疗以祛痰化瘀为主,同时不忘补虚;慢性迁延期多有正虚邪实的特点,此时当通补兼施以补为主,以久病当缓攻为原则寓通于补,使补不留邪以恢复脏腑功能。魏亚东等[21]将肺纤维化分为六个阶段:初期肺气不足,风邪犯肺,以干咳、咳少许白痰、舌淡红、苔薄白、脉浮为主要特点,止嗽散加减治疗;急性期痰热壅肺,肺失清肃,以咳声重浊、咳大量黄痰、胸闷、舌红苔黄、脉滑数为主症,清金化痰丸加减治疗;进展期痰瘀内阻,以呼吸困难、咳痰、咯血、口唇颜面紫绀、舌暗、脉弦滑为主症,血府逐瘀汤合六君子汤化裁治疗;迁延期肺肾双亏,以不动而喘、动则喘甚、咳声频频、极度乏力、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沉细为主症,养阴清肺汤或百合固金汤加七味都气汤化裁治疗,此期出现的虚寒型则以畏寒、咳痰清稀、大便溏、舌淡、苔白、脉沉为主症,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终末期肺络心脉皆闭阻、肾气大虚、气血阴阳严重失调,治疗颇为棘手,预后不佳,急则治其标。辨证分型分期治疗是基本思想,临床不应受已有分型的束缚,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同对待,个性治疗。

  4肺纤维化的中医专方治疗

 由于肺纤维化病因病机的复杂性,临床有时很难分型,此时医家多根据临床实验研究专方治疗。王凯等[22]自拟养阴益气方治疗肺纤维化,通过临床观察服用养阴益气方治疗肺纤维化总有效率高于口服泼尼松治疗。方剂组成为麦门冬汤去人参、甘草、大枣、粳米,加白术、百合、黄芪、党参、北沙参、生地黄、玉竹、五味子、川贝母、紫菀、竹茹。吴之煌等[23]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自拟补肺活血汤(生黄芪、党参、红花、浙贝母、丹参、川穹、当归、百合、白果、炒枳壳、紫苏子、薤白)加减治疗3个月,在临床总疗效、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等方面均优于单纯的口服泼尼松治疗,而且相对安全副作用小。杨洁[2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发现动脉血气、肺功能、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李颖等[25]实验观察发现肺痿冲剂治疗肺纤维化临床疗效十分明显。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口服肺痿冲剂(西洋参、三七、山萸肉、五味子、紫菀、麦冬、银杏叶、炙甘草)治疗,治疗两个月后发现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张桂才等[26]实验研究发现用虎芪活血汤(虎杖、生黄芪、丹参、当归、陈皮、甘草等)加减治疗肺纤维化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激素治疗,而且安全、费用低。支开叶[27]对54例肺纤维化患者除常规抗感染及吸氧等基础治疗外,分组采用糖皮质激素与肺纤方(五味子、干姜、黄芩、柴胡、党参、半夏、炙甘草、天花粉、桔梗、桂枝、瓜蒌仁等)加减治疗,两个月后发现肺纤方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糖皮质激素对照组。侯从岭等[28]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基础治疗加口服强的松,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培元活血方(补骨脂、熟地黄、山茱萸、*羊藿、当归、丹参、地龙、黄芪、麦冬等)。两组同时给予相同的营养支持,治疗两个月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除了方药治疗外李戎[29]充分论证了艾灸肺俞、膏肓俞治疗肺纤维化的合理性:肺俞主治肺部疾患,膏肓主治脏腑虚损性疾病,且艾灸本身就功在于补。临床实践证明艾灸肺俞和膏肓俞确有明显疗效。本法是塞因塞用之举,以补代攻即通过扶阳补气来疏通经络。

  5小结

 肺纤维化是目前临床难以治愈的疾病,西医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而中医学在治疗肺纤维化方面却展现出了明显优势。中医治疗思路与现代医学不同,中医把肺纤维化发生看成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以后,导致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形成,治疗也从恢复机体的动态平衡入手,这一方法和目的不是在于消灭致病因素,而是通过激发人体自身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以祛除外邪、恢复正常脏腑功能而治愈疾病。根据中医理论,肺纤维化的病位在肺,但与脾、肾、肝、心、大肠等脏腑密切相关。目前中医界已经对肺纤维化病机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即本病病机是正气亏虚、痰瘀阻络的虚实夹杂。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痰液的生成与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有关,脾肺虚弱则痰湿内生,此情应脾肺同治。肾主水,肾功能失常同样可以导致痰浊的生成;肾主纳气,年老肾亏者,肾不纳气表现为呼吸困难,动则喘甚,此时应肺肾同治。根据五行相克原理,肝属木,肺属金,素体肝火旺盛加之患者因病情而急躁导致肝气不疏,会引起“木火刑金”,出现肝火犯肺证,导致肺气虚弱以及痰瘀的形成,此时应肝肺同治。肺纤维化后期宗气大虚,不能助心行血,出现心律加快甚则水肿,此时应肺心同治。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浊气不降可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影响水液代谢形成痰浊,此时应肺肠同治。总之,肺纤维化是多个脏腑的病变,本文所呈现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案只是一部分,临床治疗要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相结合,本着同病异治和五脏一体的原则辨证施治,以突出个体化治疗的特色。

;

中医秋季养生的特点: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合适。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起居养生: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精神养生: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是秋季养肺的一个好方法。

饮食养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猕猴桃、白萝卜、白梨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肺,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运动养生: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爬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

药物养生: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房事养生:秋季应注意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秋季,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各家论述 5 肺痈的病因病机 51 感受风热 52 痰热素盛 53 内因 6 肺痈的发病机理 7 肺痈的症状 8 类证鉴别 81 风温 82 肺痿 9 肺萎的诊断 10 肺痈的辨证治疗 101 初期 1011 肺痈初期的症状 1012 证候分析 1013 治法 1014 治疗肺痈初期的方药 102 成痈期 1021 肺痈成痈期的症状 1022 证候分析 1023 治法 1024 治疗肺痈成痈期的方药 103 溃脓期 1031 肺痈溃脓期的症状 1032 证候分析 1033 治法 1034 治疗肺痈溃脓期的方药 104 恢复期 1041 肺痈恢复期的症状 1042 证候分析 1043 治法 1044 治疗肺痈恢复期的方药 11 肺萎的其他疗法 111 验方 12 预后 13 肺萎的预防 14 文献摘录 1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肺痈的穴位 2 治疗肺痈的方剂 3 治疗肺痈的中成药 4 肺痈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肺痈 1 拼音

fèi yōng

2 英文参考

abscess of lu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ung absces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肺痈(abscess of lung[1]、lung abscess[2])为病名[3],又名肺雍[3]。是指以骤起发热,咳嗽,胸痛,咯腥臭脓血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2]。即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症证[4]。属于内痈之一[4]。《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解释说:“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㿉也。”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4]。

肺痈的特征为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病因风热犯肺,或痰热素盛,以致热伤肺气,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肉腐血败,成痈化脓[4]。

辨证为病位在肺,属于实热证候。根据病理演变过程,可分初期(表证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如邪恋正虚,则转成慢性。[4]

治疗应以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为主。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在束成脓前应予大剂清肺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脓者当解毒排脓,按照“有脓必排”的要求,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脓毒清除后,再予补虚养肺。[4]

在痈脓甫溃时,蓄结之脓毒尚盛,邪气仍实,决不能忽视脓毒的清除,脓毒去则正自易复,若早予补敛,反致助邪,延长病程,即使见有虚象,亦当分清主次,酌情兼顾。恢复期虽属邪衰正虚,阴气内伤,应以清养补肺为主,扶正以托邪,但仍需防其余毒不净,适当佐以解毒排脓之品。若溃后脓痰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或腥臭脓血迁延日久,反复不尽,时轻时重,此为邪恋正虚,脓毒未净,虚实错杂,提示复燃或转为慢性,更须重视解毒排脓之法。[4]

一般而言,溃脓期是病情顺与逆的转折点。溃脓阶段若发生大量咳血、咯血,应警惕出现血块阻塞气道;或气随血脱的危象,当按照“血证”治疗,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脓溃后流入胸腔,是为严重的恶候。此外如迁延转为慢性,有手术指征者,可请外科处理。[4]

4 各家论述

肺痈首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该篇有“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的记载。并提出“始萌可救,脓成则死”的预后判断,以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同时还指出成脓者治以排脓,未成脓者治以泻肺,分别制订了相应的方药。后世各家又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如《备急千金方》创用苇茎汤以清热排脓;《张氏医通·肺痈》认为应“乘初起时极力攻之”;《杂病源流犀烛》力主“清热涤痰”为原则;《医门法律》倡议“以清肺热,救肺气”为要著;《外科正宗》根据病机演变及证候表现,提出初起在表者宜散风清肺,已有里热者宜降火抑阴,成脓者宜平肺排脓,脓溃正虚者宜补肺健脾等治疗原则。当前在辨病施治方面,又进一步取得新的经验。[4]

5 肺痈的病因病机

肺痈多由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化热蕴肺,肺受热灼,热壅血瘀,郁久腐败化脓所致[3]。

肺痈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主要从外因立论,认为本病的形成,是因“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诸病源候论·肺痈候》强调正虚是外邪乘袭致病的重要内因,提出“肺主气,候皮毛,劳伤血气,腠理则开,而受风寒,其气虚者,寒乘虚伤肺,寒搏于血,蕴结成痈,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的论说。后世又进一步认识到与内因有关,如《外科精要》认为“由食啖辛热炙煿,或酣饮热酒,燥热伤肺所致”,《张氏医通·肺痈》指出“或挟湿热痰涎垢腻蒸*肺窍,皆能致此”。[4]

《医门法律》卷六:“肺痈由五脏蕴祟之火,与胃中停蓄之热,上乘乎肺,肺受火热熏灼,即血为之凝,血凝即痰为之裹,遂成小痈。”

51 感受风热

多为风热上受,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或因风寒袭肺,未得及时表散,内蕴不解,郁而化热。《张氏医通·肺痈》曾说:“肺痈者由感受风寒,未经发越,停留胸中,蕴发为热。”肺脏受邪热薰灼,肺气失于清肃,血热壅聚所致。[4]

52 痰热素盛

[4]

平素嗜酒太过,恣食辛辣煎炸炙赙厚味,蕴湿蒸痰化热,或原有其他宿疾,肺经及他脏痰浊瘀热蕴结日久,薰蒸于肺而成。

如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痈》即曾指出“此症系肺脏蓄热,复伤风邪,郁久成痈”。

53 内因

劳累过度,正气虚弱,则卫外不固,外邪容易乘袭,原有内伏之痰热郁蒸,是致病的重要内因[4]。

6 肺痈的发病机理

肺痈病变部位在肺,病理性质主要为邪盛的实热证候。因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络损伤,脓疡溃破外泄,其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热壅血瘀。《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即曾指出“肺痈属在有形之血”,《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欬喘门》也认为“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成脓”,明确地突出“瘀热”的病理概念。[4]

其病理演变过程,可以随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表现为初(表证)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等不同阶段。初期,因风热之邪侵犯卫表,内郁于肺,肺卫同病,蓄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证;成痈期为邪热壅肺,蒸液成痰,气分之热毒浸*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壅血瘀,蕴酿成痈,表现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瘀热毒蕴肺之候;溃脓期,为痰热与瘀血壅阻肺络,肉腐血败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恢复期,为脓疡内溃外泄之后,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继则正气逐渐恢复,痈疡渐告愈合。如溃后脓毒不尽,邪恋正虚,每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病势时轻时重而转为慢性。如《张氏医通·肺痈》即有“肺痈溃后,脓痰渐稀,气息渐减,忽然臭痰复盛,此余毒未净,内气复发……但虽屡发而势渐轻可,可许收功,若屡发而痰秽转甚,脉形转疾者终成不起也”的论述。[4]

7 肺痈的症状

肺痈症见发热振寒,咳嗽,胸痛,气急,甚则咳喘不得平卧,吐出腥臭脓性粘痰,或咳吐脓血等[3]。

8 类证鉴别 81 风温

由于肺痈初期与风温极为类似,故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风温起病多急,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但肺痈之振寒,咯吐浊痰明显,喉中有腥味,特别是风温经正确及时治疗后,多在气分而解,如经一周身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应进一步考虑肺痈之可能。[4]

82 肺痿

肺痿、肺痈两者同属肺部疾患,症状也有其相似之处,故在《金匮要略方论》中把这两种病证并列于一篇加以讨论,以资鉴别和了解其相互关系。具体言之,肺痿、肺痈虽然同为肺中有热,但肺痈为风热犯肺,热壅血瘀,肺叶生疮,病程短而发病急,形体多实,消瘦不甚,咳吐脓血腥臭,脉数实;肺痿为气阴亏损,虚热内灼,或肺气虚冷,以致肺叶痿弱不用,病程长而发病缓,形体多虚,肌肉消瘦,咳唾涎沫,脉数虚。两者一实一虚,显然有别。另一方面,若肺痈久延不愈,误治失治,痰热壅结上焦,薰灼肺阴,也可转成肺痿。如《外科正宗·肺痈论》云:“久嗽劳伤,咳吐痰血,寒热往来,形体消削,咯吐瘀脓,声哑咽痛,其候传为肺痿。”明确指出肺痈转为肺痿,标志着病情的由浅入深,由实转虚。[4]

9 肺萎的诊断

对于肺痈病的诊断,古代有倡用验痰法者,如《医学入门·痈疽总论》曾说:“咳唾脓血腥臭,置之水中即沉。”明·王绍隆《医灯续焰·肺痈脉证》记载“凡人觉胸中隐隐痛,咳嗽有臭痰,吐在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4]

试验口味也可有助于诊断,《张氏医通·肺痈》说:“肺痈初起,疑似未真,以生大豆绞浆饮之,不觉腥味,便是真候。”《红炉点雪·肺痿肺痈》也有“口啖生豆不腥”的记载。[4]

此外,慢性病变还可见“爪甲紫而带弯”,指端呈鼓槌样[4]。

10 肺痈的辨证治疗

肺痈主要是风热火毒,壅滞于肺,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成痈,故治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为法[4][3]。选用《备急千金要方》苇茎汤、清金饮、麦冬平肺饮、葶苈大枣泻肺汤、元参清肺饮等方[3]。

咳吐脓血者,用排脓散、《金匮要略方论》桔梗汤,酌加鱼腥草、野乔麦根等药[3]。

如日久伤及气阴,治宜养阴益气,清热化痰,可用桔梗杏仁煎、《严氏济生方》桔梗汤等[3]。本病与肺脓疡、肺坏疽等相似[3]。

肺痈发病多急,常突然出现恶寒或寒战,高热,午后热甚,咳嗽胸痛,咯吐粘浊痰,经过旬日左右,咳痰增多,咯痰如脓,有腥臭味,或脓血相兼,甚则咯血量多,随着脓血的大量排出,身热下降,症状减轻,病情有所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如脓毒不净,持续咳嗽,咯吐脓血臭痰,低烧,出汗,形体消瘦者,则为转入慢性。

辨证总属实热证候,为热毒瘀结在肺,成痈酿脓,故发病急,病程短,邪盛证实。临床一般多按病程的先后各个阶段,分为初期(表证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以作为分证的依据。

治疗当以祛邪为原则,采用消热解毒,化瘀排脓的治法,脓未成应着重清肺消痈,脓已成需排脓解毒。具体处理可根据先后病机演变过程的各个病期,分别施治,有时还当有主次的配伍合用。初期治以清肺散邪;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溃脓期,应排脓解毒;恢复期,阴伤气耗者养阴益气,如久病邪恋正虚者,当扶正祛邪。

101 初期

肺痈·初期(initial stage of lung abscess[2])是指风热袭表犯肺,以恶寒,发热,咳嗽,胸痛,咳则痛甚,呼吸不利,咯白色黏痰,痰量日渐增多,苔薄黄,脉浮数而滑为主要表现的初期肺痈[5]。

1011 肺痈初期的症状

肺痈初期者,恶寒发热,咳嗽,咯白色粘沫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4]

1012 证候分析

风热初客,卫表不和,故见寒热表证,风热犯肺,肺气失于宣肃,而见咳嗽、胸痛、咯痰粘白。风热上受,则口干鼻燥。风热在表,故苔薄黄,脉浮滑数。[4]

1013 治法

清肺解表[4]。

1014 治疗肺痈初期的方药

银翘散(《温病条辨》):金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薄荷、荆芥穗、桔梗、甘草、竹叶、鲜芦根

银翘散为辛凉解表之剂,功能疏散风热,轻宣肺气。药用银花连翘、芦根、竹叶疏风清热;桔梗、甘草、牛蒡子宣肺气、化痰止咳。荆芥、豆豉、薄荷解表,适宜表证轻者。内热转甚者,加生石膏、炒黄芩以清肺。咳甚痰多加杏仁、川贝母、前胡、桑皮、冬瓜子、枇杷叶。胸痛呼吸不利,加瓜蒌皮、广郁金。[4]

102 成痈期

肺痈·成痈期(abscess formation stage of lung abscess[2])是指邪热蕴肺,血脉瘀阻,以壮热不退,咳嗽气急,咳吐黄稠浓痰,气味腥臭,胸胁疼痛,转侧不利,烦躁不安,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洪数为主要表现的成痈期肺痈[5]。

1021 肺痈成痈期的症状

肺痈成痈期者,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苔黄腻,脉滑数[4]。

1022 证候分析

邪热从表入里,热毒内盛,正邪交争,故壮热、振寒、汗出、烦躁。热毒壅肺,肺气上逆,肺络不和,则咳嗽气急胸痛。痰浊瘀热郁蒸成痈,则咯吐黄浊痰,喉中有腥味。热入血分,耗津伤液,故口干咽燥而渴不多饮。痰热内盛,故苔黄腻,脉滑数。[4]

1023 治法

清肺化瘀消痈[4]。

1024 治疗肺痈成痈期的方药

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鲜芦根、薏苡仁、冬瓜仁、桃仁

如金解毒散(《景岳全书》):桔梗、甘草、黄芩、黄连、黄柏、山栀

苇茎汤重在化痰泄热,通瘀散结消痈,如金解毒散则以降火解毒,清肺消痈为长。药用苡仁、冬瓜仁、桃仁、桔梗化浊行瘀散结;甘草、芦根清肺解毒消痈;黄芩、黄连、山栀清火泻热。另可加入银花、红藤、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咯痰黄稠,酌配桑白皮、瓜蒌、射干等清化之品。如痰浊阻肺,咳而喘满,咯痰脓浊量多,不得卧者,当泻肺泄浊,加葶苈子。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严重,可合犀黄丸[367]以解毒化瘀。[4]

103 溃脓期

肺痈·溃脓期(rupture stage of lung abscess[2])是指热壅血瘀,血败肉腐,以咳吐大量脓痰,或如米粥,或痰血相兼,腥臭异常,胸中烦满而痛,身热,面赤,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主要表现的溃脓期肺痈[5]。

1031 肺痈溃脓期的症状

肺痈溃脓期者,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数实[4]。

1032 证候分析

血败肉腐,痈脓内溃外泄,故陡然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热毒瘀结,肺损络伤则咯血,脓毒蕴肺,肺气不利,则胸中烦满而痛,气喘,热毒内蒸,故身热,面赤,烦渴,苔黄腻,质红或降,脉滑数或数实。[4]

1033 治法

排脓解毒[4]。

1034 治疗肺痈溃脓期的方药

加味桔梗汤(《医学心悟》):桔梗、甘草、贝母、橘红、银花、苡仁、葶苈子、白及

加味桔梗汤功能清肺化痰,排脓去壅。桔梗为排脓之主药,用量宜大;苡仁、页母、橘红化痰散结排脓;银花、甘草清热解毒;白芨凉血止血。另可加鱼腥草、野养麦根、败酱草、黄芩清热解毒排脓。咯血酌配丹皮、山栀、藕节、白茅根、三七等加强凉血止血。烦渴可配天花粉,知母。津伤明显,口干舌红,可加沙参、麦冬。气虚不能托脓,加生黄芪补气托毒。胸部满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可予桔梗白散[273]峻驱其脓,每服06克,药后其脓可吐下而出,如下不止,饮冷水一杯。因本方药性猛烈,峻下逐脓的作用甚强,一般不宜轻易使用,体弱者禁用。[4]

104 恢复期

肺痈·恢复期(recovery stage of lung abscess[2])是指正虚邪恋,阴伤气耗,以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渐减少,或有胸胁隐痛,短气,自汗,盗汗,心烦,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细数为主要表现的恢复期肺痈[5]。

1041 肺痈恢复期的症状

肺痈恢复期者,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血渐少,臭味亦减,痰液转为清稀,精神渐振,食纳好转,或见胸胁隐痛,难以久卧,气短,自汗,盗汗,低烧,午后潮热,心烦,口燥咽干,面色不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或见咳嗽,咯吐脓血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4]

1042 证候分析

脓溃之后,邪毒已去,故热降咳轻,脓痰日少,痰转清稀,神振纳佳,但因肺损络伤,溃处未敛,故胸胁隐痛,难以久卧。肺气亏虚则气短,自汗。肺阴耗伤,虚热内灼则盗汗,低烧,潮热,心烦,口干。正虚未复,故面色不华,形瘦神疲。气阴两伤故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或细数无力。若邪恋正虚,脓毒不尽,则转为慢性病变。[4]

1043 治法

养阴补肺[4]。

1044 治疗肺痈恢复期的方药

沙参清肺汤(验方):北沙参、生黄芪、太子参、合欢皮、白及、生甘草、桔梗、苡仁、冬瓜子

桔梗杏仁煎(《景岳全书》):桔梗、杏仁、甘草、银花、贝母、枳壳、红藤、连翘、夏枯草、百合、麦冬、阿胶

沙参清肺汤功能益气养阴,清肺化痰,为恢复期调治之良方;桔梗杏仁煎养肺滋阴,兼清脓毒。药用沙参、麦冬、百合滋阴润肺;太子参、黄芪益气生肌;象贝母、冬瓜子清肺化痰;阿胶、白芨养阴止血;桔梗、甘草清热解毒排脓。如有低热,可酌配功劳叶、青蒿、白薇、地骨皮。如食纳不振、便溏,当培土生金,酌配白术、山药、茯苓;咳吐脓血不净,可酌配白蔹。若邪恋正虚,咯痰腥臭脓浊,反复迁延日久不净,当扶正祛邪,配合排脓解毒法,酌加鱼腥草、野荞麦根、败酱草。[4]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1 肺萎的其他疗法 111 验方

治疗肺萎的简验方亦甚多,兹选数则,以备参考应用:

陈芥菜卤每服半茶杯,一日2~3次,炫热服,亦可用沸豆浆冲服,脓尽为度。[4]

鲜薏苡根适量,捣汁,炖热服,日三次,或加红枣煨服,能下臭痰浊脓[4]。

鲜构树根皮(桑科植物构树)洗净,切碎,用量一斤,加水四斤,煎至二斤,一日三次分服,连服1~2周。愈后忌辛辣及臭卤百日[4]。

荷叶适量,煎浓汁,稍加白蜜服之[4]。

野养麦根茎:洗净晒干,去根须,切碎,以瓦罐盛干药半斤,加清水或黄酒1250毫升,罐口用竹箬密封,隔水文火蒸者三小时,最后得净汁约1000毫升(25%),加防腐剂备用。成人每服30~40毫升,一日三次,儿童酌减。一般病例用水剂,如发热,臭痰排不出或排不尽,经久不愈,采用酒剂,亦可用野荞麦根茎60克煎服,日一剂,但效果较差。[4]

12 预后

凡患本病如能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在成痈期能得到部分消散,则病情较轻,疗程较短。老人、儿童和饮酒成癖者患之,因正气虚弱,或肺有郁热,须防其病情迁延生变。[4]

溃脓期是病情顺和逆的转折点:①顺证溃后声音清朗,脓血稀释而渐少,臭味亦减,饮食知味,胸肋稍痛,身体不热,坐卧如常,脉缓滑。②逆证溃后音嗄无力,脓血如败卤,滃臭异常,气喘,鼻煽,胸痛,坐卧不安,饮食少进,身热不退,颧红,爪甲青紫带弯,脉短涩或弦急,为肺叶腐败之恶候。如《张氏医通·肺痈》即曾指出:“若喘鸣不休,唇反,咳吐脓血,色如败卤,滃臭异常,正气大败,而不知痛,坐不得卧,饮食难进,爪甲紫而带弯,手掌如枯树皮,面艳颧红,声哑鼻煽者不治。”“肺痈初起,脉不宜数大,溃后最忌短濇,脉缓滑面白者生,脉弦急面赤者死。”[4]

13 肺萎的预防

在预防方面,凡属肺虚或原有其它慢性疾患,肺卫不固,易感外邪者,当注意寒温适度,起居有节,以防受邪致病;并禁烟酒及辛辣炙煿食物,以免燥热伤肺。一旦发病,则当及早治疗,力求在成脓前得到消散,或减轻病情。[4]

对于肺痈患者的护理,应做到安静卧床休息,每天观察记录体温、脉象的变化,咳嗽情况,咯痰的色、质、量、味,注意室温的调节,做好防寒保暖,以防复感。在溃脓期可根据肺部病位,予以 引流,如见大量咯血,应警惕血块阻塞气道,按“咳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4]

饮食宜食清淡蔬菜,不宜过咸,忌油腻厚味。发热者,可予半流质,多吃水果,如橘子、梨、枇杷、萝卜等,均有润肺生津化痰的作用,每天可用薏米煨粥食之,并取鲜芦根煎汤代茶。禁食一切辛辣 物品,如大椒、葱、韭菜,忌海羶发物,如鲞鱼、黄鱼、虾子、螃蟹等。吸烟饮酒者,一律均须戒除。[4]

14 文献摘录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张氏医通·肺痈》:“肺痈危证。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庶可救疗……慎不可用温补保肺药,尤忌发汗伤其肺气……若溃后大热不止,时时恶寒,胸中隐痛,而喘汗面赤,坐卧不安,饮食无味,脓痰腥秽不已者难治,若喘鸣不休,唇反,咯吐脓血,色如败卤,瀚臭异常,正气大败,而不知痛,坐不得卧,饮食难进,爪甲紫而带弯,手掌如枯树皮,面艳颧红,声哑鼻煽者不治。”

《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凡治肺痈病,以清肺热,救肺气,俾其肺叶不致焦腐,其生乃全。故清一分肺热,即存一分肺气,而清热必须涤其壅塞,分杀其势于大肠,令秽浊脓血日渐下移为妙。”

《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肺痈,肺热极而成病也,其症痰中腥臭,或带脓也,皆缘土虚金弱,不能生水,阴火烁金之败症,故补脾亦是要著,而其治之法,如初起,咳嗽气急,胸中隐痛,吐脓痰,急平之,或咳吐脓痰,胸膈胀满,喘气,发热,急清之,或病重不能卧,急安之,或已吐脓血,必以去脓补气为要。无论已成未成,总当清热涤痰,使无留壅,自然易愈,凡患肺痈,手掌皮粗,气急脉数,颧红鼻煽,不能饮食者,皆不治。”

《类证治裁·肺痈》:“肺痈毒结有形之血,血结者排其毒。”“肺痈由热蒸肺窍,致咳吐臭痰,胸胁刺痛,呼吸不利,治在利气疏痰,降火排脓。”

《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欬喘门》:“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成脓……初用疏瘀散邪泻热,可冀其不成脓也,继用通络托脓,是不得散而托之,使速溃也,再用排脓泄热解毒,是既溃而用清泄,使毒热速化而外出也,终用清养补肺,是清化余热,而使其生肌收口也。”

15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科属 4 疾病概述 5 症状 6 病因病机 7 诊断要点 8 辨证分析 9 分类 91 肺炎喘嗽·常证 92 肺炎喘嗽·变证 10 辨证分型 101 肺炎喘嗽·风寒袭肺证 102 肺炎喘嗽·风热犯肺证 103 肺炎喘嗽·痰热壅肺证 104 肺炎喘嗽·阴虚肺热证 105 肺炎喘嗽·肺脾气虚证 106 肺炎喘嗽·心阳虚衰证 107 肺炎喘嗽·邪陷厥阴证 11 辨证论治 111 风寒闭肺 1111 证见 1112 治法 1113 方药 112 风热闭肺 1121 证见 1122 治法 1123 方药 113 痰热闭肺 1131 证见 1132 治法 1133 方药 114 阴虚肺热 1141 证见 1142 治法 1143 方药 115 肺脾气虚 1151 证见 1152 治法 1153 方药 116 心阳虚衰 1161 证见 1162 治法 1163 方药 117 邪陷心肝 1171 证见 1172 治法 1173 方药 118 其他疗法 12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肺炎喘嗽的穴位 2 治疗肺炎喘嗽的方剂 3 治疗肺炎喘嗽的中成药 4 肺炎喘嗽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肺炎喘嗽 1 拼音

fèi yán chuǎn sòu

2 英文参考

pneumonia with dyspneic coug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疾病科属

儿科

4 疾病概述

肺炎喘嗽(pneumonia with dyspneic cough[1])为病证名[2]。是指发生于小儿的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为常见症的肺部感染性疾病[1]。出《麻疹活人全书》。系小儿常见病[2]。

肺炎喘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症。相当于西医的支气管肺炎。

5 症状

临床以热、咳嗽、呼吸急促为特点[2]。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为多见,好发于婴幼时期[2]。

6 病因病机

在麻疹、感冒或其他疾病的过程中,由于先后天不足,如佝偻病,营养不良,亦易并发和继发[2]。以寒温失常,外感风寒,风温之邪为主要发病因素,而以风温之邪为多见[2]。

风寒仅见于初期,寒邪化热,故温热占其主要地位[2]。肺为娇脏,性喜清肃,主呼吸[2]。寒温之邪从口鼻而入,郁于肺经,轻则为咳,重则为喘[2]。

如因温邪化火,寒邪化热,炼液为痰,痰阻气逆,从而导致呼吸困难,产生气促[2]。或因邪郁肺闭,气失宣通,气阻则血滞,故在气急鼻煽的同时,可伴见颜面、口唇、肢端等青紫发绀[2]。

心主血脉,肝为藏血之脏,在重证病例中,由于气闭血滞而发生心阳虚衰,肝脏肿大等危象[2]。如因热毒炽盛,内陷营分、血分者,可见昏迷、抽搐等[2]。若体虚邪恋,可使肺部病变迁延难愈[2]。

7 诊断要点

1、肺炎喘嗽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麻疹之后。

2、肺部听诊有中小水泡音,X线检查呈点片状阴影或肺纹理增粗。

8 辨证分析

肺炎喘嗽的形成,主要因外邪侵犯于肺,肺气失宣,郁而化热,灼津为痰,痰阻肺络,壅塞气道,不得宣通,故证见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鸣。其病位主要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若正气不足,邪毒内陷,便可出现阳气衰脱,或气阴两伤之证。病重体弱,正虚邪恋,常致病情缠绵不愈。辩证应首辩常证与变证,次辩证之寒热虚实。风寒闭肺,风热闭肺为疾病之早期,病症较轻,邪多在卫分,痰热闭肺为疾病之中期,病症较重,邪多在气分或气血分,这三者均为常证。痰火内窜,心肝之昏迷抽搐,及心阳不振,心阳虚脱之神萎,呼吸浅促,唇周青紫,肢冷脉微,均属变证。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是以宣肺定喘、清热化痰为主。痰多者首应涤痰,喘甚者应予平喘,肺热者宜清肺泄热,病久气阴耗伤者则宜补气养阴。

9 分类 91 肺炎喘嗽·常证

肺炎喘嗽·常证(regular case of pneumonia with dyspneic cough[1])是指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为主要表现的普通病情的肺炎喘嗽[3]。

92 肺炎喘嗽·变证

肺炎喘嗽·变证(deteriorated case of pneumonia with dyspneic cough[1])是指以发热,咳嗽,气急,伴有突然面色苍白,心悸烦躁,发绀憋气,或神昏谵语,口噤抽搐的病情严重的肺炎喘嗽[3]。

10 辨证分型 101 肺炎喘嗽·风寒袭肺证

肺炎喘嗽·风寒袭肺证(pneumonia with dyspneic cough with syndrome of windcold invading lung[1])是指风寒侵袭,肺气不宣,以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为常见症的肺炎喘嗽证候[3]。

102 肺炎喘嗽·风热犯肺证

肺炎喘嗽·风热犯肺证(pneumonia with dyspneic cough with syndrome of windheat invading lung[1])是指风热侵袭肺卫,以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为常见症的肺炎喘嗽证候[3]。

103 肺炎喘嗽·痰热壅肺证

肺炎喘嗽·痰热壅肺证(pneumonia with dyspneic cough with syndrome of phlegmheat congesting lung[1])是指痰热互结,壅闭于肺,以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憋闷,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肺炎喘嗽证候[3]。

104 肺炎喘嗽·阴虚肺热证

肺炎喘嗽·阴虚肺热证(pneumonia with dyspneic cough with 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and lung heat[1])是指因久咳久热,耗伤肺阴,余邪留恋不去,以低热,盗汗,面色潮红,口唇樱红,干咳无痰,舌红而干,苔光或花剥,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肺炎喘嗽证候[3]。

105 肺炎喘嗽·肺脾气虚证

肺炎喘嗽·肺脾气虚证(pneumonia with dyspneic cough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lung and spleen[1])是指正虚未复,余邪留恋,肺脾气虚,以低热起伏不定,面色苍白无华,动则汗出,咳嗽乏力,喉中有痰,纳呆,大便溏薄,甚则足面浮肿,舌淡,苔白滑,脉细软为常见症的肺炎喘嗽证候[3]。

106 肺炎喘嗽·心阳虚衰证

肺炎喘嗽·心阳虚衰证(pneumonia with dyspneic cough with syndrome of heart yang exhaustion[1])是指肺气严重闭塞,影响心血运行,心阳不运,以突然面色苍白,口唇肢端青紫发绀,呼吸困难加重,额汗不温,四肢厥冷,烦躁不宁,右胁下肝脏肿大,舌淡紫,苔薄白,脉微欲绝为常见症的肺炎喘嗽证候[3]。

107 肺炎喘嗽·邪陷厥阴证

肺炎喘嗽·邪陷厥阴证(pneumonia with dyspneic cough with syndrome of pathogen invading Jueyin[1])是指邪热炽盛,内陷厥阴,以壮热,神昏谵语,四肢抽动,口噤,项强,二目上视,舌红,苔黄腻,脉细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为常见症的肺炎喘嗽证候[3]。

11 辨证论治

初期寒邪犯肺,宜辛温宣肺,用三拗汤[2]。属温热者,则宜辛凉,用麻杏石甘汤[2]。痰喘者,宜定喘涤痰,用定喘汤[2]。毒热偏重,宜清热解毒,用三黄石膏汤[2]。正虚邪盛,导致心阳虚脱者,宜回阳固脱,用参附汤[2]。青紫郁血明显,肝脏肿大者,酌加丹参、桃仁、红花,以活血通络,化瘀生新[2]。

111 风寒闭肺 1111 证见

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急,痰白而稀,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质不红,指纹青,多在风关,脉浮紧。

1112 治法

辛温解表,宣肺化痰。

1113 方药

1、 主方:三拗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麻黄6克,杏仁8克,苏子8克,陈皮6克,荆芥6克,淡豆豉8克。水煎服,每日1剂。痰多、舌苔白腻者,加莱菔子10克、法半夏6克。如寒邪外束,里有伏热,表现呛咳痰白、发热口渴、面赤心烦、苔白、脉数者,加用生石膏20克、黄芩10克。

2、 中成药

⑴小青龙合剂,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

⑵风寒咳嗽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 单方验方:麻杏二三汤(焦树德验方)处方:麻黄3~6克,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莱菔子10克,化橘红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白芥子3~6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儿童量酌减。

112 风热闭肺 1121 证见 1122 治法 1123 方药

1、 主方:麻杏石甘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处方:麻黄6克,杏仁10克,生石膏25克,甘草6克,黄芩10克,鱼腥草15克,桔梗6克,毛冬青10克。水煎服,每日1~2剂。咳剧痰多者,加天竺黄6克、胆南星6克。热重便秘者,加桑白皮15克、全瓜蒌10克。

2、 中成药

⑴炎热清胶囊,口服,每次2~3粒,每日3次,开水送服。

⑵小儿肺热咳喘冲剂,口服,3岁以下每次1袋,每日3次;3~7岁每次1袋,每日4次,7岁以上每次2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肺炎合剂(江育仁等《中医儿科学》)处方:银杏9克,青黛3克,地骨皮9克,车前子、草各9克,陈皮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113 痰热闭肺 1131 证见 1132 治法 1133 方药

1、 主方: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加减处方:麻黄6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葶苈子6克,天竺黄6克,鲜竹沥5~10毫升(冲),川贝母6克,鱼腥草15克,毛冬青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2剂。热甚者,加黄芩10克、连翘10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6~10克(后下)。口唇青紫甚者,加丹参10克、红花3~6克。

2、 中成药

⑶儿童清肺丸,口服,每次2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6岁以小儿止咳丸,口服,1岁每次1丸,2~5岁每次15丸,每日2~牛黄清肺散,口服,2~5岁每次1克,2岁以下用量酌减,每日2下用量酌减。3次,温开水送服。次,温开水或糖水调服。

3、 单方验方:肺炎Ⅰ号(江育仁等《中医儿科学》)处方:炙麻黄、甘草、知母、荆芥穗各6克,杏仁、黄芩、金银花、连翘、鱼腥草、板蓝根各10克,生石膏15克,水煎服,每日1~2剂。

114 阴虚肺热 1141 证见

苔,脉细数。

1142 治法 1143 方药

养阴清肺。潮热盗汗,面色潮红,口唇樱赤,干咳少痰。舌光红少持续壮热,烦躁口渴,咳嗽痰鸣,喘促鼻煽,口唇青紫。清热泻肺,涤痰平喘。舌红苔黄,脉弦滑,指纹紫红或青紫。发热有汗,口渴,咳嗽痰粘或黄,气促鼻煽,面赤唇红。辛凉解表,宣肺化痰。咽红舌红,苔黄,指纹青紫多在气关,脉浮数。

1、 主方:沙参麦冬汤(吴鞠通《温病条辩》)加减处方:沙参12克,麦冬10克,花粉10克,玉竹12克,地骨皮10克,五味子8克。水煎服。低热不定者,加青蒿12克、银柴胡10克。痰难咳者,加川贝母6克、枇杷叶10克。

2、 中成药

⑴内酌减。

⑵川贝雪梨糖浆,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

3、 单方验方:清肺养阴止咳汤(李浩澎《难证奇方妙用》)处方:冬桑叶10克,薄荷5克(后下),桔梗5克,甘草5克,杏仁10克,黑山栀10克,淡豆豉10克,生地黄10克,百合15克,枇杷叶10克。每日1剂,水煎,取鸡蛋黄1个,用热药汁冲入拌匀后服。

115 肺脾气虚 1151 证见 1152 治法 1153 方药

1、 主方:人参五味子汤(陈复正《幼幼集成》)加减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法半夏6克,炙甘草6克,陈皮6克,炙百部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虚汗多者,加黄芪15克。汗出不温者,加桂枝6克,龙骨、牡蛎各15克。咳嗽甚者,加紫苑、款冬花各10克。

2、 中成药

⑵陈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2~1丸,小蜜丸每次6~参苓白术散(丸、胶囊),口服,散剂每次6克,每日2次;水9克,水蜜丸每次3~6克,每日2~3次。泛丸每次6克,每日2次;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小儿酌减。

3、 单方验方:三子六君汤(肖旭腾验方)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法半夏6克,甘草6克,苏子8克,白芥子6克,莱菔子10克,桔红6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

116 心阳虚衰 1161 证见

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呼吸浅促,额汗不温,虚烦不安或神萎淡漠,四肢厥冷,右胁下可见痞块。舌暗红,脉微而数,指纹紫滞达命关,或透关射甲。

1162 治法 1163 方药

1、 主方:四逆加人参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处方:熟附子6克,干姜6克,炙甘草10克,人参6克(另炖),麦冬10克,五味子8克。水煎服。每日1~2剂。肢冷、大汗淋漓者,加龙骨、牡蛎各15克(先煎)。胁下痞块增大、舌暗红甚者,加丹参10克、当归6克、红花6克。

2、 中成药

⑵四逆汤,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生脉饮,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温补心阳,救逆固脱。低热不定,咳嗽无力,喉中痰鸣,神疲气短,面色无华,益气健脾动则汗出,纳呆便溏。舌淡苔白滑,脉细无力。小儿止嗽金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周岁

3、 单方验方:参附龙牡救逆汤(梁颂名等《中医方药学》)处方:人参6~9克(另炖),熟附子6克,白芍9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炙甘草9克。水煎,频频喂服。

117 邪陷心肝 1171 证见 1172 治法 1173 方药

壮热神昏,烦躁谵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口噤项强。清心开窍,平肝熄风。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

1、 主方:羚角钩藤汤(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加减处方:羚羊角末1克(冲),鲜生地黄15克,白芍9克,钩藤9克,石菖蒲9克,郁金9克,菊花9克,连翘9克,天竺黄6克,甘草3克。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1~2剂。

2、 中成药

⑶紫雪丹,口服,每次1/2~1瓶,每日1~2次。牛黄至宝丸,口服,每次1/2~1丸,每日2次。牛黄清心丸,口服,每次1/2~1丸,每日2次。

3、 单方验方:定惊散(李浩澎《难证奇方妙用》)处方:灯芯草15克,薄荷3克,钩藤3克,朱砂15克,全蝎3克,各药共研为细末。3岁以下每次服02克,3~5岁每次服03克,每日服3次。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18 其他疗法

1、 外治疗法用于肺炎后期,迁延不愈或痰多,两肺罗音经久不消失者。

⑵白芥子末、面粉各30克,加水调和,用纱布包裹后敷贴于背部,大黄、芒硝、大蒜各15~30克,捣烂后用纱布包裹,敷贴于胸每日1次,每次约15分钟,出现皮肤发红为止,连敷3天。部。如皮肤未出现 反应,可连用3~5天。

2、 针灸治疗

⑴针刺定喘、丰隆、平喘、肺俞、膻中等穴,对控制喘憋症状有隔姜灸人中、百会、神阙、气海,有回阳固脱作用。地骨皮粥:地骨皮30克(鲜者50克),粳米50克。将地骨皮煎一定疗效。

3、饮食疗法水去渣,取汁500毫升,加粳米煮成稀粥,加入适量冰糖,温热服食,每日1~2次。适用于肺热咳喘。

⑵芦根粥:鲜芦根100~150克,粳米50克。将鲜芦根切断去节,煎水去渣,取汁500毫升,加粳米煮成稀粥。稍温服食,每日2~3次。适用于肺热咳喘。

⑶竹茹粥:竹茹15克,粳米50克,生姜2片。用竹茹煎服浓汁约100毫升,将粳米、生姜加水400毫升煮成稀粥,临起锅时加入竹茹汁,再煮沸,稍温服食,每日2次。适用于痰热咳喘。

⑷贝母麦冬粥:川贝母10克,麦冬20克,冰糖适量。将贝母去心研末,另将粳米、麦冬、冰糖加水500毫升煮成稀粥,临起锅时加入贝母末,稍煮片刻,每日早晚温服。适用于肺阴虚久喘。

⑸党参黄芪粥:党参15克,黄芪15克,橘皮2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将前3味药煎水去渣,取汁500毫升,加入粳米煮成稀粥,起锅时加入红糖,稍温服用,每日服2~3次。适用于肺脾气虚动则气喘汗出。

12

浅析肺纤维化中医研究治疗方法

浅析肺纤维化中医研究治疗方法  目前肺纤维化是目前临床难以治愈的疾病,西医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