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需要注意的问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2收藏

申论考试需要注意的问题,第1张

申论的概念

"申论"一词,语出孔子的"申而论之"。"申"字有"说明"、"申述"之意,如"三令五申"、"重申前令"、"申明立场"等,都取此意。这是"申"字的基本义项,也是其常用义。而"申论"一词,除了"说明"、"申述"之外,还要进行"论说"、"论述"和"论证",亦即对事件、材料、问题、现象、事理等进行分析和说明。在"申论"试卷中,是要求考生就所给定的背景材料,通过仔细阅读和系统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展开有理有力有节的论述,从而论证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是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是国家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到的内容,也是公务员考试所做的一种尝试。这种考试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对考生阅读能力、文字水平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公务人员更需要具备搜集、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常情况下的写作考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很难真实地体现出考生的实际能力。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有一种八股文考试形式,要求就给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称之为"策论"。申论与策论和传统的作文有些类似,但又有很多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说,它比一般作文难度要大一些。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测评要素,涵盖了作文和策论两种考试的基本方面。

申论考试主要测查应试者写作水平,但与传统的作文有所不同。作文只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定题目展开议论,侧重考查应试者的语言文字能力。考生可以凭自己的主观爱好去立论选材,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发表议论。因此,作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试者的写作水平,而无法全面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申论考试则不同,它不仅仅对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进行考查,而更侧重考查应试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

申论的载体是文字,在应试者反复阅读试卷上所给定的约1500字的文字材料和提出的有关问题后,应试者应该仔细分析,然后根据涉及的主要线索、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与传统的作文相比,申论考试要求应试者摒弃套话、空话,而要立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因此更能让应试者发挥自己的优势。

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第一次把申论列为考试内容。当年公务员考试的笔试部分由《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三部分构成。其中的申论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因此也更为广大应试者所关注。2001、2002、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科目仍然出现。2002年公务员考试分为A、B两大类,B类不参加申论考试,而大多数考生都需要参加A类的申论考试,而且考试内容和形式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根据人事部对今后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安排,申论将继续作为今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固定内容。

申论考试的内容与结构设计 

申论考试的内容、考试方法和测评要素都体现了人才考核的基本设计基础和设计思路。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测试考生的基本常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相关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等素质及能力要素。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的测试。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考试,无论如何不可能与日常工作等同。在考场上,不可能从召开调查会开始着手调查研究,也不可能把大量原始信息一股脑儿摆在考生面前令其筛选。所以申论考试所面对的背景材料,是经过初步加工的。但反映的问题需要考生进行分析、概括。

申论考试所提供的背景资料,一般都社会性、现实性较强,对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科技、文化问题均有所涉及。因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关心,应当有所认识、有所思考,对社会热点或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也应有所了解,否则很难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申论试卷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注意事项部分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2.给定材料部分给出约1500字的材料,内容可能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现象的诸多方面。

3.申论要求部分

(1)用一定的篇幅(大约150字),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用一定的篇幅(大约350字),提出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解决对策。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就所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用一定的篇幅(大约1200字),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要求部分近几年每年的具体情况略有不同,但大致是相同的。

申论考试的性质与特点 

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作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有所认识和有所思考,并且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背景材料,让考生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测查考生处理公务员日常事务的潜能。

申论考试,要求考生具有比较丰富的常识,但不会对某种专业知识特别倾斜。由于考生来自各个方面,所学专业也不相同,所以申论考试中让考生处理加工的材料大都具有普遍性、非专业性。申论考试的试题,没有倾向性,适合于各类考生。

公务员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考试的命题思路,即所给的背景材料虽然涉及面很广,但绝对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可行性。

申论考试的基本特点有:

1内容涉及广泛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公务员队伍,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因此,作为选拔国家公务员主要途径的录用考试,就更加注重国家公务员的实际能力。为反映这一现实要求,其测试内容一般都侧重于考查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出于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要,《申论》所给定资料的范围极其广泛,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的诸多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考生再想像从前那样事先押题,对题目有充分的准备就很难了。因此,事先对考试的具体形式、内容结构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说明的是,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一般都应当已经有定论,主要立足于考查考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只要分析判断无误,就不会得很低的分数。同样,要想得到很高的分数难度也不小。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给定的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让考生以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判断和分析,并做出结论。这恰恰最能考查出考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作为很严格的一种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试题一般不会出现偏差。其主要表现在试题的表述标准明确,不论涉及哪方面的内容和观点基本上都无争议,让每个应试者均有话可说。因此,对于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争议激烈的前沿问题,一般不会考,考生在复习时没必要去涉及过多。

2形式灵活多样

与传统作文相比,申论考试的形式比较灵活。申论由概括内容部分、提出对策部分、论述问题部分组成。就文体而言,概括内容部分既可能属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还可能是公文写作中的应用文写作。提出对策部分,主要是应用文写作。论述问题部分是议论文写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既考查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写作能力。

3考查目的明确

虽然,申论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形式也灵活多样,但其考查目标却是非常明确的。申论主要考查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体现在题目中主要是分析、概括两个方面,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主要问题进行论述,这主要是考查应试者的思辨能力。在应考时,考生要仔细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抓住主要问题,认清事情的本质和规律,考虑特定的条件、环

境,结合社会实际,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力争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切忌提出一些理想化、抽象化、超越现实的对策。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应考时不要把申论要求的三个部分割裂开来,而应当统筹兼顾,前后衔接。概括内容的过程既是熟悉文字资料的过程,也是分析判断的过程,提出对策的

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进行思辨的过程。三部分应协调统一,相互配合且彼此照应。

申论考试中的论述的方法 

申论考试中的议论部分,实质上就是给材料作文,即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点,并对此加以论证,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议论文。议论部分是申论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分数基本上占申论考试总分数的一半,可以说,根据申论材料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议论文,对申论考试尤为重要。因此,考生须用大部分时间构思并写作议论文。

1.立论

立论是写作议论文的关键环节,立论就是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由于申论考试的议论文部分是根据所给材料引申和归纳出论点,并在此基础上旁征博引,展开论证的,因此,立论就必须立足于给定材料,从中挖掘出可资议论的中心论点。这就需要抓住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表明自己对这个主要问题的立场,要么赞成,要么反对,不能模棱两可或骑墙居中。

在立论中,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立论要联系社会现实,有针对性。申论考试所给材料都是反映社会某一方面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因此,考生要在立足于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基础上,广泛联系社会现实中相同性质的问题,即联系所有这一类的问题,从中引申归纳出自己的中心观点。只有这样的论点,才能具有更广泛的社会现实性,才更有意义。

(2)立论要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立论正确是指论点必须是从给定材料中引申出来的合乎社会普遍认同的观点,能够揭示问题的本质,符合客观规律。如果立论脱离给定材料,则会离题万里,劳而无功。立论鲜明是指论点要是非明确,立场坚定。立论集中是指议论文中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即论点要高度概括,能表明作者的主要看法和主要观点,决不旁逸斜出。立论深刻是指论点见解有独到之处,能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立论新颖是指论点不人云亦云,不拾人牙慧,能给人以新的启迪。

2确定标题

标题是作者给文章所起的名字,也称文题或题目。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眼睛,跟文章的思想内容、题材、情调、色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标题绝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需要花一番心血才能拟好的。好的标题往往有品位,能引起读者兴趣,产生急于读下去的强烈欲望;能帮助揭示主题,有助于读者理解文意;能打动读者,会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和难忘的记忆。因此,写文章必须把标题拟好。标题的确定因文而定,没有固定的格式。议论文中常见的标题的拟定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标题直接点明主题。这种标题开门见山,一目了然,使读者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题旨。

申论考试中一般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即把中心论点高度凝练和概括,并使其成为文章的标题,表明自己对给定材料所反映主要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2)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标题只说明文章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并不表明作者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观点。申论考试中若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就要使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成为论题,并附表示议论文体裁的语词。

(3)标题运用设问、比喻或象征的手法。这类标题针对性强,引人注目,能启发人思考。

(4)标题引用语录或诗句,这类标题的拟定一般引用革命导师、英雄人物的话或现成的诗句。

当然,标题的拟定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拟定议论文的标题,都必须保证拟定好的标题准确、醒目、新颖、精练。

标题准确是指标题切合文意,准确反映文章的思想内容,防止过宽或过窄。如一篇只介绍学习方法的文章,却用上了《论学习》这样一个标题,显然是犯了大题小作的毛病。如果一篇泛论成功道路的文章,却拟了一个《一次意想不到的成功》这样的标题,这就犯了小题大做的毛病。

标题醒目是指标题必须鲜明地表现文章的内容,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战斗性,同时,也要有较强的视觉性,并要注意字数的安排和结构的整齐。

在解决了立论和标题后,就需要进行结构安排,对文章内部的观点和材料进行合理安排,也就是确定议论文的结构。结构安排得好,文章的思路就清晰,论点就突出,说理就“言之有序”。相反,不仅思路混乱,层次不清,还会影响说服效果。一般来说,议论文都有中心论点,它贯穿全文,统帅若干论点和论据。写议论文时,要对这些有全面考虑,清楚地安排,使之有纲有目,科学化、条理化。议论文的结构和其他文体的文章一样,是“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定体则无”,是说文章的结构没有固定的“程式”;“大体须有”,是说它有一般的规律。议论文的结构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开展论述步骤的,表现在文章中是序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由于申论考试中的议论文考试实质上是给材料作文,因此,在安排议论文的这三部分时,一般采用以下结构:

(1)序论:概引材料,略作分析,提出论点;

(2)本论: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正面论证或反驳;

(3)结论:联系实际,引申论点,发出号召。

序论也叫引论,主要任务是把要议论的问题和阐述的中心论点介绍给读者,使人们对文章所要阐明的事物有一概括的了解。序论写在文章之首,是文章的开头。开头写好写坏,写深写浅,直接影响全文。

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议论文分析问题的部分。它的任务是对文章的中心论点展开深入的分析,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谬论的错误。

本论的结构方式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1)并列式。即对所论述的中心分几个方面来论证。

(2)推进式。即对论点论述层次或反驳论点批驳层次形成一个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的“阶梯式”的论证安排方式。

(3)分总式。即文章说理层次是先逐次展开论述,之后再综合分析归纳中心论点。

(4)总分式。即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再根据中心论点,或用几个分论点,或用几个论据分别阐述这个中心论点。

(5)总分总式。即文章的说理层次是:先总提,后分述,最后总论

结论是议论文解决问题的部分,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后所做出的答案。结论应当使人读后若有所思,深得启迪。

结论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综合全篇,“卒章显志”。

(2)展示未来,鼓舞斗志。

(3)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4)对症下药,提出办法。

(5)前后照应,首尾相连。

申论考试中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 

阅读材料要求的首要和基本的能力就是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顺利地进行阅读文字的能力,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1认读语言的能力

 认读语言的能力,就是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能力,即对阅读材料中的单字、词语、句子的认识能力。它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也是阅读的最起码要求。

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即视知觉范围的大小;二是认读的准确度,主要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错读、错写的字以及对同义、反义词的辨析等,同时注意在认读时避免增字、减字、重字。读得准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等。

2理解语言的能力

 理解语言的能力是在认读的基础上,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的能力,它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衡量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是看理解能力。

理解语言的能力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语言结构的能力、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等。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从对语言形式到对语言内容的理解;从对部分的理解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字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材料主旨理解。

3评价语言的能力

 评价语言的能力指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评价能力,包括从材料的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写作风格等进行评价,就是能从评价的角度进行阅读。

4应用语言的能力

 应用语言的能力指经过阅读后,将获取的种种信息加以灵活使用,以获得一种新的知识的能力。应用语言的能力的特征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这是一种较高的思维活动,需要掌握精读、速读、浏览、质疑、比较等方法,具有独立性和研究性。

5一定的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阅读的文字量。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文字信息浩如烟海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阅读的内容急剧增加,必须有较快的阅读速度与之相适应。阅读速度在申论考试中尤为重要,因为申论考试是有时间限制性的考试,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即用大约40分钟的时间阅读1500字左右的文字。

所以阅读速度也是申论所要考查的能力之一。

申论考试所要求的阅读理解能力与一般文章的阅读能力基本是相同的。只是更侧重加工分析方面的能力。就是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成由事实上升到观点、由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属性,把一堆材料划分为几类材料,把分散事物综合为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事物,由给定材料内的事物联系到以外的其他事物,这样反反复复的思考。阅读理解能力强,就是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阅读理解能力强,还表现在善于处理各类材料,也就是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善于区分是同类问题还是不同类问题,是同一层面上的问题还是不同层面上的问题;善于区分主次、轻重、缓急;善于发现同中之异,也善于捕捉异中之同;善于发展、辩证地看问题,善于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研究问题,既善于一分为二,也善于适当地合二为一。

申论考试中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

申论考试给定的材料一般都很长,很复杂,必须认真的阅读,才能掌握材料内容,提取有用的信息。提出问题一定要正确、恰当。正确就是要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准确的把握。恰当就是要求提出的问题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全面的、系统的。有了问题就要加以解决,申论考试的这部分内容多数是模拟行政机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利用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了公务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所提对策建议及方案等,要切实可行,具体翔实。并要论证表达这样实施的充分理由。解决问题是一个包含了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并非是一个按照事先确定的顺序机械地予以实行的过程。随着问题解决活动的深入,新的关系的暴露,已有的想法很可能会发生改变,并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原先被认为很有希望的途径可能被揭示为没有前途的“死胡同”,所以必须对自己提出的对策进行评估。即对初步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论证,并在此基础上选定的方案,在实践中,为了评估好各种方案,要求决策者多采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旨在多挑问题,多找漏洞。对评估方案进行思维时,又要多采取收敛思维、正向思维和求同思维,目的在于齐心协力,产生思维共振,共同克服方案带来的问题,以期求得方案的化。方案评估的两个最主要指标,就是效益和可行性。所谓效益评估,就是按照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目标的要求,综合评价和估计每个方案实施后,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效益和能够带来多大效益,此处的效益可能既包括经济效益,又包括社会效益。这实际上是一种利害得失分析。原则上,在实现目标的各种条件中,不可控制因素所占的比重越大,欠缺的必要条件越多,其风险也就越大。因此,要综合比较,求得方案。

在进行可行性评估时,一般要考虑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能否保证解决提出的问题;二是付出的代价尽可能小;三是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四是产生的副作用尽可能小;五是获得的收益

尽可能大,等等。

申论考试中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

1分析理解能力

一般来说,分析是以具体材料和事实为基础的,是从思维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由于所分析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实践中常常需要借助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方法和过程分析方法。限于篇幅,此处我们不多做赘述。分析与理解能力是人思维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着重考查的能力之一。从思维学意义上说,分析与理解能力在人的思维活动中意义重大,它可以使人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具体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

面对申论资料,我们需要完成的分析与理解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给定材料的量的方面,即反映的内容和问题、方面或层次;二是分析质的方面,即给定材料表达的观点和意见。

2综合概括能力

分析,是指把整体分解为部分进行认识和思维;综合,是指把对事物各个部分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和思维。分析和综合是统一思维过程的两个侧面,分析是从对事物的外部观察和思维出发,然后深入到事物内部探求其本质;综合则是从事物本身发,通过事物内部联系把各个部分综合成整体。就思维的一般过程而言,分析理解是第一位的,综合概括是第二位的,先有分析,后有综合,而分析的结果又必须依赖综合概括表现出来。

就应对考试而言,概括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对一类事物的全体进行面的归纳,找出其共同点,予以归类。当然,这里的概括和归类与专门的科学研究不同,既不可能又不必要对各种事物都进行完全的归纳性研究,更多的时候是对事物或事物的部分属性作分析和概括。因此要求考生必须立足于给定资料进行整理,又跳出资料予以归纳。

分析与理解能力,综合与概括能力,说到底,也就是综合分析能力。这里所说的综合分析能力,应通过下面具体的阅读目的和阅读行为来体现:

第一,应弄清“材料”反映的问题。

第二,善于对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分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分清有关联的问题和无关联的问题,分清可解决的问题和不可解决的问题。

为此,必须了解、熟悉申论测试材料的特点。

先给你提供一些申论审题要注意的事项:

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的题目主要由注意事项、给定材料和作答要求组成的。注意事项主要是对申论考试进行程序性的要求,如试卷所考察的各项能力、作答时间和填涂要求等;给定材料是申论考题当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大量的文字材料从理论、事例等方面给考生提供信息;作答要求则是对考生的具体要求,根据对给定材料的分析,回答题目提出的具体问题。

拿到申论题目,用2到3分钟的时间先审题,有着非常大的意义,也是做好申论题目的一个捷径。

作答要求由两部分组成,一为题目,二为要求。“题目”即直接对考生提出问题,概括给定材料所给各方面内容,如对于某一事件的表象,即对于现象的概括(例如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材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找出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如09年北京市面向社会招录机关工作人员申论试题第一题: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酒后驾车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或者是针对某一事件提出具体解决的对策(如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申论试卷第二题:针对W市在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材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针对题目的这些要求,实际上是在“三遍四步法”的基础上找出各个信息点,然后按照材料的要求对信息点进行分门别类、去伪存真的归类。所以,申论的概括题、分析题、对策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材料分析题,而分析题、对策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原因、对策的概括。所以,这要求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通过语义分析弄清题目考查的方向是什么。

对于审题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题目中获取到给定材料的大量信息,在开始阅读给定材料之前就在脑中有了对材料构架的认识,能够预测出整个给定材料所围绕的“特定事实”是什么,对于我们对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有非常重大的帮助。

下面就以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地市级)为例来进行讲解。

1.《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1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3”中环保专家认为“兵库县堪称‘环保错位’的典型。”请结合资料内容,对“环保错位”的实质进行阐释。(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针对W市在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20分)

要求:

1.准确全面,切实可行;

2.调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300字。

(三)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20分)

要求:

1.对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地陈述;

2.体现政府精神,使全市各界关心、支持污染整治工作;

3.通俗易懂。不超过400字。

(四)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以“海洋的健康”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言语畅达,条理清楚;

3.总字数800~1000字。

文中第一题中第一小题,可以看到关键词是“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由“碧海”二字就可以预测到给定材料必定是与海洋的保护和净化有关的事实,并且是以渤海地区的例子为载体阐述的。

第一题中的第二小题,关键词是“环保错位”,预测到给定材料对于环保问题是比较关注的,这与第一题的预测相契合。

第二题,对W市建设的建议是从“宜居城市”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宜居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进一步映证了给定材料与环保和生态保护有关的猜测。

第三题,以宣传纲要的形式考查的是对A市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的“成绩”与“对策”,核心词还是与环保有关的水域污染治理问题,到此我们可以肯定,整篇给定材料就是围绕着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构建的,其中分别提到了渤海、兵库县、W市和A市,而且与海洋的保护密切相关。

通过对几个题目的语义分析就可以预测到整个2010年国考题目的特定事实是关于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保护的一些问题,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联系,可以联想到命题的宏观角度就是生态文明,而事实证明的确如此。那么在正式进入文章阅读的三遍四步法时,我们正是运用各个材料与特定事实的各种关系来确定其究竟是题目要求所概括的现象、原因或者对策,以达到对题目所要求的信息点把握。

“要求”一般是对题目的补充,即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等抽象性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对字数的限制,这要求我们在提笔做题之前一定要在脑中给答案打一个腹稿,对于答案的构建有一个轮廓,哪一部分需要写多少字数,都需要心中有数。

综上所述,在开始做题之前,我们可以用2-3分钟的时间对作答要求进行阅读,这里有几项任务:一是预测给定材料的特定事实;二是对题目要求概括的现象原因对策有指向性的阅读;三是对每道题目的字数要求有概念,在做题时先构建出基本框架。

2022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题目设计采取“概括+贯彻+作文”的命题形式,题量为三题。第一题为归纳概括题,概括县域治理“生态疤痕”的经验。题干设置规范,以经验为切入点,需要考生在给定材料中找到相应做法。可以看到作为最基本最基础的开阔归纳题,在2022年山东省考中考察到了,作为第一题,有20分的分值。

概括归纳部分的题目,按常理讲分为概括和归纳两个部分,概括让我们做的通俗一点讲就是把较长额的资料,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到最简略最精简的要点所在,归纳要求我们做的是根据题目里潜在的明示或者暗示的要求,将已经概括出来的要求进行分门别类的有序安排,做到有条理,从而符合概括归纳题目中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的要求。

通常来说我们在概括归纳题目中,在进行概括的时候一般可以使用三删一改的方式,通过删除跟作答任务无关的信息、删除不影响句意表达的信息、删除特别具体的信息先把文章进行大范围的删除,然后再把剩下内容中一些可能句意表达存在不规范的地方进行适当修改,比如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转化为书面用语等等。

其次,在归纳的时候分门别类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有时候题干会提供诸如“使用”和“运营”两个方面的做法,又或者是“压力”、“困惑”等,这就是题干里在给我们明示我们要归纳的方向;还有的时候,题干或者要求里也会给我们适当的提示,但是这样的提示相对来说会隐晦一点,比如在要求里会有“艺术宗旨”、“作品材质”等方面就进行归纳;再有大部分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按照主体或者维度等方面就进行作答。

概括归纳题在申论里不算是难题,当我们看的内容或者做的题目多了之后,自然就会熟能生巧。

23国考申论作文题目是重拾信心,重新出发。

从申论作文题目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试卷作文主题为“流动与新生”,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地级)和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执法类)试卷作文主题为“坚定信心获取长期价值”。 中公教育研发团队相关负责人指出,其中均洋溢着对于后疫情时代发展的热情和干劲。

从申论非作文题目来看,副省级试卷考点分别围绕“桥梁建设、窑洞修复、河流流域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话题展开;市地级和执法类试卷非作文考点围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知识产权服务、光伏开发试点、金融向善”等话题予以支撑主题。“每一个话题都准确地切中时代和发展的脉搏。”上述负责人表示。

国考申论: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针对给定材料或者特定话题而引申开来、展开议论的一种文体。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考试。

主要考查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从字面上理解,“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辩、申明,“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所谓申论也就是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旺黔诚大树职教给大家做出解答!

申论大作文如何写、如何复习?

提到申论考试中最后压轴的大作文题目,很多同学会感到头疼,从小写作文就犯愁,拿到题目之后不知如何下手,硬着头皮写下去,分数一塌糊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申论大作文复习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申论大作文内容

一、立意(主题、总论点、分论点)

立意是大作文的基础。这个部分通常是题干中已经给出的,或者是整套材料的中心观点。通常来讲这个部分要尽量找全。

1从题干本身寻找

这里就以一篇大作文为例

“给定资料8”中划线句子提到“共享经济意味着资源的共享,也意味着文明的共担。”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

对于这道题而言,显然从这句话中就可以得到总论点和两个分论点:“资源的共享”“文明的共担”,那么从这两个角度一一进行论证即可。她只围绕文明共享一个观点展开论证,观点的角度不够全面,因此得了一个低分。

2从这句话出处所在的那则材料中提炼总结。

3如果还是不明确,先看没出过小题的材料,再整合出过小题的材料。

总而言之,立意/观点一定是从材料中来的,不能空穴来风,自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二、框架

脉络:提出问题(主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般段落分配“五段三分”“四段二分”

1、开头:引出主题(提出问题)。

2、过渡段/第一个分论点

3、第二个分论点

4、第三个分论点

5、结尾

大作文的布局要合理

每行25字,1000字的作文就要求40行以上。以五段为例,开头、结尾都在五行左右,中间三段每段10-12行,分配均匀,更加美观整洁。这个要在写作过程中对于整篇文章有个把握,每一段都写些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不要超太多行,不足10行的话稍微水个一两句,凑一凑。分论点的格式也尽量统一。

三、文笔

大作文需要有优美的文笔么

在我看来这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对于一篇大作文来说,立意(观点)是定档的基础,如果立意都找不准,文笔再优美也没有用。之前介绍过申论素材如何积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积累再多素材,到了考场上也没有几个能用上的,不如专注几个素材,包括例子和富有哲理的句子,到各个场合都可以用上,才是有效的积累素材的方式。

申论大作文复习方法

1、看范文

这里的“看”当然不仅仅是看一遍就结束了,要拿出笔勾画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具体来说的话,可以参考分子打卡的方式。粉笔、华图等晨读材料也是很好的范文来源。但是我觉得自己找到一篇文章亲自动手去分析,更有助于形成自己对于文章的认识。

2、对着范文写

写作文应该不用多说了吧。找到自己的作文,对着范文看看自己的不足,进行对比、改写,把一篇作文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申论大作文写作技巧

首先,要有一个画龙点睛的题目。大作文的题目一定是本篇文章最凝练的总结,这篇文章的“点睛”之处其实也就是文章核心观点的浓缩,比如我们可以拟定一个这样的标题,以民心为己心,解答民生难题,这样类似的标题实际上是把两个关键词和二者的关系浓缩在了一起。

其次,要有一个先声夺人的开头。申论大作文的开头一定是开门见山和开宗明义地,不要大篇幅地去铺陈背景和营造氛围,而是要用一二百字的内容把整个文章的最核心观点展现出来,这篇文章的开头,我们可以先从“民生”与“民声”两个概念的解释和引申入手,然后着重点出二者间的关系,“民声”决定着“民生”。

再次,要有一个论证充实的主体。大作文的中间部分是文章内容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内容在写作中被称之为“猪肚”,形象表达了这部分内容要丰富和充实。我们在文章开头是点出了整个文章的一个总论点,那么在中间主体的部分我们需要对这个总论点来进行拆解和论证,所谓的拆解其实就是需要把总论点拆分成几个分论点。所谓的论证其实就是要利用材料之中或材料之外的事例、数据、引用等各种论据来分别论证每个分论点。

最后,还要有一个适当有力的结尾。在大作文的最后,很多同学为了提升自己大作文的层次,在最后结尾的时候往往向那些宏大概念上去靠,无限拔高最后的文章立意,好像不谈“中国梦”、不谈“民族复兴”、不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大词,自己的文章就会很掉价一样,其实这样“碰瓷”式的结尾,往往会拉低自己的整体分数。

以上就是旺黔诚大树职教整理的申论大作文如何复习和做题的内容,如果你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贵州旺黔诚大树教育官网具体了解!

申论考试需要注意的问题

申论的概念  "申论"一词,语出孔子的"申而论之"。"申"字有"说明"、"申述"之意,如"三令五申"、"重申前令"、"申明立场"等,都取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