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是关于甲骨文的字典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3收藏

《说文解字》是关于甲骨文的字典吗?,第1张

  不是。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许慎著,成于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原书十四篇,叙目一篇,正文以小篆为主,收9353字,又古文、籀文等异体同文1163字,解释十三万余字。此书在流传中叠经窜乱,今本与原书颇有出入。本书首创部首编排法,为后世字书所沿用。本书对古文字、古文献和古史的研究贡献极大。在清代研究《说文》成为专门学问,给它作注的就有数十家

  最早、影响最大的字典

  《说之解字》又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许慎。此书作于和帝永元二年(100

  年),历时21年,直到安帝建光二年(121年)才告完成。许慎在病中遣其子许冲将此

  书献给皇帝。

  《说文》旧称字书,按今天观点看,它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

  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同时,它创立了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文献语言学,《说文》

  就是文献语言学的莫基之作。《说文》成书不久,就被当世学者所重视。

  如:郑玄注三礼,应劭、晋灼注《汉书》,都曾援引《说文》以证字义。《说文》

  对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后世所说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字,大体不出

  《说文》所涉及的范围,而《说文》本身则形成一个专门学科。《说文》完整而系统地

  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是我们认识更古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桥梁;《说文》的训

  解更是我们今天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所以《说文》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

  价值和应用价值。

  《说文》这样一部巨著,是在经学斗争中产生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

  学术思想领域中最重要的一场论争。秦以前的典籍都是用六国时文字写的,汉代称六国

  文字为“古文”,用古文书写的经书称为古文经。秦始皇出于愚民政策的需要,把这些

  用古文字写成的《诗》《书》等典籍付之一炬。西汉初年,一些老年儒生凭记忆把五经

  口授给弟子,弟子用隶书记下来。隶书是汉代通行的文字,称“今文”,用今文书写的

  经书,称今文经。后来陆续发现用古文字写的经书。

  这样在汉代经学家中就分成了今文经学家和古文经学家。

  两派的区别不只是表现为所依据的经学版本和文字不同,更主要的表现为怎样使经

  学为封建统治服务上。今文经学家喜欢对经书作牵强附会的解释和宣扬迷信的谶纬之学;

  古文经学家则强调读懂经典,真正理解儒学精髓,为此侧重名物训诂,重视语言事

  实,比较简明质朴。许慎属于古文经学派,他编著《说文》是要以语言文字为武器,扩

  大古文经学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影响。

  《说文》全书共收单字9353个,另有重文(异体字)1163个,附在正字之末,把

  9353个字分别归在540个部首之中。

  《说文》一书的突出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建立部首是许慎的重大创造之一。汉字是凭借形体来表示意义的,因此,对汉

  字义符加以分析,把所有汉字都按所属义符加以归类,这是汉字学家的工作,这项工作,

  由许慎最先完成了。《说文》一共分540部,除了个别部首还可以合并与调整外,从总

  体上说都是合理的,都符合造字意图。许慎在安排540部的次序上煞费苦心,把形体相

  近或相似的排在一起,这等于把540部又分成若干大类,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

  义符,更正确地理解字义。

  每部所属的字的排列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依据以类相从的原则。具体说来有三

  种情况:其一,词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其二,词义属于积极的排在前边,属于消极的

  排在后边;其三,专有名词排在前边,普通名词排在后边。

  许慎创造的540部首和一部之中各个字的排列方法,都是从文字学角度出发的,这

  种排列方法更能体现部首与部首、字与字之间的意义联系,这与后世从检字法角度的分

  部和按笔画多少分类迥然不同。

  2.训释本义。许慎之前的经学家为经典作注,都是随文而释,所注释的字(词)

  义,基本上是这个字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意义和灵活意义。许慎在《说文》中紧紧

  抓住字的本义,并且只讲本义(由于历史的局限,个别字的本义讲得不对),这无疑等

  于抓住了词义的核心问题,因为一切引申义、比喻义等都是以本义为出发点的,掌握了

  本义,就能够以简驭繁,可以推知引申意义,解决一系列有关词义的问题。

  此外,许慎在训释本义时,常常增加描写和叙述的语言,使读者加深对本义的理解,

  扩大读者的知识面,丰富本义的内涵和外延。

  3.对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许慎在每个字下,首先训释词义,然后对字形构造

  进行分析,如果是形声字,在分析字形时就指示了读音,如果是非形声字,则常常用读

  若、读与某同等方式指示读音。汉字是属于表义系统文字,是由最初的图画文字演变而

  来的,这样通过字形分析来确定、证实字义完全符合汉民族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而语

  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文字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许慎深知“音义相依”、“义傅于

  音”的原则,所以在《说文》中非常重视音义关系,常常以声音线索来说明字义的由来,

  这为后世训诂学者提供了因声求义的原则。

  4.以六书分析汉字。在许慎之前,有仓颉依据六书造字的传说。现代文字学家认

  为,六书是对汉字造字规律的总结,而不是汉字产生之前的造字模式。在许慎之前,仅

  有六书的名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没有具体阐述,更没有用来大

  量地分析汉字。许慎发展了六书理论,明确地为六书下定义,并把六书用于实践,逐一

  分析《说文》所收录的9353个汉字,这在汉字发展史和研究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

  来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了汉字研究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

  《说文》问世以后,研究者蜂起。清代是《说文》研究的高峰时期。清代研究《说

  文》的学者不下200人,其中称得上专家的有数十人之多。清代《说文》之学,可分为

  四类:其一,是校勘和考证工作,如严可均的《说文校议》、钱坫的《说文解字斠诠》

  等;其二,对《说文》进行匡正,如孔广居的《说文疑疑》、俞樾的《儿笘录》等;其

  三,对《说文》的全面研究,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

  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王筠的《说文句读》;其四,订补前人或同时代学者关于

  《说文》研究的著作,如严章福的《说文校议议》、王绍兰的《说文段注订补》等。其

  中第三种最为重要,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被誉为清代《说文》四大家。4人之

  中,尤以段玉裁、朱骏声最为突出。

  《说文》问世以后,也很快就引起当时学者的重视,在注释经典时常常引证《说

  文》。到了南北朝时代,学者们对《说文》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认识。唐代科举

  考试规定要考《说文》。自唐代以后,一切字书、韵书及注释书中的字义训诂都依据

  《说文》。

  《说文》早期传本不得而知,有记载最早刊刻者是唐代李阳冰,他在代宗大历年间

  刊定《说文》,但其中掺杂李氏臆说颇多。南唐徐铉、徐锴兄弟二人精研《说文》,徐

  锴的《说文解字系传》是第一种《说文》注本,成书于南唐末年,世称小徐本,徐锴对

  李阳冰谬说多有匡正。徐铉于宋太宗雍熙年间奉旨校定《说文》,世称大徐本。另外,

  今尚存有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一卷,仅188字。清人研治《说文》,多以大徐本为

  基础,同时参校小徐本。大小徐本今天均有中华书局影印本。

苎麻起源于中国。

出土文物的见证

1958年浙江省吴兴县前山漾新时期时代遗址中发掘出的几块苎麻织物,证明我国在距今4700年前就已用苎麻织布缝衣。

1980年江西省贵溪崖墓中出土的两块苎麻印花布,距今2800余年,是我国出土文物中发现最早的双面印花苎麻织物,湖南省长沙马王堆西汉初的古墓亦发掘出了精细的苎麻布,这些史实反映我国古代苎麻加工业已发展到很高的工艺水平。

古籍记载

阴虚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丝麻的象形文字,古籍中关于苎麻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6世纪的《诗经》,诗中有“东门之池,可以沤纻”。苎麻在先秦以前称作“纻”,后来才叫做“苎”,3世纪陆玑所著《毛诗草木鸟兽鱼疏》一书,有“纻亦麻也。科生数十茎,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岁种也。荆扬之间,一岁三收。今官园种之,岁再割,割(刈)便生剥之,以铁若(或)竹,刮其表,厚皮自脱……”对苎麻的形态特征、种植分布、剥制加工及用途均作了描述。元朝《农桑辑要》、明朝《农政全书》等皆有关于苎麻栽培管理的记述。

中国在世界上是苎麻种植品种最多,利用苎麻韧皮纤维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自古以来,苎麻就是中国重要的天然纺织原料。

如今还可以从手工苎麻布做的衣物体验到古人穿着苎衣的体验,另外也有一些优秀的现代机织苎麻衣物,像苎本品牌做的T恤、内裤,保留苎麻的透气、抑菌特性,但比手工布更加柔软舒服,是对苎麻在现代生活中的优秀利用。

根据目前已知的文献可以得知,甲骨文并不是最为古老的文字,在它的前面还有很多文字。

伏羲木刻文:有古籍称“伏羲之时无文字,画象以类万物”,也就是说伏羲时期的文字很有可能是最原始的象形文字,几乎是在画画。

黄帝刀刻文:传说黄帝平定九州之后铸造了九个铜鼎,根据《夜航船》的相关记载,这些鼎上很可能镌刻有铭文

舜帝漆文:舜帝时期人们已经发明了黑色的颜料“漆”,漆出现后人们淘汰了效率低下的“镌刻式”书写方式,开始使用漆写字

开元占经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天文学明著。本书的全名是《大唐开元占经》,作者是瞿昙悉达,成书时间约在718~726年之间。唐朝以后,《开元占经》一度失传,所幸在明末又被人发现,才得以流传。本书共120卷,保存了唐以前大量的天文、历法资料和纬书,还介绍了16种历法有关纪年、章率等基本数据。在书中,各种物异和天文星象等方面的术语很多。本书在天文史上很有研究价值。

大多数人对夏朝比较熟悉,对其他文明古国只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分清楚夏商周,甚至尧舜禹,但对古埃及王朝更替如何、两河流域有多少城邦、古印度有多少诸侯,分不清楚。 于是在这种笼统性的认识下,出现了两拨半吊子: 半吊子剑宗认为,夏朝没有出土的最直接的证据性文献,也就是说甲骨文里没有什么对夏朝的记载,所以夏朝是不存在的。而对于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乃至古希腊,他们并不了解,只是简单地将其笼统地视为一个朝代或者一个整体。于是很严肃而装逼地宣布,四大文明古国是假的,中国开始于商朝,是晚晚的,落后落后滴。半吊子气宗认为,夏朝是有考古实物的,不但夏朝有,五帝时代也有。所以中国不但早早地,而且伟大伟大滴,中国的文明是黄帝、或者尧舜禹肇始的。

实际上,不单是中国,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都有类似的后世文献存在,但考古遗迹无法完全完全对得上号、或者记载文献出现于几千年后导致无法全部可信的朝代。譬如埃及第一王朝的著名法老美尼斯,这么屌炸天的人物。埃及第五王朝的法老名册石碑上居然都没有他……如果偏激一些说,美尼斯是可能埃及第十九王朝瞎编出来的。这就跟中国的三皇五帝的情况差不多,商朝人没有记载三皇五帝,周朝人却记载了,似乎就成了瞎编了。其实到底是不是瞎编的,谁也无法定论,所以就只能是争议了。而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甚至还只有考古遗迹,没有一丁点文献记载。大伙都半斤八两。夏朝存在不存在,不影响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说文解字》是关于甲骨文的字典吗?

  不是。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许慎著,成于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原书十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