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中被称为国宝的十大文物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4收藏

国家博物馆中被称为国宝的十大文物有哪些,第1张

1鸮尊此鸮尊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四羊方尊为商晚期青铜铸的贮酒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器为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3 匽侯盂西周时期的器物,出土于辽宁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整体器具造型庄重,显示了匽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贵。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4大盂鼎三足圆鼎,周康王时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歧山县,鼎腹内记载了康王向孟舒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经验,为史学家所重视。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5琱生簋周宣王时期器物,早年出土于陕西,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艺术品,也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6龙虎尊商代器物,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纹饰的主题为“虎口衔人”,意义深刻,此器也是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7铜冰鉴铜冰鉴为战国时期器物,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部分采用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8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青铜礼器,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底部有铭文110字,四壁各有含环兽首两个,腹上部为窃曲纹,下部为环带纹,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9曾仲斿父壶为春秋时期的盛酒器,1966年出土于湖北京山县,为古代著名的盛酒器或盛水器。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0司母戊鼎为商后期即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院。

二十五宝玺是乾隆皇帝根据周朝是历史上皇帝绵延代数最多的朝代,共绵延25代,乾隆皇帝也想让自己的王朝能像周朝那样长久辉煌下去,于是下令内务府大臣到大内库房中挑选上等的印玺二十五方加以重刻,将清二十五宝玺 俸放于交泰殿内。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库珍藏着清代的二十五方宝玺。什么是宝玺?为什么是二十五方呢?

所谓宝玺,就是一种图章,它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说宝玺二十五方是有故事的,根据乾隆帝《周易系辞上》说:“天数二十有五。”由此规范为二十五方。

乾隆帝曾在《匣衍记》中说:“我大清得享号二十有五之数,亦可俯赐符愿乎!”就是说如果大清可以传二十五代,就是苍天赐福,更是奢望。历史上东周有二十五王,历经五百一十五年。

清二十五宝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64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

大清受命之宝,通高12厘米,印面14×14厘米。白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章皇序”之用,即彰显大清皇帝受命于天的正统身份。玺文朱文,玉筋篆(亦称“玉箸篆”,为篆书的一种,其笔道圆润温厚,形如玉箸,故名),左满文,右汉文。

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

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2、《圆明园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并由乾隆题词。这四十幅图真实地纪录了圆明园当年的盛况,每一幅绘画代表了园中(仅仅是圆明园本园)的一组景色。

在乾隆继位不久后,绘制工作就开始了。画师最初画了三十多幅,但乾隆不断对圆明园大规模扩建,画师们又另外绘制了几幅,同时修改了已经绘制的作品,前后历经几十年,终于完成这些绘画。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京西五园三山时,将这四十幅画掠夺走。现藏于法国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

3、王作左守鼎

王作左守鼎高41、口径38厘米:口沿外折,上立粗壮的两耳,颈部略收,腹部稍鼓,腹下置三蹄足。颈和足的上部均有短棱脊,形制与小克鼎相似,但小克鼎的腹部似乎更深些。

该鼎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4、缂丝佛像

清乾隆年间制品,幅面6×4平方米,题名“无量寿尊佛”。构图由上至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层为天宫伎乐。

第二层为主体的“三世佛”,即正中的主尊释迦牟尼佛和协侍的迦叶、阿难两尊者,左为东方世界的主尊药师佛,右为西方世界的主尊阿弥陀佛,也就是梵语原意的“无量寿佛”、“长寿佛”。

第三层为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左边一组为北方多闻天王和西方广目天王,右边一组为南方增长天王和东方持国天王;最下层为祥云普照。

上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中有“乾”、“隆”分体朱文印,为皇宫旧物。 该佛像采用中国传统织造工艺——缂丝技法织造。

具体做法是采用平纹组织,先将图案底稿描绘在经线上,再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色线挖织,即俗称的“通经断纬”。

因这种织法有镂刻效果,人称“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故又称“刻丝”、“克丝”。

该佛像工艺精湛,有数十名着装不同、神态各异的人物,图案色彩多至百种以上,细部极为繁复工致,整体幅面阔大恢宏,堪称缂丝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

由图案内容可推知,应特为清宫礼佛祈福而造,如此巨幅清前期缂丝佛像存世已较为罕见。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国馆。

5、《绮春园射柳图卷》

道光皇帝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皇帝,他不但文才出众,骑射娴熟,还能绘一手好画,写一手好书法。《绮春园射柳图卷》,即是他亲手所绘的在圆明园三园之一的绮春园射柳实景图,全卷高70厘米,长621厘米,设色纸本,绘工精细,道光作三次题诗跋署,珍藏于圆明园中。

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一万多英法官兵对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进行了疯狂的掠夺,这幅珍贵的道光皇帝《绮春园射柳图卷》也被掠往法国。

导读:在中国古代,因为战乱等原因,许多价值连城的宝物,遗失于历史长河之中,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叹息。如传国玉玺,它是取材于和氏璧,秦相李斯亲手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自从秦始皇开始,一直是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明朝时期,曾有一件国宝,也许它没有传国玉玺知名,但其历史文化价值绝对在传国玉玺之上。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该国宝却消失不见了,至今下落不明。若有朝一日能够重现人间,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将是一个幸事,该国宝就是《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我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公元1403年,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称帝的第二年,为了整理及保存之前各朝代的历史文化,命人编纂了该旷世奇书。起初,该书的名字为《文献大成》,全书共22937卷,约有37亿文字。

负责编纂这部旷世大典的解缙和姚广孝,都是明成祖的宠臣,也是满腹经纶的牛人。解缙,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7岁能述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数诵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世之罕见之神童。

姚广孝,法名道衍,朱棣登基称帝的主要功,臣精通儒、佛、道、兵诸家之学,素有“黑衣宰相”之称。本来修纂大典一事,由大才子解缙全权负责,但明成祖觉得此书太过遵循儒家正统,不能客观地将其他先进思想和文化收录其中,就让心腹姚广孝加入。前后历时六年,超过2万名大臣、学者参与其中,终于在1408年完成编纂工作。

据史料记载,《永乐大典》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各种名贵资料,其规模和价值远超之前各朝代的所有古籍名著,绝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我们所熟知的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比《永乐大典》晚了三百多年,其他西方同时代的书籍更是被甩几十条街。

《永乐大典》中,汇集了七八千种古今图书,而清朝大才子纪晓岚负责编纂的《四库全书》,仅不过三千种,不及《永乐大典》的一半。有人曾这样评价:“《永乐大典》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书,显示了古代汉族文化的光辉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为了防止《永乐大典》被遗失,除了正本之外,嘉靖皇帝又命人重录了一部,也就是所谓的副本。起初,正副本都藏于大明皇宫之中,受到严格的保护。但是,在六百多年后的今天,这部旷世大典仅存不到800卷,与当初的22937卷相比,简直连零头都不到。很多人都有疑问,它是因为什么原因,在何时被毁的呢?

关于《永乐大典》的副本,在清朝雍正年间还被完整保存于翰林院。但到了乾隆年间,准备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却发现缺失了2400多卷。光绪元年,《永乐大典》已经遗失了大半,仅剩余不到五千册。二十年后,再次盘点的时候,仅存八百余册。放在清朝翰林院都能遗失,这说明了什么?

而关于《永乐大典》的正本,自从明末清初就几乎没有了任何记载,其结局变得扑朔迷离。悲观者认为,正本早已毁于战火之中,以后再也见不到了;乐观者认为,它应该被明成祖朱棣带入了陵墓中,当挖掘陵墓的那一刻,它就会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

现如今,仅存的几百册《永乐大典》残本,并未全部在国内,它被收藏于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英国及美国等国家。

国家博物馆中被称为国宝的十大文物有哪些

1鸮尊此鸮尊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四羊方尊为商晚期青铜铸的贮酒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