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药详细资料大全
科学中药的制作,乃是药厂依古籍方剂、经典(如:《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所记载的组成药材,经过煎煮、萃取、浓缩、干燥等现代科学技术制作,再视剂将淀粉、浸膏等混合制成。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科学中药 依据 :药厂依古籍方剂 方式 :煎煮、萃取、浓缩、干燥 产品 :粉末、胶囊、药丸 优点,特点, 优点 1、简单易服,不会有煎煮中药汤剂的特殊味道,较能为一向人所接受。 2、品质较为稳定、卫生,且不需煎煮、携带容易、对需长其服用者来说非常方便。 特点 1、药材组成是固定的,无法视个人情况而随时用增减调整。 2、有些疾病服用煎煮药的疗效会较好。 3、有些无良厂商会在科学中药制剂中掺杂西药,以加速疗效,选购时应多加注意,最好选择较大或GMP优良药厂所生产的产品较有保障。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经候不止的方剂 2 治疗经候不止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经候不止 1 拼音
jīng hòu bú zhǐ
2 注解
经候不止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漏。详该条。
治疗经候不止的方剂 五灵脂散尽烟)。主治:《女科百问》卷上方之五灵脂散主治经候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当归2片,酒1中盏,煎
益胃升阳汤气。大补气血,滋养脾胃。主治:妇人经候不调,漏下不止,水泄日二三行,食罢烦心,饮食减少,甚至瘦弱。用
神仙聚宝丹
肿,经候欲行,先若重病,或多或少,带下赤白,崩漏不止,惊悸健忘,小便频数,或下白水,时发虚热,盗汗羸
钟乳白泽圆汗,脉微欲绝。妇人血海虚冷,崩漏不止,赤白带下,经候不调,脐腹时痛,面无颜色,饮食不进。但是一切虚劳
钟乳白泽丸汗,脉微欲绝;妇人血海虚冷,崩漏不止,赤白带下,经候不调,脐腹时痛,面无颜色,饮食不进。用法用量:每
更多治疗经候不止的方剂治疗经候不止的中成药 艾煎丸
糊和余一半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经水不止。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空心温酒下。摘录《中藏
乌鸡丸方之乌鸡丸主治妇人脾胃虚弱,冲任损伤,气血不足,经候不调,以致无子。《中药制剂手册》方之乌鸡丸:别名
当归丸主治:《普济方》卷三九七方之当归丸主治小儿赤白痢不止,腹痛。用法用量:空心、午后每服50丸,温米饮送
更多治疗经候不止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经候不止 《女科百问》:[卷上]第六问经候或前或后多寡不定
前米饮汤下。加至三十丸。温酒亦得。五灵脂散。治经候不止。拯济方。五灵脂为末。炒令过熟出尽烟。每服二钱
《普济方》:[卷三百三十四妇人诸疾门]月水不断滓。空乌贼鱼骨丸(出圣济总录)治妇人血气失度。经候不止。面色无颜。食少力倦。乌贼鱼骨(去甲)羚羊角(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一妇人血气门]妇人月水不断十丸,至三十丸,温酒下、日三。治妇人气血失度,经候不止。面无颜色,食少力倦,乌贼鱼骨丸方乌贼鱼骨(去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五产科兼妇人杂病科]崩漏治经血得热,崩漏不止,口苦咽干,经候不通,宜服。延胡索瞿麦穗川当归牡丹皮干葛(各一两)石膏(二两)蒲
《祖剂》:[卷之三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百草霜 31 百草霜的别名 32 来源 33 性味归经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草霜 41 拼音名 42 百草霜的别名 43 来源 44 性状 45 性味 46 功能主治 47 百草霜的用法用量 48 摘录 5 《中华本草》·百草霜 51 出处 52 拼音名 53 英文名 54 百草霜的别名 55 来源 56 性状 57 化学成份 58 性味 59 归经 510 功能主治 511 百草霜的用法用量 512 注意 513 附方 514 各家论述 515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百草霜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百草霜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百草霜 1 拼音
bǎi cǎo shuāng
2 英文参考fuligo e herbis [朗道汉英字典]
soot [朗道汉英字典]
pulvis fumi carbonisa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百草霜
百草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1]。
31 百草霜的别名灶突墨[1]。
32 来源杂草经燃烧后附于烟囱内的烟灰[1]。
33 性味归经辛,温[1]。入肺、胃、大肠经[1]。
34 功能主治功在止血,止泻[1]。
1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食积,泻痢[1]。内服:煎汤,09~45g,包煎;或冲服[1]。
2治咽喉口舌诸疮,研末调敷[1]。
35 化学成分本品主含碳粒[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草霜 41 拼音名Bǎi Cǎo Shuānɡ
42 百草霜的别名锅底灰、锅烟子
43 来源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筒中所存的烟墨。刮下或扫下,过细筛,除净杂质。
44 性状为乌黑色粉末或结成小颗粒,手捻即为细末。质轻细,似霜,随风可以飞扬,入水则漂浮而分散。无臭,无味。
45 性味辛,温。
46 功能主治止血,止泻。用于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腹泻,食积泻痢。外用治外伤出血,衄血。
47 百草霜的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撒敷患处。
48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5 《中华本草》·百草霜 51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52 拼音名Bǎi Cǎo Shuānɡ
53 英文名Plant Soot, Soot from the bottom of a boiler
54 百草霜的别名月下灰、灶突墨、釜下墨、灶突中尘、釜脐墨、釜月中墨、铛墨、灶额上墨、釜底墨、锅底黑、铛底煤、灶额墨、釜煤、釜炲、锅底灰、灶烟煤、灶煤、锅烟子
55 来源药材基源:为稻草、麦秸、杂草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囱内的黑色烟灰。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uligo Plantae
采收和储藏:从烧柴草的锅底或烟囱内刮取,用细筛筛去杂质,置瓶中用。
56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粉末状,或粘结成小颗粒状,手捻之即成粉末。黑色。体轻,质细似霜,入水则漂浮而分散。触之沾手,无油腻感。气微,味淡微辛。以色黑、体轻、质细、无杂质者为佳。
57 化学成份主含碳粒。
58 性味苦;辛;性温
59 归经肝;肺;胃经
510 功能主治止血;消积;清毒散火。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食积;痢疾;黄疸;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臁疮;白秃头疮;外伤出血
511 百草霜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1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512 注意阴虚内热者慎服。
513 附方1疏血丸(《医宗金鉴》),治肠出血及子宫出血。2六神丸(《中药制剂手册》),主治咽喉肿痛,单双乳蛾,疔疮痈疖等症。3治衄血不止方(《本草纲目》):百草霜末吹之。4治口舌生疮方(《方脉正宗》)。5治咽喉无故肿闭方(《方脉正宗》)。6治小儿食积疳膨方(《方脉正宗》)。7治血痢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治卒下血不止方(《外台秘要》)。9治妇人白带方(《永类钤方》)。10治妇人崩血大脱方(《本草汇言》)。
514 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主消化积滞,今人下食药中多用之。
2《纲目》:止上下诸血,妇人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伤寒阳毒发狂,黄疸,疟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诸疮。
3《玉楸药解》:敛营止血,请热消瘀。专止失血,吐衄便血,产漏诸血。
4《医林纂要》:泻心降火,去妄热,止妄血,下气消积行痰。
5《现代实用中药》:涂白癣及头部湿疹。
6《本草经疏》:百草霜乃烟气结成,其味辛,气温无毒。辛主散,故能消化积滞及下食也。凡血见灰则止,此药性能止血,复能散瘀滞,故主上下诸血及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虽能止血,无益肠胃,救标则可,治本则非;故不宜多服。
7《本草汇言》:百草霜,解三焦结热,化藏府瘀血之药也。苏颂主化小儿食积症块,妇人气痞血瘕,取此得火气之轻扬,而散阴凝陈聚之物也。濒湖治黄疸疟胀,咽喉肿闭,口舌生疮,取此得火气之轻升,而发越湿热痰气搏结之疾也。杂病方用治吐、衄、崩血不止者,谓其轻浮火化之质,且色之黑也,血见黑即止,亦从治热胜动血而安营血之暴走也。
515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米 21 石米的别名 22 来源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石米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石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米 1 拼音
shí mǐ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米21 石米的别名
小石枣子、小羊耳蒜
22 来源兰科羊耳蒜属植物石米Liparis fargesii Fi,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23 性味甘,微寒。
24 功能主治
清热,润肺止咳。用于肺结核咳嗽,风热咳嗽,百日咳。
25 石米的用法用量2~3钱。
26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石米的方剂 小槐实丸
:上药捣筛4味,其2种石及糖并细切,纳铜器中,1石米下蒸之,以绵绞取汁以和药为丸,并手丸之,如梧桐子
麻子酒上先捣麻子为末,以水2石著釜中,蒸麻子极熟,炊1石米,须出滓,随汁多少,如家酿酒法,候熟,取清酒随性
陈曲散:上捣如泥,纳瓶中,以物盖密封之,勿令泄气,于一石米上蒸之,饭熟出之,停屋下三日,开出晒干,再为散。
猪肚黄连丸加,以愈为度。制备方法:以黄连末纳猪肚中蒸之,一石米熟,即出之,晒干,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
石燕子煎nzǐjiān《鸡峰》卷十八:别名:石燕丸组成:石燕子1两,滑石、石韦、瞿麦穗各等分。主治:沙石淋
更多用到中药石米的方剂用到中药石米的中成药 肾石通颗粒
香。肾石通颗粒的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化石,排石。用于肾结石,肾盂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
利胆排石散排石散的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利胆排石散的用法用量:排石,
消石素提取物的复方制剂。茜草与镁离子在一起可增加钙盐结石在尿中的溶解度。铃兰草等对易患结石患者具有利尿、
结石通片:WS3B258997处方:广金钱草玉米须石韦鸡骨草茯苓车前草海金沙草白茅根制法:以上八味,
石龙清血颗粒褐色的颗粒;味淡、微苦。石龙清血颗粒的主要成份:石决明、莪术、赭石、仙鹤草、龙骨、泽泻、牡蛎、地黄
更多用到中药石米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石米 《续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卷三十三(外科)]癖
(一名便痈,一名便毒,一名子,一名血疝,又俗名石米疮。左为鱼口,右为便毒,生于两胯合缝之间。结肿名曰
《普济方》:[卷二百六十三服饵门]神仙服饵(附论)心焙各一两)枣肉(三十枚)麻子仁(五升)上合于三石米下又方神仙断谷秘妙法白茯苓(五斤锉碎甑中蒸一炊曝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八神仙服饵门]神仙草木药上,都以大器内盛之,坐于甑内,勿令泄气,蒸之如炊一石米久,取出乃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酒下,如饥复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痔漏方疥癣第四]茹膏八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适寒温洗身,如炊一石米顷为佳,澄清后,当微温用之,满三日止。又方以羊蹄
《千金翼方》:[卷第十三·辟谷服松柏实第三]松子丸中药·散剂散剂(powder)为药物剂型之一。又称“粉剂”。是指将单味药或复方研成极细粉末的制剂。即药物研成粉末为散。散剂的用法内服:粗末加水煮服;细末用白汤、茶、米汤或酒调服。外用:研成极细末,撒于患处,或用酒、醋、蜜等调敷于患处。西药·散剂散剂是药物剂型之一,指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分为口服散剂和局部用散剂。药物研成粉末为散。可内服又可外用。散剂的分类散剂分为口服散剂和局部用散剂。口服散剂一般溶于或分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服用,也可直接用水送服。内服:粗末加水煮服;细末用白汤、茶、米汤或酒调服。局部用散剂可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处应用;专供治疗、预防和润滑皮肤的散剂也可称为撒布剂或撒粉。外用:研成极细末,撒于患处,或用酒、醋、蜜等调敷于患处。散剂的质量要求生产与贮藏散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一、供制散剂的成分均应粉碎成细粉。除另有规定外,口服散剂应为细粉,局部用散剂应为最细粉。二、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制备含有毒性药物或药物剂量小的散剂时,应采用配研法混匀并过筛。三、散剂中可含有或不含辅料,根据需要可加入矫味剂、芳香剂和着色剂等。四、散剂可单剂量包装也可多剂量包(分)装,多剂量包装者应附分剂量的用具。五、除另有规定外,散剂应密闭贮存,含挥发性药物或易吸潮药物的散剂应密封贮存。质量检查除另有规定外,散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粒度粒度除另有规定外,局部用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粒度应符合规定。检查法 取供试品10g,精密称定,置七号筛。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E第二法单筛分法)检查,精密称定通过筛网的粉末重量,应不低于95%。外观均匀度外观均匀度检查法 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干燥失重干燥失重
详见百科词条:散剂 [ 最后修订于2017/8/4 23:39:02 共129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杏枝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功能主治 26 附方 2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杏枝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杏枝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杏枝 1 拼音
xìng zhī
2 《辞典》:杏枝21 出处
《本草图经》
22 拼音名Xìnɡ Zhī
23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树枝。
24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杏仁"条。
25 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主堕伤。"
26 附方治坠马扑损,瘀血在内,烦闷:杏枝三两。细锉微煞,好酒二升,煎十余沸,去渣。分为二服,空心,如人行三、四里,再服。(《塞上方》)
27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杏枝的方剂 夜合枝散
《圣惠》:方名:夜合枝散组成:夜合枝(锉)1两,杏枝(锉)1两,甜瓜子1两,赤芍药1两半。主治:马坠
杏枝酒xìngzhījiǔ《圣惠》卷六十七:组成:东引杏枝不拘多少。主治:坠伤及坠马,损疼,血在内烦闷。用
巴膏,硇砂三钱,黄丹适量,香油四斤,桑、槐、柳、桃、杏枝各五十寸。象皮18克穿山甲18克山栀80个儿茶(
秘方硇砂膏:方名:秘方硇砂膏组成:麻油10斤,槐枝30寸,杏枝30寸,桑枝30寸,桃枝30寸,柳枝30寸,嫩枝
太极膏组成:柳枝10两,桑枝、槐枝、桃枝、李枝、梅枝、杏枝各等分,约共2斤,鸡蛋40枚(黄白调匀),葱3斤
更多用到中药杏枝的方剂用到中药杏枝的中成药 硇砂膏
两,棉子油10斤,东丹(炒)100两,槐枝6两,杏枝6两,桑枝6两,柳枝6两,沉香2两,方儿茶2两,
银杏叶注射制剂提取物为70mg(含总黄酮醇苷168mg,银杏内酯028mg)。银杏叶注射制剂的主要成份:银
银杏酮酯拼音:yínxìngtóngzhǐ英文:银杏酮酯说明书:药品名称:银杏酮酯分类:循环系统药物中成药剂
麻杏甘石合剂拼音:máxìnggānshíhéjì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MaxingGanshiHeji标准编号
银杏叶口服液。4抗菌据报道,白果酸能抑制分枝杆菌的生长。银杏肉质外皮的浆液中含有数种抗菌成分,对革兰氏阳性及
更多用到中药杏枝的中成药古籍中的杏枝 《普济方》:[卷三百十一折伤门]坠堕致伤吐唾出血(附论)
)生地黄熨热。裹三日夜。数易。若血聚。以针决之。杏枝酒(出圣惠方)治坠伤及坠马损。损疼。血在内烦闷。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七]治马坠诸方。每服。以温酒调下三钱。日三四服。治马坠。杏枝酒方。东引杏枝(不限多少)上件药。细锉。每服半两。以酒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三下品]杏核仁一枚,以前酒下,其酒任性饮之。杏花,干之亦入药。杏枝,主堕伤,取一握,水一大升煮半,下酒三合,分再服
《神农本草经赞》:[卷二中经]山茱萸一名蜀枣。生山谷。名亦茱萸。性殊治疗。梅叶绿稠。杏枝红闹。棘同酸。荆桃袭貌。春气半含。雀酥同调。寇宗
《外科心法要诀》:[卷二]膏药类方《中药制剂汇编》:丹参酒处方丹参300g米酒适量炮制1将丹参切碎;2倒入适量的米酒浸泡15天;3而后滤出药渣压榨出汁,将药汁与药酒合并;4再加入适量米酒,过滤后装入瓶中备用。功能主治养血安神。主治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用法用量每次10ml,每日3次,饭前将酒温热服用。备注(1)丹参:味苦,性微寒,入肝肾二经,活血,通心包络,去滞生新,调经顺脉,安神宁心,治健忘怔仲,惊悸不寐。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能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并使心率减慢,对防治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是大有益处的。又因丹参含维生素E,所以也应有抗衰防老作用。摘录《中药制剂汇编》《千金》卷四:丹参酒处方丹参5斤,艾叶5斤,地黄5斤,忍冬5斤,地榆5斤。功能主治崩中去血,及产后余疾。用法用量上锉,先洗,臼熟春,以水渍3宿,出滓,煮取汁,以黍米1斛炊饭酿酒,酒熟,醡之。初服4合,后稍稍添之。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崩中去血,产后余疾,总宜调和血气,丹参、艾叶、地黄、地榆皆活血之品,独忍冬一味,人但知其解毒祛脓,不知其能利风虚,有泻中寓补之妙用,用以酿酒颇尽营行经脉之旨。摘录《千金》卷四《圣济总录》卷七十九:丹参酒处方丹参1两半,鬼箭羽1两半,秦艽(去苗土)1两,知母(冬月不用)1两,猪苓(去黑皮)3分,白术1两半,海藻(洗去咸,炙)3分,赤茯苓(去黑皮)1两,桂(去粗皮)3分,独活(去芦头)3分。制法酒9升,浸5日,急需者,置热灰上1日便可就。功能主治散除风湿,利小水。主久患大腹病,其状四肢细,腹大,有小劳苦,则足胫肿满,食则气急,此病服下利药极不瘥。用法用量每服1盏,饮酒少者,随意减之,1日3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圣惠》卷九十五方名丹参酒组成丹参5斤,清酒5斗。功效通九窍,补五脏,令人不病。主治风软脚弱。用法用量量力饮之。制备方法上净洗,晒去水气,寸切,以绢袋盛,纳于酒中,浸
详见百科词条:丹参酒 [ 最后修订于2016/8/6 11:59:17 共116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三国魏嵇康《养生论》:“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晋张华《博物志》卷七:“中药养性,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宋徐铉《题庙》诗:“常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种,每药项下载有性味、功能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地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可说是汉以前我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这部本草载药844种,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不但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不久即流传国外,对世界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此书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个,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科学中药详细资料大全
本文2023-10-23 18:23:2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2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