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叔虞的生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2收藏

唐叔虞的生平,第1张

唐叔虞,周武王幼子,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韩姓的血缘祖先。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

周武王有个幼子叫唐叔虞,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韩姓、唐姓的血缘祖先。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唐叔虞像

把唐封给了叔虞。 晋国的开国始祖是唐叔虞,字子于,为周武王的幼子,周成王的弟弟,姓姬。根据西周“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度,他被封到今山西境内。他先是封在唐地,就以唐为氏,所以又被称为唐叔虞,国名大概也叫唐国。后来他的儿子燮父迁都于晋水之旁,就改名为晋。他的后代又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市西)等地,但国名依旧称晋不改。自唐叔虞之后,父子相继,历晋侯燮父、武侯宁族、成侯服人、厉侯福、靖侯宜臼,这几代记载缺失,没有年代和史事可据。公元前842年(靖侯十七年、周厉王三十七年)周都“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奔于彘(今山西霍州市),公元前841年开始了“共和行政”,称共和元年,这是中国有明确纪年的开始,也是晋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关于叔虞封唐,有两个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已。一是唐叔虞出世的神话传说,二是叔虞何以能封唐?“桐叶封弟”的故事可信不可信?以及唐在何处?弄清这两个问题,也就对晋国的开国史有比较清晰正确的了解了。

编辑本段神话

  叔虞出生的神话见于《史记·晋世家》:“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汝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感生神话,在中国的古籍中十分常见,从《尚书》、《诗经》到二十四史多有所载。其目的无非是要把帝王将相说成是天神的儿子,以提高他们的身价,让臣下百姓敬畏他们、相信他们是天生命定的。

编辑本段叔虞封唐

  关于叔虞封唐的问题,历代文人学者已有不少考辨文字。“桐叶唐叔虞

封弟”一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重言》,原文如下:“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桐叶以为硅,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日:‘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封叔虞于晋。”此说亦可见于《史记·晋世家》和刘向《说苑·君道》。 《史记·晋世家》与《吕氏春秋·重言》所记因叔虞母一梦而得封与桐叶封弟的故事,以解梦之说与儿童之戏解释周初大分封之事,显系小说家之言。后人也对此二事有过考证,说“虞”字古文作“从从”,文在其手掌中,可能纹路与之相似,所以也有可能如司马迁所记。又桐叶封弟也颇多争议,较具说服力的是张颔先生从古文字角度所作的解释,他认为金文中的“桐”字与“唐”字字形相近,剪桐之说可能为翦唐之误。若依此说,周成王在翦除旧唐国之后,将其弟叔虞分封于此,倒是合乎情理的。

编辑本段分封诸侯

  武王克殷之后,为确保周朝的统治,首次分封诸侯,所封对象有三类:一是古帝王之后,如黄帝、尧、舜、禹的后裔;二是姬姓宗室及功臣,如齐、鲁、燕等国;三是殷商后裔,其目的是安抚殷商遗民。武王对殷遗民很不放心,就派他的两个兄弟管叔鲜和蔡叔度对殷纣王之子武庚加以监视。后来管、蔡二叔因怀疑周公有不轨之举而与武庚联合,造成“三监之乱”。旧唐国也是三监之乱的参与者。

编辑本段统治

  旧唐国在今山西境内。殷商之时,唐是殷的属国或封地。周王朝建立后,在周朝所辖的周边地区尚有戎狄势力,还有与周交错杂处的其他部族。它们对新建立的宗周政权依然具有威胁。武庚叛乱,迫使周公东征,这是对殷商残余势力的一次大扫荡,尽管遭到殷人的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镇压了武庚的复辟活动,而且荡平了唐国的叛乱,使旧唐国臣周王朝征服了旧唐国之后,就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军事领袖保卫胜利成果,治理这一方土地。唐叔虞正是被成王、周公所看中的比较合适的人选。《国语·晋语八》引叔向的话说:“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以为大甲,以封于晋。”由此也可见叔虞封唐决非剪桐儿戏。从宗法观念讲,叔虞作为武王子,成王弟,理所当封。周初大分封,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姬姓王朝的统治。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把自己的子弟叔伯同姓贵族和甥舅等异姓贵族封为诸侯,作为屏障,保卫西周王室,而其中以同姓贵族为主。《荀子·儒效篇》说:“周初封国七十一,姬姓五十二。”叔虞封于唐与其他姬姓宗室之封并无二致。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说,周之所以能纲纪天下是因为它有由立子立嫡之制而产生的宗法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周初的封邦建国正是为了维护宗周政权,纲纪天下的。那么,叔虞所唐叔虞

封的唐在什么地方呢?殷周之际,以唐命名的地方不止一处。史家较一致的意见是在今山西境内,但究竟是在太原一带还是在晋南的翼城、绛县一带却争论了上千年。《左传》昭公元年说:“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杜注以为大夏在今太原市。服虔则认为大夏在汾浍之间,即今山西翼城、隰县、吉县一带。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一说唐叔封于翼。这个翼就是今翼城县。近人杨伯峻先生认为:“唐叔之子燮父改唐为晋,即今之太原市。四世至成侯,南徙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又五世至穆侯,复迁于绛,绛即翼”。《史记·晋世家·正义》两处引《括地志》,其一说为“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即尧裔子所封。”另一说为“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如果所引资料无误,这个以唐命名的地方在山西就有两处,一在太原,一在晋南翼城一带。[1]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据《史纪·晋世家》的纪载,》:“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汝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感生神话,在中国的古籍中十分常见,从《尚书》、《诗经》到二十四史多有所载。其目的无非是要把帝王将相说成是天神的儿子,以提高他们的身价,让臣下百姓敬畏他们、相信他们是天生命定的。 唐叔虞,周武王幼子,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韩姓的血缘祖先。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 姬虞是周武王姬发的幼子,周成王姬诵的同母弟。他的母亲邑姜,是姜太公之女,周武王之妃,后世被尊为圣母。据《左传》《史记》等古籍记载,当邑姜怀孕的时候,梦见天帝对自己说,我给你的儿子命名为虞,将来在唐地兴国立业,那里是参宿的分野,叫他在那里养育自己的子孙。及至胎儿出生,手上果然有一个虞字,因而就命名为虞。 殷周之际,在今山西省南部的翼城、曲沃和绛县之间,有一个古老的小封国叫做唐。根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记载,古唐国的历史似乎可以追潮到传说中的唐尧虞舜时代。上古时代的山西南部,最早是陶唐氏的子孙所居,继之被夏后氏的子孙所占有。这里氏族、方国林立,唐国就是上古山西南部众多方国中的一个,位于汾水、浍水流域,依山枕水,美丽富饶。成王十年(前1054年)姬虞做了古唐国的诸侯,于是,这块古老的土地也就成为晋国的发祥之地。30多年以后,至姬虞的儿子燮父继位,改国号为晋。 关于叔虞封唐,《史记·晋世家》中记载了一个桐叶封弟的故事:周武王驾崩,成王继位,当时成王还是个孩子,由周公摄政。这时唐国发生动乱,周公率兵讨伐,消灭了原有的唐国政权。成王和弟弟叔虞玩的时候,用桐叶削成圭的样子递给叔虞,说是用这个东西分封叔虞。史官史佚看到了,便请成王选择吉日,分给叔虞封国。成王说那是玩,不能当真,史佚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就把唐国封给了叔虞。 唐国地处夏人的故墟,四周遍布戎狄部落,当时一场叛乱刚刚平定,局势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就在这时,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在王都镐京举行了盛大的册封仪式。在典礼上,成王封赠叔虞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之甲、沽洗之钟等名贵的器物,这些器物大多是战利品。近年在山西曲沃县曲村西周晋国遗址出土的幂孳方鼎,很可能就是武王克商时掠去的殷器而又转赠给叔虞的。成王赐叔虞怀姓九宗、职官五正等异姓贵族人口帮助他去组织新政权。并“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正,疆以戎索”。所谓“启以夏正,疆以戎索”,就是用夏政去教导夏民,以戎法去治理戎人。这是周天子给叔虞所规定的施政纲领,准许叔虞因地制宜,从唐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自己的封地内实行一套有别于周、鲁、齐、卫等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维护夏代以来传统的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暂不实行周公制定的那一套新的礼乐制度;按照戎狄的生活惯例分配牧地,暂不实行周朝的井田制。叔虞来到唐都翼(即今山西翼城县西24公里处),开始统治这个方圆不过百十里的小国。他按照“启以夏正、疆以戎索”的既定国策,鼓励民众发展农牧业生产,兴办水利,使唐国民众逐步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唐国附近原有的许多戎狄部落,也都先后归附了叔虞。这样,唐国的疆土日渐扩大,在邻国中的威望也就越来越高了。 数年之后,叔虞治理唐国其政绩已是斐然可观。田地上麦谷植株高大丰硕,处处呈现一派丰收景象。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叔虞进献嘉禾,成王与周公转相馈赠,并为之赋诗唱和以颂祷志庆,表示了对叔虞治唐的充分肯定和嘉许。姬虞治唐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关键在于执行了“启以夏正,疆以戎索”的正确方针。这一方针对唐国夏后氏遗民和周围戎狄民族来说,是一个求同存异、政治上比较宽容的方针,对以周礼井田制为基础的周王朝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体系来说,则是一个非正统的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方针。这一方针成为晋国后世治国的传统政策,对后来的晋国乃至韩、赵、魏三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三晋文化体系。在三晋政治思想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正统宗法观念比较淡薄,使晋国政治具有尚贤、尚法、尚公的特色,使韩、赵、魏成为三晋早期法家的策源地;三晋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和宽容博大的特色,能够不断融合周边文化以发展壮大自己等,都同这一方针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

编辑本段晋祠

  由于历史邈远、典籍残缺,唐叔虞更多的事迹已经难以追寻了。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定。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公元466或472 ?——527年)的《水经注》,书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坐时的风景文物已大有可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由此可见,晋祠的历史,即使是从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几百年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座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祠区内中轴线上的建筑,由东向西,依次是: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这组建筑和它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宫,及南面的水母楼、难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组成了一个综合建筑群。东西一条主线上的建筑,配合上南、北两组建筑,本来是不同时期搞起来的,集中在一起,却好像都服从于一个精巧的总体设计,并不是杂乱无章地生拼硬凑的,显得布局紧凑,既象庙观的院落,又象皇室的宫苑,反映了我国古代芳功人民创造的匠心。 但是今天,当我们来到悬瓮山下,凭吊晋祠,对姬虞的敬重之情禁不住油然而生。作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作为三晋文化的开创者,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是永远值得纪念的

编辑本段唐叔虞后裔主要姓氏

  一、晋姓,《古今姓氏书辩证》:晋氏,出身姬姓。周武王子叔虞封晋候,传国二十七代,为赵、魏、韩所灭,子孙以国为姓。《姓源》云:唐叔虞之后,《通志·氏族略二》晋氏,三家分晋,靖公迁为家人,子孙为晋氏。传说晋靖公正妃夏氏生三子姓唐,副配生二子姓晋。又传,晋靖公胞弟以晋为氏,魏有大将晋鄙,汉有乐安相晋宝,汉淮南八公有晋昌,后汉有晋文经、晋冯、唐代晋晖,宋中书省玉册官晋文宝,明光禄吏署丞晋臣。晋氏源流世系与唐氏相同。 二、杨姓,《新唐书·宰相世系》:周成王弟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周公灭唐后,把唐国封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儿子姬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改称晋侯,这样唐叔就成了周朝晋国的始祖。 三、韩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记载,韩姓是周朝唐叔的后裔,唐叔第十二代孙晋武公封其小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今陕西省韩县南,韩武子的后代世代为晋国公卿,武子生胜伯,胜伯生简,简生舆,舆生厥。公元前376年韩厥7代孙韩虔和赵氏、魏氏三家瓜分晋国土地,建立了韩国,建都于平阳(山西临汾县),公元403年周烈王承认韩为诸侯,建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疆土有山西东南和河南中部,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30年被秦国所灭,其宗室子孙以国为姓称韩姓。郡望:颖川、南阳。韩氏名人有:韩非、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汉初军事家韩信,扶佐刘邦取得天下,十面埋伏灭项羽于垓下。刘邦封其为齐王,汉朝建立后改封楚王,后降为淮阴侯。为吕后所杀。 四、何姓:《 广韵》、《元和姓纂》记载:唐叔虞裔孙,韩安王为秦国所灭,子孙逃难到江淮一带,因“韩”、“何”同音,改韩为何姓。 五、温姓:《元和姓篡》:温氏、唐叔虞之后、晋公族,受封河内之温;因以命氏。又晋公族谷至采食于温,号温季、其后赤为温氏。《姓氏寻源》温氏,唐叔虞之子,受封于温,因以命氏,温、子爵、郡望:太原郡。 六、贾姓:《元和姓篡》贾,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于贾,后为晋所灭,以国为氏,《广韵》贾,姓也,出河东,本自周贾伯之后,《新唐书,宰相世系》:贾氏出自姬姓。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封之于贾,为贾伯,河东临汾有贾乡,即其地也,为晋之所灭,以国为氏。 七、简姓:《简姓世学》:简姓为春秋时晋大夫续简伯之后;《范阳尚氏家谱》:晋大夫狐鞠居,食邑于续,谥曰续简伯,子孙因以为氏,考狐氏之先,出自周武王子,成王之弟叔虞也。 八、曲姓:《通志、氏族略三》:曲氏、姬姓、晋穆侯封少子成师于曲沃;支孙氏焉,今绛州曲沃即其地。《姓氏急就篇》曲氏:晋穆侯子成师封曲沃,子孙以为氏。 九、解姓:解氏郡望:平阳郡(今山西临汾市) 解氏源流世系—周武王—唐叔虞—姬良封解地。 《广韵》:解,亦姓,自唐叔虞食邑于解,今解县也 《世本》唐伤痛虞食邑于解,因地为氏,故晋为解氏 《路史·国名幻戊》解氏,唐叔后,今河中临晋东南故解成 《元和姓套》:解氏:晋大夫解狐之后,其光采邑于解因氏焉。 十、侯姓:《元和姓篡》侯氏:晋侯缗之后,适他因以侯氏,《唐世系表》侯本出姬姓,晋侯缗为曲沃武公所灭,子孙适他国,以侯为氏。另:《古今姓氏书辩证》侯氏,出自姒姓,夏侯氏之裔封侯,子孙因以为氏。 侯氏一支重要来源出自于黄帝轩辕氏姬姓的后裔,在中国历史上,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国后改晋国,在今山东西南部、国疆包括山西全部、河南西北河北西南部,陕西东南部建都于唐,(山西城西),侯氏一支重要来源于晋国公族,春秋省晋昭侯封叔父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成师后代武公统一了晋国,晋哀侯和晋缗侯的后代逃往他国,以爵位“侯”为氏侯氏郡望:上谷(河北保定)、丹徒(江苏丹徒)、河南(河南洛阳东北) 十一、栾姓:《姓氏寻源》栾氏,晋姬姓,唐叔虞之后,晋靖侯孙栾宾食采于栾,因以为氏。《古今姓氏书辩证》栾氏,出自姬姓,唐叔虞之后靖侯孙宾,食邑于栾,因以为氏。其他赵国平棘县西北栾城是也。宾生共叔,共叔生贞子枝,枝生宣子盾,盾生武子书,书生恒子,厘生怀子盈,皆晋卿。栾盈弟京卢及针、纠、乐鲂、弗忌,豹六人,皆为晋大夫。 十二:席姓:《无和姓篡》席氏;本姓籍,晋大夫籍族之后也,谈十三世孙瓖,避项羽名改为席氏。汉初,徒关东豪族,席氏后徒安定临径,瓖十世孙广,后汉光禄勋。孙元允,魏酒泉郡守,允元孙保,秦尚书丞。生衡,晋建威将军,寓居襄阳,仕南朝四代。衡孙因,归后魏,潮州刺史,靖安公。元孙君懿,唐侍御史。懿曾孙建、澳、异、晋。席建礼部尚书、襄阳文公。《姓氏寻源》席代:《姓苑》云:出安定,晋大夫籍谈之后。 十三、先姓:《古今姓氏书辩证》先氏:出自晋公族先氏,世为晋卿大夫,所谓“栾、谷、狐、先”者也。春秋时有先蔑、先都、先辛、先轸、先轸生霍伯先且居,且居生先克,三世为卿。 《姓源》晋湿叔初封于先,因氏 《国语》所谓栾,谷、狐、先、胥、箕、荀、柏 羊舌、董、韩、11族、晋之旧姓也。 十四、谷姓 《世本》晋大夫 文之后 《古今姓书辩证》月圆氏:俗作谷,自晋大夫 文生豹,豹生芮,芮生成子缺,食邑于冀。 《姓氏寻源》 氏,姬氏,晋公族。 《元和姓篡》 氏,晋大夫 文生豹,豹旆芮,芮生缺,缺生克,克生锜,代为晋卿,汉代有侍中欲典,晋间书右丞、雍州刺史税。历史名人:文、克都为晋国大将军、大夫、东汉侍中函 巡唐中书舍人 纯 纯宋代画师 七,明洪武进士忠,清顺治进士: 天契。 谷氏源流世系:周武王—唐叔虞—7代孙— 文— 豹—芮—缺。 十五:冀姓 《元和姓冀》冀氏、晋郡芮食采于冀邑,亦为氏,芮生缺。 《路史》云:唐尧后有冀氏,春秋冀子也。 《姓氏寻源》冀多、舜师冀后,冀姓远矣。 《路史》去,宋公族之后。 唐朝代侍御史冀元珪,梁观察使冀休复。 宋都官朗中冀宋膺,司理参军冀式。进士冀随, 冀姓有四支,其中一支为唐叔虞之后。 冀氏源流世系:周武王—唐叔虞—7代孙—郊文—郊豹郊芮食条于冀邑因氏。 十六 步姓: 《世本》步氏,本氏,晋大夫步扬之光,食采于步,因氏焉。《潜夫论》 之孙扬又别食采于步故步扬。《通志·氏族略三》步氏、姬姓、晋只族卸氏之后,步杨食采于步,逐以为氏。仲尼子弟有步叔乘,汉有淮阳侯步鹭,明肇庆同知步从信。 步氏源流世系:周武王—唐叔虞—7代孙—郊文—郊豹—郊芮—郊缺—郊扬采邑于步,因氏。 十七、籍姓 《元和姓篡》:籍氏,晋文侯九第阳叔生伯。可曲晋籍,为籍氏。玄孙籍,代为大夫。晋为赵魏所灭,籍氏播迁于宋,汉有幸臣籍端。 籍氏望郡:广平郡 籍氏世系:周琥王 唐新虞—晋燮侯—晋武侯—成侯—历侯— 侯—献侯姬籍—晋穆侯—文侯、成师、阳叔伯(籍氏始祖)—颉可空—南里叔子—叔正睿伯—司徒公—少襄(曲沃正)—大伯(司功)—侯季子—籍游偃—籍谈。 十八、阎姓 1、阎氏出们姬姓,周武王时封泰伯的曾孙仲奕于阎乡(泰伯是文王姬昌的大伯父)仲奕的后代以阎为姓。 2、出自姬姓《新唐书、相世系表》云;周康王的小儿子姬阎出生时平纹有阎字,康王便封他的小儿子到阎城,后代以阎为氏,为陕西阎氏。 3、出自姬姓,唐叔虞之后,《通过、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山西省安邑县西部,其子孙以阎为氏,是为山西、河南阎氏。[2]

1关于桐字的诗句

今夜古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春去秋来, 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 光景千留不祝 酒阑人散草草, 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 依前黄叶西风。

斜日更穿帘幕, 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怀言不尽, 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 天遥云黯, 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

流波坠叶,佳期何在, 想天教、离恨无穷。 试将前事,闲倚梧桐。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保。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梧桐相待老, 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 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 妾心古井水。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

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

2古代关于桐的意象及诗句

高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 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

忠贞爱情的意象及寓意 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孤独忧愁的意象及寓意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

离情别绪的意象及寓意 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诗句有: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3关于桐字的诗句

今夜古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春去秋来,

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

光景千留不祝

酒阑人散草草,

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

依前黄叶西风。

斜日更穿帘幕,

微凉渐入梧桐。

多少襟怀言不尽,

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

天遥云黯,

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

流波坠叶,佳期何在,

想天教、离恨无穷。

试将前事,闲倚梧桐。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保。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梧桐相待老,

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

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

妾心古井水。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

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

4带有梧桐的诗句

牛丛 题朝阳岩

洞名独占朝阳号,应有梧桐待凤栖。

薛能 秋题

磷磷甃石堪僧坐,一叶梧桐落半庭。

邵谒 汉宫井

梧桐老去残花开,犹似当时美人影。

陆龟蒙 野井

朱阁前头露井多,碧梧桐下美人过。

罗隐 听琵琶

香筵酒散思朝散,偶向梧桐暗处闻。

和凝 宫词百首

夜来霜坠梧桐叶,诸殿平明进御衣。

李中 春闺辞二首

玉塞梦归残烛在,晓莺窗外啭梧桐。

滕潜 凤归云二首

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枝上宿寒枝。

花蕊夫人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杨柳阴中引御沟,碧梧桐树拥朱楼。

姚月华 楚妃怨

梧桐叶下黄金井,横架辘轳牵素绠。

刘媛 长门怨

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赵虚舟 戏赠

砌下梧桐叶正齐,花繁雨后压枝低。

张窈窕 春思二首

井上梧桐是妾移,夜来花发最高枝。

薛涛 别李郎中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尚颜 秋夜吟

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擞衣裾藓色侵。

修睦 松

盘根一种依平地,自是梧桐不久长。

5有关桐字的诗歌

含有桐的古诗句子

《过旧宅二首》李世民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

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

纫佩兰凋径,舒圭叶翦桐。

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

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秋日即目》李世民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

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喜雪》李世民

碧昏朝合雾,丹卷暝韬霞。

结叶繁云色,凝琼遍雪华。

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

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

照璧台圆月,飘珠箔穿露。

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

映桐珪累白,萦峰莲抱素。

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

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

蕊间飞禁苑,鹤处舞伊川。

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嘲陆畅》宋若华

十二层楼倚翠空,凤鸾相对立梧桐。

双成走报监门卫,莫使吴歈入汉宫。

《感怀》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相见欢》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采桑子》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昼雨如愁,百尺虾须上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

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仪坤庙乐章•金奏》徐彦伯

阴灵效祉,轩曜降精。

祥符淑气,庆集柔明。

瑶俎既列,雕桐发声。

徽猷永远,比德皇英。

《淮亭吟》徐彦伯

贞寂虑兮淮山幽,怜芳若兮揽中洲。

崩湍委咽日夜流,孤客危坐心自愁。

矧鹤唳兮风晓,复猿鸣兮霜秋。

熠耀飞兮蟋蟀吟,倚清瑟兮横凉琴。

撷瑶芳兮吊楚水,弄琪树兮歌越岑。

山碕礒兮隈曲,水涓涟兮洞汨。

金光延起兮骤兴没,青苔竟兮绿苹歇。

绿苹歇兮凋朱颜,美人寂历兮何时闲,君不见可怜桐柏上,丰茸桂树花满山。

《郊庙歌辞•享文敬太子庙乐章•请神》许孟容

觞牢具品,管磬有节。

祝道夤恭,神仪昭晰。

桐圭早贵,象辂追设。

声达乐成,降歆丰洁。

《享文恭太子庙乐章》许孟容

觞牢具品,管弦有节。

祝道寅恭,神仪昭晰。

桐珪早贵,象辂追设。

磬达乐成,降歆丰洁。

6带桐字的古诗词

题织锦图回文 苏 轼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

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烛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长恨歌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醉花间 冯延巳

月落霜繁深院闭,

洞房人正睡,

桐树倚雕檐,

金井临瑶砌。

晓风寒不啻,

独立成憔悴,

闲愁浑未已,

人心情绪自无端,

莫思量,休退悔。

立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周紫芝

[鹧鸪天]

一点残缸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忆秦娥

内容: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保。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清平乐

宋·晏几道

幺弦写意。

意密弦声碎。

书得凤笺无限事。

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

雨馀淡月朦胧。

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

晏殊的《清平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是非不到野溪边,只就梧桐听雨眠。

7关于梧桐的诗词,俗语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会相老,鸳鸯会双死。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是非不到野溪边,只就梧桐听雨眠。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只有这些了。

8关于梧桐的古诗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易安居士的声声慢,不陌生吧。

全词如下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9关于“梧桐”的诗句有哪些

1、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唐·孟浩然 《句》

2、十二珠帘卷秋月,霏霏凉露下梧桐。——元·萨都剌 《赠来复上人四首 其四》

3、芳草满庭飞燕子,晚凉和雨在梧桐。——明·文徵明 《晚雨饮子重园亭》

4、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5、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唐·李白 《效古二首 其一》

6、四十日秋无点雨,谁将消息到梧桐。——宋·方岳 《秋热 其一》

7、台越还闻走麋鹿,墟吴真见有梧桐。——明·沈周 《读吴越春秋》

8、白纻乌纱青宝玦,紫鸾黄鹄碧梧桐。——宋·杨万里 《和章德茂少卿拉馆学之士四人访王德脩提干》

9、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明·何景明 《雨夜似清溪二首 其一》

10、离情满江汉,秋色入梧桐。——明·黄瑜 《送张九衢都帅北上时镇惠潮》

11、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唐·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12、晓霜凝耒耜,初日照梧桐。——唐·卢纶 《和考功王员外杪秋忆终南旧居》

13、会希全物色,时放倚梧桐。——唐·杜甫 《遣闷奉呈严(一本有郑字)公二十韵》

14、麒麟游甸苑,凤鸟集梧桐。——明·祝允明 《都门赠吴渊父》

15、满耳蛩声秋唧唧,玉阶寒露冷梧桐。——清·杨淑贞《秋夜》

17、16、玉醑金钗香梦断,归来晴月挂梧桐。——宋末元初·方回 《饮商氏普安堂(大震)》

18、斜照尚多高柳少,明年更欲种梧桐。——宋·葛天民 《小亭》

19、绿苔侵杖屦,秋色近梧桐。——宋·刘敞 《庶几堂》

20、仰看阳光只见空,不如影里看梧桐。——宋·杨万里 《小憩揭家冈谛观桐阴》

“桐”字是一种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字形,它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在中国文化中,桐木被视为一种优秀的材料,其寓意也因此被赋予了很多的含义。而人们在起名字时,也会因为这个寓意而为孩子取名为“桐”。

                                   

首先,“桐”字取名的寓意可以是“高贵、典雅”。桐木的色泽洁白明亮,纹理细腻,木质坚硬,长久不腐,被誉为“贵族之木”,所以人们以桐木来表达高贵典雅的品质。取名为“桐”的孩子,也可被寓意为拥有高尚的品质和令人羡慕的气质。

其次,“桐”字取名的寓意可以是“成就、成功”。桐树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长寿的象征,而且树干粗大,枝繁叶茂,生命力顽强,被视为“永固不衰”的象征。因此,人们以“桐”之名为孩子寓意成就与成功,期盼孩子能够生命长久,事业昌盛。

再次,“桐”字取名的寓意还可以是“团结、和谐”。桐树高大树冠,可以容纳众多鸟类栖息,同时其树冠呈伞形,像是一个大家庭,因此被视为“万民共享”的象征。用“桐”之名为人命名,表达的是团结与和谐的意义。孩子将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桐”字取名的寓意还可以是“坚强、勇敢”。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桐木具有坚硬的性质,可用于制作马车、船舶等工具。同时,桐木还可以被制成盾牌和武器,用于保卫国家和家园。因此,“桐”之名还可以被赋予坚强和勇敢的意义,期待孩子成为有担当的人。

在中国文化中,“桐”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将“桐”之名赋予孩子,可以表达多层次的意义和寓意,如高贵、成就、团结、坚强等等。这些寓意不仅富有文化气息,而且也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为人民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早起 曹邺

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

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

别李郎中 薛涛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大雨苗苏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立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采桑子 冯延巳

洞房深夜笙歌散,

帘幕重重。

斜月朦胧,

雨过残花落地红。

昔年无限伤心事,

依旧东风。

独倚梧桐,

闲想闲思到晓钟。

梧叶儿 元无名氏

秋来到,渐渐凉,

寒雁儿往南翔。

梧桐树,叶又黄。

好凄凉,绣被儿空闲了半张。

卜算子 断肠 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夏日书帐 陈淑兰

帘幕风微日正长,

庭前一片芰荷香。

人传郎在梧桐树,

妾愿将身化凤凰。

秋夜 陈文述

梧桐叶底见银河,露气当窗冷碧罗。

四壁虫声两行雁,不知何处得秋多。

鸳鸯篇 陈子昂

飞飞鸳鸯鸟。

举翼相蔽亏。

俱来绿潭里。

共向白云涯。

音容相眷恋。

羽翮两逶迤。

苹萍戏春渚。

霜霰绕寒池。

浦沙连岸净。

汀树拂潭垂。

年年此游玩。

岁岁来追随。

凤凰起丹穴。

独向梧桐枝。

鸿雁来紫塞。

空忆稻粱肥。

乌啼倦依托。

鹤鸣伤别离。

岂若此双禽。

飞翻不异林。

刷尾青江浦。

交颈紫山岑。

文章负奇色。

和鸣多好音。

闻有鸳鸯绮。

复有鸳鸯衾。

持为美人赠。

勖此故交心。

长信秋词五首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句 孟浩然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省试骐骥长鸣》,诗

见《丹阳集》)

芳草渡 冯延巳

梧桐落,蓼花秋。

烟初冷,雨才收,

萧条风物正堪愁。

人去后,多少恨,在心头。

燕鸿远,羌笛怨,

渺渺澄江一片。

山如黛,月如钩,

笙歌散,魂梦断,倚高楼。

虞美人 冯延巳

碧波帘幕垂朱户,

帘下莺莺语。

薄罗依旧泣青春,

野花芳草逐年新,事难论。

凤笙何处高楼月,

幽怨凭谁说?

须臾残照上梧桐,

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

虞美人 冯延巳

画堂新霁情萧索,

深夜垂珠箔。

洞房人睡月婵娟,

梧桐双影上朱轩,立阶前。

高楼何处连宵宴,

塞管吹幽怨。

一声已断别离心,

旧欢抛弃杳难寻,恨沉沉。

采桑子 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

回首边头。

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3]

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

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清平乐 晏几道

幺弦写意,

意密弦声碎。

书得凤笺无限事,

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

雨馀淡月朦胧。

一夜梦魂何处,

那回杨叶楼中。

行香子 晏几道

晚绿寒红,芳意匆匆。

惜年华、今与谁同。

碧云零落,数字征鸿。

看渚莲凋,宫扇旧,怨秋风。

流波坠叶,佳期何在,

想天教、离恨无穷。

试将前事,闲倚梧桐。

有消魂处,明月夜,粉屏空。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解连环 吴文英

暮檐凉薄。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

渐夜久、闲引流萤,

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

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

掩练[1]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

银瓶恨沉断索。

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

抱素影、明月空闲,

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

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

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鹧鸪天 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

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

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

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

不听清歌也泪垂。

菩萨蛮 朱淑真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清江引 钱霖

恩情已随纨扇歇,

攒到愁时节。

梧桐一叶秋,

砧杵千家月,

多的是几声儿檐外铁。

列女操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定西番 韦庄

挑尽金灯红烬,

人灼灼,

漏迟迟,

未眠时。

斜倚银屏无语,

闲愁上翠眉。

闷杀梧桐残雨,

滴相思。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行香子 李清照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

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

浮槎去,

不相逢。

星桥鹊驾,

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

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

醍儿雨,

醍儿风。

忆秦娥 李清照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保。

烟光薄,

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桐代表梧桐树,树干直挺,花色淡雅,清香宜人,“桐”字做名字寓意是希望孩子亭亭玉立,知书达理。

桐拼音:tóng

释义:

1、〔泡(pāo)桐〕落叶乔木,叶大,开白色或紫色花,木材可做琴、船、箱等物。

2、〔梧桐〕落叶乔木。木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和各种器具,种子可食,亦可榨油。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桐丝[tóng sī] 

指琴弦。

2、桐布[tóng bù] 

即桐华布。

3、抚桐[fǔ tóng] 

古琴多以桐木制成,故云。

4、雕桐[diāo tóng] 

指精美的七弦古琴。

5、桐孙[tóng sūn] 

桐树新生的小枝。

6、蜀桐[shǔ tóng] 

蜀中的桐木。

桐字的基本含义:

1、形声。从木,同声。

2、树名,也叫“荣”。

3、琴。如:桐丝(琴弦)桐竹(泛指管弦乐器);桐音(琴音)。

4、商代至周代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东北。

5、春秋国名。

6、古地名。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一说在今河北临漳。

7、儿童。通“僮”。

8、桐城。安徽省西南部的县。

扩展资料:

桐组词示例如下:

1、油桐[ yóu tóng ]落叶小乔木,叶子卵形,花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果实近球形。种子榨的油叫桐油。

2、泡桐[ pāo tóng ]落叶或常绿乔木,叶子大,卵形或心脏形,花紫色,蒴果长圆形。木材质地疏松,可制乐器、模型等。也叫桐。

3、亳桐[ bó tóng ]亳州的泡桐历史悠久,明人王廷相就赞称:“桐宫桑林古帝都”,把桐树的种植考证到商代以前。泡桐主要产区在谯城区和涡阳县义门镇一带。

4、抚桐[ fǔ tóng ]弹琴。古琴多以桐木制成,故云。桐代指琴。

参考资料:

-桐

桐字取名的寓意和象征是希望孩子坚毅,富贵。

桐的本义是一种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梧桐树,引申为坚毅,有气势,而且梧桐是祥瑞的象征,有吉祥如意之意。相传在古时候是凤凰栖息的树木,所以用桐字取名是父母希望其能像树木一样茁壮、健康的成长,也希望孩子能在名字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一生富贵平安。

带桐字的男孩名字推荐

沐桐、桐逸、桐辉、承桐、安桐。

弈桐、疏桐、天桐、桐霏、瑞桐。

若桐、家桐、昱桐、桐书、希桐。

嘉桐、越桐、泽桐、墨桐、桐瑞。

凡桐、楉桐、敬桐、宜桐、樊桐。

智桐、琪桐、文桐、煜桐、俊桐。

桐生、桐尚、桐然、桐宸、桐川。

桐宇、桐瑞、桐伟、桐熙、桐新。

桐悦、桐飞、桐铭、桐光、桐森。

桐旭、桐含、桐辉、桐煜、桐逸。

桐辰、桐羽、桐轩、桐誉、桐泽。

宇桐、抒桐、熙桐、未桐、字桐。

曦桐、歆桐、越桐、言桐、偌桐。

皓桐、一桐、杰桐、勃桐、暄桐。

希桐、梓桐、昌桐、智桐、昱桐。

金桐、跃桐、含桐、昕桐、疆桐。

凡桐、伟桐、尹桐、墨桐、奕桐。

柯桐、晞桐、泽桐、疏桐、乐桐。

钰桐、锦桐、琪桐、炜桐、诺桐。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