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古墓挖出仙药,到底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3浏览:2收藏

西汉古墓挖出仙药,到底是什么?,第1张

古人自古便追求长生之术,因此一直有寻仙药的说法,这在许多古籍中也都有记载,但一直没有被证明,而在最近,我国考古学家就从一座西汉古墓中,确认了古籍中仙药的存在,并且一时没忍住,打开了它,古籍中的记载成了现实。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这是在洛阳的一座西汉古墓中出土的,当时被装在青铜器内,颜色看起来呈现出金**,起先考古学家还以为这是古代的一种酒,而在古墓中出土酒是常有的事,但是在经过对液体进行取样检测后,这居然是一瓶保存了2000年的仙药。

据洛阳市考古研究员介绍,这是一座距今大约2000多年的西汉古墓,这是一座西汉空心砖券大墓,当时是在洛阳闹市区施工时被发现的,当时发现这瓶液体的时候,考古人员就有预感这不是普通的液体,所以一时没忍住,就打开了它,随即就将其送到了北京做详细鉴定。

根据鉴定结果,这瓶药水的主要成分为硝石和明矾,而在中国西汉古籍《三十六水法》中也有记载,古人会使用硝石和明矾石来制作药物,并且认为饮用它就可以成仙,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在陵墓中出土实物,此墓的主人可能是一个县令或者郡守。

古人其他的仙药

我们知道,长生不老是古代权贵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古代仙药比比皆是,而排名第一的绝对是五石散了。那么为什么五石散会被称为仙药?古代排名第一的仙药五石散是什么成分?中毒太深虽说是仙药,不过五石散可不是吃了就能我欲成仙快乐齐天的良药,而是一味治疗伤寒的方子,也就是治感冒的。五石散是我国古代名医张仲景发明的,因为是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礜石、赤石脂五味石药成分合成的,因此被称为五石散。

这副方子本是治疗伤寒病人的,因为副作用太大,食用后的病人会感到浑身燥热,需要不断运动来散热,可怕的是,如果药性难以散发,病人可能会五毒攻心而死。换句话说,五石散是用来治疗伤寒的中药药方,但是五石散绝对不是良药一副。需要依靠五石散治疗的病人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嘱咐,否则会发生残疾等不良反应甚至致命。五石散自研制以来就一直用以医用,直到魏晋南北朝广为流传,作为仙药,这就要说到魏时的古人何晏。

何晏以好色闻名,偶然一次服用了五石散后觉得神清气爽,力大无穷,何晏因此吃上了瘾,长期服用后发现皮肤变的白皙了,五石散价格不菲,贵族见状,纷纷效仿,吸食五石散一时成了时髦的事,就这样持续了几百年直到唐朝名医孙思邈发现五石散的弊端,他认为张仲景方子中礜石这一味药吃多了会使人产生慢性中毒的症状,于是将礜石一方改为了无毒的石硫磺。

要知道在魏晋南北朝因为食用五石散中毒而死的人比比皆是,而到了唐朝人们使用孙思邈的方子后死的人数确实少了,不过迷恋五石散的人却越来越多,你问小编这些人为什么明知有毒还要吸食?小编只能说:因为中毒太深。这类能产生耐药性的药物只要沾染上就很难戒掉,而且它们的隐形危害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它不仅侵害我们的身体,还腐蚀我们的心灵,各位小伙伴们,千万要洁身自好,珍爱生命,远离这类邪药。

 中医也是可以美容护肤的,而且还很有效,在古代没有哪些化妆品,但还是有很多人美容护肤,说明古代有很多美容护肤的秘方,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经典有效的中医美容护肤秘方,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中医美容护肤 有效秘方

 1、国色天香法

 此法可以让你红颜如奇葩仙卉,身体又有奇香缕缕不散。用甘松、山奈、香薷、白芨、白芷、防风、蒿本、白僵虫、白附子、天花粉、零陵香、绿豆粉一起捣成细末,每天洗脸或洗澡用来擦身,很快会产生上述效果。

 2、肌肤细腻法

 每天洗脸后,用鸡蛋清涂面部或其他部位的肌肤,再用手巾揩净,坚持一个月,效果显著。或者,每天将黄酒1升放入洗澡水中,连洗两个星期,肌肤自然变得细腻无比,若能用美玉摩擦更妙。

 3、返老还童法

 用黄柏皮、木瓜根,研末后加枣仁一起捣成泥浆,每天早上洗脸,脸部肌肤会变得嫩如凝脂,艳若桃花。此法能保持天然物性,不会破坏皮肤细胞组织,没有副作用。

 4、消除汗斑术

 用硼砂5两,老姜两片研成末,水调匀,连擦患处,数天便可见效。

 5、卷发伸直法

 用麻叶、难能可贵叶各一半,用水煎后洗头,坚持一段时间,卷发自然变直。

 6、白发变黑法

 煎桐木水经常洗头,白发自然会转黑,简便可行。

 流传千古的中医美容17秘笈

 7 、拔毛不痛法

 将糖放在陶器中,再将炭灰混合研成细末涂到需要拔毛的部位,毛发自然脱落,没有痛感。

 8、白发染黑法

 少年白头,最不雅观。用反桐木带皮烧成灰,再将胡桃烧成灰,加入菰米一起研成碎末,用黄蜡溶化,搅拌成膏状,每天傍晚涂擦到头上,白发自然会变成黑发。

 9、鸡蛋美容法

 将脸洗净,取鸡蛋1/4的蛋清和蛋黄均匀涂在脸上,动作要快,15分钟内不说笑,让皮肤收敛,然后用温水洗净并擦上润肤液。20至30岁每周2次,30岁以上每周3次,蛋清适用于皮肤中性、油性;蛋黄适用于皮肤干涩无光泽,有细小皱纹者。

 10、去除面部黑斑法

 用苦枥子树皮1块,配米汤1斤,加1个鸡蛋清煮开放冷,早上用药水洗黑斑,几天后斑就除去。

 11、除脸上黑痣法

 用鲜石灰、纯碱各10克加少许酒精调匀,每天涂1次,7天后黑痣消失。

 12、治少年白发方

 何首乌150克,黑芝麻50克,桑椹子100克,万年表2片,白果30个,桔梗15克,共研细末,每日早饭后服10克,连服一个月,可长出黑发。

 13、西施沐浴秘术

 用猪苓香、威录仙、茅霍香、香草、干荷叶各2两,再用甘草、白芷各半斤,研碎,拿3-5两装入疏布袋中,会同前面的药品一起煎水,在无风的地方每日洗1次,经过1个月以后,肌肤就会变得芳香润泽,妍丽多娇。这不但对闺中人有益,而且还可以治疗恶疾。

 14、黑牙返白秘方

 用沉香、麝香各5分,细辛、升麻、蒿本、藿香叶、甘松、白芷各1钱2分,石膏、寒水石各1两,混在一起捣成粉末,早晚用来擦牙,半月之后,各种病牙自然变好,黑牙、黄牙变得洁白无比。经常使用以上药方,到90岁,牙齿还可以保持完好无损。

 15、黄牙变白秘方

 用等分的食盐和苏打,加水少许混合成牙膏状,用此膏刷牙,每周1至2次。长期使用可使黄牙变白。

 16、内外治粉刺法

 外用法:用密陀僧三成粉未,混合人乳,每天晚上睡前擦脸部,次日清晨洗去。坚持一个月左右,粉刺即能根治。

 内治法:(1)石膏10克,熟地、杭白菊各9克,知母、牛膝各45克,水煎服。(2)桃仁12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水煎服。

 注:以上 方法 来自中医古籍,个体差异,用者请咨询医师。

 古代中医美容护肤的有效偏方

 除粉刺(酒刺、青春豆、痤疮):鲜黄瓜汁、白醋等量调匀,先用热水洗脸后再搽脸,一日三次,搽后过10分钟用温水洗去,连用半月可愈。以后不发。

 面下粉刺:(验方)蔓菁子研沫。加入雪花膏每天晚上涂抹数日即愈。

 脸上黑痣点去掉法:生石灰、白碱各一半,用酒精调成糊状,点在黑痣上7天即掉。

 皮肤粗黑:靠化妆品增白皮肤,只能一时掩饰,治表不治本。现向您介绍一种治表治本能使皮肤增白而真白的妙方,即简单又有特效:用白醋与甘油,按2:1混合,常搽皮肤,一日二至三次,能使皮肤湿润,减少黑色素沉积,一月后皮肤即细腻白嫩,洁净光滑富有弹性,充满美感(此方对遗传性黑皮肤均有疗效)。

 除面部皱纹:鲜黄瓜汁半两,加入等量鸡蛋清(约一只蛋)搅匀,每晚睡前先洗脸,再涂抹面部皱纹处,次日晨用温水洗净,连用半至一月,以使皮肤逐渐收缩,消除皱纹有特效。

 除雀斑:杏仁5钱,磨成细粉,用鸡蛋清调成糊,每晚睡前涂面部,次日清晨用温水洗去,一日一次,10~15日显效,以后不发。

 黄褐斑、蝴蝶斑:冬瓜汁、白醋等量,调匀搽面部,一日2~3次,搽后过10分钟洗去,连用半月即可除净。

 面部色素斑:鲜西红柿汁与蜂蜜按2比1混合,涂面部,过10分钟后洗净,连用10~15日,能将黑色素分解,皮肤变白红润。

 除黑痣:花生米烧焦捣碎,用酒精调匀,涂痣上,每晚睡前涂上并包好,次日晨洗去,连用半月可除(大痣需涂一月)。

 脱发、头屑、头痒:每次用桑树根皮4钱、水二斤,加陈醋2两烧开洗头,一日一次,洗后勿用清水过头,连用5天,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有固发作用,并治头屑、头痒、可再头发。

 头发早白:何首乌3两,核桃肉7两,黑芝麻2斤,一起炒干,磨成粉,每次半两,用红糖水调服,一日二次,连服一月,过3~4月后,头发可转黑,忌蚕豆、肥肉、油炸食物。

 少白头变黑发:中国医学会(1)柏壳装枕头,枕半年自黑。(2)何首乌三两,黑芝麻三两加红糖水煮沸分三次吃完。连吃半月后,白发逐渐变黑。

 减肥:每天用干荷叶10克,干冬瓜皮20克,泡热水喝(可泡两至三遍),连用1~2月,有去厚腻、刮油脂之功效,是减肥者首选特效方。忌肥肉、油腻、少吃糖。

 牙变白:用食盐、小苏打等量,加水调匀,每日刷牙一次,3~4天可除牙齿表层所有色斑,使牙齿洁白。

 酒糟鼻:白萝卜切成片,蘸白醋擦患处,一次3分钟,一日三次,连用一周,可治愈。

 女性延缓衰老:美容 〖原料〗:龙眼肉20颗,制首乌15克,当归6克,红枣6个,冰糖50克。〖制作〗:1将制首乌、当归去净杂质,烘干研成粉末;红枣去核,洗净,切成细粒;龙眼肉剁细洗净锅置中火上,掺入清水约700克,加入首乌、当归粉末,煮几开之后,下龙眼肉、红枣、冰糖熬成约300克的羹汤即成。

 〖特点〗:甜羹适口。〖说明〗: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黑头发,悦颜色,久服益寿。当归补血和血;龙眼补精益髓,美颜色,润肌肤;红枣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久服轻身延年。此成菜有美容颜、润肌肤之功效。女性常吃可葆青春长在。

 增白养颜:美容〖原料〗:鸡肉150克,金针菜60克,冬菇3个,木耳30克,大葱1根,食盐、味精各适量。〖制作〗:金针菜、木耳、冬菇用清水泡发,择洗干净;冬菇切成丝;鸡肉洗净,切丝,用食盐拌匀;葱洗净,切花。金针菜、冬菇丝、木耳放人开水锅内,用文火煮沸几分钟,再放人鸡丝煮至熟,放葱花、食盐、味精调味即可。〖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3次,每次150毫升~200毫升。

 〖功效〗:补血和血,健美养颜。适用于面色不华、早衰面枯。对病后体虚、贫血或神经衰弱、高血压等也有疗效。〖宜忌〗:感冒发热者不宜食用。

古代美容护肤相关 文章 :

1 古代美容养颜秘方

2 古代宫廷美容养颜秘方

3 古代美女美容秘方

4 古代宫廷养颜秘方

5 古代宫廷美容秘方

6 古代皇室女子的美白护肤方法

  中药文化 底蕴丰富

  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这里,择其要者,略加论述,以飨读者。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有人说中药就是树皮,草根,这话说对了一部分。

  中药离不开树皮,草根,如苦楝根皮,牡丹皮,茜草根,白茅根等均是中药,但不是所有的树皮,草根都是中药;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目前,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许多民间药物也归入中药的范畴。所以,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其一,毒药非“毒”

  追溯到远古神农时代,《淮南子·修务训》中这样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二毒。”由此,古代把所有治病的药物泛称“毒药”。《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在古人看来,是药三分毒,实际上是指药物的特性;后来才用以专指毒性较大的药物。《医学问答》对此有解释:“夫药本毒药,故神农辨百草谓之‘尝毒'。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医圣张仲景更有精辟之论:“药,谓草、木、虫、鱼、禽、兽之类,以能治病,皆谓之毒”,“大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神农一日而遇七十二毒,是说他一日之中,辨别了 70余种药物的特性。药之特性,用对了可以治病救人,用错了就会伤人害命。对中药,一言以敝之,就是用毒药治病。神农尝百草的本草,是一种勇于探索的伟大义举,是一种舍生忘死的高尚行为。无怪对起步于先秦、成书于东汉、历经几百年、融汇了几代医药学家的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第一部中药学巨著,作者们宁肯要隐去自己的姓名,而冠以“神农”之名——《神农本草经》,除了受托古之风的影响之外,恐怕也是对这位中华民族药物学的圣祖的一种纪念吧 ! 由此不难看出,“毒药”一词的丰富文化内涵。正是这毒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疗病保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二,四气疗疾

  中药有“气”,“气”是什么?它能治病?我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在《神农本草经》中说:“药又有寒、热、温、凉四气。”“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药之“四气”便由此而来。中医药理论中说到“气”,居然有 27个义项。这个“气”,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而是特指“药性”。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诠释药的特性,比“毒”要具体、科学多了,这中药的补,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别具文化情趣。有补气、补心、补血、补肾、补脾、补肝、补肺、补阴、补阳等等,与之相应的 方药有“补心丹、补肝散、补肺散、四物汤、归脾汤、补阴丸、补血荣筋丸、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汤、补阳还五汤、补肾磁石丸、补肺阿胶汤等等,有以上功能的单味药,不下数十种,举不胜举。此类补法多是补脏气。这个“补”,是调理、增强的意思;这个“气”,是指生理功能,即用药物来调理增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使之发挥正常作用,充分体现中药对人体功能器官治本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中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 (即“类”),并说:“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又说:“上药……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中药……为臣,主养性以应人”,“下药……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

  所谓养命、养性,都是突出了中药调养人体的功效,从而保证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正常,这就是许多人信奉中药的原因之一。这是中药学的进步,也是它的特色,这其中也充满了文化意味。中药的这种特性,被一一体现在每一味药中,因为它对于疗疾治病十分重要。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病性是相逆的,所谓相反相成,这就是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若非如此,如果“以热益热 (用热药治热病,下句仿此),以寒增寒”,就会导致“精气内伤,不见(现)于外”,这是治疗上的严重失误 (《汉书·艺文志·文技略》)。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严肃地批判了那些“寒而冷之(是寒病,却用寒使病症更寒,下句仿此 ),热而温之”的医生,“是重加(即加重)其病”,必导致死亡。中医药学上称这种用药方法为“正治”,即常规治法。还用一种“反治”,将在本文“其五”中有述。由此可见,运用药的“四气”来治病,是多么重要,许多服用过中药的人,或许对此知之甚少。

  其三,药补趣话

  此外,还有味补。《神农本草经》中说:“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这五味对人体有何作用呢?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讲得明白:“五味所入 (即进的器官):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可见药味不同,功效各异,原因是,酸味能收能涩,苦味能泄能燥,甘味能补能缓,辛味能散能行,咸味能软坚润下。根据五味的药用功能与进入相应脏腑的情况,也可以发挥其“补” (或补养、或调理)的作用。这些恐怕都是一般人并不熟知内涵。更有出人意料的补,将在本文“其五”中有述。

  其四,君臣佐使

  君臣本是一个政治术语,古代天子、诸侯都称君,辅佐君者称为臣,君臣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古代药学家将它引入药物配伍组方中,成为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早在西汉初年成书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岐伯回答黄帝关于“方制君臣”时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神农本草经》说:“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欇”。明代的何伯斋更进一步阐释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使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十分清楚地讲明了君、臣、佐、使之药的功能。更详尽一点说,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或者是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辅助君臣药起治疗作用,或治疗次要症状,或消除 (减轻)君、臣药的毒性,或用于反佐药,使药是起引经或调和作用的药物。以《伤寒论》中第一方“麻黄汤”为例,主治外感风寒的表实证。君药——麻黄 (3两),辛温,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臣药——桂枝 (2两),辛甘温,温经和营,助麻黄发汗解表。佐药——杏仁(70个),苦温,降肺气助麻黄平喘。使药——炙甘草(1两),苦温,调和诸药又制约麻、桂发汗太过。麻、桂、杏皆入肺,有引经之效,故不再用引经的使药。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的药性有有次,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协调作用,形成一股强大的药力,去攻克外感风寒这一堡垒,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成为千古名方、经方。中药方剂的组成不是几种药物的简单组合,而是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本上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文化内涵的核心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和”。

  其五,药中哲理

  中药自有它的药理,如前所述;还有它的哲理,常为人所忽视或不识。我们知道,哲学是教人如何以更高层次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并从中找出规律,以更好地指导我们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这里仅就药中哲理略谈一二。 (一)药性有“阴阳”:“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概括了天下万物相对的两种不同属性,大至宇宙天地,小至草木鱼虫的矛盾与对立、共性与个性,无不尽在其中。这里仅择一些与自然、医药、人身有关的概念,以见一斑:天地、日月、男女、刚柔、动静、升降、生死、长消、寒热、正邪、益损、增减、气血、脏腑……《神农本草经》说:“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后世医药学家多用“阴阳”来阐释药理。金代医家李杲在《东垣十书·汤液本草》的“药类法象”一章中说道:“温凉寒热,四气是也。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辛甘淡者,地之阳也;酸苦咸,地之阴也。此乃地之阴阳也。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味之厚者,为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苦咸寒是也。气之厚者,为阳中之阳,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凉寒是也……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甘涌泄为阴。”通过阴阳,既阐释了药之特性,又阐明了药之功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规律性。(二)治则有“反治”。在其二中提到了“正治”,还有“反治”。反治与正治相反,是当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时,对正治法发生格拒而采用的治法。其中有“热因寒用”,是以热药来治疗真寒假热证,要佐以少量寒药,或热药凉服才发挥作用;有“寒因热用”,是指用寒凉药治真热假寒证,要佐以少量温热药,或寒药热饮才发挥作用。这既体现了中医的辨证,又体现了用药的辩证法,具有很深的哲学内涵,这是中医药文化的独特之处。(三)补益有哲理。在其三中,讲到两方面的药补,金代医家张以正论补,颇具哲理,别树一帜。1、他在《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一文中,从扶正祛邪的角度,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认为祛邪就是扶正,独出心裁,提出了与《素问》不同的“五补”:“辛补肝,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的观点。以“辛”为例,辛味原本入肺,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所以用“辛补肝”(以下均仿此)。张以正治病强调以祛邪为主,认为邪去正自安,偏重攻法,他所谓“补”,实际上已含有“攻治”的意味,后世称他为“攻下派”。2、他在《补论》中,更是高论迭出:“予请为言补之法,大抵有余者损之,不足的补之,是则补之义也。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损阴而补阳”。那么,具体如何补呢?他是这样阐述的:是热证,就用芒硝大黄一类的寒药,为了“损阳而补阴”;是寒证,就用干姜附子一类的热药,为了“损阴而补阳”。他的结论语出惊人:“岂可以热药而云补乎哉?而寒药亦有补之义也。”仅此二例便可以看出,这正是张从正所以能自成一家的超人之处。其中的哲理和文化底蕴,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方解药文化之三昧。(四)用药讲“中和”。“中和”是儒家的哲学,认为能“致中和”,则无事不达于和谐的境界。《说文》云:“……事之调适者谓之和。”中和,用于药理之中,含义有三层:一是调和,以不同的因素适度配合,使之比例恰当,如厨师之烹调羹汤,含有方法的意思;二是和谐、均衡、统一的状态。“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是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目附和。可见,君子是很懂得“和”的道理的,我们的古代医药家们就是这样的君子!杨伯峻在《论语注释》中形象地解释“和”:“和,如五味之调合,八音之和谐,一定要有水、火、酱、醋各种不同的材料才能调和滋味;一定要有高下、长短、疾徐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使乐曲和谐。”君臣佐使之中,还有一个最佳组合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麻黄汤中的几味药能达到最佳的辛温解表之效,而麻黄与细辛、羌活等辛温解表药物相配,却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原因。君臣之间,不但有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还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晏子说:“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而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何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意思是:君臣也是这样,不能君说可,臣也说可;君说否,臣也说否,这样“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应当君说可,臣献其否成全可,反之亦然。方药中的君臣,也是这样的道理。从麻杏石甘汤,是治疗邪热壅肺的名方,用麻黄为君药,宣肺平喘,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石膏既可清宣肺热,又可制约麻黄温性,使其去性存用,两者相配,肺郁解,肺热清,咳喘平,疗效可靠,深得配伍变通之妙,此可谓“臣献其可而去其否”之范例。我想,中药方剂之所以有数千年的生命力,决不是偶然的,我们在本文中所提及的其二、其三、其四及其五的内容,在世界药学理论和文化中,都是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它们不仅融汇了我们祖先在药学上的唯物辩证的睿智,而且形成了中药方剂必须遵循的圭臬,还具有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

  其六,用药有兵法

  古人说:“用药如用兵,任医如任将。”用兵用兵法上的战略和战术,而用药也是如此,不但要熟知药性,更要切中病机,有的放矢,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若说用药如用兵,就必须要了解它们的比拟中的联系:药有性属类别,兵有种类装备;药有轻用重用,兵有辅攻主攻;药有缓急攻补,兵有虚实强弱;药有配伍精良,兵有出奇制胜……清代名医徐大椿,不仅精通医术,而且深谙兵法,“舞刀夺槊、勾卒嬴越(布阵指挥作战)之法,靡不宣(广泛)究”,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曾专著《用药如用兵论》,以讲述其中的道理。他十分形象而透辟地论述道:对于循着六经传变的病邪,要预先占据它尚未侵袭的部位,就好比切断敌军的必经之路一样;对来势凶猛的病邪,要赶快守护那尚未致病的部位,就好比守卫我方险要的疆土一样;对挟带积食而造成的疾病,要首先消除积食,就好比敌方的辎车粮食已经烧毁一样;对新旧病的并发症,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就好比切断敌方的内应一样……此外,还说到用药要辨明经络,好比派出侦察部队;依据病的寒热有反治之法,好比实施分化离间的策略……病势正在发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好比使敌军疲惫;病势衰退,就一定要穷追病邪退去之处,再增加精锐药物,这好比摧毁敌人的巢穴。还涉及到许多方面,这里不一一例举。总之它充分启迪我们,在用药、用兵之间,去深入探讨其中的道理,决不是故意耸人听闻。徐大椿最后总结道:《孙子兵法》一书,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里面了。多么催人深思

  其七,中药理念

  说到中药理念,似乎没有问题,但实际并非如此。在许多普通人、乃至专业人士中,仍对此存在模糊的认识。这里仅就一个热门话题“天然药物等于中药吗”谈谈看法。前些年当世界兴起“天然药物”热的时候,我们自己业内的人也主张用“天然药物”来取代“中药”,并说这是与世界接轨,是让西方人接受中药的一个重要举措。此举曾在药界掀起了不小的浪潮,一直延续至今。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天然药物”的提出和兴起,是西方医药界针对西方人惧怕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转向自然界寻找新的药物途径,通过研究,从某些含有特殊药用成分的动植物身上,运用科技提取一种或(几种)药用成分,制成药物,用于临床,这无疑是当代制药学的一个新的领域、一种新的发展。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有些人竟以接受新事物为幌子,一下子就联系上中药了,认为中药汤剂西方人说它是“一锅浓浓的草根树皮黑汤,既不卫生,又难喝,还说不清它的成分,实在可怕”;中药丸剂西方人说它是“一团黑乎乎的药丸,难以接受”。于是就下了这样的结论:中药落后,成分讲不清,应该赶紧改成“天然药物”,否则就会在国际上没有市场、没有前途。难道“中药”真的面临绝境,惨到要改名换姓才能生存的地步吗?我们的观点是明确的:“天然药物”不等同于“中药”,务请诸君保持清醒头脑。对于“天然药物”的概念与内涵,上文已做简述;而“中药”的概念与内涵,与之决不相同。尽管中药材大都取自“自然界”,有些也可以直接药用,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我们称之为“中药”的,也不是可以笼统而言的,首先,是指经过炮制的各类饮片。炮制的作用,除了清除杂质,便于制剂和服用外,更重要的是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加强疗效。以地黄为例,生地黄清热凉血,经用酒蒸晒成熟地黄之后,就具有温性而滋肾补血的功效。炮制总分为水制、火制、水火合制等。水制有洗、漂、泡、渍、水飞等;火制有煅、炮、煨、炒、烘、焙、炙等;水火合制有蒸、煮、淬等。而每一种方法中又细含若干种具体方法,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而这些炮制方法,现在已成为我们国宝级的机密。其次,中药是指按照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特性与法则配比而成的方剂药物,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杂合物,然后根据需要,或汤、或丸、或散、或膏……由此可见,“中药”与“天然药物”,既不可混为一谈,又不可相互取代。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药,有什么必要因“天然药物”的兴起,就乱了阵营,自动退避,主动靠拢,甚至要宣告投降呢?中药,就是中华民族的药,只有首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它的四气五味、君臣佐使、正治反治等一系列独特法则与文化内涵,是不可轻意弃置,更不可随意取代的。不能西方人说它是“一锅浓浓的黑汤”、“一团黑黑的药丸”,我们就自觉中药落后,没了底气。如果放弃了汤药,中医的特色(辨证论治)也就失去了光彩,后果严重。 现在有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无疑都是高深的科学门类。由此我联想到了一锅汤药、一团药丸,目前对它们经过配比后的药物成分暂时说不清,那么,何不将它称之为“模糊药学”呢?由此我又联想到世界无论是自然界或是科学界不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模糊”难题在困惑着人类,等待我们去考察、研究、揭秘吗?对宇宙,我们知道了多少,又有多少模糊未知的,但是,我们不是有综合宇宙学吗?对人类居住的地球,我们依然存在许多模糊与未知,不是有综合地球学吗?就说对人体自身,我们到底还有多少模糊与未知,人类基因图谱的问世,无疑是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而综合性的人体科学还面临着多少有待探索的课题。人类不会因为对某种自然现象处于模糊之中,而去指责它;人类不会因为对金字塔等许多古代建筑处于模糊之中,而去指责它们;人类更不会对自身的器官、组织、功能模糊不解,而去责怪它们……同理,人类暂时对一锅药汤、一个药丸的成分处于模糊之中,又有什么了不起呢?何况它们已存在了几千年,救治和保养的人数以亿计,仅这一条就足以证明中药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我不相信把这些道理告诉西方人,他们还要跟中药较劲 !要让世人都知道中药的内涵、中药的文化,其底蕴是何其丰富!我们的任务,在把中药推向世界的同时,要加大药文化宣传的力度。我主张“中药”与“天然药物”应该相互并存、相互借鉴、友善共存、各谋发展。世界如此辽阔,人类如此之多,不可能容不下这两种事物同生共存。它们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完全不必“合二为一”。是金子总在闪光。西方人不是照样吃上了中国的煎饼、油条、豆汁和菜肴吗?照样唱上了中国的歌曲、京剧,说上了中国的相声,穿上了中国的旗袍、布鞋吗?如果真有需要,外国人照样会喝中药汤、吃中药丸的。

  中药的配伍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常表现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数病相兼,故单用一药是难以兼顾各方的。所以临床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药物配合使用,药与药之间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强或降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则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须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问题。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为“七情”,“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讲配伍关系。现分述如下: (一)单行:即不需配伍,单用一味药即可治愈疾病,称为单行。如清金散就是单用一味黄芩,治肺热咳血的病证。(二)相须:即将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三)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然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加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四)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五)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六)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七)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上述除单行外的六个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①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②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③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④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基于上述,可知从单味药到配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剂型,即为方剂。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

中国方剂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从古至今的中药方剂

数据库类型:文献型

收录范围:中国方剂数据库全面介绍方剂信息,并提供有关方剂药味组成统计信息。数据库共收录了来自710余种古籍及现代文献中的古今中药方剂84464首,分别介绍每一方剂的不同名称、处方来源、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用药禁忌、药理作用、制备方法等方面信息。

著录项目: 名称、别名、处方来源、药物组成、功效、主治、 用法用量、 用药禁忌、药理作用、制备方法、 临床应用。

检索途径: 用户可通过方名、别名、处方来源、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用药禁忌、药理作用等途径来查询所需的方剂 。

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各种方剂的现代临床应用进展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主要介绍古今方剂及其现代应用和现代研究,数据库共收录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及期刊文献中的中药方剂9651种,对每一方剂,分别介绍方剂名称、别名、处方来源、剂型、药物组成、加减、功效、主治、制备方法、用法用量、用药禁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药理作用、毒性试验、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生产厂家、各家论述等内容。

著录项目:方剂名称、别名、处方来源、剂型、药物组成、加减、功效、主治、制备方法、用法用量、用药禁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药理作用、毒性试验、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生产厂家、各家论述

检索途径:可通过方名、别名、剂型、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化学成份、生产厂家、临床应用等途径进行查询。

木芙蓉花其花形似牡丹,凌霜绽放,极为美观,中国是木芙蓉的故乡,除东北、西北等寒冷地区外,其他地区均有其分布,尤以湖南、四川最盛。除用作观赏外,木芙蓉的花、叶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等功效。

名称考证

芙蓉花(《清异录》)、地芙蓉花(《本草图经》)、拒霜花(《益部方物略记》)、七星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水芙蓉、霜降花(《福建中草药》)。原植物木芙蓉(《柳河东集》)又名:木莲(《江醴陵集》)、_木、_皮树(《纲目》)、醉酒芙蓉(《生草药性备要》)、大叶芙蓉。

特性与用途

本品卷缩呈不规则卵圆形。长15~3cm,直径15~25cm。小苞片8~12枚,线形,被毛;花萼钟状,上部5裂,灰绿色,表面被星状毛;花冠淡红色至棕色,皱缩,中心有黄褐色的花蕊。质软。气微。味微辛。木芙蓉的花、本植物的根(木芙蓉根)、叶(木芙蓉叶)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辛,平。①《本草图经》:“味辛,平,无毒。”②《滇南本草》:“性寒,味苦甜。”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微苦,无毒。”入肝、肺经①《滇南本草》:“入肺。”②《本草求真》:“入肺、肝。”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治痈肿,疔疮,烫伤,肺热咳嗽,吐血,崩漏,白带,跌打损伤。

药材鉴定

干燥花呈钟形,或团缩成不规则椭圆状;小苞片8~10枚,线形;花萼灰绿色,5裂,表面被星状毛;花冠淡红色、红褐色至棕色,皱缩,质软,中心有黄褐色的花蕊。

古籍考证

①《本草图经》:主恶疮。

②《滇南本草》:止咳嗽,解诸毒疮。

③《滇南本草图说》:敷疮,清肺凉血,散热消肿。

④《纲目》: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

⑤《生草药性备要》:消痈肿,散疮疡肿毒,理鱼口便毒,又治小儿惊风肚痛。

⑥《分类草药性》:治目疾,女人白带,补气和血。

主治与药方

①治吐血、子宫出血、火眼、疮肿、肺痈:芙蓉花三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痈疽肿毒:木芙蓉花、叶,丹皮。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③治蛇头疔、天蛇毒:鲜木芙蓉花二两,冬蜜五钱。捣烂敷,日换二至三次。(福建《民间实用草药》)

④治水烫伤:木芙蓉花晒干,研末,麻油调搽。(《湖南药物志》)

⑤治灸疮不愈:芙蓉花研末敷。(《奇效良方》)

⑥治虚痨咳嗽:芙蓉花二至四两,鹿衔草一两,黄糖二两,炖猪心肺服;无糖时加盐亦可。(《重庆草药》)

⑦治经血不止:拒霜花、莲蓬壳等分。为末,每用米次下二钱。(《妇人良方》)

药的拼音 药的解释 药是什么意思

1、药字的拼音是yào ; 2、 药字的解释:(1)(名)治病、治病虫害的物品。(2)(名)某些有化学作用的物质:火~|炸~。(3)(动)〈书〉用药治疗:不可救~。(4)(动)用药毒死:~老鼠|~虫子。(5)姓。

精选部分药组词的词语造句及词语的拼音和详细解释:

1、药疹造句:方法对374例氨苄青霉素药疹患者初次发病的潜伏期、症状、皮疹类型、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果进行分析。

解释:由药物引起的皮疹。长期大量地使用某种药物,或患者对某种药品过敏,都会引起药疹。

2、有机磷农药中毒造句:目的探讨口服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SAOPP)患者服毒至救治时间(无治疗期)的长短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解释:因误服、吸入或皮肤接触有机磷农药(如一六○五、敌百虫等)而引起的消化和神经系统急性中毒反应。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出汗、视物模糊、瞳孔缩小、肌震颤、呼吸困难等。

3、生药造句:以此为目标,有些培育人士采用像稻米和红花这种会自花授粉的植物,降低风授粉和昆虫授粉污染非生药植物的风险。

解释:直接从植物体或动物体采来,经过干燥加工而未精炼的药物。通常所说的生药多指植物性的生药,如甘草、麻黄等。

4、蒙药造句:传统蒙医疗法及蒙药对人体器官的活动与调节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破坏了的稳态得以恢复起到重要的治疗保健作用。

解释:麻醉剂的通称。

5、麻药造句:这个月的上旬,一个名叫ShaukatAli的男子用麻药麻醉了他的妻子,和他三个不到十岁的女儿。在她们都没有了意识的情况下,随意地撕裂了她们的喉咙。

解释:见〖麻醉剂〗。

6、热药造句:本文描述了用于热药灌注机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解释:中医指具有热性或温性、能够祛寒的药,如附子、肉桂、干姜等。

7、入药造句:据野生动物组织所说,中国是外来物种非法交易的主要市场,因为这个国家有食用珍稀动物并用这类动物入药的传统。

解释:用做药物。

8、降压药造句:斯坦福2006年的一个大型研究表明,在过去的12年里,吃三种或以上的降压药来控制血压的患者已经由14%增加到24%。

解释:以舒张血管、降低动脉血压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常用的有萝芙木制剂、利血平等。中草药有臭梧桐、猪毛菜等。

9、花药造句:通过研究雄性不育种质单花发育过程中花药解剖结构及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和淀粉酶(AMY)同工酶的变化,初步揭示了枣树雄性不育的机理。

解释:雄蕊的上部,长在花丝的顶端,呈囊状,里面有花粉。

10、没药造句:他们有些人出售白松香和甘松香,还有来自印度洋岛屿上的奇异香水,浓稠的没药和红玫瑰油,以及如一枚小钉子样的丁香。

解释:末药没药树的树脂,块状或颗粒状,赤褐色或黄褐色,中医入药,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11、天然药物造句:绿色的“y”代表人类回归自然、崇尚天然药物的潮流,展翅状的雄鹰象征着益尔人秉承团结向上的精神和追求创新有为的企业新理念。

解释:跟‘合成药物’相对。除直接供药用的天然产品或简单加工品(如麻黄、石膏、煅石膏)外,也包括从天然产品中提出的化学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碱、青霉素)。不少天然药物可用人工方法合成。

12、投药造句:对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水处理混凝投药控制技术加以分类评述,指出混凝投药串级控制效果优良,有应用发展前途。

解释:给以药物服用。

13、药酒造句:结果表明,该类药酒中宏量元素钾、钠、钙、镁含量较丰富,含有一定量的锰、锶、镍、铜、钴、锂等微量元素,镉、铅含量甚微。

解释:用药材浸制的酒。如治疗风湿病、筋骨痛的虎骨酒等。

14、成药造句:还有两家中国的国有企业参展,它们曾将有毒制品错贴成药品成分出口,导致海地和巴拿马近200人死亡,无数人受伤。

解释:药店或药房里已经配制好了的各种剂型的药品。

15、中药造句:这个时候我已经第一次地尝试过可口可乐,而且喝完可口可乐之后会觉得中美两个国家真的是如此接近,因为它几乎就跟中国的中药是一样的。

解释:中医所用的药物,其中以植物为最多,但也包括动物和矿物。

16、山药造句:因为在这么短的几天之内,女人们很快就会把水源附近的草籽、山药和果子采摘一空,男人们的打猎活动也会很快随猎物挪到别的地区。

解释:<轻>薯蓣的通称。

17、合成药物造句:采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合成药物中存在的四氟硼酸根、对甲基苯磺酸根、硫酸根、1,4-丁二磺酸根4种离子。

解释:跟‘天然药物’相对。用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等方法制成的药物。

18、药物造句:通过实施这些重点,我们能够保证向所有需求者提供这一脊髓灰质炎疫苗、其它疫苗和拯救生命的药物。

解释:能防治疾病、病虫害等的物质。

19、药粉造句:2009年,在钢索之间表演特技的玩具汽车和会喷射充满药粉胶囊的行动汽车位列12种玩具名单之中,它们和其他传统玩具相比更加动感时尚。

解释:粉末状的药。

20、草药造句:必须对未加工材料的来源、收获和收获后的条件、以及加工和生产技术等一系列因素进行管理,以控制草药制剂的质量。

解释:中医通常指用植物做的药材。

21、方药造句:目的:本文旨在运用传统中医思维方式从理论、临床和实验等方面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进行深入探讨。

解释:中医药方中用的药。也指方剂。

22、芍药造句: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芍药苷含量及固形物为指标,对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醇沉浓度及灭菌条件进行考查。

解释:<轻>(1)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披针形,花大而美丽,有紫红、粉红、白等颜色,供观赏。根可以入药,有镇痛、通经等作用。(2)这种植物的花。

23、药性造句:遏制结核病全球计划为处理耐多药性而设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15年,100%的确诊病例都应该按照国际指南在规划下接受治疗。

解释:药的性质。

24、药剂造句:保护地球上层大气臭氧层,让它停止变薄并在本世纪中叶大面积恢复,要感谢针对化学药剂的一项禁令,联合国科学家在星期二这样说到。

解释:根据药典或处方配成的制剂。

25、中成药造句:那是最好的方式但是也有一些现成的丸药叫做中成药它们也很有效你可以去药店问问有没有能治疗你姥姥背痛的中成药

解释:即中药成药。指用不同方法制成丸、散、膏、丹、胶、酒、露、茶、锭等十余种剂型的现成药。

26、药片造句:直到今天,增加膳食铁含量的唯一方法是使用昂贵的补充剂以药片或者滋补剂的形式出现;或者摄取均衡的饮食,包括食用富含铁的食物。

解释:(~儿)片状的制剂。

27、药膏造句:此时,花朵仍接二连三地抛来,几乎每一下都未中那标记,使母亲曲胸口布满伤痛,不但在这个世界上她找不到止痛药膏,就是在另一个世界上,她也不知道如何去找这种灵丹妙药。

解释:膏状的外敷药。

28、药草造句:生产这种布料的多家公司很快便指出:穿戴浸过药草的衣物实际上并不能治愈疾病,它仅仅可以作为一套整体的医疗方案的一部分。

解释:可以用做药物的草本植物。

29、西药造句:西药抗失眠抑郁症,以改变脑部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为治疗原理,有着起效快,见效显着,副作用明显的特点。

解释:指西医所用的药物,通常用合成的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中提制而成,如消炎片、阿司匹林、碘酊、青霉素等。

30、药理造句:“拿到一个科研资助,另一个也随之而来。”Pratico如是说,现在他已经是坦普尔大学(TempleUniversity)医学院的药理学副教授了。

解释:药物在有机体内所起的变化、对有机体的影响及其防治疾病的原理。

31、农药造句:这是发人深省的,它表明授粉过程极易被打乱,甚至在一个相对平静安定的环境,没有农药和人为干扰,但仍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解释:农业上用来杀虫、杀菌、除草、毒杀害鸟、害兽以及促进作物生长的药物的统称,如六六六、滴滴涕、赛力散等。

32、泻药造句:嘉吉公司正在游说欧洲监管部门修订甜味剂法令,使厂商能使用赤藓糖醇作为甜味剂不会把泻药警告写在包装上。

解释:内服后能引起下泻的药物。

33、药材造句:然而,全球海岸栖息地的耗尽,污染和猖獗的捕猎,亚洲传统主药材的需求,已经使得(其中的)几个种类面临灭绝的危险。

解释:指中药的原料或饮片。

34、药典造句:要依据美国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501款以及美国药典和国家处方集的各论中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标准来构建法定标准。

解释:国家法定的记载药物的名称、性质、形状、成分、用量以及配制、贮藏方法等的书籍。

35、药丸造句:“我们不仅清楚明了地表示了这些药丸不含任何有效成分,只是用一些无效物做的,而且实际上我们还在药瓶上贴上了‘安慰剂’标志,”普彻克说到。

解释:(~儿)制成丸状的药物。也叫药丸子。

36、药房造句:他的工厂成了一个中心,在厂址附近原有许多一贫如洗的人家,到后来,在那一带却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区域。他在那里开设了一所免费药房。

解释:(1)出售西药商店,有的能调剂配方,有的兼售中药的成药。(2)医院或诊疗所里供应药物的部门。

37、医药造句:由于离婚、死亡或父母将他们的孩子给别人收养,许多成人可能与他们的父母之一或父母双方都不了解,更不用说他们的医药史了。

解释:医疗和药品:~费|~常识|~卫生。

38、补药造句:也许,那些因不好的生活理论而郁郁寡欢的人们需要一种更好的理念帮助他们重新快活起来,正如你生病之后需要服用补药一样。

解释:滋补身体的药物。

39、火药造句:狗的主人被事先告知每个房间里面可能发现最多三次的有时候用红纸做标记的大麻和黑火药的迹象,红纸明显地放在那里没啥子目标物的气味等线索。

解释:炸药的一类。爆炸时有的有烟,如黑色火药,有的没有烟,如硝酸纤维素。

40、药水造句:爱情之所以能使尾状核发亮,是因为在那里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受体分布得比较密集。因此,费希尔认为,这种神经递质是我们自己在体内制造爱情“魔法药水”的成分之一。

解释:(~儿)液态的药。

41、安眠药造句:“我看到女儿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就像死了,旁边有两个安眠药空瓶和一张遗书,”43岁的母亲崔兰告诉南京的现代快报。

解释:能抑制大脑皮层、引起睡眼的药物,如鲁米那、巴比妥等。

42、膏药造句:我希望在你用垒球打碎邻居玻璃时你妈妈会给你一些教训(惩罚),在你亲手递给妈妈消炎膏药时她会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和亲吻。

解释:<轻>中药外用药的一种,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炼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比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主要用来治疮疖,消肿痛等。

43、药筒造句:研究成果为焊接钢质药筒设计提供了较完善的设计理论、分析方法、计算手段和实用技术,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解释:枪弹或炮弹后部装发射火药的圆筒,多用金属制成。俗称弹壳。

44、药茶造句:挥发油,这让某些中草药其独特的香气,都没有特别易溶于水,但许多含有这些挥发油成分的植物当经过一定的准备之后就能够制成有效的药茶。

解释:中成药剂型之一。将药材及茶叶(或不用茶叶)轧成粗末或加入粘合剂制成块状,应用时以沸水泡汁当茶喝,亦可煎服。

45、药品造句:通过确保具有良好质量、安全、有效的处方药品,并且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剂量、用在正确的病人身上,可将这种危害风险降至最低。

解释:药物和化学试剂的总称。

46、妙药造句:会议一致认为,保护性农业虽然不是解决现存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却是许多农业系统和区域促进可持续土地管理的必要成分。

解释:灵验的药:灵丹~。

47、下药造句:根据与卫生部达成的协议,两位运动员均要进行隔离,随后也会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给他们对症下药以及提供适当的保健措施。

解释:(1)(医生)用药:对症~。(2)下毒药。

48、中草药造句:挥发油,这让某些中草药其独特的香气,都没有特别易溶于水,但许多含有这些挥发油成分的植物当经过一定的准备之后就能够制成有效的药茶。

解释:以草药为主的中药材的统称。多数是植物药,也包括一些动物药和矿物药。

49、良药造句:人人都爱引用“笑是最好的良药”这句话。作为一名护士,我和我的病人都亲身体会过笑的益处,无论是无声微笑还是开怀大笑。

解释:好的药,多用于比喻:对症~|~苦口利于病。

50、毒药造句:在这个星期的加沙屠杀中,仅仅一天之内就有大约40名平民,其中许多是儿童,在以色列的一轮轰炸中丧生,这等于在业已满溢的仇恨之井中倒进新鲜的毒药。

解释:能危害生物体生理机能并引起死亡的药物。

51、抗药性造句:其实,手机给医院带来的最大风险在于遍布手机的细菌,其中一些细菌已经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而所有细菌都会传播到患者和医护人员身上。

解释:某些病菌或病毒在含有药物的人或动物体内逐渐产生抵抗药物的能力,使药物失去原有的效力,例如结核杆菌对链霉素能很快产生抗药性。

52、对症下药造句:根据与卫生部达成的协议,两位运动员均要进行隔离,随后也会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给他们对症下药以及提供适当的保健措施。

典故: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53、灵丹妙药造句:他还是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分部的负责人。他认为,中国汇率政策的改变并不是中美经济不平衡的灵丹妙药,但却是中美经济这一复杂拼图中重要的一块。

典故:非常灵验、能起死回生的奇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

54、不可救药造句:对于那些犯了错误但是还可以教育的、同那些不可救药的分子有区别的党员和干部,不论其出身如何,都应当加以教育,而不是抛弃他们。

典故: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55、无可救药造句: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次碰撞会产生新的碎片,引发更多产生碎片的碰撞,直到低地球轨道出现无可救药的堵塞,航天器甚至卫星均无法使用。

典故: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56、换汤不换药造句:换汤不换药地把过时的女性行为准则贴上前卫的标签,可能是推销一堆销路不畅的肥大泳衣的精明策略,但是这听起来绝不是什么大变革。

典故: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

57、良药苦口造句:我认为,人们在谈论逆境的益处时,过度强调了一种冷酷与绝望的顺从,一种良药苦口般的信仰逆境或多或少都有益于我们。

典故: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58、苦口良药造句:虽然我没有华丽绚烂的文采,但我写的东西都好比苦口良药,保证这些内容能改变你对好书的看法,并让你更轻松明了地理解内容。

典故: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有关药字组词的词语列表 药的组词 药怎么组词 药的多音字组词 药字组词

药捻、药品、药学、药厂、药农、药饵、洋药、药材、药头、药单、药师、引药、喑药、医药、炸药、御药、灼药、芝药、针药、转药、抓药、祝药、中药、药齐、药裹、药石、药费、药味、药酒、药球、药棉、药房、药剂、泄药、心药、新药、药性、药鼎、药引、药金、药粉、药笼、药兽、药水、药典、药料、药膳、赎药、薯药、司药、石药、视药、熟药、药械、五药、下药、土药、乌药、兔药、发药、遏药、恶药、幻药、裹药、焊药、汗药、鬼药、国药、膏药、锭药、服药、合药、火药、花药、解药、煎药、救药、酒药、剧药、尝药、采药、砭药、白药、粗药、齿药、不药、补药、点药、弹药、大药、百药、烧药、山药、勺药、蛇药、侍药、汤药、生药、灵药、良药、凉药、蓝药、麻药、慢药、绵药、眠药、媚药、秘药、棉药、入药、善药、神药、伤药、秋药、施药、乳药、请药、平药、配药、闹药、谬药、鹊药、热药、铅药、窃药、魅药、没药、药理、药叉、眼药、药皂、药效、药疹、药铺、药方、仰药、药片、药店、药毒、药王、药烟、药衡、药帖、药草、佐药、坐药、至药、子药、赠药、用药、饮药、躁药、药丸、药栏、药瓶、药物、药雨、药渣、药筒、药言、药案、药箭、药膏、药力、药箱、行药、药封、泻药、醒药、盐药、旋药、香药、西药、勿药、仙药、丸药、吐药、投药、上药、升药、使药、挑药、和药、糊药、悍药、复药、伏药、风药、方药、逗药、毒药、调药、顶药、打药、饵药、草药、成药、丹药、捣药、撮药、 、杵药、焙药、杀药、散药、 、懵药、齐药、偏药、农药、末药、面药、炼药、腊药、狂药、醪药、峻药、咀药、金药、劫药、黄药、红药、后药、后悔药、红芍药、还年药、黄金药、拮抗药、抗药性、克罚药、迷混药、卖膏药、杀鼠药、不死药、避孕药、锭子药、催眠药、刀圭药、二和药、贴膏药、铁药沙、香药局、销忧药、药店龙、药碾子、药引子、止痛药、紫药水、药劲儿、药玉船、九还药、试药族、 、木芍药、瞑眩药、内药房、蒙汗药、狼虎药、火药味、山药蛋、特效药、食药鹿、生药铺、西山药、生药局、百药绵、百药煎、弹药库、爆裂药、金枪药、金匕药、黄药子、红药水、外方药、药罐子、制药厂、中药铺、安眠药、止汗药、止泻药、中草药、御药院、药捻儿、药剂拌种、药到病除、医药博士、云南白药、早占勿药、阿伽陀药、朱游和药、药笼中物、

西汉古墓挖出仙药,到底是什么?

古人自古便追求长生之术,因此一直有寻仙药的说法,这在许多古籍中也都有记载,但一直没有被证明,而在最近,我国考古学家就从一座西汉古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