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蜈蚣一样的虫子叫什么?
像蜈蚣一样的虫子叫蚰蜒。
蚰蜒,是百足虫的一种类型,共有15对细长的脚,虽然看着吓人,实际上却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农事,被专家学者列为益虫。蚰蜒行动敏捷,步足细长而且极易脱落,在蚰蜒的步足被抓住的时候,它们就会选择自行脱落步足逃离,是一种自保的手段。
生活习性
蚰蜒行动迅速,气管集中,几千个单眼聚集在一起构成伪复眼,甚至在庭院和住室中也往往出现。唇足类中的蜈蚣只有4对单眼,虽然视力很差,但行动却很迅速,不论爬行、捕食或是寻找栖息的处所,主要依靠1对触角。
蚰蜒白天在腐叶、朽木中体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行动迅速,以昆虫及蜘蛛为主食。
古人认识蜈蚣制蛇,还可以追溯至更久远的年代。在我国古代有一种能够制蛇的大蜈蚣。宋代官员陆佃在《埤雅》中就说:蜈蚣能制蛇,它突然遇到大蛇时,便抓住蛇的七寸吸尽精血。
在古代,人们不仅知道蜈蚣吃蛇,而且也知道蛇吃蛙,而蛙又会吃蜈蚣。南宋道家著作《关尹子·三极》说:“蝍蛆食蛇,蛇食蛙,蛙食螂蛆,互相食也。”
陆佃的《埤雅》中也有类似的记述:“卿蛆搏蛇。旧说蟾蜍食蝍蛆,蝍蛆食蛇,蛇食蟾蜍,三物相制也。”在这里蛙已被蟾蜍替代,但仍符合自然界的实际情况。
不是。
蜈蚣不是昆虫类的。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世界各地共发现了 3000 多种蜈蚣,有的生有 30 条腿,有的却多达 300 多条。蜈蚣的身体通常为**或褐色,多在夜间捕食,有时甚至可以捕获像老鼠那样大的猎物。蜈蚣常用头部的一对毒爪进行防御,如果人体不慎被蜈蚣叮咬,可能会出现剧痛、呕吐、发烧等中毒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处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蜈蚣最怕的是公鸡,也有人说公鸡是蜈蚣的天敌,因此在农村如果养鸡的农户是很少看到蜈蚣的存在。而消灭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樟脑丸、除虫菊酯、石灰粉、雄黄、艾草等等。通常蜈蚣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可以将除虫菊酯、石灰粉等洒在它经常出没的地方就可以将其消灭。
虽然蜈蚣很令人讨厌,但也是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为此很多大公司也专门选择合适的蜈蚣品种,通过专业的技术、方法来进行正确的养殖,所收到的效益也是很不错的。
-蜈蚣
蝎子不是昆虫。
一只蝎子一年可捕杀蝗虫等有害昆虫一万多只。大肆捕捉蝎子使其数量锐减,结果会使有害昆虫大量繁殖,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对农作物造成破坏。据专家讲,蝎子三年一代,一年只繁殖一次,6月至9月是繁殖期。
蝎子和昆虫都属于节肢动物,但蝎子属于多足纲,而昆虫属于昆虫纲。昆虫身体基本包括头、胸、腹三部分,而蝎子的身体包括瘦长的身体、螯、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
不是。
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和复眼等,具有三对足、有两对翅;而蜈蚣的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全身有很多足,为多足纲,所以蜈蚣不是昆虫。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很多节组成,每一节都长有一对足,第一对足比较特别,呈钩状,还带有毒腺口,我们一般称为毒牙。被蜈蚣咬后,其毒腺会分泌大量的毒液,被蛰后会疼痛不已但不会致命。蜈蚣还有个比较霸气的名字叫天龙,源于《本草纲目》里的叫法。
昆虫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其主要的特征有:
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1对触角和嘴,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是感觉和进食的部位;胸部有3对足,有些还会有2对翅膀,是运动中心;腹部包含了大部分内脏和生殖器官,是生殖和代谢的部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经过体态的变化,而逐步成虫,如蛹破壳成蝴蝶。这个叫变态。
所以,昆虫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膀6只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你可以通过身形知道是那些
蜈蚣
蜈蚣(Centipede)扁长节肢食肉动物,每一节皆有脚一对。源起希留利亚纪,至今仍有两千八百种存活。和节肢动物一样,以多节肢生物闻名。
马陆
马陆(Prospirobolus)身体黝黑光亮,有时还有红色条纹,被触碰后,它的身体会扭转成螺旋形。
蚰蜒
蚰蜒(Scutigera coleoptrata, house centipede)短而扁,灰白色或棕**,全身分十五节,每节有组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足特长。气门在背中央,足易脱落,触角长,毒颚很大,行动敏捷。(想不到我这里也有,USA)
马路比蜈蚣多足,地球上北美巴拿马山谷里有一种大马陆,全身有175节,加起来共有690只足,可以说是世界上足最多的节肢动物。
应该是马陆
下面参考质料其中的部分:
有无毒性
虽然无毒颚,不会螫人,但它也有防御的武器和本领。当它一受触动就会立即蜷缩成一团,静止不动,或顺势滚到别处,等危险过了才慢慢伸展开来爬走。马陆体节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而且人类误食马陆会导致口唇过敏性水肿等
所以尽量不要碰它
像蜈蚣一样的虫子叫什么?
本文2023-10-23 19:26: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