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书法
要想学习好毛笔字,选正确毛笔、选正确的纸张、运用正确的临帖方法。这三项是很关键的。
要想学习好硬笔字,运用正确的临帖方法是很关键的。
(毛笔字)选正确的毛笔:
毛笔的种类很多,在初次学习时,希望你选用“兼毫”的湖笔。因为兼毫的湖笔,笔芯硬,易于掌握,对你以后的学习很重要。
在选择笔峰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长短,因为笔锋太长不易于掌握,但笔锋长可以含很多的墨水,适合写”草书“一气呵成”,笔锋长可以保证墨的够用,反之,笔锋短适合写楷书,易于掌握。
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大笔写小字则有点“杀鸡用牛刀了”。
(毛笔字)选正确的纸张:
初学书法益用毛边纸、元书纸,有一定成绩后再用宣纸。
毛边纸是江西出产的竹纸,纸质细腻,薄而松软,呈淡**,没有抗水性能,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适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制古籍。四川产的毛边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手工毛边,质地棉软,厚实而细腻,颜色为浅**,两面手感一样,用嫩竹浆手工造制。吸水适中,书写手感相当好,广大书法好爱者很是喜爱,为练习实惠品种。
元书纸是竹纸的一种。古称赤亭纸。采用当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笔书写用纸。主产于富阳市。有谢公纸或谢公笺之称。特点是,洁白柔韧,微含竹子清香,落水易溶,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不变色。在古代用于书画、写公文、制簿册等等;新中国建立后,主要用作学生大楷簿,裱装画轴等。此外,还可作上等包装纸。
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流之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适合写小楷。
(毛笔字硬笔字都适合)正确的临帖方法:
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绝大多数人和我都认为初学者要以楷书为基础,但也有人认为应从隶书学起。楷书结构的排列正好是中间阶段。它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如果把楷书写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笔法即是隶书。将书写得简便流动一些即是行书,行书再写得简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从隶书开始,就难以掌握楷书的笔法,因为楷书的笔法要比隶书丰富复杂。可见,练好楷书基本功可以作为练写各体的基础。
有了楷书的功底,掌握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和笔法,再写魏碑、隶书和行书、草书。乃至篆书,就可以事半功倍。楷书又可以使魏碑、隶书的结体笔法得以丰富和变化,如诸遂良的楷书;楷书渗人行书、草书笔法可以增加灵动,如赵孟頫的某些楷书碑字。
有些初学者急于练习行书、草书,由于没有楷书的基本功力,虽然写得“龙飞凤舞”,但没有字型的基本规矩和点划的基本功力,结果事倍功半,走了弯路。
楷书练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临贴,其实临哪本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碑贴,颜、欧、柳、赵都可以,但在购买碑贴的时候尽量购买质量较好的字贴。
在选帖的基础上,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汉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毛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出帖。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你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练字姿势:
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般字帖上都有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字是人的第二面容”。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对于学习、工作、学业、交友是十分有用处,另外练习写字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展示个人才华、魅力等,因此很多朋友都想把字写好,都有想学硬笔书法的想法,但是很多初学者又觉得茫然,不知从何入手,笔者学习硬笔书法多年,今不嫌浅薄,谈谈怎样学习硬笔书法。
一、首先要有强烈的愿望想把字写好。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兴趣就成功了一半,练习写字也不例外,首先要树立一种观念,不是别人要把字写好,而是我要把字写好。如果一时没有兴趣,就要慢慢培养,你想写字有那么多的好处,你就会有愿望想把字练好。
二、了解学习硬笔书法的基本常识。
练习写字前,我们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1、备用工具:普通白纸、钢笔、圆珠笔、蓝黑或碳素墨水等;2、握笔方法:三指执笔法,拇指和食指两指紧握笔杆,中指靠在笔杆的下面,主要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握紧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轻轻靠在中指的下面即可,三指握笔杆的地方距笔尖大约1寸的距离,笔杆距纸面大约45度的角度;3、写字姿势:坐姿,要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三、取法乎上。选取自己喜欢的帖。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选帖分二种情况,如果只想把字写好,可以选取近人的字帖,楷书:如卢中南、丁谦、田英章、史小波、王惠松、顾仲安、张秀……行书:如王正良、沈鸿根、邹慕白、任平、骆恒光……如果想成为硬笔书法家,非古碑名帖不选,楷书:如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钟繇的《宣示表》、唐钟绍京的《灵飞经》、欧阳询的《九成宫》、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柳公权的《玄秘塔》、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文征明的《离骚经》、王宠楷书、北碑《张猛龙碑》、《张玄墓志》等;行书:如《兰亭序》、《圣教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蜀素帖》、《苕溪诗》、《松风阁》、《李思训碑》、文征明的《滕王阁序》……总之,选帖的标准是:一是初学者只能选取一种;二是自己比较喜欢和自己的性情相近的字帖;三是先楷隶篆后行草。
四、“读、摹、临、背、意、用”六字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
“读”即读帖,读什么读字的用笔方法、结字的方法、神采和通篇的章法等,读帖要抓住帖的特征.字的形象特点。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读帖要经常读,没事闲暇时要经常拿出来翻看。
“摹”即摹帖,就是用透明的白纸蒙在字帖上照着描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描红。
“临”即临帖,就是帖放在一边,一边看一边照着帖的写法进行练习,最好不要看一画写一画,要看一个字写一整个的字。卉人云:“临书易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临书易进,摹书易忘。”临帖是学习书法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说学习书法就是临帖,大凡没有不临帖而在书法上取得成功者。临帖还要进行比较,就是把自己写的字同帖上的字进行比较,比较字的形态,短长肥瘦,字的用笔、结字及神采等,看差在哪里,好在下次临写时进行改进。
“背”就是背临,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写后,学写的字在脑海中会有一些记忆,我们就要试着不再看字帖,能够背着写出字帖上一样漂亮的字来。开始如果有一定难度,说明临帖记忆的功夫不到家,就要继续花功夫进行认真临写直到能够背临出来。只有能够背临才离成功不远了。
“意”即意临,再创造的过程。在能够背临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思想、理解、情趣、个性修养入书,进行再创造,最终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特点,不然临得再象也是别人的东西,古人称之为“书奴”。
“用”即我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进行应用。如今天经过练习会写好了一个字,明天就要在作业、写信、写文章中按练习的写法进行书写应用。要彻底改掉以前的不良写珐习惯,重新按练习的新一套写法进行书写。如果我们只是练习写字的时候按字帖上能够把字写好,而平时又按原先自己的习惯写法进行书写,这样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五、关于学习硬笔书法的几种情况。
(一)、忌见异思迁,宜目标专一。
见异思迁、朝秦暮楚是做任何事物的大忌,学习硬笔书法也不例外,很多初学者学习书法,今天喜欢“二王”,明天又临颜真卿,过几天又学习米芾、苏东坡……见异思迁,目标不专一这是学书之大忌,也是很多习书者为什么经常临帖,迟迟不能进步,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学到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选准一本自己喜欢的一家一帖后,老老实实临写,等学到八几分,再临临其它帖也是无妨的。
(二)、初学者忌流水作业.宜重点突破。
所谓流水作业,就是很多初学者拿到一本帖后,今天临几页,明天临几页要不到几天一本帖从头到尼很快就临完了,回过头来,叫他背临写几个字.什么也记不起来,临前面忘后面,临后面前面也给忘了。这种学习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制定详实的学习计划,今天重点临几个字,或者帖上的一篇字,等能够与帖相差无几,能够背临出来后,再临后面。在临后面的同时,前面临过的也要加强巩固。
(三)、忌“一曝十寒”,贵坚持。
有些初学书法的朋友.练字象犯冷热病,兴趣诔时就练一阵子,有时十天半月就不动笔,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练字肯定是练不好的。贵在每天坚持练上一两个小时不间断,如果有时出差在外,也可以带上帖进行读。
(四)、正确认识“高原现象”。
所谓高原现象就是开始练字感得有进步,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没有进步了,反而觉得比以前退步的现象。有些人遇到这种现象悲观失望,先是自怨自艾,有时干脆换一本帖,或者停止不练。要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自己欣赏水平提高了,常言说“眼高手低”,这不是退步而是进步,是手底下的进度没有眼睛的进度快,遇到这种情况,只有继续加紧临帖练习,使手上的功夫达到眼上欣赏的水平。
自学书法正确入门方法如下:
1、首先要学习写正楷,这是所有字的源泉。
中国字开始学的时候,讲究的是:横平竖直。写字如做人。反过来说,做人如写字,都是正确的。所以,学习书法,就和做人是一个道理。
2、写大字,这就要开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字帖。
这就是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写大字,主要就是比较容易掌握,刚刚开始学习写字,很难把字写小,另外,写大字能更好的体会运笔的精微,理解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更能够理解书法如做人的道理,才会激发出练习书法的热情。虽然是刚刚起步,起步就要把自己融入到书法的队伍。
3、为了避免走弯路,可以读一些理论方面的著作。
这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方面写字;另一方面必须从理论上有名家指导。比如:孙过庭的《书谱》、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以及当代各种书法文选。用来指导学习。
用名人的理论,来指导自己,你才会理解书法的精要。闲下来,就要读一读这些名家的理论书籍,这对于书法入门非常重要。也是提高兴趣的必要的工具书。
要想学习好毛笔字,选正确毛笔、选正确的纸张、运用正确的临帖方法。这三项是很关键的。
选正确的毛笔:
毛笔的种类很多,在初次学习时,希望你选用“兼毫”的湖笔。因为兼毫的湖笔,笔芯硬,易于掌握,对你以后的学习很重要。
在选择笔峰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长短,因为笔锋太长不易于掌握,但笔锋长可以含很多的墨水,适合写”草书“一气呵成”,笔锋长可以保证墨的够用,反之,笔锋短适合写楷书,易于掌握。
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大笔写小字则有点“杀鸡用牛刀了”。
选正确的纸张:
初学书法益用毛边纸、元书纸,有一定成绩后再用宣纸。
毛边纸是江西出产的竹纸,纸质细腻,薄而松软,呈淡**,没有抗水性能,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适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制古籍。四川产的毛边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手工毛边,质地棉软,厚实而细腻,颜色为浅**,两面手感一样,用嫩竹浆手工造制。吸水适中,书写手感相当好,广大书法好爱者很是喜爱,为练习实惠品种。
元书纸是竹纸的一种。古称赤亭纸。采用当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笔书写用纸。主产于富阳市。有谢公纸或谢公笺之称。特点是,洁白柔韧,微含竹子清香,落水易溶,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不变色。在古代用于书画、写公文、制簿册等等;新中国建立后,主要用作学生大楷簿,裱装画轴等。此外,还可作上等包装纸。
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流之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适合写小楷。
正确的临帖方法:
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绝大多数人和我都认为初学者要以楷书为基础,但也有人认为应从隶书学起。楷书结构的排列正好是中间阶段。它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如果把楷书写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笔法即是隶书。将书写得简便流动一些即是行书,行书再写得简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从隶书开始,就难以掌握楷书的笔法,因为楷书的笔法要比隶书丰富复杂。可见,练好楷书基本功可以作为练写各体的基础。
有了楷书的功底,掌握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和笔法,再写魏碑、隶书和行书、草书。乃至篆书,就可以事半功倍。楷书又可以使魏碑、隶书的结体笔法得以丰富和变化,如诸遂良的楷书;楷书渗人行书、草书笔法可以增加灵动,如赵孟頫的某些楷书碑字。
有些初学者急于练习行书、草书,由于没有楷书的基本功力,虽然写得“龙飞凤舞”,但没有字型的基本规矩和点划的基本功力,结果事倍功半,走了弯路。
楷书练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临贴,其实临哪本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碑贴,颜、欧、柳、赵都可以,但在购买碑贴的时候尽量购买质量较好的字贴。
在选帖的基础上,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汉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毛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出帖。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你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练字姿势:
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般字帖上都有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学好书法要掌握书法执笔法、书法用笔法、临摹碑帖。
1、书法执笔法:书法写作要领:指实、掌虚、掌垂、腕平、管直。写作的位置与写作的大小密切相关。写作越高,返桥旦笔的范围就越大。一般来说,字写得越大。写同样大小的字,行书的写作位置比楷书高,草书的写作位置比行书高。
2、书法用笔法:一般来说,笔锋拿着纸后,准备运笔的时候就开始写了。也叫落笔;笔锋落纸后,在纸上行走叫行笔,也叫走笔;笔锋在笔画中运行到最后,收回收获就是收笔。
3、临摹碑帖:临摹碑帖是书法学习的起点,初学者选择正书(小篆、隶书、楷书)作为模式。临摹前仔细阅读帖子。
培养艺术和知识:
学好书法仅靠修行书法技法理论和临时实践练习书法是不够的。还要加强提升个人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艺术修养。在练习书法写作能力的基础上,要逐步提高书法鉴赏水平。我们应该每天多观察研究别人的作品,多做对比,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提桥茄升个人书法功底。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书法展览等形式建立感性的认识。
在一定程度上练习时,可以适当参加一些书法比赛,测试自己的水平,从其他同级人群中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
我收藏的,算是比较全了吧
《法经》《甘石星经》《荀子、儒孝》《离骚》《战国策》《逸周书》《九歌》《高唐梦》《司马穰兵法》《鬼谷子》《礼记》《周礼》《黄帝内经》《大学》《中庸》《尚书》《易》《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诗经》《论语》《老子》《庄子》《墨子》《孟子》《管子》《商君书》《晏子春秋》《山海经》《越绝书》《国语》《尸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周礼》《世本》(早已散佚清朝时学者搜集重编现有《世本八种》)《荀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三略》《吴起兵法》《穆天子传》《尉缭子》《法经》(早已散佚,只在晋书中有一部分保留) 《考工记》《汲冢书》
还有二十四史,建议选看
古书鉴别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技术性强,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很多喜欢研究文学的人们都会想要去购买一本真品。那么你知道应该如何去鉴别清楚它的真伪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书鉴别真伪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古书鉴别真伪的方法
一、封面。古书封面为四周单线边栏,分为三行,右行为编著撰选者姓名,中行为书名,左行为刊印人或斋、堂名。
二、装订。古书装订在宋以前均为卷轴形式和折叠页装。册装书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册装最初是蝴蝶装,后来进到了包背装。线装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
三、版式。古书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四、字体。古书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宋体字,另一种是元体字。尽管时有非欧非颜,非柳非赵的所谓“馆阁体”出现,但那并非主流。
五、纸张。宋代印书多用麻纸和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元刻本常用竹纸或皮纸,比宋版用纸稍黑。明代印书,前期多用江西棉纸,后期多用竹纸,晚期盛行毛边纸。清代大多采用开花(又称桃花纸),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以前所用的各种纸张,清刻本中都在运用。
六、讳字。避讳讲究自周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随帝王名字的改变而改变,这对判断古籍年代极有参考价值。历代避讳常见的有改字、空字、缺笔。秦汉时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讳,讳名不讳姓。用缺笔字代讳字发端于唐,又在宋版书上特多。金元刻本无讳字,多俗体、简体。明前、中期亦不避讳,明刻讳字始于明光宗朱常洛。清刻本避讳尤其苛严。
古书的纸质麻纸:分黄、白两种。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白麻纸略厚;白麻纸洁白光滑,背面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质地细薄,坚韧。纸纹均宽,约一指半。宋刻本多用白麻纸,元后期多用黄麻纸,时纸纹渐窄,约一指。明初仍用之。
罗纹纸:色白,质地柔软,具明显横纹,似丝织罗绸,故名。自宋以来代有制造,但宋刻本有此纸者鲜见。
棉纸:又称皮纸,分黑、白两种。白棉纸色白,质地细柔,纤维多,韧性强;黑棉纸色黄黑,韧性稍差。明前期多用。嘉靖前较细薄,隆、万后稍粗厚。清初仅见少数印本。
竹纸:色微黄,稍脆,宋元至明初问有使用,嘉靖后较为普遍。
开化纸:细腻、洁白,薄而韧性强,柔软。清内府刻本及扬州诗局刻书多用之。嘉、道后质次量少,家刻本中偶有采用。
连史纸:洁白纯净,正面光滑,背面稍粗糙,但无草棍纸屑粘附,纸料较细。乾隆后所用甚多。
宣纸;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分为多种。料半纸,薄而质地细,色洁白,绵软有弹性,可以作绘画印书,晚清、民国有些书用之。玉版纸,能吸水,晚清、民国印金石、书画册等多用此纸。棉连纸,摹拓铜器、碑刻及印书画用。
毛边纸:米**,正面光滑,背面稍粗,质脆,乾隆后用得较多。
太史连纸:稍黄,质地细洁而有韧性,乾隆后与上述毛边纸为两种最常使用的印书纸。
如何通过字体鉴定古籍年代唐刻本
现存最早的唐代刻本,除了敦煌所出乾符四年(877)与中和二年(822)两种唐历和刻于咸通九年(868)卷本《金刚经》已流散异国以外,未见其他传本留存。所以说,唐代古书都是传说级别的东西。
宋刻本
前面说到,宋时刻书印书事业繁盛,两浙、四川与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了刻书的中心,刻书单位有监司、州学、书院、家塾、书坊等。但为何到今天宋版书寥若晨星呢因为即使排除战火、天灾的因素,一般纸的寿命也只不过千年而已。像唐代遗留下来仅存的那几本书,若不是纸张在湿度为零、几乎真空的敦煌戈壁滩的洞窟中存放,绝无保全的可能。
每一册宋版书都是艺术品,弥足珍贵,因此现代按页卖,且每页都在万元以上。其实早在明末崇祯年间,著名的刻书和藏书家毛晋,为搜求宋版书,就按页购宋版书了。他在藏书楼汲古阁门前悬挂征求启事谓:“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
宋代官刻书多在卷末镌校勘人衔名,私刻和坊刻本多在卷末镌刻书题记或牌记。由工于刻书前要请书法大家缮写上版,字体既美,校刻亦精,字体大都采颜、柳、欧阳笔法,其风格北宋质朴,南宋挺秀。所谓“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明高濂《遵生八笺》)则是宋刻本的共同特色。
元刻本
元代初期刻书承南宋遗风,字体也接近,常把元刻本误为宋刻本,后流行赵体字。元浙本多由士大夫经手,流风所及,自然流行赵体,渐有颜体字,字瘦一些、圆劲一些,不像南宋建本字那样横细竖粗。元代俗文化发达,故刻本中多简体字和俗字,许多简体字跟现代一致。
官刻、家刻中较少,经史文集中较少,坊刻和话本类书中较多。元本墨色稍淡,刀法也显软弱无力。早期用纸,白麻纸、黄麻纸兼而有之,中期以后,则多用黄麻纸。元朝皇帝为蒙古族。人名汉字都是音译、无法避讳也不用避讳。元人礼制观念淡薄,查禁的也不严,元刻本中几乎没有讳字。
明刻本
明代刻书情况,大致可分三个时期:明初至正德一百余年间,刻书风格继承元代余韵,无论官刻私雕,概括起来讲,那就是“黑口、赵字、继元”。
嘉靖(1522—1566)至万历(1573—1620)时期,近百年间,由于前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反映在刻书风格上,一洗前期旧式版式、行款、字体,全面仿宋。这一时期所刻的书,除了司礼监刻一遵旧式少有变化外,其余无论官雕私刻,完全变为另外一种风格,即“白口、方字、仿宋”。颇有宋版遗风。
嘉靖 六家文选 字体
万历后期至崇祯(1628-1644)时期,刻书风气又一变,字形由方变长,字画横轻竖重,更显死板,讳字也较以前为严。
清刻本
如何学习书法
本文2023-10-23 19:33:0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