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拓的古籍记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2收藏

柳下拓的古籍记载,第1张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丘请为先生往说之。”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往。”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

盗跖乃方休卒徒太山之阳,脍人肝而哺之。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哺之膳。”孔子复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谒者复通。盗跖曰:使来前!”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

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

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由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教子路菹。此患,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子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丘之所以说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皆吾所闻知也。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则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孔子仰天而叹曰:“然!”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子张问于满苟得曰:“盍不为行?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义真是也。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不可一日不为乎!”满苟得曰:“无耻者富,多信者显。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信真是也。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抱其天乎!”子张曰:“昔者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今谓臧聚曰:‘汝行如桀、纣。’则有怍色,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贱也。仲尼、墨翟,穷为匹夫,今谓宰相曰‘子行如仲尼、墨翟。’则变容易色,称不足者,士诚贵也。故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满苟得曰:“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昔者桓公小白杀兄入嫂,而管仲为臣;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论则贱之,行则下之,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不亦拂乎!故《书》曰:‘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子张曰:“子不为行,即将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满苟得曰:“尧杀长子,舜流母弟,疏戚有伦乎?汤放桀,武王杀纣,贵贱有义乎?王季为适,周公杀兄,长幼有序乎?儒者伪辞,墨子兼爱,五纪六位,将有别乎?且子正为名,我正为利。名利之实,不顺于理,不监于道。吾日与子讼于无约,曰‘小人殉财,君子殉名,其所以变其情、易其性则异矣;乃至于弃其所为而殉其所不为,则一也。’故曰:无为小人,反殉而天;无为君子,从天之理。若枉若直,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与时消息。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成而意,与道徘徊。无转而行,无成而义,将失而所为。无赴而富,无殉而成,将弃而天。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鲍子立干,申子不自理,廉之害也;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此上世之所传、下世之所语以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离其患也。”

无足问于知和曰:“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今子独无意焉,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故推正不妄邪?”知和曰:“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绝俗过世之士焉,是专无主正,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与俗化世,去至重,弃至尊,以为其所为也。此其所以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远乎!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怵惕之恐,欣欣之喜,不监于心。知为为而不知所以为。是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免于患也。”无足曰:“夫富之于人,无所不利。穷美究势,至人之所不得逮,贤人之所不能及。侠人之勇力而以为威强,秉人之知谋以为明察,因人之德以为贤良,非享国而严若君父。且夫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天下虽非我,孰能辞之!”知和曰:“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有余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计其患,虑其反,以为害于性,故辞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誉也。尧、舜为帝而雍,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善卷、许由得帝而不受,非虚辞让也,不以事害己。此皆就其利、辞其害,而天下称贤焉,则可以有之,彼非以兴名誉也。”无足曰:“必持其名,苦体绝甘,约养以持生,则亦久病长厄而不死者也。”知和曰:“平为福,有余为害者,物莫不然,而财其甚者也。今富人,耳营钟鼓管龠之声,口惬于刍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侅溺于冯气,若负重行而上阪,可谓苦矣;贪财而取慰,贪权而取竭,静居则溺,体泽则冯,可谓疾矣;为欲富就利,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且冯而不舍,可谓辱矣;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舍,满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谓忧矣;内则疑劫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内周楼疏,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尽性竭财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故观之名则不见,求之利则不得。缭意绝体而争此,不亦惑乎!” 孔子跟柳下季是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盗跖的部下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扰各国诸侯;穿室破门,掠夺牛马,抢劫妇女;贪财妄亲,全不顾及父母兄弟,也不祭祀祖先。他所经过的地方,大国避守城池,小国退入城堡,百姓被他弄得很苦。孔子对柳下季说:“大凡做父母的,必定能告诫自己的子女,做兄长的,必定能教育自己的弟弟。假如做父亲的不能告诫自己的子女,做兄长的不能教育自己的兄弟,那么父子、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就没有什么可贵的了。如今先生你,是当世的贤士,然而兄弟却被叫作盗跖,成为天下的祸害,而且不能加以管教,我私下里替先生感到羞愧。我愿意替你前去说服他。”柳下季说:“先生谈到做父亲的必定能告诫自己的子女,做兄长的必定能教育自己的弟弟,假如子女不听从父亲的告诫,兄弟不接受兄长的教育,即使像先生今天这样能言善辩,又能拿他怎么样呢?而且盗跖的为人,思想活跃犹如喷涌的泉水,感情变化就像骤起的暴风,勇武强悍足以抗击敌人,巧言善辩足以掩盖过失,顺从他的心意他就高兴,违背他的意愿他就发脾气,容易用言语侮辱别人。先生千万不要去见他。”

孔子不听,让颜回驾车,子贡作骖乘,前去会见盗跖。盗跖正好在泰山的南麓休整队伍,将人肝切碎后吃掉。孔子下了车走上前去,见了禀报的人员说:“鲁国人孔丘,听说将军刚毅正直,多多拜托转达我前来拜见的心意。”

禀报的人入内通报,盗跖听说孔子求见勃然大怒,双目圆睁亮如明星,头发怒起直冲帽顶,说:“这不就是那鲁国的巧伪之人孔丘吗?替我告诉他:‘你矫造语言,托伪于文王、武王的主张;你头上带着树杈般的帽子,腰上围着宽宽的牛皮带,满口的胡言乱语;你不种地却吃得不错,不织布却穿得讲究;你整天摇唇鼓舌,专门制造是非,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使天下的读书人全都不能返归自然的本性,而且虚妄地标榜尽孝尊长的主张以侥幸得到封侯的赏赐而成为富贵的人。你实在是罪大恶极,快些滚回去!要不然,我将把你的心肝挖出来增加午餐的膳食!’”

孔子再次请求通报接见,说:“我荣幸地跟柳下季相识,诚恳希望能够面见将军。”禀报人员再次通报,盗跖说:“叫他进来!”孔子小心翼翼地快步走进帐去,又远离坐席连退数步,向盗跖深深施礼。盗跖一见孔子大怒不已,伸开双腿,按着剑柄怒睁双眼,喊声犹如哺乳的母虎,说:“孔丘你上前来!你所说的话,合我的心意你便可以活,不合我的心意你就得死。”

孔子说:“我听说,大凡天下人有三种美德:生就魁梧高大,长得漂亮无双,无论少小年长高贵卑贱见到他都十分喜欢,这是上等的德行;才智能够包罗天地,能力足以分辨各种事物,这是中等的德行;勇武、慓悍、果决、勇敢,能够聚合众人统率士兵,这是下一等的德行。大凡人们有此一种美德,足以南面称王了。如今将军同时具备了上述三种美德,你高大魁梧身长八尺二寸,面容和双眼熠熠有光,嘴唇鲜红犹如朱砂,牙齿整齐犹如编贝,声音洪亮合于黄钟,然而名字却叫盗跖,我暗暗为将军感到羞耻并且认为将军不应有此恶名。将军如果有意听从我的劝告,我将南边出使吴国越国,北边出使齐国鲁国,东边出使宋国卫国,西边出使晋国秦国,派人为将军建造数百里的大城,确立数十万户人家的封邑,尊将军为诸侯,跟天下各国更除旧怨开启新的一页,弃置武器休养士卒,收养兄弟,供祭祖先。这才是圣人贤士的作为,也是天下人的心愿。”

盗跖大怒说:“孔丘上前来!凡是可以用利禄来规劝、用言语来谏正的,都只能称作愚昧、浅陋的普通顺民。如今我身材高大魁梧面目英俊美好,人人见了都喜欢,这是我的父母给我留下的美德。你孔丘即使不当面吹捧我,我难道不知道吗?而且我听说,喜好当面夸奖别人的人,也好背地里诋毁别人。如今你把建造大城、汇聚众多百姓的意图告诉给我,这是用功利来诱惑我,而且是用对待普通顺民的态度来对待我,这怎么可以长久呢!城池最大的,莫过于整个天下。尧舜拥有天下,子孙却没有立锥之地;商汤与周武王立做天子,可是后代却遭灭绝,这不是因为他们贪求占有天下的缘故吗? “况且我还听说,古时候禽兽多而人少,于是人们都在树上筑巢而居躲避野兽,白天拾取橡子,晚上住在树上,所以称他们叫做有巢氏之民。古时候人们不知道穿衣,夏天多多存积柴草,冬天就烧火取暖,所以称他们叫做懂得生存的人。到了神农时代,居处是多么安静闲暇,行动是多么优游自得,人们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跟麋鹿生活在一起,自己耕种自己吃,自己织布自己穿,没有伤害别人的心思,这就是道德鼎盛的时代。然而到了黄帝就不再具有这样的德行,跟蚩尤在涿鹿的郊野上争战,流血百里。尧舜称帝,设置百官,商汤放逐了他的君主,武王杀死了纣王。从此以后,世上总是依仗强权欺凌弱小,依仗势众侵害寡少。商汤、武王以来,就都是属于篡逆叛乱的人了。“如今你研修文王、武王的治国方略,控制天下的舆论,一心想用你的主张传教后世子孙,穿着宽衣博带的儒式服装,说话与行动矫揉造作,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而且一心想用这样的办法追求高官厚禄,要说大盗再没有比你大的了。天下为什么不叫你作盗丘,反而竟称我是盗跖呢?你用甜言蜜语说服了子路让他死心塌地地跟随你,使子路去掉了勇武的高冠,解除了长长的佩剑,受教于你的门下,天下人都说你孔子能够制止种种坏事。可是后来,子路想要杀掉篡逆的卫君却不能成功,而且自身还在卫国东门上被剁成了肉酱,这就是你那套说教的失败。你不是自称才智的学士、圣哲的人物吗?却两次被逐出鲁国,在卫国被人铲削掉所有足迹,在齐国被逼得走投无路,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不能容身于天下。而你所教育的子路却又遭受如此的祸患,做师长的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做学生的也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为人,你的那套主张难道还有可贵之处吗? “世上所尊崇的,莫过于黄帝,黄帝尚且不能保全德行,而征战于涿鹿的郊野,流血百里。唐尧不慈爱,虞舜不孝顺,大禹半身不遂,商汤放逐了他的君主,武王出兵征讨商纣,文王曾经被囚禁在羑里。这以上的六个人,都是世人所尊崇的,但是仔细评论起来,都是因为追求功利迷惑了真性而强迫自己违反了自然的禀赋,他们的做法实在是极为可耻的。世人所称道的贤士,就如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让了孤竹国的君位,却饿死在首阳山,尸体都未能埋葬。鲍焦着意清高非议世事,竟抱着树木而死去。申徒狄多次进谏不被采纳,背着石块投河而死,尸体被鱼鳖吃掉。介子推算是最忠诚的了,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吃,文公返国后却背弃了他,介子推一怒之下逃出都城隐居山林,也抱着树木焚烧而死。尾生跟一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有如期赴约,河水涌来尾生却不离去,竟抱着桥柱子而淹死。这以上的六个人,跟肢解了的狗、沉入河中的猪以及拿着瓢到处乞讨的乞丐相比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重视名节轻生赴死,不顾念身体和寿命的人。“世人所称道的忠臣,没有超过王子比干和伍子胥的了。伍子胥被抛尸江中,比干被剖心而死,这两个人,世人都称作忠臣,然而最终被天下人讥笑。从上述事实看来,直到伍子胥、王子比干之流,都是不值得推崇的。“你孔丘用来说服我的,假如告诉我怪诞离奇的事,那我是不可能知道的;假如告诉我人世间实实在在的事,不过如此而已,都是我所听闻的事。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人之常情,眼睛想要看到色彩,耳朵想要听到声音,嘴巴想要品尝滋味,志气想要满足、充沛。人生在世高寿为一百岁,中寿为八十岁,低寿为六十岁,除掉疾病、死丧、忧患的岁月,其中开口欢笑的时光,一月之中不过四、五天罢了。天与地是无穷尽的,人的死亡却是有时限的,拿有时限的生命托付给无穷尽的天地之间,迅速地消逝就像是千里良驹从缝隙中骤然驰去一样。凡是不能够使自己心境获得愉快而颐养寿命的人,都不能算是通晓常理的人。“你孔丘所说的,全都是我想要废弃的,你赶快离开这里滚回去,不要再说了!你的那套主张,颠狂失性钻营奔逐,全都是巧诈、虚伪的东西,不可能用来保全真性,有什么好谈论的呢!”

孔子一再拜谢快步离去,走出帐门登上车子,多次失落拿在手里的缰绳,眼光失神模糊不清,脸色犹如死灰,低垂着头靠在车前的横木上,颓丧地不能大口喘气。回到鲁国东门外,正巧遇上了柳下季。柳下季说:“近来多日不见心里很不踏实,看看你的车马好像外出过的样子,恐怕是前去见到盗跖了吧?”孔子仰天长叹道:“是的。”柳下季说:“盗跖莫不是像先前我所说的那样违背了你的心意吧?”孔子说:“正是这样。我这样做真叫做没有生病而自行扎针一样,自找苦吃,急急忙忙地跑去撩拨虎头、编理虎须,几乎不免被虎口吞掉啊!”

子张问满苟得说:“为什么不修养品行?没有品行就不会取信于人,不能取信于人就不能被任用,不被任用就得不到利禄。所以观察名,计较利,而义才是真实的。如果抛弃名利,反心自问,那么士大夫的作为行事,不可以一天不实行仁义!”满苟得说:“不知羞耻的人富有,多讲信誉的人显贵。名利大的人,几乎都是无耻又善言信的人。所以观察名,计较利,而信才是真实的。如果抛弃名利,反心自问,那么士大夫的作为行事,只好保持其天性了。”子张说:“过去桀、纣尊贵到做了天子,富有到占据天下。现在对奴仆和更夫说:‘你们的行为象桀、纣。’他们就会愤怒变色,就会产生不服的心理,因为小人也轻贱桀纣。孔丘、墨翟,穷困得成为一般人,这时要对宰相说:‘你的行为象孔丘、墨翟。’他就会改容变色,自称赶不上,士大夫真是可贵。所以,权势为天子,未必可贵;穷困为一般人,未必低贱。贵贱的区别在于品行的好坏。”满苟得说,“小偷被囚禁,大盗却成为诸侯,诸侯门下义士多(即大盗不盗,高明的大盗不偷具体的东西)。从前齐桓公小白杀了哥哥纳嫂嫂为妻,而管仲却做他的臣子;田常杀掉君主窃取国家政权,而孔子却接受他的钱币。言谈认为下贱的,而行动却去做这种下贱的事情。这样言论和行动在心中矛盾,岂不是很乱吗!所以《书》说,‘谁好谁坏,成功的居上,不成功的居下。’”子张说:“你不修养品行,将会亲疏没有伦常,贵贱没有准则,长幼没有等次,五伦六位,将如何区别呢?”满苟得说:“尧杀掉大儿子,舜流放亲弟弟,亲疏有伦常吗?汤放逐桀,武王杀纣有标准吗?王季代替嫡位,周公杀掉哥哥,长幼有序吗?儒者的虚伪言辞,墨子的兼爱,五伦六位还有区别吗?况且你正在求名,我正在求利。其实名利,既不顺于理,又不明于道。我过去和你在无约面前争论,说:‘小人为财而死,君子为名而死,他们这样的下场都是因为改变了自己的真性情的缘故;以至于抛弃自己的应当做的而死于自己不应当做的,却是相同的。’所以说:‘不要做小人,要反求于自然;不要做君子,要顺从自然的规律。是曲是直,看其自然规律。’面向四方,随时变化,是是是非,保持你的圆转枢机。独自顺遂你的意愿,与道周旋。不要专执你的行为,不要成就你的仁义,这将会失掉你的本能,不要追求你的富贵,不要用殉难换取你的成功,这样将会舍弃你的天性。比干被剖心,伍子肴遗嘱挖眼,这是忠的祸患;直躬证实父亲偷羊,尾生被水淹死,这是守信用的祸患;鲍焦站立枯死,申徒狄投河自杀,这是清廉的祸患;孔子见不到母亲,匡子见不到父亲,这是义的过失。这些事情从上代传下来,下代还要传下来,以此为士大夫,端正言论,必定实行,所以才遭到它的灾殃,受到它的祸患。”无足问知和说:“众人没有不兴名求利的。他富有别人就依附他,依附他就于心居他之下,居下就对他尊敬。有人居下就显出尊贵的人,是长寿、体安、快乐之道。现在,难道你没有这种想法吗?是智慧不足呢?还是认识到而力不从心呢?还是故意推行正道而不妄为呢?”知和说:“现在有这样一种人,自以为和自己同时代生,同乡而处,就认为是个超过世俗的人。这是一种内心无主见取正,不能观察古今时间的差别和是非的区别。与世俗同化,离开自重,抛弃自尊,做自己兴名就利的事情。这样论到延长生命、安适身体、愉悦心意之道,不是太远了吗?悲痛的疾病,安静的喜悦,不注重形体;惊慌的恐惧,欣欢的喜悦,不注重内心。只知道去做而不知道为什么去做,所以地位贵到天子,富有占据天下,却不能免除祸患。”无足说:“富有对于人,无所不利。穷尽完美和究尽权势,至人不能得到,圣人也不能达到。挟持别人勇敢和力量来增加威势,拿别人的智谋来增强观察问题的能力,用别人的品德当作贤良,不享有国土而威严如君主。况且声色、滋味、权势对于人,心不等学习就爱好它,身体不等模仿就感到安适。欲求、厌恶、避害、就利,本来不用老师教导,这是人的本性。天下人虽然非难我,准能失掉这些呢!”知和说:“有智慧的人做事,行动以百姓为基础,不违背民众为原则,因此知足而不相争,无所作为,所以不贪求。不知足,所以才贪求它,争夺声、色、味、权,而自己却不认为是贪求。有剩余,所以有辞让,抛弃占据的天下之财而自己也不认为是清廉。清廉和贪求的实质,并不是受迫于外物,反过来要察看内心是否有度。权势达到天子,而不拿权贵作为资本傲慢的对待别人;财富占有天下,而不拿财富戏弄人。计算其祸患,考虑其反面,认为有害于本性,所以推辞而不接受,并不是要以此追求名誉。尧、舜做帝王而和睦,并不是在天下推行仁政,而是不以追求美而损害百姓;善卷、许由可得帝位而不接受,并不是虚伪地对待辞让,而是不以政事损害自己。这些都是趋利避害,而天下人称赞他们是贤人,就是说他们虽然有趋利避害的思想,他们并不是以兴名沽誉为目的。”无足说:“一定要保持其名声,身受苦累拒绝美味,节约营养以维持生命,就是像久病危险而不死的人。”知和说:“平均是福,多余是害,凡物没有不这样的,而财富更是如此。现在的富人,耳朵要听钟鼓管龠的声音,嘴巴要尝牛羊狗猪甜酒的滋味,以感受他的情意,遗忘他的事业,可以说是昏乱了。沉溺盛气之中,好象负重走向上坡,可以说是劳苦了;贪财而带来敝病,贪权而带来竭尽精神,居静则沉溺,体肥则骄满,可以说有疾病了。为了求富趋利,所以积累财富高过墙也不知足,并且骄满而不舍,可以说是耻辱了;积累财富而无用,衷心信服而不知舍弃,满心忧伤着急,追求增多而不知止,可以说是忧虑了;在家里就疑虑盗贼来窃取财物,在外面就畏俱寇盗的伤害,在家周备楼窗严防,在外不敢单独行动,可以说是畏惧了;这六种,是天下的最大祸害,大家都遗忘掉而不知明察,等到祸患来到,想尽心思竭尽财产,只求象过去过一天好日子,也达不到了。所以,想看那种名声看不到,想求得利禄得不着,缠绕意志牺牲身体去争夺名利,不也是迷惑吗!”

古代记载茶疗较多而且较为详细的医籍颇多。

如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孙允贤的《医疗集成》、沙图穆苏的《瑞竹堂经验方》、吴瑞的《日用本草》;明代喻嘉言的《医方集论》、陈仕贤的《经验良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中梓的《本草通玄》、传仁宇的《审视瑶函》;清代沈金螯的《沈氏尊生书》、费伯雄的《食鉴本草》、钱守和的《慈惠小编》、许克昌等的《外科症治全书》、鲍相墩的《验方新编》、吴谦等的《医宗金鉴》、韦进德的《医药指南》等。

玄学这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接触过的人自然什么都无所谓,没有什么敬畏之心,本人研究玄学的,主要领域在相卜,这方面本来骗子就多,还有一些二八五的半吊子胡扯,所以玄学近些年本来就被好多人当做骗人的东西,有些东西不去接触是不知道他有多深的,看见冰冒着气就说冰是热的人太多了,我研究了玄学很久也就很多不懂无法理解的事情。说说我理解中的玄学吧,我主要研究相卜,从卜来说,就是占卜,也就是算卦(不是算命),算卦的主要作用就是趋吉避凶,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找我来算的我只能说就是没有什么用的,像感情问的是最多的,明明知道天天吵架不好,两个人不合适但是非要来算一卦求一个心安理得,真的没必要,我的理解中算卦就是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数学公式,懂得人应该知道我的意思,简单说就是x+y=1,卦主希望知道的结果就是x,我问卦主的一些事情就是y,通过算卦我就能知道x是什么,只是这个解卦过程非常复杂,这也是为什么好多人算不准的原因,我们少了这些公式的一部分,就像根号下x平方等于二,我们知道x有可能是±4,这就是公式的缺失导致算出两种结果再说相,我研究的是风水,就更简单了,所谓风水分成的峦头派和理气派不过是气的不同表现,梳理这种气达到一种平和或者极旺的状态导致的结果就会不同,宅子的兴旺也就是这么来的,可能有些无法理解,我现在就是可以在别人家门前一走一过就能知道这宅子旺不旺,聚不聚财,可能发生过什么灾事(车祸,刀伤什么的),这就是玄学的魅力,到底厉不厉害只能看个人吧玄学有很多厉害的人,一指断生死什么的都有,这是有些东西不能说罢了还是希望大家对待中国古术能保持敬畏之心吧,积些口德,玄学是老祖宗的东西,没必要骂祖宗吧

中国民间玄学五术,即:山、医、命、卜、相、等,也可以说   秘籍网  或者  古籍阁   所收藏的各种几万册的玄学书籍,应该没有比其更丰富全面的

山,即仙学,包括修典、炼丹、符咒。

医,即传统中医,凭借经络学,以导引、祝由术、方剂治疗。

命,即命学,依靠八字、星辰、神数来推理命运。

卜,即占卜,太乙、奇门、六壬为式卜,梅易、六爻为卦卜,测字、占梦、抽签为杂卜,蓍筮、掷钱为易占,以预测吉凶。

相,即相学,乃世之大学问,相天术(星相),相地术(风水),相人术(面相、手相、体相、音相等)

玄学是三国、两晋时期兴起的、以综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故通常也称之为“魏晋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综合儒道立论,把《周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一章》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就是总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玄学家们用他们改造过了的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周易》,对已经失去维系人心作用的两汉经学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

玄学五术

1、山

山所包含的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山"也是最深奥、最神秘的,也是最容易被人误解为"迷信"的一种。

"山"含《玄典》、《养生》、《修密》三部分的修习。《玄典》――一切可以修身养性的好书都可以用来修习,如《老子》、《庄子》、《列子》、《孙子》、《太公阴符经》、《黄帝内经》、《道臧》甚至《西游记》……等一切书籍都被拿来充实思想、参悟宇宙道理。

《养生》――追求健康长寿的吐纳法――气功。例如道家的炼丹法,称之为天丹、人丹、地丹。

《修密》――符咒法、压镇法、祈星法、武术等,利用运动以及精神、意念的统一来提高身心境界的方法。

也有秘术门派将"山"分为仙、道、幻、灵、兵五种方法。而其范围不离上述三部分。

山是秘术中最不容易达到的境界,严格地说,它是凡人修仙道的工夫,是求超脱的形而上之追求,只有"命、卜、相、医"流在江湖凡尘济世了。

2、医

玄学"医"包括三部分。

方剂――使用药物,根据表里、虚实、寒热,再根据古老的阴阳八卦原理来治疗各种疾病一种方法。

针灸――以《黄帝内经》、《难经》辩奇经八脉、穴道,用铜针刺穴道治疗疾病的方法。

灵疗――以催眠术、暗示法及集中精神意念,利用《祝由十三科》做药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3、命

命理,就是以人的出生时空,来推测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与六亲吉凶信息。

命理的历史可谓悠久,可追溯到上古时代。随着历史的演变,命理术发展至今以日趋完善,在历朝历代都有深谐此术的谋士辅佐王侯将相,象周朝的周文王、姜尚、战国时期的孙膑、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明朝的刘伯温等。还有一些隐士,如陈老祖、野鹤老人、邵康节等等。

占星术――占星术包含《七政四余》、《紫微斗数》、《五星术》。

干支术――上古时期因人类生产力不发达,认识水平底下不能解释神秘的自然现象和自己的穷通寿夭,于是就有了上天干下地支配世上和人间一切的思想。用"易经"的话来说,叫做"干道变化,各正性命"。

后经儒家祖师爷孔子,这位极度信命的老夫子及弟子的大力推崇而兴起。 (后经孔子,这位极度信奉命里的思想家及其弟子的大力推崇而兴起)

我国命理术的起源大致始于两汉,主要见载在"白虎通义"和王充的"论衡"著作里。至唐代得到了飞速发展,基本确定了以一个人出生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来推定一生的贵贱寿夭,吉凶祸福。

后经五代宋初人徐子平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以出生年月日时四柱批八字,命理进入成熟和完善阶段。

所谓"四柱"即出生年份天干地支为一柱,月份的天干地支为第二柱,日期的天干地支为第三柱,时辰的天干地支为第四柱。每柱天干一字地支一字共八字。然后按照八字所含阴阳五行进行演算,就可推知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大致情况了。元、明、清以后批八字虽不断完善与发展,但基本的仍沿用宋初的基本理论未变。

以人出生时间,年月日时以天干地支排列成命盘,四柱中命部分的典籍最多,主要的古籍有:《果老星宗》、《星平会海》、《渊海子平》、《鬼谷遗文》、《孙膑遗书》、《三命通会》、《穷通宝鉴》(又名栏江纲)、《滴天髓》、《神峰通考》、《铁板神数》、《河洛理数》、《子平真全》、《子平粹言》等等。现代人的命学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后辈贤人倍出。

4、玄学五术――卜

说卜首先要说易经,易经自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总结规律,远取诸物、近取近身,模仿万物状况,画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东方"魔符"——太极八卦(又称先天八卦)。

后经夏商周各代先贤根据河洛体用的关系,及各自对先天易经的感悟,分别变化出《连山》、《归藏》、《周易》而称之为三易。

易经为之三变,其中连山以周天28宿,参方圆之理,圆三、周四边七径七之数为用而创,《归藏》则用五用十,中央四方为五自乘为25,合于河洛天数,四方四隅加上下为十,十自乘为百,合大衍之数而成。

《周易》是商朝末年,周文王被囚羌里研习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变先天之体为后天之用,将"对待之易"推衍为"流行之用",创立了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体现河图为对待,以生为主。后天八卦体现洛书为流行之用,以克为主。周易中包含了天地生克的体用关系。至此,整个宇宙的每一个布局都对应了这个"与天地平行"的圭表--"八卦纳甲图",易经逐步完善了。

所有数术玄学以卜术最为渊源流长,历史朝代中的军事家大多精通此术,汉朝的诸葛亮、唐朝的李淳风、宋朝的邵康节、明朝的刘伯温、清朝的曾国藩……诸术以卜派最为渊源流长,从古老的周易演化而来,如《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

有的门派在卜的这一部分还包括预言、克应占梦、测字解字、签贴、姓名学等方术。

文王八卦经历代先贤的传承与发展,至宋朝以多数被民众掌握并应用,最有代表性的首推邵康节,其应用周易卜筮在当时几近于神,并推易演数创下不朽巨著《梅花易数》。

《梅花易数》以其简单快捷的预测方法,和简单而又"深奥"的理论基础,深受易学爱好者青睐并广泛应用。

古时邵康节观梅花而占人事,后人称这种方法为梅花易数,其实邵康节当时已经在周易八卦预测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达到了周易占卜的最高境界"以道观象,以象言事"。

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易数还很肤浅,还不能脱离"象"和"数",所以破解邵康节当时观梅而知事的思维就错了,邵康节是观象而直接说事,我们理解为观象而起数,用数起卦,再用卦来看事就错了。邵康节观梅言事其实用的是"以道观象",以道观象是预测的最高境界,比较典型的卦例有观梅占,观花占,寺匾占等等,其实邵康节当时根本没有起卦,直接用当时发生的事来说未来将要发生的事。后来根据象在具体看事件的结果。

5、玄学五术――相

相的部分包括两种——人相,地相。

人相――人相包括手相、面相、体相、摸骨、痣相等,中国手面相学,亦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远在周朝(约在三仟多年前),中原各国即已普遍盛行着各类相学。

在先秦诸子中,孔子、孟子、荀子三人与相学关系最为密切,关于孔子与相学的记载,我们从《史记孔子世家》、《翰子外传》中可见一斑。

其中记载"存乎人者,眸子不能掩其恶,脑中正,则眸子蚝焉。吸其言,观其眸子……"从中我们可以从外貌、言行中看出其人的思想与行为。其中荀子曾写下有《非相篇》等著作。

到了两汉时期,相学已经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并且出现了以面相而名闻朝野的相学家。《汉书》中的周勃世家,《楚汉春秋》等书中保存了很多的相关记载其中以许负、吕公望等相学家最为著名。在汉代中以许负最为著名,许负本为一妇人,以善于面相而被汉高祖封为雌亭候,根据《怀庆府志》记载,许负着有《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行》等。

现在我们还常看到很多相书中提到的《许负相耳法》等的书,但应该大总分是别用其名而写的相书。如明代周履靖的《许负相法十六篇》就传为她的著作。

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就有《骨相篇》王符的《潜夫论》中就有《列相篇》对相学进行专的论述。又如《汉书》中就有《相人》24篇等,我们从中就能看到当时汉代就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学的理论基础。  

到了魏晋时期,相学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在《三国志》中我们就能常常看到许多相学人物事迹,如管珞、朱建平、柳无景等。

到了隋唐,相学的发展已经到了高峰期。隋唐以后相学进入成熟时期,其中隋代中的记载有《隋书》中的韦鼎、来和等,其中《隋书--经籍志》就有《相书》46篇,《相经要录》二篇等。

唐代相学极其发展迅速。史料见于《唐书》中的袁天纲。唐代相学家有袁天纲,龙复本、夏荣、丁重、刘思礼、袁客师等。其中著名的大诗人杜牧,翰愈、白居易也好相学。到了唐代的相书就有三十种之多

到了宋代相学已经相当发达。史记记载的《宋史》中的陈抟就见于名上志记。相学家主要有陈抟、麻衣道者、僧妙应、妙方等,宋代文人苏东坡、黄庭坚等也好相学。宋代的相书很多,并且有很多流传至今的著名相书如《月波洞中记》、《玉管神照局》、《麻衣相法》等。

到了明代,元朝、清朝相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元代记载的相书和相学名家相对较少,《人伧大统赋》就成书于此时。明代的相学名家就很多,并且出现大量的相书。相学家主要有刘伯温、僧如兰、张田、袁珙、袁忠彻父子。其中以袁家父子最为著名。

相学上脍炙人口的《永乐百问》就是来自于明成祖与袁家父子的对问。袁珙就有《柳庄相法》收入《永乐大典》,袁忠彻还有《人相大成》。后代流传传很广的《柳庄相法》便与袁家父子有关。

中国传统相学发展到明代的集大成之作的《神相全篇》就托名陈抟秘传,袁忠彻订正,相关的相学著作还有《古今识鉴》、《相法全书》、《贵践定格五行相书》。其中《麻衣相法》与《柳庄相法》对后世影响极大。《麻衣神相》初出于宋,成书于明,定形于清。

在明代相学的发展的基础上,清代相学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清代相法著作主要有范文园的《水镜集》、云谷山人的《铁关刀》、栖霞山人的《金较剪》、白峰禅师的《灵山秘叶》、石亭的《燕山神相》、高味清的《大清相法》,据说为右髻道人的《太亿照神经》、陈淡野的《相理衡真》、云谷山人 的《相图秘旨》等。其中以《铁关刀》、《金较剪》最为简明扼要,《水镜集》、《相理衡真》特点最为清全,是继《神相全偏》之后的集大成者。

至民国时候出现了比较通俗易懂的相书,其中以《平园相法》和《公笃相法》、最为著名。其它的相书有《中西相人探源》、《相法集成》、《手相学》、《成相秘籍》、《女相术》、《秘本相人法》等。

手相学既然称得上是一种学术,也跟其它学术一样,具有其独有的学理性、分析性和系统性。研究手相学的目的,是要观察一个人的性格、品德、魄力,明白自己的能力倾向,探知先天的健康状况及预测自己未来的命运,或者个人在某一个时间或一生中的成败,加以趋避。

地相――地相,俗称风水,也叫堪舆,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一方面是相活人居所,一方面是相死人墓地。《尚书-召诏序》云:"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这是相阳宅。《孝经-丧亲》"卜其宅兆而厝也"这是相阴宅。这就是用占卜的方式择定地点

在十世纪,在军阀混战的战场上已出现了使用火药代替易燃物质的火药箭和火药炮。《宋史·兵志》记载:宋太祖开宝三年,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宋人王应麟的《玉海》也提到冯继升、岳义方进火箭法。以后火药武器有了发展,记载也较详细。《宋史·兵志》记载:“咸平三年八月,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火球、火蒺藜”…各赐缗钱。”《续资治通鉴长篇》和《通雅》记载:“宋咸平五年冀州团练史石普,也能制造火毯、火箭。宋真宗把他召来,和大臣一起在便殿看他实验一番。”这些记载确凿无疑地证明发明火药已通过应用阶段,火药武器已开始被采用,并得到很快发展。

柳下拓的古籍记载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