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名言朱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7收藏

励志名言朱熹,第1张

1、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2、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4、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

5、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6、慎勿谈人之过,切勿矜己之长。

7、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

8、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9、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

10、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

11、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

12、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13、为学读书,须是耐烦。

14、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

15、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16、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7、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8、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19、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20、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21、心平则气自和。

22、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2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4、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25、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6、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27、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

28、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29、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

30、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1、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32、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

33、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34、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35、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

36、朋友,以义合者。

3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8、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39、师严道尊,教乃可施。

40、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41、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42、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43、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44、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45、百学须先立志。

46、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47、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48、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4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0、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51、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52、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5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54、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

55、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56、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57、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

58、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之。

59、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

60、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61、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

62、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63、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64、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65、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

66、俱收并蓄,待用无遗。

67、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68、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69、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70、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精选阅读

朱熹的名言名句

朱熹的名言名句

1、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4、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5、三姑六婆,实一一婬一一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6、礼即理也。

7、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8、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9、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0、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11、朋友,以义合者。

1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一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一精一,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一浪一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4、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1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6、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7、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一逼一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18、渐渐向里寻那一精一英处。

1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0、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2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2、百学须先立志。

23、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4、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一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25、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26、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27、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2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9、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30、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3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一阴一不可轻。

32、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33、读书不可以兼看未读者,却当兼看已读者。

34、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一一婬一一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5、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36、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3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一精一思。

38、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底样功夫,如何得?

39、看文字须大段一精一彩看,耸一起一精一神,竖一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40、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一精一思。

41、业一精一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42、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43、活到老,学到老。

关于朱熹名言辑录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礼即理也。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活到老,学到老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朋友,以义合者。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胸怀坦荡,正大光明。——朱熹名言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名言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百学须先立志。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朱熹的名言名句

1、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4、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5、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6、礼即理也。

7、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8、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9、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0、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11、朋友,以义合者。

1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4、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1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6、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17、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18、渐渐向里寻那精英处。

1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0、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2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2、百学须先立志。

23、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4、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25、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26、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27、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2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9、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30、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3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32、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33、读书不可以兼看未读者,却当兼看已读者。

34、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5、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36、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3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8、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既是迟钝之资,却做聪明底样功夫,如何得?

39、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40、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4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42、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43、活到老,学到老。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励志名言朱熹》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生日名言自己的话励志 专题。

一提《朱子家训》大多数老年人和喜爱古文的人都认为指的是《朱柏庐治家格言》,即”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就完全错了。《朱子家训》和《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两篇完全不同的由两个人写的文章,不能把《朱柏庐治家格言》通称《朱子家训》

1 朱熹《朱子家训》原文: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录自《紫阳朱氏宗普》)

(社会上一直这样称谓,书名页通称《朱子家训》)朱子指的是朱夫子朱熹。”“《朱柏庐治家格言》是昆山秀才朱用纯写的《治家格言》,柏庐是朱用纯的号,这篇《治家格言》写得非常好,通俗易懂,富有哲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因为是《治家格言》,专供家用,朱用纯在世时已刊和未刊书目中均未收录,世上无古籍对照,靠的是民间传诵和转抄而得,传来传去,抄来抄去,错误越来越多。”——朱锦富(朱熹23世正宗裔孙)

2 朱柏庐《朱子家训》全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我告诉大家《朱子(柏庐)治家格言》这篇文章。我告诉你这一篇之重要,像我是八岁起就会背了,不只我会背哦,我们那个时候读书,一个家庭的孩子,不背这篇文章不行的。

还有呢, 你看我们那个时候的人格教育,家里书房里贴了一张纸,画了线条,有一百个框框,有些是三十个框框,一张一张放在上面,叫什么?“功过格”。

每天自己读完书了,爸爸坐在后面说:想一想,有没有错?自己想想:有,拿起黑笔来在框框里点个黑点。有什么好事吗?有,某某人没有橘子吃,我送一个橘子给他,在框里点个红点,算一件好事。每天的思想行为,好的点红的,坏的点黑的,给自己看,这个叫功过格, 我们是这样来的。

《朱子治家格言》影响中国三百多年到现在,全中国老百姓都受到影响。我可以说,满清统治了四万万中国人近三百年,靠什么?靠这一篇,大家没有发现。 这一篇文章是什么人做的?明末的朱柏庐。

请问他是人民大学还是北大毕业的?还是复旦?或是上海还是苏州哪个中学的?什么都不是,他是“诸生”,诸生是什么?一般的读书人。他因为满清入关了,父亲也死了,不愿意做亡国奴,所以不出来,在家里好好做学问。可是呢,满清也没有利用他,中国人自己接受流传了他这篇文章。

你们看(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我今年九十了,受这个教育的影响多大,你问他们,他们几个同学跟着我的,每天晚上我自己亲自转一圈,窗户关好了没有?门有没有锁好?变成习惯了,不去看不放心。这是当年八九岁时候受的教育,“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一口饭不容易吃的啊!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要晓得节省,不是消费刺激生产!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作人做事,事先准备好,不要口干了才掘井汲水。

自奉必须简约,宴客切勿流连

财物的运用,对自己尽量地节省。这些爱唱卡拉OK的朋友,会喝酒的,一天白兰地喝七八瓶的,这些朋友们少来,“切勿流连”,可以招呼,不能流连太过了。

器具质而洁,瓦缶(fǒu)胜金玉

家里用的东西不要太讲究,好用、干净就是了。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粗茶淡饭比什么都好。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不要说房子住得怎么样奢华,五星级饭店什么的,不必要。

三姑六婆,实*盗之媒

有些罗唆的妇女们,不要多来往,包括像什么做媒、算命的,巫婆神汉啊,像老鸨、走街串巷卖药的、接生的、还有人贩子,这些人不要来往,是非多。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小秘啊,什么外室啊、情人啊,越漂亮越糟糕,非闺房之福,非离婚不可。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男佣人不要用漂亮的,怕太太们、**们靠不住。老婆、女佣人不要打扮得太漂亮了,等于某个老板对我说的,老师啊,我总公司办公室没有一个女的。因为不漂亮的不喜欢,用漂亮的又靠不住,所以我不用。我说对。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居身”指自己本身,尽量地节省、朴实,不要浮华。对儿孙的教育要有方法,按孩子天生的禀赋、兴趣方向帮助他,但是要有分寸的。我说现在的家长都错了,把自己达不到的目的加在孩子身上,这是错误的,不懂“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不要贪心,不劳而获大多不是好事。酒并不是叫你不要喝,是不要过量。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

小贩卖东西,挑担到门口,不要贪便宜斤斤计较了,人家没有本事做老板,做小贩就要赚钱。你说他骗我,就算骗,给他骗一下,他要回去养家嘛!

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做人要厚道,多帮忙人家,尤其你们做大老板,对你的职员刻薄,不会成功的,“理无久享”,会受报应的。

伦常乖舛(chuǎn),立见消亡

比如对父母不孝顺,很快就垮了。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

要招呼兄弟姊妹,相互帮忙。

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我是这样念哦!当年我读书的时候朗诵的哦!是背的啊!(加注:治家宜严,无论长幼,都要恪守家规、法纪,这样家庭才更幸福、美满)。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听太太的话,对父母、兄弟不起,不算男人。翻过来,太太们听男人的话这样做,也不算女英雄。

重赀(zī,同“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只看钱,不晓得孝顺父母,他说那不算是人。

嫁女择嘉婿,毋索重聘

嫁女儿,就看对方男孩子好不好,不要看人家有没有钱。

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lián,嫁资)

讨一个媳妇,不要希望她娘家陪嫁多,要看女孩子好不好。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

看到人家做官,有地位,有钱的,马屁拍得很响。我当年在台湾的时候,有一次,人家请一个侨领回来,年纪大了,这个老头子坐在上面,一边吃饭一边放屁,很失礼。旁边的人,还是外交官:嗯!没有味道,没有臭味。这个老头子侨领很不高兴,因为他的观念啊,老年人放屁没有味道就快死了。他听外交官那么讲很不高兴。这个外交官懂了,过一阵子说:嗯!现在有一点味道了。“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拍马屁,最可耻。

遇贫穷而做骄态者,贱莫甚

看到人家穷,看不起人,自己太下贱了。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最好不要打官司,打官司两方面都没有好处。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少讲话。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不要认为自己有钱,有地位,有势力,欺负弱者。不要因为自己好吃,随便杀生。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个性太孤僻,或者太自以为是,你后悔和失误一定多。

颓堕自甘,家道难成。狎(xiá)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意志消沉,自甘堕落,等于败家。不要交那些年轻的太保、小混混,现在卡拉OK这些娱乐场所里,上海、北京特别多,必然受他们拖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多跟人格成熟、品行可靠的人往来,帮忙你成长,急难的时候可靠。多和老年人往来,可以学很多经验学问,当然要好的老年人,像我们这些老年人最好不要往来。(众笑)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zèn,诬陷、中伤的言语)愬,当忍耐三思

随便听人家告诉你,哎哟!某某讲你不好。那是人家在挑拨你啊!所以不要随便听。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

因为事情与人发生矛盾,不一定是别人的错,首先要反省自己不对的地方。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这两句话对我一生影响很深,都是佛家、儒家、道家的精神,帮忙了人家,好处给了人家,心里记都不要记,要丢掉。“受恩”,得人家一点好处,要永远记住。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嫉心

作人做事要留余地,好事、便宜不要多占,多占会有麻烦的,所谓“知足者富”。妒嫉别人有好事,看到这个人汽车比你好,哼!算什么?就是妒嫉心。女的这个事情很多,对面看到个女人穿漂亮的衣服走过来,哼!就是妒嫉心,意思说,你算什么?这容易,我等一下买一件给你看。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别人倒霉了,你心里高兴,好啊!这就错了。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做了好事,希望别人知道,可见动机不纯善,不过好事坏事也很难讲。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如果做了坏事很怕人家知道,这才可怕。

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

讲男孩子,女孩子也差不多,果报会应在亲人身上。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对人家心里不服气,暗箭伤人,偷偷地整人家,后代会受报应。

家门和顺,虽饔飧(yōng sūn)不继,亦有余欢

一家团聚在一起和和顺顺的,就算没有饭吃也是高兴的。

国课早完,即囊橐(tuó,口袋)无余,自得至乐

国家要税,赶快缴,不要欠税逃税了,一逃税最后受不了啊!连缴税他都帮忙,哈!所以康熙皇帝怎么会不提倡这个格言呢!尽管去读吧!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最后他告诉我们“读书志在圣贤”,读书不是为了拿高薪,而是求学问,是以圣贤为榜样和最高目标,并不是求圣贤的名,或者装做道貌岸然的样子。读书不一定做官,万一不幸而出来做官,则“为官心存君国”,既然出来做公务员,就要对老百姓负责,对社会国家负责。

安分守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知道自己的本分,也懂得时间和形势,尽本分之后听天命,做人做到这样,他说这才像一个人了。

这一篇文章是江苏昆山人作的,影响中国这三四百年。你看中国知识分子读的《古文观止》、《千家诗》、《幼学琼林》、“三百千千”,不是人民大学哪位教授,还是哪个博士编的,没有。所以我说,你看中国几千年文化,政府没有花什么钱,都是老百姓自己培养子弟出来,影响一个国家,影响整个时代。

(南怀瑾老师讲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师生讲座”)

《国学与中国文化》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解释: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出处:《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内容简介

《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为历代儒客尊崇,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书中有良田这几个字说明当时朱子住在郊区。如今朱子住的家已经拆了,郊区城镇化或郊区城市化,朱子家已经被高楼林立的建筑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但是朱子家训保留了下来。

1 336个字的文言文书法

《戒子孙》[宋]邵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

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理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或曰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滛乐祸,疾良善如雠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灭性,大则覆宗绝嗣。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

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2 有关书法的文言文

原文: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学书为乐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学书消日 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来,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

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

乃知昔贤留意于此,不为无意也。 学书作故事 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时便为故事。

学真草书 自此已后,只日学草书,双日学真书。真书兼行,草书兼楷,十年不倦当得名。

然虚名已得,而真气耗矣,万事莫不皆然。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

然则自古无不累心之物,而有为物所乐之心。 学书工拙 每书字,尝自嫌其不佳,而见者或称其可取。

尝有初不自喜,隔数日视之,颇若有可爱者。然此初欲寓其心以消日,何用较其工拙,而区区于此,遂成一役之劳,岂非人心蔽于好胜邪! 作字要熟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

然患少暇,岂其于乐处常不足邪? 用笔之法 苏子美常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

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因知万事有法。

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 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独以为不然。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

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盖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

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苏子美蔡君谟书 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口,用尽气力,不离故处。”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

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 李邕书 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

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

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

《笔说》 学书静中至乐说 有暇即学书,非以求艺之精,直胜劳心于他事尔。以此知不寓心于物者,直所谓至人也。

寓于有益者,君子也;寓于伐性汨情而为害者,愚惑之人也。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情性耳。

要得静中之乐,惟此耳。 夏日学书论 夏日之长,饱食难过,不自知愧。

但思所以寓心而销昼暑者,惟据案作字,殊不为劳。当其挥翰若飞,手不能止,虽惊雷疾霆,雨雹交下,有不暇顾也。

古人流爱,信有之矣。字未至于工,尚已如此,使其乐之不厌,未有不至于工者。

使其遂至于工,可以乐而不厌,不必取悦当时之人,垂名于后世,要于自适而已。 《杂题跋跋李翰林昌武书》 昌武笔画遒峻,盖欲自成一家,宜共见称于当时也。

风雅寂寞久矣,向时苏、梅二子以天下两穷人主张斯道,一时士人倾想其风采,奔走不暇,自其沦亡遂无复继者,岂孟子所谓“折枝之易”第不为耶?览李翰林诗笔,见故时朝廷儒学侍从之臣,未尝不以篇章翰墨为乐也。 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

羲、献以来,遗迹见于今者多矣,小楷惟《乐毅论》一篇而已。今世俗所传,出故高绅学士家最为真本,而断裂之馀仅存者百馀字尔,此外吾家率更所书《温彦博墓铭》亦为绝笔。

率更书世固不少,而小字亦止此而已。以此见前人于小楷难工,而传于世者少而难得也。

君谟小字新出而传者二:《集古录目序》横逸飘发,而《茶录》劲实端严。为体虽殊而各极其妙,盖学之至者,意之所到,必造其精。

予非知书者,以接君谟之论久,故亦粗识其一二焉。治平甲辰。

3 赞美兄弟之情的文言文,写毛笔字用

1、刘义庆《世说新语 伤逝》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他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坐轿子去看望丧事,一路上竟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停放尸体的床铺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2、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紫荆树》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为孝门。

译文

田真与弟弟田庆、田广三人商议分家,别的财产都已分妥,只剩下堂前的一株紫荆树没分。兄弟三人商量将荆树截为三段。第二天,当田真去截树时,发现树已经枯死,好像是被火烧过一样,十分震惊,就对两个弟弟说:“这树本是一条根,听说要把它截成三段,所以就枯死了,人却还不如树木。” 兄弟三人都非常悲伤,决定不再分树,荆树立刻复活了。他们大受感动,把已分开的财产又合起来,从此不提分家的事。 后以“紫荆”作为赞美兄弟之间团结的象征。

3、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译文

大地是万物的客舍,时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生命短促,世事不定,如同一番梦境,得到的欢乐,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蜡烛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春天用艳丽景色召唤我,大地把绚丽的文采赐予我,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我们这些人吟诗,却很惭愧唯独没有谢灵运那样的才华。清雅的赏玩兴致正雅,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行酒如飞醉于月下,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罚酒三杯。

4、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

“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4 求700字左右的古文,写书法作品用

700字左右的古文很多,以下仅供参考 《势胜学》[北宋] 薛居正 不知势,无以为人也。

势易而未觉,必败焉。察其智,莫如观其势。

信其言,莫如审其心。人无识,难明也。

君子之势,滞而不坠。小人之势,强而必衰。

心不生恶,道未绝也。未明之势,不可臆也。

彰显之势,不可逆耳。无势不尊,无智非达。

迫人匪力,悦人必曲。受于天,人难及也。

求于贤,人难谤也。修于身,人难惑也。

奉上不以势。驱众莫以慈。

正心勿以恕。亲不言疏,忍焉。

疏不言亲,慎焉。贵贱之别,势也。

用势者贵,用奸者贱。势不凌民,民畏其廉。

势不慢士,士畏其诚。势不背友,友畏其情。

下不敬上,上必失焉。上不疑下,下改逊焉。

不为势,在势也。无形无失,势之极也。

无德无名,人之初也。缺者,人难改也。

智者,人难弃也。命者,人难背也。

借于强,谀不可厌。借于弱,予不可吝。

人足自足焉。君子怜弱,不减其德。

小人倚强,不增其盛。时易情不可改,境换心不可恣矣。

天生势,势生杰。人成事,事成名。

奸不主势,讨其罪也。懦不成势,攻其弱也。

恶不长势,避其锋也。善者不怨势劣,尽心也。

不善者无善行,惜力也。察人而明势焉。

不执一端,堪避其险也。不计仇怨,堪谋其事也。

势者,利也。人者,俗也。

世不公,人乃附。上多伪,下乃媚。

义不张,情乃贱。卑者侍尊,莫与其机。

怨者行险,仁人远避。不附一人,其祸少焉。

君子自强,惟患不立也。小人自贱,惟患无依也。

无心则无得也。无谋则无成也。

困久生恨,其情乃振。厄多生智,其性乃和。

无困无厄,后必困厄也。贱者无助,必倚贵也。

士者无逊,必随俗也。勇者无惧,必抑情也。

守礼莫求势,礼束人也。喜躁勿求功,躁乱心矣。

德有失而后势无存也。心有易而后行无善也。

善人善功,恶人恶绩。善念善存,恶念恶运。

以恶敌善,亡焉。人贱不可轻也。

特贵不可重也。神远不可疏也。

势有终,早备也。人有难,不溃也。

《朱子家训》[清]朱用纯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解厄学》[宋]晏殊 藏锋卷一 厄者,人之本也。

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

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

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仁者不逐其名,仁贵焉。

明者不恋其位,明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

生之惟艰,何足道哉?隐智卷二 用智者利,弄智者弊。暗用无敌,彰显无功。

不为己谋,君子之智也。莫使己亏,小人之奸也。

不怨智寡,忠义失焉。上惟忠,能次之。

下为实,术次之。不明其心,厄之难止。

愚者言智,愚也。智者言智,祸也。

戒欲卷三 欲大无根,心宽无恨。好之莫极,强之有咎。

君子修身,避祸也。小人无忌,授首也。

一念之失,死生之别也。治贪以严,莫以宽。

惩*以辱,莫以隐。伐恶以尽,莫以慈。

制欲求于德,务求于诫。悟者畅达,迷者困矣。

省身卷四 自知者弗窘也。识世者无求也。

人有异,命不同焉。物有别,哀相近焉。

待己如人,大计不失。智不及事,非察莫中。

人心多易,非思难度。俗不堪亲,非礼无存。

忧身者无邪,正而久焉。忧心者无疚,宁而吉焉。

求实卷五 致远者实,近利者虚。众趋者慎,己悦者进。

不拘于书,则不失于本。不求于全,则不损于实。

人无贱者,惟自弃也。大智无诈,顺乎天也。

小智无德,背乎情也。识察勿忧,忧弗学也。

苦劳而少获,非实之过也。闲逸而多得,乃实之旨焉。

慎言卷六 言之祸,无论优劣也。语之弊,由人取舍也。

君子不道虚言,实则逆耳。小人不表真心,伪则障目。

见言见志,其行亦断也。贵者宜谦不宜傲。

卑者宜恭不宜放。人无信,则言勿听。

不知机而无泄。

1 古文《凶人》解释

这已经白话文了吧。

一个老翁乐善好施,一天大雪,看到一个人在门口避雪,于是可怜他并把他请进房去,留宿了一晚。第二天雪又很大,还是不能出行,于是又留他住了一宿。这样过了三天后,天气开始晴朗了,这个人将要离开,却向老翁借了一把刀要用,老翁取出刀后,

那人拿着刀对老翁说“向来不相识,承蒙你如此款待,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只有杀掉我自己来报答了”,于是就要自杀。

老翁大吃一惊并制止他说“这样的话可就害惨我了”

那人说“为什么呢”

老翁说“家里无故死了一个人,先不说要吃官司,就算没事也要用十两来做丧葬费啊”

那人说“这样的话,承蒙你好心,不要搞那么多麻烦事儿,您先拿十二两丧葬费给我,我就离开好了”

老翁大怒,于是俩人的吵闹生惊动了邻居,都纷纷为他们劝解。最后减掉一半,让老翁给了六两给那个人离去。就在他要离开时,老翁叹息说“没想到遇到这样凶蛮的人啊”

那人说“我没说你凶蛮,你倒说我”

老翁说,我怎么凶蛮了

那人说,既然不是你凶蛮,为什么留了我三夜,却扣了我两天一夜的钱呢!

2 《凶人》,一篇文言文,作者皋谟

一翁好施,天大雪,?一人避雪於门,?z而延入,暖酒与?澈炝粢凰蕖4稳? 雪又大下,不可行,又留之,如是三日。

天晴,此人??e去,因向翁借刀一用,翁取 刀出,持以谓公曰:「素不相识,承此厚款,?o可以答,唯有?⒋松硪?蠖!顾煊? 自刃,翁惊止之曰:「如此?t害我矣!」其人曰:「何也?」翁曰:「家中死了一?? 人,零碎吃官司不必说,一些?o事,?皴X也要十二?伞!蛊淙嗽唬骸赋形毯靡猓? 好算得许多零碎,竟拿?皴X十二?膳c我去罢。」翁大怒,遂喧嚷惊?余?里,?橹?? 解,?p其半以六?膳c之。

临去,翁?@息曰:「谁想遇此凶人!」其人曰:「不说你凶 ,倒说我凶。」翁曰:「如何是我凶??」其人曰:「既不凶,如何留得我三夜,就 扣除我二?梢灰梗俊?。

3 张衮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有俊才,拜阳平公侍郎。众务修理,处断无滞。

苻坚闻而奇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

太原郝轩,世名知人,称玄伯有王佐之才,近代所未有也。 太祖幸邺,历问故事于玄伯,应对若流,太祖善之。

迁吏部尚书。命有司撰朝仪,定律令,申科禁,玄伯总而裁之,以为永式,深为太祖所任。

势倾朝廷,而俭约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太祖尝使人密察,闻而益重之,厚加馈赐。

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未尝謇谔①忤旨,亦不谄谀苟容。

大臣多犯威怒,玄伯独无谴者,由于此也。太祖曾引玄伯讲《汉书》,至娄敬说汉祖欲以鲁元公主妻匈奴,善之,嗟叹者良久。

是以诸公主皆厘降于宾附之国,朝臣子弟虽名族美彦,不得尚焉。 太祖崩,太宗未即位,清河王绍闻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

玄伯独不受。太宗即位,命玄伯居门下,虚己访问,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

诏遣使者巡诸郡,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鱼与宜都公穆观等案问之,太宗多其平当。又诏玄伯坐朝堂,决刑狱。

太宗以郡国豪右,大为民蠹,乃优诏征之。民多恋本,而长吏逼遣。

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所在聚结。西河、建兴盗贼并起,守宰讨之不能禁。

太宗乃引玄伯及元城侯元屈等问曰:“前以凶侠乱民,故征之京师,而守宰失于绥抚,令有逃窜。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朕欲大赦以纾之,卿等以为何如?”屈对曰:“民逃不罪而反赦之,似若有求于下,不如先诛首恶,赦其党类。”

玄伯曰:“王者治天下,以安民为本,何能顾小曲直也?法度不平,须荡而更制。夫赦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

若其赦而不改者,诛之不晚。”太宗从之。

泰常三年夏,玄伯病笃。太宗遣侍中穆观就受遗言,更遣侍臣问疾,一夜数返。

及卒,下诏痛惜,赠司空,谥文贞公。 (节选自《魏书·崔玄伯传》,有删改) 注①謇谔:言语正直。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伯总而裁之 裁:判断,决定。B不得尚焉 尚:崇尚,尊重。

C朕欲大赦以纾之 纾;缓和,解除。D须荡而更制 荡:涤除,廓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 ②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①乃优诏征之 ②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C①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 ②批大郜,导大窾,因其固然 D①夫赦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 ②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崔玄伯受皇帝器重的一组是( ) ①称玄伯有王佐之才,近代所未有也 ②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 ③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 ④善之,嗟叹者良久 ⑤太宗即位,命玄伯居门下,虚己访问 ⑥又诏玄伯坐朝堂,决刑狱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玄伯担任吏部尚书后,在朝廷中权倾一时。太祖因此对他有所忌惮,派人秘密调查,发现他简朴贫寒后,又厚加赏赐。

B崔玄伯为官既不因言语正直而与太祖相抵触,也不阿谀奉承讨好太祖,在其他大臣大多触怒过皇上的情况下,很好地处理了君臣关系。C崔玄伯为太祖讲《汉书》时,提到娄敬劝说汉高祖将鲁元公主远嫁匈奴的事,太祖受到启发,也将公主下嫁到臣服归顺之国,以利国家安定。

D西河、建兴两地盗贼纷起,当地官员无法禁止,崔玄伯反对元屈诛杀首恶的观点,支持太宗大赦盗贼以安抚他们的主张。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幸邺,历问故事于玄伯,应对若流,太祖善之。(2)诏遣使者巡诸郡,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伯与宜都公穆观等案问之,太宗多其平当。

答案:1B 2B 3C 4A5⑴太祖到邺地,向玄伯遍问以前的典章制度,玄伯应答如流水一样自如,太祖认为他应答得非常好。⑵(太宗)下诏派遣使者到各郡县巡视,督查检举不守法规的官员,命令玄伯与宜都公穆观等人审查他们,太宗称赞他们(做得)公平得当。

解析:1尚:仰攀婚姻,特指娶公主为妻。2均为副词,于是。

A①介词,因;②介词,用。C①介词,趁着;②介词,依照。

D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4“太祖因此对他有所忌惮”一句原文中没有依据。

4 桑怿传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原文: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授郏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译文:

桑怿是开封雍丘人。考进士,两次没有考中,离家到汝颍一带游学,得到龙城几顷废田,回来后竭力耕种。年成不好,汝颍旁边众县盗贼很多。桑怿向县令说:“我愿意往来其中察访不法之徒。”于是召见乡间少年,告诫他们说:“偷盗不可做!我在这儿,不容许你们(偷盗)!”少年们都答应了。乡里有一个老人儿子死了还未装殓,盗贼在夜里盗走了他的衣服。老人害怕,没其他孩子,不敢上告, 着儿子的尸体,不能安葬。桑怿听说后很同情他,可是他怀疑是姓王的少年所为。夜里潜入他家,探摸他的箱子,没让王生发觉。第二天遇到他,问道:“你答应我不偷盗,现在又偷盗乡里老人的尸衣,不是你吗?”王生很震惊,(桑怿)就将王生推倒在地捆绑起来。(桑怿)后来被授予郏城尉。天圣年间,该任渑池县尉。一年多,又改任永安县巡检。枢密史对他说:“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 桑怿说:“用贿赂获得官职,非出我心,何况我贫穷无银。即使有,本来也不能那样做。” 枢密史很愤怒。桑怿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事迹大多如此类。

(桑怿)当初居住在雍丘时,遭遇大水,有两米仓的粮食,将用船运送。发现那些逃难躲水患的百姓,就抛弃了粮食,用船载让百姓。看到百姓年成不好,会聚乡里供养他们,直到粮食没有了才停止。桑怿擅长使剑和铁简,力量可抵过几个人,并且很有谋略。遇人时常表现的畏怯,好象力量不够。他为人不自大,也很注重在威仪方面修养,言语好象言不由衷。猛然与他相遇,不知他身形矫健并且勇武。庐陵欧阳修说:“勇力是人都所有的,可是能真正运用其勇力的太少了。像桑怿,可谓是义勇之士。他的学问不深却能做到,可能是天性。我本来就乐于为人作传记事,尤其喜欢司马迁善于作传,可是他所书写的都是伟烈奇节之士,喜欢读书,想学习他的作法,奇怪现今之人像司马迁那样作史的人太少了! 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 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而已。”

5 冯昆辩奸 文言文答案

原文:

冯绲父焕为幽州刺史,疾忌奸恶,数致其罪。怨者乃诈作玺书谴责焕,赐以欧刀。又下辽东都尉庞奋使行刑。奋即收焕,焕欲自杀。绲疑诏文有异,止焕曰:“大人在州,志欲去恶,实无他故,必是凶人妄诈,规肆奸毒,愿以事白上,甘罪无晚。” 焕以其言,上书自讼,果诈者所为,追奋抵罪。绲由是知名。

译文:

冯绲的父亲冯焕任幽州刺史时,非常痛恨奸佞小人,屡次惩罚他们。痛恨冯焕的人于是就假造皇帝的诏书来谴责冯焕,赐刀让他自杀。他们又让东都尉庞奋监督行刑。庞奋随即收押冯焕,冯焕想自杀。冯绲疑诏文有假,劝阻焕道:“大人任幽州刺史时,曾立志要除去奸恶,实在是没有其他原因,肯定是奸人作假陷害你,我想先把这事告诉皇帝,你再认罪不迟啊。” 冯焕听了他的话,上书自讼,经查果然是歼佞所为,后来皇帝派人捉住庞奋,治了他的罪。冯绲从此一举成名。——《后汉书•冯绲传》

6 赵云进谏文言文答案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

大概意思:

益州安定以后,许多人主张把成都城内外的土地房屋分配给诸将赵云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现在国贼祸乱汉室,切不可追求安乐,等到天下安定,诸将各回本土,安家立业现在应该把土地房屋归还给本土人民,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征调赋税,这样既能得民心,又能满足财政军备的需要赵

励志名言朱熹

1、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2、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以责人之心责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