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出自哪一部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出自哪一部古籍?,第1张

《吕氏春秋》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③契④(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量体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

曲高和寡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扰

嗟来之食

塞翁失马

痴人说梦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

对牛弹琴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黔驴技穷

东施效颦

杞人忧天

狐假虎威

买椟还珠

画饼充饥

不可救药

拔苗助长

疑邻盗斧

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寓言原文

刻舟求剑

(战 国)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最常听到的

1、五十步笑百步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很多战争都失败告终,自己还老认为治国有方,但是最后国家治理的并不是很好。

随后他去问孟子。孟子说:“大王啊!你喜欢打仗,那我就跟你说说打仗的事儿,战鼓响起时候,双方打成一片,当有些士兵被打掉盔甲时就往后跑,有的跑了五十步,累了,停下了,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了,跑了五十步的士兵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士兵,大王你说呢?”老梁说:“这那行啊?这不都跑了吗?不管多少步,都是逃跑!”梁惠王治国非常努力,但是方向不对,听了孟子说后,他觉得是白费力了。孟子告诉我们,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有施行仁政,才能解决问题。

2、拔苗助长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这个故事我想就不用多说了,都明白。

孟子讲的是一种浩然之气,得平时不断底积累仁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坚持!就像禾苗,需要一点点的成长,不能急于求成,不断集来仁义,才能培养出浩然之气。

3、王良请辞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春秋战国是赵简子让王良陪着他的小臣奚驾车打猎,去了一天,啥也没打着。奚回家告诉赵了,说:“这个王良,真是太笨了,最笨最笨的车夫,气死我了!”王良听到了这样评价,回去找赵简子说再去一次吧。好不容易说服了奚,人家才答应,便去了。不过一会儿,十多只鸟收入囊中。奚回家又说了:“这个王良真是太厉害了,最厉害的车夫!”赵这下高兴了,让王良以后就专职陪奚打猎驾车,但是,被王良果断的拒绝了。王良理由是:“我好好的按照规章制度驾车,啥也打不着;一违规驾驶就打着了,我不能违规驾驶,别让我干了!”

这就是著名的王良请辞。

4、子学齐语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说,楚国时期有这么一个大夫,就像让他儿子学门外语,什么呢?齐国话。找个外教教他,但是,身边都是楚国的人,天天说的都是楚国话,儿子就算想学习齐语也不可能学的好。如果把儿子放到齐国去,即使天天逼着他说楚国话都不可能,因为生活不了。

孟子用此比喻来说明,在你身边是什么样的人发什么样的声音,对你得影响就会很大,如果身边都是小人,你想做个好人那都是难上加难。所以,该换土壤的时候就得换换土壤,从根源出发。

5、二人学奕

出自《孟子·告子上》

战国时,一位下棋高手,名叫奕秋。一天,两个人同时跟他学习棋艺,其中一个人,学习专心致志,听奕秋的话。另外一个人,学是学了,但是,不专心,一边听着课,一边想着打猎。所以他的下棋水平肯定远远不如第一个人。

孟子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三心二意,不管做什么,都要专心致志才能做好。

6、下车冯妇

出自《孟子·尽心下》

晋国时候,有个人名叫冯妇,这个人有个爱好,跟武松一样,喜欢打老虎,后来,这个人成为了一个大善人,不再大虎了。可是,有一天,他在野外发现有一帮人追一个老虎,把老虎逼近山角处,却没有一人敢上前打。这帮人看见了冯妇,就让他帮忙。这时候,冯妇撸起袖子,准备打。这时候,这些人很高兴,可是,很多士人开始嘲笑他。

这个故事是给那些重操旧业的人讲的,是贬义和讽刺那些人。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剑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察今》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创作的一篇散文。阐述了应当明察当今形势,因时变法,不宜拘泥古法的道理。以发展的观点向秦国的统治者说明,法令制度的制定应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并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全文语句工整,语气明快,围绕中心反复申说,有论有断,同时穿插寓言故事,使文章显得气势充沛,活泼生动。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出自哪一部古籍?

《吕氏春秋》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③契④(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