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套印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双色套印什么意思,第1张

印刷机,颜色本需要4种,黑,黄,品红,青色,但是4色机器太贵,只能买两个颜色的,所以一下就只能印黑色和**,等印好后,再印品红色和青色。套印不准就会出现颜色边缘,就是边上的颜色不丰富,只有两种颜色构成。注意观察,现实生活中还是很多的。

印刷术到底是谁发明的

雕版印刷一般认为在隋唐时期发明了但唐代以前没有印刷品最早的印刷品是公元868年的 但作者已不可考

所以一般把印刷术的发明人作为是北宋的毕升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

争论中呢。别说德国谷登堡,韩国还有争着的呢。

有一种说法:

活字印刷术,中学历史课本上都说是北宋人毕升发明的,可惜这伟大发明随着毕升本人一起被扔进了棺材,历史上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几乎没有采用过。从宋朝一直到明清,大量采用的还是雕版印刷,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泥活字从技术上根本就不过关,否则的话,难以解释为什么连中国人自己都不愿意采用。对印刷业产生革命性推动作用的,不是毕升的泥活字,而是德国人谷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并且,根本没有证据表明德国人古登堡是采用了毕升提出的技术方案才解决了制作金属活字的难题。实际上,是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促进了信息在西方的广泛传播。

又有人说:

宋代发明家毕升(?-约1051)首创活字版印刷术。据沈括著《梦溪笔谈》载:毕升在宋代庆历年间,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熔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固著在铁板上,可以象雕版一样印刷。此外,毕升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毕升的发明比欧洲早400多年。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摆脱了蒙昧,提高了交流效率,为人类创造文明史奠定了技术基础。但少数西方人对东方文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在印刷术问题上不愿承认中国人的历史贡献,总认为德国人谷登堡为活字印刷术的最早发明人。谷登堡何许人也?谷登堡(JohannesGensfleischzumGutenberg,-1468)德国人,铅活字印刷的发明者。年轻时曾学金工。后从事金属活字的铸造和金属活字版印刷的研究,并建立了活字版印刷工场。1450年前后用所制活字字模浇铸铅活字,排版印刷了《四十二行圣经》等书,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还根据压印原理制成木质印刷机械以代替手工刷印。显然,谷登堡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其作用不可低估,少数西方人固执地认为谷登堡是活字印刷术的最早发明人,可能是认为他发明了印刷字母的活字印刷机的缘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观点是荒谬的。

为什么少数西方人只承认谷登堡为印刷术的最早发明人呢?是因为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有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的记载,但由于当时的活字印刷品未能流传于世,以致后来有人怀疑中国对活字印刷术的首创。但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证明,这些西方人的观点是错误的。2000年1月初,中国历史学家宣布,中国新近发现的一批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表明,活字印刷术的确源自中国。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西夏学专家史金波教授介绍,这批活字印刷品出现于俄罗斯收藏的中国黑水城文献,以及中国宁夏、内蒙古和甘肃等地出土的文物中。中国专家学者在对这批800年前西夏王朝时期的世俗文献和佛经进行整理研究时获得这一重大发现。史金波教授说:“西夏(1038-1227)是与宋王朝同时期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这批西夏文活字印刷品的问世,说明活字印刷术在中国中原地区发明不久,就很快传播到了西部地区。”这位历史学家同时透露,史学界还发现由中国敦煌出土、现流失于海外的近千枚回鹘文木活字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活字实物。回鹘也是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政权。西夏使用的活字是方块字活字,而回鹘活字则是一种包括了词、词缀和字母活字在内的混合型活字。从使用活字印刷的时间上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不久,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西夏和回鹘在十二世纪中叶和十三世纪也相继使用活字印刷,而欧洲采用活字印刷是在十五世纪中叶。这就说明中国的活字印刷是怎样由东向西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的。>>

印刷术和造纸术是谁发明的

活字印刷术由北宋的毕升发明,

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把它改造完善为蔡候纸

印刷术是谁发明的?

印刷术起源于中国,发源于中国人独有的印章文化,它是由拓石和盖印两种方法逐步发展而合成的,是经过很长时间,积累了许多人的经验而成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现存最早文献和最早的中国雕版印刷实物是在公元600年,即唐朝初期。

西元7世纪,唐朝初期出现雕版印刷。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1241年至1250年杨古为忽必烈的谋士姚枢用活字版印刷朱熹《小学》、《近思录》和吕祖谦的《经史论集》等书散布四方。

元代科学家王祯(1260-1330)发明木活字版(亦有人支持宋代就有木要活字本,而且提出了几种版本加以证明。其中常被人们提到的是被称为宋本活字本的《毛诗》。由于该书的《唐风·山有枢》篇内的一版中“自”字横排著,完全可以证明是活字版。

中国金属活字的早期记载,于元代科学家王祯(1260-1330)在《造活字印书法》(1298)中谈到:“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但上项字样,难以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

元朝已有双色红、黑套印之书籍。

明朝时期,出现了双色、四色套印绩印刷品,能印出多层次的彩色印刷品。

活字印刷

最早的活字印刷大约在1040年出现,当时的宋代人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用于取代雕版印刷术。与毕升同时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详细记载:

1、用胶泥刻字,火烧成陶土活字,每一字有几个活字,之也之类的字,造二十几个活字。

2、将活字排入两块铁范,排满为一版。

3、同时用两块排字版,一版印刷时,一块排字,交替使用。

4、若只印二三本,活字法并不简易,如印几十本以上,活字法十分快捷。

木制活字

王祯在《农书》中叙述木制活字:“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版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比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即满,用木榍榍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王祯用木活字在1299年印刷六万字的《旌德县志》100部。。

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浙江奉化县尹马称德,用十万木活字,排印《大学衍义》四十三卷二十册。

明代用木活字排印的印刷物包括《壁水群英待问会元》、《四友斋丛说》、《晏子春秋》、《小字录》、《栾城集》等。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诏令制木刻活字。253500个木刻活字,在一年内全部完成,排印了2300卷《武英殿聚珍版丛书》。金简在图文并茂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中记述造木活字的程序。

活字印刷是谁发明的?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毕升是北叮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单色:是只用一种颜色的油墨来印刷;比如我们平时最常见的都是用黑色的油墨在白纸上印刷而成的,这就是单色印刷。当然,油墨不一定是黑色的,可以是红的、黄的、绿的等等;纸也不一定是白的,可以是各种颜色的彩纸。只要是用一种油墨来印刷,就都属于单色印刷。

双色:顾名思义就是用两种颜色的油墨来印刷。(纸张与颜色的变换和单色类同)

四色:即用三原色(黄、洋红、青)及黑色进行印刷。四色印刷时,每页要出四张胶片,叠在一起才能印刷出彩色图案。这四张胶片分别为青、洋红、黄和黑。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标为“青”的胶片是青色的,标有“洋红”的胶片是洋红的。这四张胶片只是用不同深浅的灰度来表示印刷时某种颜色的浓淡。

如果在电脑上做图时调色,最好是将模式选为CMYK值,因为印刷一般采用的都是四色印刷,切勿用RGB值,否则印刷出的效果会有色差!!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随着纸和墨的出现,印章亦流行起来。

4世纪时,道教徒把印章放大,以印制文字稍多的符咒。这实际上是一种以盖章的方式印刷文字的方法。

与此同时,石碑拓印也在发展,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把纸铺到版印刷,即为雕版印刷术。

考虑到雕版印刷术从发明到完善应用,从在民间流行到引起统治阶层和知识阶层的重视和记载,其间必有一段相当长的发展时期,因此,专家们认为雕版印刷术的诞生年代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前期的唐朝初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

套版彩色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术,它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杂、高精度的印刷技术。

它采用分色分版的方法,在一张纸上套印出多种颜色。其具体的操作程序是:按原稿颜色的多少,分别刻成相同规格的版,然后,再按颜色的先后次序逐块印刷。套版的规格尺寸都要求准确地固定在相宜的位置,保证在印刷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移动。

在古代缺少精密量具和卡具的情况下,必须依靠熟练的技艺来完成,所印出的成品称为套印本。套版印刷术发明的初期,一般只能印刷朱、墨两种颜色的套印本,称为朱墨本,或叫双印。后来,技术日臻完善,继而发展成用四色、五色来套印称为四色本、五色本等。

套版彩色印刷术诞生于我国,但到底发明于何时至今仍无明确结论。根据历史记载,北宋时期(960—1127年)已出现了铜版印刷的青、蓝、红三色 “交子”,但未发现实物。看来,套版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不晚于此,确切年代还有待于考古发现和研究。

今天能见到的套版彩色印刷品大多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这段时间是我国套版彩色印刷术的发展时期,很多印刷品极为精美。到了清代,四色套印、五色套印甚至更多种颜色套印的技术已经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活字印刷术:在活字印刷中,活字的制作技术是关键。我国古人曾用粘土、木材、铜、锡、铅等原料,进行了许多尝试,也曾成功。毕升所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近代的铅字的排版印刷。

他用胶泥制成一粒粒活字,经火烧硬,排置于一块带框并铺有松香、蜡和纸灰混合土的铁板内,用火加热,待混合土熔化全,即用一平板将其压平。类似铁板可备多套,一版印刷,一版排字,以提高印刷的速度。

活字一般都要烧制多套,常用字往往多数十个,以保证不缺字。而生、冷、僻字,则随用随烧,极为方便。毕升不仅发明了胶泥活字,并且还用这种方法印过书。

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还出现过不少其它材质的活字,有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等等。但只有木活字流传了下来。至于近代西方铅活字印刷的引入。

扩展资料:

为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加强馆际交流合作,宣传中国印刷术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中国印刷博物馆代表团应邀参加了韩国举办的直指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

在10月2日举办的印刷文化的保护与传播研讨会上,包括中国印刷博物馆在内的全球40多个印刷博物馆和相关机构围绕印刷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一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研讨会上共有来自6个国家的8名代表作了主题演讲。

如韩国韩语博物馆学者的《李氏朝鲜早期的书信、印刷及纸张》,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学者的《十九、二十世纪埃及和阿拉伯世界印刷术与知识发展》,德国克林斯博尔博物馆学者的《对印刷术的一些思考:谁印刷?什么是印刷?为什么印刷》。

韩国国立科学博物馆学者的《韩国为印刷文化传播与保护所做的努力》等。中国印刷博物馆研究员李英发表了英文演讲《印刷术启迪世界文明》。李英在演讲中阐述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历程,“以纸墨、雕版、活字为主的技术发明,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中华印刷术的发明,引领和启发了世界其他地区印刷术的发展,对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李英对古老文明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思考。李英说:“在印刷术的故乡,以中国印刷博物馆为代表的机构和个人正在为推动印刷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而努力。”

据了解,在“专业化+大众化”“知识性+趣味性”的指导思想下,中国印刷博物馆将优秀印刷文化带进了校园、军营和社区,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反响。由该馆主办的“中华印刷之光”巡展已在美国、德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展出。

此外,中国印刷博物馆正在筹划创办《世界印刷文化》杂志,成立印刷术相关课题小组,建设印刷文化遗产保护实验室。今年6月,由中国印刷博物馆牵头,国内16家印刷博物馆相关单位联合成立了“全国印刷博物馆展示联盟”。

人民网-中华印刷术发展具有世界意义

古代印刷术 在中国,是由拓石和盖印两种方法逐步发展而合成的,是经过很长时间,积累了许多人的经验而成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现存最早文献和最早的印刷实物来看,中国雕版印刷术是在西元7世纪出现的,即唐朝初期。 在埃及发掘出来的印在纸草纸,羊皮纸上的雕版印刷品,时间上至公元900年。 西元7世纪,唐朝初期出现雕版印刷 宋仁宗庆历年间(西元1041-1049),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版。 元代科学家王祯(1260-1330)发明木活字版(亦有人支持宋代就有木要活字本,而且提出了几种版本加以证明。其中常被人们提到的是被称为宋本活字本的《毛诗》。由于该书的《唐风·山有枢》篇内的一版中「自」字横排著,完全可以证明是活字版,但无法证明为宋活字本。 中国关于金属活字的早期记载,于元代科学家王祯(1260-1330)在《造活字印书法》(1298)中谈到:「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但上项字样,难以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 元朝已有双色红、黑套印之书籍。 明朝时期,出现了双色、四色套印的印刷品,能印出多层次的彩色印刷品。 约翰·谷登堡 (1397-1468)发明铅活字版。 十九世纪初期,改良铅活字制作技术并传播至世界各地。 1804年,英人士坦荷(Earl of Sta nbope)针对活字版弊,发明泥型铅版印刷术 1829年,法国人谢罗发明纸型铅版印刷术。 1855年,法国人MCillot发明照相铜锌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凸版印刷术。 1871年,美国人BBBlackwell改良纸型铅版印刷术,创用薄铅版,垫以木底印刷。 1882年,德人縻生白克(Meisendach)发明照相网版印刷术,将照相制版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雕版印刷之起源 雕版印刷最早是在中国发明的。十九世纪末曾有日本学者岛田主张中国在公元6世纪的六朝就有雕版印刷,根据是北齐严之推《颜氏家训》有「书本」一词;又根据明《河汾燕闲录》中「隋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版」一语,认为最晚在隋朝已有雕版印刷。但多数学者认为岛田根据不足,主张隋朝还没有雕版印刷﹐雕版印刷起源于唐朝。1。文献根据有: (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造泥制底及托模泥像,或印绢纸随处供养。」 (唐)冯贽:《云仙散录》:「玄装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最早的印刷品纪录 张秀民著《中国印刷史》中提出雕版印书始于唐贞观,其主要依据是明史学家邵经邦的《弘简录》,唐太宗令梓行长孙皇后的遗著《女则》约在贞观十年(西元636年)印刷。书中还引唐冯贽《云仙散录》:唐玄奘印施普贤菩萨像(约西元645~664年)施送四方为旁证。 唐开元年间(西元713~714年)雕本《开元杂报》是世界最早的报纸。 雕版印刷佛像在唐朝的盛行,和佛教有莫大关系,后来印刷的范围扩大到其他经典。 (宋)朱益:《猗觉寮杂记》:「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后唐方镂《九经》」。 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实物有: 1966年在韩国庆州佛国寺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刻印于7世纪末中国唐朝武则天时代。 日本奈良法隆寺《陀罗尼经》,约770年印刷于日本。 敦煌发现的《金刚经》,868年印刷,雕工精细,远胜早先的陀罗尼经。 中国传统的年画中至今还保留有木版年画工艺,例如著名的杨柳青年画。 由于雕版印刷制作的印版只能用于特定的印刷品,制版的工作量很大、效率低下,使得早期印刷品非常珍贵。为解决制版的问题,后来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由于组版中的活字可以重复使用,使印刷的整体效率大大提高。相传最早是中国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早期的活字使用胶泥制作,近代则改进为使用铅字。 活字印刷是由毕升在1040年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是1403年在北韩发明的。在12世纪和13世纪,有许多 文和中文的图书馆,含有几万书印刷的书。

1、军用邮票。

2、航空邮票。

3、欠资邮票。

4、电子邮票。

特种邮票及纪念邮票,平均每年发行二十余套,每套下有具体编号(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一般是纪念重大事件、人物、描绘风景建筑、人文文化等。

扩展资料

变体邮票

由于印刷技术上的差错而造成有缺陷的邮票,未检验出来,被邮局售出流入市场,称作“变体邮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倒印---双色或双色以上的套印邮票,印刷时把中心图案或文字印倒了。

2、错位---即“移位”,如印刷错位,齿孔错位,加盖错位等。

3、漏印---仅印有邮票中心图,漏印边框,称作边框漏印;仅印有边框,漏印中心主图,称作中心漏印。

4、漏齿---在邮票打齿孔时,该打上孔的地方,没打上,称为漏齿。

5、倒盖---将加印,加盖的文字或图案印倒,称为倒盖。

在多色套印中单色胶印机与双色胶印机的印刷色序是。

1、据三原色明度排列色序:暗色先印,亮色后印。

2、根据三原色油墨的透明度和遮盖力排列色序: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透明度强的油墨后印。

3、根据网点面积占有的多少排列色序:一般地网点面积小的先印,网点面积大的后印。

4、根据原稿特点排列色序:以暖调为主的图文先印黑、青,后印品红、黄。以冷调为主的图文先印黑、黄,后印品红、青。

5、根据机型排列色序:单色或双色胶印机印刷色序一般为黄、品红、青、黑或黑、青、品红、黄。

6、根据纸张性质排列色序:平滑、紧密的纸张先印暗色,后印明亮色。而粗、松的纸张先印明亮色,后印暗色。

7、根据油墨的干性排列色序:干燥慢的油墨先印,干燥快的油墨后印。

8、根据平网和实地排列色序:平网图文先印,实地结构的后印。

9、根据浅色和深色油墨排列色序:深色油墨先印,浅色或专色油墨后印。

10、根据规矩套合、换色是否方便排列色序:主色或强色套合尽量在一块或紧挨着印刷,不能随意分开。另外,色序必须考虑到换色方便,否则将增加辅助时间。

可支持印刷的色彩模式有CMYK 模式、灰度模式、位图模式和双色调模式。要提高印刷品的质量,掌握每种色彩模式的特点是关键。处理时应先采用 RGB 模式处理的细微层次,然后再根据印刷品的实际情况谨慎转换成相应的印刷色彩模式。

Photoshop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色彩模式,这些色彩模式正是使我们的作品能够在不同媒介上成功表现的重要保障。使用PS处理的过程中,都不要将各种模式转来转去,每进行一次色彩空间的转换,都将损失细节信息。那么印前模式转换应注意的哪些问题?

         CMYK

虽然制版印刷的彩色必须是CMYK模式的,但并不是说在进行处理时以CMYK 模式处理的印刷效果就一定很好,还是要根据情况来定。其实大部分都来源于扫描和数码相片,往往都是RGB模式的,而用Photoshop处理选择RGB模式的效果恰恰要强于使用 CMYK 模式的效果,用 RGB 处理的优势有下几个方面:

①在 RGB模式下工作时,色彩通道有三个,即红 、绿 、蓝 ,这样处理时就会比 CMYK 的少处理一个通道 ;另外显示器本身采用的就是RGB模式的,它可以直接显示 RGB 模式的 ,如果采用CMYK模式处理 ,显示器还要以 RGB 的方式模拟 CMYK 的显示效果。用RGB模式处理的效率要高一些,处理时的质量也要好一些。

②以RGB模式处理可以应用任何一种滤镜,而CMYK则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在处理时,特别是在广告设计中,我们需要应用各种各样的滤镜,来制作特效来表现创意,至少也经常要将调整出许多细微的层次和真实感,而CMYK 模式下将有许多处理都会被禁用。虽然最终仍不得不转成CMYK 模式并且肯定会有色彩损失,但这比一开始就让色彩丢失还是要好得多。

③我们处理的最好备份一份 RGB 的以备后用。往往广告公司设计的广告除了印刷之外,日后还有可能应用到别的媒介输出上,如网页,所以最好每次处理的最好保留一份RGB 模式的存档以备不时之需,因为 RGB 模式的颜色属于真色彩,基本上可以适应各种媒介输出的需求。

④考虑印后及印刷输出设备对印前的影响,最好应先使用 RGB模式处理。如果是以CMYK模式进行处理的,那么每次在不同的输出设备上输出时就要重新考虑的高光 、暗调、灰平衡及色彩饱和度。RGB模式的色彩空间可再现更明亮、更为饱和的颜色,到后期在被分色为CMYK后,中的所有像素将都会处于CMYK色调范围之内。

 灰度模式

灰度图又叫8位深度图。每个像素用8个二进制位表示,能产生2的8次方即256级灰色调,通常黑白照片都是以灰度模式输出的。当一个彩色文件被转换为灰度模式文件后,所有的颜色信息都将从文件中丢失,将灰度文件转换为彩色模式文件,不可能将原来的颜色完全还原。通常我们要事先备份一份RGB模式的,以方便今后的修改。

位图模式

位图模式可以算是灰度模式的一个子集,但它也有自己独到的用处。使用位图模式可以更好地设定网点的大小、形状和角度,更完善地控制灰度图像的打印。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灰度图像和多通道图像才能被转换成位图模式,当图像转换到位图模式后将会丢失大量的色彩,无法进行其它编辑,甚至不能复原灰度模式时的图像,所以要确保万无一失时再进行转换。

双色调模式

双色调模式是用一种灰度油墨或彩色油墨在渲染一个灰度图像,为双色套印或同色浓淡套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最多可以向灰度图像中添加4种颜色,使用双色调模式最主要的用途就是使用尽量少的颜色表现尽量多的颜色层次,这对于减少印刷成本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印刷时,每增加一种色调都需要更大的成本。

从RGB到CMYK、灰度图、双色调、位图,所能表现的色彩空间将会逐渐变小,因此我们在进行每一次色彩模式转换时,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谨慎行事,只有掌握好每一种色彩模式的特点,不怕麻烦,把握住每一次模式的转换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印刷品。

双色套印什么意思

印刷机,颜色本需要4种,黑,黄,品红,青色,但是4色机器太贵,只能买两个颜色的,所以一下就只能印黑色和**,等印好后,再印品红色和青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